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图片美景

来源:格言大全 时间:2018-09-08 11:00:0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格言大全】

沈阳图片美景(共10篇)

沈阳图片美景(一)

十一五的成果有什么?
越多越好,..

  2010年是中国“十一五”发展规划收官之年,“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落实情况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提出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官方数据显示,中国2006-2009年GDP增速分别为11.6%,13%,9.6%,9.1%.2010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11.1%.
  资源利用效率: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官方数据显示,“十一五”前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5.6%.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09%.
  居民可支配收入:2006-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11759元,13786元,15781元,17175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3587元,4140元,4761,5153元.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
  高等教育:2006年,全年在学研究生110万人,在校本专科生1739万人;2009年,全年在学研究生140.5万人,在校本专科生2144.7万人.
  “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目前,“十一五”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已提前实现
  我国经济发展的版图在细化,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南向北、从东到西,一个个被圈定,一步步在展开.2009年以来,12个区域规划先后上升到国家层面;中西部和东北的经济增速一举超过东部,与全国经济增长的差距在缩小
  国家把越来越多的财力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交通、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偏远地区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2006—2009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10.2%和8.3%
  从“十五”迈进“十一五”的门槛时,我们不仅对中国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更对发展的道路充满期待.因为,我们站在了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的五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的五年.走过五年,我们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步履更加坚定.
  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们迎接最大考验
  我们要发展,我们更要科学地发展.带着这样的理念走进“十一五”,迎接我们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严峻考验.
  “十一五”规划甫一开局,“三过”问题——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就开始考验国民经济.此后,通货膨胀以及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等次第登场.最严峻的考验在“十一五”的第三个年头出现.2008年,近百年世界经济史上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突然袭来,猛烈冲击着正在高速运行的中国经济快车.一时间,外贸出口大幅度下滑,部分企业陷入困境,百姓就业压力陡增……从“过热”到“过冷”似乎没有过渡,中国发展的势头急转直下.
  接踵而至的困难,把传统发展模式的种种弊端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速度与质量,通胀与通缩,消费与投资……一对对矛盾轮番凸显,考验着中国经济会不会陷入大起大落的困境,考验着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不能把国民经济成功带入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更考验着全党上下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的决心.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一五”初期宏观调控表现的是“有保有控”的特点.中央政府一方面推出包括土地、金融、市场准入等方面政策的组合拳,加快结构调整,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另一方面,通过出台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着力加强农业等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在开局之时,我们收获了两个好年景.2006年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与低通胀的理想搭配;2007年虽然通胀问题逐渐凸显,但国民经济仍延续了平稳增长的好势头,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齐头并进,都收获满满.
  正当国民经济开始步入又好又快轨道时,突然袭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又打乱了中国发展的步伐和节奏.
  前所未见的困难,前所未见的挑战,前所未见的精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党中央、国务院“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连连出手,果敢应对.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率先推出了力度最大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速度之快,规模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出手快,出拳重,中国经济一路下滑的势头被止住,从2009年一季度的6.1%,逐季回升到年末的近9%,画出一个精彩的“V”形走势.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保八”之战中,结构调整也未松弦.4万亿元的投资重点锁定经济发展薄弱环节,锁定民生相关的领域,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继推出.
  从2006年到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长.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进.与2005年相比,2009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9.66%和13.14%,“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十一五”前4年,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年均降幅为4.15%.
  这就是中国经济走过波澜起伏的5年交出的成绩单,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交出的考试卷.
  统筹东中西部共同发展,我们取得巨大进步
  科学发展就要统筹协调.在中国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无疑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东部毫无疑问是领跑者.但是,东部的一花独放换不来全面的小康社会.“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5年来,统筹区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最耀眼的亮点,展现了百花齐放的春光.
  在满园春光中,西部大开发是最美丽的风景.承继了“十五”发展好势头,西部大开发加速向前推进.5年中,近70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开工,投资额1万余亿,项目覆盖交通、能源、农业、工业、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加上“十五”,西部经历了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10年.一个崭新的西部在崛起.在西部大开发迎来10周年的时刻,中共中央召开了西部开发工作会议,为西部的下一个10年描绘了宏伟蓝图.
  占中国版图2/3的西部在巨变,中部和东北也紧随其后.2007年,国务院批复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及确立了“四基地一区”的目标定位.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提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实现新的跨越,加快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新的增长极,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东北一次又一次,刷新自己振兴的高度和起点.中部也没有落后.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2009年,国家又出台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0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明确了中部崛起的工作目标和进度.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从来没有像“十一五”时期这样精彩纷呈.2009年以来,国务院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高频率,先后将12个区域规划上升到国家层面.中国经济发展的版图在细化,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南向北、从东到西,一个个被圈定,一步步在展开.“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已成中国经济三大引擎,沿海有串串明珠,西部有成渝、关中天水、北部湾三大重点经济区,中部有武汉、长株潭城市群,东北有长吉图、沈阳经济区……一时间东西呼应,南北互动,区域经济网络越编越密,协作形式越来越多.
  “十一五”区域经济硕果累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加快,与全国经济增长的差距一步步在缩小.到2009年,中西部和东北的增速一举超过了东部,这是前所未有的.2009年,中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为27.3%,比2005年提高5.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占22.1%,比2005年提高2.2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然走在东部的前面.
  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我们付出真诚努力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让全体中国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5年里,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随着中国经济总量攀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中国的就业规模也在持续扩大,从2006年的7.64亿人增加到2009年的7.7995亿人.随着一批批重点工程的开工,国家把越来越多的财力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交通、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偏远地区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因此而得到很大的改善.到2009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超过4亿、新农合8.3亿,覆盖面超过12亿.
  也许数字是抽象而枯燥的,但它确实记录着进步:2006—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760元增长到17175元,年均实际增长10.2%,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587元增长到5153元,年均实际增长8.3%,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36.7%下降到2009年的36.5%,农村居民家庭由45.5%下降到41.0%.
  毕竟生活是彩色的,它能让我们把总量还原到个体:越来越多的人圆了自己的“轿车梦”,全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从2006年的2333万辆,增加到2009年的4575万辆,5年翻番毫不费力;手机几乎成为各个阶层居民的生活必备品,移动电话用户2006年末为4.6106亿户,到今年上半年已突破了8亿户.尽管许多城市居民饱受高房价的困扰,但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在扩大、市民居住环境在改变,也是不争的事实.尽管我们离环境友好型社会差距还甚远,但5年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取得巨大的综合效益,为我们争取了越来越好的水环境和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
  走过“十一五”,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排到世界第二位,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3700美元,迈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即将走进“十二五”,中国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发展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还要继续艰难前行,实现“国富民强”的美好未来还要继续努力奋斗.
  “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目前,“十一五”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已提前实现
  我国经济发展的版图在细化,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南向北、从东到西,一个个被圈定,一步步在展开.2009年以来,12个区域规划先后上升到国家层面;中西部和东北的经济增速一举超过东部,与全国经济增长的差距在缩小
  国家把越来越多的财力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交通、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偏远地区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2006—2009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10.2%和8.3%
  从“十五”迈进“十一五”的门槛时,我们不仅对中国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更对发展的道路充满期待.因为,我们站在了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的五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的五年.走过五年,我们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步履更加坚定.
  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们迎接最大考验
  我们要发展,我们更要科学地发展.带着这样的理念走进“十一五”,迎接我们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严峻考验.
  “十一五”规划甫一开局,“三过”问题——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就开始考验国民经济.此后,通货膨胀以及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等次第登场.最严峻的考验在“十一五”的第三个年头出现.2008年,近百年世界经济史上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突然袭来,猛烈冲击着正在高速运行的中国经济快车.一时间,外贸出口大幅度下滑,部分企业陷入困境,百姓就业压力陡增……从“过热”到“过冷”似乎没有过渡,中国发展的势头急转直下.
  接踵而至的困难,把传统发展模式的种种弊端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速度与质量,通胀与通缩,消费与投资……一对对矛盾轮番凸显,考验着中国经济会不会陷入大起大落的困境,考验着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不能把国民经济成功带入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更考验着全党上下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的决心.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一五”初期宏观调控表现的是“有保有控”的特点.中央政府一方面推出包括土地、金融、市场准入等方面政策的组合拳,加快结构调整,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另一方面,通过出台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着力加强农业等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在开局之时,我们收获了两个好年景.2006年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与低通胀的理想搭配;2007年虽然通胀问题逐渐凸显,但国民经济仍延续了平稳增长的好势头,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齐头并进,都收获满满.
  正当国民经济开始步入又好又快轨道时,突然袭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又打乱了中国发展的步伐和节奏.
  前所未见的困难,前所未见的挑战,前所未见的精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党中央、国务院“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连连出手,果敢应对.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率先推出了力度最大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速度之快,规模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出手快,出拳重,中国经济一路下滑的势头被止住,从2009年一季度的6.1%,逐季回升到年末的近9%,画出一个精彩的“V”形走势.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保八”之战中,结构调整也未松弦.4万亿元的投资重点锁定经济发展薄弱环节,锁定民生相关的领域,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继推出.
  从2006年到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长.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进.与2005年相比,2009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9.66%和13.14%,“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十一五”前4年,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年均降幅为4.15%.
  这就是中国经济走过波澜起伏的5年交出的成绩单,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交出的考试卷.
  统筹东中西部共同发展,我们取得巨大进步
  科学发展就要统筹协调.在中国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无疑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东部毫无疑问是领跑者.但是,东部的一花独放换不来全面的小康社会.“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5年来,统筹区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最耀眼的亮点,展现了百花齐放的春光.
  在满园春光中,西部大开发是最美丽的风景.承继了“十五”发展好势头,西部大开发加速向前推进.5年中,近70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开工,投资额1万余亿,项目覆盖交通、能源、农业、工业、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加上“十五”,西部经历了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10年.一个崭新的西部在崛起.在西部大开发迎来10周年的时刻,中共中央召开了西部开发工作会议,为西部的下一个10年描绘了宏伟蓝图.
  占中国版图2/3的西部在巨变,中部和东北也紧随其后.2007年,国务院批复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及确立了“四基地一区”的目标定位.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提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实现新的跨越,加快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新的增长极,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东北一次又一次,刷新自己振兴的高度和起点.中部也没有落后.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2009年,国家又出台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0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明确了中部崛起的工作目标和进度.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从来没有像“十一五”时期这样精彩纷呈.2009年以来,国务院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高频率,先后将12个区域规划上升到国家层面.中国经济发展的版图在细化,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南向北、从东到西,一个个被圈定,一步步在展开.“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已成中国经济三大引擎,沿海有串串明珠,西部有成渝、关中天水、北部湾三大重点经济区,中部有武汉、长株潭城市群,东北有长吉图、沈阳经济区……一时间东西呼应,南北互动,区域经济网络越编越密,协作形式越来越多.
  “十一五”区域经济硕果累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加快,与全国经济增长的差距一步步在缩小.到2009年,中西部和东北的增速一举超过了东部,这是前所未有的.2009年,中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为27.3%,比2005年提高5.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占22.1%,比2005年提高2.2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然走在东部的前面.
  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我们付出真诚努力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让全体中国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5年里,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随着中国经济总量攀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中国的就业规模也在持续扩大,从2006年的7.64亿人增加到2009年的7.7995亿人.随着一批批重点工程的开工,国家把越来越多的财力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交通、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偏远地区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因此而得到很大的改善.到2009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超过4亿、新农合8.3亿,覆盖面超过12亿.
  也许数字是抽象而枯燥的,但它确实记录着进步:2006—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760元增长到17175元,年均实际增长10.2%,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587元增长到5153元,年均实际增长8.3%,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36.7%下降到2009年的36.5%,农村居民家庭由45.5%下降到41.0%.
  毕竟生活是彩色的,它能让我们把总量还原到个体:越来越多的人圆了自己的“轿车梦”,全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从2006年的2333万辆,增加到2009年的4575万辆,5年翻番毫不费力;手机几乎成为各个阶层居民的生活必备品,移动电话用户2006年末为4.6106亿户,到今年上半年已突破了8亿户.尽管许多城市居民饱受高房价的困扰,但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在扩大、市民居住环境在改变,也是不争的事实.尽管我们离环境友好型社会差距还甚远,但5年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取得巨大的综合效益,为我们争取了越来越好的水环境和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
  走过“十一五”,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排到世界第二位,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3700美元,迈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即将走进“十二五”,中国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发展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还要继续艰难前行,实现“国富民强”的美好未来还要继续努力奋斗.

