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制度 时间:2016-08-24 10:08:2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制度】

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实践与思考(一)
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cn

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的思考

作者:殷文

来源:《学理论·上》2014年第08期

摘 要:干部作风问题关系着党的发展和兴衰,影响着党风和社会风气,在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走向经常化、制度化的同时,还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完成常态化作风建设。将对推动领导干部作风常态化的重要意义做出分析,从思想上、实践中和整个社会机制上引发思考,对实现作风常态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找出相关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相关对策,综合管理,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

关键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2-0060-02

当前,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党执政的基础、力量的源泉,综合体现了共产党党性修养,是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必要途径,关系着党的生存和执政地位。领导干部是国家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的意义

(一)可以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建设

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措施,直接影响着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建设,坚持推进作风化建设可以合理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并形成一种常态和习惯。在实现作风常态化的步伐中,建立良好的作风建设责任制有利于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更能及时地听取群众的建议,对工作进行改进,最终实现新时期的领导作风建设。【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实践与思考】

(二)关系着党的风气和形象

【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实践与思考】

推动领导干部作风常态化更能全面深化改革,正党风,杜绝“吃拿卡要”,对不作为、滥作为、乱作为等现象严格惩治,整顿敷衍搪塞、散漫、办事推诿的不良作风,依法惩治滥用职权和徇私舞弊的办事人员,对服务态度恶劣,办事扯皮推卸的服务人员严格查办,培养良好作风习惯,凝聚正能量,建立干部选拔监督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避免违规用人,提高任职人员的公信度。

(三)影响着执政根基的巩固和执政能力的提升

在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受到经济改革、环境改革、市场改革等多重考验,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长期影响着党的执政,使党时刻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贪污腐败等负

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实践与思考(二)
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法治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机关思想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因此,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是势在必行的。

【关键词】机关思想作风;制度建设;实践与思考【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实践与思考】

在新形势下,思想作风建设处在党的作风建设的首要位置,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变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谈谈几点思考。

1 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1.1 统一思想,充分认清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机关的思想作风建设,是机关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思想作风与工作作风是紧密相连的,是机关素质的具体反映,是机关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一个机关的思想作风建设,关系到整个单位的形象,只有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才能提高我们思想理论水平、科学决策水平和综合协调能力。

机关的思想作风建设是提高工作绩效的关键,是一个单位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

1.2 深刻认识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的必要性

一个单位的发展和进步,与机关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休戚相关,在有些干部身上存在一些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

【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实践与思考】

一是,发展意识不强,有些干部观念陈旧、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甘于平庸,存在做“太平官”的思想,缺乏积极进取、创先争优的精神;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有些干部缺乏工作热情,对工作敷衍了事,办事效率低下,松松垮垮、韧劲不足,没有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精神;三是,危机意识不强,对本单位的发展现状没有深刻的认识,安于现状,看不到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不能开拓创新,不能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四是,对工作标准要求不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当下很多机关干部所存有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会导致对工作标准较低,对工作的主动性差,不注重对知识的积累,眼界和思路就会受到限制,遇到矛盾和问题时,缺乏正确有效的处理方法。

以上这些问题,虽然只是反映在极少数干部身上,但如果不加以改正,时间长了,也会成为单位发展的障碍,因此,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是必要的。

2 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的措施和做法

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实践与思考(三)
创新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实践与思考】

洋县创新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中共洋县直属机关工委 张红星

机关作风建设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党的事业兴衰。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建设务实高效、人民满意的机关,是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职责,也是机关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洋县直属机关工委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载体,以廉政文化进机关为重点,以创建“五型机关”、争当“五型干部”为有力抓手,抓学习,强素质,扬正气,促廉洁,激励机关党员干部在服务突破发展、建设汉中强县主战场建功立业,争创一流业绩,全面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在县直机关营造了廉洁勤政、求真务实,奋发向上,乐于奉献的良好氛围。我们的做法是:

一、创新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服务发展的能力

近年来,县直机关以“洋州书香”读书学习活动为有力抓手,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工委的指导下,各党组织结合实际制订学习方案和计划安排,通过专题辅导、开辟学习园地、举办读书心得体会交流、演讲赛、朗颂会等方法鼓励党员干部“善读书、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学习,加强党员干部知识储备,推动解放思想,提升素质能力。在读书学习活动中,各党组织采取党员领导干部轮流辅导领学,

