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论文

来源:论文 时间:2016-07-20 11:52:0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论文】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论文(一)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适时恰当地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合理设计;有效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程改革的口号声中,许多教师在课堂中很自然地用起了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是公开课,教师都有意识地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小组合作学习,激活了死板僵硬的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但由于有些教师对这一新的教学方式认识的片面化和模糊化,也导致了诸多的负面问题。如今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缺的不是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不是热热闹闹的教学气氛,也不是表面上的小组合作形式,而是能真正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的对策。笔者就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论文(二)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摘 要]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均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压力、增强自信心,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本文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及意义,分析了如何才能行之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的方武学习小学数学。

[关键词]合作学习 有价值 有成效 实践意义 实施策略 技巧

“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均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压力、增强自信心,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实践中,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确实绝非易事。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活动。如何使合作学习成为有价值、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呢?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论文(三)
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合作学习”已走进当今课堂。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小组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重要学习之一,是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当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对合作需求的比重越来越高。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合作策略,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合作学习”已走进当今课堂。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1、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

2、合作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具有不定性、探索性的开放性练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而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学生一知半解,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练习,让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相互启迪,实现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开展合作练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讨论的合作意识可能不强,这时教师可以加强指导,并安排特定的时间,有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练习的意识,

实施新课程以后,可以把教材安排的讨论题,作为合作练习的素材,这样,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学到别人的好思维,好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观点,发挥想象,互相启发,共同发展。

3、合作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经常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及时改正错误。在合作评价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概括别人发言的要点,经过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二、合作学习的操作

1、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论文】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学生乐于接受。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事件之中,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论文】

三、合作学习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1、合作时机应选择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在学习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往往会遇到困难。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此时,教师如果对有争论的疑点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

4、合作时机应选择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放性”问题的解题方法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论文】

5、合作时机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与交流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要达到上述目标,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要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与技巧。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数学课堂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这时,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应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在观察、诊断以及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的过程中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这也正是一个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的必备素质。 在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运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穿针引线”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汇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和提炼学生已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情景,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意见等等。特别是当不同的学生分工研究的是一个复杂问题的不同侧面时。教师还需要时不时地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加以综合,因为有时不同小组的学生可能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论文】

(二)、优化组合,强化合作

1、合理组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组织

合作交流小组的成员的搭配应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家庭背景进行。一般4——6人一组,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即遵循“组内异质”原则,形成互补,从而使小组活动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输出,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班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组建好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间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体现“组间同质”的原则。

2、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

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这“领头雁”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在小组选出自制力较强、组织能力较好的同学为小组长后,对小组长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清楚小组长的职责,带领小组进入角色,开展合作,增强小组竞争力。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利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

3、培养学生掌握社交技能

导致合作交流学习小组解体或学习不能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交流,学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也不是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方法——社交技能。所以教师最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学生掌

握必要的社会技能。例如:将组内成员明确分工,运用“手势”发挥管理作用,同时使学生参与管理过程,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养成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自己认真思考,大胆发言,敢于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何“提建议”;如何说服别人。评价他人等等。好的社交技能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们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小组里学到更多东西,同时对同学与家人和朋友和睦相处以及未来事业上取得成功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创设问题情境,当好引导者【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论文】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前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设。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小组合作推导公式前,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合作建议:(1)想与三角形有关的那些图形。(2)用多种方法验证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3)思考公式推导过程对我们的启发。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指导思路和方法,如教学“我们认识的数”,教学“抓花生米”这一环节时,教师应讲清合作交流要求:1、每组先派一名学生抓花生米;2、抓花生米时要求只能抓一把,但要尽可能多抓;3、再小组内猜一猜,这一把花生米有多少粒;4、再由一人数一数有多少粒;5、讨论:抓一把花生米与抓一把糖果的粒数哪个多?为什么?这样把合作交流的步骤交代清楚,小组学习就能有条不紊地展开。提出合作交流建设或指导的目的是引导启发,提示合作的流程,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四)、优化师生关系,当好合作者

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合作者,要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师除适时的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平等的,建设性地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要建构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学会尊重,帮助别人,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但不盲从。要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师要适时变换角色,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让学生树立“我与大家”,“我与集体”的观念。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是实施合作交流学习的关键。老师应注重在学生中培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敢于承认自身不足和虚心向他人请教的良好风尚,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别差异,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特别对那些平时不善言谈、不合群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老师可有意识地把焦点引向这些弱势群体,这样一来,小组合作交流的中心就自然地转向弱势群体,从耐增强了这些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合作乐趣,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五)、合作交流,培养协作意识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协作是一个人生存的需要,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也是社会群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正是在相互合作与交流中得到发展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在

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是开展的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取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 合作交流学习,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交往能力。同学之间互相启发,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吸收营养,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从桌上众多的学具中找出长方体,然后分组讨论,“观察这些长方体,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经过讨论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长方体的相对的两个面大小相等„„教师对他们的发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这样的学习探索中,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时时处处迸发着智慧的火花。另外,在数学合作交流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合作与交流,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心理学家舒兹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别人,都具有人际之间的心理需求,包括包容需求,控制需求与情感需求。如果一个人只限于自己的知识,而不懂得与人合作交流,那么他的潜能也根本无法施展出来。这样的话,即使是才高八斗,那也只是闭门造车的书呆子。所以,我们要把合作交流作为另一有效的教学方式,改善教育交往,在合作与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互相提问,互相启发,互相商讨,互相激励,共同完成任务,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以学生为主体,当好指导者

