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自考科目一览表

来源:论文 时间:2018-09-12 11:00: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论文】

河南自考科目一览表(共9篇)

河南自考科目一览表(一)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思想方法是什么

1.你可以以本科毕业生身份考自考,做第二专业.虽然你没毕业,但只要你在申请自考本科论文前完成在校学业,获得毕业证书,就没问题
2.以上述身份,你可以免考本科的政治课和学过的且要求一致的公共课程,如数学,外语,计算机等
4.你可以去别的省考.但一,建议你了解下你省有无对借考的规定,有的省规定,在本省考试中不能出现外省的成绩,否则叫借考,借考成绩无效;二,到外省考很麻烦,往返住宿都是个问题,建议慎重考虑. 你可在本校自考办报考,也可在就读地县区级教育局招考办去报考,凭身份证就行,当然你也可回湖北报考或到任何一个省报考,就是报考和参加考试不太方便,而且如如果你在河南省报考了,以后还可转考到湖北考.
0021高数(二)已被分解为二门: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各省都有考的.
你在大学学过的课程,如与自考课程相同、且学分也相同或更高,你可以申请免试.
你在本省查的课程是指今年安排的考试课程,但有些课程是明年考的,故应以教育部的为准, 1和2, 参加自学考试不需要出示任何证明 只在申请毕业的时候需要提供材料.
3 每个省的开考计划不一样 根据本省的开考计划考试
4 可以在外省借考 考完后 需要办理 转考手续5 可以在任何一个省 同时考自学考试

河南自考科目一览表(二)

跪求商丘市2009-2010高二第一学期物理市统考答案 100分够多了吧 我只等2天拜托了第一题是关于科学家的别弄【河南自考科目一览表】

简介:
汕头市2009-2010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年级考试
科学数学试题(模拟卷)
本文由两部分组成,多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注意事项:
1.一个多选的候选人必须是自己的姓名,座位号,考试科目填写问卷.
2.答案每小题选出的,用铅笔了相应的主体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标签昏了过去,再选涂其他答案用橡皮擦干净,你可以不回答这个问题的变化量.
3.考生必须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卷的边界,在边界以外的部分不计分.
4.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多选择题答题纸和非选择题的问卷调查,回收,保存的文件,由考生自己.的
参考配方:
式的圆锥体,圆锥体的圆锥体的体积,这是底部面积?
第一册多项选择题(40)
一个选?择:本大题8个小问题,每小题5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择符合要求的主体,正确的选项涂在答题纸上的代码.
1,位于大全集I是实数R的组,是由I表示的子集(图1),然后阴影组
AB
CD BR /> 2,是虚数单位,
ABCD
3,下面的函数既不是奇函数,偶函数
AB
CD
4,等差数列,如果你=()
A.4 B.2
C.18 D.9
5,方程至少有一个负根()
A.必要的,而不是一个充分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无必要条件【河南自考科目一览表】

河南自考科目一览表(三)