- 1 -

抓载体创新促学,抓党员活动室建设助学,抓学习制度建设督学,抓学用结合推学等形式,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保障学习教育常态化,增强学习效果。组织部结合实际开展了“进机关为什么,在机关干什么,和别人比什么”的大讨论,县法院、国税局利用本单位图书室开展“读书日”活动。人社局制定了“864”读书计划和“五个一”读书制度,即领导干部读8本书,党员干部读6本书,一般干部读4本书,读书活动实行一日一读、一周一论、一月一讲、一季一课、一年一考等等,在党员干部中引起良好反响。“洋州书香”读书学习活动开展以来,各党组织举办各类读书学习活动300场次,开辟学习专栏260多个,各单位集体采购和党员干部自购图书50多万册,创建图书屋、阅览室36个,举办各类读书学习活动300多场次,开辟学习专栏700多个,80%的党组织建起了党员活动室。在学习活动中,机关工委累计向各党组织和党员赠送图书和专题学习读本4000多册,赠送《汉中党建》9000多份,发送《当代陕西》近20000多份。工委通过及时推荐新书目、召开交流促进会,通过利用网络、电视、报刊推介宣传好经验和好做法等形式加强服务指导,努力在全机关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和“人人重视学习,个个努力求知”的读书学习氛围,受到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欢迎和好评,为机关党员干部

- 2 -

自觉投身率先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能力保障。【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实践与思考】

二、创新廉政教育机制,筑牢机关党员干部思想道德防线

我们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工作方针,采取抓领导、抓引导、抓教导的三项措施,强化机制建设,突出廉政教育。 一是完善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带头抓廉政教育。在县直机关积极开展“一把手”讲廉政党课活动,党员领导干部公开述职述廉,并通过坚持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分析问题,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树立了领导干部带头学廉、讲廉、树廉、倡廉的良好风气。同时,不断加强对县直机关廉政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教育计划和时间安排表,建立学习辅导小组,落实廉政教育检查考核办法等,为广泛深入地开展廉政教育活动提供了领导和组织保证。二是从政治教育到思想教导。我们紧紧抓住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充分利用党日活动、“三会一课”和中心组学习以及“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日,加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学党章,增强党性观念和公仆意识;学廉政法律法规,增强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意识;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自我抵抗力。在此基础上,我们注重思想教导,通过党员党性分析会以及交心谈心、

- 3 -

思想辅导、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有效方法,对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进行剖析分析,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准确把握实际困难,对症下药,适时教化,帮助解决,不断增强了拒腐防变的集体凝聚力。三是从反面警示到正面引导。县国税局、检察院、财政局等党组织,组织机关党员以案说法,播放《李真腐败案启示录》、《王怀忠腐败案件》等警示教育电教片,组织参观反面典型展览,并开展专题讨论活动,让警钟在党员干部心中长鸣。同时主要结合郭明义、杨善洲以及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事例,正面引导党员干部立党为公、爱岗敬业、廉洁从政的理念。四是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在县直机关工委和县纪委的倡导推动下,在县直机关全面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廉政文化书画展、创办廉政文化园地、设立阳光政务栏、在机关大厅、走廊悬挂廉政名言警句、在办公电脑上设置廉政屏保、建立廉政文化档案等形式,为机关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三、创新实践载体,全面开展争创“五型机关”,争当“五型干部”主题活动

机关作风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把转变作风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坚持不懈抓实抓紧。近年来,县直机关按照县委“破满求快再进位,务实提效构和谐”的总体要求,以“效能提升年”为主题,以创建“五型机关”争做“五型干部”(即:创建富有活

