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百万粉丝公众号

来源:创业资讯 时间:2017-07-26 21:07:5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资讯】

  微信公众号是开发者或商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申请的应用账号,该帐号与QQ账号互通,通过公众号,商家可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全方位沟通、互动 。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下面是www.01hn.com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一年百万粉丝公众号,供大家参考!

  一年百万粉丝公众号

  一年百万粉丝公众号一

  不盲目努力

  每周5分钟,跟包思成学营销

  上一期,我们分享了一个案例文章《1个公众号,2个小姑娘,一年销售2500万葡萄酒,还获1500万元A轮融资》,引发热烈关注和讨论,后台很多朋友留言:希望我们写一篇关于怎么做公号内容的文章,如何原创出互联网爆款文章?...所以,我们就有了今天的文,这也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如果你能按文中的方法去做,你的文章会为你带来不可思议的结果。

  我们在翻看大部分公众号的文章、知乎的回答等,发现还是有很多内容简直惨不忍睹—与其说是一些“文章”,不如说是“一大堆观点的罗列”。

  于是在很多创业团队或者企业的口中,一个神奇的说法重现江湖,那就是“别人家的公众号”:

  “小夏,你这个写的太不行了,你看看XXX发的文章,记住,写文章,要走心!”

  “昨天发给你的那几个公众号看了没?好好学习一下,下次阅读量争取过千!”

  于是你内心就产生了疑问:

  “明明我写的时候感觉很好,文笔流畅,思路如泉涌,怎么最后没人能看得下去呢?”

  那往往是因为没有遵循基本的一些原则。

  是的,跟“机械制造”、“外科医生消毒”以及“开车”一样,“写作”也有基本的原则和技巧。

  如果不知道这些基本的原则,连一篇“60分的合格文章”都写不出来,更怎么谈“火爆互联网”的热文?

  那么如何“符合基本原则”,写一篇至少及格的微信文章内容?我们通过对公号和知乎的热文研究所得:

  最关键的是:

  ·

  1,创造缺口,让他们产生对答案的渴望

  ·

  ·

  2,顺应读者的疑问,让人一直读下去

  ·

  ·

  3,制造“启发感”

  ·

  1、创造缺口:欲要卖米饭,先让人饥饿

  很多人分享干货知识的时候,喜欢“直接教给别人”,比如

  “有3种方法可以帮助你策略性地规划职业生涯,第一种是……”

  或者:

  “教你怎么让用户认同你的品牌,首先,你应该XXXX,然后你应该XXX”

  这样的思路简直像标准的议论文一样“开门见山”,直接告诉别人答案。

  但是它们无法让吸引读者看下去。因为:

  当你说“策略性地规划职业生涯”之前,你并没有让读者产生“我很想知道到底策略性职业生涯规划怎么做”的渴望;

  当你说“认同品牌的4种方法”之前,你也并没有让读者产生“我很想知道具体有什么方法可以认同品牌”的渴望。

  总之,这些文章在读者产生了对答案的渴望之前,就给出了答案。

  这肯定是无效的。

  如果你想卖米饭,就得想办法先让对方饥饿。

  如果你想让你的答案被人读下去,就得先让对方产生对答案的渴望。

  这个逻辑如此之简单和基本,几乎是所有“营销”的必备逻辑,就连《华尔街之狼》中莱昂纳多饰演的“乔治·贝尔福特”在面试推销员时都遇到了这个方法。

  当时乔治想招聘推销员,就跟其中一个人说:“把这支笔推销给我。”

  大部分推销员的做法其实如出一辙:

  “这是一直非常好用的笔!”

  “这是一只德国进口的优质笔,买下它吧!”

  而日后成为乔治左膀右臂的天才推销员是这样说的:

  “能帮我签个名吗?”

