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时期小英雄的故事

来源:故事 时间:2017-05-02 12:58:0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故事】

【篇一】:抗日战争小英雄


抗日故事 抗日英雄事迹 抗日战争资料 爱国故事 爱国诗句 爱国名言 爱国手抄报 爱国口号

  抗日战争时期,一批少年英雄横空出世。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下面小编带您一起了解几位赫赫有名的抗日战争小英雄,欢迎阅读。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2003年,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投资拍摄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儿童中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在他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相关阅读: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篇二】: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一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一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二

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四

王朴(1929—1943),也作王噗,幼名兰贵,男,河北省完县人,抗日儿童团长。王朴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被选为儿童团长。他经常带领小伙伴们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送信带路,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王朴工作认真,学习也很刻苦。

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每学一篇新课文,都要做到会认、会写、会讲、会用。

为了对付鬼子扫荡,民兵大搞地雷战,王朴不仅学会了布雷,还学会了造雷。一次,他用自制的地雷炸死了一个汉奸,还协助民兵抓住了两个鬼子。1943年春天,鬼子扫荡到王朴的家乡,王朴和乡亲们躲进山里。一天早上,鬼子包围了王朴和乡亲们。鬼子拿着汉奸提供的名单,让村干部、干部家属和军烈属站出来,王朴和他妈妈张竹子挺胸昂首站在最前面。鬼子把刀架在王朴的脖子上,威逼他说出八路军兵工厂的枪支和弹药藏在哪里。王朴勇敢地推开鬼子的刺刀,带领在场的二十多名儿童团员高呼:我们不能忘记五不誓约,我们至死不当汉奸。残暴的日本鬼子向在场的群众开了枪,制造了又一起杀人惨案枣野场惨案。118名无辜群众倒在了血泊之中,其中包括王朴,王朴的母亲、弟弟和奶奶。为了纪念牺牲群众,晋察冀边区政府召开了追悼大会,;一授予王林“抗日民族小英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五

我小时候学习的榜样就是潘东子,最崇拜的就是潘东子这个小英雄。他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帅哥。他从小在爸爸妈妈的教导下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红军。在白色恐怖的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他为党的地下工作做立下了不少功劳。在斗争中,他失去了母亲,但他没有被黑暗势力吓倒,一心向往革命,最后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小战士。内容大致如下: 1931年,红军解放了柳溪乡。潘东子的父亲参加了红军,而潘东子也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什么叫作仇与爱。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撤退,临别时,父亲留给东子一颗红五星。柳溪乡陷入白色恐怖之中,母亲为掩护乡亲,被捕后从容就义。在党和前辈们的照顾下,东子迅速成长起来。他和宋大爹一起切断敌人退路,迫使“靖卫团”向游击队投降。在游击队筹盐活动中,他机智地躲过敌人搜查。在搞情报时,他沉着地应付恶霸地主胡汉三的多次试探与盘问,最后勇敢地砍死了胡汉三。1938年,红军游击队奉命开赴抗日前线,东子的父

亲前来迎接。东子终于见到了多年未见的父亲,他戴上了那颗心爱的红五星,光荣地加入到红军的行列中来。战争时期小英雄的故事。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六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俩,爸爸老赵是民兵连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个"小羊倌",也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一天,平川炮楼的敌人出来抢粮,村里的人看到海娃拉倒了"消息树",都纷纷退到山上去。海娃正赶着羊向山里走,忽然遇到他爸爸,海娃的爸爸老赵得到了炮楼里自己人递出来的消息--炮楼里只剩下"猫眼司令官"和几个看家的日军、伪军。

