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管理深度融合经验感受

来源:心得体会 时间:2016-08-24 10:15:1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管理深度融合经验感受(一)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心得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心得

通过学习,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认为: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主干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受到质疑,取而代之以幼儿为中心,主动学习为中心的开放式现代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正是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产生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身,将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集中于一体。而此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课型要求,灵活运用相关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种传媒手段,可以产生出生动活泼的形象,丰富多彩的内容,清晰标准的发音和情节相关的音响效果,为幼儿学习语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的交互式语言环境,既能引起幼儿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又能烘托文学作品表达的情景气氛,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帮助幼儿形成和发展信息素养,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参与没有兴趣的活动,无疑是一种苦役,没有兴趣,就没有愉悦和智慧。诚然,许多科学家、发明家、音乐家之所以能获取成功,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多媒体计算机的图像、声音和色彩的巧妙运用,容易纠正幼儿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现象,积极参与教育活动中去。从而强化观察、注意、理解及记忆的能力,也缩短了认识事物的时间。例如,课件《保护自己办法多》中,引题的故事颇受孩子们的喜欢。我运用媒体制作出形象生动、色彩丰富的小猴与伙伴们捉迷藏的场景,一下子

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然后再通过鼠标点击幼儿猜的地方,让电脑来判断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电脑里的不同表现(“对”-小动物边走出来边说“你真棒”;“错”-小猴挠挠头,“请小朋友再仔细找找”)不仅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再次唤起了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持久的学习热情。同时他们也在寻找藏起来的伙伴中,了解到小动物可以用它们的保护色来保护自己,获得了知识。这远比教师点着图片讲故事效果要生动很多。还有我在向幼儿宣传交通法规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单独去宣讲交通法规的条文时,幼儿打不起精神,有不耐烦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制作了一个课件,利用网络和电脑做了一些不遵守交通法规而造成交通事故的案例,乱穿马路、不看红绿灯、被车撞伤的图片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中间的互动参与更是激发了大家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后期跟踪调查,幼儿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普遍提高。为幼儿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幼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最为重要。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管理深度融合经验感受(二)
信息技术和幼儿园教育的融合探讨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管理深度融合经验感受】

龙源期刊网 .cn

信息技术和幼儿园教育的融合探讨

作者:李丽

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年第04期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网络也在不断的进步,教育信息化也成为了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基础。在当前信息技术全面应用的大环境下,幼儿教师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资源获取途径,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对教育教学进行服务,以此来将幼儿园的课程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幼儿园可以利用管理软件以及网络交互平台来提升管理的效率和功能。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的教学的融合作为研究主题,对幼儿园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幼儿园信息设备配置进行具体配置,对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以此来找到幼儿园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大信息技术幼儿园幼儿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51-01【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管理深度融合经验感受】

信息技术是对管理和信息处理所运用的多项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在对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进行开发、设计、实施、安装的相应的信息系统以及应用程序中被广泛使用。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进行分析,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原本的教学方式进行结合,以此来构建出更加高效、合理的幼儿教育模式。【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管理深度融合经验感受】

当前,我国科技在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也在逐步完善,并且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所以,教师必须要能够准确的找到教育在这个发展时期的特征和规律,将幼儿园教育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创立一个系统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一、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的教学过程相融合

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计算机具备界面任意交互的功能,幼儿教师可以根据教育的需要来对计算机中储存的声音和画面主动的进行调整和控制,计算机所自带的播放功能能够避免原来录像机的倒回播放现象,这样就不会中断课堂的教学进程,而且也能够减少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情况出现,这样也有利于幼儿教师对教育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此来加强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信息技术的人机对话使教学的模式发生了变化,使传统的教师独自讲述的模式发生了改变,使幼儿的学习素材更加的丰富、更加的多姿多彩,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使幼儿与媒体之间真正的实现了双向交流,促进了教学过程的科学、高效。

