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品生论文

来源:论文 时间:2016-08-31 11:16:0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论文】

一年级品生论文(一)
一年级思品论文

一年级思品论文

育人要从小抓起。今天的少年,是国家的栋梁,担负着振兴中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们好象一棵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才能发育滋长.而小学阶段是人一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孩子的许多道德情操,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和原则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孩子幼小的心灵纯洁得犹如一张白纸,我们为人师者不但要用科学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更要教他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引导他们用稚嫩的小手描绘理想的蓝图。

一、让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活”起来

有些教师认为,一年级思想品德课,内容简单,道理浅显,容易说得清楚,于是,在课堂上让学生看一下书上的图,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不愿花精力去考虑教学方案、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果教学收效甚微。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道理,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就要认真地备课,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牋如教《我上学了》一课中的“我将在这可爱的学校里学习、活动”一句,成人看来简单,但对不到七岁的一年级学生来讲,上学是生活的转折点,是一件大事。他们头脑中会产生各种想法,有新奇,有高兴,有自豪,也有害怕,甚至带有疑问。再如在教学《平安回家》这一课时,我就利用电子白板播放中央电视台的过马路的公益广告。看完后以小组的

方式讨论,哪些地方对,哪些地方不对。我们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标志?你知道哪些关于过马路的儿歌。请你们编一编。这样,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的不同想法,充分利用挂图、幻灯、课本中的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只有课堂“活”起来,学生才能在课堂中感到快乐。

二、把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在其他学科授课过程中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上一年级语文准备课时教育学生的坐姿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如《锄禾》、《英雄黄继光》、《蓝色的树叶》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把思想教育贯穿在其他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三、与学校德育处的活动相结合

学校德育处的活动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方向。如:学校开展了“弘扬传统文化,做文明小学生”的活动。我们就让学生学习《三字经》、《道德经》、《弟子规》等中的故事。通过学习让学生表现十分积极,充分体现了学生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

四、 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双向管好孩子。

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介绍【一年级品生论文】

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经验,推荐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同时对家长提出要求:为孩子在家里创造必要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做好榜样。 学生的思想教育,简单的说就是“爱”的教育,爱家人、爱同学、爱老师、爱大自然……有了爱,就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年级品生论文(二)
小学品生论文

浅谈品德与生活的综合性教学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

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生活性、

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综合性特征。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

内容的综合课程,具有综合性特征。教学内容就是选取学生生活中遇

到的问题。如:品德与生活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新伙伴、新朋友》

和一年级下册中《我和小伙伴》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同

伴相处;一年级上册中的《校园铃声》教学,是指导学生懂得上课铃

声响了,应该怎样做?下课铃声响了,应该怎样做?课间活动应该注

意什么?《看我多精神》让学生懂得正确的立、坐、走姿势的重要意

义,教会学生正确的坐、立、走姿势。由此我联想到:小学低年级的

班主任工作是事无巨细的,学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管。班主任经

常被学生围着“告状”:“老师,他拿我的笔了”,“老师,他撞了我

了”……从教室里的卫生,桌椅板凳的摆放,学生入厕、饮水,上学、

放学安全,及课间活动、同伴之间发生的磕磕碰碰等都是班主任工作

的内容,可以说班主任工作包揽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看似学

生活动中的“小事”,对于儿童来说却是大事。所以,解决这些事情

就必然是班主任的职责,但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占据了班主任的许多时

间和精力,因此,如何使班主任工作轻松有效一直是许多老师探求的

主题。就这些内容来看,班主任工作和品德与生活学科两者在目标上

是一致的,在内容上也有相同之处。品德与生活课程把许多内容和班

务工作紧紧地联系起来,许多班务工作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上也可以完

成。所以说,如果是班主任兼任品德与生活课,上好了品德与生活课

程就可以使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更加轻松有效。另外,班主任教学

品德与生活课程,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新课程提倡教师是

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品德与

生活教材提供的是一些范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发课程

资源,创造性地“用”教材,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班主任和学生接

触得最多,最了解学生生活的实际。一些发生在学生和班级中的事件,

是教学中的最好的“活教材”,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融入课堂。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中的《新伙伴、新朋友》,我就根据本班学生的实