科举制度为

  科举制度
  1.汉代实行征辟和荐举制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辟( b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例如: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2)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2.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
  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分科取士而得名.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见下表).汉代已有考试取士之法,但系临时措施.并未形成定制.隋文帝废除世族垄断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587)设志行修谨、清平于济二科.炀帝时始置进士科.唐代于进士外,复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诸科,又有一吏、三吏、开元礼、童子、道举等科.诸科之中,惟进士科为常设,最为重要.宋以后各朝科举制仅有进士科.唐宋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宋神宗熙宁时,王安石改用经义,元、明、清均用其法.明清两朝的经义以《四书》、《五经》的文句为题,规定文章的格式为八股文,解释须依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光绪二十四年(1898),一度改变科举办法,废止八股.变法失败后复旧.光绪三十一年(1905)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即被废除.
  明清科举简表
  院 试 乡 试(秋闱) 会 试(春闱) 殿 试 考场 学政巡回案临
  考场(府、县) 京城和各省城贡院
  (省城) 京城贡院(礼部) 皇宫(宫殿) 主考入 各省学政 中央政府特派官员 钦差大臣 皇帝 参加者 童生(儒生) 生员及监生 举人 贡士 中者名称 生员(秀才) 举人 贡士 进士 日期 三年之内两次 子、卯、午、酉年八
  月,桂榜 乡试次年三月,杏榜 会试同年四
  月,金榜 第一名 案首 解元 会元 状元 第二名 榜眼 第三名 探花
  3.学校与教师
  古代学校有“庠”(xáing)、“序”、“太学”.“庠”和“序”是地方学校.例如:
  又嘱学使俾人邑庠.(《促织》)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齐恒晋文之事》)
  “太学”是全国最高学府.例如:
  因人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
  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监(jiàn)生,国子监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教学人员为教授、博士、直进、助教等.例如: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进士】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状元】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会元】参见“会试”条.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解元】参见“乡试”条.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
  【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贡士】参见“会试”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举人】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生员】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阿Q正传》中称赵少爷“茂才公”,表示讽刺.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破题”规定两句,说破题目意义;“承题”三句或四句,承接“破题”加以说明;“起讲”概括全文,是议论的开始;“入手”引入文章主体;从“起股”到“束股”是八股文的主要部分,尤以“中股”为重心.在正式议论的这四个段落中,每段都有两股相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八股文的内容,不许超出《四书》、《五经》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发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八股文起到了束缚思想、摧残人才的作用.
  【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训俭示康》:“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xiang】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序】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
  (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送东阳马生序》:“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国子监jian】参见“太学”条.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三国志•吕蒙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促织》:“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学使即学政的别称.《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指左光斗任京城地区的学政.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助教】学官名.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祝福》中的“四叔”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则是一个吝啬鬼的典型.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河南自考科目一览表(四)

(高考)我是理科生,现在化学大题都不会写,生物总答不到点上,物理选择错太多,上次考试后面大题得50分...
(高考)我是理科生,现在化学大题都不会写,生物总答不到点上,物理选择错太多,上次考试后面大题得50分选择题只得6分(选择满分48分),快高考了我该怎么办
我是学美术的理科生,河南的

理综的大题目从擅长的科目做起,先易后难.物理:注意公式的适用范围,尽量多写步骤.化学:描述要准确,看清题目,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描述要准确.生物:选择题认真看每个选项,对专用术语的使用要准确.

河南自考科目一览表(五)