- 4 -

力的“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干部”;创建优质规范的“服务型机关”,争做“服务型干部”;创建锐意进取的“创新型机关”,争做“创新型干部”;创建真抓实干的“务实型机关”,争做“务实型干部”;创建公正透明的“廉洁型机关”,争做“廉洁型干部”) 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四风”教育,全面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机关效能,促进机关“为民、务实、高效、廉洁”,树立党政机关执政为民新形象。一是全力推进干部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县直各部门单位普遍实行 “窗口擦亮工程”、干部去向公示、桌牌职责公示和挂牌上岗,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上墙,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各单位普遍制定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公开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等等,规范工作流程,方便群众办事。通过深化作风建设,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纪律观念和责任心明显增强,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二是积极开展以“三学三比三无”(即:学理论、学业务、学先进,比学习、比服务、比业绩,无违纪、无差错、无浪费)为主要内容的“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各部门单位结合部门及行业特点,找准与干部作风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县委机关、县政府机关、国税局、地税局、县法院、检察院、人社局、财政局、城建局、卫生局、县人大、县纪委、组织部、宣传部等单位,积极开展“优秀党课讲稿评选”、“演讲赛”、

- 5 -

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实践与思考(四)
对加强国有企业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

  当前,中办发出专门通知要求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活动的《通知》要求,就是改进工作作风的一种延展和深入。它不仅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迫切需要。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一大批年轻干部被推上各级领导岗位,作为公司战略实施的主要执行者和推动企业发展的骨干,他们在给各项工作带来活力的同时,在工作和生活上的新情况、新变化,导致了思想上、作风上、方法上和学风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以上考虑,为了全面落实好改进工作作风,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总要求,找出干部作风建设中的关键环节,推进执行力文化体系建设,对加强国有企业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改进工作作风,就要在思想上落实“三个回归”
  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如何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干部的作风建设,努力实现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是需要我们长期实践和探讨的课题。作为基层党组织,我们要“围绕中心工作”,把握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个难得契机,切实把改进工作作风的规定落到实处,推动工作作风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一)是以干部带头为视角,在审视作风改进的力度大小上回归。“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要确保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各级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带头,时时处处用规定对照自己、检查自己、修正自己。带头落实“三走到、三必到”,带头做到“三个百分百、三个全覆盖”达标,带头调查研究,带头实践创新,为此,要将现场调研质量纳入党员干部的德的考核范畴,在管理上营造浓厚的崇德、尚德氛围。
  (二)是以企业发展为刻度,在检验作风改进的成效多少上回归。改进作风不能自说自话,自我评价,要以发展的成效来检验。各级党员干部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改进工作作风相关规定,把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之中。紧紧围绕公司战略目标,以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逐项分解细化责任,逐级落实全年指标,加大对重点工作督促指导,确保落实到位。要建立完善《重点工作责任分解和工作推进通报制度》,做好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创新项目的过程管控和实时跟踪。
  (三)是以职工满意为指针,在衡量作风改进的标准高低上回归。突出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把改进作风与一流文明矿区建设结合起来,与困难帮扶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结合起来,认真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让职工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弘扬好石圪节精神,深化“节俭战略”意识教育,用文化的来引领方向、凝聚意志、激发活力,持续提升职工归属感和企业品牌形象。深化党务企务公开,从制度上保障职工主人翁地位。全面推进“四零”服务型机关建设,逐步探索完善部门管理标准化和基层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