老赵拿出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和一封信,要海娃送到三王村交给八路军张连长,叫张连长赶快带队伍去攻打炮楼。海娃看到信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十分紧要的事,就已放羊做掩护,携信立即上路。没想到在山沟里就遇到了敌人的队伍。海娃急中生智,把鸡毛信紧紧绑在头羊的尾巴上。敌人看中了海娃的羊群,还强迫海娃给他们带路。为了老羊头尾巴下的鸡毛信,一路上海娃忍受着日军伪军的打骂。太阳下山了,敌人的队伍开进了平西庄,到处开枪,翻缸倒罐搜粮食。晚上,伪军怕海娃逃走,把他推到屋子最里边一个墙角睡。过了半夜,海娃跨过睡的象死猪的敌人,逃出门来,取出鸡毛信,溜出了村子。可是在路上却发觉鸡毛信不见了,于是海娃又回头去找。在村口海娃找到了鸡毛信,但却被伪军给抓到了。伪军强迫海娃带路到龙门村去。海娃把敌人带到一条山路上,敌人的骡马不能爬陡峭山坡,海娃越走越快,来到了山腰。敌人发觉走错了路,开枪打伤了海娃。海娃忍痛跑到山顶,倒在地上。危急时刻,张连长出现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日军和伪军全部被消灭,海娃也得救了。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张连长立即带领队伍攻下了炮楼,活捉了"猫眼司令"。海娃回到了龙门村,他比以前更勇敢更警惕的站在山头放哨。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七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44年。1944年10月4日,日军第二次占领福州。撤退到南港的福州救火会300余人,在南港成立了抗敌指挥部,公推冯泛高、江秀清等为指挥,积极策划反击日军。10月7日晚,他们派便衣队潜入福州市区,密约各救火会潜伏队为内应。8日凌晨,福州救火会分成5路由湾边进入仓前山,上午10时发起总攻。沿途民众闻讯响应,许多市民手执木棍、扁担、锄头加入反击队伍,奋不顾身冲入敌阵,英勇杀敌。 14岁的小学生柯云炳,英勇与敌搏斗而壮烈牺牲。

16岁的郑乌鼻以木棍痛击敌人而英勇牺牲。

此次战斗打死日军9人,打伤10余人。由于日军据烟台山和附近楼房顽抗,加上众寡殊,反击失利,救火会伤亡50余人,被迫撤回南港,待机杀敌。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八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一代人。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村头那座破旧的草房里住着王二小一家。11岁的二小是个放牛娃。1943年的一天,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鬼子的炮弹落到了二小的家里。在山上放牛的二小惊恐地看着遮天蔽日的浓烟烈火,他不能相信,刚才还温暖的家和亲爱的爹娘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

战争时期小英雄的故事。

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村外有一个大山坡,这是一片好大好大的草地,碧绿的青草间开着点点的小花。二小就在这片山坡上放牛,这里美丽安宁,二小躺在草地上,望着蓝蓝的天空想,没有鬼子该多好。二小参加了儿童团,跟着柳老师和吴连长,学了许多知识。他知道打走了鬼子,自己长大了,还要建设我们的国家。鬼子的大扫荡又要开始了,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鬼子来了。

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鬼子看到

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战刀威胁二小。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染红每一片树叶和绿草。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大壮牛像是要报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队子。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

【篇三】:抗日小英雄张嘎的故事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二(3)班七色花中队主题队会课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白洋淀有个男孩叫张嘎,他聪明勇敢,绰号“嘎小子"。

张嘎只有一个惟一的亲人——奶奶,

他爱奶奶,因为奶奶对他无微不至,

他崇敬奶奶,因为奶奶竭尽全力维护

着八路军,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着

幸福。但是,奶奶为了掩护隐藏在他

们家里养伤的八路军地区队侦察连

长老钟,惨死在敌人的刺刀下!幸福的

家被敌人摧毁了,嘎子最敬爱的老钟叔也被敌人抓走„„突然之间,他变成一个家破人亡的孤儿了!但是,张嘎是个勇敢刚强的孩子,失去亲人的悲痛没有使他消沉,敌人锋利的刺刀更不能使他屈服;相反,在他幼小的心里燃起了炽烈的复仇之火,一定要为奶奶报仇,要救出老钟叔!

他要实现自己向往已久的理想——像老钟

叔和罗金保叔叔那样,当一个勇敢而又机智

的侦察员,狠狠地打击敌人。张嘎是个可爱

的孩子,他勇敢刚强,在敌人面前无所畏惧,

表现出威武不屈的精神。当老满父子为掩护

他而遭受伪军的毒打时,他敢于大义凛然地

挺身而出,沉着有力地告诉敌人:“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八路军,跟他们没有关系!”当他被敌人关在炮楼里进行拷问时,他敢于勇猛地咬敌人执着皮鞭的魔手„„

在抗战时期,小兵张嘎是千千万万抗战儿童团员的缩影,也是我们现在少先队员学习的榜样,他们坚强而乐观的革命意志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在新时期热爱祖国,学好本领,保卫祖国,保卫和平。

