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举重队如何选拔人才

来源:中国古代诗词 时间:2018-11-26 18:00:0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中国古代诗词】

中国举重队如何选拔人才(共10篇)

中国举重队如何选拔人才(一):

中国古代各时期如何选拔人才

  1.世官制
  又称世卿世禄制,主要存在于夏、商、周时期.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是历史的进步,其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2.察举制
  汉武帝时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官制度用来选拔人才,即察举制,其内容包括地方察举和皇帝征召等,其中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两汉的察举,主要是以“德、才”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以孝廉为重要考察科目,所以人们也常说“举孝廉”.
  东汉时期继续实行察举制,但随着豪强地主势力开始恶性膨胀,门第望族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在选官制度日趋腐朽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批世代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出现“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腐朽局面.
  3.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选官制度.三国时开始实行,隋朝时被废除.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曹魏后期,尤其到了晋朝,九品中正制发生了变化,由于中正官职为世家大族所垄断,选官任人唯看门第家世,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等级森严的局面.
  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度虽然在当时看起来比较完善,但是无论从考选的对象和内容,还是从考试的方式和程序来看,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4.科举制
  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选拔官吏制度.始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
  (1) 隋朝:科举制的创立
  产生的原因:①经济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的经济势力也得以增强,要求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②政治条件:士族地主势力渐趋衰落.③阶级关系:隋唐时期随着士族和庶族力量对比的变化,原先以门第高低为主要标准的选官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状况.隋唐统治者为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采用科举制给庶族参与政权提供途径.
  产生的过程: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2)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继承和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表现在:一是唐太宗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二是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三是唐玄宗时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有利于唐诗的发展.
  (3) 北宋:科举制的发展与改革
  北宋初年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严格了考试程序,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并成为定制.第二,简化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第三,在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第四,扩大录取名额.例如宋太宗在位的二十多年间科举取士近万人.
  北宋中期,王安石在进行变法时,对科举考试的内容进行了改革.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后来随着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这些对科举制改革的措施也被废除.
  (4) 明清:科举制的僵化
  明清科举三年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明朝的科举制与前代不同主要表现是实行八股取士制度.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明朝科举制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科举考试只从儒家的四书五经里出题.考生不能发挥自己的思想见解.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文章机械的分为八个部分,被称做“八股文”.
  明朝的科举制,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僵化了思想,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是造成我国社会发展缓慢、近代科技文化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5) 清末:科举制的废除
  1898年戊戌变法中光绪皇帝下诏“废八股改试策论”,戊戌变法失败后,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自此,在我国实行达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终结了

中国举重队如何选拔人才(二):

说明要采用多种方式选拔人才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出自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中国举重队如何选拔人才(三):

我国举重队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女子举重队更是实力超群.在某次45 kg级举重比赛中,一运动员的最后成绩是95 kg,电视屏幕上回放了她举重的全过程:她用力抓住杠铃,停留了大约1 s,猛一用力,将杠铃举起,杠铃被举起的高度为1.5 m,并稳稳地让杠铃在空中停留了3 s,直到三位裁判都亮了白灯她才把杠铃放下.(g取10 N/kg)
(1)举起杠铃过程中,她对杠铃做功______J;
(2)杠铃在空中停留了3 s时,她对杠铃做功______J;
(3)放下杠铃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做的功是多少,杠铃自身的重力做了多少功?

1.W=FS=950N*1.5m=1425J
2.0J( 3秒内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的移动)
3.0J(没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W=Gh=1425J【中国举重队如何选拔人才】

中国举重队如何选拔人才(四):