  二、改进工作作风,就要在工作中体现“三个超越”
  (一)是把工作当学习,在解决工作力不从心的问题上超越。对于集团提出的“建设创新型企业、培育智慧型员工”的总要求,党员干部首先要增强“本领恐慌”意识,要把工作当学习,把学习贯穿于工作之中。其次还要倡导每天快乐读书一小时,从一点一滴积累和提高,让党员干部自身在对待工作的态度,看待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高度上发生变化。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学习考核评价机制,要推行党员干部讲学学分累积制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要将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党员干部自学、组织宣讲有效结合起来,将自主学习与坚持学习笔记结合起来,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二)是把工作当事业,在解决工作主动性不强的问题上超越。在任何一项决策以前,需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把决策的引导作用发挥到最佳,只有这样我们在工作中才能杜绝生产组织不够合理,或是不够科学,或是自相矛盾,或是存在漏洞,或是操作性差等问题。因此,把工作当调研,不是一个什么特殊的要求,而是干好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这样做,可以使工作操作性增强,可以使工作效果更加突出,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中的矛盾纠纷。总的来说,把工作当调研,可以使我们工作与实际结合得紧密,使我们的工作成效更加显著。
  (三)是把工作当艺术,在解决工作得过且过的问题上超越。因为有了艺术的点缀,我们的生活才变得丰富多彩,变得更有激情和活力,这是艺术的功效所在。只有把工作当艺术,也同样会让工作就不再是一项任务、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享受。把工作当艺术,实质上是敬业的最高境界。
  三、改进工作作风,就要在实践中做到“三个常态化”
  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抓班子、带队伍、创环境、促发展,是构建党建工作新体系的本质要求和具体体现。基层党支部是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为此,要在党建工作的“围绕”上,抓创新力,抓常态化的可操性管理。
  (一)是抓安全理念宣贯的常态化。各级党员干部要在“三个百分百、三个全覆盖”上做表率;借助“道德讲堂”平台,大力宣贯“自保是大孝、互保是大爱、联保是大德”的安全道德观,使干部员工有一种凭“良心”抓瓦斯治理的担当和责任。要推行党员干部宣贯安全理念包保制。依托“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平台,把安全理念宣贯搬到现场、做到基层,将其作为各级党员干部的“价值引领和使命管理”,进而提升党员干部的抓安全工作落实的能力和素质。
  (二)是抓安全文化创新的常态化。通过建立安全文化创建系统评价长效机制。要为安全文化建设设计“群众路线图”,健全包括协调沟通、宣传教育、评估考核等内容的安全文化长效机制,把深入推进岗位危险源辨识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支撑,确保安全工作达到可控状态;通过开展开展“党员当一天安全员”活动。推行好动态承诺式、现场走动式管理,将闭合管理的正规循环率引入活动评价,完善德的建设的积分管理,不断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努力形成“人人想创新、人人能创新、人人在创新”的新局面。通过开展党员干部参与安全文化竞赛活动,对党员干部转变作风“三个三分之一”落实情况,进行季度性的对比排名。即看每季度,有多长时间“走出去”,学习安全管理经验;有多长时间“走下去”搞现场安全管理调研:有多长时间“走进去”,提升安全业务素质。
  (三)是抓安全行为养成和教育的常态化。发扬典型带动作用,全面推广抓出勤管理方面的“两类、三级、四维度”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促使基层党支部在安全管理文化的总结、提炼上有新突破。需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业余文化生活;需畅通各自诉求渠道,及时了解、及时解决、及时反馈。通过制度+活动+感情,让年轻人、特别是新分配的大学生感到企业的温馨;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视化管理方面,要不断推进青年节日尽孝心活动,要把新分配大学生作为主要对象,组织特色活动,进一步增强年轻人同企业发展同心、同向、同行的自觉。
  转变干部作风是纯洁党的肌体、拒腐防变的重大举措。我们党是一个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党。党的干部要始终保持廉洁奉公、拒腐蚀永不沾的优良作风。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贪图享乐和消极腐败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我们党必须保持高度警觉,坚定不移地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高防微杜渐、拒腐防变能力。同时,努力转变干部作风,整治干部中存在的“庸、懒、散、浮、软”现象,使干部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进取精神,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转变干部作风,是我们党永远的伟大的实践活动,是党的思想建设和干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党的干部一生的实践课题,也是我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实践与思考(五)
健全和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研究

