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诗

来源:古诗词名句 时间:2018-06-10 08:00:0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古诗词名句】

一:[借景抒情诗]2016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复习材料—诗词部分(五)


成考网权威发布2016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复习材料—诗词部分(五),更多2016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复习材料—诗词部分(五)相关信息请访问成人高考网。
《关山月》(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陆游南宋诗人,号放翁;其诗表现抗金复国而壮志难酬的内容。
  《渭南文集》《剑南诗稿》。
  《关山月》为乐府旧题。
  >
  一,,本文主旨
  本诗通过揭露南宋统治者奉行的对金投降路线所造成的恶果,表达了战士的失望和遗民的深痛,抒发了对祖国统一的信念不得实现的强烈悲愤。
  二,课文串讲
  全诗分为三层。
  第一层:1——4句。描写议和后的局面。一个“空”字表达了无限的感慨;当官的没有一点忧患意识,醉生梦死。
  第二层:5——8句。描写戍边将士报国无路,老死边疆的悲愤感慨。
  第三层:9——12句。描写中原百姓盼望恢复,却连年失望的痛苦。
  三,词语解释
  1,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沉沉:深远之状;按歌舞:按节拍表演歌舞。
  2,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遗民:遭受金政权统治下的中原人民;忍死:极度痛苦而不想活;今宵:今夜
  《学习要点》
  分析层次结构。
  全诗写了三种不同的人物:歌舞度日,不修战备的将军;老死沙场,空怀壮志的士兵;忍死期盼,私垂泪痕的遗民。这三种人物又处在三种不同的环境之中:歌舞升平的沉沉朱门;刁斗催落月的戍楼;逆胡传子孙的中原地区。这三种不同的人物与不同的环境用“月”贯穿起来。“今宵”把三处不同的“月”汇聚到同一个夜晚的明月之下。
  掌握选取典型事物构成生活场景的特色。
  三组典型事物。朱门,歌舞,厩马,弓;戍楼,刁斗,笛,沙头,征人骨;几处,泪痕。
  选取典型事物,放在同一夜月之下,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重点掌握对比与类比的手法。
  壮士,遗民作为一方,与将军在境况,内心活动上构成对比,反映了社会尖锐的对立矛盾,而壮士与遗民之间又构成类比,是一种并列关系。对比与类比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主题思想。
  《重点段落分析》
  全诗。
  《炉中煤》(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郭沫若原名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历史剧作家,学者,社会活动家。
  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与郁达夫,成仿吾组成“创造社”。
  抗战时期写有“屈原”,“虎符”等话剧。
  《女神》具有奔腾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浓烈的色彩,体现了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为五四后的自由体诗开拓了新天地。
  《炉中煤》是一首抒情诗,是诗人1920年留学日本时写作的。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开会。中国政府希望帝国主义放弃在华特权,遭到拒绝;而军阀政府还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来,举国愤怒,遂发生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还是一次反封建文化的革命运动,所提出的“民主”“科学”两面旗帜,影响十分深远。这次运动给旧中国带来了新生的希望。当时远在日本留学的作者为此十分鼓舞,他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是和我的爱人一样。”这就是作者“眷念祖国的情绪”。
  本诗表现了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作者思念五四之后的中国,以燃烧着的煤的口气,诉说自己思念祖国的情绪,表现了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和决心为振兴祖国献身的精神。
  二,课文串讲
  全诗共分为四节。
  第一节:倾诉自己眷念祖国的热情和报国的真切心情;
  第二节:表示作者对祖国的强烈的爱长期被埋在心里,一有机会表达,这种感情则炽烈如火。
  第三节;说明苦于前身虽是栋梁之才,但无法报效祖国,在五四革命浪潮激荡下,重见天光。(重点)
  第四节:再一次抒发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学习要点》
  重点掌握借物言志,比拟手法的运用。
  整首诗都是以炉中燃烧的煤的口气来抒写。“炉中煤”是作者自喻,比喻作者思念祖国的炽热感情:“年青的女郎”象征五四时期祖国的新生,用的是拟人手法;全诗虽没有出现“怀念祖国”“颂扬新生”等诗句,但很形象地体现了作者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强烈感情。这就是借颂物,言物来表达自己的肺腑之言,胸中之志的借物言志,托物言情的艺术特色。
  2,重点掌握“年青的女郎”与“炉中煤”的象征意义。
