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如画的诗句,60句

来源:古诗词名句 时间:2016-07-06 10:29:5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古诗词名句】

第一篇:《1 古诗词三首》

第二篇:《1、古诗词三首》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准备:把古诗写在小黑板上,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品读感悟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预习探究

1、创情激趣:

祖国的万水千山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真是江山如此多娇,风景美丽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我们跟着李白去游览敬亭山。

二、合作交流

1、生交流汇报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

2、自读交流:

A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

B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

C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学生补充。

三、品读感悟

1、老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让我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互相交流:“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3、小组讨论: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1、诗人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学完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 教学反思

1、每部分诗句理解大部分学生谈的不够充分。这首诗对于学习中上的学生来说,已明确大意,但对于表述不清晰,想象力不丰富的学生来说,不能用自己的语言顺利的表达。应侧重于对这部分学生的引导。

2、诗句的理解若图文并茂,配上音乐,在学生想象、理解的基础上给以直观感受,学生通过对环境描写的认知,进而体会诗人情感会更深刻。

3、本节课朗读着力于体现学生的朗读发展。学生在经历初读、理解感受、回顾、想象绘画的基础上,再配乐指导朗读技巧,学生在一节课内的朗读发展会有层次。朗读技巧指导包括停顿、重音、蕴含感情的过程。最后熟读成诵后还能吟唱。【风景如画的诗句,60句】

4、问题设计,渲染语言不够精炼,环节预设不够科学。

5、预设课堂中的缺失。

a、基本能按设计思路进行,但还有环节的缺失。比如:学生绘画后应给学生展示说的时间,说说画中有什么?为什么这样画?从画面中感受到的李白的心境如何?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通过图画表

现,应该是一幅环境渐变的图画,在图画渲染的环境中,提炼李白的情感,回归诗题诗眼“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b、朗读技巧指导,当堂背诵,归纳表达方法(借景抒情),课外拓展(毛泽东《沁园春. 雪》)、比较阅读等环节有所疏漏。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预习探究

1、导入揭题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风景如画的诗句,60句】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4、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合作交流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 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风景如画的诗句,60句】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三、品读感悟【风景如画的诗句,60句】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1、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2、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多媒体出示)【风景如画的诗句,60句】

3、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4、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5、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6、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1)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2)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拓展延伸

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反思:

今天教了《望洞庭》这首诗,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随即我写下了这首诗的反思。《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生动、具体,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宁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课件图片,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学起来很有兴趣。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就打破了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上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在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教学效果不错。

之后,我还让他们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记叙文。因为在学习的时候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多同学想象丰富,写得很优美,想象丰富。看来,只有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让学生写出优美的文章。

第三课时 忆江南

一、预习探究

1、播放江南春景图,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你能背得几首?

2、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第三篇:《古诗词三首》【风景如画的诗句,60句】

第四篇:《1、古诗词三首》

1、古诗词三首

【教材分析】

古诗词教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不要讲得太多,甚至包办代替,不要在学生还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大量地抒发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这样做,可能填塞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我们教学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鼓励学生通过注释来理解,借助插图来理解,通过交流来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背,熟练背诵来感悟理解。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教学目标】

⒈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让生观看“独坐敬亭”、“洞庭胜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写意画。收集并阅读有关三首诗的资料。

【风景如画的诗句,60句】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句意。

【教具准备】

把古诗写在黑板上,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分课时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2、过看注释,边读边感知古诗《独坐敬亭山》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3、通过朗读感受作者的孤独、寂寞。【风景如画的诗句,60句】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2、用画图进一步体会诗意诗境。

3、感受作者勾勒出的优美的侗庭湖秋月图。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2、区别诗与词的异同。

3、感受作者赞美的江南春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二、学习课文:

(1)全班齐读古诗正音。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1.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设计意图]教师介绍诗人作诗背景,让学生能透过诗句的字里行间体会诗人内心的感情;教师“追问”的目的,既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义诗境诗情,又是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

②汇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③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 ④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⑥师小结: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熟练自读,再通过注释,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

(5)多诵读,悟诗情。

①过渡: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 ②复习朗读方式: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 ③自己带着感情读。

④四人小组读古诗。

⑤汇报: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

⑥全班再齐读古诗直至背出。

[意图]对古诗的朗读节奏、重音的处理,不宜由教师直接下结论,先由学生自己尝试后,教师再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形成彼此认同的意见后诵读效果会更好。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

[设计意图]由上一首古诗引入,除有复习作用外,主要体现前后两首古诗之间的联系。

二、学习古诗:

1.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读。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①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248643/

推荐访问:风景诗句2句 风景如画的诗句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