教师要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变换角色,这是新课标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在指导合作小组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与应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指导者,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应用新知识的情境等。如何使讨论不流于形式,这就首先要求教师从设计教案的一开始起,就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对于教师来讲,灌输是一种最省力,也是最能让自己感觉到已经尽了责任的办法,但是显然没有考虑学生接受的效果。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就不仅仅把学生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既要对学生的“群体”给予研究,又要对“这个群体与它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予研究,既要对“在群体中的个体积极性的发挥”给予重视,又要对“在个体积极性的推动下群体创造精神的发展趋向”给予充分的预测。要真正给学生以信任,体会他们的学习过程,摸索他们的认知规律,尊重他们的人格,分担他们的忧虑,接纳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悦,努力使课堂成为主动学习、充满探究精神的乐园。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要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努力组织一些丰富的、现实的教学活动,设计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其三,教师应该给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留出充分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有较充分的发言机会和时间,使他们都能在合作群体中担当起应尽的职责,逐渐体会到群体合作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时,要积极引导每位组员站在小组的立场上,每个人发言代表着一个小组的成就,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当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可即时做出妥善处理,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交流合作与探索。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论文(四)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合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106-01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合作学习”已走进当今课堂。合作学习是较“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更优化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呢?
  一、诱发合作学习欲望
  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自己看着电视屏幕统计在5分钟内通过学校门口的车辆,学生兴趣较高,个个想做一个小统计员,在说开始后,同学们是一会儿看,一会儿记,弄得手忙脚乱。此时,教师及时提问:“那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这时在学生的心中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最好有同学跟我合作该多好呀!经过同学们的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每人统计一种车辆。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教师立即加以采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了统计,学生的兴趣高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合理的安排小组合作
  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中,座位的形式改变以往的“秧田式”的排列,采取“分层异步”的方式重新组合。就是将同一班内的学生按学习基础与能力动态分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一般4至6人为一组。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三、明确学习的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小组合作推导公式前,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合作建议:(1)想与三角形有关的那些图形。(2)用多种方法验证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3)思考公式推导过程对我们的启发。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指导思路和方法,如教学“我们认识的数”,教学“抓花生米”这一环节时,教师应讲清合作交流要求:1.每组先派一名学生抓花生米;2.抓花生米时要求只能抓一把,但要尽可能多抓;3.再小组内猜一猜,这一把花生米有多少粒;4.再由一人数一数有多少粒;5.讨论:抓一把花生米与抓一把糖果的粒数哪个多?为什么?这样把合作交流的步骤交代清楚,小组学习就能有条不紊地展开。
  四、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
  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要有意识为学生提供探索空间,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了合作创新的乐趣,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五、教师当好指导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还应该通过适当的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诊断、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性学习。合作学习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一定要给学生一些尝试合作的时间。另外,适当的完成一些小课题也是积累合作经验、培养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合作,在合作中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和应用价值。
  六、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我们的评价应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应围绕着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解决问题等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如:五年级梯形的面积的教学过程中,在新课开始,让学生猜一猜怎样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有的说:“转化成三角形。”有的说:“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各有见解。这时又追问:“你们是怎样想到的?”学生回答:“我们想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推导的过程中,就是先把他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所以我们想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也许也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肯定:“真棒,你们会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的假设,这是学会数学不可缺少的方法!”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和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论文(五)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浅析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来实现。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再是知识简单地通过填鸭式教学全部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最大限定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地把知识内化为自己个人的能力和才干,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基于这个出发点,我在教学中初步尝试适时地运用分组讨论这一形式,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学习
  1 具有现代小组合作学习精神和理念的数学教师是整个活动的基础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即便在以学生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学生主动性较高的学习过程,教师仍然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整个课程的设计、在课程开始时的导入、在课程中的调控、在课程结束的评价等,都需要教师自己具有较高的小组合作的理念,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调控好整个学习过程,而不是流于形式。但目前的教师仍然是熟悉于自己当学生时就熟悉的那套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入式教学方法。要加强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其中的深刻涵义和时代的要求,就要多组织教师学习、进修、互相讨论等,采用各种办法来提高教师的内在的修养,使之能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要真正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师的自我角色、评价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学会运用新的小组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只有自己不走过场,真正地掌握现代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才能把包括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真正的导入课堂,让孩子们得到应有的锻炼。
