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的论文

来源:论文 时间:2016-08-25 09:12:5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论文】

航天科技的论文(一)
航天科技自主创新论文

航天科技自主创新论文 “嫦娥”抱“玉兔”,九天再揽月,科技创新今日再续传奇。嫦娥三号任务不负众望地圆满完成。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的一大步,更是航天科技创新的一大步。

在嫦娥三号这项体系庞杂、意义重大的工程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了探测器和运载火箭两大核心关键系统抓总研制工作。6年来,集团公司的参研参试人员不断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用完美的成功证明:中国航天有实力、有信心依靠自主创新,开拓更远的深空探测疆域。

探月坐标系上的新起点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早在2007年,嫦娥一号仅用3年多时间,创造了世界绕月探测卫星研制的最短纪录。 3年后,带着“飞得更快、靠的更近、看得更清”的目标,嫦娥二号在创下多个“第一次”后超额完成任务。它作为嫦娥三号的先导星,为嫦娥三号的发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又是一个3年,作为我国第一个地外天体软着陆探测器的嫦娥三号诞生在集团公司,“嫦娥三号探测器是全新研制的探测器,也是5大系统中的核心,难度最大、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多、技术跨度大、实施风险高。”嫦娥三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说。

如其所说,月球探测工程体系复杂,风险也相当高。据资料统计,世界上共进行了百余次月球探测活动,成功率刚刚过半。 尽管集团公司有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成功研制的经验,但嫦娥

航天科技的论文(二)
关于中国航天论文

【航天科技的论文】

题目:中国的航空与客机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关于中国航空的论文

摘要:中国民航客机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本文分析了我国民航客机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出路。

关键词:航空,客机

目录

1.硬件发展 ......................... 1

2.客机的发展 ...................... 2【航天科技的论文】

3.中国民航的现状 ................. 3

4.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 4

5.中国的客机C919 .................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走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地市居民收入继续从温饱向小康型过渡,个人可以支配收入的增加,用于交通旅行的消费比例的提高,加之国家用于扩大内需而形成的假日经济政策使得航空旅游将逐渐形成为消费热点之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民航业的发展十分迅猛,民航年均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航空货邮量高位增长,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朝阳产业,发展速度高于世界民航平均增幅两倍以上,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民航业大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每百万平方公里拥有机场数量将大幅度增加,航班密度、旅客客运量等各项指标都将快速增长,中国将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航空市场。与此同时,公众对中国民航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安全、价格、服务等问题也更加关注。而这些也恰恰是决定中国民航今后能否进一步增强竞争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将着重从服务入手,探讨当前民航所存在的问题,并力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硬件发展

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从两航起义至今,中国民航也走过了61年的风雨历程,从1949年11月2日,中国民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巨无霸机型空中客车A380的到来,触动了中国民航业、机场航空公司和消费市场。目前,原本计划用空中客车A380执飞北京,法兰克福的德国汉莎 航空公司,却临时将机型换为波音747,从525人的搭载能力降低为416人,汉莎航空,不得不将一些旅客滞留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同样用空中客车A380 执飞北京——迪拜航线的阿联酋航空公司也遭遇了类似的问题,一位知情人士诉《中国经营报》记者“A380对机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首都机场的一些保障和设备都不够到位”。对机场颇有研究的业内专家朱文川博士告诉记者“机场在为空中客车A380进行投资扩建的时候,往往不会考虑到投资回报的问题,的作用在于提升机场形象”。在民航系统内部的讲话中,一位官员表示“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民航局提出继续延长两个月,阿联酋航空公司试运行期,待这些安全设施设备进行完善,人员及安全管理的标准进行培训之后,再对其他航空公司开放并接受A380,在国内硬件飞速发展中,其服务质量也将跟进脚步。

2.客机的发展

中国的航空客机从中国建国初到至今,我国的大的航空公司所采用的客机都是进口这让我们的资金有了很大的流失,中国有多少航空公司?这个问题到现在我相信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国民航局副局长杨国庆之前举行的中国民航发展论坛上公布中国现有33家中国国内航空公司,95家国外的航空公司活跃在中国民航市场。

3.中国民航的现状

中国共有公共航空运输企业33家,其中,全货运航空公司9家, 其余的24家为客运航空公司,这些航空公司拥有运输飞机1259架,可提供座位数20万个经营者1532条定期航班航线。同时中国民航市场还有53个国家的95家航空公司,经营者至中国内地388条航线。中国国内有16家航空公司飞行至国外47个国家的108个城市,经营着297条航线。我先来简单的说一下国内目前的24家客运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CA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CZ,中国东方航空公司MU,海南航空公司HU,山东航空公司SC,四川航空公司3U,上海航空公司FM,厦门航空公司MF,鲲鹏航空公司VD,深圳航空ZH,重庆航空OQ,中国联合航空HK,东北航空NS,西部航空PN,大新华快运GS,大新华航空CN,金鹿航空JD,春秋航空9C,东星8C,祥鹏航空8L,吉祥航空HO,鹰联航空EU,奥凯航空BK,华夏航空G5,这就是中国现存的24家客运航空公司。

