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的古诗词

来源:古诗词名句 时间:2018-10-10 18:01:2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古诗词名句】

学问的古诗词(共9篇)

学问的古诗词(一):

有关做人古诗名句和有关研究学问的古诗名句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5、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6、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7、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学问的古诗词(二):

关于知音的古诗文
有学问的来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学问的古诗词(三):

什么古诗上两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下面两句是什么?
什么古诗上两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两句是什么? 什么古诗上两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既文章,下面两句是什么? 什么古诗上两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矿沙始到金,下面两句是什么? 什么古诗上两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下面两句是什么?

没有下一句 【第一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出自:《冬夜读书示子聿》 年代: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绝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第二句】: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意思:表面上是为什么渠水这样清?因为有川流不息的源头 实质上是只有不断补充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出自:《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1130-1200),南宋诗人,哲学家. 【第三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意思:把人情世故弄懂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本领也是文章.出自:四大名著《红楼梦》 分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一对联是儒家的传统观念,表达的是儒家思想中的入世的一面,也是封建道德标准之一.而《红楼梦》所表达的是反封建的思想,也就是反封建正统的思想,因而脂砚斋会把它评为“此联极俗”.【第四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意思:学会明辨是非是一个十分艰苦的历程,但只有这样,才会得出真知灼见.出自:出自刘禹锡《浪涛沙》全诗: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逐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第五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落红,脱离花枝的花,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出自:作者:龚自珍 作品:己亥杂诗 内容: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思想感情:表达自己虽前途不畅也不忘报国的情怀.背景:一八三九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下了短诗315首,本诗是第一首,写他被迫辞官,离开北京时所抒发的感想.

学问的古诗词(四):

有关励志读书的古诗
要整首
【学问的古诗词】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金缕衣》
  作者: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颜真卿的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观书|明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
  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
  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
  未信我庐别有春。
  陆游《寒夜读书》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劝学》唐 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唐代 韩愈 读书诗
  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杂诗》陶渊明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惜阴| 无名氏
  古人惜光阴,贵于惜黄金。
  光阴金难买,黄金失可寻。
  大禹惜寸阴,陶侃惜分阴。
  吾辈方少年,更应惜秒阴。
  时光| 无名氏
  江无回头浪,人无再少年。
  年华若虚度,老来恨不浅。
  时光容易逝,岁月莫消遣。
  碌碌而无为,生命不值钱。
  苦学
  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
  车胤囊萤光,孙康映雪读。
  诸人家虽贫,有志自勤苦。
  终一酬壮志,功名传千古。
  劝学(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学问的古诗词(五):

读书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留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晚唐诗人杜荀鹤,酷爱学习,他写有一首优美的《闲居书事》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对读书情有独钟,他写过多首关于读书的诗.其中有千古流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诫儿子,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
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
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写有劝人们读书要专一,切忌胡思乱想的《怜思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代诗人袁枚一首读书诗提醒了人们,读书要求理解,切莫囫囵吞枣:“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学问的古诗词(六):

关于读书的古诗词 长点的

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学问的古诗词(七):

有哪些蕴含人生哲理的古诗?
要整首诗和题目.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
【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题目】八阵图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
【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题目】拟古 (明 钱宰)
【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
【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
【题目】论诗 (清 赵翼)
【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
【题目】草 (唐 白居易)
【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哲理】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这首诗常被用来比喻新事物的强大啊生命力.尽管有严寒相逼,有野火摧残,旧事物的威力可谓横肆暴虐,却无法改变客观规律.新事物在春风吹拂下,正蓬蓬勃勃,一派生机.
三、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题目】寄兴 (宋 戴复古)
【诗词原文】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我们对人、对事、对己,都要一分为二,如果责备求全,就是一点论,就会犯片面性、绝对化的错误.
【题目】雪梅 (宋 卢梅坡)
【诗词原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许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她们各有其特殊性的矛盾,真实这种特殊的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诗中深刻地说明了: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离开了对于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人们就无法区分是未,也就更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
【题目】惠崇春江晓景 (宋 苏轼)
【诗词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 欲上时.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般(共性、矛盾的普遍性)总是存在于个别(个性、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春天的到来,正是通过这一件件特殊的、个别的事物而表现出来.离开了这一个个的美妙画面,春光也就无从谈起了.
四、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诗词原文】冬青树上挂凌宵,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哲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题目】感怀 (明 杨基)
【诗词原文】骅骝日千里,亦在御功者.向无造父能,乃与凡马同.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首诗虽然突出地强调了外因对于人才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没有否定内因.一方面,它告戒那些对于他人来说处于外因位置的人们,应当善于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积极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它还告戒那些在各方面已经取得成就的人们,不可忘记和否定自己成材的外部因素,把一切成功、成绩归于自己.
【题目】赤壁 (唐 杜牧)
【诗词原文】折戟沉沙铁围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哲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没有一定的条件,即使是英雄人物也是无法成功的.
【题目】蚁 (唐 元稹)
【诗词原文】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功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敢惮榱梁蠹,深藏柱石倾.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哲理】这首诗通过小小蚂蚁造成的巨大危害,说明了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饿变化,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告诫人们切莫轻视小的变化,以至酿成大祸.

学问的古诗词(八):

有哪些古诗与我们生活知识相关的诗句【学问的古诗词】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西晋?陈寿?三国志)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西晋?陈寿?三国志)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东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王献之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 训俭示康)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宋?苏轼?后赤壁赋)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宋?俞文豹?清夜录)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
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宋?黄升?鹧鸪天)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宋?辛弃疾?菩萨蛮)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明?吴承恩?西游记)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明?吴承恩?西游记)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元?虞韶)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无名氏)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明?刘基?卖柑者言)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缙)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清?曹雪芹?红楼梦)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清?曹雪芹?红楼梦)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
【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809790.html?an=0&si=3

学问的古诗词(九):

陆游最著名的古诗有哪些

著名诗篇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钗头凤
其一: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其二: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 瞒、瞒.
《鹧鸪天》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渔家傲》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
写得家书空满纸.
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
行遍天涯真老亦.
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朝中措•梅》
幽姿不入少年场.
无语只凄凉.
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
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
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绿树暗长亭.
几把离尊.
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
各自消魂.
一江离恨恰平分.
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谢池春》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烟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
笑儒冠、自多来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漫悲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
叹流年、又成虚度.
《夜游宫》
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
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鹊桥仙》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浣溪沙•和无咎韵》
懒向沙头醉玉瓶.
唤君同赏小窗明.
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
客中无伴怕群行.
《好事近•登梅仙山绝顶望海》
挥袖上西峰,孤绝去天无尺.
拄杖下临鲸海,数烟帆历历.
贪看云气舞青鸾,归路已将夕.
多谢半山松吹,解殷勤留客.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
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豆叶黄》
一春常是雨和风.
风雨晴时春已空.
谁惜泥沙万点红.
恨难穷.
恰似衰翁一世中.
《渔父》
湘湖烟雨长菁丝.
菰米新炊滑上匙.
云散后,月斜时.
潮落舟横醉不知.
《幽居初夏》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916748/

推荐访问:古诗词大全 古诗词名句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