二、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的教学内容相融合

当前形势下,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受到广泛应用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大量关注和高度的重视。幼儿自身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也没有足够的思维水平,对比较复杂或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管理深度融合经验感受(三)
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有效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有效应用

董亚萍 陈仓区李家崖小学 6295396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课程整合的不断研究、实践和深入,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也悄然进入了幼儿园的课堂,它能使静止的东西动态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学习的过程生活化。多媒体技术具有图像直观、动静结合、形象生动的特点,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使孩子快乐自主的学习。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为幼儿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使幼儿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以及对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目标的实现等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下面就我园使用多媒体进一浅析:

一、多媒体技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1、开拓教师视野,提升教学理念。

现在的幼儿教育发展很快,新《纲要》的实施给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这必须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质。我们幼儿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让教师进行学习。教师们能够快捷的搜索、收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料和参考资料,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快速获取了信息。这些信息,使老师的眼界更宽、思路更广、观念更新。在先进的理念指导下,教师组织活动的形式更新,方法更科学,幼儿获益也就更多。

2、减轻教学负担,提高办事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的运用,为教师寻找教学用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让教师从繁重的、费时的教具制作之中解脱出来。教师们可以将大部分的时间腾出来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并根据他们的需要及时调整活动计划,使预成课程与生成课程有机结合。

3、具体应用。

文字处理:教师借助电脑,电子备课、打一些艺术字以用于墙面布臵、

环境创设等就变得轻而易举。表格处理:幼儿园各种表格特别多。我们可以借助电脑,随意制作各种规格、各种样式的表格等。教学管理:幼儿园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借助电脑,对幼儿园的行政后勤实施了全面管理。如:幼儿园概况、幼儿园组织机构、幼儿园规章制度、幼儿园目标管理、档案资料管理、幼儿园工作评价等。卫生保健:借助电脑,对定期体检记录、身高体重测评、营养计算、检查矫治事项、登记事项等实施全面管理,十分有意。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教工作者对幼儿教育的研究也朝着更深、更新、更具特色的方向发展,一些新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被广泛接受和采用。电化教育手段的普遍运用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运用过程中,也还明显存在一些问题。

1、目标意识不明确

不少教师以传统的教学手段为满足,认为电化教育仅是一个花架子,可有可无。只在有任务下达时,才参与一次电教课竞赛或教案设计赛、课件制作赛等,而在平日的教育活动中,从不主动运用,更不能进行长期的实验。甚至许多电教论文、教案也只是“纸上谈兵”,制作的课件仅是参与竞赛,而把开展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教学服务”抛之脑后。

2、操作技能不熟练

由于平时的教育活动很少使用电教设备,因此个别教师的电教操作技能显得非常生疏。有时授课教师已忙活得满头大汗,图像仍是“千呼万唤”不出来,经过这么一折腾,听课老师早已很不耐烦,集中了注意力的幼儿也精疲力尽了。因此常常是一节公开课要配有一名专职人员专管开机、调机。此外,在演示课件过程中,有的教师不能准确到位,常常回头将目光投向荧屏,反复调整灯片,这样就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影响了师生的感情交流,弱化了电教手段的优势。

3、媒体选择不合理

为了完成上电教课的计划,出现了滥用电教手段的现象。即任何一个教学内容,都只是单纯地用幻灯或录像取代图片或实物,而不考虑到电教的基本特征和突出优势,或者不知道如何入手,恰当选择电教教材。这种

未经过科学、细致地选择教材的电教课,不仅不能突出电教的优势,反而弄巧成拙,甚至是画蛇添足,为了“电教”而上电教课。

二、多媒体技术对教育管理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年龄小,高度发展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鲜明、新颖、具体形象的刺激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根据幼儿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图像直观、色彩鲜明、动静结合、形象生动的特点,巧妙地创设出与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情境。组合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拓宽教育空间和知识面,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新颖、有趣、富有艺术性与综合性的知识与信息,为幼儿多渠道、多层次获取新知识提供教学环境。“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眼界,丰富知识经验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现实,再现生活物景,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唤起了幼儿的有意注意,诱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还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认识动力和能力,推动他们学习。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管理深度融合经验感受】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和难点