际情况如:刚入学的同学互相不认识;班级中有的学生不会和同学很【一年级品生论文】

好的相处;有的同学不敢参加集体活动;个别同学忘了带笔等小事件

或典型事件、特殊情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二年级上册中的

《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的时候,我就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学校

的要求,结合日常卫生打扫、桌椅板凳摆放的问题进行教学,因为这

些是发生在自己班级中的事情,是学生亲眼看到或亲身经历、体验过

的,所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

知识。【一年级品生论文】

班主任与学生接触得多,接触得细,对学生了解得深。可以说班

主任工作可以促进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一些教学情况的落实和反馈

比其他科的教师更及时、更全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班主任兼

任品德与生活课程比其他科的教师更具有优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

实效性,更能为学生服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小学阶段以综

合课程为主,品德与生活是根据《纲要》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在实

际的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学校的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师多为

兼职,这在教学品德与生活时,从内容和形式上更好地体现了课程的

综合性。

1.内容上的整合,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从品德与生活的学科性质来看,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质比较

强的学科,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教学内容和其他学科

有很大的兼容性。需要涉及的知识较多,教学中可以与其他学科的内

容整合。如语文教师教学品德与生活课程,在教学品德与生活《金色

的秋天》一单元中的《秋天在哪里》、《秋天的收获》、《秋游去》、《秋

天的节日》时,可以利用一年级语文课上学过的《秋姑娘的信》、《看

菊花》来帮助学生感受秋天的特征。音乐教师教学这个单元时,可以

用音乐学科中学生正在学习的主题为《金色的秋天》的歌曲《金铃铛》、

《摘果子》、《秋天》来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的形式丰富多彩、生动

【一年级品生论文】

活泼。同样,在教学语文和音乐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让学生在品德

与生活课中参与活动体验到的、感受到的感悟来增强对文章或歌曲的

理解,使得几个学科的教学做到相互促进。

2.形式上的整合,从教学形式上体现了活动性和开放性。 品德与生活具有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点,课程重视儿童的整个生活世

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

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联和中弹性地延伸。另外,因为本课程的呈现形式就是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游戏和其他的实践活动,所以,教学中与其他学科在多种形式上的整合,将会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教学《金色的秋天》主题时,语文教学和品德学科教学可以联合起来,综合开展活动,以“大课堂”的形式教学,如: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观察、收集资料,开展“谁不说我的家乡好”系列活动,可以展开小演讲会“我说家乡的秋天美”,“家乡的物产多又多”,……如美术老师兼职教学品德与生活课程,可以利用画和说相结合的活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有许多的活动,其中不少是画,“画画自己的家人”、“给春天涂上颜色”等等,美术老师就可以很好的指导学生绘画,在学生的学习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制作一些精美的评价表,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记录、评价。

可以说,现在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从内容和形式上都给予了教师和学生极大的空间和弹性,教师兼职教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有许多的优势。反过来,其他课程的教学也可以促进品德课程的教学,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同样可以促进其他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所教学的课程使几个教学工作互相受益,实现教学的“双赢”,与此同时,在促进学科的综合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也促进了自己的发展和提高。

一年级品生论文(三)
二年级品生论文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育教学论文

,《品德与生活》课程为小学生打开了通向快乐生活的渠道,使他们在生活的内在联系中获得发展。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这是一门以孩子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基本特点。因此我们认为《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寻求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拓宽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生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

一、教师角色常变换。

教学相长,学生也是老师,“向学生学习”是一种时代的新理念。打破教师万能、唯我独尊的观念,容纳不同意见,尊重并强调学生的个性。教学过程中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发现探索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要充当多重角色,做好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做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教师应该是设计师、主持人、搭桥者。

1、设计师巧设计。

【一年级品生论文】

《品德与生活》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主题的设计上都尽可能考虑低年级儿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但由于儿童所生活的地区不同,生活环境、生活水平都不相同,因此,在运用教材时,要灵活,对于教材的内容应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增减,备课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中的主题四“夏天,我们要注意什么”知识点时,根据农村学生中午好去学校周边水塘洗澡现象,教学中增加了一个活动,开展“中午到水塘洗澡好不好”大讨论,并适时进行安全教育和文明教育等,提高了学生的安全和文明意识。

