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十二届青少年科学素质知识竞赛

来源:话剧剧本 时间:2018-09-12 08:00:1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话剧剧本】

河南省第十二届青少年科学素质知识竞赛(共10篇)

河南省第十二届青少年科学素质知识竞赛(一)

河南省青少年科学素质网络知识大赛
30.我国现行《水法》规定,工业用水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 )。
A.水的重复利用率 B.中水利用率 C.污水利用率
31.《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规定,按照( )核定的用水量是取水量审批的主要依据。
A.行业用水定额 B.水利行业标准 C.国家标准
32.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制度的实施应当遵循( )、高效和便民的原则。
A.廉洁 B.公开、公平、公正 C.公开、公平
33.我国现行《水法》规定,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国家鼓励对( )的收集、开发、利用和对海水的利用、淡化。
A.雨水 B.雨水和微咸水 C.中水
34.《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规定,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照( )安装计量设施,保证计量设施正常运行,并按照规定填报取水统计表。
A.国家技术标准 B.水利行业标准 C.国际标准
35.《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规定,审批机关认为取水涉及( )需要听证的,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A.社会公共利益 B.一般建筑物 C.农田
36.《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规定,取水许可证一般期限为( )年,最长不超过()年。
A.5,10 B.3,6 C.4,8
37.《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规定,征收水资源费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分别解缴( )国库。
A.中央和地方 B.中央和水利部门 C.水利部门
38.《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 )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加强对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
A.流域管理机构 B.财政部门 C.综合经济部门
39.《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规定,发生( )时,审批机关可以对取水单位或者个人的取水量予以紧急限制。
A.一般旱情 B.重大旱情 C.干旱
40.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不足( )立方米。
A.1700 B.2200 C.2800
41.《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城市节水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不超过( )%。
A.10 B.15 C.20
42.《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指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 )。
A. 制度建设 B. 提高水价 C.工程建设
43.《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在城市节水重点任务中提到,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 )普及节水器,现有住宅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到()%。
A.全面,70 B.全面,80 C.90%,70
44.《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在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重点任务中,提出新增海水直接利用量( )亿立方米以上。
A.80 B.100 C.200

30. C 31.A 32. A 33.A 34.B 35.C 36. B 37. A 38.B 39.C 40.C 41.C 42. C 43 .B 44. C

河南省第十二届青少年科学素质知识竞赛(二)

某次演唱比赛,需要加试文化科学素质,每位参赛选手需加答3个问题,组委会为每位选手都备有10道不同的题目可供选择,其中有5道文史类题目,3道科技类题目,2道体育类题目,测试时,每位选手从给定的10道题中不放回地随机抽取3次,每次抽取一道题,回答完该题后,再抽取下一道题目作答.
(Ⅰ)求某选手第二次抽到的不是科技类题目的概率;
(Ⅱ)求某选手抽到体育类题目数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Eξ.

(Ⅰ)记A:该选手第二次抽到的不是科技类题目;
B:该选手第一次抽到科技类而第二次抽到非科技类;
C:该选手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抽到非科技类题目.
P(A)=P(B+C)=P(B)+P(C)=

C13
C17
A210
+
C17
C16
A210
21
90
+
42
90
7
10
.(6分)
(Ⅱ)ξ的取值为0,1,2.
P(ξ=0)=
A38
A310
7
15
P(ξ=1)=
3
A12
A28
A310
7
15
P(ξ=2)=
A23
A18
A310
1
15

故ξ的分布列为:
ξ 0 1 2
P
7
15
7
15
1
15
于是,ξ的期望Eξ=0×
7
15
+1×
7
15
+2×
1
15
3
5
.------(13分)

河南省第十二届青少年科学素质知识竞赛(三)

提升科学素质:科学家该做什么?