沈阳图片美景(二)

简述十一五期间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目前,“十一五”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已提前实现
  我国经济发展的版图在细化,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南向北、从东到西,一个个被圈定,一步步在展开.2009年以来,12个区域规划先后上升到国家层面;中西部和东北的经济增速一举超过东部,与全国经济增长的差距在缩小
  国家把越来越多的财力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交通、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偏远地区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2006—2009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10.2%和8.3%
  从“十五”迈进“十一五”的门槛时,我们不仅对中国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更对发展的道路充满期待.因为,我们站在了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的五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的五年.走过五年,我们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步履更加坚定.
  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们迎接最大考验
  我们要发展,我们更要科学地发展.带着这样的理念走进“十一五”,迎接我们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严峻考验.
  “十一五”规划甫一开局,“三过”问题——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就开始考验国民经济.此后,通货膨胀以及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等次第登场.最严峻的考验在“十一五”的第三个年头出现.2008年,近百年世界经济史上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突然袭来,猛烈冲击着正在高速运行的中国经济快车.一时间,外贸出口大幅度下滑,部分企业陷入困境,百姓就业压力陡增……从“过热”到“过冷”似乎没有过渡,中国发展的势头急转直下.
  接踵而至的困难,把传统发展模式的种种弊端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速度与质量,通胀与通缩,消费与投资……一对对矛盾轮番凸显,考验着中国经济会不会陷入大起大落的困境,考验着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不能把国民经济成功带入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更考验着全党上下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的决心.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一五”初期宏观调控表现的是“有保有控”的特点.中央政府一方面推出包括土地、金融、市场准入等方面政策的组合拳,加快结构调整,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另一方面,通过出台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着力加强农业等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在开局之时,我们收获了两个好年景.2006年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与低通胀的理想搭配;2007年虽然通胀问题逐渐凸显,但国民经济仍延续了平稳增长的好势头,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齐头并进,都收获满满.
  正当国民经济开始步入又好又快轨道时,突然袭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又打乱了中国发展的步伐和节奏.
  前所未见的困难,前所未见的挑战,前所未见的精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党中央、国务院“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连连出手,果敢应对.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率先推出了力度最大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速度之快,规模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出手快,出拳重,中国经济一路下滑的势头被止住,从2009年一季度的6.1%,逐季回升到年末的近9%,画出一个精彩的“V”形走势.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保八”之战中,结构调整也未松弦.4万亿元的投资重点锁定经济发展薄弱环节,锁定民生相关的领域,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继推出.
  从2006年到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长.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进.与2005年相比,2009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9.66%和13.14%,“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十一五”前4年,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年均降幅为4.15%.
  这就是中国经济走过波澜起伏的5年交出的成绩单,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交出的考试卷.
  统筹东中西部共同发展,我们取得巨大进步
  科学发展就要统筹协调.在中国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无疑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东部毫无疑问是领跑者.但是,东部的一花独放换不来全面的小康社会.“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5年来,统筹区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最耀眼的亮点,展现了百花齐放的春光.
  在满园春光中,西部大开发是最美丽的风景.承继了“十五”发展好势头,西部大开发加速向前推进.5年中,近70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开工,投资额1万余亿,项目覆盖交通、能源、农业、工业、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加上“十五”,西部经历了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10年.一个崭新的西部在崛起.在西部大开发迎来10周年的时刻,中共中央召开了西部开发工作会议,为西部的下一个10年描绘了宏伟蓝图.
  占中国版图2/3的西部在巨变,中部和东北也紧随其后.2007年,国务院批复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及确立了“四基地一区”的目标定位.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提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实现新的跨越,加快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新的增长极,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东北一次又一次,刷新自己振兴的高度和起点.中部也没有落后.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2009年,国家又出台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0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明确了中部崛起的工作目标和进度.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从来没有像“十一五”时期这样精彩纷呈.2009年以来,国务院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高频率,先后将12个区域规划上升到国家层面.中国经济发展的版图在细化,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南向北、从东到西,一个个被圈定,一步步在展开.“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已成中国经济三大引擎,沿海有串串明珠,西部有成渝、关中天水、北部湾三大重点经济区,中部有武汉、长株潭城市群,东北有长吉图、沈阳经济区……一时间东西呼应,南北互动,区域经济网络越编越密,协作形式越来越多.
  “十一五”区域经济硕果累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加快,与全国经济增长的差距一步步在缩小.到2009年,中西部和东北的增速一举超过了东部,这是前所未有的.2009年,中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为27.3%,比2005年提高5.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占22.1%,比2005年提高2.2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然走在东部的前面.
  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我们付出真诚努力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让全体中国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5年里,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随着中国经济总量攀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中国的就业规模也在持续扩大,从2006年的7.64亿人增加到2009年的7.7995亿人.随着一批批重点工程的开工,国家把越来越多的财力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交通、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偏远地区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因此而得到很大的改善.到2009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超过4亿、新农合8.3亿,覆盖面超过12亿.
  也许数字是抽象而枯燥的,但它确实记录着进步:2006—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760元增长到17175元,年均实际增长10.2%,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587元增长到5153元,年均实际增长8.3%,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36.7%下降到2009年的36.5%,农村居民家庭由45.5%下降到41.0%.
  毕竟生活是彩色的,它能让我们把总量还原到个体:越来越多的人圆了自己的“轿车梦”,全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从2006年的2333万辆,增加到2009年的4575万辆,5年翻番毫不费力;手机几乎成为各个阶层居民的生活必备品,移动电话用户2006年末为4.6106亿户,到今年上半年已突破了8亿户.尽管许多城市居民饱受高房价的困扰,但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在扩大、市民居住环境在改变,也是不争的事实.尽管我们离环境友好型社会差距还甚远,但5年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取得巨大的综合效益,为我们争取了越来越好的水环境和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
  走过“十一五”,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排到世界第二位,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3700美元,迈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即将走进“十二五”,中国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发展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还要继续艰难前行,实现“国富民强”的美好未来还要继续努力奋斗.

沈阳图片美景(三)

(2010•鄂州)读我国略图(如图),完成下列各题.
(1)省区①的简称是______.
(2)图中铁路线A被人们称为“天路”,它在C处穿过的地形区是______盆地.
(3)2010年春季,我国西南五省遭遇有气象资料以来最严重的干旱,5月份,南方六省市又出现了强降雨,造成615万亩农田受灾.从图上看,这次旱情最重的①省和涝灾最重的②省都在______(填季风或非季风)区.由此可见,我国今年夏季风与雨带进退______(填正常或失常).
(4)家住广州的小明春节期间沿图中所示铁路线B到哈尔滨旅游,下面是他的旅途经历,其中不可信的是______
A.登上黄鹤楼,眺望大江东去的美景    B.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了升旗仪式
C.感受了由热带到寒带的气候巨变      D.饱览了晶莹剔透的冰雕展.

(1)由地理位置和轮廓可知①为云南省,简称云或滇;
(2)通过走向和地理位置可知道铁路A为青藏铁路,C区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
(3)云南气候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受大气环流和海洋洋流周期性变化(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影响大,一旦海洋季风无法抵达陆地或者陆地高压(如青藏高原高压)过于强大,使孟加拉湾水汽无法输送到云南地区,或者输送不足,就会造成降水不足,极易造成干旱.所以,夏季风和雨带的进退失常是云南干旱的主要原因.
(4)由铁路走向和起止点可知,B为京哈--京广线,经过的省区及省会城市自北向南依次为:北京、河北、辽宁(沈阳)、吉林(长春)、黑龙江(哈尔滨)、北京、河北(石家庄)、河南(郑州)、湖北(武汉)、湖南(长沙)、广东(广州),可知A、B、D正确.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故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
(1)云或滇
(2)柴达木
(3)季风失常
(4)C

沈阳图片美景(四)

北京园博园的作文怎么写【沈阳图片美景】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社会大课堂活动,要去参观北京园博会.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便到了园博会.
从四号门进入,就迎面看到一个绿色的大凤凰,在底下还有几个地方向外喷水,使这个凤凰周身云雾缭绕,好像在九天之上翱翔.
继续深入,就到了沈阳园,在这里的地上,有一个圆形的凹陷,在这里面是一个驿站和驿道的地图,直径足有3米大.
向左走几百米,便会看到一个树根雕成的老鹰,鹰爪探出,双翼弯曲,上面的羽毛雕刻的栩栩如生,鹰嘴微张,一双鹰眼直视前方好像要一飞冲天.
在这老鹰的旁边,是玉石展馆.进去之后,迎面而来的是一块巨大的黄龙玉.在他的左边是一块巨大的玉石,通体碧绿,不知是自然生长还是人工雕刻,这块石头,就像一个盘腿沉思的老僧.
出了玉石展馆,就到了合肥园.在他的前方,是包拯的塑像.后面是一个拱门,两边是亭子,墙壁上是六幅反应合肥日新月异的壁画.
走了一段路后,就到了一号门附近.这里有个鄂尔多斯园.在里面,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金鹰皇冠,整个皇冠金光璀璨,上面的金鹰栩栩如生,好想要从皇冠上飞走.
又走了一段,哪里有一个喷泉表演.变化多端.令人惊叹不已.
之后,我又到了永定区,从河堤大道走到了杭州园.
刚一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池塘,里面还有几条鲤鱼在欢快的游动.后面是一个个小亭子.错落有致,美妙绝伦.
之后,又到了石家庄园,这里主要介绍的是我国的国粹——中医.一进去看到的是一个人体穴位图,非常精致.后面还有那么几个中医看病的雕像.
现代城市生活中,难以欣赏到美好纯净的田园风光和大面积的花卉美景,本届园博会空间张弛有度,地形舒缓起伏,植物的布置更是错落有致,让我们抓住这个机会,好好享受这景色吧!