明清科举制度的形式是什么
还有及特点 急啊! 大家帮帮忙

明代特别重视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因而制度尤为完备,而且只设进士科取士,并且成为定制.《明史选举二》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为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状元、榜眼、探花之名,制所定也.而士大夫又通以乡试第一为解元,会试第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传胪云.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戌、丑、未年会试.乡试以八月,会试以二月,皆初九日第一场,又三日为二场,又三日为第三场.""廷试,以三月朔."清代也基本沿用此制. 乡试在各直省贡院进行,会试在京师,试卷前先书三代祖考姓名、籍贯、年龄、所习本经 所司印记.不准夹带、讲问、冒名顶替,不准冒籍,不准自叙门第.文字中要回避御名、庙号等.考场的小格考房称号房,每个考生一格,并有一号军专门盯守.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乡试中解元,会试中会元,殿试中状元,被称为"连中三元",即是人生金榜题名中的最高境界,但这种机遇太少了.明清两代一共产生过200位状元,明代88位,清代112位,仅有3位是"连中三元"的幸运儿.他们是:明正统十年(1445年)乙丑科状元商辂,浙江淳安人.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辛丑科状元钱檠,他是江南(江苏)解元.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庚辰科会试,广西解元陈继吕也是连中三元.
明代各省的乡试中,要对"五经"的考试,每经取单科考试第一名,共取五名,称为"经元",也称"五魁".解元必须在五魁首中录取.清代则不再分经单科取元,但人们仍习惯地把解元以后的第二至第四名称为"经元"、"亚魁",也把所有乡试中举者都称"文魁".
为了让后学之士能有所借鉴,清代各省常把乡试、会试中式卷汇集成册,刊印发行,供应试秀才们作为范文参阅.如第一室中的《顺天乡试墨卷》(光绪壬午科);《江南闱墨》(光绪丁酉科).第二室中的《嘉庆乙丑科会试魁卷》,收录了该科状元彭俊、榜眼徐筵、探花何凌汉的会试卷,还有《光绪庚辰科会试朱卷》.第三室中有《直省乡试墨粹》,山西、河南、山东、湖南四省各一本.
明、清代每科都要刻"进士题名碑",立于北京国子监内,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也有自己组织印制"同年"通讯录者,把同科进士依名次或年龄为序,包括每个人的名次、籍贯、三代祖考名等,汇编成册,人手一本,便于日后在官场中相互照应.第二室中的《钦定朝元卷》即是清代历科会试中式者的通讯录,也有乡试同科举人通讯录,如第一室中的《四川乡试同门录》(光绪壬午科),这些保存完好的文字珍品原迹,都真实地记载着当年科举制度中各个方面的文化内涵.
明清代的科举制度,达到了封建科举制的顶峰,但科场舞弊者也屡见不鲜.夹带、枪替、冒籍、漏题,甚至主考官员串通作案等时有发生,第四室中介绍的顺治丁酉科场舞弊案、康熙辛卯案、咸丰戊午案,是清代考场舞弊的三大案例,史册彰彰,遗臭万年.展柜中还摆放着清代科举时的"夹带"《片玉四书备旨》、《四书备旨》等,长宽仅5厘米的小册子上,竞能容纳十几万字.除如实反映了当年科场舞弊的手段日益高明外,也使我们看到了考场舞弊的需求对印刷技术提高的促进,真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啊!
历代科举中式,是通向仕途的最好捷径,清代对状元初授翰林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初授翰林编修(正七品),其余进士要在殿试三日后,由吏部举行进士朝考,优秀者选作翰林院庶吉士,人庶常馆,修业三年期满后再行考试,合格者留用,授编修、检讨之职,否则改授主事或外放知县.在翰林院任京官,日后擢升高官是有优势的.第四展室中介绍了宋代的苏轼、欧阳修、范仲淹、文天祥等,都是以科举出类拔萃而成为国家栋梁的.
明清代乡试、会试中式后,真是高朋满座,蓬荜生辉,多有名人为之题送匾额,以示祝贺,博物馆中的匾额实物也不少.如清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会试,严永寿得中第六十一名进士,咸丰皇帝的五弟,和硕亲王奕谅题"进士第"匾额相赠,在当时也算莫大的荣耀.而明清代许多科举不第者,或对科举不屑一顾的文人,也有很多杰出人才.如尊经阁一层内介绍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他们虽无功名,但作品永垂千古,成为一代名著.说明科举制度除选士做官外,并不是衡量人才价值的惟一标准.
明清科举中,乡试中举者,直省总督、巡抚要礼请他们赴"鹿鸣宴".会试、殿试后,礼部要礼请全部中式进士赴"琼林宴".所谓"鹿鸣宴",始于唐代,当时乡贡考试后,州县长官要宴请中举者,宴会上要歌《诗.小雅‘鹿鸣》,因而得名.明清时期也沿用之,歌《鹿鸣》,跳魁星舞.乾隆前菜肴丰盛,后渐至只有清酒一杯,徒具形式而已."琼林宴"源于宋代,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前,每科新进士都要被邀请到"琼林苑"(汴京城西的名苑)赴宴,元代以后虽不再在琼林苑设宴,但一直习惯地把宴请新科进士之宴称为"琼林宴".