  他知道要想卖笔,就要先创造对方对“笔”的渴望。

  而让对方签个名,自然让他觉得“自己需要一支笔”。而其他人才不管对方是不是真的需要一支笔,只管罗列这支笔的优势。

  同样,如果你想让别人在微信、知乎读你的答案,就得先创造别人对这个答案的渴望。

  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想办法创造一个知识的缺口—让别人很渴望知道某个答案。

  这样的方法有很多:

  1、找到违背直觉的部分:

  你需要找到你的文章中违背别人第一直觉的部分。

  比如在我们的一篇讲广告创意的文章中,开头部分的逻辑就是:

  “我们常常惊叹于无数品牌的创意广告,也渴望自己能够写出创意广告。但是你知道吗,“创意”本身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有创意--一个研究发现:多达89%的创意广告来自于这6个模板。”

  (原文《“创意”本身真是没有创意:89%的创意广告来自这6个模板》)

  为了用简单的模板来教读者怎么构思广告创意,我并没有直接说:“第一种创意方法XX,第二种创意方法XX”,而是指出了这些方法背后和大众直觉相违背的部分:

  很多人觉得所谓的创意就是“天马行空的构思”,但是实际上是有规律可循的。

  再比如我们在《如何减少被欺骗》中,一开始用了这样一个违背直觉的例子制造悬疑:

  “迈克·亚当斯教授曾经做过一个研究,根据对美国高校的大量调查,发现:美国大学生期中考试临近时,奶奶去世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而期末考试时是平时的19倍。

  亚当斯教授还进一步发现,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失去奶奶的可能性是考试及格学生的50倍。(调查数据来源于各高校教授收到的请假邮件和推迟交论文的申请)”

  这样一个事实是违背读者直觉的,因为大部分人觉得“考试成绩怎么可能和奶奶的健康有关系?而且怎么会关系这么大?”

  然后读者就会非常迅速地进入“渴望答案”的状态,接着我就立刻揭晓答案:

  “原来是因为期末考试时时间不够用,学生们编造了大量的‘奶奶去世’的请假借口。”

  但是我并不会直接说“欺骗的现象真是越来越严重了……”

  而此方法用得最频繁和厉害的,自然不是我们而已,而是被吐槽无数的《走近科学》栏目:

  “宁静的乡村,数百头母猪为何突然惨叫?请收看今晚……”

  “年仅9旬的老人为何突然健步如飞?请收看今晚……”

  2、指出别人的错误:

  在给出解决方案(也就是你的答案)前,先指出别人不好的地方。

  比如:我们的一篇的公号文章《公关经理怎么证明“面包不是鞋底做的”?》

  我们先说很多企业面临负面谣言的困扰,比如:麦当劳面临“汉堡牛肉是蚯蚓做的”这样的谣言。

  然后说明企业应对这些谣言传统方法,比如说“这是一派胡言、没有证据!”

  接着指出这样的方法无效。

  这个时候读者内心就产生了好奇—“为什么会无效呢”?“那怎么才能有效呢?”

  这时候读者已经产生了对答案的“渴望”,我们就可以在正文抛出我的答案了—“创造有生存力的信息,用谣言的方法来反击谣言”。(接着讲具体怎么做)

  “指出别人的错误”可以让读者产生对你答案的疑问。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知乎人回答问题时会先加一句:

  “实名反对楼上所有答案”。哈哈。

  3、“起点-终点”法:

  开头讲一个“起点”,再讲一个“结果”,适合“阐述过程”类的文章。

  比如,乔布斯:从一个屌丝嬉皮士到苹果CEO”这样的开头逻辑。

  其中“屌丝嬉皮士”是起点,“苹果CEO”是终点,你在文章开头一句话同时指出起点和终点时,就会引发别人对答案的疑问—他是如何从嬉皮士到CEO的?

  4、成功案例法:

  开头先讲一个成功案例,然后引发别人对“他为什么成功”的好奇。

  比如:某篇文章《7页PPT教你秒懂互联网文案》是这样开头的:

  用互联网思维写文案—小公司也可以颠覆大品牌。

  小米、凡客、雕爷牛腩、皇太极煎饼,无数打着“互联网思维”的小公司0成本营销,逆袭大品牌,其“互联网味”的文案功不可没。

  那么如何写一个互联网思维的文案呢?

  先讲一些被众人向往的成功案例,然后引发读者对你的答案的好奇。

  总之,如果你想卖米饭,先让别人产生饥饿;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答案被别人看,先让别人产生对这个答案的向往。

  2、顺应读者的疑问

  下一句读者期待的内容是什么?