  [摘 要] 作风的好坏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健全和改进党的作风常态化,应该把作风建设纳入制度化的轨道,通过健全和完善制度为作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这是党的作风建设着眼于根本和长远的治本之策。

  [关键词] 作风建设 常态化 制度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改进作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健全作风建设的各项制度,推进改进作风的常态化、制度化,对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作风建设制度化的必要性
  (一)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
  土地革命时期,由于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推行给革命事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一度出现“左”倾教条主义把红色革命地区丧失殆尽的惨痛教训。1945年,毛泽东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了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新中国建立初期,按照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我党连续开展了几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不仅使党保持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警惕和抵御糖衣炮弹袭击的显著效果,而且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得以巩固。“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大搞政治运动,名义上是直接依靠群众,实际上脱离了广大群众,从而使党的作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宗派主义,家长制,封建专断,“乱打棍子、乱扣帽子、乱抓辫子” 等各种歪风邪气滋生。实践证明,用大规模群众运动的方式整党整风、解决党内作风问题,在特定的时期确实取得了成效,但随着党的历史方位转变,这种方式的弊端也开始显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在深刻总结作为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为解决党的作风问题,不能单纯依靠思想改造和政治运动 ,治本之策是制度建设,明确提出必须把党的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的思想。经过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不懈努力,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党的作风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建立了切实管用的规章制度,改变了党风建设无章可循的状况,取得了党的作风建设一系列可喜的成果。
  (二)作风建设的制度化,是由制度自身的本质特征决定的
  首先,制度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制度一旦形成,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如果违反,将会受到制裁。因此,制度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权威性。其次,制度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形成以后,制度的结构和制度的安排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在一段时间内发挥它的作用,不可能轻易变动。制度不会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会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再次,制度具有明确性和具体性,制度是有具体而明确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的,在实践操作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做,它都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党的制度能够使人们正确界定党员、干部的正确行为与错误行为的界限。最后,制度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党的制度是全党共同意志和共同利益的体现,对全党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约束力,全体党员必须共同遵守,它可以指导党内生活,规范领导行为,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邓小平曾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三)作风建设制度化,是由作风问题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作风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种积淀,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其突出特点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因此,形成一种优良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克服一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不良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抓一抓就会有好转,松一松就会有反弹;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老的作风问题解决了,新的作风问题又会出现,或者老问题以新面貌出现。如果抓抓停停,或者寄希望于一次集中整治就能解决,抓一阵松一阵,不仅解决不了作风问题,还可能适得其反。制度具有根本性、稳定性、连续性,具有普遍、长期的约束力,因而是改进作风常态化的重要保证。有了好的制度机制,发挥制度机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往往能让好的作风得到更好的弘扬,让不良作风得到更有效的遏制。《决定》提出要“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可谓切中要害。
  二、当前作风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党内存在的不良风气,集中的表现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风”问题之所以在党内出现,除了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识淡薄,思想道德滑坡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的缺失、不完善、不配套、执行不力等造成的。 一是制度设计还不够细化。一些制度一般性规定多,具体要求少;弹性的多,刚性的少;原则性的多,操作性强的少。 二是在管理监督上,目前还没有一套有效的领导干部的作风监督机制。上级监督太远,下级监督太险,同级监督太难,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又处于松散状态,难以真正了解情况,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发挥作用有限。 三是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我们长期以来的制度建设只是单项制度的建设,缺乏对制度建设系统性认识,作风制度建设缺乏多项相关制度的配套,难以形成合力。
  三、健全和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制度建设是实现改进作风常态化的根本保障。党中央在2013年5月9日下发的《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中和2013年6月22日至25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的若干建章立制的要求。其总体思路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一)作风制度建设要体现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
  制度建设要反映时代要求,体现科学精神。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改革发展任务繁重艰巨,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步浮现;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 “四风”上。“四风”严重损害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侵蚀党的执政基础。党的作风制度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研究当前作风建设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新办法,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为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等各项任务保驾护航。   (二)作风的制度建设要体现系统性和实效性
  作风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种制度相互联系、协调配合,实现制度的功能整合,提高制度体系的整体功效。要深入研究其特点和规律,不断完善制度法规体系,尽量使制度更加完整完备、具体周密、系统配套,充分发挥制度的整体功能和实际效能,努力形成一整套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权力运行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当前,工作重点应着眼于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完善权力结构、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实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对分离;改革干部政绩考核机制,用科学的考核指挥棒推动作风转变;完善选人用人制度,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的制度,让重大决策建立在群众知情、群众参与的基础上;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制度、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会议公文制度,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搭建起作风制度建设的系统框架。
  在制定制度和细则时要注重实效性,需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可行性和操作性。就是要便于操作、便于执行、便于理解。防止制度内容繁杂、空洞无物,使笼统的规定尽量明确化,使原则的表述尽量具体化,确保建立的制度可执行、可监督、可检查、可问责,让大家记得住、传得开、行得通。比如,在加强实体性制度建设的同时,注重程序性制度的建设,减少实体性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等等。二是科学性和规范性。就是要尊重规律、符合规律、严谨周密。抓紧对已有制度进行梳理,该修改的修改,该完善的完善,着力形成整体配套、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防止“制度缺位”“制度打架”。三是制度的制定要走群众路线,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制度建设中来,使得制度建设能够充分反映群众的心声和需求。
  (三)作风的制度建设要体现制度的执行力和权威性
  制定制度是基础,执行制度是关键。再好的制度,如果得不到执行,也是一纸空文。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健全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把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人民群众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监督体系,要采取重点查、随机查、暗访查等方式监督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要切实把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作为对党员干部的重要政治要求,以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的实践推动崇尚制度、执行制度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强化制度的规范约束功能,制定有效措施,规范操作程序,改进执行效果,坚决克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不良行为。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不执行制度的有关机构和领导者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使得制度规范真正成为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四)把思想教育和作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风的根子在思想。思想正才能作风纯,政治强才能作风硬。领导干部要改进作风和形象,前提在于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树立群众观点、站稳宗旨立场。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政治品质、高尚的思想道德作基础,作风建设就是空中楼阁;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引领,改进作风就是一句空话。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系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发扬勤政为民、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把权力放在为人民谋福利上,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责任编辑 彭月才