1956~1976年,中国共有?人打破世界纪录

举重运动员陈镜开,1956年6月7日在上海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上海市联队与苏联举重队友谊赛,以133公斤的优异成绩打破美国运动员C*温奇保持的132.5公斤的最轻级挺举世界纪录,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体育运动世界纪录的运动员.
戚烈云男子100米蛙泳1′11〃6 1957年
创超者 项目 成绩 比赛名称 时间
叶浩波 举重最轻量级抓举 109公斤 广东省举重选拔赛 1965年
叶浩波 举重最轻量级抓举 113公斤 第2届全运会 1965年
叶浩波 举重最轻量级抓举 115公斤 第2届全运会 1965年
刘殿武 举重中量级推举 149公斤 中、罗举重友谊赛 1965年
肖明祥 举重次轻量级挺举 153公斤 第2届全运会 1965年
四川队 女子日间1000米 7人集体定点跳伞 6.31米 1965年
四川队 女子日间1000米 7人集体定点跳伞 4.06米 1965年
高素英 女子日间1500米个人定点跳伞 1.41米 山西省跳伞选拔赛 1965年
陈秀兰 女子日间1500米个人定点跳伞 0.40米 3单位跳伞邀请赛 1965年
混合队 女子日间1500米7人集体定点跳伞 3.02米 3单位跳伞邀请赛 1965年
张敏兰 女子日间1500米个人定点跳伞 0.82米 3单位跳伞邀请赛 1965年
混合队 女子日间2000米5人集体综合跳伞 2.31米 3单位跳伞邀请赛 1965年
中国人民航空俱乐部队 男子日间1000米9人集体综合跳伞 2.60米 3单位跳伞邀请赛 1965年
山东队 女子日间1000米6人集体定点跳伞 4.13米 山东省跳伞选拔赛 1965年
高明 陶惠芳 张麦兰 女子日间1500米3人集体定点跳伞 2.11米 山东省跳伞选拔赛 1965年
混合队 男子日间1500米5人集体定点跳伞 1.14米 第2届全运会跳伞表演赛 1965年
混合队 男子日间600米9人集体综合跳伞 4.31米 第2届全运会跳伞表演赛 1965年
郭浩洲 航空模型F1F-13 3:15′32〃8 创纪录测验 1965年
杨洪杰 航空模型F1F-11 248.8米 创纪录测验 1965年
李德泉 航空模型F1F-11 304.4米 9单位创纪录邀请赛 1965年
甘彦龙 航空模型F1F-11 423.4米 9单位创纪录邀请赛 1965年
甘彦龙 航空模型F1F-9 12′39〃 9单位创纪录邀请赛 1965年
董大为 航空模型F1F-9 13′20〃2 9单位创纪录邀请赛 1965年
王永利 航空模型F1F-9 18′21〃4 9单位创纪录邀请赛 1965年
江育林 陈寿祥 航空模型F3A-20 9:55′3〃 9单位创纪录邀请赛 1965年
李淑兰 射箭女子70米单轮 283环 全国射箭锦标赛 1966年
秀发元 举重次轻量级挺举 153.5公斤 8单位举重比赛 1966年
肖明祥 举重次轻量级抓举 124公斤 8单位举重比赛 1966年
肖明祥 举重次轻量级挺举 155公斤 北京新兴力量举重邀请赛 1966年
肖明祥 举重次轻量级挺举 157.5公斤 北京新兴力量举重邀请赛 1966年
肖明祥 举重次轻量级挺举 158公斤 第1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 1966年
肖明祥 举重次轻量级总成绩 277.5公斤 北京新兴力量举重邀请赛 1966年
邓国银 举重轻量级推举 145.5公斤 北京新兴力量举重邀请赛 1966年
陈满林 举重最轻量级推举 118.5公斤 第1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 1966年
陈满林 举重次轻量级推举 128.5公斤 8单位举重比赛 1966年

中国举重队如何选拔人才(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我国男女举重队的实力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在历届锦标赛和奥运会中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举重比赛的规则是:运动员首先将杠铃举过头顶,然后在手臂伸直的情况下控制住杠铃并让其在空中停留一定的时间,当三位(或两位)裁判员亮了白灯之后,运动员便可放下杠铃,至此,表明这次试举成功. 
(1)一个运动员在某次挺举中的最后成绩是202.5kg(g=10N/kg),若在这次试举中,他让杠铃升高了1.6m,则他对杠铃做功多少? 
(2)该运动员举起杠铃后,让杠铃在空中停留了3s,这时他对杠铃是否做功?为什么? 
(3)该运动员举起202.5kg的杠铃时,由于杠铃太重,在举起杠铃后,他前后移动了几次,才将杠铃控制住,前后移动时他是否对杠铃做功?为什么? 
(4)在运动员放下杠铃后,运动员是否对杠铃做功?为什么? 
(5)请你猜想,为什么举重运动员大多比较矮? 