沈阳图片美景(五)

七上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

1
、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

含义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

比例尺
=
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比例尺
1

10000000

1/10000000
或一千分之一

文字式比例尺

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100
千米

线段式比例尺
100
千米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分子为
1
,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
则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细的关系

在相同图幅情况小,地图表示的地区范
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
反映的内
容愈简单,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小.

方向

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

指向标定方向
N
经纬网定方向(地理坐标)
30
°
N
0
°
(
赤道
)
30
°
S30
°
W
0
°
30
°
E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NW
E
S
图例和注记

常用图例(
P8

1-4


2
、社区

社区的概念

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
某些共同的看法,相
关的利益,比较密切的交往.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做社区.

社区的组成

居委会、商店、医院、邮局、学校等

社区的功能

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社区的类型

功能社区

自然社区

行政社区

社区类型

围绕人的不同的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

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域

以行政管理范围
来确定的区域

举例

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小区、高科技园区、大学区等

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

街道、乡、镇、县、市等

社区的差异

社区的规模不等,有大有小;社区的特色各异,城乡差距显著;即使在同一城
市内,也有不同特色的社区.

社区间的相互联系

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
物产也不同
.
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
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其实,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
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第二单元
: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1
、大洲和大洋(世界地形图)

海陆分布

地球总面积陆地占
29
%
,海洋占
71
%

陆地

陆地分为大陆和岛屿

大洲

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七大洲、
四大洋面积按照由大到小排列


1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
→大洋州(
2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P21

2-4


大洲位臵分布特点

除南极洲外,两两南北对称分布.

大洲间的分界线

P21

2-4


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

亚非分界线

南北美洲分界线

亚洲与北
美洲分界线:运河、海峡、山脉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
运河

白令海峡

沟通的海洋

地中海和红海

太平洋和大西洋

北冰洋和太平洋

重要的海峡(
P23

2-7

2-8


重要海峡

地理位臵

沟通的海洋

马六甲海峡

东南亚

太平洋和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

欧、非之间

地中海和大西洋

麦哲伦海峡

南美洲最南端

太平洋和大西洋

好望角

非洲最南端

太平洋和印度洋

岛屿之最

最大的岛

最大的半岛

最大的群岛

:格陵兰岛

阿拉伯半岛

马来群岛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陆地上的水的来源;
海洋中丰富的资源;
陆地空间的扩大;
海上交通等
人种 外貌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白色人种(欧罗巴人种) 肤色白,头发弯曲而金黄鼻梁高,嘴唇薄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印度人),亚洲的西部(阿拉伯人)
黄色人种(蒙古利亚人种) 黄色皮肤,乌黑通直的头发,脸庞扁平. 东亚和东南亚人,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
黑色人种(尼格罗人种) 皮肤黝黑,头发乌黑卷曲,脸庞平,嘴唇厚 非洲、大洋洲以及美洲部分地区
7.国家和地区 国家的象征:国旗和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领土面积排列前六位国家
名次 1 2 3 4 5 6 国家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巴西 澳大利亚 领土面积 1700 997 960 937 854 769 所属大洲 欧洲 北美洲 亚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首都 莫斯科 渥太华 北京 华盛顿 巴西利亚 堪培拉 发展中 发达 发展中 发达 发展中 发达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 按经济发展水平分为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日本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国家列举 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中国、印度、巴西、埃及、墨西哥、尼日利亚
国界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疆域界线.三种划分类型:山脉、河流和经纬线 领土 国界线范围内的领陆、领水、领海和领空,总称领土.
国际组织 联合国(U-N)、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欧盟(EU)、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成员国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8、经线和纬线 比较点 经线 纬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长度 每一条经线都相等 就半球而言,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等,赤道最长,到两极逐渐缩短成点;就全球而言,纬度相同的线,长度相等. 圆弧状况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且每一个经线圈均可以平分地球. 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
相互关系 所有经线都能相交于南北两极 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区分 经度 纬度 9、经度和纬度 比较点 经度 纬度
定义 两面角,即该点所在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角间的夹角. 线面角,即该点的法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度数起点线 0°经线(本初子午线) 0°纬线(赤道)
划分方法 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划分1800 以0°纬线为界,向南向北各划分900
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 0°纬线以北为北纬度,0°纬线以南为南纬度
代号 东经(E)、西经(W) 南纬(S)、北纬(N)
分布规律 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愈大. 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
半球的划分 以200W、160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 以赤道为界划分
200W以东,1600E以西为东半球,200W以西,1600E以东为西半球.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 0°—30° 中纬度 30°— 60° 高纬度 60°— 90°
五带的划分 北极圈以北地区 北寒带 90°N—66.5°N 北极圈和北回归线之间 北温带 23.5°N—66.5°N 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 23.50N—23.5°S
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南温带 23.5°S—66.5°S 南极圈以南地区 南寒带 66.5°S—90°S 10、中国的地理位臵(P37图2-32)
南/北半球 东/西半球 纬度带 五带 时差(经度每隔150,时间相差1小时.) 北半球 东半球 中纬度 北温带 中国东西大约跨越600,大约相差4小时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1、我国辽阔疆域(P40图3-1)
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最北端 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南端 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 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最东端 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15个陆上相邻国家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伯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 6个隔海相望国家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我国的海陆位臵 海陆位臵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 濒临的海洋 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主要岛屿 台湾岛(中国最大的岛)、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
疆域优势 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中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从海陆疆域方面来看,中、英、美、蒙古的不同之处 中美:海陆兼备(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中国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英国:岛国 蒙古:内陆国家 2、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区划 全国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23个省
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即省会或首府)P43、 P42图3-3 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图册P22)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2.9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图册P23)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主要集中在东
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5、我国地形的特点(图册P24)
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3/2;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6、三级阶梯(图册P24)
平均海拔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单元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和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和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7、比较黄河、长江(P53 、P54) 比较点 黄河P53 长江P54
发源地 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 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 全长 5400多千米(中国第二长河) 6300千米(中国第一大河) 注入海洋 渤海(山东省) 东海(上海市)
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高原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9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11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上、中、下游的划分 上、中游的分界点:河口(内蒙古自治区),中下游分界点:孟津(河南省) 上、中游分界点:宜昌(湖北省)中、下游分界点:湖口(江西省) 主要支流 渭河(陕西省)、汾河(山西省) 雅砻江、岷江、乌江、湘江(洞庭湖)、汉江、赣江(鄱阳湖)
主要景观 “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开封附近的“悬河”、壶口瀑布、“塞上江南”——宁夏平原 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武汉港、著名峡谷——虎跳峡、三峡工程 作用 灌溉、发电 灌溉、发电、航运(黄金水道)
危害 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黄河下游断流、干旱、“地上悬河” 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原因 人类过度利用自然,滥用自然,造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季风气候带来的弊端.人们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河流、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岸地带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 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
如何治理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修建水库,使治沙和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通河道、中下游禁止砍伐树木、裁弯取直、分洪蓄洪、开挖入海新河等措施.
历史地位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发祥地. 8、我国南北差异
区 域内 容 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 北方(秦岭—淮河以北) 南方(秦岭—淮河以南)
生活习惯差异 民居特色 注重防寒保暖 注重通风、散热、防雨 饮食习惯 喜吃面食 喜吃米饭
交通工具

陆路交通

公路、铁路和水运

气候差异

气温差异

气温带

温带气候,比较干燥

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湿润

1
月均温

低于
00 c(

00c)
高于
00 c(

00c)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南北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

降水差异

年降水量

少于
800
毫米
(

800mm)
多于
800
毫米
(

800mm)
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农业生产差异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

花生、大豆、甜菜

油菜、甘蔗、橡胶、油棕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河流水文及内河航运的差异

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

河湖众多,水量大,
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

地形

南方地区多丘陵

北方地区多平原

主要能源资源的差异

煤、
石油、
天然气资源丰富,
水资源短缺

煤、
石油、
天然气资源短缺,
水资源丰富

10
、中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图册
P30-31


华北地区

北京八达岭长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华东地区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安徽黄山、浙江杭州西湖、福建武夷山、台湾日月潭、江
苏苏州园林、山东泰山

华南地区

广西桂林山水、海南天涯海角

西南地区

四川乐山大佛、四川九寨沟、西藏拉萨布达拉宫、云南丽江古城

西北地区

新疆天山天池、甘肃敦煌莫高窟、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华中地区

长江山峡、湖南武陵源

11
、如何设计一条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

答:旅游线路的设计要全面考虑旅行的目的、行程时间、交通情况、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

12
、中国主要铁路线

主要铁路线

线路走向

京九线

北京—九江—南昌—深圳—香港九龙

京广线

北京—郑州—武汉—株州—广州

京沪线

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上海

京哈线

北京—沈阳—哈尔滨

陇海线

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

兰新线

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

9
、我国东西部差异(
P62

3-28


东部

西部

自然条件

地形

东部地区平原广阔

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气候

较为湿润

气候干旱

资源环境

水资源丰富,
但矿产和能源短缺,
且工业污染严重

有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

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

社会经济条件

发展历史

有较深厚的文化、经济、政治基础

灿烂的历史文化

人口

东部人口多,且分布十分稠密

西部人口数量较少,且分布比较稀少

民族

主要是汉族人

少数民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

特大城市

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沈阳

重庆、西安、成都、乌鲁木齐、呼
和浩特

农业

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发展农业

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

工业

工业发展条件优越,比较发达

比较缓慢、不发达,但能源工业发展潜力大

交通通信

交通通信发达、方便

交通通讯设施落后

教育

发达

教育水平、思想观念较滞后

人才资金技术

较为丰富

短缺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较快、较为发达

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相比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展的优势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交通通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才资源
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广袤的土地、壮美的山川、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
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

经济发展的劣势

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
严重的工业污染困扰着东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气候
干旱,
水资源短缺,
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
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与东部
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差距较大

南北方交流与互补

南水北调工程

东西部交流与互补

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

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1
、世界主要平原的分布(图册
P32-33
或填充图册
P15

4-1


欧洲

东欧平原、波德平原

亚洲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国)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西北部)


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亚)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亚)

美洲

北美洲的大平原

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拉普拉塔平原

农业生产

由于平原地区形势低平,方便机械化作业,而且一般土壤比较肥沃,所有平原地
区农业生产多以种植业为主.