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实践与思考(六)
在深化国企改革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

  作风,是人们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或行为风格。由于作风与思想、行为密切相关,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因此,如果自身意志不坚定、外在缺乏监督,人们就容易犯作风问题。党政机关存在作风问题,国有企业也如此。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是从原来的部委厅局转变而来,这些企业总部和二级企业领导机构还存在着一些机关化作风。加之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同时肩负着为社会提供部分公共产品和服务、完成国家有关战略任务,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公权力的延伸。国有企业自身的作风问题影响着国有企业的社会形象,关乎国有资产经营效率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因此,改进国有企业的作风尤为重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国有企业整治作风的极好机会。国有企业要借此机会多“照镜子”,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整改及以后的工作中,更要巩固成果、总结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形成长效机制,使作风建设常态化。习近平同志强调,着力改进干部作风,是应对复杂矛盾、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一方面,要靠优良作风来保障各项措施稳步落实;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深化改革纠正一些带有体制性、制度性的作风顽症,使作风建设和改革发展相得益彰。

  以宣传教育为作风建设基础,改进经常性态度
  作风的表现之一是经常性的态度。转变态度可以通过教育和党性修养的经常化来达成。习近平同志说:“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越轨。”宣传教育常态化,就是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针对人们思想变化的特点,经常给人们做思想工作,以理服人,使大家认识到作风问题乃至腐败的危害性,启发觉悟,真正使人不愿去做有损优良作风的事。同时也是为制度建设奠定基础,保证执行制度和纪律的自觉性。
  作风方面的教育,应该认识和觉悟到三个道理:一要认识作风问题与腐败的关系。作风问题看起来没有腐败性质严重,但是作风问题是腐败的温床,如果不及早解决、不从小解决、不快速解决,就会从量变到质变,甚至变成腐败问题,就如同一般性疾病逐渐演变为癌症。解决作风问题,我们可以使用教育、制度、监督、提醒、预防等各种手段,那么对腐败,我们就要坚决惩治、严惩不贷。二要认识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根据。习近平同志指出:“‘四风’问题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密切联系。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作为党的干部,必须永不动摇信仰,做到坦荡做人、谨慎用权,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可见,解决作风问题要标本兼治,治标就是要纠正和改变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治本就是要从根本上把主观世界改造与客观世界改造结合起来。有作风问题特别是搞腐败的人多数都把两个世界的改造割裂开来。有的企业管理者,很有魄力,敢于改革创新,把企业经营得很好,当收入、利润双双提升之时,自己却犯了作风问题,甚至被查出腐败的事。这就说明他们客观世界改造得还可以,而主观世界却一塌糊涂。有的企业领导注重读书学习、党性修养,这也不敢决策,那也不敢干,总怕自己犯错误,结果耽误了企业的发展机遇,企业业绩平平,面貌依旧。有些人看上去很重视主观世界的改造,而对客观世界改造不屑一顾,实际上极端自私,主观世界改造的动机不纯。这两种人都缺乏两个世界改造的结合,应该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三要认识作风问题与理想、信念、宗旨的关系。要始终把理想、信念、宗旨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统一起来,把企业的改革发展与自己的价值体现统一起来,不能搞利益冲突,要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比如企业党员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就要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52个不准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的39个不得,这些规定非常明晰,需要严格自律。
  对作风方面内容的宣传、教育和修养,要经常有效地开展并动态推进。宣传教育和提高修养有许多方式,要因材施教、结合实际,才能产生好的效果。根据不同对象,可以选择自学或中心组学习方式、专门培训方式、政策宣讲方式、法规制度解读方式、以案说法的警示教育方式、喜闻乐见的电影电视剧方式、快捷灵敏的微信微博方式、营造氛围的电子屏幕和标语墙报方式,等等。总之,就是要通过宣传教育和自身的学习修养,对符合优良作风的科学观念,不断灌输、强化印象、环境熏陶、重复接收,渐渐变成自觉的理念,化作习惯性态度,影响行为,指导实践。
  以制度改革为作风建设推手,规范经常性行为
  作风在行为方面要规范的内容很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个方面。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住反“四风”这个重点,使参加活动的干部党员,不仅认识到“四风”的危害,而且各自找问题、追缘由、促整改,把思想认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不同程度地使思想得到升华。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基础上,总结好的做法,巩固已有的成果,就有必要把许多零碎的做法规范化,推动制度执行常态化。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提出的相关内容和此前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结合国有企业实际,应当在下述四个方面首先规范化和常态化。