  请看下面一段话,你一定觉得非常难读(摘自 “万能的大熊”的一篇微信文章《成功其实比失败可怕多了》):

  前天又有一大波假货传言在围攻聚美优品,相信陈欧也是很辛苦。前天另一个上市公司的CEO在微博上和我呛声,虽然他没上市之前给大家讲的是如何在互联网拼爹时代找到自己的亲爹干爹和后爹,但是上市之后,就摇身一变成了我通过努力带领公司上市了。后来他的一个学弟还微信跟我说,现在才明白为什么母校对他的感情比较复杂。其实上市没啥了不起的,只是可以忽悠资本市场的钱罢了,上市前大家都是很开心的,上市后其实就很难过了,背上了资本市场的枷锁,要不断的前行。

  为什么这样的文章明明道理很浅,但是却很难读呢?

  因为它没有顺应读者的疑问。

  比如看完第一句“前天又有一大波假货传言在围攻聚美优品,相信陈欧也是很辛苦。”

  这个时候读者内心产生的疑问是什么?读者会期待下文讲什么内容?

  必然是“陈欧怎么了?”或者“假货传言围攻的结果如何?”

  但是作者接下来却说:“前几天另一个上市公司的CEO……”

  这样,第二句话就没有符合读者的“期待”,并没有解决第一句话所引出来的读者疑问。

  而如果仍然用第一句话作为开头的话,按理说接下来的文章发展可能是这样的:

  “前天又有一大波假货传言在围攻聚美优品,相信陈欧也是很辛苦。果不其然,就在昨天,陈欧病倒了……”

  “前天又有一大波假货传言在围攻聚美优品,相信陈欧也是很辛苦。结果发现,这些假货传言竟然都是出自聚美内部员工之手……”

  这两段都回答了第一句话引出的疑问,因此显得更加通畅、易读。

  而当你回答了上一句话可能引出的读者疑问时,你的新答案就会引出新的疑问,然后就接着“新疑问-新答案-新疑问-新答案”最终顺着读者的思路走完整篇或者整段文章。

  用这样的方法,如何改写“万能的大熊”这段话呢?

  假设万能的大熊真正想表达的观点是:“陈欧上市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那我们会这样改:

  聚美成功上市,大家觉得高富帅创始人陈欧好像一下子登上人生巅峰。(这个时候读者的疑问是“难道不是吗?”)

  但是实际上陈欧并没有大家想象地那么潇洒,上市带给他的更多的是压力、困境而不是无限的“风光”。(解答了上面引出的疑问,同时引出下一个疑问—这时读者内心想“具体说呢?”)

  先不说上市后资本市场对公司的战略控制让陈欧减少了自由权,单是上市后,一大波针对聚美假货的谣言都足够他喝一壶了。(解答了上面引出的疑问,读者心想“原来如此”,同时产生疑问“谣言怎么了?”,接下来应该说谣言的事情。)

  所以下面那一句的开头应该是:“这些谣言……”

  细心的读者发现,我们改写删掉了一些内容。

  因为假设的主题是“陈欧上市并没有大家想象地那么好”,那么“上市前拼干爹”、“母校的感情”、“微信的学弟”等信息与这个主题并没有关系。这些无关信息会像噪音一样干扰信息表达,引出不必要的疑问,因此删掉了。

  所以,一句话只能引出1个疑问,不要在引出疑问之后不立刻给答案。

  因为只有这样顺应读者的预期,才能让提高文章的连贯性,让读者“轻松地读下去”。

  有个研究证明了这一点,有个心理学家给2组被实验者准备了AB两个故事:

  A故事:

  杰克脱下了红色的外套,换上了黑色的呢子大衣,出门离开了家,坐了2站地铁,见到了女朋友露西。露西夸奖杰克今天的打扮真好看。对了,杰克的那件红色外套是尼龙布料的。

  B故事:

  杰克披上一个红色的外套,出门离开了家,坐了2站地铁,见到了女朋友露西。露西夸奖杰克今天的打扮真好看。对了,杰克的那件红色外套是尼龙布料的。

  然后心理学家测验人们对这2个故事的记忆情况和理解情况。

  最终发现看到B故事的人对故事更加印象深刻,而且更加清晰地记忆红色外套的材质。

  这两个故事唯一的区别就是杰克是“穿上”还是“脱下”红色外套。为什么记忆程度差别这么大?

