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的数学论文

来源:论文 时间:2016-08-24 11:02:3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论文】

质疑的数学论文(一)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质疑论文

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生质疑

内容提要: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教师为学生创设质疑氛围,让学生有“疑”可质。教师要激发学生积极质疑,引导学生善于质疑,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关键词:学生质疑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质疑。下面谈谈我这方面的实践与认识。

一、引导学生质疑的教学策略

【质疑的数学论文】

1、为学生创设质疑氛围

要将“学生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时候,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到点子上、关键处。这就需要教师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这样持之以恒,就能形成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有益于学生主动探索。

【质疑的数学论文】

例如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提出圆面积一定要

质疑的数学论文(二)
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质疑_数学论文

一、创设质疑氛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应该使质疑成为学生自身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时,要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有意创设质疑氛围,使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旧知不能解决新问题,挑起矛盾,让学生产生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数学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还可以在知识的对比、归纳、概括中让学生面对问题„„【质疑的数学论文】

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起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敢于提问,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如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让自卑、胆怯的学生在小组内提问,锻炼他们的胆量,树立其自信心;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先让他把问题写在纸上,再照着念,循序渐进,不能要求过高,急于求成,使其失去信心;对于课堂上来不及提问或言犹未尽的学生,可在课下让他把要提的问题,要讲的话说给老师。这样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就能得以保护,提问题的胆量也就越来越大,逐步养成敢想、敢问、敢说的习惯。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

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还应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要教会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在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如可让学生这样想:“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如“为什么单位'1'的'1'字要加引号”。计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在“理”字上下功夫质疑。例如,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5628÷0.67时,可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而不是把被除数化为整数”?应用题: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力求寻找更好的解法。例如,在教学“分数工程问题”时,可问“为什么可以用单位'1'来代替具体的数据”。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三、明确目的,正确释疑

“疑难”对学生来说是暂时还不可能甚至是完全没有能力排除的。“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遇疑不慌、处疑不惊,不受课堂40分钟的时空限制,因疑引疑,设新疑释质疑,会收到比完成几道巩固作业更美妙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万以内笔算减法”时,教学进入练习作业之前,教师留下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一个学生突然举起手来:“老师,四位数的减法,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这是【质疑的数学论文】

大家都意想不到的问题,使全班学生都向发问的同学投去了惊异的目光,面对学生提出质疑的问题,教师首先让大家猜一猜“从高位减起”是不是可行的,当学生的意见不一产生矛盾冲突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三道计算题作为新的探索材料。接着教师耐心地等待大家的研究和探讨。在组织交流时,教师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其过程是循循善诱、步步到位。使学生经历了“猜想(假设)——论证——实践——结论”这样一个认知过程,体现了“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学的最后,教师通过问题“课本上为什么选择了从个位减起”来小结,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有些方法尽管是可行的,但由于操作繁琐,效率低下,一般是不可取的。这样的结果,既使学生认识到这段学习的收获和意义,又没有给质疑的同学留下一丝一毫的伤害痕迹。

四、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质疑

要使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置学生于“愤”“悱”状态,使学生不得不疑,要注意如下控制:

时间控制。首先,要把握质疑的时机,特别在新授课时和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质疑。其次,质疑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才能有所发现。三是,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拍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四是,要防止时间不够,学生“问”一无所得,或尚未“解惑”,流于形式走过场。【质疑的数学论文】

对象控制。质疑问难要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兼顾,尤其要鼓励学困生质疑。学困生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

范围控制。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既要拓宽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要做些思维方向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实践证明,做好有效控制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质疑

质疑的数学论文(三)
数学课童质疑论文

数学课童质疑论文

摘要:各个学校围绕课堂教学进行了课改,其核心理念就是预习、展示、点拨。想法设法让学生参与课堂,让课堂“动”起来,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多质疑。

工作至今,听过各类各级公开课也有百余节。总觉得这样的课堂太顺畅了。课堂虽然练得扎实,却不精彩,学生虽然动口、动手,却不动心、动情。课堂下来——我不断反思,这是精彩的数学课吗?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碰撞了吗?智慧生成了吗?总感到缺少一种跌宕的美。

