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不良反应论文

来源:论文 时间:2016-08-26 11:21:5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论文】

中药的不良反应论文(一)
中药不良反应论文

摘 要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数千年来,在人们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经验,为我们民族的繁荣昌盛和世界民族医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植物药或天然药以及中药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在当前国际范围内日益关注重视中药的开发研究与推广应用的新形势下,切实加强并广泛提倡科学合理使用中药,防治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 中药 不良反应

目录

摘 要............................................................................................................................................I 1绪论………………………………………………………………………………………………1

2重视中药不良反应的迫切性 ........................................................................................................ 3 3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中药毒性的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中药的使用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中药不良反应的种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过敏反应 .......................................................................................................................... 1

6.2中毒性反应 ...................................................................................................................... 1

6.3中毒性休克 ...................................................................................................................... 1【中药的不良反应论文】

6.4其他不良反应 ................................................................................................................. 1 7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思考…………………………………………………………………1

7.1正确辨证地使用中药可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的产生 ......................................................... 1

7.2加热炮制可以除去不良反应 ............................................................................................. 1

7.3加辅料炮制以消除不良反应 ............................................................................................. 1

【中药的不良反应论文】

7.4水处理炮制以去除不良反应…………………………………………………………….1

7.5适当配伍,可以抵制中药的不良反应…………………………………………………..1

结 论 ................................................................................................................................................ 7

参考文献........................................................................................................................................... 8

【中药的不良反应论文】

1论绪

近年来随着中药品种的增多,中药在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由于药学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检测手段的提高,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使其成为药学领域的一项专门研究课题。但就我国特有的中药而言,其不良反应的研究报道较之西药为少。由于中药大多来源于植物和动物以及矿物,其产地自然环境的差异不同,有些炮制方法不当,直接影响它的所含成分,并涉及药用疗效;另外中药历史悠久,民间应用比较广泛;再者现代制药技术进一步规范将其中药的主要成分用化学方法进行提取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如清开灵注射液等。所以对中药的不良反应更为重视。

2重视中药不良反应的迫切性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中药没有什么副作用,相对西药来说安全得多,中草药真的是安全的吗?目前,在中药ADR的监控方面我们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尽管对中药ADR古今文献多有记载,但研究还不够深入,实际上,中药不良反应并非少见。据中国药学会对国内1551例ADR病例的分析,中药不良反应所占的比例达3.8%,仅次于抗生素而位居第二,由于临床医师认识不足,ADR病例未能总结报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际上中药相关ADR发生率可能会更高。

3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

广义的药物不良反应就是指因药引起的任何不良情况,包括副作用、毒副反应、过敏反应、后遗效应、特异质反应、二重感染、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依赖性、成瘾性等。

经国际药物监测合作计划成员国一致通过,WHO采用的药物不良反应定义为: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给予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和与作用目的无关的反应。部分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由于这部分药物既有毒性作用,又有治疗作用,用之不当可产生毒副反应,因此有人将中药不良反应称之为中药毒性反应。另外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除在药品质量合格,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所发生的非期望反应之外,还包括药品质量和误用、超大剂量使用及用药不当所引起的有害反应。因此中药的不良反应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广义的药品不良反应。

4中药毒性的概念

中药的毒性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最早在《内经》[1]里就有出现,指的就是中药的治疗性能,原来衍变成了中药的偏性,即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性。而今天的中药毒性大多指的就是毒副作用(是以其化学成分为依据而界定),也就是临床上所指的药物不良反应(ADR),这就是中药毒性狭义的概念。

其实广义毒性与药物的治疗作用密切相关,中医认为人体的疾病最终可归结于“阴阳失调”,而中药就是利用其偏性“损其有余而补其不足”,从而达到人体“阴平阳秘”的状态,而狭义的中药毒性正是临床使用时应尽力避免的,它是指人体服用后直接或间接产生一些不良反应,目前人们探讨的中药不良反应一般都指狭义的毒性。

【中药的不良反应论文】

5中药的使用情况

中药不仅擅长治疗体虚病、慢性病,对痈肿疮毒,跌打损伤等较急的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往往被国人所喜用,而笔者认为从现代药理学角度看,中药缺乏准确含量指标,药理指标,在使用时随意性较大,有不少中药服用后也产生了较多的不良反应。例如:乌头用量稍大则出现“如醉状”反应,肉豆蔻可出现“幻觉” 反应,苍耳子出现“麻喉”反应。还有巴豆的“致泻”反应,马钱子的“欲奔舞”症状等,这些似乎又说明了中药不良反应并不低。

笔者认为任何药物都具有两重性,“凡药三分毒”,我们应该正视中药的不良反应,并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减少或避免。