  因为当读者看这个故事时,自动假设杰克是主角,然后整个思路是跟着杰克在走的—“杰克做什么”、“杰克见了谁”。

  但是在A故事中,当杰克脱掉了红色外套,读者就自动在记忆中“放下了”红色外套,默认红色外套和剧情无关了。

  因此当露西夸奖杰克打扮好看的时候,读者对下面信息的期待是“黑色呢子大衣”,而不是“红色外套”。而这时候却又突然出现已经被读者“放弃”的红色外套,实际上并不顺应读者对信息的期待。

  所以当你写完一句话时,应该想想:

  这时候读者看完这句话,内心产生的疑问是什么?期待下面出现的内容是什么?我将要写的下面那句话是否能解答这个疑问呢?

  如果不能,你的文章就会变的逻辑混乱、晦涩难懂……

  3、制造启发感

  给寻常的东西带来不同的解释

  光是初期引起好奇和整篇文章逻辑通顺,最多可以让有耐心的读者理解你的观点,但是难以维持一篇文章的吸引力。

  而维持吸引力地秘诀就在于—每隔一些部分,就制造“启发感”,让人产生“原来如此啊”的感觉。

  比如我们在《没有仪式感,你的品牌很难走远》中,有一条是“任何信仰的建立都包含仪式化的行为,这些仪式化行为看似没有实际作用,却会强化信仰”。

  用了这些熟悉的例子:

  这就是为什么解放军一定要叠方块被子;

  这就是为什么基督教要做礼拜;

  这就是为什么iPhone要设计仪式化的滑动解锁,小米也要设计米粉节……

  这些例子会让人产生“原来如此”的感觉。

  为什么呢?因为它让别人“在熟悉的事物中看到新的解释”。

  “iPhone的滑动解锁”,这是所有人都看得到的东西,但是大部分人没有想到这实际上有强化仪式行为的作用。

  是的,“看到”并不意味着“观察到”,如果你能把文章的理论联系到别人可以“看到”但是“观察不到”的事情上,就会提高文章的启发性。

  事实上,这也是所有的谜语、迷宫让人看到答案后产生“启发感”的原因—所有人都能看到谜语,但是他们往往猜不出来。这时候如果突然呈现了答案,就会产生“启发感”。

  这也是所有的侦探剧、悬疑剧引人入胜的精髓—导演把所有的线索都给你了,但是直到最后,你才突然发现“原来他才是凶手”。

  就像夏洛克的经典台词说的:You do see, but you don’t observe.(你看得到,但是没有观察到。)

  就连我刚刚在本文中用“谜语”和“侦探剧”举例,也是为了能够让这个理论给熟悉的事物带来新解释,从而让读者产生“原来谜语生效是用了这个理论啊”的感觉。

  所以,如果要分享知识,请想办法:为熟悉的事物带来新的解释。

  写 在 最 后

  自媒体的未来在于成长为超级个体

  1. 多维度拓展个人影响力:除了微信、微博的内容发布,传统的渠道和模式依然有其独特价值。其中出书带来的经济效益很大,每年版税过百万,带来的品牌价值更不可低估。你应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自媒体人热衷于出书了。

  2. 建立你的个人品牌:媒介会改变,平台有兴衰,但有强大影响力的个人把握潮流,总能占得先机,常青不倒。再提醒一点,给自己一个可以用三十年的名号,然后用所有的资源去堆积到这个点,它就是你的势能所在。爱惜自己的名字。

  3. 打通线上线下:这是值得所有想要更上一个台阶的自媒体人进行的尝试。已经有很多人在尝试了,比如同道大叔和“阿司匹林博物馆”的咖啡馆。

  4. 让自媒体成为入口而非终点:新媒体的巨大想象空间,不是发几条广告,而是成为一个入口,背后连接的服务才是真正的可能性所在。这也是我们为很多企业做内容营销带来的最大的启示。

  .....(后面还会有)

  PS:我们的每一期文章,都是在实际工作中帮助企业所做事情的认知凝练。写出来,就是希望帮助企业和创业者重新认知营销,从而做正确的工作,如果你们能按照我们的思维和方法去做,一定能够成功,如果你们有困难不能做到,我们可以帮助你们来实现。希望大家在越来越拼的时代,都能有深刻影响市场“硬功夫”!