2
、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的比较(
P70

4-1

P71

4-4


比较点

稻作文化的印记

用机器种庄稼

地理位臵

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泰国境内的美南河平原

北美洲的美国中部大平原

气候特点

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

地处中纬度地区,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气候温和.

流经河流

湄公河(水网密布)

密西西比河、五大湖泊(水源比较充足)

种植的农作物

水稻(水田农业)

小麦、大豆、玉米(旱作农业)

生产方式

人工劳作,精耕细作

机械化耕作

人口密度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人口稀少(劳动人手不多)

农业生产特点

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
技水平低

地广人稀,便于大规模生产经营;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大批粮食外运;高度发达
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商品性农业

文化生活特色

吊脚屋;精神生活:崇尚神灵、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人们居住得比较分散;
人们生活水平较高

农业生产的优势

土壤深厚、肥沃,高温多雨,水网密布

土地面积很广,地势平坦

农业生产的劣势

平原地块较小,易发生水旱灾害

劳动力不足

如何把劣势变为有利条件

修筑水渠,兴修水利,便利灌溉和排涝,共同抵御自然灾害带来
的威胁

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发展商品性农业

3
、世界主要山脉的分布(图册
P34-35
、填充图册
P16

4-2


亚洲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

欧洲

阿尔卑斯山脉、乌拉尔山脉(欧亚分界线)

非洲

阿特拉斯山脉

大洋州

大分水岭

美洲

科迪勒拉山系、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生产活动

每个山区都有各自特点,有的山区风景优美,可以发展旅游业;有的山区矿产资
源丰富,可以发展采矿业;有的山区牧草丰美,可以发展畜牧业;有的山区适宜林木生长,
可以发展林业.总之,山区的发展应注意因地制宜.

4
、与山为邻

三个典型案例

自然环境

生产活动

生活状况

垂直的牧场

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在山体的不同部位,由于海拔高度不同,导致水热状况
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哈萨克斯坦牧民充分利用天山的草场资源安排牧业生
产,形成了“四季放牧”的山地畜牧业特色

“转场”文化

如画的梯田

云南省的元阳县位于哀牢山区.
这里山高水深,
一年四季是云雨天气.
而且
“山
有多高,水有多高”
.

哈尼族人修筑梯田,在高山上修建庞大的水渠网络把水引向梯田,种
植水稻.

“梯田”文化

热闹的山谷

卢卡索位于法国阿尔卑斯山脉山区西侧,坐落在群山怀抱的山谷中

滑雪胜地,
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给当地人们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作用

方面

旅游业给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有利作用

务工

人们能在家乡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避免外出打工的辛劳

人们的生活水平

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地区经济

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消极影响

生态环境

破坏了山区的生态环境

5
、世界主要河流的分布(图册
P36-37
、填充图册
P17

4-3


非洲

尼罗河

欧洲

多瑙河、伏尔加河

亚洲

黄河、长江、恒河、印度河、湄公河、鄂毕河、勒拿河

大洋州

墨累河

美洲

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南美洲的亚马逊河

农业生产

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水,他们出门以船为交通工具,从事的农业生产
也多以与水有关的渔业为主.

6
、傍水而居

比较点

水乡孕育的城镇(城镇)

耕海牧鱼(渔村)

水上都市(城市)

地理位臵

太湖流域.
太湖位于江苏省和浙江省的交界处.

山东半东端的石岛镇大鱼岛村

意大利的东北部、地中海的北岸——水上古城威尼斯

经济发展情况

鱼米之乡、商品粮基地、城市群、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海洋养殖业

商业
贸易中心——旅游城市

水的作用

水对太湖流域城镇的
“孕育”
作用

大海对人类的养育之恩,
人类应该与海洋和谐
相处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危

生活在湖畔、河边、海洋周围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水”的联系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生
产也离不开水

如何理解“水对人们生产生活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人类如果遵循自然规律,
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
利用并保护水资源,
就会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否则就会受到
自然界的惩罚.

7
、比较澳大利亚牧场与内蒙古牧区

比较点

现代化的大牧场

草原风情

地理位臵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的大洋州,是世界上惟一占据整个大陆及边缘岛屿的国家.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沈阳图片美景(六)