河南自考科目一览表(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在过去20年里,北大保安队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有的考取大专或本科学历,有的甚至考上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有的毕业后当上了大学老师。针对北大保安考大学现象,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称,“大学本来应当是开放的,应当引导社会观念、社会潮流。现在只是有保安旁听他们的课,拿文凭。我想未来应该更加走向开放,有更多的市民去旁听他们的课,拿到文凭。”
北大保安、北大中文系学生、支教老师——— 在很长的时间里,甘相伟在这三个角色之间变换。来自湖北山区的甘相伟不是一名普通的保安,他有大专文凭,毕业于湖北经济管理大学长江职业学院法律系,曾在南方工作,后来怀着梦想来到北京,为了接近北大,转行当起了保安。在北大当保安期间,他以执著的精神通过成人高考,成为北大中文系的一名学生。
在过去的20年里,北大保安队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有的考取大专或本科学历,有的甚至考上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有的毕业后还回家乡当上了大学老师。
山西省的张君成被称为“北大保安读书第一人”,他1995年到北京大学做保安,1998年取得北大法律成人高考的专科文凭,后又修完一个自考本科文凭,如今是一所中专的副校长。同时,他还是一名兼职大学讲师,在长治学院讲授公关礼仪课程。
据报道,2010年9月,大学毕业的刘某一心想要考研究生,他来到了高等院校云集的京城。但是高昂的房租和生活费用让他犯了难。听说北京大学保安队鼓励队员考取学历,他来到这里当上了一名保安员。第二年4月,他通过了北京理工大学的面试,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研究生。
张国强家在河南洛阳农村,初中毕业后就来到北京找工作。幸运的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进入北京大学当保安。几年下来,每天出操锻炼,他都能看到未名湖畔正捧着书籍阅读的大学生们,每天晚上巡逻,他又能看到大学生们三五成群地走进自习室和图书馆。于是,他开始了学习之路,选择了没有门槛限制的自学考试,3年下来,他拿到了北大的大专学历,后来又报考了清华大学法学和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两个专升本课程。
(2013年5月12日《 燕赵都市报》,有删改)
小题1: 请为上述消息拟一个标题。(2分)
小题2: 从上述消息中,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10分)



小题1:20年间500余北大保安成为本科生研究生

小题2:1.北大保安考大学,一个直接原因是,他们身处名牌大学的校园,得益于大学里丰富的教育资源,各个专业的课堂、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都是宝贵而难得的教育资源。大学应当是开放的,应当引导社会观念、社会潮流。大学也应当在社区中为提高人们的素质和文化做出贡献。在发达国家,大学大多是没有围墙的,社区的人可以到大学来听课,拿到文凭的人就更多。在中国,过去大学是封闭的,有围墙的,像北大清华甚至都进不去。现在只是有保安旁听他们的课,拿文凭。未来应该更加走向开放,有更多的市民去旁听他们的课,拿到文凭。这样就体现了大学的社会责任。

2. 北大保安考大学不仅彰显名校资源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一个单位对青年梦想的支持度。许多时候,青年需要的可能并不是工资的多少、职务的高底,而是需要一个充满希望的舞台。如果整个社会都能像北大那样鼓励人们深造,如果每个小环境都允许人们通过奋斗改变处境,如果不同群体之间的平等交流更为通畅,就能唤醒更多人的进取渴望,一种活跃的、充满希望的力量就会在时代回荡。这一点,应该是北大保安上大学带来的最大启示。”

3.坚持梦想,挖掘潜力,成就自我。

4.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激发人的求知欲。

(其它角度,言之有理亦可)




小题1:

河南自考科目一览表(七)

今年黑龙江省的作文题目是?

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新课标卷:中国崛起
2011年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题目[黑龙江]
中国崛起的特点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
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河南自考科目一览表(八)

甲乙丙分一筐苹果,甲先拿了一半,乙拿了剩余的一半,丙拿了剩下的,框里还有14个苹果,问一筐苹果有多少个?
答案是设有X个,则 1/2x*1/2X*2/3=14 X=84
不理解.丙拿了剩下的,框里还有14个是什么意思呢?
是公务员考试培训题,这题目出错的几率。应该不大吧。可是我想破脑袋也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解释了。

43、有一筐苹果,甲、乙、丙三人分,甲先拿了一半,乙拿了剩余的一半,丙再拿剩下的1/3,筐里还剩14个苹果,问:这一筐苹果有多少个?
A、56 B、64 C、84 D、90
是这样吧,出错了!
这是 2007年河南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真题

河南自考科目一览表(九)

如何背顺序单词
一般词汇书都是从a~每次都是a打头的背完再背b打头,然后接着背吗?感觉不能够啊。有人有一些好的建议吗?

如果有人告诉了你这种方法,那必定是害你.
我以前背过200多个单词,很快就忘了,还是通过阅读来积累单词,效果才好.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874829/

推荐访问:自考专业科目一览表 自考本科科目一览表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