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性,原则

来源:制度 时间:2016-07-25 13:38:3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制度】

谨慎性,原则(一)
关于谨慎性原则的问题探讨

关于谨慎性原则的问题探讨

写 作 提 纲

一、谨慎性原则的概述与起源

二、会计谨慎性原则的优点与缺点

(一)会计谨慎性原则的优点

(二)会计谨慎性原则的缺点

三、会计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制度中的体现

(一)在资产方面

(二)在预计负债方面

(三)在收入方面

(四)债务重组方面

(五)财务分析方面

四、会计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运用局限性

(一)谨慎性原则的在会计中的运用

(二)慎性原则在我国财务会计改革实践中的运用情况分析

五、谨慎性原则的改进思路

【谨慎性,原则】

关于谨慎性原则的问题探讨

【内容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对的是有风险的市场,其经营活动都有存在着大量的不稳定性,为了避免风险和不必要性发生给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的严重影响。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应该坚持谨慎性,充分估计各种风险和损失,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各项费用和损失,并予以记账。会计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原则,运用广泛,可防止抬高资产和收益,压低负债和费用,并起到预警风险和化解风险的作用。而且谨慎性是传统会计中一项历史久远、影响深远但又颇具争议的计量原则。我国自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引入了谨慎性原则,在 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这一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许多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被引进,它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也日渐凸现,但实际运用中存在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趋利弊害,使会计信息更具客观性。由于我国属于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其谨慎性原则的一些局限也慢慢凸显出来,例如我国对谨慎性原则有些地方缺乏可操作性等局限性。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 局限性 改进思路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原则,运用广泛,可防止抬高资产和收益,压低负债和费用,并起到预警风险和化解风险的作用。谨慎性要求企业以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谨慎性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视同重大会计差错。实际运用中存在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趋利弊害,使会计信息更具客观性。【谨慎性,原则】

一、谨慎性原则的概述与起源

谨慎性原则即稳健性原则,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即所谓“宁可预计可能的损失,不可预计可能的收益”。 其要求企业以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性,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但是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 其实谨慎性原则的起源很早,历时较长,也经历了几种观念的发展和演化。它最早是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一种策略,后来逐渐被会计人员和社会所

认同与接受,逐渐成为一项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但又颇具争议的会计核算原则。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当时的财产托管人为了减轻受托责任,对其托管财产的增值不进行任何预计。随着19世纪经济的发展,更多受托责任的发生使会计受托责任盛行,正是因为这样使得会计人员面对着日益上升的诉讼风险,会计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强烈的灾难意识,从而使得会计人员会利用某些会计行为或者会计处理方式来减轻自身的相关责任。随着中世纪财产托管人为减轻受托责任的谨慎方式运用的越来越多,逐渐为会计界所认同,进而形成了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其中关于对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的表述有很多,其中最典型的是Bliss在1924年给出的一个定义:不预计利得,但预计一切损失。仅仅从其字面和其简单的表述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该观点有很大的缺陷,其只是大致的描述出谨慎性目标,而且其意味着会计人员可以运用各种手段来低估资产和收入,高估负债和费用,通过蓄意地、一贯地低估净资产和利润以减轻受托责任。综上所述这种观点本身缺乏会计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依据,他仅仅只是站在财产托管人减轻受托责任角度的“实用主义”来对谨慎性进行定义,甚至其一定程度上变成了财产托管人减轻受托责任的一种手段。也正是因为该观点强调蓄意地、一贯地低估净资产和利润,也招致了对谨慎性的诸多批评。受托责任观下谨慎性原则的批评者和反对者认为,如果一味的谨慎性的蓄意低估资产和收益,同时的话预计一切损失,企业必然会形成大量的“秘密准备”,这种情况下有违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公允表达的要求,导致企业信息失真,谨慎性原则就与可靠性原则相矛盾。所以现在的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视同重大会计差错。

正是因为受托责任观下谨慎性观点本身缺乏会计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依据,所以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会计目标由于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会计的职能目标更多的是为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服务,对谨慎性的批评也日渐激烈,致使更多的会计职业团体或准则制定机构来重新审视谨慎性的原理和内涵。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谨慎性的概念定义研究中反复研讨了这个概念,并且尝试用“审慎”来取代原来的这一概念,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2号中,它将谨慎性表述为:“谨慎性是对于不确定性的一个审慎反应,以确保商业中固有的风