  在深入调研、联系群众的制度建设上。一是在调研中要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作为决策和指导工作的参考和依据,而不是姿态式的蜻蜓点水、或为宣传报道而调研;二是要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并且通过示范能给基层干部普遍的启发,而不是用特例的方式象征性地解决几个个案问题就了事;三是在调研和联系群众中要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把群众的温暖、干部的作风和党的宗旨统一起来,而不是孤立的调研,一走就忘,陌如路人;四是调研前可打招呼,提前安排,也可不打招呼,明察暗访,必要时做好协调,视调研内容和方式而行,减少对基层的干扰,而不是几路调研组相逢,重复调研,让基层应接不暇;五是调研可随意到实践一线,走到群众中,面对面地交谈,也可到网上通过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虚拟交流,而不是制造现场,导演排练,让群众反感。   在改进会风文风、改革会议公文制度上。一是开会和发文的工作方式,要与相应的工作内容、有效的工作成果相统一。开会发文多是某项工作的开端或总结,重在抓好会议和文件所部署工作的贯彻落实,不能把办会办文效果当成会议文件部署工作的效果。二是开会和发文要体现主办单位的领导能力和水平。千篇一律的发文和千孔一面的开会,特别是内容空洞、重复、乏味的会和文,低劣的讲话、八股式的文件,令人生厌,让人不想开、不想读,贯彻落实就更难想象了。因此,重要的会议和文件,领导要亲自拟讲稿、亲自把关文稿,突出重点,短小精悍,任务明确,要求鲜明。少而精、有质量的会和文,有利于会议和文件内容的贯彻和落实。三是改革会议公文制度,压缩数量,提高质量。严格审批,控制办会办文的规模、数量、时间和经费,搬掉文山,填平会海,在会议文件上严规范、开新风。
  在控制“三公”消费和楼堂馆所建设的制度上。一要改革因公出国、公车购置与运行、公务接待的管理制度,建立“三公”经费的预算制度、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按照三中全会决定要求,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事项的信息公开,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从企业管理部门、企业自身、纪检部门以及不同层级的企业,或协同或分别建立切合实际的“三公”消费管理制度。二要把厉行节约与严格预算管理结合起来。科学制订和执行“三公”预算,严格经费审批、指标控制和报销管理,稳步推进“三公”经费支出公开,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对于改进作风、厉行节约而节省的预算,或实际执行小于预算的,既要防止年终突击花钱,又要防止因未完成预算执行而受到机械的批评或因节约支出而降低来年的预算安排,影响节俭的积极性,把实事求是执行预算与鼓励勤俭节约统一起来。对楼堂馆所建设,要令行禁止,不打折扣。三要健全审计监督制度,加强“三公”经费和楼堂馆所建设经费使用和支出结构、数额、比例的监管,督促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切实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
  在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问题的制度上。一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依功能将国有企业界定为竞争类、功能类、公共服务类等,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分类监管、分类经营、分类考核,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类别上,竞争类企业将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兼顾社会效益;功能类企业则是以完成战略任务或重大专项为主要目标,兼顾经济效益;公共服务类企业将以确保城乡设施和服务正常运行和稳定,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在总体上,一方面,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另一方面,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使国有资本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也就是通过不同类别的考核,发挥良好的激励作用,调动各类国有资本经营和监管的积极性。二是要改变以往企业考评的旧思维、旧习惯,增加考核的市场因素,更多地采用股权激励、增量业绩奖励等方法。同时要把企业的科技投入、环境保护、产业政策、战略目标、社会责任等因素考虑在内。通过考核激励,有利于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统筹配置资源,盘活存量,激励经营,多作贡献。三是要通过完善既协调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在考核企业的同时考核领导人员和管理者的“德、能、勤、绩、廉”,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
  以自律和监督为作风建设保障,保持风清气正
  伟大的事业需要优良的作风来保障,建设党性修养好、制度执行力强的国企优良作风,需要个人自律和组织监督作保障。
