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八四中全会心得

来源:心得体会 时间:2017-01-29 09:08:2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心得体会】

学习十八四中全会心得【一】: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心得体会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心得体会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3日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体现出我党对执政规律与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与跃升,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我们党探索执政规律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步,在我国,依法执政事依法治国的关键和前提,坚持依法执政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对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保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本次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这对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自1997年依法治国方略提出以来,这一方略对民主政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广大的中国人民受益于其中。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将为我们的法治国家建设描绘出更加美好的蓝图。全会将会使法律这一现代社会的基本准则深入到人民心中,使人民自觉履行义务,合理合法的享受权利,使公平正义能够为所以人民所享有。作为一个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我们应该关注全会,学习全会精神,自觉做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机关工作人员,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法律至上,坚持党的领导,经常执政为民,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才有坚实的基础,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长治久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实现。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坚持执政为民,首先就要看我们党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我们党的立法是人民利益的充分体现,执法是人民利益的实现,司法是人民利益的保障。法制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实现人民的利益。

结合我们的工作,这些年来,民生工作根据就业促进法,围绕推动实现高质量的就业目标,实施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城乡劳动者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为社会主义建设输入了大量的技术人才。残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在我们工作中也由充分体现,例如:民生工作中的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实施办法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实施办法,为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做了法律上的保障。我们做为国家法律的实施者,在工作中一定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好国家的政策,为人民服务,让人民群众能感受到党的政策好。才能稳定社会,促进发展。

我们的执政党要想提高执政能力,就必须依法治国,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十八大报告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依法治国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现在我们有的地方多多少少仍然存在执法必严,违法不究得现象。还存在有些人依仗权势无视法律,称霸一方。这都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完善,让一些人钻了法律的空子。所以在新的世纪,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尊重和保障人民利益为核心的现代行政执政观念,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形成职责权限明确、执法主体合格、适用法律有据、救济渠道畅通、问责监督有力的政府工作机制。 依法反腐、制度反腐、"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审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历程,反腐以治标开始,在过程中逐步制度化,通过一系列规范性的做法,最终达到治本的效果。不难看出,法制化无疑使反腐倡廉最鲜明突出的特点,其本身就是依规治党,依法治国的重大实践。机关干部带头守法是建设发展中国的关键。"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干部带头守法要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我们的工作是党和国家政策法律的具体执行者,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其一言一行对人民群众有着巨大的示范效应。因此,我们要切实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知法、懂法从而代头

守法,树立对法律的敬畏意识,明白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以为,时刻保持清醒的"法制头脑"。我们的一切行为都要接受监督。"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是对法制政府的基本要求。严格执法是法律实施的重中之重。在我国,绝大多数法律法规是由政府机关执行的,严格政府是确保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的重要保障。执法者在履行职责时,不践踏法律、不徇私枉法,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事,严格执行程序,真正通过办好每个案件来体现公平公正,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自己身边。同时,还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坚决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部分主义,坚决防止和克服执法工作中的利益驱动,坚决惩治徇私枉法现象,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民生工作这几年有了大的改善,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有很大关系,以前出现的违规的事件都是群众举报,我们及时处理并加以改正,以后有了知法、守法的广大群众做监督,和我们政府公开、透明的办事方法相结合,民生工作会更加的完美。

人民群众是法制中国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满意是衡量法制中国建设的最终标准。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建设良好的法制环境,要让群众真正参与进来,让法制走进群众生活,让群众亲身感受到法制建设带来的实惠。这样不仅能够让群众知法、守法,还能够用法律来监督政府、监督各级公务人员。只有将法律信仰的标识烙在每个国人心中,让它深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心灵深处,那么公民知法、守法,并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法治社会的建设就不是一句空话。当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自觉,依法办事成为一种自然,才能源源不断地释放规则的正能量。在新的征程中,法制会越来越被重视,依法治国的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只要全面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在全社会范围形成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的法制氛围。广大群众就能享受到更幸福、更有尊严的好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就应该带头大力弘扬清正廉洁之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做损害单位形象和利益的事,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作风,为XX区的民生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十八四中全会心得【二】:十八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姓名 继往开来,与时俱进。金秋十月,中国的依法治国进程迎来重要时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为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 依法治国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依法治国唤起的制度力量,必将有力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提高执政能力熔铸法治国家之魂

法治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大力建设法治中国,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担当的时代使命。 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国家治理体系必须现代化——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说:“无论是破解难题、化解矛盾、凝聚共识,还是激发动力、促进和谐、推动发展,只有更加自觉并善于运用法治——这个集中体现现代