险和不确定性被充分考虑。因此,在未来收到或支付的两个估计金额之间有同等的可能性时,谨慎性要求使用比较不乐观的估计数。”但是同时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也明确指出:“(在这种定义下),稳健性的概念可能与某些重要的质量特征产生冲突,如公允表述、中立性和可比性(包括一致性)„„。财务报告中的稳健性不应该再蓄意地、一贯性地低估净资产和利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与前述的Bliss定义相比,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一方面指出谨慎性有助于估计各种风险和损失,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各项费用和损失,有助于降低企业风险,会计的职能目标更多的是为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服务突出了谨慎性原则的经济作用,从而使谨慎性原则有了更多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谨慎性原则的一个新的理解,对谨慎性认识的一个新突破。因为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和相关说明来看,它并不鼓励受托责任观下谨慎性的做法,一味地去低估资产和收入,高估负债和费用,完全否定了过去那种蓄意地一贯少计净利润和净资产的做法,认为会计人员的职责目标更多的是为企业的发展和决策进行服务,认为会计人员在对会计信息和经济数据分析进行取舍和判断时需要持稳健的态度,不能一味的低估资产和收入,高估负债和费用。但同时说明会计人员在其中也要考虑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表达、中立性和信息相关性,从而使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报表既能反映企业环境中固有的商业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的话又能满足投资者相关决策需要,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和决策行为进行服务。

但是决策有用观下谨慎性原则这一定义他主要是定性描述,某些方面还是比较模糊,比如它并没有详细说明“审慎反应”的具体含义,没有进行具体的谨慎性原则行为是什么,会计人员需要怎么做,同时的话也没有解释这一审慎反应是如何保证风险被“充分的考虑”,对其根本就没有一个度量或者计量的标准。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会计理论研究的快速发展,其研究方法也逐渐由规范研究向实证研究进行转移和变化,更多的会计观点和看法被提了出来,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和壮大,越来越多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的发生,更多的会计信息需要处理,从而催生出大量的有关于会计实证研究的相关文献涌。由于谨慎性原则是传统会计中一项历史久远、影响深远但又颇具争议的计量原则,当然对于其的研究也逐渐转向实证研究为主,对此要对这颇具争议的这一原则进行实证分析

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定义来界定它、量化它,因此从大量的实证研究文献中涌现出很多对于谨慎性的定义。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两个,其中一个是 B a s u 在1997年提出的定义,该定义对谨慎性原则的解释是:“会计人员倾向于对好消息(利得)的确认比对坏消息(损失)的确认要求有更加严格的证据”。该定义可以看出,实证研究中相对于受托责任制下的谨慎性和决策有用观下的谨慎性来比较来说,其对谨慎性原则的定义抓住了谨慎性的本质,反映的是谨慎性对利得和损失的不对称性处理特征,即损失被立即确认,而利得只有在实现以后才能被确认。这些观点其各有侧重,我国现在是受托责任制下的谨慎性和决策有用观下的谨慎性两者结合采用。现在我国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许多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被引进在现代会计观点下,例如我国现在对于预计负债的确认,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义务应当在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时确认为负债,作为预计负债进行确认和计量:(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实义务;(2)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但是对于或有事项形成的或有资产只有在企业基本确定能够收到的情况下才可以变成正真的资产,从而予以确认。其实这也就是体现了这一定义,损失被立即确认,而利得只有在实现以后才能被确认。

二、会计谨慎性原则的优点与缺点

(一)会计谨慎性原则的优点

1. 充分估计各种风险和损失,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各项费用和损失,有利于进一步挤去资产和利润中的水分,提高会计报表的真实质量,把风险和损失缩小到最小点,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

2. 对经营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的各种因素作出谨慎的反映和处理以保持企业的稳健经营,增强企业后劲,同时有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 同时更加可靠的会计报表和会计信息有利于管理层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

谨慎性,原则(二)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谨慎性,原则】

浅谈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班级:会本1102班

学号:11501740226

姓名:谭彬田

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较早的得到了各国会计界的认可。我们应在充分了解谨慎性原则应用的优点和缺点的基础上,更好地在会计工作中应用谨慎性原则,以扬长避短,发挥其最大作用。本文就其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做了一些分析。

Summary: On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rudent accounting principles to be followed in the enterprise, has been recognized earlier national accounting profession. We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prudence, based on a better job in accounting principle of prudence, to avoid weaknesses, play to their maximum effect. In this paper, its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of accounting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 应用 会计

一、谨慎性原则的概念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是针对在会计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会计要素的确认的精确性受到影响,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在不同的处理方法的程序可能选择的情况下,不影响合理选择,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凡是可以预计的负债,损失和费用,我们都应该用相关的准则进行充分的记录和确认,而对没有把握的资产和收益,则应当按照相关的准则少计或不计,以免使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失真,从而造成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乐观预测或者盲目决策。其本质就是资本保持资本维持。由于谨慎性原则充分考虑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考虑可能取得的收入和收益。就使得会计信息比较稳健。

二、我国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我国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中间摸爬滚打起来的,国外是市场经济,国内是计划经济,当年我们是在两个的夹缝中实践。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果是确定了市场经济,从“计划经济”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再慢慢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过程。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企业发展迅速,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已成为企业经营状况的晴雨表,市场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目前会计环境中还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并且经营风险较大,所以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风险信息的揭示,从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在当前,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趋势已经趋于明朗。我国目前要尽量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不能照搬,要坚持本国特色。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强调突出谨慎性原则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主要应用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运用呈阶段性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企业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现阶段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企业会计中的运用可以归纳如下方面:

(一)从资产方面来看。谨慎性原则要求充分预计可能的损失和费用,避免虚计资产价值。

(二)从负债方面来看。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确认与计量负债时,应避免延缓确认负债和

少计负债。 (三)从收益方面来看。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益,即在确认和计量收益时,取其迟而不取其早,取其少而不取其多。 (四)从财务分析方面来看。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是就短期偿债能力、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等进行初步分析,旨在分析谨慎性原则在中国目前财务会计中的运用情况。

四、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运用的两面性

谨慎性原则运用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各个方面。但是,在所有会计原则中,谨慎性原则是最具有争议性的。

(一)谨慎性原则的优点

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通过适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理确认费用、谨慎确认收入,挤干资产中的“水分”,夯实利润确定基础,使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稳健。实施谨慎性原则的好处主要体现在:①考核经营者真实的经营业绩,评价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②企业生产经营面临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实行稳健会计有利于企业增强抵御经营风险能力,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③谨慎性原则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充分估计、可以减少决策风险,因而适度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二)谨慎性原则的不足

1、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由于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加之债务企业和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及持续经营状况很难认定。实际操作主观性很强,受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职业判断能力影响,会计信息很难验证。

2、计提被滥用,因为资产减值准备的具体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而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两年亏损将ST处理,三年连续亏损将停止上市,上市公司就可能少提减值准备虚增利润,而有些上市公司股东为了逃避债务而多提减值准备。同时可能会产生前期谨慎后期不谨慎,或前期不谨慎后期谨慎自相矛盾的情况。

3、现行税法对税前列支的费用规定有别于会计制度的规定,当计提减值准备时,还需补交所得税,增加企业现金流出,限制了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并且谨慎性原则与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真实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存在相冲突的方面。

4、有的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有的资产按市价计价,缺乏一致性,当市价高于成本时资产负债表不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可能会歪曲企业的年度收益状况,在短期内延缓国家

税收,而且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管理者不能做出最优决策。并且在不同企业实际运用不均衡,只在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而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非上市国有企业未明确规定。【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屡遭诟病,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其在实务操作中的主观随意性,以及如今演化成为部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纵的工具。

五、实施谨慎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谨慎性,原则】

(一)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相关条款应尽量具有可操作性。从我国现有会计规范看,有些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具体方法操作性是比较强的,如后进先出法、加速折旧的方法等。但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标准不够明确,特别是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作为决定资产减值准备数额决定因素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较为困难,这为企业利用谨慎性原则进行操纵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因此,应就“可变现净值”的确定问题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以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奠定基础。任何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都离不开会计行为的主体——会计人员。鉴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日益扩大,尤其是如何保证会计人员在应用谨慎性原则时把握好“度”,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

(三)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构造“防御”体系。为防止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用或滥用谨慎性原则,应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

(四)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谨慎性原则的运用首先是对会计领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事项进行判断时所体现的一种态度;其次,才表现为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不同的判断会导致其对方法的选择,当然也会导致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结果最终会影响到信息使用者特别是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因此,凡是与谨慎性原则运用有关的、会影响投资人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对目前和未来理性判断的信息都应在财务报告中作出全面陈述,包括体规谨慎性原则的若干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应用的背景、产生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2。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10。

谨慎性,原则(三)
谨慎性原则两面性

一、谨慎性原则的概念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之一,它是指在企业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或是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度受到 影响 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处理 方法 进行处理。也就是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凡是可以预计的负债、损失和费用,我们都应当按照相关准则的要求进行充分的记录和确认,而对没有肯定把握的资产和收益,则应当按照相关准则的要求尽可能少计或不计,真正体现资产、负债的含义,以免使会计报表所反映会计信息失真,从而使会计信息使用者乐观预测和盲目决策。

二、谨慎性原则的地位

尽管企业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个修正性原则,但它却广泛地应用于企业会计的基本 理论 结构之中,并成为广大会计人员长期的会计处理行为规范。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会计环境发生相应的变化,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前景已经趋于全球化,它的协调与统一也逐步进入到一个实质性的发展阶段。面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我们要按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现状及特点,既要最大限度地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还要立足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不能照搬照抄国际会计准则,坚持我国特色,保护我国利益。

三、性原则在会计中运用的两面性作用

1.谨慎性原则有以下几方面优点:有利于进一步挤去资产和利润中的水分,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小股东的利益;有利于企业近期少交所得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对其他基本会计原则的适应性进行修正。

2.但谨慎性原则也有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1)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由于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加之债务企业和被投资企业财务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293913/

推荐访问:谨慎性原则要求 会计谨慎性原则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