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学走进小学的论文

来源:论文 时间:2016-08-27 10:00:0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论文】

有关国学走进小学的论文(一)
国学走进小学课堂之我见

龙源期刊网 .cn

国学走进小学课堂之我见

作者:于秀红

来源:《教师·下》2013年第07期

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构建学校的文化立体感,丰厚学校的文化底蕴,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学校今后的长足发展,实施国学教育是一条重要途径。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小学则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学生在学校成才,学校以成才的学生为荣。只有不断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学校才有生存的空间,学校才会发展壮大。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小学阶段的知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学会知识并不太难,所以小学阶段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而当今的一些小学,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片面地追求高分,这种后果的严重性在短期内不明显,但这些学生进入初高中就能显现出品德的缺失,这些学生进入社会以后这种品德的缺失表现得更为明显,导致整个社会道德素质低下。所以,有必要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教育。自古以来,中国被世界称为“礼仪之邦”。注重礼仪,把礼仪作为纲常伦理、习俗民情的本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而儒家经典就有许多关于礼仪的经典内容,特别是《弟子规》对学生更是有着很好的教育作用。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

现在的小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强国,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神圣使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对少年儿童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常常讲,要树立起爱国的精神,那么爱国精神怎样才能树立起来?爱国,就是要爱国家的历史,受国家的文化。所以我觉得文化传统教育在今天的小学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学国学教育的实施,可提高师生的人文底蕴和审美修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让师生亲近经典,在阅读中实现与经典同行,与圣贤对话,为师生精神的成长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就能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最是书香能致远,经典美文润心扉。让文化品位与教学效益和谐发展,就能使学校步入追求优质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轨道。

在小学进行国学教育时,还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因材施教,做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比如讲到突发森林大火时,小学生该怎么办?我们不应该告诉他自己去灭火,他太小,这不属于他应该做的事。但他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报警等。如果我们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要孩子们见义勇为,那就有违国学教育的本质,并招致多数人的反对。同时也与当前的“以人为本”的社会要求格格不入。小学国学教育有其特殊性,小学国学教育一定要

有关国学走进小学的论文(二)
走进国学结课论文

品国学,悟人生【有关国学走进小学的论文】

身为一位理工科学生,我却一直很喜欢国学,并且经常关注百家讲坛等节目,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勤劳的中华人民创立了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的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脊梁。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从小我们会被要求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几千年来从未改变,在我们初识这个世界时我们就开始了国学教育,我们知道了“人之处,性本善”,我们被教育以一种善良宽容之心去对待每一个人,我们知道了“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我们被教育从小就好好学习,长大方能有所成就,我们诵读“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了解了宇宙的奥秘,我们同样也知道了“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道理,就这样,我们在国学的熏陶中慢慢长大。

长大后,我们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座右铭,并为之努力。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

【有关国学走进小学的论文】

的做好。知识能够让我们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这样一步步的修身,管理好家庭,就算无法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人也会看到我们不一样的素质。

在繁忙嘈杂的现代都市社会,我们的生活总是少了那么一些空灵与纯净。儒学告诉我们,人要“慎独”。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儒风(儒家风范)的最高境界。即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有关国学走进小学的论文】

【有关国学走进小学的论文】

慎独是儒家修行的最高境界,其深刻含义不一而论,有道是“君子以慧心观世,芸芸众生,一人不言不语,不哭不笑,不悲不哀,为之初见此人,席其身旁而坐,亦无过人之处,此人却散发着一种磁场,一股正气,压的人好生喘不过气来,唯有率先打破气氛得以解。此何人也,其必是集“儒风五行,仁义礼智圣,诚于中,形于外,内外道德品行兼修慎独之辈”。【有关国学走进小学的论文】

儒学也教育我们人应坚持表里如一,坚持善行。儒学认为,人们的内心与外表往往是一致的,平时不好的意念、想法总能在行为中表现出来,“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勉强在形迹上伪装是伪装不了的,只有像慎独的人一样“诚于中”,才能“形于外”,“诚于中,形于外”是慎独的一个主要含义。

儒家对于慎独的另外的解释是:“能为一者,言能以多为一;以多为一也者,言能以夫五为一也。”“慎其独也者,言舍夫五而慎其心之谓也。独然后一,一也者,夫五为一也,然后得之。”“仁义礼智圣”为其五,也就是儒家风范的重中之重,通称为“儒风五行”。

想来“慎独”这简单的两个字包含了多少深刻的含义啊,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如能做到慎独,也不愧为真正的君子了。

在上课的过程中,孔老师除了向我们介绍了国学经典外,还引入了茶道,书法等国学精粹,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带给了我们不同的国学体验,这堂课也是我深刻的认识到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国学经典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等内容都有着十分系统的论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滋润着中华物茁壮成长,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在国学各个学术流派存在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充满人文智慧和写信人生真谛的论述,其敏锐的观察、合理的推定、经验的告诫,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国安邦济世之基。作为中华子孙,我们有责任将中华

民族这笔精神财富吸收和传扬。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还会继续保持我对国学的热爱,我想唯有中国人都认识到学习国学文化的重要性,才能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久不衰,时刻充满活力,让世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然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闪耀世界每一个角落,这是中国的印记,独一无二。品国学,悟人生,愿天耀我中华!