有些知识内容具有抽象性,而幼儿的形象化思维特点对比较抽象的内容,感到难以理解,无论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这样下去,幼儿就对所学的知识内容失去兴趣。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对于抽象的现象、知识或抽象的概念往往不易理解,借助多媒体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利用图、文、声、像等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内容,把认识的对象由抽象变为具体,把原来较为生疏、难以理解的教学知识变为生动形象具体可观的事物,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从而使幼儿得到较多的感性知识,在探索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

(三)、运用信息技术,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1、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想象是创造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思维、创造。把语言篇章表现出的意义化为自己具体形象的感受,化为语言能力。心理学家说过:“多变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在活动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指导幼儿学故事做到图文并茂、形声相配。

2、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认知能力”。科学活动中包含了许许多多抽象的科学道理,并具有较强的严密性。传统的教学来看普遍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挂图式的教学模式,难以被孩子理解和掌握。在教学组织上多半是通过教师用语言从头讲到尾的模式来进行的。对知识的把握也只是处于被动状态。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通过感知获得的,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可以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观察、探索、思考。而且多媒体技术交互性强,各主题页之间可以灵活转换,便于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随意调整教学顺序,当幼儿对某一内容感兴趣或感到困难时,可灵活演示,拓宽了教学途径。这样我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孩子们仿佛被一块强有力的磁石地吸引着,一把新奇的钥匙正在开启着孩子的心。这就是在多媒体技术下孩子们产生的主动、精彩、新奇的特性作用下的结果。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鼓励参与,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将静止的画面连贯化、动态化、抽象的课题趣味化,这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新异刺激,可以使其充分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内在动机,在多媒体教学中如果积极引导,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既能调动幼儿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创造出崭新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景象,又能使幼儿开阔视野,活跃思路,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

总之,将多媒体技术适当运用到幼儿园教学中,不仅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且可以弥补挂图、贴绒教具的局限性,解决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幼儿园多媒体技术作