6中药不良反应的种类

6.1过敏应反

中药过敏反应(也称变态反应)一般变化快,首先出现皮肤荨麻疹、疱疹,然后迅速涉及全身,可合并其他胸闷气短,咳喘不安,恶心、畏寒,发热,水肿,严重者造成心、肺、肾、肝等器官的损伤,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可产生过敏反应的中药很多,许多药性温和,使用较多的品种也有产生过敏反应的可能。如陈皮、酸枣仁、胖大海、板蓝根注射液、牛黄解毒片等。

据卢国珍[1]报道1例,男,36岁。因腹胀自服藿香正气水2支,服用1支后约30 min头昏,心悸,出汗,四肢出现少量麻疹,瘙痒,又服1支30 min后,自感天旋地转,惊慌气急、出汗、口吐白沫昏倒在地,经抢救苏醒。

6.2 中毒性反应

由于目前多数中草药尚缺乏完善的药理及毒理实验资料,在多数毒性较强药物中,其治疗量与中毒量或致死量比较接近,一般以口服形式为主,因此发生不良反应时胃肠道症状最早出现。临床上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腹泻、呕血、便血等消化道出血等征象。

6.3 中毒性休克【中药的不良反应论文】

临床上表现为昏迷、发热、不省人事、呼吸不规律,胸闷、心悸、血压下降、心律不齐、口麻肢麻、血尿、少尿、无尿、肾衰等,可引起胃肠道、肾脏、肝脏等中毒反应,如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毒性较强的中药在古代医著中已早有记载,如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等。但据报道一些普通中药也有发生中毒反应的。笔者统计有:补骨脂、枇杷叶、川芎、番泻叶、人参、地骨皮、鸡内金、苦参。制成的制剂有:雄黄酒、附子理中丸、橘红化痰丸、人参蜂王浆、雷公藤片。致死的中药有:瓜蒂、天仙子、蟾酥、硫黄、雄黄、雷公腾片。据朱丛祥[2]报道3例,其中男2例,年龄分别为4岁、17岁;女1例,年龄5岁。因腹泻或发热咳嗽服用含砷石膏处方,即出现剧烈恶心,呕吐、腹泻,大便呈米泔水样。嗜睡,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呼吸急促,心率快,虽经抢救,但因中毒较重,诊断不明确。1例分别在服药后1.5~5 h内死亡。后经检验测得知石膏中含砷超过成人致死量的5~10倍。

6.4 其他不良反应

除中药本身的毒性外,某些人先天不能耐受某些药物,个体差异也是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如周健雄[3]报道1例哺乳期妇女,因乳痛服赤芍甘草汤16剂后,乳房肿块全消结,发热不复存在,而造成乳汁全消的后果,因此,在用中药时以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等特殊患者更要慎用。

7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思考

7.1 正确辨证地使用中药可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的产生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而中药正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物质,例如甘草,主方或为清热解毒,或为止咳化痰,或为缓急止痛,或为缓和药性,我们都应付给生甘草。若主方为益气补中则应付给炙甘草,我们不能传统认为,甘草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就笼统地付给生品或炙品。通过现代药理研究生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长期服用可引起水

中药的不良反应论文(二)
关注中药不良反应论文

关注中药的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中药的不良反应论文】

3783(2011)06-0349-01

【摘要】 中医、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说它是世界各国传统医学中保留下来的最为完整、最为系统的一门医学,是中国宝贵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崇尚的是《黄帝内经》中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以此为核心的中华养生之道,几千年流传至今,在现代文明的迷雾中光华依旧。盲目的追求中药,认为“中药无毒,有病可以用于治病,无病可以治未病。”被人们认定“神药”,而忽略中药也是把“双刃剑”。

【关键词 】中药 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因为中药它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具有药效和药害的双重特性,也就是说,它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能产生不利的方面。任何药品不良反应都是客观存在的,用药风险的表现形式和程度不尽相同,轻者稍感不适,严重的因服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1.引起死亡;2.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3.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4.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5.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1 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1.1 生产企业方面:做为制药企业,必须保证好药源,保证药品

中药的不良反应论文(三)
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分析论文

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 出预防措施,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的96例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引起中药饮片a d r原因有多种,加强安全用药意识、 合理使用中药、确保中药质量和强化药物安全监管是有效的预防措施。结论:采取综合措施,可减少和避免中药饮片a dr的发生,保障临床的安全用药。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91-02