有关国学走进小学的论文(三)
让国学经典走进中小学课堂

【有关国学走进小学的论文】

让国学经典走进中小学课堂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博大精深,对提升中小学生的道德、人文素养、性格养成都有很大帮助。”昨日,市人大代表、长沙市有志记忆学校校长杜有志建议,让国学经典走进中小学课堂。

几乎全部家长支持学校开国学教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据了解,教育部2010年开始在全国试点推行国学经典诵读。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国学经典诵读的好处,一些中小学将诵读国学经典纳入到了学校的课程中,校园里经常能听到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有的学校还将国学经典教育纳入到了整个校园文化体系之中。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杜有志代表说,学校教学的国学经典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这些平日里大家说得比较多的国学启蒙经典;也有《声律启蒙》、《古代名句选读》、《朱子家训》、《增广贤文》等经典书籍,此外还有著名的“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诵读国学经典可以修身养性,增加智慧。国学经典还可以引领我们回归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社会善良风气的形成。”杜有志代表介绍,几乎100%的中小学家长支持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

国学经典诵读应列为中小学必修课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湖北、重庆、浙江、山东、河南等地中小

学试点推行了国学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小了解传统文化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观。“国学经典中蕴含的做人、做事哲理,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道德启蒙作用。”杜有志代表表示,国学经典诵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收到了良好效果。他建议,长沙市要重视中小学生的国学经典教育,在小学和初中开设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列为必修课,每周至少开课一课时。他还建议,要对国学经典诵读教育的师资进行专门培训。培训重点包括诵读、书写、讲解三个方面,根据学校和学生年龄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进行辅导和讲解,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以理解和应用,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培养学生优雅的人格。

“也可以把诵读活动与感恩教育、立志教育、礼仪教育结合起来,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民族节日结合起来,使诵读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有关国学走进小学的论文(四)
让国学走进中小学语文课堂

  摘要:国学当中有很多修身成德、培养君子人格的内容。中国古典的教育,其实就是博雅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并不是道德说教,不是填鸭式满堂灌的教育,而是春风化雨似的,让学生在点滴中有所收获并自己体验,如诗教、礼教、乐教等。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渗透
  梁启超先生说过,《论语》《孟子》等经典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我们既做这社会的一分子,总要彻底了解它,才不致和共同意识生隔阂。这就是说,《四书》等表达的是以“仁爱”为中心的“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这是中国古代老百姓的日用常行之道,人们就是按此信念而生活的。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是打通了的。国学具有平民化与草根性的特点。中国的民间流传着的谚语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些来自中国经典的精神,透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等蒙学读物及家训、族规、乡约、谱牒、善书,通过大众口耳相传的韵语故事、俚曲戏文、常言俗话,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言行轨范。
   王应麟的《三字经》开宗明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就把孔子、孟子、荀子关于人性的看法以简化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儒家强调性善,又强调人性的养育与训练。
   清代李毓秀《弟子规》的总序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以下分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等几部分。这些纲目都来自《论语》。《弟子规》中对孩童举止方面的一些要求,如要求孩童站立时昂首挺胸,双腿站直,见到长辈主动行礼问好,开门关门轻手轻脚,不用力甩门等。这些规范都是文明人起码应有的,是尊重他人而又自尊的体现。
   朱伯庐的《朱子治家格言》起首的一段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都是些平实不过的道理,体现到一个人身上就是他的家教。旧时骂人,说某某没有家教,那是很重的话,让其全家蒙羞。我们不是要让青少年一定要做多少家务,而是要他们从小学就动手打理好自己与家庭的事情,不要过分依赖父母,依赖他人,能够自己挺立起来,培养责任意识。同时,知道一粥一饭、半丝半缕都是辛劳所得,我们能够懂得去尊重家长与别人的劳动。如果我们真的有敬畏之心,就知道珍惜,不应该浪费。
   南开中学的前身天津私立中学堂成立于1904年10月,老校长严范孙亲笔写下“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这四十字箴言来自蒙学,又是该校对学生的容貌、行止的基本要求。该校设整容镜,师生进校时都要照镜正容色。后来张伯苓先生治校,坚持了这些做法。
   现今南京夫子庙小学的校训是:“亲仁、尚礼、志学、善艺”。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对孩童、少年的教育,首先是培养健康的心性情才,从日常生活习惯,从待人接物开始,学会自重与尊重别人。
   我们今天强调成才教育,因为仅有成才教育是不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我们作为完整的人、健康的人所必须的一些素养,它在人格养成方面几乎是空白。这不是大学教育才有的问题,而是幼儿园、中小学教育就该关注的。养育青少年的性情,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配合。
    国学当中有很多修身成德、培养君子人格的内容。中国古典的教育,其实就是博雅教育。传统的教育并不是道德说教,不是填鸭式满堂灌的教育,而是春风化雨似的,让学生在点滴中有所收获并自己体验,如诗教、礼教、乐教等。
   我觉得应该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让孩子们处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家长、老师们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对孩子们影响很大。家长、老师有义务端正自己的言行,尤其在孩子们面前。要培养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多在性情教育上下功夫,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与孩子交流,洞察他们的情感,并作正确的引导。现在一些家长都做不到,撒谎骗人,打骂斗狠,不尊重老人,这些都会为孩子的成长烙下负面的印记。
   我们也希望同学们能趁着年轻记性好,多读些经典,最好能背诵一些,意思以后可以慢慢领悟。南宋思想家陈亮说:“童子以记诵为能,少壮以学识为本,老成以德业为重。……故君子之道,不以其已能者为足,而尝以其未能者为歉,一日课一日之功,月异而岁不同,孜孜�L�L,死而后已。”
   实践证明,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的教育与背诵,都足以让我们受用终身。我们一直希望能有多一些的国学经典进入中小学课堂,至少让《四书》进教材、进课堂。我们希望能多一些国文课,让中小学生能接受到系统的传统语言与文化的教育。中华民族有很多优根性,更需大大弘扬。