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以其优于传统教学的特点和功能,在幼儿教育领域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管理深度融合经验感受(四)
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的策略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教学和改革,加大了力度,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实行信息化教学很有必要,把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本文通过探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学校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简要概括,并且对职业教育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部分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技术;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243-02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标准和重要体现,以信息化教学带动教育现代化,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力度,大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建设工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让职业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走在社会的前端,引领职业潮流,树立以信息化技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教学理念,把现代化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作为职业教育的狠心任务,有效提高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全力推进信息化资源共享教学,努力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教学水平,努力加强信息化教学队伍的建设,创建文明和谐的网络校园,加强职业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推进信息化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快现代化职业教育的信息发展,全面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而加快我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前进脚步。
  一、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简称IT,主要是对信息进行管理和处理,它主要是用于处理和管理信息时所采用的各种信息的总称。生活中,信息技术的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它是一项与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信息的表达、信息的交流、信息的管理,以及对信息做出评价的相关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通过对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使用,进行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以及应用软件,也可被称之为信息和通信技术,简称ICT,它主要包括了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特点
  信息技术有很多的特点,比如信息的数字化、信息的网络化、信息的多媒体化、信息的智能化、信息的虚拟化等,这些并不全面,还有两种信息技术需要让大家知道。
  1.信息的技术性。信息技术具有技术性,具体的表现在很多方面,举例说明,比如科学性的方法、先进的工具设备、熟练的技能、快进的过程,以及高效的功能等,这些都属信息技术的技术,且是信息技术的一般特征。
  2.信息技术的信息性。信息技术具有信息性,因为,信息技术主要是为信息服务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提高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效率和效果。信息的秉性决定了信息的特性,比如它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和动态性,以及资源共享性和可变换性。这些性质决定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信息技术的信息性,是信息技术区别于其他技术的根本特征。
  三、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育观念。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职业教育的教学中,是引领现代化教育潮流的重要手段。对职业学校实行信息化教学,首先,职业教育者应该从思想上跟上时代的步伐和社会进步的脚步,应该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思想,用长远的眼观看待问题。人的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第一反应,通过感性的思维判断达到理性的认识,思维决定了人的意识,人对事物的最终看法取决于人大脑的思考路线。人的思维观念决定了人的执行行为,什么样的观念就决定了什么样的结果,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对于,职业教育者而言,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职业教育的教育水平,必须要先从自身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转变传统陈旧的教育观念,走出教育信息化的误区,从思想上转变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挂念,要明确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升教育水平的作用,能够破解教育教学中的难题,能够高效地促进教育的公平和谐,在信息化教学中,必须要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做出突破性的解决,把信息技术贯穿道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促进教育的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教育信息教学[1]。
  2.学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时候,应该学会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化技术,把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教学中,让信息化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投入力度,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配合教材双向教学,把对学生的信息化教育工作做到实处,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达成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把教学内容做成网络课件,让学生们看得更直观,更明确。对于一些教学设备,必须要经常进行使用,不能只是把它当成摆设,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现代化信息教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轻松学习。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不在于现代化信息教育的教学设备有多高端,重要的是教师要把这些先进的现代化教育信息设备投入到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同时,也大大提升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现代化教育信息教学[3]。
  3.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一个新话题,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职业教学中,是职业学校教育大力发展的新途径。从发展的角度来讲,职业学校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在很多方面都还不成熟,为了加强职业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建设,职业学校应该建立合理科学的教育制度,通过制度对教师的约束,要求教师把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转变成业余的教学活动,把教学活动纳入每个月对教师的考核中,学期末的时候,加入对教师的总评中,把教师对这样的教学活动实施变成一项常规性的工作,帮助教师养成开展此活动的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实现现代化信息教学。
  四、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学校发挥的作用   1.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以学习专业技术为主,由于所处的环境特殊,在学习方面对自身的要求比较少,要求不严格,有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对课堂不感兴趣,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提起对自身学业的重视程度,职业学校应该实行现代化信息教学。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先进的信息化教学会为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改变学生对课堂的态度,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5]。
  2.开阔学生的眼界。职业学校采用现代化信息教育的方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教学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对先进的教学设备充满了好奇,便会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会集中注意力听讲,这样也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尤其是对于一些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职业学校来讲,先进的教学设备非常珍贵,也非常新奇,因此,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让学生对现代化信息技术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增加学生的信息知识。
  3.提高教学质量。职业学校的教学水平普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解决不及时将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业和发展。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教学,比如教师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会让学生看得更直观,看得更明白,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会更透彻,多媒体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减小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从而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帮助教师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4.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职业学校融入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除了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眼界和提高教学质量以外,还有改变学校教学质量的作用。职业学校在教学上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利用信息化技术教学,意味着职业学校在同行中,面对教研项目或者是教学竞争活动的时候,能够大力参与,并且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教师进行课题研究、项目探讨方面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能够很好地帮助学校完成活动任务,取得荣誉,为职业学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职业学校的教育提供了发展空间,促使职业学校能够更快更好、更全面地发展[4]。
  结束语: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职业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职业学校的发展,提升职业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但是我国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融入信息化教学的改革力度还应该再加大,更大程度地做好职业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工作,目前,我国的各行各业都还处在发展壮大的阶段,在各方面都还需要再努力,在这特殊的时期,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应该努力适应社会的需求,加强职业学校信息化技术建设,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高质量型技术人才,职业学校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探索,为职业学校的建设,以及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而努力,为职业学校的大力发展,为职业学校能够全面实现信息化教学而努力做出贡献[2]。
  参考文献:
  [1]李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趋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胡支农,苏平.推进信息技术与电大非学历继续教育深度融合的策略分析[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1):4-7.
  [3]舒底清.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新探索[J].湖南社会科学,2015,(05):195-198.
  [4]王若言.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
  [5]詹青龙.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管理深度融合经验感受(五)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实现模式与路径选择