第 1 页 共 6 页

化治理本质要求的思维和方式,才能在法治轨道上寻求制度化解决之道。”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国家治理必须通过法制化才能定型精细化,增强执行力和运行力。”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文显认为,党的政策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进一步成熟后,通过立法程序将其上升为法律,用宪法法律加以确认、完善和定型。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国家治理能力必须提升——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依宪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说,“要把宪法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与保障,强调法治思维,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强调宪法的教育与普及,形成社会共识与凝聚力;强调宪法确立的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实现社会正义。”

建设法治政府夯实法治国家之基

第 2 页 共 6 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是统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两翼”。学习十八四中全会心得。

“依法执政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的基本准则;法治国家是主体,法治政府是重点。”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袁曙宏指出。

对于法治国家来说,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是中心环节。

当前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简政放权先行,制度建设跟进。我国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法无授权不可为”;明确“负面清单”,“法无禁止皆可为”;出台“责任清单”,“法定职责必须为”。这将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让政府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改革创新的“守护神”。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是对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为推动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今年6月国务院在自查和实地督查基础上创新工作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全国工商联和部分研究咨询机构,围绕简政放权、棚户区改造等部分重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展开评估,以便与自查和督查情况进行对表分析。

第 3 页 共 6 页

在第一方执行、第二方监督之外,引入客观中立的第三方评估,如同一面镜子,帮助政府发现问题、找到差距,推动政策实实在在地得到落实。

创新第三方监督,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制约,要完善来自人大和司法机关的监督。北京大学教授姜明安指出,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即在于完善这种外部监督机制,如人大的预决算审查制度、质询制度和法院的行政诉讼等制度。

加大问责力度,是建设法治政府需要补齐的“短板”。 “领导干部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强,法律实施激励机制不健全,对违法行政问责不足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建议,探索建立法治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对违法行政实施严厉问责,把“会不会依法办事、能不能依法办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依据,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确立明确的法治导向。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

姜明安指出:“当下许多治理失灵,源于权力滥用。一些涉及巨大公共财政资金和广大公民重要权益的决策往往缺少公开、民主的决策程序。‘拍脑袋决定、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决策管理模式,至今仍在一些地方存在。”

“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决策管理模式,重大决策公开透明,尽量让社会公众参与,推进国家治理规范化、科学化。”姜明安、

第 4 页 共 6 页

马怀德等专家建议,国家抓紧制定行政程序法和行政决策程序条例,明确要求行政行为、行政决策未经听证会、论证会、审议会等正当法律程序,不得通过和实施。

“法治政府建设成功与否是衡量法治国家建设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指标。法治国家建设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要落实到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任务的实现上。”姜明安希望,随着四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法治政府、法治国家建设能加快推进。

弘扬法治精神扎实法治国家之根

十八届四中全会无疑将给整个中国社会带来法治新风,对建设法治国家产生全局性、基础性、长远性影响。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和公民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遵法、用法的法治风尚值得期盼。

2011年,醉驾被列为犯罪行为,写入刑法;执法与司法“无缝对接”“环环相扣”,让醉驾相关人员说情无门;加大执法、处罚和宣传普法力度„„3年来,全国因酒驾、醉驾导致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

运用法律手段有效治理酒驾、醉驾,证明陋习可以通过法治有效破解。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李林说,严格依法办事,违法行为就能得到有效遏制。

第 5 页 共 6 页

学习十八四中全会心得【三】: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汇编

精编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汇编集大全

离退休干部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十八四中全会心得。

——法治之思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决定,必将有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思考之一:依法治国与深化改革。依法治国无疑是当代中国最强音之一,它与全面深化改革共同筑起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两大柱石。两者共性是都具有全局性、系统性、深刻性、革命性,都着力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整体推进,为解决实现中国梦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两者区别,深化改革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治国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两者缺一不可,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进一步推动“三个解放”,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制度遵循。依法治国

是有力保障,进一步落实“四个维护”,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法治保障。

思考之二:法治与人治。这是依法治国绕不开的问题。法治的对立面是人治,尽管我们的法治建设成就很大。但现实中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不少;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风气还未形成,很多情况下人们仍习惯找关系办事;由人情社会转向法治社会道路还很长。人治是建立在个人专断基础之上,体现的是不平等原则,随意性、多变性、危害性大,会造成社会不稳定。而法治则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之上,体现的是平等性原则,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能有效制裁违法行为,保证社会稳定和有序发展。推进法治,首先要以上率下,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守法,把法律作为从政做人为官底线,不能因位高权重把自己置于法律之外。其次要依法办事,摈弃“清官”情结,作决策干工作,都要有法治思想和法治思维,不能违法做好事,更不能违法谋私。再次要违法必究,法治失去威力的重要原因是违法行为没有惩处,任其发展,法治目标很难达到,人治问题亦难解决。必须对违法行为依法追究,任何人违反法律都必须付出代价。