有关国学走进小学的论文(五)
小学班级如何开展“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

  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小学担任班主任,任教语文教学工作。近几年“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在各校开展的如火如荼。我想就自己在教学工作中摸索出的几点经验和大家一起探讨探讨。

  一、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要想让学生喜欢诵读经典,教师首先要喜欢诵读经典。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文化的熏陶远胜于教师口干舌燥地说教。要想引领学生步入“经典”,教师的阅读与学生的阅读之间要努力形成“共生”效果,达到相互依存,彼此有益的境界,从而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孩子共成长,做学生“经典诵读”的领路人。
  对学生而言,什么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爱上经典,单调的压迫式的要求背诵,效果肯定不佳。为引导学生由“要我背”“我要背”到“我爱背”的转变,一开始我只是从电脑里寻找一些好的视频诵读,组织学生听读,并不刻意要求学生去背诵什么经典,只是让他们在听读中去感受,去享受。接着,或早读,或课间,我会有意识的站在学生面前背上几句,只要一有学生接上来,我便加以表扬。有时一句“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三两字的口头鼓励,就能激发学生积极表现的欲望。一天鼓励几次或几个同学,天天坚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这样,全班同学都能始终处于一种奋进的状态,班内就会出现“比”“赶”“超”的现象。使学生由原来无意识的听读变为有意识的自觉主动的背诵。这样,全班同学你读我也读,你背我也背,热热闹闹,其乐无穷的现象指日可待了。
  二、教师制定好合理的教学计划督促学生完成必要的诵读要求
  目前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的经典诵读,主要是《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孟子》等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结合各校下发的《中华经典诵读》,各个年级都有自己必须完成的诵读篇目。对于小学生,如何有效的完成,而不让这些成为学生们学习上的压力呢?其关键在于教师的部署。就本班而言,我先将本期要求必背的诵读篇目和学生名册打印成表格形式,贴于班上公布栏。并规定两篇为一个等级,学生每过一个等级就为其在表格上画上一面红旗。鼓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诵读指定的篇目,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读自悟。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诵读更多的篇目。但是考虑到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我也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篇目,哪怕是学过的简单的诗句,让学生以以多胜少的方式来换取红旗。每月再结算红旗数量一次,不受人员限制,只要得到两面红旗,即奖励班上自制的“爱心棒棒糖”一颗。为长期保持学生的积极背诵状态,我还给孩子们发放了“诵读记录卡”,把每个学生已背诵的篇目记在卡上,期末再记录到期末测评中,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诵读热情,学生个个都有了渴望成功的动力。
  三、教师要保障诵读工作有效运作,为学生搭建好展示平台
  1.全面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实践活动,首先要解决的是时间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每周上一节国学经典课。
  (2)每周的星期三早读定为师生共同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
  (3)实行“娱乐诵读法”,即由教师引领学生学会抓紧每天的空闲时间,或由教师组织,或由学生自行组织,不限人数,不记成绩,采取问答式诵读。
  2. 诵读好经典,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1)教师上经典诵读课,同样要精心备课。
  (2)学生诵读时,教师要善于聆听。要及时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哪怕是一个字,一句诗,当学生读不到位时,教师宜范读指导,并以声情并茂的范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有教师本身的诵读水平高了,才能正确指导,点拨学生。只有教师的表情诵读多了,学生脸上才会显出丰富的情感。
  (3)教师要有选择的对学生加以指导,点拨。例如,对于学生不懂之处,既不能强求全懂,也不能置之不理。可以结合内容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可以朗读一段文字,可以择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可以讲解一些背诵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看录像、欣赏音像资料提供的内容等等。
  3. 教师对学生要及时鼓励,落实检查才能收到实效。
  《课程标准》指出: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健康快乐的发展,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因此,对中华经典诵读的情况教师要经常检查,监督,交流和评价,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例如,我在班上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我是诵读王”,“我是小小藏诗家”,“我是吟唱家”等学生自命的官衔来检测学生诵读经典的具体情况。
  四、实施效果
  (1)心理学的研究规律表明,在0-13岁之间,记忆力发展非常迅速,13岁前后达到人一生记忆的最高峰。对0-13岁的儿童来讲,记忆是他的天性,背诵是他的拿手好戏。经典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让儿童充分利用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阶段,背诵相当数量的经典,为一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我班通过如此开展经典诵读,班内掀起了“我爱诵读”的狂潮。在校组织的经典诗文朗诵比赛中,我班学生获得的第一名的好成绩。
  (2)早在先秦,孔子就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我班通过如此开展经典诵读,学生家长和教师们惊奇地发现,孩子们的写作水平都大大的提高了。以前一到作文课,同学们就害怕,现在,全班学生没有怕写作文的,每周都盼着写作文。当然,这里面水平并不是都一样的,但至少态度还是积极乐观的。特别是我班的�{雨婷同学,以前总是为了写作文绞尽脑汁,如今自己定题目,自己写作文,编剧本,作诗歌,有些真情习作,令全校师生都感动不已。
  当然,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传承中华经典之文化。