  摘 要: 针对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提出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观念,各家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对“深度融合”观念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只有从内部与外部同时转变,才能真正有利于深度融合”的结论。同时,对深度融合的路径进行分析选择,指出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深度融合更好的实现模式。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育教学 深度融合 翻转课堂
  在我国传统教育制度中,过度的“填鸭式”教学,使得教学效果无法强化,僵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对学生学习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而且对新兴教师的教学产生严重阻碍,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引进新的教学手段势在必行。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作为新目标,由此也将教育的小修小补上升到了质的变化的高度。新式的信息技术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固化模式,给予了教育新鲜的血液。同时,随着世界教育的浪潮,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模式,也有力地推动着我国教育事业新的变革。
  1.深度融合的界定与分析
  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第六章指出:“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中的重要发展任务,其中说明,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1]。
  随着文件的出台,“教育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一词逐渐出现在众多理论研究之中,而“什么是深度融合?”、“什么程度属于深度融合?”、“如何融合?”、“融合与整合的区别?”等各项问题众说纷纭,其中,众多观点主要集中在“什么是深度融合”与“如何实现深度融合”两方面。
  1.1什么是深度融合
  对于“深度”融合概念的界定,各方学者意见略有差异,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认为:“融合不同于整合,寻找新的途径、与方法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改变教育的系统结构,而不是只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之类的‘修补’。”[2]张永涛、藏志超等教授与其持有相似观点,认为“融合必须实现技术环境下的教育系统性的改造与流程革新,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教育新形态”[3]。
  有些学者认为,信息技术则无需对教学系统结构进行改变。杨宗凯等教授认为“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活动的各项要素,引发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内容等环节的深刻变革,并可推动教育模式和学习环境等领域的全面创新”[4];解文明、欧少敏等教授也持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观点。
  1.2如何实现深度融合
  对于“如何实现深度融合”这一问题,学者大致支持“由内而外进行融合”与“借助外因进行融合”两种观点。
  “由内而外进行融合”的观点以何克抗教授为主支持[5],其认为“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学校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具体内涵就是要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余胜泉教授认为“突破既有体制制约,以信息化服务为核心,推进教学管理模式的组织结构实现优化和变革”[6]。张永涛、藏志超等教授认为,重点在于教学方式方法“改变教育教学方法,通过创新搭建新型学习平台,个人空间,通过学习者主观能动性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7];解文明等教授持有同样的观点,认为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需“创建新型教学方式,建立课堂教学与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8];胡晓松教授观点中“以教学手段创新为起点,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教与学关系乃至教书育人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创设有支持的自主学习的全新教育模式”[9]也体现了这一点。李玉顺教授则认为,深度融合的重点在于教师,“以提升教师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提高技术辅助下的教与学方式创新、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水平”[10]。
  而另一方学者认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主要通过外部条件进行促进,李仁和教授认为,“慕课(MOOC)”是促进融合的重要途径,“借助外来新式教学理念,网络开放课程(MOOC)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并认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中涉及信息技术和教育工作两个方面,而教学一线的教师是主要方面,真正需要将人才与设备向一线教学倾斜”[11];而陈凤燕教授在其论文中,主张“通过翻转课堂对其学习过程、教学流程进行观测、监控、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从而降低教师经验对教学实效影响的权重,进而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12]。王峰与丁书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中,教育技术装备起到重要作用。丁书林教授提出“应使教育技术装备与理念、课程、教育模式相融合,推动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13];王峰教授也指出,通过“‘六个网(网络核心课程、网络教师团队、网络学习空间、网络考试测评、网络学分银行、网络管理系统)’建设,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14]。