旅游资源概念的含义和特性是什么?试以地貌为例说明它对旅游的影响

  ①区域分异特性:旅游资源是造成旅游活动的最基本的因子.没有景观的地域分异,旅游资源
  就不可能吸引需求不同的旅游者.旅游资源区域分异受自然地理和人类社会活动规律所控制,而前者的控制表现更为直接和明显,如由气候差异造成的纬度地带性分布特性;受制于气候干湿程度影响的经度地带性分布特性;由于气温和热量随高度变化而造成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特性;由内外因子综合作用而形成的集中性分布特性,这种集中包括大小范围的集中、团块状集中、条带状集中等.   ②景象组合特性,包括:从种类上的同类组合和综合组合;从空间上的集团组合和异地组合;从规模上有大小不同尺度的组合,有当地或近地的集团组合,也有远距离的异地组合.   ③相似出现特性,自然和人文景象相似出现,给旅游者造成近地旅游之方便,但也给旅游业发展造成一些问题,对于类似景点,不易多次重游和加强其特色宣传.此外还有潜在资源特性、季节变化特性、性质变异特性等.
  (一)价值上的观赏性   .(独特性)它主要是用来看或观赏的.这是旅游资源同一般资源最主要的差别.庐山云瀑
  (二)空间上的地域性.地域差异性集中体现在各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旅游景观魅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是否有成就.   (三)时间上的季节性.(变异性) 主要指自然景观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而呈现出的最佳观赏季节.   (四)使用上的永续性.主要指旅游资源只供观赏不能带走,因此可以长期供游人使用.前提是保护和管理得好.   (五)构景上的综合性或多样性.指旅游资源往往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组成.
  说法三
  (1)多样性    对旅游者构成吸引的各种因素都是旅游资源.对旅游者构成吸引的各种因素都是旅游资源.需求千差万别,概括为:“求美”“求异”,纵向上对遥远的古代遗迹充满敬仰、横向上为异地的奇特环境和事物流连忘返、对美的本能追求使人们面对自然造化的优美景观心旷神怡、对体现人类追求、凝结人类智慧的人工创造物一往情深.   (2)垄断性——(不可移动性 )   是指旅游资源的实物本体不能朝向旅游者移动.正是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才决定了旅游活动暂时的和异地的特征;消费者买走的只是映象和感受.   (3)定向性一是资源分布的区域性.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性—— 人们渴望了解居住地以外的世界;才形成了旅游者向某个方向的旅游流;旅游流的指向是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二是同一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的区域性;对某些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吸引力大; 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吸引力不大; 对另一些本就不具有吸引力.   (4)时间性(补充内容)   与旅游活动的时间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时间的季节性.是指同一地理环境随季节的变化在某一特定季节出现某些特殊景观或特别的体验感受适合于旅游的现象.   时间特定性或周期性:旅游景观和事物在某一特定时间周期性地出现或发生.传统的节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每4年一届奥运会 ;珠海每两年一次的航展,欧美国家一年一度的狂欢节来临; 每年农历8月16钱塘江观潮;日出日落,   时代的变异性:历史遗迹、名人故居、废弃的矿井、监狱等;登月旅行, 一些主题公园地衰落   (5)组合性   一个孤立的构景要素或一个独立的景点是较难形成使旅游者离开其居住地专程前往游览的吸引力的,总是复杂多样、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各个要素组合构成足以吸引旅游者的旅游资源.
  1.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是天然赋存的具有游览观光、休息疗养、娱乐体育等吸引力的地理要素,这些要素或以单体和单体组合,或以某种要素为主辅以其它要素组合构成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类——山岳形胜、岩溶景观、风沙地貌、海滨沙滩、特殊的地质现象和地貌类型等.   水域风光——河流、湖泊、瀑布、泉水、溪涧、冰川、滨海等   生物景观——森林、草原、珍稀树种、奇花异草、珍禽异兽   气候与天象景观——适宜于避暑避寒疗养治病的气候及特殊的天象景观,如泰山日出、庐山云瀑、黄山云海以及虽可遇不可求但出现频率较多的峨嵋佛光、沙漠海市蜃楼、极地极光等.   人文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古今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实体或以其为载体的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   历史文物古迹——历史遗迹、建筑遗址、石窟石刻等   民族文化及其载体——主要包括可视、可感、可参与的特殊民俗礼仪、习俗风情、节日庆典、民族艺术和工艺等.   宗教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参观游览型的宗教建筑艺术,如坛、庙、寺、观、带有人格神色彩的大型塑像,以及赋予其中的装饰、雕塑、壁画、楹联、碑刻等; 另一类是这些宗教建筑和艺术本身营造的宗教活动场所.如各种宗教的神职人员布道求法,现代旅游者中也有大量专为求神拜佛而光顾宗教寺庙道观的.   城乡风貌:具有视觉形象的历史文化名城、独具特色的现代都市风光,具有清新质朴的田园风光、古镇村落等.   现代人造设施:富有特色、具有规模、某种特殊意义和影响力的大型工程及文化设施.   有影响的国际性体育和文化事件:   饮食购物:包括各种富有特色的地方风味美食、特产名品、特色市场与著名店铺等.旅游资源分类
  2.根据旅游活动内容而划分   游览鉴赏型:以优美的自然风光、著名古代建筑、遗址及园林、现代城镇景观、山水田园、以揽胜祈福为目的的宗教寺庙等为主.   知识型:以文物古迹、博物展览、科学技术、自然奇观、精湛的文学艺木作品等为主.   体验型:以民风民俗、社会时尚、节庆活动、风味饮食、宗教仪式等为主.   康乐型:以文体活动、度假疗养、康复保健、人造乐园等为主.   3、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   观赏型旅游资源,运动型旅游资源,休(疗)养型旅游资源,娱乐型旅游资源和特殊型旅游资源.   4、其他不同分类标准  开发利用原则
  (一)以市场为导向同时兼顾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原则.   (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编辑本段破坏原因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旅游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国际《文物保护法》
  国内收入已超过4000亿元,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的重要产业.由于旅游资源保护立法的滞后、管理体制的弊端,伴随着迅速增长的旅游需求,在经济中心论的思想指导下,很多地方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破坏了旅游业赖以存在的自然资源基础,对生物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旅游资源破坏的原因   自然灾害:   1.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水火灾害等.   2.气象灾害,如风蚀、水蚀、日照等.   3.生物灾害,如鸟类、白蚁等.   人为因素:   1.战争破坏,如圆明园.   2.游客不良行为带来的破坏.   3.经济建设不当造成的破坏.   4.政治因素带来的破坏,如“文革”.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   一、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条件和自然风光,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旅游环境
  湖泊、海滩矿泉、珍禽、异兽、奇花、异草、以及气温、日照、雨星等.   1. 中国名山:   1. 五岳:东岳泰山中岳嵩山 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2. 风景名山:黄山庐山 武夷山雁荡山 阿里山天柱山   2. 四大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   3. 四大名河:   长江 黄河黑龙江 珠江   4. 七大名湖:西藏旅游风光
  太湖洞庭湖 巢湖鄱阳湖 洪泽湖杭州西湖 台湾日月潭   5. 四大瀑布:   黄果树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黄山风景区瀑布 庐山瀑布   6. 著名泉水:   北京玉泉 镇江中冷泉 无锡泉水 杭州虎跑泉   7. 著名海滨:   大连海滨 北戴河海滨青岛海滨 厦门海滨天涯海角海滨   二、人文资源:   历史和文化古迹,习惯称为人文资源;其中包括纪念忸、古建筑、古墓葬、艺术宝库以及各种考古发现等.   1. 宗教名山:   1.四大佛山:五台山 峨眉山九华山 普陀山   2.四大道山:青城山武当山崂山 龙虎山   2.四大名窟: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3.四大园林   苏州园林:沧浪亭狮子亭 拙政园 留园   扬州园林:何园个园   岭南园林:清晖园可园   北方园林:颐和园北海避暑山庄   4.四大宫殿:北京故宫 沈阳故宫布达拉宫孔庙   5.六大古都:北京 西安南京 杭州 开封洛阳   6.三大古建筑群:北京故宫 承德避暑山庄山东曲阜孔庙   三、社会旅游资源:   狂欢节   民俗风情,变革新事等,称为旅游资源;其中包括古风,民俗、人际关系和各类建设风貌及发展成就等.   1.世界三大赌场:美国的加斯维加斯澳门摩洛哥   2.中国四大刺绣:苏绣 蜀绣 湘绣粤绣   2. 世界三大宗教:   1.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 世纪至5世纪之间,创始人悉达多乔达摩,代表经典是《金刚经》,世界上约有2.5亿人信奉佛教.   a、 世界佛陀日:公历5月间的月圆日;   b、 佛诞节(泼水节)阴历四月初八   c、 成道节:阴历十二月初八(腊八)   2. 基督教:在公元前1世纪形成并发展起,信仰基督稣,以《圣经》为经典.目前有10亿人信奉基督教.   a、 圣诞节:公历每年12月25日   b、 复活节: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3月21至4月25日之间)   c、 情人节:每年2 月14日   d、 狂欢节:有的始于元旦,有的始于圣诞节,各国不一   3. 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七世纪初,创始人穆罕默德,经典是《古兰经》   a、 开斋节:伊斯兰教10月1日   b、 古尔邦节:伊斯教历12月1日   c、 圣纪节(圣忌日):希古拉历3月12日
  保护条例
  《文物保护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颁布、实施的旅游市场法律法规40多个.在旅游资源方面,中国并没有专门的旅游资源保护法,与旅游资源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散见于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和林业、文化、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矿产、水利等部门的部门规章中.秦皇岛旅游资源
  主要有:   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年)、《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85年),原林业部制定发布的《森林公园管理办法》(1994年),《森林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中对风景名胜区保护所作的规定,《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中对文化遗迹保护所作的规定.各地方也结合各自特点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上述各项法律、法规从不同角度规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
  保护方式
  世界各国在旅游资源保护方面,所采取的方式大致有两类:   一是运用法律手段,实行立法,加强法制.   二是根据旅游资源质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加以保护.泰山
  保护内容
  旅游环境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旅游环境是以旅游资源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社会诸条件的综合.处理好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合理地开发与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将保护内容分为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两部分.   1.旅游资源:指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景点、景物.主要包括文物、古迹、建筑、碑刻及革命文物等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山峰、象形石、水体和树木等自然旅游资源.   2.旅游环境:指影响文物保护、游客旅游行为的周围环境.主要包括气候、水体、地形、林木及社会文化环境等.
  保护规划
  (一)旅游资源的保护   1.等级划分   1)一级.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与不可再生性特点,属于旅游区内核心景观的景观资源.   2)二级.其它旅游资源.   2.保护措施   西藏旅游风光   1)一级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在开发中必须保护其原有风貌及环境氛围,有效预防自然和人为破坏,保持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严禁随意开发建设.   ●建筑物体量、布局合理,色彩、风格一致,与周边景观格调协调.建筑物墙面整齐,无污垢.游览场所无污水、污物,无乱建、乱堆、乱放现象.   ●在其周围划出一定范围,此范围内不得建设任何影响景观视角完整和美感的一切建筑,不得在此范围内摆摊设点.   ●区内造型地貌众多,在建设施工及开展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应特别加以保护,以免造成永久性破坏.   2)二级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在一级旅游资源保护措施的基础上适当放宽,但也不能造成永久性破坏.   (二)旅游环境的保护   1.等级划分   将景区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外围保护区三部分.   1)重点保护区.指旅游资源周围的环境,包括绿化、污染、施工、采石等活动涉及到的问题.   2)一般保护区.指旅游区内重点保护区以外整体环境的保护,主要包括大气、水质、噪声、垃圾及山体等.   3)外围保护区.指位于旅游区内,但又处于各景区之外的旅游环境氛围营造地带.   2.保护措施   旅游环境   1)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符合二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基本符合二级标准.   2)区内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保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坏游览气氛.   3)对林木病虫害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与林业部门配合,及时掌握林木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动向,采用生物、化学、物理等措施,控制与消除其危害.   4)卫生措施   ●垃圾箱标识明显,数量能满足需要,布局合理,造型美观、实用,与环境相协调.垃圾及时清扫,日产日清.   ●餐饮服务符合国家关于食品卫生的规定,配备消毒设施,禁止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   ●厕所引导标识醒目,数量满足需要,造型、色彩及格调与环境协调.所有厕所具备冲水、舆洗、通风设备或使用免水冲生态厕所.厕所便池洁净、无污垢、无堵塞.室内整洁,无破损、无污迹、无异味,干净、明亮.   ●公共场所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检测标准.   5)安全措施   ●交通、机电、游览、娱乐等设备完好,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危险地段防护设施齐备有效,标志明显.   ●认真执行旅游、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安全保卫制度.   ●建立紧急救援体系,或设立医务室,配备专职医务人员,配备游客常备药品,有较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建立健全防火制度,配备必要防火器材,并在醒目处设立防火宣传牌,并指导游客如何防火.   ●部分山体滑坡现象严重,对游客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规划采用生物与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式予以解决.   6)任何开挖山体的行动都要得到有关部门的特别批准, 在施工中还应特别小心,把对山体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
  保护注意事项
  1、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首先是民族特色,寓民族共性于地方个性之中.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我们的民族共性,各地旅游资源的特点是其地方个性.例如风景如画的漓江和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都有它们各自的个性.开发旅游资源必须使其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2、古老文明、现代文明和自然风景协调发展.开发旅游资源,进行旅游设施的建设,要注意不破坏自然景观,不破坏原来环境的格调.例如建爬山缆车时不应破坏原山景色的秀丽和雄伟;高层的现代化建筑避免建在古色古香的民族风格建筑物旁边.更要注意保护历史文物古迹,不能因建设现代文明而毁掉了古老文明.   3、旅游资源开发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着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指的是它不产生工业“三废”,但旅游业同样会产生污染.现代旅游业中,宾馆饭店排放的生活污水是不容忽视的污染源,餐厅酒楼产生的废气和噪声成了居民的投诉热点,海滨旅游区的无度开发会导致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这些都是旅游业发展给环境造成的危害,必须制定法规和措施保护环境.例如泰国芭提雅海滨度假地规定,40个床位以上的旅馆要有污水处理设施,以保证海湾水域的卫生.土耳基禁止在沙滩上插太阳伞以防埋在沙里的海龟蛋受损,禁止在沙滩上开汽车及用强烈照明灯以免吓跑大海龟.   4、注意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旅游资源要以尽量小的投资开发更多的项目,令其更有吸引力,以收到更大的经济效益.但一定要防止只顾经济效益而滥加开发,以致破坏自然环境,这是“杀鸡取卵”的错误做法.
  编辑本段调查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所进行的研究和记录.调查组成员应具备与该调查区旅游环境,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有关的专业知识,一般应吸收旅游,环境保护,地学,生物学,建筑园林,历史文化,旅游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参与.   调查的基本内容   是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和制订开发规划方案的依据和基础.分两个阶段进行:   1.室内准备.对目标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和总体的印象.   本区和邻区有关旅游资源的文献、报告和图表等资料,加以整理,作为野外调查的实证和参考.   背景资料:国土资源调查报告、水文气象资料、各种统计资料;卫片、航片和各种现有的较大比例尺地形图;文史资料、地方志、地名志和前人游记;当地群众提供的报景、找景线索等.   2. 野外考察:验证前人的结论,并进一步详查前人未发现的景点和景物.野外调查有三种方式:   路线考察:沿着交通线考察,重点是开辟新的旅游景点;   区域普查:重点是对区域内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地区分布和差异、利用现状等进行全面调查,并对同类旅游资源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为景区划分、游览线路设计、人文构景打好基础,从而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背景资料.为了确保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在现场勘测时,可使用现代技术手段——遥感技术等,来获取和验证资料:   重点考察:主要是对重点景区进行周详的实地勘察,包括旅游资源、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现有基础、工程技术和环境保护等内容.   3.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   旅游资源本身的调查   所处环境的调查   客源分析   临近旅游资源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编辑本段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是基于开发利用的目的,依据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和统一的评价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本身进行的评价,从而确定开发的机会与约束,也即西方学者所称的吸引力评价.它是旅游地评价的重要内容.   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   确定该旅游资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价值和地位,   为新旅游区的开发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为已开发和部分开发的老旅游区提供改造、扩大的依据.   为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级规划和管理提供系列资料和判断的标准.   有助于明确旅游地的性质(类型),拟定未来的旅游地中旅游资源的结构(主次关系)和新的旅游资源的开发.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系列要素评价:资源密度、资源容量、资源特色、资源价值和功能、地域组合、资源性质   开发条件评价:区位、环境、客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建设施工条件、开发序位   效益评价:经济、社会、环境 评价标准:   1.美学标准:对拟开发的旅游资源的美学质量的高低或特色进行评价.   2.社会标准:对拟开发的旅游资源能否体现当地现今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特色进行评价.   3.历史标准:对拟开发的旅游资源能否反映担负地过去的历史文化风貌进行评价.   4.市场标准:对拟开发的旅游资源所吸引的客源对象、吸引程度和客源规模进行评价.   5.综合标准:从市场观念出发,同时也涉及美学、社会及历史等评价标准的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1.卢云亭先生“三三六评价法”   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六个条件:景区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   2.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国家旅游局2003年颁布《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   1.评价项目:"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其中:"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you qi游玩和休息)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   "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   2.基本分值: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   3.计分与等级划分   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级,从高级到低级为:   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   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5-89分.   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60-74分.   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45-59分.   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30-44分.   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   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   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沈阳图片美景】