有关国学走进小学的论文(六)
培养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兴趣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国学经典;兴趣;背景;环境;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3―0085―01
  国学经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根基。诵读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养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读书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出口成章、引经据典,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语文的博大精深,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养,使学生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并逐渐完善他们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用经典为小学生的人生奠基。
  一、利用和谐文明的社会背景扬起学习国学经典的风帆
  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中国梦中包括提升全民道德水平的道德梦。要想实现道德梦,应该从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所以,学习国学经典要从娃娃抓起,培养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在小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经典世代相承。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文明的厚积载体,是对中华民族古圣先贤智慧的积累与传承,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形成人人爱国学,人人学国学的良好氛围,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敦厚善良的心性,最终成长为胸怀天下的大格局人才。
  二、利用浓郁深厚的社会环境培养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在习近平主席的大力号召下,在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下,曾经被人们淡忘的国学经典日渐升温,社会上营造出了浓浓的学习国学经典的氛围,也掀起了一场新的文化风暴,这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国学经典的春天,国学经典教育已经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学生每天眼睛里看到的是孝道、节俭和勤劳,听到的是善良、包容和爱心。在这种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下,可以让小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教育,在无意识状态下把国学经典中仁义礼智信的种子播在学生的心田,让国学经典中的正能量浸润学生的一生。
  三、利用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激发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1.开展“诗意化”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跳诗文操、演课本剧、唱诗词歌,把经典篇目活化成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小学生乐于接受。让学生在《江南》《悯农》等一首首国学经典中载歌载舞,陶冶性情,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2.开展师生同诵同讲国学经典活动。老师就是榜样,学生最爱学习和模仿的就是老师。所以,教师要主动参与到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中来,与学生齐读共诵。这样既和谐了师生关系,又触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
  3.开展多种经典诵读的比赛活动。争强好胜是每个小学生共同具有的特点,定期开展诵读国学经典的诵读比赛,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可以在小组之间比赛,在男女同学之间比赛,也可以在班级之间进行,选拔出优秀选手可以参加校级比赛。
  4.开展亲子共读国学经典活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身教永远大于言教。当父母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学习国学经典,给孩子讲国学经典中的故事,营造学习国学经典的家庭氛围时,一定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5.开展寻找我的小榜样系列活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学习国学经典已经小有成就的少年才俊的视频,让学生在同龄人身上吸取力量,为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使他们对学习国学经典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习国学经典是树人之根本。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能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
  编辑:马德佳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362464/

推荐访问:小学国学经典论文 关于国学的小学论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