  而笔者看来,深度融合不但要体现在内部模式与教学手段的融合之中,不仅仅作为教学模式的改变与教学手段的更新,而且要通过外部环境促进融合,通过外部软硬件平台的构建提供实现基础。只有内部与外部的同时转变并行发展,才能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2.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应当是由内而外的,内部是关键,外部是物质保障。在内部融合中,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关系已不再是传统的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性教学,信息技术已作为一项教学要素,与教学紧密联系,而不再是辅助与依附的关系。而在外部条件中,不仅需要信息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与配合,而且需要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提供可能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有力地影响着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其独特的“课前通过视频学习,课中内化吸收”的教学模式,不仅解决了教学手段中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问题,而且通过课前、课内、课后的三阶段紧密联系,将信息技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课前,信息技术作为独特的教师讲解方式对学生进行授课,而教学的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面对着教学视频的学生。教师制作视频只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指引者,灵活多样、非强制性的教学视频将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学生掌握着“学什么、怎么学”的主动性,不仅加强了信息技术的依赖,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质量;课内的内化吸收阶段,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出现在课堂,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巩固提高,视频中的重难点总结使学生再次对知识点的认知理解进行深化,电子版的、通过交互式回答的课堂测试也比普通纸质版、上交后批阅的随堂练习有更高的效率,教师能够当堂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动向,对于传统的教学来说,这无疑是有效且易行的;课后教学中,信息技术不仅发挥学生对教学视频“再浏览一遍”的复习作用,同时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学生反馈的收取与汇总,并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加强课后再学习。
  对于我国的现有教学模式来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为信息技术的融合方面提供了极佳选择,其不仅通过独特的教学模式对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进行重新定义,改变传统教学结构中教学各部分模块的内容与职能,而且通过教学重心的偏移将学习的主体向学生转移,教师逐渐变成指导者,教与学的界限逐渐模糊,传统的教与学的硬性关系逐渐向教师主导下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向转变,同时,对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也直接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联系变得无比紧密,使得信息技术作为开展教学活动中最根本的物质基础,变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3.2教学管理网络平台的构建
  对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外部条件来说,仅仅大批量购入硬件设备,通过设备数量提高融合度是远远不够的,硬件设备多少并不是融合程度的评判标准,而仅仅是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物质支持,而真正能使得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是硬件设备的使用对于教学活动产生多大促进作用与有利影响,以及是否能通过软件平台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各方面进行掌控。
  构建良好的教学管理网络平台则是对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最好的外部条件支持,完整的教学管理网络平台的应用使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宏观管理。从课前的教学视频的制作、学生观看学习条件的统计、课中资源库的调用、试题构建、课后反馈互动、作业布置等各方面全面进行管理,教师通过平台对学生进行管理,在课前的活动中,教师利用平台作为视频的发布方,不仅可以通过平台制作视频,而且可对学生点击率、观看时间等学习状况做初步统计,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大致把握;而在课堂中,管理平台可以作为强有力的资源库,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内化吸收方面进行有效的知识资源的支持;课后的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再也不受在校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反馈,信息化的作业布置下,学生提交的作业可以通过平台自动评阅并对出现的各项问题进行系统性统计,便于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掌握。
  通过构建良好的教学管理网络平台,可将课前、课中、课内三部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有机联系在一起,信息技术的平台的搭建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牢牢地结合在信息技术产物之上,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使信息技术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新要素,信息技术终将与教育深度融合,牢不可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S].2012,3.
  [2]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课程・教材・教法,2014,2.
  [3][7]张永涛,藏志超.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法探讨[J].大学教育,2013,7.
  [4]杨宗凯,杨浩,吴砥.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4,3.
  [5]何克抗.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
  [6]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J].中国电化教育,2012,5.
  [8]解文明.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
  [9]胡晓松.推进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力行教学创新、办好开放大学[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
  [10]李玉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需求与趋势[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2.
  [11]李仁和.促进融合,实现变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8.
  [12]陈凤燕.翻转课堂――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评论,2014,6.
  [13]丁书林.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教育技术装备的本质要求[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12.
  [14]王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放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6.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管理深度融合经验感受(六)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