F=G=mg=202.5kg*10N/kg=2025N
S=1.6m
W=F*S=2025n*1.6m=3240J
没有,这时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
没有,这时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
没有,这时没有力的作用
身高矮,举起相同杠铃的高度小,做功少,容易举起【中国举重队如何选拔人才】

中国举重队如何选拔人才(六):

(2009•东营)在2008年北奥运会上,我国举重队获得了8枚金牌,被称为“梦之队”.陈燮霞夺取女子举重48Kg级金牌并打破奥运会总成绩纪录,也为中国代表团在北奥运会上夺得首金.挺举时运动员和杠铃总重为1612N,杠铃被举高1.5m.
(1)已知运动员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共4×10-2m2,求举起杠铃时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强.
(2)已知挺举时举起杠铃的重为1146N,求运动员在举起整个杠铃的整个过程中对杠铃所做的功.
(3)说明运动员举起杠铃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及释放杠铃使其自由下落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情况.

(1)举起杠铃时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强P=

F
S
1612N
10−2m2
=40300Pa
答:举起杠铃时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强为40300Pa.
(2)对杠铃所做的功W=Gh=1146N×1.5m=1719J.
答:运动员在举起整个杠铃的整个过程中对杠铃所做的功为1719J.
(3)杠铃被举起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内能转化成了杠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杠铃在头顶静止时,运动员的内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杠铃自由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成了动能.

中国举重队如何选拔人才(七):

MgCO3是碳酸镁的分子式
在刚刚谢幕的2008北京奥运会中,中国体操队和举重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体操队和举重队分别以9金1银4铜、8金1银的成绩创造了历史。在体操运动员上器械前,举重运动员举杠铃前,都会在手掌心上抹一种白色的粉末,还在器械上也抹一些。这种白色粉末是“镁粉”,主要成分是碳酸镁。“镁粉”的功能是吸汗,保持手的干燥,增加和器械之间的摩擦力,以免打滑和脱杠。关于碳酸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
A.碳酸镁是离子晶体
B.MgCO3是碳酸镁的分子式
C.碳酸镁是只由离子键形成的离子化合物
D.碳酸镁晶体熔融时能导电,是因为晶体在熔融时电离产生了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MGCO3是离子晶体怎么会有分子式 只有分子晶体才有分子式

中国举重队如何选拔人才(八):

人才问题事关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培养人才和选拔人才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而我国已成世界高端人才流失最大国,令人担忧。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出现与当时的教育有何关系?(1分)
(2)汉武帝时代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与当时涌现出的大批人才密切相关,试列举两人。(2分)
(3)“大唐盛世”人才辈出的原因是什么?(2分)
(4)日本历史上两次崛起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其相同的做法是什么?(2分)
(5)对于中国的人才流失现象,你有什么好的建议?(1分)

(1)私学兴起(1分)

(2)董仲舒、主父偃、张骞、卫青、霍去病等(2分)

(3)科举制的完善(2分)

(4)重视发展教育(2分)

(5)提高中国自身的教育水平;政府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吸引人才;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创新和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言之有理任答一点皆可得分)(1分)




中国举重队如何选拔人才(九):

东汉选拔人才的方法是什么?
东汉刘秀当政时期是怎么选拔人才的?

两汉时期推行新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征召等.察举即选举,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西汉时主要是以才能和品德为推荐标准,东汉初重孝廉;但发展到东汉后期,门第族望成为选...

中国举重队如何选拔人才(十):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1644年4月25日,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禁苑煤山。l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有学者把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
问题:  
(1)材料一中的“这两种制度”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材料一所说的是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为历朝沿用,有利于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以其保证了皇权独尊,此后历朝基本都沿袭这种制度。
(2) 西方的崛起和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东方的中国封建王朝进入到末期,统治者不断加强王权来维护封建统治;西方的英国不久后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952392/

推荐访问:中国举重队兴奋剂 中国女子举重队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