而作为重点人群的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的提升,是决定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能否接近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关键. 那么,作为科学家群体应该如何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 ———传播者———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什么? 调查: 针对这一问题,对作为传播者的科学家群体的调查问卷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设问,在所列与科学素质相关的6个选项中,4项认同率相同:传播科学知识,占21.7%;传播科学方法,占21.7%;传播科学思想,占21.7%;传播科学精神,占21.7%;第5项传播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占4.4%;第6项其他(综合传播),占8.8%. 虽然科学家群体认为科学传播时,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同等重要,但从客观效果上看,却已有了明确答案.这反映在对“通过参与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的活动,您认为在与科学素质相关的下述哪些方面使青少年受益最大”的选择上,认同率最高的为“应用和掌握科学方法及相关技能”,占60.9%.其次分别为“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占56.5%;“逐步树立科学思想”,占39.1%;“养成科学行为习惯”,占30.4%;“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占26.1%;“学会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占17.4%. 分析: 研究表明,科学家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时,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传播缺一不可,而且相互交融,但置于首位的应是科学方法的传播,这是因为,科学知识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而能够应对这“万变”的只有是“不变”的科学方法.而科学精神的树立和科学思想的升华,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要依赖于应用科学方法的长期实践.青少年只有在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科学知识才能真正在自己头脑中得以建构,科学思想才能逐步树立,科学精神才能弘扬.正因为如此,科学家在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时,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作为“基石”的科学方法的传播. 科学家倾向以何种方式传播? 调查: 对作为传播者的科学家群体的调查表明,高达91.3%的被调查者仍倾向“和青少年见面,并与他们对话或作科普报告”.51.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撰写科普文章,通过报刊、图书、网络等媒体向青少年进行传播”这种传统方式.对于发达国家科学家群体较为普遍应用的一些传播方式,认同率均未过半数.如对于“科学家开放所在实验室或利用科技馆设展台,向青少年介绍自己研究的新进展”,认同率为43.5%;“通过少年科学院或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等形式,科学家指导青少年开展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和技术创新项目”,认同率只有34.8%;仅有13.0%的被调查者认同“通过电话热线或网络等交流形式,科学家为青少年遇到的科学问题答疑解惑”;而选择“科学家直接参与电视、广播中科普节目的设计,并以此向青少年进行传播”的低至8.7%. 分析: 研究表明,造成我国科学家群体对青少年进行传播形式较为传统且单一的原因,是一些科学家对新的传播方式缺乏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是一些科学家还没有掌握特定的传播技巧,尽管科学家在把握传播内容的科学性上应是无须质疑的,但在运用传播技巧,使受众能获得最好的传播效果上并不是所有科学家都能驾御自如,这需要一个逐步学习和掌握的过程. ———受众———青少年期望科学家传播什么? 调查: 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及“您认为科学家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首要的是传播什么”时,就所列与科学素质相关的6个选项来看,认同率从高到低依次是:传播科学思想(35.7%),传播科学方法(24.5%),传播科学精神(21.4%),传播科学知识(15.3%),传播科学家的人格魅力(2.0%),其他(1.0%). 尽管青少年认为“科学思想的传播”最重要,但从客观效果上看,他们却认为“科学方法的传播”使自己受益最大. 这反映在对“通过参与科学家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的活动,您认为在与科学素质相关的下述哪些方面使自己受益最大”的选择上,认同率最高的为“应用和掌握科学方法及相关技能”,占69.4%.其次分别为“学会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占57.1%;“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占52.0%;“弘扬科学精神”,占29.6%;“养成科学行为习惯”,占28.6%;“逐步树立科学思想”,占27.6%;“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占17.3%;“了解科学的正效应和负效应”,占10.2%. 分析: 从青少年群体来看,由于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的“萌芽期”,因此,青少年渴求科学家能够通过“科学思想的传播”,使自身受到启迪,正是这一需求使他们将“科学思想的传播”置于首位.另一方面,青少年通过学习和自身的实践,亦已认识到科学方法是正确解决个人问题、参与科技实践和其他社会决策的有效手段.因此,科学家在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时,最重要的仍是青少年感觉受益最大的科学方法的传播. 青少年希望何种传播方式? 调查: 对青少年群体的调查表明,63.3%的被调查者认同“科学家开放所在实验室或利用科技馆设展台,向青少年介绍自己研究的新进展”这种传播形式;60.2%的被调查者喜欢“通过少年科学院或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等形式,科学家指导青少年开展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和技术创新项目”;而同时亦有60.2%的被调查者仍倾向“科学家和青少年见面,并与他们对话或作科普报告”,这三种面对面的互动传播模式均各自赢得了6成以上被调查者的青睐. 分析: 尽管青少年欢迎科学家与自己面对面的互动传播模式,但却很少有人参与过这种传播.在问及“您了解或知晓科学家工作的主要途径”时,仅有9.2%的被调查者表示是依赖“参加与科学家交流的活动”.多达77.5%的被调查者是通过“媒体(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传播”了解或知晓科学家工作的;还有13.3%的被调查者是采取“图书阅览”这种方式来认识科学家工作的.这反映出,科学家与广大青少年之间还存在距离,要实现面对面的互动传播模式,还需要科学家群体和社会各界做出更多的努力.(翟立原) ■相关链接 为更好地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中国科普研究所做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研究.研究表明,科学家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时,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传播缺一不可,而且相互交融,但置于首位的应是科学方法的传播.