4.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飞机最多,航线网络最发达,年客运量最大的航空公司,目前南航经营包括波音777,747,757,737,空客A330,321,320,319,300,380在内的客货运输机400架机队规模跃居世界前六。2009年,南航旅客运输量6628万人次,位列亚洲第一、全球第三,已连续31年居国内各航空公司之首, 是亚洲唯一进入世界航空客运前五强,国内唯一连续5年进入世界民航客运前十强的航空公司。截至2010年6月3日,南航已累计安全飞行安全飞

行达700万小时,连续保证了16年3个月的空防安全,安全运输旅客已累计超过5亿人次。

3.中国的客机C919【航天科技的论文】

中国的24家航空公司所采用的飞机,无论是客机还是货运机都是美国两大航空飞机制造商波音和空客,每年的购机和维修维护费用都是一笔大的支出,因此大型飞机重大专项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让中国的大飞机飞上蓝天,是国家的意志,人民的意志。

2015年11月2日,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在中国商飞公司新建成的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厂房内正式下线。这不仅标志着C919首架机的机体大部段对接和机载系统安装工作正式完成,已经达到可进行地面试验的状态,更标志着C919大型客机项目工程发展阶段研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下一步首飞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中国的客机能更好的发展,中国的航空公司用上自己的客机

参考文献:1.百度百科C919的生产及研制背景。

2.中国航空公司简介及组成。

3.陈留栓. 中国民航航行情报服务的历史与展望[J]. 中国民用航空, 2001, 12期.

航天科技的论文(三)
航空航天论文

航空航天与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

2010063040008 计算机信安专业 温丽红

从1903年莱特兄弟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开始,飞机这种交通工具就一直未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航空航天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也一直蓬勃发展着。而众所周知,计算机的发明和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让这两种技术相互结合渗透是否又将会带来人类技术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呢?接下来我将讲述航空航天技术的简介、发展、现状及瓶颈问题,重点阐述现代计算机网络核心技术及部分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一. 关于航空航天技术

1.航空航天技术的简介: 该技术是为航空航天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创立的一系列高级复杂的施工作业程序。它涉及人力资源配置设备仪器搭配与安装使用等艰深的学术作业。是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发展的高度追求。航空航天技术使人类文明进入三维时代。航空是大气层内的飞行活动,航天是穿越大气层的飞行活动。其中,航空技术的基础理论是空气动力学。该技术是综合高技术,在理论和设计的基础上,材料技术是关键,电子技术是灵魂。航空指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飞艇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在大气层内飞行,飞机则是利用与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空气动力在大气层内飞行。飞机上的发动机依靠飞机携带的燃料(汽油)和大气中的氧气工作。航天技术则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它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科学技术,涉及各类航天飞行器的设计、制造、发射和应用。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的最前沿。。航天活动的目的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与天体,为人类服务。航天的基本条件是航天器必须达到足够的速度,摆脱地球或太阳的引力。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是航天所需的特征速度。按航天器探索、开发和利用的对象划分,航天包括环绕地球的运行、飞往月球的航行、飞往行星及其卫星的航行、星际航行(行星际航行、恒星际航行)。按航天器与探索、开发和利用对象的关系或位置划分,航天飞行方式包括飞越(从天体近旁飞过)、绕飞(环绕天体飞行)、着陆(降落在天体上面)、返回(脱离天体、重返地球)。

2.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该技术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㈠火箭技术:近代火箭的出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法西斯德国。早在1932年德国就发射A2火箭,飞行高度达3公里。1942年10月发射成功V-2火箭(A4型),飞行高度85公里,飞行距离190公里。V-2火箭的发射成功,把航天先驱者的理论变成现实,是现代火箭技术发展史的重要一页。接着美国为发射多种航天器的需要,先后研制成功"先锋"号、"丘诺"号、"侦察兵"号、"大力神"号和"土星"号等运载火箭。1990年4月7日,中国CZ-3 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卫星。长征火箭成功地进入了国际商业发射卫星的行列,至今已将27颗外国卫星发射上天。 不得不

说火箭技术推动了人类航天发展的历史。

㈡卫星时代: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用"卫星"号运载火箭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人造地球卫星出现之后,60年代前苏联和美国发射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卫星、技术实验卫星和各类应用卫星。70年代军、民用卫星全面进入应用阶段,并向侦察、通信、导航、预警、气象、测地、海洋和地球资源等专门化方向发展。卫星时代的到来是航空航天技术发展的又一重要见证。