  【摘要】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信息体系的不断完善,各种现代化科技器材投入到学校中,以最真实、最清晰、最透彻的方式,把课堂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带给学生,让学生得以更便捷、更简单的方式掌握以及运用所学知识。但随着教师岗位的不断更替,在职教师能否熟练掌控并使用各项器材,把自身的学习经验传授给学生也是教育部门考虑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课堂模式 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化 教育过程
  信息技术自出现之日起,就带给教育者无限的遐想与期望。几代教育技术人和教育研究者历经一个世纪,在众多技术所带来的教育期望中,试图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而改变教育现实的教育理想。然而,在近些年中已经融入了信息技术的教育,把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融合的优势完美的展现在世人眼前,使其在融合的过程中不断磨合、不断完善,进而构建成完整、清晰的教育体系。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分析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所构建的研究视角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科技信息技术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更加便捷、安全的生活保障,无处不在的技术为信息的无处不在带来可能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无处不在的知识,可以让人们放心的使用,附带而来的也是高科技的隐患。或许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会对此有自己的独到的判断,可是无论怎么样,转变是不可否认的,却也是有限度的。给予信息交流技术所形成的生活方式,对社会中的每个人都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数字化的到来更加得到人们的认同。
  教育作为人类日常生活方式之一,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由来,从过去简易的通话、从电报、从写信、从风靡世界的半导体,这些都层出现过人类的生活里。从真实到虚拟,教育总是借助一定范围的技术在快速传播,上一个时代的教育总是下一个时代的缩影,在这些时代里,信息与通讯技术则是在教育之外激发的变革,发挥更快捷、更方便的作用,让学校找不到抵抗的原因在校内使用。显然精力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先被动地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随后逐渐改变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技术观念。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带来的成果及方式方法
  伴随技术的迅猛发展,无论是在理念、程度、模式上,信息技术都对教育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度。要想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和自觉的学习,教师不再充当信息的主要给予和主导者的角色。教师要根据科技信息所提供的知识,再与自身本身的教学经验进行融合总结后,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自觉的去利用科技找寻相关知识内容,从锻炼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速度较快,知识面广,信息量多而不乱、广而不泛的特性。让学生在掌握最新的知识的同时,大大调动了学生求职的欲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采用正确方法,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育相互融合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与信息技术在时间过程中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后形成的综合性教育模式。融合就是彼此在内容上相互交融,集中两者中的优势合二为一,优势互补,寻求连接点与共同点,产生最真实的、实质意义的联系,最终成为一体的过程。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以一种理想化的教学环境,来实现一种可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学习方式。融合的本质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守旧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结构,转变成新型的主导――主体相互结合,相互融合的教学结构。在教育系统的改造和流程革新中,实现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构建成新型的信息化教育形态,为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工作、学习提供最根本信息化空间。
  四、结束语
  制定正确、合理的教育规划,大力发展教育的信息化、数字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把最先进、最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当今教育部门最应关注及实施的,教师更应该在问题中不断改善,在改善中不断革新,用最新、最有效率、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在当今科技信息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生存,更为国家努力培养新一代有文化、有素质、有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红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研究和实践[J].山西教育(管理),2013,06(05):54-55
  [2]张永涛,藏智超.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法探讨[J].大学教育,2013,07(15):89-90
  [3]邱婷.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校本推进策略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9(20):39-41
  [4]斯琴图亚.信息技术与高校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14:3
  [5]李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趋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3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352600/

推荐访问:浩瀚深度信息技术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