大人眼中生动活泼的教材,在学生眼里或许只是一张张印着铅字、画着图画的纸,他们或许在心底深处极力排斥着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当一名设计师,把教材设计为孩子喜欢的教学活动,让活动的过程、方法、技能与知识融合起来,使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儿童直接体验、亲身感受,从爱学到乐学再到学会。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一天》中的主题五“看我多精神“这一活动内容,如果教师出示挂图讲解坐、立、走的正确姿势,让学生识记,学生肯定印象不深,学得死板。如果设计成一个个小游戏,如猜姿势(猜谜)、比姿势(比赛)、辨姿势(判断对错),学生就能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主持人善组织。

品德与生活课堂上可以多一些创意,开放我们的课堂,转换我们的脑筋,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教师只不过是一个主持人——课堂教学的主持人,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在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新朋友、新伙伴》内容时,组织安排一个自我介绍活动,让学生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姓名、特征、喜好及家庭等情况,教师第一个自我介绍后,就到下面欣赏学生的表演。又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我的一家人》内容时,可以开展“介绍我的家人”活动,让学生介绍家人与自己的关系、家人的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等,然后再开展“我家的故事”比赛活动,请学生讲述一个让自己难忘的家庭故事,同学之间分享故事中体现的浓浓的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温馨。

3、搭桥者连家校。

《品德与生活》课程源于生活又体现于生活,本课程需要搜集与整理大量的资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仅靠自己与学校的学习是不够的,需要家长的配合。因此,教师要搭建好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桥梁,要积极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让家长帮助学生查找和整理资料,争取家庭与学校的良好配合,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真棒》中的主题三“学做„小雄鹰‟”知识时,让每个学生结合自己情况定个“小雄鹰”攻关计划后,为了让家长当监督员,教师设计了一张评测表让家长一周填一次,协助教育、督促。从评测表中教师能看到学生是否按计划在做,做得怎么样,从而做出相应的评价,对做得好的可发给“小雄鹰”奖章。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教学内容巧安排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法在变,而教学内容变化的周期相对较长。因此,我们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我们的课堂上应包括课本内容,又充满生活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因此,对现有部分教材内容必须灵活变换,大胆取舍。

1.自然资源是开放教学的养料。

农村有广阔的田野,有丰收的果园,有养鸡场,有鱼塘……这些都是我们课堂教学可利用的宝贵资源。在教学《美化家园》这课时,课前老师特意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观察、了解我们周围生存的环境,结果发现,在四通八达的街道旁,到处都是成堆的垃圾,每当人们路过时都能闻到一股股难闻的气味。就连一条条宽阔的水泥公路旁也垃圾成山,风一吹,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到处乱飞,就像垃圾的海洋……一组组画面向学生敲响了警钟,学生也深深意识到:保持环境刻不容缓,保护我们的家园,需要人人做起。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出向附近居民发出《保护环境保护家园》的倡议书,教师打印后,由学生分组

向附近的居民散发,还向乡政府和街道委员会作了反应。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学生们看到了现状,感受到了危害,探索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了从小要保护绿色环境的意识。

2、社会现状是开放教学的沃土。

“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学生良好的规范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要不断反复实践,才能逐渐形成。因此,要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变知识为能力,变认识为行为,如教《平安回家》一课,我校学生在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中了解到,全国违反安全规定造成伤亡的人数是多少,经济损失是多少,安徽省一年的事故有多少,死伤人数是多少。学生通过调查活动,认识到违反安全规定造成的危害有多大。这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是最生动形象的教育。低年级的小学生在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的帮助下,出了一期遵守交通法规黑板报,还走上街头学习大哥哥大姐姐们是怎样宣传交通法规的。在生动活泼的社会活动中培养了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3、家庭生活是开放教学的源泉。

教学必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甜酸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儿童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而家庭生活常常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如在教学《家人的爱》内容之前,教师组织了一个“小鬼当家”的活动,星期天让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当一天家,从早晨买菜起,安排好家里的一天生活,洗洗碗筷,收拾房间……课堂上让学生交流一天的感受,再想想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最需要什么?有的说,做菜时最好需要帮忙;有的说,在感到累的时候需要歇一歇;有的说,妈妈天天做这些事情,真不容