㈢空间探测:空间探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太阳系的起源、演变和现状,通过对太阳系内的各主要行星及其卫星的比较研究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的形成和演变。了解太阳系的变化历史,探索生命的起源和演变。空间探测器实现了对月球和行星的逼近观测和直接取样探测,开创了人类探索太阳系内天体的新阶段。月球是人类第一个探索的目标,接着是行星和行星际探测,人类在探索过程中获得了大量太空星球的信息资料,进一步了解了宇宙,航空航天方便不停的在超越。

㈣载人航天:载人航天在航天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尽管航天器携带装置精确、灵敏度高、能自动观察、操作、储存、处理数据,但它们不能代替人的思维。初期载人航天器一方面研究航天技术,另一方面进行生物学和医学试验,研究航天员在长期失重条件下的反应,航天员在密闭舱中的工作能力,航天器对接时和走出航天器时的人的生理反应。

3、世界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现状及中国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

㈠世界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现状:21世纪以来, 航天科技工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运载器及其技术继续向满足大吨位、高可靠性、高环保性及强适应性的方向发展, 同时向低成本、快速响应方向发展; 卫星向高可靠、长寿命、高空间与时间分辨率、大容量、高速率方向发展; 人类逐步突破地球轨道载人航天技术, 正在向载人深空探测发展。新型技术主要是以下三种:

1. 运载器及技术:新一代大中型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技术已基本成熟, 其设计思想遵循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并采用大直径、少级数结构和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美国与俄罗斯的现役小型运载火箭如飞马座、金牛座、起跑号、第聂伯等大多从战略导弹衍生而来, 可进行一定的机动发射, 但快速响应能力不足。完全重复使用运载器技术尚未实现突破, 只有美国在 役的航天飞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部分重复使用的运载器。现役主流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已超过20吨,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 运载能力达到10吨, 可实现一箭双星、一箭多星等多种发射。小型火箭近地轨 道运载能力为500千克。航天飞机可运送30吨货物到近地轨道, 可发射卫星或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人或物。现役火箭的发射成功率较高, 宇宙神5、阿里安5和H-2A等的发射成功率达到了92%左右。

2. 卫星系统及技术:近几年来, 美国、俄罗斯以及欧洲国家等世界主要

航天国家均在积极开展应用卫星的更新换代。其中雷达与光学高性能卫星 遥感技术扩散迅速, 尤以欧洲、以色列发展迅速; 欧洲与美国陆续将一代军用通信卫星投入现役; 美、俄的导航卫星正在升级改进, 欧洲的伽利略系统成功进行在轨验证。

3. 空间对抗系统及技术:目前, 只有美国与俄罗斯形成了以地基为主、天基为辅的空间态势感知系统, 当前天基系统还主要依赖在轨的导弹预警卫星。空间防护技术则停留在对高空核爆、射频、激光和动能武器的攻击探测和抗核加固等一些有限的本体防护装置上。反卫星武器技术美国发展得最多、最全面, 但当前进入实战部署的一般为软杀伤装备。美国相关设备低轨探测精度可达10厘米, 定位精度可达1千米; 初步形成了有限的攻击告警能力并应用了多种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反卫星装备具备实战能力的较少, 大多处于技术储备阶段。总体来讲, 包括美俄在内的国家空 间对抗能力都十分有限。

4. 深空探测系统及技术:当前深空探测开展最多的是月球探测, 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中国、印度均成功发射过月球探测器, 只有美国与欧 洲成功进行了火星探测, 其中美国已经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 尚未全面实现对水星、木星、土星和冥王星等行星以及小天体的探测。各国根据各自不同的技术能力水平, 在探测方式的选择上呈现多样性。

㈡中国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我国的“高新工程”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在先进作战飞机、航空发动机和大型飞机研制及其基础科学研究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急需国家加大投入,解决基础研究、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以应对国际局势变化和国际新军事变革。。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国外一直对我严格封锁高性能发动机的核心技术。我国航空发动机落后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瓶颈。中国民用装配的飞机几乎都是进口,主要由空客和波音垄断了干线客货运市场,支线航空主要是加拿大航空和巴西航空的客机所覆盖。还有就是航空航天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大量资金任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二.现代计算机网络核心技术:21世纪已进入计算机网络时代。计算机网络的极大普及,使它成为了计算机行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前发展速度最快、生命力最强、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新技术新工艺涌现最多和最猛烈的前沿技术。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 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 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而 计 算 机 网 络 技 术 则 是通 信 技 术 与计 算 机 技术 相 结 合 的产 物 ,它 在迅 速 地 发 展着 ,对世界、社会和人 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目前,计算机网络学术界和技术界对许多计算机网络的前沿技术进行着认真刻苦的 研究工作。其中比较热门的