思考之三:法治与德治。就国家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二者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紧密结合的。若仅靠道德力量推动社会有序运转,会陷入理想状态而难以保证实效,若仅靠法治一条腿走路则又会陷入“法律万能论”的泥潭。这种“非此即彼”的认识论,曾带给我们十分深刻的教训。因此,要按照《决定》精神,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两手都要强。法治方面,应在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精神、塑造法治信仰上下工夫,使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为一种风尚,使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行为得到惩罚。德治方面,除了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道德规范、规则制度、诚信意识、契约精神等之外,还要探索对违反道德底线的行为进行惩处的办法,着力解决道德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否则,道德建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落空。现实中,发生的一些违反伦理道德、道德底线、做人底线、诚信道义的事情,除了舆论谴责之外,法律很难对其进行惩戒。这表明,法治和德治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思考之四:法治目的与法治生态。法治目的在于维护公平、伸张正义、解决纠纷、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秩序良好、运转正常,真正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实现这个目的,必须有良好的法治生态作保障。良好法治生态是指全社

会主张法律主治、依法而治所形成的特定意义的社会环境,是社会治理趋向文明过程中所形成的制度化特征和必不可少的客观基础,对改革发展稳定起着保障作用。法治生态好,人们就能预测行为结果,也就有了在合法条件下追求利益的自由,法律也就会成为个体追求利益的保障。反之,人们就难以预测行为结果,而采取取悦权力者、执法者的行为,导致竞争失去规则,个体失去自由,权力失去制约,社会失去秩序。建设良好法治生态主要是通过建立健全各种促进法治生成的良性因素,消除各种有碍法治建设的非良性因素,形成人们在法律面前不想违、不能违、不敢违的有效机制,为实现治理目标创造环境。实现路径上,其一要强化体制内生态法治建设,使立法、司法、执法相协调。其二要强化体制外,也就是社会公众法治生态建设,使全民守法落到实处。正如《决定》指出的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样才能确保法治昌明、社会和谐。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中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转变旧思维 适应新常态 全面提升反腐倡廉建设工作

水平

日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十八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胜利闭幕,会议传达出了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等新的治理理念。为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我们

利用多种方式,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王歧山书记的讲话,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进一步转变了思维方式,提高了认知层次,切实增强了做好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学习过程中,我有四点体会:

一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成为新的常态。细细品读习总书记和王歧山书记的讲话,时时处处都能体会到这种新思想、新精神以及立足长远、务求实效的决心的意志。一方面体现在“新”,就是与以往有根本的不同,如:新思想、新观念、新制度、新办法、新风尚;另一方面体现在“常态化”,就是无时限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直至习惯成自然。就是要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决不允许有回潮的可能。

二是必须把落实“两个责任”牢牢抓在手上。“两个责任”是履行党章赋予各级领导干部的神圣职责,们也是保护个人发展进步和安全的重要保障。”两个责任“落实得好,各类差错事故和案件风险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落实得不好,就会差错频发、事故不断。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将“两个责任”牢牢抓在手上,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三是必须紧紧扭住作风建设这个“牛鼻子”。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成立以来,正是抓住了“八项规定”这个“牛鼻子”,找

学习十八四中全会心得【四】: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大水小学 申超凤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30日召开会议,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总结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研究部署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

今天,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拉开帷幕。据统计,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开会时间最晚的一次四中全会,也是中共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十余年后,首次聚焦依法治国,本次会议或绘制出新路线图,为“法治中国”制作顶层设计,以法治为改革护航,而司法改革、反腐“治本”等话题也成为舆论观察此次会议的焦点。

自去年11月以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目标任务。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全会首次聚焦法治,引来国内外舆论关注。从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至今的17年间,中国在法治国家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当前中国法制法规体系还存在漏洞缺失,社会法治观念还较淡薄,官员权力滥用、国人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据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法治体系是最重要的国家治理体系,法治能力是最重要的国家治理能力。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依法治国”尚需转化升级。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改革落地见效,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619709/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