  领导和高管带头开展经常性作风建设是自律和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人们明显感觉到作风的改进,原因在于中央领导率先为自身制定了八项规定并能严格执行,紧接着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政治局常委又带头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建设,从中央领导自己做起,一件一件地做,上行下效,带动了全党,影响了全国。国有企业作风建设常态化,也需要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带头执行廉洁从业各项规定,做廉洁自律的模范;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监督。一方面,要经常正确地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手段,清理自己、净化思想,保持工作和生活上的干净和清爽。领导带头严格自律就抓住了作风建设的主要对象,也能保障作风建设责任制的执行和落实。另一方面,正确认识监督与被监督这个矛盾的统一体,要带头自觉地接受监督。习近平同志指出:“不想接受监督的人,不能自觉接受监督的人,觉得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很不舒服的人,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并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明白,加强对干部的监督,是对干部的爱护。放弃了这方面责任,就是对党和人民、对干部的极大不负责任。带头自律和接受监督,就要把三中全会要求的作风建设内容落在实处。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上,就需要领导干部带头,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改进会风文风上,就要带头减少会议、文件;在持续抵御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上,就要带头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遏制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法违规现象;在整顿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防止政绩工程方面,也要依靠领导干部的自觉,鼓足勇气,健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强化显规则,遏制潜规则,提高选用干部的公信度。
  处理好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是自律和监督的主要内容。作风问题常常通过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体现出来,实际上装不了,瞒不住。经常性的作风建设,也要从树立正确的工作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处理好领导干部与群众的利益关系。在工作上,就是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反对特权思想和作风,除了必要的工作条件之外,正确认定职务消费、业务消费和个人消费的边界,不能模糊界限,追求享乐,甚至以权谋私。在生活上,要本着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思想,按照规定的待遇和条件,管好自己和家人,积极影响亲属和身边人员,防止在社会交往和健身娱乐等活动中,一些消极、不健康的意识和方式的侵蚀,还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抵制诱惑,防范陷阱。目前,要按三中全会的要求,自觉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不准多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不准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不准违规配备公车,不准违规配备秘书,不准超规格警卫,不准超标准进行公务接待,严肃查处违反规定超标准享受待遇等问题。还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亲属经商、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出国定居等相关制度规定,防止领导干部利用公共权力或自身影响为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
  作风的平时养成与关键时间节点的把守在于持之以恒的自律和监督。作风建设常态化,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常坚持,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作风。特别是在各种节假日、传统节日期间,在我们休闲娱乐、享受生活中,也要保持积极健康的情趣,防止庸俗腐朽的东西和不正之风趁虚而入,浸染节日文化,破坏传统美德,侵蚀党风和社会风气。因此在关键的时间节点,要坚持原则,守住界限,毫不懈怠,坚决刹住公款送节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过风清气正的节假日。
  我们都曾感受过以优良作风为保障而取得的成功、带来的希望,也耳闻目睹过因作风败坏乃至腐败滋生导致的失败、带来的悲哀。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一再警示我们,反映党的宗旨和以群众利益为核心的优良作风不容反对、不能丢掉,必须发扬、必须坚持。十八大以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深入开展反“四风”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为作风建设开了新局,取得了成绩。但是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的特点,需要作风建设常态化,让我们运用前期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指导国企作风建设,并在建设和改革的事业中加强探索,共同努力,使优良的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断地走进我们的工作,走进我们的生活,逐渐变成清风气正的环境和昂扬向上的文化。
  (责任编辑:郝幸田)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352428/

推荐访问: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 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