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马克思

来源:中国古代诗词 时间:2018-11-02 08:00:1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中国古代诗词】

不朽的马克思(共9篇)

不朽的马克思(一):

       马克思给予一本书以极高的评价,说它具有“永久的魅力”,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这本书就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一部史书
[     ]
A、《俄狄浦斯王》
B、《荷马史诗》
C、《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D、《天方夜谭》

B

不朽的马克思(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他的英明和事业将永垂不朽”永垂不朽的含义是

永垂不朽、
代表有一些值得流传的事迹、
永远流传在人的耳边【不朽的马克思】

不朽的马克思(三):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什么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系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情同兄弟,志同道合.
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上,马为主,恩为辅,但离开了恩,马克思主义难以形成,更难以传播.马克思一生的主要创作中,要么是在恩格斯的帮助下完成,要么是两人共同完成,特别是恩格斯作为一个资本家的后代,在资金上给了马克思极大的帮助.
在马克思逝世后,他为宣传马克思的著作出版和宣传作了不朽贡献.两人都是可以比肩的伟大人物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共同办报,编杂志,共同起草文件.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共同起草的.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奠基人.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穷苦.但他毫不在意,仍然坚强地进行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把马克思的生活困难看做自己的困难,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到了一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做工去,自己和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又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人对你的感激之情.”
碰到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因为走时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马克思知道了,连忙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亲密合作.
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要到马克思家里去.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小时,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天气晴朗的日子,他们就一起到郊外散步.后来他们住在两个地方,就经常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和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
他们时时刻刻设法帮助对方,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帮助他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1883年,马克思逝世.这使恩格斯悲痛万分.朋友们劝恩格斯去旅行,散散心.但他想到马克思生前用毕生精力写作的《资本论》还没完成,就谢绝了朋友们的劝说,并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着手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的最后两卷.他日以继夜地抄写、整理、补充、编排,几次累得生病.花了整整11年时间,才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恩格斯说:“这是我喜欢的劳动,因为这时我又和我的老朋友在一起了.”
马克斯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40年里,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不朽的马克思(四):

求一篇读马克思书籍的读后感
要新的,我们班同学太多,不能要版本一样的撒,字数在1500至2000字,谢谢了哈 急 追加悬赏的哦!