  作者采用这种象征手法,一方面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另方面,也有着强烈的时代色彩。
  “炉中煤”象征作者自己的爱国激情,可以使人们体会到作者情感的炽热程度。
  “年轻的女郎”象征经过五四运动战斗洗礼后的生机勃勃的祖国。同时,也是诗人热恋,追求的对象。
  3,重点掌握第三段写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粱,到今天才重见天光的寓意。
  这里有双重寓意:(1)象征作者的爱国感情长期深埋在心底,只有五四运动以后,这股激情才得以喷发;(2)象征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直到五四革命以后,才焕发出真正的青春活力。
  重点掌握诗中反复咏叹的作用。
  “啊,我年青的女郎”这一句诗句,反复出现四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这般模样”在诗首尾各出现一次。其作用:紧扣主题,突出主旋律,增强艺术效果;是整首诗前后呼应,无论是章法,句法,还是韵律方面都和谐整齐。
  《重点段落简析》
  第三自然段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分析这段话的双重含义。这里有双重寓意:(1)象征作者的爱国感情长期深埋在心底,只有五四运动以后,这股激情才得以喷发;(2)象征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直到五四革命以后,才焕发出真正的青春活力。
  《发现》(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闻一多中国现代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新文学团体“新月社”的主要诗人;新格律诗的积极倡导者。
  主要代表作《红烛》《死水》。提倡“三美”,音乐美(音节美),绘画美(词藻美),建筑美(节的匀称美,句的均齐);提倡“理智节制感情”。
  《主旨》
  本诗写作与1927年。描写现实中军阀混战,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旧中国不是诗人所期望看到的中国,而是恶梦和恐怖。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愤懑的情绪,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至痛至爱的复杂感情。
  《课文串讲》
  全诗分为两层。
  1——8行,表达诗人目睹现实时的复杂情感。
  9——12行,描写绝望中的诗人无处追问,无处述说的内心苦楚。
  《学习要点》
  掌握本诗的主旨。
  掌握呼号,反复,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运用。
  呼号是呼喊和告之他人。“我来了”“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属于呼号。将作者内心中对祖国的炽烈的情感及对祖国的失望深深表达出来。
  “我来了”连用三次。属于反复。强调作者归国的心情多么迫切。
  “噩梦”“恐怖”“悬崖”属于比喻,表现了黑暗现实的可怕,丑恶。
  将祖国比拟为可亲可敬的人,在心理上拉近作者与祖国的距离。
  “他呕出一颗心来”属于象征手法。“心”象征作者的爱国情感。
  将炽烈,奔放的感情内敛于家谨严形式之中。
  作者采取“收敛表情法”,将浓烈的情感凝聚在具体意像中,收敛在严谨的形式之中。比如,表达自己对祖国的至爱至痛的情感,只用“血泪”“呕出一颗心来”的象征手法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强烈的爱国激情。
  本诗所体现的“三美”。
  “音乐美”体现在音尺与押韵上面。
  “绘画美”体现在极具色彩感的意像。
  “建筑美”体现在匀称的诗行。
  《再别康桥》(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徐志摩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其人生观“爱,自由,美”。
  《主旨》
  是一首借景抒情的抒情诗。描写诗人到伦敦剑桥大学的康桥重游,通过康桥景物的描写,暗寓,抒发了诗人对旧情的眷念,表达了寻梦是的惆怅,与落寞的情感,在飘逸,洒脱的姿态下,蕴藏着深沉的忧郁与苦闷。
  《课文串讲》
  全诗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描写作者故地重游,即将离去的依依惜别的心情。
  第二部分:2—3—4节。选取金柳,青荇,潭水三个意像来渲染对康桥的眷念。
  第三部分:5节。描写诗人此次的目的:重寻旧梦。
  第四部分:6节。表达诗人寻梦不得的惆怅。
  第五部分:7节。描写诗人寻梦不得后的洒脱态度。
  《学习要点》
  掌握本诗飘逸,清新的艺术风格。
  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华美,言简意深,音调柔美。
  所体现的“三美”。
  音乐美:体现在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绘画美:体现在对康桥美丽景色的描写。
  建筑美:诗行的排列上面。
  《重点段落分析》
  悄悄地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地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表明诗人不愿意张扬来康桥寻梦这件事。更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的复杂感情。
  一方面表明作者洒脱,也表明作者对昔日的旧情的珍视,不愿意损坏其完好无缺的本质。
  反复,重复,表现诗人对康桥故地的眷念。