  2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在数学课堂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导演”。因此,我在学生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引导者。这时,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3 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结构合理,互助合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应是小组讨论式学习的主人。但如何使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教师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模拟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来承担,使人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小组成员结构也应合理搭配,每一小组都有优、中、差三类学生组成,并积极发挥优等生的作用,让他们帮助中等偏下的学生梳理讨论过程中产生的疑惑,互助合作,形成合力,与其他小组展开积极竞争。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结果,从而产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4 给足研讨时间,分组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质量
  给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而不过分,要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个人的见解。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首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所用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新旧图形之间的关系来推导出新图形的面积公式,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索。随后,教师就借助电教手段对学生合作的成果予以展示,让同学们再补充完善,同时把小组的一些想法加以延伸,使每一个组员都切实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5 加强合作学习的管理,发挥教师的作用
  5.1 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教师要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同时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5.2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5.3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让老师和学生携起手来,在合作学习的天地,各展所长,互助互学,徜徉知识的海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将对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带来新的挑战,这就需要全体数学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潜在优势,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论文(六)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摘 要:“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就几例不恰当的数学小组学习进行了案例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分组合作 学习研究
  新课程改革与时代的发展对人才标准作了重新界定,创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界培养大批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在小组合作学习上,以往的研究重在研究小组学习的方式上,而忽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与实效性进行了探讨。
  一、杜绝形式上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案例一]分数基本性质教学,教师设计了三个任务,让小组合作解决。
  1.三张大小相同纸,分别折出1/4、2/8、4/16,并将它们涂上不同的颜色。
  2.认真观察,1/4、2/8、4/16在纸上涂的颜色大小。
  3.小组讨论,这三个分数________变了,________不变。
  各小组经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后派代表回答,结果表述完全一样。
  反思: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而像上面的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虽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了他们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但是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不大。这样只注重形式的小组学习没有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流于形式,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索”,事先设定“套路”,无需经过讨论,一目了然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现象,学生似乎都在积极参与,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场依据剧本的演出罢了。笔者认为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及认知规律设计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觉,应该围绕知识诞生的原始情景中发生的问题建设合作学习的依据,设置的问题应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应是开放性的。这样就意味着他们有多种研究和讨论的路线,以期提出新问题,而不是诱导出教师预期的“那个”答案。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而精心构造的,通过合作得出独特的答案和创造性的方法。
  二、防止问题情境设计简单化
  [案例二]
  问题1: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的外角和分别是多少度?
  问题2:在有理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是否一定是正数吗?较小数减去较大数是否一定是负数吗?为什么?
  问题3:正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
  反思:问题一中提出的问题探索性不强,不具备挑战性,学生只要经过独立思考很快就可以解决。问题三中,由于问题的探索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一下子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很难进入合作角色。所以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而且有些问题是可以改变的,把它重新设计成一个探索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上面的问题一和问题三可以合成一个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可操作的探索性问题。问题二中的问题有一定的探索性,可操作性强,所以学生容易开展研究,学生很快进入合作角色,他们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并很快得到答案,但当他们回答为什么时,思维遇到了障碍。这时就需要教师作一定的引导,如提示他们能否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和加法法则来探讨。由此可见,设计问题情境,应具有层次感、探索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由于开放性的问题本身具有多种答案,因此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下,学生可以集思广益,相互交流与沟通,碰撞出不同的思维火花,可以体现出不同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所采取的不同的解决策略。
  三、防止以教师为主体的小组合作教学
  [案例三]《圆柱体侧面积》的教学
  在复习了圆柱的相关知识后,老师拿出圆柱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提出:要将这个圆柱体的侧面都包上,包装纸要多大?提完问题后,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交流、汇报。(以下是部分教学片段)
  师:怎么办?生:剪曲面。
  师:怎么剪?生:剪高;垂直剪……
  师:为什么剪高展开就是包装纸的面积?生:因为底面周长乘高。
  师追问:底面周长乘高是求的什么呢?生:是曲面的面积。
  师继续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底面周长乘高就是曲面的面积?生:剪开是长方形。
  ……
  师:第一个问题答案是什么?生: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周长。
  师:你能演示给大家看吗?(师指名一生演示)
  师:谁再来一边演示一边说呢?一生先指了指长方形的长,再指着圆柱的底面绕了一圈。(师再次演示)
  师:第二个问题答案是什么?生: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师:为什么是高呢?生:因为是沿着高剪的。
  师:要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就要知道什么?生:长和宽,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师板书)。
  师:我们知道长是圆柱的周长,宽是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面积,那公式可以怎么写呢?生:圆柱侧面积=底面面积×高(师板书)。
  师:是不是每次都要把侧面积展开?生:不要,只要知道底面面积和高就行。
  反思:以上小组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动手剪开曲面,并展示学生的作品。师问学生是怎么剪的,生有讲沿高剪;有的说用尺子找,师追问:怎么找?生回答垂直,沿着高剪,师用模型边剪边示范。再后来,先让学生观察剪开的圆柱体侧面图与未剪开的图……表面上看小组讨论热烈,交流自如,但整个过程都是以老师为中心,是老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走了过场。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思考,靠学生的主动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其次,教师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以培养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在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第三,要处理好交流与汇报的关系。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要充分发挥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培养其独立思维的习惯,从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刘洪赏.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8).
  [2]杨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9).
  [3]李斌.如何防止数学问题情境设计简单化[J].辽宁教育,2007(04).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283505/

推荐访问: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论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