易啊。通过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激发了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

一年级品生论文(四)
对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新的评价体制的探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我们的教育还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要深化教育改革,并提出要“加快改革评价制度”,“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的评价机制”。因此,在德育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的同时,大胆探索教学评价的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意义,如何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评价体系,使之有效地发挥德育课程教学评价的功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被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了。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现在我主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谈谈这一年来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力评价的做法。

  一、针对学生课堂上的行为习惯以及听课效果,适时给予评价一过程性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空洞的评价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为此课堂上我准备了许多小红旗,对上课姿势端正,认真听讲、积极动脑,乐于回答问题,并能坚持的学生及时给予奖励发放小红旗,由此激发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品德课一星期只有两节课,为了保证评价的连贯性,我还和学生约定,每10面小红旗可以换一个大苹果图形,每两个大苹果图形可以换一个小礼物。在奖励的过程中每节课不限奖励的小红旗数,不限对一个学生的重复奖励。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树立学生学习行为的榜样,给予学生明确的学习内容,能够促进学生课堂正确行为习惯的形成。能有效地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同时我在每个月、半学期、一个学期各统计一次学生的课堂小红旗、大苹果数并做好记录,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有力凭据。
  二、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使评价内容更为真实有说服力
  我在任教的每个班级制作了《争当大明星》的宣传栏,内容设及早早来、认真听、做操好、服务好、团结同学、乐于帮人、书包整齐、作业工整、守校规等等。与班主任联系好每个星期利用班队课让学生自己评选班级各个方面的明星张榜公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用自己的是非观对其他同学和自身的行为作出判断。从而弃丑崇美,促进了学生在校正确行为习惯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同时我及时对学生评选的过程、结果进行跟踪记录存档,并作为评价学生学力的另一种有力依据。
  同时我让学生针对在家的行为制定《我是小主人》的行为表彰栏。内容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制定,包括早睡早起、自觉完成作业、努力学习家务等等。学生根据完成的情况每天在特定的栏目给自己画一面小红旗并标上日期,由爸爸妈妈负责监督并写上爸爸妈妈鼓励的话。以此促进学生在家正确行为习惯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同时每个月把表格带来上交老师存档。作为学习过程性评价的一个有力凭据。以上这两种做法使学生、家长亲自参与评价,使评价更为真实有说服力。事实证明这两种做法是评价学生学力的好方法。
  三、用新理念设计考查试题
  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具有诊断和调节的功能。通过评价要了解课程实施的情况,判断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水平,了解学习的成就、问题与需要,并对课程下一步的实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而我们前面所说的过程性评价很重要但不能代替终结性评价。用什么方式才能真正获得教学反馈,促进学生发展,并诊断出我自己的教学问题呢?书面考核作为一种传统的学习评价方法,我认为旧瓶可以装新酒,只要妥善运用,依然可以发出特有的作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知识,要求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有关祖国的知识、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等。这些知识学生知不知,知多少,会不会,会多少,教师通过考查试卷,组织学生回答考查试卷,才能比较全面地获得有关儿童发展的信息,才能了解儿童学习的成就、问题与需要,并对课程下一步的实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根据教学内容,需要一定程度的测试。只是我们怎么去测试的问题。因此我根据品德与生活课本所要求的学习目标,有针对性的出了几份试卷,通过学生对试卷的理解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学力。
  四、认真指导学生完成成长档案袋
  成长档案袋是一个过程性评价与特定时期终结性评价完美结合的有力依据。它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要求老师指导学生及时把课堂上的过程评价;学校、家庭行为中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学生的考卷评价;学生优秀作品;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等等归档。成长档案袋印证学生学习成长的足迹,同时体现了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过程性评价与特定时期终结性评价学校、家庭、学生自身三者的有机统一。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改革新的评价体制,是个复杂而艰巨的工程,需要一批又一批的老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以上只是代表我一年来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过程的对新评价体制指导思想的个体实践,不足之处,恳请指正。
  (作者单位:福建龙岩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373880/

推荐访问:小学品生论文 一年级下册品生教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