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在中国往往评价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与否,不外乎老师问学生:听懂了没有?“懂了”!会做吗?“会做”!有问题吗?“没问题”!这就是一堂好课。将有问题的学生都教得没有问题,全都懂了。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问的问题教师都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美国式的教育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育,就是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

在日常数学教育教学中,我尝试了一种以“质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主要以学生的问题为中心,以教师的引导为手段,以学生在问题中的探究反思为过程,以产生新的问题为目的,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质疑的数学论文(四)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摘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提供多种的观察、操作、思维及语言表达的时机,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有问题可想,有问题可提,有问题可议,加强训练,循序渐进,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数学 课堂教学 质疑能力 培养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现代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积极参与为主,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维、主动探索、积极动手操作等能力。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是要学会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创设情境,从小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由问题而引起的,有疑问才有思考解决的欲望。现以我教学的一些课题为例,谈一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质疑兴趣
  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儿童有了热爱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设置。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学目标(学生问题)充分暴露于课堂,以利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平均数》引入新课时,首先创设开心队和欢乐队1分钟夹乒乓球比赛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夹乒乓球比赛和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复习体验统计知识的运用。
  呈现问题:哪个队夹得多一些?请大家把自己队的总数算出来。学生口算。例如:5+9+7=21(个),9+5+6=20(个)
  师:哪个队获胜?
  老师加入低分队,进行夹乒乓球,重新看两队的成绩。例如:9+5+6+4=24(个)。
  师:现在哪个队获胜?
  设置“谁是冠军队”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内心思考着:谁是冠军队?怎样才公平?怎样求平均数?激起学生认知冲突,来初步感知平均数,学生由自言自语很快过渡到“问”声不绝,使学生产生内在探索的欲望和质疑的欲望。
  2. 留下充足的思考时空,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问”,源于思。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提出开放性问题的材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课上,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对同学的发言提出疑问,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周长》一课,让学生测量图形的周长时,给学生提供了树叶型、五角星、长方形、圆片、细绳和直尺等材料,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它们的周长。(给学生留了三分钟的时间思考)学生想了一会,学生自言自语地说:“用什么方法测量它们的周长呢?用什么工具呢?”当学生用细绳测量五角星的周长时,感到不方便,学生便疑问顿生:“是否还有其它方法测量五角星的周长呢?怎么测呢?测量长方形的周长怎样才最快呢?”有的几个学生自成小组共同讨论。这时老师马上让同学进行讨论,然后汇报。同时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质疑。
  3. 创设反思情景,培养学生自我质疑能力
  “问”,终于省。儿童学习的过程是个体在充分交流与共享中生成、修改的“再创造”过程。它必须经过反复思考、深入研究、不断调整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因此,反思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格,更是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设反思情景,旨在训练学生自我质疑,培养其内省能力。例如:在巩固练习结束后,以学生自问作为结尾。问:“我今天学习了什么?”“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弄懂?”“学习了什么方法?”“它可以用在哪些地方?”这样,学生经过自我质疑,不仅让学生学习的新知识得到梳理和升华,而且培养了学生自我质疑的能力。
  4. 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善问 ”
  “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之以渔。”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 例如,在教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时,教师提问:“为什么底×高还要再除以 2 呢?”经过多次的示范,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就能提出类似的问题,深化了对三角形面积公式、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与运用。
  其次,使学生明确在哪里找疑点。教师要教会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觉,既可以在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
  第三,教学生善说。一开始学生提的问题有时不得要领;有时只言片语;有时浅显幼稚。教师在关键时要扶一把,送一程。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上路,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得巧,问得精,问得新,问得有思维价值。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解决问题》时,学生在寻找信息方面找不全,提问时,提不全,或者提的问题与条件毫我联系。经过老师的引导,完善,很多孩子在提下一个问题时,就要比前面全面的多。
  总之,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提供多种的观察、操作、思维及语言表达的时机,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有问题可想,有问题可提,有问题可议,加强训练,循序渐进,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353592/

推荐访问:数学建模论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