研究技术涵盖了云计算、 软交换以及 IMS 等。

 云计算: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 (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云计算也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IaaS(基 础设 施 即 服 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 即 服 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 再交由多部服务器 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透过 这项技术 ,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 ,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 至亿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 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 所以从最根本的意义来说,云计算就是利用互联网上的软件和数据的能力。 最 简单的云计算在网络服务中已经随处可见,如搜索引擎、洛信箱等。未来如手机、gps等行动设置都可以透过云计算技术发展出更多的应用服务。进一步的云计算不仅只有资料搜寻、分析的功能,未来如分析DNA的结构、基因图谱定序、解析癌细胞等都可透过这项技术轻易达成。云计算具备以下四个显著特征:1. 云计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用担心存储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2. 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最低,使用起来最方便。3.云计算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 4.云计算为我们使用网络提供了近乎无限多的可能。

 软交换:这一术语是从英文单词 Softswitch 翻译过来的。软交换是一

种正在发展的概念和技术,核心是一个标准化协议和应用编程接口的开发体系结构,以便提供更广泛的应用和业务平台。软交换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硬件软件化的思想来实现原来交换业务的 控制连接和处理,可以同时在同一个网络上同时提供语音、数据以及多媒体业务。 软交换的体系结构分为业务/应用层、网络控制层、核心交换层和边缘接入层。边 缘接入层,负责将各种网络和终端设备介入软交换体系机构;核心交换层,对各种不同 的业务和媒体流提供公共的传送平台,多采用基于分组的传送方式,目前比较公认的核心传送网IP网或ATM骨干网;其主要实体为软交换设备,实现网路控制层,完成呼叫控制、路由、认证、资源管理等功能;业务应用层,在呼叫控制的基础上向最终用户提供各种增值业务。 在软交换系统中,IP 承载使网络调整更为灵活,同时也使媒体能力增强,进而带来一些新的业务,增强运营商网络的网络价值。另一方面,软交换分离的架构使得网络部署更灵活,可以有效降低运营商网络的建网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由此可见,IP承载的变化是对传统网络的一个革命性的改变。软交换是网络发展的一个重要技术未来。

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系统 ,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

业务形式,它能够满足现在的终端客户更新颖、更多样化的多媒体业务需求。IMS是对IP多媒体业务进行控制的多媒体网络核心层逻辑功能实体的总称。。3GPPR5主要定义IMS的核心结构,网元功能、 接口和流程等内容;IMS 体系结构从上向下分为四层:应用层、控制层、承载层和接入层。应用层主要 实现传统的电话业务、智能网的接入以及提供基于SIP的非传统电信业务等;控制层主 要完成基本会话的控制、 SIP 会话路由控制等功能; 承载层采用具有 QoS 保证的 IP 网进 行承载;接入层主要完成各类 SIP 会话的发起、终结,完成与传统 PSTN/PLMN 间的互联 互通。 目 前,IM S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也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引入语音、 数据 、视频 三重融合等差异化业务的重要方式。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的应用:

1.计算机网络高技术在国外导弹、火箭测控领域的应用:航天测试工程是集研究、开发、设计、测试为一体的工程技术,工程的难度在于要处理复杂的数据和信息以及通讯扩展行为,而当今测试工程师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引入网络来支持工程管理软件控制测试设备、收集远程设备采集的数据。美国联邦政府和航天工程组织正努力应用计算机网络来达到提高效益和竞争力的目的。约翰逊航天中心配有一个新型的任务控制中 fl,(MCC),该中心负责飞行测试计算任务的主控计算机把遥测数据和计算结果传给宇航员,它的执行过程尤如把相关数据从主机压到适当的飞行控制终端一样。在分布式MCC设计方案中,遥测和计算中心的概念已经消失,飞行控制台包含了UNIX工作站,它能够访同网络上的遥测数据流,而共享数据方式替代主机依赖方式,MCC工作站上运行的软件将从信息共享协议上占有遥测数据,(信息共享协议)ISP采用客户/服务方式,分布式客户可 从对等式ISP服务器集上得到ISP的支持,服务器对网上的数据有效性负责。客户的应用过程通过ISP客户应用程序接12(API)启动同服务器的对话(可能来自不同机器)获取数据,这些客户机认可来自ISP服务器的数据,这些数据 异步方式经过转换后传给客户机,ISP API提供独立的数据源因而ISP客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354445/

推荐访问:航天科技论文400字 航天科技集团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