沈阳图片美景(七)

东经110度经过我国的地区的概况(包括省份、交通、地形、气候、主要工商业、民族、)
省份、地形、气候、交通、工商业、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中国有4078年(含“夏朝”)的已知文明史(以出现国家体制为始),是亚非大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一、中国地理分条简介
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图被形象地比作一只头朝东尾朝西的金鸡.是中华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2、中国领土总面积为 9,596,960 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 9,326,410 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70,550平方公里,所以说,如果只比较土地面积,那么中国大于美国,是世界第三大.如果加入水域面积,中国领土小于美国,成为世界第四大.排名前2位的分别是俄罗斯和加拿大.
3、中国领土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跨了5个时区,东西距离约5200公里.
4、中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南北距离约为5500公里.
5、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6、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7、中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8、中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9、中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船舶避风和停靠. 中国的大陆边境线长20000多公里
10、中国岛屿大约有5000多个,绝大部分分布在长江口以南的海域.
11、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它位于浙江省东面的东海海域.
12、中国南海有四个群岛,即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13、中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4、内海是一个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的渤海、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是中国的内海.
15、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第三大岛是崇明岛.
16、山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辽东半岛是中国第二大半岛.
17、台湾海峡位于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从南到北连接着南海和东海,是中国海上运输的重要通道,人们称它为“海上走廊”.
18、 中国有两条地震带,一条是地中海-中国地震带,一条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中国正好在两大地震带的中间,所以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19、与中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中国是邻居最多的国家.
20、东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朝鲜.
21、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俄罗斯、蒙古国.
22、西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23、西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24、西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印度、尼泊尔、不丹.
25、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缅甸、老挝、越南.
26、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27、东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韩国、日本.
28、东南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菲律宾.
29、南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0、中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市(地、自治州、自治盟)、县(旗、区、市)、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五级.
31、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2、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是中国的首都.战国时为燕国都城,故也称燕京.
33、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有166多万平方公里,占了整个中国面积的1/6.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乌鲁木齐市,简称为“新”.
34、因位于黄河北边而得名的河北省,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属于冀州,所以河北简称“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家庄.
35、河南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南边,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它是中国古代“九州”中的“豫州”,因此简称豫”,又称“中州”和“中原”.郑州、安阳、洛阳和开封是中国八大古都中的四个,其中洛阳是13朝古都,开封是七朝古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郑州.河南有大量古代文化遗址.现在的河南省是建国初期平原省和老河南省合并而成.
36、陕西省,是古代秦国的所在地,所以称“秦”或 “陕”.其省会城市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上的13朝古都,是中国著名的古都.延安是著名的革命圣地.
37、有“煤海”之称的山西省,因位于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简称“晋”,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是中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
38、内蒙古自治区横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简称“内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 是蒙古族的发源地.
39、辽宁因省内有一条辽河而得名,简称“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阳市,另有计划单列市----大连市.
40、吉林省位于东北平原的中心,简称“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长春市是中国的“汽车城”.
41、有“北大仓”(粮仓)之称的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的省份,也是最东的省份,简称“黑”.人民政府所在地哈尔滨市,又称“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节期间,这里举办冰雕艺术节.
42、甘肃省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兰州市.简称“甘”或“陇”,古所辖地为甘州(现张掖市)和肃州(现酒泉市),是故甘肃.
43、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银川市.简称“宁”.
44、青海湖古代叫“西海”,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思是“青色的湖”.青海省就是因它而得名的,这是我国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宁市.简称“青”.
45、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中国最高峰,亦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即位于本区.从公元7世纪开始就与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经常往来,促进了藏族、汉族两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发展.简称“藏”.西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萨市,在藏语中是“圣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这里一年四季晴空万里,日照时间长,人们把它叫做“日光城”.
46、同缅甸、老挝、越南三国相邻的中国西南边疆省份是云南省,简称“滇”或“云”,省名来源于彩云之南,另一说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云南省有52个民族,是中国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昆明市,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闻名中外的“春城”.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47、“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指的是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贵阳市.中国最大的瀑布也是闻名于世界的黄果树瀑布位于离贵阳150公里处的镇宁布依族自治县.
48、贵州省 仁怀市出产的茅台酒被列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也是中国的国酒.
49、因为物产丰富而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四川省,简称“蜀”或“川”,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成都市.
50、湖北省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简称“鄂”,人民政府所在地武汉市,水陆交通便利,被人们称为"九省通衢",夏季气温高,是“四大火炉”之一.
51、湖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境内最大的河流湘江纵贯全省,所以简称“湘”,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长沙市,夏季气温高,是“七大火炉”之一.
52、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因从唐代开始设江南西道而得名,又因为赣江是省内最大的河流,所以简称“赣”.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南昌市.
53、安徽省出产“文房四宝”中的纸、墨、砚,它简称“皖”,古有徽州和安庆二府,各取一字,乃为安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合肥市.
54、因位于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的山东省,在古代是齐国和鲁国的所在地,所以简称“鲁”.山东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济南市,是中国著名的“泉城”. 另有一计划单列市----青岛市.
55、江苏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简称“苏”,江苏建省始于清代初年,取江宁、苏州两府的首字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市是著名的“六朝古都”.
56、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的中段,简称“浙”,境内最长的河为钱塘江,钱塘江曲折多弯,又名“折江”, “折”与“浙”同音,是为“浙江”. 另有一计划单列市:宁波市.
57、浙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杭州市,风景优美,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58、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南段,简称“闽”,因境内第一大河闽江而得名.福建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福州市,又称“榕城”,因城中榕树多而得名. 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也是中国五个计划单列市.境内有“海上花园”与“钢琴之岛”之称的鼓浪屿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59、福建省对面是中国的宝岛台湾岛,台湾省简称“台”,岛上居民以汉族为最多,他们的祖先大部分是从福建和广东迁过去的,通用普通话、闽南话和客家话,风俗习惯和闽南差不多.台北为最大城市,高雄是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
60、广东省,位于中国南部沿海,简称“粤”.省会是羊城广州,有悠久的革命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为迅速.广东三大民系是指广东汉族人里的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他们占了广东汉族人的大多数.三大民系的形成,是与三大民系先民入粤时间有先后、使用方言迥异、习俗各有特色分不开的.历史上广府与客家曾发生土客械斗,而今天民系间已大体能和睦相处,但相互间还存在着一些微妙关系,并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另有一计划单列市:深圳市.
61、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因桂林在历史上长时间为省会,广西称“桂”由此而来.首府南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会议所在地.
62、位于中尼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8844.43米).
二、中国地势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三、气候
中国气候有三大特点:显著的季风特色,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和多样的气候类型.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超过50℃.主要原因在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纬度影响:冬季盛行冬季风.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季最热地地方是吐鲁番.
四、行政区划
4个直辖市
中国政区图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简称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端.初称蓟,春秋战国时为燕国都城,辽时为陪都,称燕京、南京,金、元、明、清至民国初为都城,先后有中都、大都、北平、北京等称号.1928年始设市.现辖16区、2县,为中央直辖市.全市面积1.68万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市人口1743万.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也是文化、科学、教育中心和交通枢纽.北京还是驰名中外的游览胜地,主要名胜古迹有长城、故宫、天坛、十三陵、颐和园、香山等.北京曾举办过1961年第26届世乒赛、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和2001年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上海:简称沪或申.地处中国东部海岸中段、长江入海口处.古为海边渔村,春秋为吴国地,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封邑,宋设镇,始称上海,1927年设市.现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辖18区、1县.全市面积5800平方公里.2007年全市人口1,858.08万.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市之一.上海还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基地.上海曾举办过2001年APEC会议和2005年第48届世乒赛单项赛.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
天津:简称津.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五大支流在此汇合流入渤海.金元时代称直沽,为漕运要地,后设海津镇,明初取“天子津渡”之意始称天津并设卫,称天津卫,清为天津府治,1928年始设市.现辖15区3县,为中央直辖市.全市面积1.1万多平方公里.2007年末户籍人口1,095万人.天津是华北最大的工业城市,油气、海盐资源丰富,并有一定的工业技术基础.天津也是华北重要的商业中心和口岸城市,2006年被确立为北方经济中心.天津的名胜古迹主要有市区的宁园、天后宫、大沽口炮台,蓟县独乐寺,黄崖关古长城及有“京东第一山”之称的盘山风景区.
重庆:简称渝.位于西南地区东部,长江上游.春秋战国时为巴国地.隋唐属渝州.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民政府陪都.1997年,以原四川省重庆、万县、涪陵3个地级市和黔江地区行政区域设中央直辖市重庆市.下辖19区、17县、4自治县.全市面积8.23万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市总人口3235.32万人.重庆是综合性工业城市,有长江三峡、枇杷山、缙云山等旅游胜地.
23个省
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河南省(省会郑州)、湖北省(省会武汉)、湖南省(省会长沙)、江苏省(省会南京)、江西省(省会南昌)、辽宁省(省会沈阳)、吉林省(省会长春)、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陕西省(省会西安)、山东省(省会济南)、山西省(省会太原)、四川省(省会成都)、青海省(省会西宁)、安徽省(省会合肥)、海南省(省会海口)、广东省(省会广州)、贵州省(省会贵阳)、浙江省(省会杭州)、福建省(省会福州)、台湾省(省会台北)、甘肃省(省会兰州)、云南省(省会昆明).
5个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 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
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 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
2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五、经济特区
深圳经济特区 珠海经济特区 汕头经济特区 厦门经济特区 海南岛经济特区
六、首批设立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
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
七、中国的重点风景名胜区
北京八达岭—十三陵;天津盘山;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庙;秦皇岛北戴河;山西五台山;辽宁千山、鸭绿江;吉林松湖;黑龙江镜泊湖;江苏太湖、苏州园林、无锡影视城、扬州瘦西湖;浙江杭州西湖、普陀山、雁荡山;安徽黄山、九华山;福建永定土楼、武夷山、鼓浪屿—万石山;江西庐山、井冈山、三清山;山东泰山、曲阜、蒙山、崂山、蓬莱、趵突泉;河南嵩山、云台山、伏牛山;湖北东湖、武当山、黄鹤楼;湖南衡山、岳阳楼、洞庭湖;广西桂林西山及漓江;海南三亚热带海滨;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黄龙池—九寨沟、青城山—都江堰;贵州黄果树瀑布;云南三江并流;新疆天山天池;青海青海湖;宁夏西夏王陵.