我找了一些,看对你有没有帮助:
《共产党宣言》思想的胜利
“至于他们想使我们不能在德国居留,就让他们去得到这种满足吧:他们不可能把《新莱茵报》、《宣言》以及类似的东西从历史上一笔勾销,他们的一切号叫也无济干事.”[1]1851年5月9日恩格斯给马克思写这封信时,正值1848一1849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遭到镇压,欧洲反革命重新恢复统治,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遭到枪杀、监禁或被迫流亡.马克思一家在伦敦生活极度贫困,而恩格斯为了帮助朋友,从他当时尚属微薄的收入中省下了一个又一个先令.这是一个惨痛失败的时期.然而,恩格斯的这封信中表达了何等坚定的胜利信心!
从那时起,几代冥顽不化的人对工人阶级的觉醒及其日益壮大的解放斗争感到“惊恐万状”,从那时起,甚至直到今天,在那些蒙昧主义者的怒吼声中,不断能听到那些仅仅由于拥有或传递《宣言》而被剥夺了自由、受到折蘑和被杀死的人们的痛苦呼号.的确,在过去乃至今天,都有人为《共产党宣言》,为实现《宣言》的思想而慷慨就义,它属于少数创造了世界历史并正在创造着世界历史的书籍之一.什么东西使得普鲁士的警察和沙皇的宪兵、意大利和德国的法西斯分子对这部著作追踪不已?什么东西使得今天在南非、智利和其他地方的种族主义者和军事独裁者搜索这本小册子?特别是在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过程中,又是什么东西使得成千上万的工人、农民、学生和科学家为了得到这本小小的书,保护它不被收缴,阅读和研究它并进一步传播它的内容,而拿自己的自由和健康乃至生命去冒险?
《宣言》所包含的划时代的思想有着牢固的科学基础,它为任何时代、任何肤色或种族的被剥削者和被压迫者指明了争取解放、和平、人类尊严与社会公正的道路.该书首次揭示了人类的过去与未来,其认识在此期间已无数次被世界历史的进程所证实,这些认识的全面和透彻使得该书对劳动群众产生了无比的吸引力,而又令敌视进步的那些人害怕它.《共产党宣言》以文献的形式反映了历史上两个彼此密切相连的事件: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在这两个朋友的参与领导下,以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形式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这本外表十分不起眼、只有23页厚的小册子,是根据同盟的决议于1848年2月底在伦敦一家小印刷厂出版的,并立刻被送往该党在伦敦和大陆的地方组织.它不是一部学术著作,而是一份党纲,是经过长时间讨论、其基本内容于1847年12月被代表大会代表所接受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因此这一版以及1872年以前的再版在扉页上都未注明作者姓名.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概述了他们在1843年至1848年期间所获得的全部科学认识和政治经验――既有他们本人的经验,也有工人阶级的经验,扼要论述了他们的理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阶级斗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学说.《宣言》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下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工人阶级斗争的道路和目标,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一种新社会制度的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使命,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
千百万人的共同纲领
马克思和恩格斯毕生极其重视这部纲领性著作的传播.早在1848一1849年革命期间,他们就推动或指导了《宣言》的第一批翻译工作,他们帮助了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以非法或合法方式进行的德文再版工作,并为其中一些版本撰写了专门的前言,他们两人,尤其是恩格斯,给1882年和1893年期间出版的部分俄文译本、英文译本、波兰文译本和意大利文译本写了详细的前言,其中一些前言具有独立的科学价值.如果有人向这两位朋友请教如何去了解科学社会主义,他们会推荐以《共产党宣言》作为入门的教材.他们在以后的著作以及大量书信中一再谈到在《共产党宣言》中首次系统论述的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尽管在几十年的时间中他们不断发展和补充了它,然而没有任何重要问题需要修改.
恩格斯在晚年肯定地指出,《共产党宣言》的传播已经成为衡量国际工人运动进步的尺度,“某一国家的大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对《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2]到那时为止,已经以14种语言出版了83个版本――这是一个胜利,一个在以后几十年中,尤其是在红色十月之后,不断扩大的胜利.
在过去70年中,仅在苏联就出版了大约400个版本,其中大量版本是用其他国家的语言出版的,它们是国际互助的标志.在德国,当我们的民族摆脱了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之后,德国共产党的出版社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出版社将《共产党宣言》作为1945年5月以后的第一部政治理论著作出版,各自印了10万册.目前,《共产党宣言》以远远超过750万册的印数成为柏林迪茨出版社印数最多的出版物.另外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其他出版社还出版了若干高印数的《宣言》版本.
《共产党宣言》出版140年之际,估计在全世界流传着约120种语言的1100多个版本――这反映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不断前进,但是这个数字同时也提醒人们,还有几亿人在等待着能够用母语阅读科学社会主义的出生证.“《宣言》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1848年以来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恩格斯的这句话仍然是适用的.而今天比以往更为适用的是《宣言》的这位共同起草者1890年所补充的话:“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所有国家的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3]
如果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毕生致力于不断用阶级斗争的实践来检验《共产党宣言》的基本认识,并向国际工人运动的新生组织介绍这部纲领性的著作,那么列宁则将这一传统发展到了更高阶段.他不断研究《共产党宣言》,经典性地证明了一个我们今天的每一位马克思列宁主义者都会体会到的经验:由于人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经历,这就决定了他在重新研究《宣言》时会产生新的观点和认识.列宁的几乎所有比较重要的理论著作,乃至他的全部革命活动都证明了这一点.例如19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制订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纲领、策略和组织任务,列宁借助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所阐述的思想论证了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斗争目标的辩证关系,当1905年这一革命之年需要将俄国工人联合到具有战斗力的阶级组织中的时候,列宁向工人们呼吁道:“请回想一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宣言中说,无产阶级变成阶级,不仅是由于他们的团结日益加强,也是由于他们的觉悟日益提高.”[4]又如,1917年夏未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已直接提上日程的时候,列宁拿起《共产党宣言》重新研究,为了撰写《国家与革命》,他从《宣言》中汲取必要的思想启示,用以进一步发展理论和以理论为基础的实践.
工人阶级的和平使命
即使在今天,《共产党宣言》中最重要的内容仍然有说服力地指明了无产阶级作为一个摆脱了剥削、压迫和战争的新社会的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使命――这种对社会的预测自1917年以来在世界上日益发展的地区(也包括民主德国)已经成为现实.关于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学说,无论过去还是将来,都是我们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的不可动摇的基础,是我们为和平和社会主义进行斗争的不可动摇的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由于认识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最先向人类揭示了战争如何产生的秘密,这是他们的不朽功绩之一.同时他们指出了怎样才能将战争从人类生活中永远驱除出去的方法.我们已经在《共产党宣言》及其序言中看到了这两个彼此紧密联系的科学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青年时期就指出,战争不是劫数,而是人为造成的,他们发现了战争与剥削阶级的经济利益、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者的扩张性追求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用短短两句话概述了他们新获得的认识:“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5]换种说法就是:如果一个民族内部或多个民族内部人对人的剥削被消除了,这个民族内部以及相关民族之间也就失去了以战争、掠夺和奴役其他民族为指向的任何客观利益.
这在1848年是一个大胆、深远而又合乎逻辑的论证.历史证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正确的,譬如: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和平法令”,苏联已经持续了70年的和平政策以及社会主义国家联盟在40年中以保障和巩固和平为目标所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历史也证实了恩格斯早在1845年所阐述的观点,即一个“十分明白,战争只会使它损失人员和资本”[6]的没有剥削的社会绝不会想到去进行一场侵略战争.
在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马克思立足于《宣言》同时又分析了1861年英国工人的反战游行示威,他要求各国无产者,反对“为追求罪恶目的而利用民族偏见并在掠夺战争中洒流人民鲜血和浪费人民财富的对外政策”,“洞悉国际政治的秘密,监督本国政府的外交活动,在必要时就用能用的一切办法反抗它……为这样一种对外政策而进行的斗争,是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总斗争的一部分.”[7]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在这里比在《共产党宣言》中更为明确地阐明,保障和平、反对掠夺战争的斗争是工人阶级世界历史使命的不可分割的部分.1870年夏天,第一国际的德国和法国成员以及其他具有阶级觉悟的工人就是以这一认识为指导抗议即将爆发的普法战争的.工人阶级对和平与民族互谅的责任的认识使奥?倍倍尔和威?李卜克内西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就强烈谴责了霍亨索伦王朝的阿尔萨斯一洛林兼并法令,也使德国左派在“主要敌人就在本国”的口号下进行反对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斗争,并且在反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战争狂热的殊死斗争中加强了德国反法西斯主义者的力量.
今天,由于和平已成为人类继续生存的决定性条件,这一历史任务更为迫切!当然,今天所有的全球性问题都必须按社会进步的需要加以解决――并且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最终都以某种方式与能否以及能够多快地实现进一步裁军和持久地保障和平联系在一起.
历史证明,自马克思和恩格斯以来并且由于他们的缘故,争取和平的斗争成为工人阶级的人道主义目标的一部分――这种渴望和平的要求将革命的工人运动与所有其他热爱和平和保卫和平的力量联结在一起,因此、自《宣言》那个时代以来,为社会主义而进行的斗争也合乎规律地涵括了为和平而进行的斗争;自1917年以来,现实社会主义每得到一次加强都有益于和平.