【篇四】: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小英雄杨杨

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青峰岭有一个村子叫杨家村,有一个叫杨杨的小孩和爷爷相依为命。爷爷告诉杨杨,爸爸妈妈都去打小鬼子去了,杨杨就说:“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像爸爸妈妈一样,当打小鬼子的英雄,把可恶的小鬼子赶出中国。”

那一天,杨杨接到一个任务,要送一个机密文件到游击大队。他用竹筒把文件封好,就和阿黄找游击大队去了。

走着走着,杨杨突然看见前面有小鬼子的巡逻队,聪明的杨杨马上把八路军叔叔交给他的文件让阿黄咬着,趴在阿黄的耳边说到:“阿黄,你快跑,去找爷爷,千万别让小鬼子抓着你了。”这时候小鬼子看见了杨杨,拿着枪就过来了,一个翻译官模样的人上前问他:“小孩,你知不知道八路军在哪里?” “哼!”杨杨把脑袋转向一边,理也不理他。翻译官见杨杨不理他,气的大吼:“小兔崽子,你,你说不说?”周围的鬼子呼啦一下围了上来,将所有的枪口对准了杨杨。 杨杨把头转过来,对着小鬼子勾勾手指,笑着说到:“你过来啊,我告诉你。” 翻译官听杨杨这样说,大笑道:“哈哈哈哈,这就对了! ” 说完就走到杨杨身前,弯下身子,看着杨杨说:“说了,赏赐大大的有。”

杨杨对着那个翻译官的脸狠狠地给了他一耳光,然后对着翻译官说:“我呸!” 那个鬼子一下子气得跳了起来:“你个混蛋!”对着杨杨一脚踢去,把杨杨踢倒在地上。残忍的鬼子们根本不放过杨杨,他们对着地上的杨杨狠狠地踢着,一脚又一脚,直到杨杨昏死过去仍不罢休。

后来,鬼子们走了,只有杨杨还躺在地上,满身的血,昏迷不醒。战争时期小英雄的故事。

阿黄跑回去找到了爷爷,把那个竹筒丢在了爷爷的脚下,对着爷爷狂吠着,咬着爷爷的裤脚往外拖。爷爷看见了脚下的竹筒,知道孙子肯定出事了,爷爷迅速找到了村长,让村长把竹筒给游击大队送去。然后赶忙跑去找杨杨。

当爷爷跑来的时候,我们的小英雄已经满身是血的躺在地上了,爷爷蹲下去,扶起杨杨:“孩子,孩子,你醒醒,你醒醒,别吓爷爷啊”

杨杨慢慢地睁开眼睛,看见是爷爷,问:“小鬼子走了吗?”

“嗯!小鬼子已经走了,孩子,你别说话,爷爷带你回家去。”爷爷抹着眼泪说道。

杨杨不放心竹筒,又问道:“那竹筒呢?”

爷爷回答说:“我把它交给了村长,村长会把它交给游击大队的,你放心吧。”

战争时期小英雄的故事。

杨杨哽咽着说:“爷爷,我想,我可能没有机会当打鬼子的英雄了„„” 爷爷含着泪水道:“不,孩子你已经是英雄了。”

“真的吗?爷爷,那真是太好了,我好开心„„”

说完这句话,我们的小英雄杨杨就永远的离开了„„

【篇五】: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一小兵张嘎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一小兵张嘎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二小战士孙大兴

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三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1929—1943),也作王噗,幼名兰贵,男,河北省完县人,抗日儿童团长。王朴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被选为儿童团长。他经常带领小伙伴们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送信带路,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王朴工作认真,学习也很刻苦。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每学一篇新课文,都要做到会认、会写、会讲、会用。

战争时期小英雄的故事。

为了对付鬼子扫荡,民兵大搞地雷战,王朴不仅学会了布雷,还学会了造雷。一次,他用自制的地雷炸死了一个汉奸,还协助民兵抓住了两个鬼子。1943年春天,鬼子扫荡到王朴的家乡,王朴和乡亲们躲进山里。一天早上,鬼子包围了王朴和乡亲们。鬼子拿着汉奸提供的名单,让村干部、干部家属和军烈属站出来,王朴和他妈妈张竹子挺胸昂首站在最前面。鬼子把刀架在王朴的脖子上,威逼他说出八路军兵工厂的枪支和弹药藏在哪里。王朴勇敢地推开鬼子的刺刀,带领在场的二十多名儿童团员高呼:我们不能忘记五不誓约,我们至死不当汉奸。残暴的日本鬼子向在场的群众开了枪,制造了又一起杀人惨案枣野场惨案。118名无辜群众倒在了血泊之中,其中包括王朴,王朴的母亲、弟弟和奶奶。为了纪念牺牲群众,晋察冀边区政府召开了追悼大会,;一授予王林“抗日民族小英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四小英雄潘东子