中药饮片是指中药材按中医药理论、方法,经过加工后直接用于 中医临床的中药。近年来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报告呈上升趋势川,这 使中药的持续发展受到影响。中药的不良反应可分为中毒性反应、过 敏反应、功能紊乱与内分泌失调等。因此医生和病人都应该对中药的 不良反应有所了解,进而加以预防。本文对在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的68例中药饮片引起的中药不良反应患者进行了分析,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如何加强用药安全进行探讨。

1 一般资料

1.1 68例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18例。其中年龄最大者79岁,最小只有半岁。

1.2 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类型。

中药的不良反应论文(四)
浅谈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

  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针对病例资料、药物种类与给药途径等进行总结与分析,探讨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
  结果:本组65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9例,年龄在60岁以上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发生率为29.23%,其次为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药物剂型中以注射剂发生率最高,发生率为47.69%,其中灯盏花注射剂ADR发生率最高。
  结论:临床应用中医药需给予完善的监护措施,严格按照药物适应证使用,对注射剂静脉滴注时尽量不与其他药物配置使用。针对老年患者或机体免疫功能较弱者应加强监护,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刻报告主治医师,并向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部门报告,以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药 不良反应 特征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70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37-01
  中药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在传统医疗实践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中药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凸显,日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中医药理论中认为“是药三分毒”,尽管中药药物不良反应(ADR)低于西药,但仍存在某些毒副作用。近年来关于滥用中药引起中毒、过敏甚至死亡的报道屡见不鲜,也引起越来越多医药工作者的重视。笔者对我院中药65例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中医科上报中药ADR报告65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及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累及器官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分布。65例ADR报告中男36例(55.38%),女29例(44.62%)。
  2.2 年龄分布。各年龄段均有不良反应发生,其中≥60岁老年人ADR发生率最高,为28例(43.08%);20岁以下年龄人次之,为21例(32.31%)。见表1。
  表1 ADR年龄分布情况
  2.3 临床分布。ADR涉及全身多个组织器官,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为19例(29.23%),表现为充血性红斑、荨麻疹、皮疹、面部潮红、瘙痒等;其次为消化系统16例(24.62%),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等,部分患者出现药物性肝炎或肝损害等消化系统反应;再次为神经系统13例(20.00%),表现为头痛、睡眠障碍或嗜睡等。见表2。
  表2 ADR临床分布情况
  2.4 中药剂型分布。药物剂型中以注射剂发生率最高,为31例(47.69%),其次为口服中草药,为15例(23.08%)。见表3。
  表3 ADR中药剂型分布情况
  2.5 具体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共32种,注射剂31例中灯盏花注射剂ADR发生率最高,为10例(15.38%),其次为鱼腥草注射剂,为8例(12.31%)。主要注射剂药品分布见表4。
  表4 主要注射剂药品分布情况
  3 讨论
  中药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经过临床反复实践并流传下来的药物。它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 [1]。如今,随着人们对医疗质量意识的不断提高,中药的合理应用和安全性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尤其是中药制剂的使用。近几年来,随着中药制剂的广泛应用及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中药引发的不良反应与安全性问题成为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辩证用药不当、配伍不当、长期过量服用、中西药联用不当及制剂工艺存在欠缺都是导致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必须予以重视 [2]。
  ADR是伴随药物治疗作用同时发生的,由于目前大部分中草药缺乏完整的毒理学和药理学实验 [3],药物之间配伍不当,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或中药使用不当均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出现。本文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在注射剂中多见,往往以皮肤荨麻疹、皮疹形式出现;部分可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如呕吐、恶心、腹痛等,严重的可导致消化道出血或肝脏损害。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与注射剂中添加多种药物微粒、热源因子有关,如中药注射剂中的色素、蛋白质、鞣质等大分子物质可与0.9%氯化钠注射液发生盐析作用,产生不溶性微粒,造成输液反应。②与中药本身成分有关。中药中含有的大分子蛋白、多糖等成分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致敏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出现过敏反应。同时多种中药成分配伍,有可能导致交叉过敏反应 [4]。③药物提纯程度不够、储存、运输过程保管不当,有可能造成药物污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临床中医用药必须加强监护,严格按照药物适应证使用,对注射剂静脉滴注时尽量不与其他药物配置使用。对老年患者或机体免疫功能较弱者应加强监护,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刻报告主治医师,并向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部门报告 [5],以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范磊.我院85例中药不良反应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6):40-41
  [2] 田宏彦,胡广卉,王丽霞.2010―2012年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166例中药不良反应报道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8):738-741
  [3] 梁志齐,毛璐.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其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9):230-232
  [4] 万宏,潘斌斌,邓禄新,等.中药不良反应的探讨[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10):72-74
  [5] 岑显娜.临床应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J].广西医学,2009,31(6):896-898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360742/

推荐访问:中药不良反应分析论文 药物不良反应论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