《共产党宣言》仍适用于当今资本主义
如果我们将《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状况所作的分析与今天的资本主义现实作一比较就会发现,《共产党宣言》也具有持久的现实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写道:“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8]难道这一点对于目前的资本主义来说就不再适用了吗?
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说:“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他们同样地受到竞争的一切变化、市场的一切波动的影响.”[9]难道这一点对于存在着隐性大规模失业和可怕的“新的贫困”的帝国主义国家来说就不再适用了吗?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预测说,“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干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10]资本世界中越来越多的结构危机、股票行情暴跌、社会福利水平降低和成千上万人的生存受到威胁,难道不是每天都在证实着这个预言吗?
资本主义的现实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分析的资产阶级社会,尽管一方面通过当前的科技革命,另一方面通过工人阶级为改善其状况而进行的斗争,在其表现形式上有所变化,但实质上并未改变.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依旧是私有制,尽管它是以多国康采恩的匿名形式出现.尽管有“生产剩余价值的技术”[11]这一无稽之谈,剩余价值依旧是资本家所占有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尽管美其名曰通过劳动的“灵活化”而“赋予劳动人性化”或“新的机会”[12],剥削依旧是剥削.工人没有任何社会权利,“只有当他们的劳动增殖资本的时候才能找到工作”[13]
早在1845年,《共产党宣言》的共同起草者恩格斯在离杜伊斯堡和莱茵豪森不远的埃尔伯费尔德就声明,“为所有的人创造生活条件,以便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发展他的人的本性,按照人的关系和他的邻居相处,不必担心别人会用暴力来破坏他的幸福”,[14]这便是不可转让的人权.当时的这一预测后来在《共产党宣言》中得到详尽、科学的阐释,并被证明是绝对现实的.
我们认为,今天《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性和有效性首先在于,我们参与把《共产党宣言》中所确定的思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为此,我们不是刻板地去理解这一有效性.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每一种特定的经济形态都应当解决它自己的、从它本身产生的任务.”[15]因此,创造性地继承《宣言》中的思想财富的过程绝没有结束.
[注释][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7卷第27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66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64页
[4]《列宁全集》第2版第12卷第108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91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卷第609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6卷第13、14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84页
[9] 同上,第278--279页
[10] 同上,第275页
[11] 参看奥.莱茵霍尔德《活着的马克思》,柏林出版社1983年版第86--87页
[12] 参看彼.德利茨《资本与劳动之争中的科学技术及社会进步》,载于《统一》杂志1988年第1期第70页以及以下几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79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卷第626页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2卷第502页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50年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150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浓缩了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发展的辉煌.
80年旗帜高扬,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80年与时俱进,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照亮征途,指引方向——80年来,《共产党宣言》的真理之火在中华大地始终高高擎起,指引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当我们以历史的目光洞察80年风风雨雨,回顾中华民族顽强奋起的历程,必然发现一个坚强的民族脊梁——中国共产党;必然发现一个伟大的思想灯塔——马克思主义.
1848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子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
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8年艰苦奋斗玉汝于成,28年真理之火熊熊燃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蒸蒸日上……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终极原因.《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面向新世纪,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对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史同样雄辩地昭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源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实践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50多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这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数十年间,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注意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在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阐明了不断革命、工农联盟、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从而使自己的理论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严整的科学体系.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胜利的设想,探索出了一条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推到新的阶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一切从本本出发、照抄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理论.
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巨大的新考验.正确应对国际国内的新问题,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完成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关键取决于党的建设.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站在时代前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把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必须具有的先进性集中概括出来,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继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要求.这样,就使我们党从根本上获得了新的思想武装.
追溯“三个代表”的渊源和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又是创造性的发展;是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要求我们始终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在不断开拓进取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150多年风风雨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基本方法,也随着实践的发展,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面对变化了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思考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实践永无止境;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同样永无止境;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始终坚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时代条件的不断变化,社会生活的日益变动,特别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对党的建设中遇到的新课题,不应当简单地找本本上怎么说的,而是要看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说原则,这就是根本的原则;要说标准,这就是根本的标准.
比如说,生产力的发展本身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落后了就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先进的生产力所代替.就工人阶级的某一部分而言,也可能由于新的生产力不断出现,原先所联系的生产力变得落后了.为了从整体上始终保持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也应该随时相应地加以变动,不断地向更加先进的生产力转移.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也应该有不断前进的意识.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一个执政党只有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创新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党的生命活力是与党有无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联系在一起的.“三个代表”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处处体现出创新精神,其实质是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站在新世纪的起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只要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要求,在开拓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不朽的马克思(五):