二:[借景抒情诗]2011年自考辅导:《大学语文》考前串讲笔记(诗歌3)


自考网权威发布2011年自考辅导:《大学语文》考前串讲笔记(诗歌3),更多2011年自考辅导相关信息请访问自考网。
《沁园春·雪》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本诗作者毛泽东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在学习这首词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问题。  1.抒情方法  这首词通过对北方壮丽雪景的描绘和对历史上一些英雄人物的评说,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和对今日中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殷切期望与坚强信心。  2.表现手法  这首词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  上片借景抒情,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啊娜多姿的北方雪景,来抒发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  下片则直抒胸臆,借评说古代英雄人物的功过得失,并畅想今日情景,来表达诗人改造旧中国、创造新中国的雄伟理想。  3.修辞手法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以及转折和对比等表现手法。  (1)词的上片后六句运用了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例如:“红装素裹,分外妖烧”是比喻,用妇女的穿着和风采,来比喻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不仅使景物显得色彩动人,而且同时也是对中国革命胜利后的美好景色的暗示。又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是比拟,此句以物拟物,将群山起伏拟作银蛇舞动,将高原绵延拟化为白象奔驰,变静态为动态,使景物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也是对中国人民高涨的革命情绪和敢于同强大敌人争高下的英雄气概的暗示。中华考试网(www.Examw。com)  (2)词的上片和下片中,都有一个情景的转折和对比。上片以“须晴日”表示转折,构成晴空烈日和冰天雪地的对比,大好河山显得愈发多彩多姿。下片以“俱往矣”表示转折,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和今朝的英雄人物进行对比,暗示历史和今朝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这两处转折和对比,既深化了主题思想,又增添了起伏跌宕的气势。  《迢迢牵牛星》  背诵本诗,识别《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抒写爱情的五言古诗。诗作内容取材于牛郎织女传说的故事,描述织女思念牛郎的情景,借以抒发世间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在理解本诗时需要掌握以下重点:  1.抒情方法  这首诗主要采用间接抒情。全诗无一句是情感直抒,而是或借事抒情,或借景抒情。这种间接抒情方法以外显内,比直接抒情更生动形象,更耐人寻味。  下面的题目有助于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  (l)本诗通过对江南自然美景和人间离情别绪的抒写,引发了对什么问题的思索?  (2)本诗写景抒情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1)人生短暂,宇宙永恒。(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本题旨在考查对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景抒情的基本特点的掌握情况。在答题时要理解本诗通过对江南自然美景和人间离情别绪的抒写,引发了对人生短暂,宇宙永恒的思索。  2.(2000.4.自考题单选)以下诗题属于乐府古题的是()  A.《春江花月夜》  B.《江南春》  C.《迢迢牵牛星》  D.《登金陵凤凰台》  此题考试内容为诗的类别。  《送元二使安西》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王维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本首诗通过送别场面的细致描写,生动地表达出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这首诗分为两层,前两句借景抒情,后两句叙事抒情。前两句先描写送行时的自然景色。诗人特地赶来相送,情深意切。刚刚下过细雨的早晨,浮尘不起,好像是大公作美,有意为远行的人清扫一路风尘。这表示对即将上路远行的朋友的关切。再写饯别的客店,青青的柳树,在细雨的滋润下也别有一番清新之色。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处处蕴含着依依惜别的深情。  诗的后两句写饯行告别,是借叙事抒情。诗人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表明对朋友的关切与祝愿。结尾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则畅想别后的情景,使人更加珍惜眼前的相聚。以此涵盖全诗,情致绵绵,韵味无穷。 《登金陵凤凰台》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1
2
下一页

[自定义相关文章结束]

三:[借景抒情诗]中考辅导:中考复习之古诗文阅读


中考网权威发布中考辅导:中考复习之古诗文阅读,更多中考辅导相关信息请访问中考网。
学习目标搜索
  1.了解简单的分类;  2.领悟深刻的思想;  3.体味真挚的情感;  4.掌握多姿的风格;  5.分析多变的手法;  6.欣赏形象的语言。
  自学方法点击
  1.了解简单的分类
  古代诗歌的分类很复杂,作为初中学生,只要能够了解简单的分类即可。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
  ①根据诗歌的内容,一般分为三类: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
  ②根据诗歌发展演变的形式,又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词曲。其中近体诗又可分为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律诗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领悟深刻的思想
  阅读古代诗歌也要了解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从而领悟深刻的思想并学会进行评价。这种领悟要善于从整体的意思去理解作品,不要以偏概全,做到从诗中读到诗人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真善美,进而得到感染和熏陶;这种评价主要是看其是积极还是消极地表现生活
  3.体味真挚的情感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诗人抒发的情感要真挚深刻,无病呻吟只能贻笑大方。诗歌的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其中间接抒情又可通过或以物托情、或借景抒情、或缘事抒情、或寓情于景等方式进行。
  4.掌握多姿的风格
  古代诗歌的风格多姿多彩,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是基本风格。在谈到宋此时又会提到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和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对于单个的诗人来说,更是千姿百态:曹操古朴苍凉、陶渊明质朴冲淡、孟郊孤寒奇峭、李白清俊飘逸、杜甫沉郁顿挫、刘禹锡寄意深远、欧阳修疏朗自然、苏轼旷达豪放、杨万里清新泼辣、辛弃疾慷慨纵横、陆游激昂悲壮。
  5.分析多变的手法
  手法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一般情况下,主要会提到下面一些术语,我们要作简单的了解。如渲染和烘托、正衬和反衬、想象和联想、象征和用典以及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直抒胸臆等。
  表现手法的多姿多彩,使得诗歌世界也变得丰富绚丽,进而使中考试题也千姿百态,我们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考试中独占鳌头。
  6.欣赏形象的语言
  诗歌语言虽然瑰丽多姿,千变万化,但也有一些共性:有的典雅庄重,有的自由随意;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清新质朴;有的刻意求工,有的浑然天成。
  古人写诗填词喜好炼字造句,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其目的是要让诗歌语言精确简练,生动形象,富有个性。
  经典妙题回放
  回放1:(2003年江西省)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写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2.抒发了诗人孤独(凄凉、失意等)的情怀3.略(2分;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742150/

推荐访问:借景抒情诗大全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