沈阳图片美景(八)

是指偏正式、主谓式、作谓语、主语、定语、含贬义这种.
不要太长,不要一大段一大段的复制,如果复制,那还有动宾式、联合式、兼语式、补充式、紧缩式、作状语、宾语等等呢?

  对联写作指导(第四讲 词、词组的结构和句子成分)2008年02月02日 星期六 22:27第四讲 词、词组的结构和句子成分
  一 词和词组的结构
  写作对联,对仗时要做到句式一致、结构相应,必须理解、掌握词和词组的结构方式.要做到对仗工整,必须正确运用词和词组,让相同的结构相对.(这里讲的词,是语法上的词,不是文学体裁诗词的词.)
  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字和词有联系,又有区别.字,是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汉字一字一音,有意义,多半可以独立运用,常常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过去称词为字,所谓“实字、虚字”,实即现代汉语的“实词、虚词”.
  词的种类,按不同的标准划分,有不同的名称:
  1.单音词·双音词·多音词 这是按音节的多少划分.单音词,就是一个音 节构成的词,在书面形式上用一个汉字表示,如“天”、“一”、“走”、“红”.双音词,就是由两个音节构成的词,在书面上是两个汉字,如“国家”、“对 联”、“勇敢、“我们”.多音词,就是由三个和三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在书面上是三个和三个以上的汉字,如“收音机”、“高层建筑”、“英汉大辞典”. 古代汉语常用单音词,现代汉语多将单音词扩展为双音词,如“美→美丽”,“民→人民”,“师→老师”.对联常使用古代汉语(文言),单音词多,所以要特别 注意掌握单音词.
  2.单纯词·合成词 这是按词的意义成分来划分.单纯词,只包含一 个有意义的成分(词素),如“人”、 “海”、“大”.合成词,包含两个和两个以上有意义的成分,如“人民”、“伟大”、“大众化”.所有的单音词都是单纯词.单纯词不一定就是单音词,如“枇 杷”是双音词,但它是单纯词,因为它是两个字合起来才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成分.音译外来词,如“沙发”、“法兰西”、“富兰克林”,虽是双音或多音词,但每 个字只表示一个音,不表示意义,所以仍是单纯词.
  词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它大于词,小于句子.两个单音词组成的词组和两个词素组成的合成词,在对联写作中经常使用,需注意掌握其结构方式.
  合成词和词组的结构方式,常见的是联合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动补式、介宾式.
  (1)联合式
  又称并列式,是由同义(包括近义)或反义的词素或词所构成.
  ①同义联合
  名词+名词 如:人民 土地 门户 干戈 肝胆 杨柳 莺燕 山岭
  动词+动词 如:吟哦 撰写 修建 学习 寄寓 降落 攻击 叱咤
  形容词+形容词 如:富裕 贫穷 丰富 善良 美丽 温暖 深厚
  ②反义联合
  名词+名词 如:天地 水火 春秋 日夜 功过 恩怨 上下 东西
  动词+动词 如:升降 起伏 兴亡 成败 悲喜 褒贬 有无 沉浮
  形容词+形容词 如:高低 大小 深浅 难易 盛衰 冷暖 优劣
  (2)偏正式
  前一个词素或词修饰后一个词素或词.前是偏义,后是正义;前者像枝叶,后者像树的根干.
  ①形容词或名词、动词、数量词、代词+名词 如:大江 清江 三江 精心 苦心 灰心 二心 小园 家园 田园 此园 大门 寒门 佛门 蓬门 我国 强国 前程 鹏程 归程 历程 征程
  ②形容词或副词、动词+动词 如:快走 徐行 疾驰 奋进 挺进 新进 并进 畅想 猜想 浮想 还想 休想 大打 扑打 痛打 高飞 纷飞 腾飞 起飞 悲鸣 轰鸣 争鸣
  (3)主谓式
  前边词素或词如同主语,后边词素或词如同谓语;前者是被陈述的对象,后者是陈述部分.
  ①名词+动词 如:沙飞 水流 花开 叶落 蝉鸣 犬吠 虎啸 龙腾 心喜 客来
  ②名词+形容词 如:心急 胆怯 年轻 情深 意切 味长 词美 国强 官清
  有些偏正式的合成词或词组,一经颠倒,即成主谓式的合成词或词组.如:大树→树大 狂风→风狂 好心→心好 贪官→官贪 强国→国强
  (4)动宾式
  又称支配式.前后词素或词间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前者表示动作或行为,后者表示动作或行为所支配的对象;前者如动词谓语,后者如宾语.
  格式 动词+名词或代词 如:举重 滑冰 放心 签名 知己 爱人 恨谁 治国 读书 补课 过年 开花 防沙
  有些主谓式的合成词或词组,一经颠倒,就成动宾式的合成词或词组.如:花开→开花 沙飞→飞沙 客来→来客 国治→治国 天翻→翻天
  (5)动补式
  又称补充式.前后词素或词间有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经常以后者来补充说明前者,在整个词义上,以前者为主;前者如动词谓语,后者如补语.
  格式 动词+形容词或动词、副词 如:说明 说尽 改正 改好 提高 提前 抓紧 抓住 戳穿 赶跑 打痛 吃饱 穿暖 看清 望远 登高 美甚
  有些动补式的词或词组,中间可以插进“得”,以表示可能;插进“不”,表示不可能.如“吃得饱”、“望得远”、“提不高”、“看不清”.
  (6)介宾式
  介词把它所带的宾语介绍给主语,介词在前、宾语在后.介宾式可以短到两个字,长到好几个字.
  格式 介词+名词或代词 如:于此 以君之力 向前方 从南边 自海上
  △ △ △ △ △
  在山水间 为人民 对祖国 把亲朋好友 (△为介词)
  △ △ △ △
  以上,“式”即“结构”,联合式即联合结构,偏正式即偏正结构,以此类推.
  词、词组结构方式对照表
  结构各类
  例 词
  联合结构 国家 泥沙 良好 日月 东西
  偏正结构 大家 白沙 好花 明月 东海
  主谓结构 家大 沙飞 花开 月明 海啸
  动宾结构 爱国 飞沙 卖花 看月 观海
  动补结构 爱得深 飞起 卖完 看清 观遍
  介宾结构 为国 向沙漠 在花前 对月 自海上
  二 句子成分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单位.一个句子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说话和朗读中,句子有一定的语调,句子与句子中间有一个较大的停顿.
  对仗,必须词组对词组,句子对句子.为了做好对仗,除了理解、掌提词和词组的结构以外,需要再了解有关句子的知识.
  构成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是主语和谓语.句子可以有四种次要成分:定语,状语,宾语,补语.
  1.主语和谓语
  主语是谓语的陈述对象,表示谓语说的是“谁”或者“什么”.谓语对主语加以陈述,表示主语“怎么样”或者“是什么”.主语一般在前,谓语一般在后.用作主语的常是名词、代词.用作谓语的常是动词(包括“是”、“有”)、形容词.下例春联,名词作主语:
  山河壮丽;
  △△
  岁月峥嵘.
  △△
  下例春联,形容词作谓语:
  国家昌盛;
  △△
  人民安康.
  △△
  2.宾语
  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一般在动词的后边,也可借助介词“把”、“对”等用在动词前边,表示行为的对象、成果、工具、处所或存在的事物等,常用名词、代词充任.如潘力生题人民大会堂联,名词作宾语:
  一柱擎东亚;
  △△
  群星拱北辰.
  △△
  3.定语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成分.被修饰或限制的词是中心词.定语指出中心词的属性、形状、数量及所属的人、地方、时间、范围等.定语用形容词、数量词、名词、代词充任,在中心词的前边.如张广建题甘肃崆峒山联,数量词作定语:(黑三角表示中心词)
  俯瞰河流,百尺楼台九曲水;
  △△▲▲△△▲
  凭临城郭,万家烟火四围山.
  △△▲▲△△▲
  4.状语
  状语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成分.被修饰的动词或形容词是中心词.状语用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动量)、表示处所或时间的名词和介宾结构充任,一般在中心词的前边.如台湾剑潭古寺联,形容词作状语:
  古迹重修,成观光地;
  △▲
  寺名长播,结香火缘.
  △▲
  5.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的补充成分.被补充的动词或形容词是中心词.补语表示行为的结果、数量,或性状的程度.补语由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动量)充任,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边;有时要借助“得”来表示(如“美得很”).如陕西药王山药王庙联,形容词作补语:
  医隐山林托迹远;
  ▲ △
  仁昭今古惠民深.
  ▲ △
  词组的功用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都可由有关词组充任.
  三 句子种类
  1.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句子的种类,按内容意思和语气划分,陈述事情的,叫陈述句,句末用句号;提出问题的,叫疑问句,句末用问号;要求听话人做或不做某种事情的,叫祈使句,句末用句号或感叹号;抒发某种强烈情感的,叫感叹句,句末用感叹号.
  2.完全句和不完全句
  按照句子成分来划分,有完全句和不完全句.
  完全句又称双部句,主语部分、谓语部分齐备,意思完整.如隆中三顾堂联:
  两 表 酬 三 顾;
  一 对 足 千 秋.
  └—┬—┘ └—┬—┘
  主语部分 谓语部分
  不完全句又称单部句,可分三种:
  (1)无主句 只有谓语部分,没有主语部分;说不出主语,或无需说出主语.一般由动宾词组造成.有的祈使句就是无主句.如*青年时代自勉联:
  ( ) 与有肝胆人共事;
  ( ) 从无字句处读书.
  └—┬—┘ └——┬——┘
  主语部分 谓语部分
  (2)省略句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对话,上下文)里,句子中某些成分可以不说.对联里,常省略主语“我”、“我们”,有时承前省,有时照后省,有时全联多处全省.如彭玉麟题黄鹤楼联,两处省“我”:
  我从千里而来,( )看江上梅花,直开到红羊劫后;
  谁云一去不返,( )听楼中玉笛,又唤回黄鹤飞高.
  (3)独词句 由单独一个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省略的成分多而难以确定,意思比较含蓄.如“九一八”事变后,沈阳出现了这样一副极短的对联:
  死;
  生. (倒写)
  含义异常丰富:在日本侵略军的占领下,生离死别,生不如死;宁肯站着死,也不倒着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又如董必武挽谢觉哉联:
  长征老战士;
  文革病诗人.
  谢觉哉,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代表,后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对无法无天的“文革”毫无办法,只能做个“病诗人”,意余言外.
  3.单句和复句
  按照句子的个数来划分,有单句和复句.
  单句 又叫简单句.常由一个主谓词组构成,也可由一个词或其他词组构成.单句可以是完全句或不完全句.单句不一定文字都简短,单句可以因主要成分加上次要成分而复杂化,因而文字较长.
  复句 是意思有密切联系的小句子组成的大句子.复句中的每个小句子叫分句.(在对联书籍中,为讲述方便,一般将逗号断开的词组都称作分句,和语法上的分句有所不同.)复句中各分句之间有联合关系、偏正关系.如李甲秾自勉联:
  吃苦是良图,作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
  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
  上下联各由五个分句组成一个复句.中三个分句是联合关系,与最后那七个字的分句是偏正关系(因果);后四句与开头一句又是偏正关系(因果,倒装).
  分辨单句、复句,要着眼于句子成分和结构,成分有省略的要加以补充(独词句、无主句除外).如陶行知题联: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孰为夫子?
  小疑必问,大事必闻(的人),才算学生.
  上下联的主语,都是省略了的“人“.半联是单句.
  蔡元培挽鲁迅联:
  著作最谨严,(著作)非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太沉痛,(遗言)莫作空头文学家.
  上下联两句各有主谓语,下句主语是承前省略.半联是复句.
  四 成语结构辨析
  成语言简意赅,表现力强,写作中常用.了解成语结构,有助于对仗工整.
  成语绝大多数由四字组成.它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主谓语齐全,如“青出于蓝”、“胸有成竹”、“骄兵必败”、“蚍蜉撼树”等.它可以是一个省略主语或谓语的不完全句,如“想入非非”、“与众不同”、“为民请命”、“喜怒哀乐”等.
  成语,前两字和后两字的关系可以有种种不同.主谓关系如“玉石俱焚”、“人才辈出”.动宾关系如“煞费苦心”、“一改故辙”.偏正关系如“十万火急”、“娓娓动听”、“从宽发落”.
  成语,前两字和后两字是联合关系的最多.联合关系的成语,前两字、后两字各自彼此又有种种不同关系.
  1.联合+联合 如:
  繁荣昌盛 富贵荣华 冠冕堂皇 多快好省 谦虚谨慎 古今中外
  温良恭俭 激昂慷慨 麟凤龟龙 魑魅魍魉 酒色财气 风云月露
  成败利钝 喜怒哀乐 轻重缓急 青红皂白 悲欢离合
  2.偏正+偏正 如:
  三心二意 三坟五典 五洲四海 千方百计 万紫千红 山珍海味
  凤毛麟角 火树银花 火海刀山 花朝月夕 光风霁月 名缰利锁
  舌剑唇枪 冰天雪地 枪林弹雨 良辰美景 良师益友 青梅竹马
  明眸皓齿 国色天香 和风细雨 赤县神州 赤胆忠心 志士仁人
  坚甲利兵 严刑峻法 社鼠城狐 陈规陋习
  (以上偏正是“定语+中心词名词”)
  三令五申 七拼八凑 千变万化 千锤百炼 并驾齐驱 坐言起行
  条分缕析 高瞻远瞩 旁征博引 兼收并蓄 精打细算 潜移默化
  先忧后乐 露宿风餐 旁敲侧击 明争暗斗 冷嘲热讽 倒行逆施
  横征暴敛 阳奉阴违 道听途说 左顾右盼 长吁短叹 浅斟低唱
  (以上偏正是“状语+中心词动词”)
  3.主谓+主谓 如:
  龙吟虎啸 龙骧虎步 龙盘虎踞 凤鸣鸾舞 风驰电掣 鸟语花香
  心驰神往 耳闻目睹 眉开眼笑 功成名遂 珠联璧合 纲举目张
  家喻户晓 豕突狼奔 狼吞虎咽 蚕食鲸吞 手忙脚乱 风吹雨打
  众叛亲离 兰摧玉折
  (以上主谓是“名词+动词”)
  人寿年丰 民康物阜 民富国强 地大物博 地老天荒 年高德劭
  日新月异 花好月圆 心旷神怡 珠圆王润 冰清玉洁 顽廉懦立
  事半功倍 才疏学浅 口燥唇干 山穷水尽 脑满肠肥 羊狠狼贪
  灯红酒绿 凶多吉少
  (以上主谓是“名词+形容词”)
  4.动宾+动宾
  引经据典 求同存异 励精图治 披荆斩棘 披星戴月 披肝沥胆
  呼风唤雨 改天换地 废寝忘食 扶危济困 正本清源 厉兵秣马
  扬眉吐气 回肠荡气 抛砖引玉 沽名钓誉 见微知著 买椟还珠
  坐并观天 玩物丧志 贪赃枉法 弄虚作假 吞云吐雾 折戟沉沙
  前后是联合关系的成语,其中许多可以前后颠倒使用,如:
  激昂慷慨→慷慨激昂 万水千山→千山万水
  龙吟虎啸→虎啸龙吟 花好月圆→月圆花好
  前后虽是联合关系,如果是前后两个行为有先后承接关系,一般不能颠倒,如“见缝插针”、“弄巧成拙”.