经典的魅力600字作文

经典,原本是一个具有宗教意蕴的语词,後引申为具有典范性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的那些卷帙浩繁中最优秀的、权威的、不朽的著作.如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这些经典著作,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经受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有著其他著作不可比拟的巨大魅力.
经典的魅力在于它的创新性.任何经典都是创新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这场变革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的创新.马克思明确指出︰从前的一切思想家都是剥削阶级的思想家,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而马克思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把自己的学说当做“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因而它的目的在于改变世界,在于“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这些论述再直白不过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创新最主要的是世界观特别是历史观的创新,这一创新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其他观点的一系列创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崭新观点,使“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後避难所即历史观中被驱逐出去了”,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主义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局面,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变革.
经典的魅力在于它的穿透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穿透力,最突出地体现在它对规律的揭示和把握上.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现象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认识和把握其本质和规律,思想不给力,不具穿透性,显然是不可能的.马克思主义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透过各种“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看到了历史上所有其他思想家都没有看到的人的精神动机背後的物质动因和英雄人物背後的人民群众的力量,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彰显了其他任何思想体系都不具有的穿透力.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理论贡献是提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如果说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经典著作中揭示的话,那麼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主要是由马克思在《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中揭示的.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的发现可以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相媲美,一个人一生中能做出一个这样的发现就很了不起了,而马克思做出了这两大发现.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这些规律,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探究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前提.
经典的魅力在于它的永恒性.历史就像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淘汰的是流沙,积淀的是永恒,而永恒的东西是不可超越的.马克思在谈到古希腊罗马神话时曾谈到,希腊罗马神话在一定意义上是不可超越的.萨特也曾说过,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超越的.马克思主义不可超越的地方一是它的真理性认识,即它所包含的绝对真理的成分,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魅力.这些真理性因素,就它正确反映了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而言是永恒的、不可超越的,以後的实践只能丰富它、发展它、完善它,但不能推翻它、否定它.第二,更重要的是,就马克思主义在前蘇联和中国等国家从理论变为现实而言,它也是不可超越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的魅力.社会主义运动在前蘇联等国家所受到的挫折,不是马克思主义不可超越性的魅力的丧失,只是其暂时的折蔽.更何况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振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再次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永恒魅力.