河南省第十二届青少年科学素质知识竞赛(四)

什么是青少年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的一个教育学概念.
素质教育是更加统筹、协调、全面、科学的教育模式,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人的教育.不仅要有能力,还要有道德;不仅要有理论水平,还要有实践能力.

河南省第十二届青少年科学素质知识竞赛(五)

什么是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的含义是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化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内容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等.【河南省第十二届青少年科学素质知识竞赛】

河南省第十二届青少年科学素质知识竞赛(六)

工程技术人员为什么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公程技术人员引申为科学知识的代表,而“人文科学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为什么科技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精神为科学引导方向,科学求真,但科学不能保证其方向正确.
例如:科学不能保证一个人把所学的全部知识用到为人类造福的事业中去,高科技犯罪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2、人文精神为科学提供动力.
例如:当代的温室效应和环境破坏,克隆技术挑战人类伦理道德等,如果科技人员没有一定的社会良知和人文精神,就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后果.
3、科学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去做事,而人文让我们修身养德,告诉我们该不该去做一个事.

河南省第十二届青少年科学素质知识竞赛(七)

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河南省第十二届青少年科学素质知识竞赛】

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是:一、科学兴趣(求知本能),即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二、科学方法(探究核心),即了解或把握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三、科学知识(概念核心),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四、科学精神(理念行为),即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

河南省第十二届青少年科学素质知识竞赛(八)

公众科学素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所谓科学素养,指的是“对科学知识、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我国从1996年开始调查公众科学素养,迄今已进行了五次.从五次调查结果来看,除了第二次比首次调查其比例有大幅度提高外,此后的几起基本上没多大变化,反映出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并没有随经济增长而同步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与经济增长的不协调,其背后蕴涵着一个深刻的“悖论”,这就是,这些年,我们的经济有了快速增长,但社会却没有与之同步发展.这特别体现在我国农民的科学素养上.本次调查显示,在城乡、不同经济发展地区、性别、教育程度等方面,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是不一样的.比如,从学历来看,不同文化水平的公众达到科学素养基本水平的比例依次为,初中1.5%、高中6.2%、大专10.7%、大学及以上13.5%,而小学以下文化水平的公众能够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为零.再从城乡看,城市居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为4.1%,农村居民为0.7%.由于农村地区居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文盲和半文盲大量存在,加上庞大的人口,可以看出,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水平不高,主要是农村拖了后腿.而农民之所以科学素养低下,一个主要的原因又是农村地区社会事业落后,许多农民没有接受起码的教育.公众科学素养与经济增长不协调的另一个因素是,我国公民迷信程度相当严重.调查显示,现在仍有高达26.6%的人相信“相面”;22.3%的人相信“周公解梦”,20.4%的人相信“求签”;14.7%的人相信“星座预测”;4.8%的人相信“碟仙或笔仙”.其中,真正相信迷信者占13.3%.迷信越多,一方面说明对科学知识所知不多;另一方面,也与社会存在各种不公平现象有关.上述分析告诉我们,科学素养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内在的关系.目前我国经济水平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要提高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基本的理性精神和规律意识的国民群体,从根本上来说,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但从目前以及今后相当一段时间来看,影响我国公众平均科学素养提高的因素主要在农村.农村社会事业的落后,教育的不发达,都制约着农民素质的提高.所以,要提高我国农民的科学素养,关键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他们的受教育水平.这是我们一个长期的任务.

河南省第十二届青少年科学素质知识竞赛(九)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公众科学素养对社会

经济是提高公民自身科学素养的驱动因素.一方面,经济投入增加会为公民科学素养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大批具备科学素养的劳动力,个人需要不断提高科学素养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河南省第十二届青少年科学素质知识竞赛(十)

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科学素养,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文章,都不知道他们到底有什么关联

技术素养就是科学知识,也就是你在学校学的数理化.人文素养是思想品德做人方面.两个是并列关系,作为学生要二者兼备~~~你写可以先分开写,先说一个,再说了另外一个~~~然后最后把二者结合起来说,就说两个都很重要什么的~~~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juqing874435/

推荐访问:第二届青少年知识竞赛 全民科学素质知识竞赛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