我小时候学习的榜样就是潘东子,最崇拜的就是潘东子这个小英雄。他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帅哥。他从小在爸爸妈妈的教导下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红军。在白色恐怖的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他为党的地下工作做立下了不少功劳。在斗争中,他失去了母亲,但他没有被黑暗势力吓倒,一心向往革命,最后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小战士。内容大致如下: 1931年,红军解放了柳溪乡。潘东子的父亲参加了红军,而潘东子也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什么叫作仇与爱。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撤退,临别时,父亲留给东子一颗红五星。柳溪乡陷入白色恐怖之中,母亲为掩护乡亲,被捕后从容就义。在党和前辈们的照顾下,东子迅速成长起来。他和宋大爹一起切断敌人退路,迫使“靖卫团”向游击队投降。在游击队筹盐活动中,他机智地躲过敌人搜查。在搞情报时,他沉着地应付恶霸地主胡汉三的多次试探

与盘问,最后勇敢地砍死了胡汉三。1938年,红军游击队奉命开赴抗日前线,东子的父亲前来迎接。东子终于见到了多年未见的父亲,他戴上了那颗心爱的红五星,光荣地加入到红军的行列中来。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五抗日小英雄海娃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俩,爸爸老赵是民兵连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个"小羊倌",也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一天,平川炮楼的敌人出来抢粮,村里的人看到海娃拉倒了"消息树",都纷纷退到山上去。海娃正赶着羊向山里走,忽然遇到他爸爸,海娃的爸爸老赵得到了炮楼里自己人递出来的消息--炮楼里只剩下"猫眼司令官"和几个看家的日军、伪军。

老赵拿出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和一封信,要海娃送到三王村交给八路军张连长,叫张连长赶快带队伍去攻打炮楼。海娃看到信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十分紧要的事,就已放羊做掩护,携信立即上路。没想到在山沟里就遇到了敌人的队伍。海娃急中生智,把鸡毛信紧紧绑在头羊的尾巴上。敌人看中了海娃的羊群,还强迫海娃给他们带路。为了老羊头尾巴下的鸡毛信,一路上海娃忍受着日军伪军的打骂。太阳下山了,敌人的队伍开进了平西庄,到处开枪,翻缸倒罐搜粮食。晚上,伪军怕海娃逃走,把他推到屋子最里边一个墙角睡。过了半夜,海娃跨过睡的象死猪的敌人,逃出门来,取出鸡毛信,溜出了村子。可是在路上却发觉鸡毛信不见了,于是海娃又回头去找。在村口海娃找到了鸡毛信,但却被伪军给抓到了。伪军强迫海娃带路到龙门村去。海娃把敌人带到一条山路上,敌人的骡马不能爬陡峭山坡,海娃越走越快,来到了山腰。敌人发觉走错了路,开枪打伤了海娃。海娃忍痛跑到山顶,倒在地上。危急时刻,张连长出现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日军和伪军全部被消灭,海娃也得救了。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张连长立即带领队伍攻下了炮楼,活捉了"猫眼司令"。海娃回到了龙门村,他比以前更勇敢更警惕的站在山头放哨。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六抗日小英雄柯云炳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44年。1944年10月4日,日军第二次占领福州。撤退到南港的福州救火会300余人,在南港成立了抗敌指挥部,公推冯泛高、江秀清等为指挥,积极策划反击日军。10月7日晚,他们派便衣队潜入福州市区,密约各救火会潜伏队为内应。8日凌晨,福州救火会分成5路由湾边进入仓前山,上午10时发起总攻。沿途民众闻讯响应,许多市民手执木棍、扁担、锄头加入反击队伍,奋不顾身冲入敌阵,英勇杀敌。

14岁的小学生柯云炳,英勇与敌搏斗而壮烈牺牲。

16岁的郑乌鼻以木棍痛击敌人而英勇牺牲。

此次战斗打死日军9人,打伤10余人。由于日军据烟台山和附近楼房顽抗,加上众寡殊,反击失利,救火会伤亡50余人,被迫撤回南港,待机杀敌。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juqing699802/

推荐访问:战争时期的小英雄 战争小英雄的故事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