【不朽的马克思】

不朽的马克思(六):

如何看待二战后资本主义垂而不死腐而不朽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致使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相关知识回答)

正确答案,资本主义吸收了社会主义的先进的东西,加以消化,例如宏观经济调控.社会主义没有吸收资本主义先进的东西,反而抛弃,例如个体经济.所以二战后资本主义垂而不死腐而不朽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低谷.特例,中国如我所说,成功了.现在叫国家在资本主义.这是中央党校一位老师给我们讲的,我非常赞同.

不朽的马克思(七):

急求《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读后感一篇 300字左右 今天之内回答满意的再加50分! 【不朽的马克思】

在我们阅读马克思的著作时,犹如亲耳聆听他老人家对于世人的谆谆教导,他就像在昨天刚刚与我们交谈过他的思想和心得.马克思不愧为20世纪最为伟大的思想家,居于其他思想家之首.我们不能漠视正是他的思想改变了整个世界,尤其在当今之中国,影响最为深刻且深远,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的土壤,已经影响并且还将继续影响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为了自己的幸福和自由及更为美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争取.没有谁敢于否定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毫无瓜葛.这也正是马克思所愿望的那样,自己的思想能够增进人类的福祗,造福全人类.但是我们又不能否定对于马克思著作的误读误解,带着功利主义的目的去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能强行分割开来.马克思讲的是真理,是不朽的,但我们在理解马克思的思想,阅读他的著作的时候不能断章取义,生吞活剥地去读,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其思想,并标榜自己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自己都不敢说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并且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来使用.这也是我国历来在应用或解释马克思的著作时候经常犯的一种理解者自认为正确的错误,也是对于马克思的盲目崇拜而使用的一种手段,一种被歪曲的思想,一种被误读误解的思想,一种被人为强行阉割的思想,我们有怎么能从中领悟其中的真正思想的精髓呢?并以这种思想作为我们的指导,带领我们航向不明的彼岸,想来都是非常之可怕.【不朽的马克思】

不朽的马克思(八):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谈谈什么是人民群众

唯物史观包括群众史观,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都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人民才是历史进步的唯一动力.群众史观是在唯物史观基础上提出的,但不完全等于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还包括社会构成和社会发展规律等.
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们,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从而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领导群众夺取胜利.《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的不朽著作就曾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总是不懈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它为无产阶级的阶级目标服务,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它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丝毫没有自己的一己私利.

不朽的马克思(九):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一布鲁赛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1.对文章第一段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叙述描写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感人的印象——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B.作者在叙述马克思去世这一事实时,并未直接说明,而是说他“停止思想了”,这充分表达了作者不忍直接说出噩耗的沉痛心情,又突出了马克思作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特点。
C.作者连用两个“睡着了”去描述马克思逝世时的情形,这不仅清楚地写出了作者发现马克思逝世的过程,而且还巧妙委婉地表述幽马克思已经离开人间的事实。
D.这段叙述与描写为下文的议论作了很好的铺垫,使听众一开始就能感受到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比悲痛,增加了演讲辞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2.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2)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3.马克思的墓志铭是:“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从本文看,马克思有哪些“改造世界”的活动
                                                                                                   
4.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是个怎样的人物?请结合文章加以概括。 
                                                              

1.C
2.(1)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不可弥补的损失,高度颂扬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2)这句话以形象的比喻表现了马克思的无畏的气概和对政敌的极大蔑视,充分表现了马克思的人格魅力。
3.本文从两个方面写马克思“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一是宣传革命,办报、出书;二是组织群众参加革命活动,领导革命组织,创立第一国际。
4.在恩格斯看来,首先,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两个重大发现的意义与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伟大。其次,马克思还是一个革命家,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另外,马克思还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宽广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度。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937813/

推荐访问:不朽的马克思下载 不朽的马克思视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