沈阳图片美景(九)

一张照片的故事 作文

一张照片的故事
大家都见过照片吗?想必一定见过许许多多的照片,但你有你最喜欢、最喜爱的照片吗?不猜都知道,肯定有,但那张照片是在什么情况下照的,我估计大家的回答有很多。今天就让我介绍我的一张照片的故事。我家照片有很多,唯有我最喜爱、最喜欢的还是那一张照片——那是一张我们全家一起到舟山朱家尖玩时照的,让我们来回忆一下那次玩时的过程,那一次,我们来到舟山朱家尖,到了朱家尖,刚下车,一阵微风拂来,让我感到一阵凉爽,到了里面我们便看见茫茫大海,在一片蔚蓝的天空下,大海显得多么宽广。我们换上泳裤,来到大海里,那张照片就是在我自由自在的走路时,一阵“海啸”把我淹没后,我被海水咽到时照的,那时我看到我便害羞的不敢说话。因为那时我的丑事被曝光了,现在这张照片十分有趣,我也十分喜欢它,它不但把我的外貌怕得完完整整,而且还把我拍得那么有趣。所以我十分喜欢这张照片。我希望我们家能到更多的地方去游玩,拍下更多美好的照片,让我细细的品味更多的美景,我们要经常外出游玩。这样不仅能增长很多知识,还能十分高兴,我还能有更多的照片,品味更多美景,一张照片有许许多多说不完的故事。让我们细细品味,所以,我们要游览祖国更多的大好河山,照下许许多多的照片。
一张照片有一则故事,许多照片有许多故事,让我们保存好、爱护好自己的照片。

沈阳图片美景(十)

作文:写一处风景
我要写一篇作文.要图文并茂的表达.是画一幅画还是贴一张照片?

风景
很久很久以前,森林里有两只猴子和一位心地善良的花仙子.
原本两只猴子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和睦相处.它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小猴子在辛勤地劳动,大家都认为小猴子是一个热爱劳动的人.而大猴子却很懒惰,大家都不喜欢它.但是大猴子很羡慕小猴子获得大家的认可,所以对小猴子一直怀恨在心.就想:我一定要把小猴子置于死地.花仙子知道后就想了一个办法.
汽车行驶在通往厦门的高速公路上.天空很高远,洁净而澄碧,微风很凉爽,还时不时地拂过你的面庞.举目便是青山连绵,绿树葱茏,让人感到亲切、舒服.这里足以让人抛开一切,尽情拥抱大自然.
偶尔会惊奇地发现,在山脚下绿树茂密的地方,有一两座破旧的草屋,门前总有一两亩田地,也不知是哪位高人雅士,隐姓埋名在此,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让人不由产生羡慕之情.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其中一座高高地耸立着,技压群雄,威风凛凛.山脚下有个小湖泊,被茂密葱郁的树木围绕着,十分隐蔽.隐约可见那湛蓝的湖水,依旧波光粼粼.
车子一路朝前疾驶.绕过一个大山后,我惊喜地发现在车子后侧的山脚下,有一望无际的农田,那翠绿中掺杂着金黄的稻穗蕴藏着几分收获的喜悦.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涌上心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田上还有几头老黄牛在慢悠悠地甩着尾巴吃草,样子非常悠闲自在.前面则是一条流水潺潺的河流,足有七八米宽,河水追逐打闹所发出的琅琅笑声划破这儿的宁静.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走过了好长一段路,此时已到达漳州境界.这里的景色显然与前边的截然不同,到处是荒地,树木少得可怜,偶尔几棵孤独挺立着的杨树让这里显得更加荒凉.大地十分空旷,只看见很远处几座笼罩着云雾的淡蓝色的山峰.
当这股莫名的忧伤还未散去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的车子正朝这一个阴森森的山洞驶去,一看路牌——呀!是大步山隧道,这是我第一次穿越隧道,心里十分激动.隧道里红色的灯光十分阴暗,山风也很阴凉,气氛有点恐怖,但却好似探险一样,刺激极了.
穿过隧道,呈现在眼前的又是一番新天地.这儿四面是山峰,我四下打量了一下,发现这里竟是一处盆地,太神奇了!这里的山很特别,山上的石头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盆地的中央是大海,辽阔无比,深沉迷人.在海中有若隐若现的东西在晃动,难道是传说中的海市蜃楼吗?这里犹如仙境般的美景令我深深地陶醉了!直到哥哥提醒,我才想起将它们拍摄下来,可惜车子走得太快,无法取景,也只有将它的美丽铭刻在心里,筑成心中永远的风景……
车子走了将近三个小时,我一刻也不曾觉得疲倦,那是因为这一路的风景实在难以忘记.谁说只有黄山才迷人,只有桂林才秀丽,在我眼里,只要是大自然赋予生命的一切,皆是美丽,皆是迷人!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haoci868711/

推荐访问:西湖美景图片 美景图片大全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