  本文部分素材引用自:

  Michael Luca. Reviews, Reputation, and Revenue: The Case of Yelp.Com[J].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2011.

  一年百万粉丝公众号二

  公号“军武次位面”(ID:junwu233)目前对外宣告粉丝数突破100万。破百万之际,“军武次位面”的创始人曾航发文总结了团队的成功经验——“从0做到100万粉丝,我们用了一年的时间。”

  微信红利期已经过了,微信增长用户的确很难,但他认为,通过系统性的打法,依旧可以在微信里面快速获取用户,并把微信变成一个不错的流量入口。

  1年前,我离开了游戏行业,准备出来创业,想回到自己最熟悉的内容领域,当时我做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一. 视频节目将成为新的流量入口

  我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视频已经是移动端上面最主流的娱乐形态。当时我把大部分娱乐类App在安卓上的日活跃(DAU)数据还有iOS上的下载数据都拉了一遍,得出的结论是,排名前5的视频类App的日活跃用户数已经是文字类App的10倍以上,是漫画类的几十倍。

  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部分文字类社区都开始衰退——因为在PC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给这些文字类社区带去了大批流量,以豆瓣为例,你在百度里面搜索书籍、电影的名字,搜着搜着就搜到豆瓣去了,而到了移动互联网上,封闭的App使得这种来自搜索引擎的流量一下子消失掉了,而大部分文字类社区的App做的又并不成功,于是市场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洗牌的机会。

  视频网站的流量在移动端持续增长,用户的平均每日的使用时长接近40分钟。再加上弹幕的普及,视频也具备了越来越强的社区属性,这进一步冲击了传统文字类社区的市场。

  中国的几大视频网站,包括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搜狐视频、乐视等,短期内谁也吃不掉谁,再加上后来的A站、B站、秒拍,以及新兴的直播网站,每一家都很有钱,每一家都在烧钱去获取优质内容,因此优质的视频节目将会在市场上拿到很优质的资源,或者说,优质的视频节目就是新的流量入口。

  一年之后,资本的动向基本说明了这一点,罗辑思维、papi酱、关爱八卦成长协会、暴走大事件的关注用户呈飞速增长的态势,估值也在过去一年水涨船高,这些以PGC节目为主的内容公司,业内称之为“多种方式变现的平台型内容”,当用户量起来之后,既可以通过广告赚钱,还可以通过电商、大电影、IP授权、改游戏、线下活动等方式变现,其后续发展潜力很大。

  此外,视频也是快速积累用户的一种新的形式。例如罗辑思维快速通过视频积累了600万微信粉丝,关爱八卦成长协会快速积累了超过400万微信粉丝,papi酱更是通过视频迅速积累了上千万粉丝。

  二. 垂直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有机会

  我出来创业的时候,整个内容市场最热的垂直细分领域是二次元。当时我建了一个二次元市场研究群,瞬间就加了好几百人进来,光做二次元App社区的,就有十几个人。但是仔细研究就发现,二次元这样的市场,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是一个看上去很美,但是钱并不好挣的领域。市场过热及资本的涌入导致市场竞争过于激烈,而这些市场的容量,又不想大家想象中那么大。二次元内容市场主要以学生为主,一开学,一些二次元App的DAU直接少一半。

  我当时就在找一个和二次元平行,市场足够大,但是竞争又不那么激烈的市场。后来我找到了军事娱乐这个市场。首先这个市场足够大,在各大门户网站,军事频道都是流量很大的一个子频道。在美国,Discovery有一个专门的军事频道,有8000万付费订户。在Youtube上,著名的FPS Russian节目有数百万订阅用户。

  在国内的很多电视台,军事节目都是收视率很高的节目。在游戏领域,《穿越火线》、《坦克世界》、《使命召唤》、《全民突击》等游戏,培养了大批喜欢军事文化的年轻用户。在B站上,“局座”张召忠和唐国强等人并列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形象,成为一个新的文化现象。

  这么大的一个市场,居然没有出现一个好的网络视频节目,这就是市场空白,那还等什么?赶紧切进去马上干。

  当时出来创业时,我之前的老板陈昊芝给我的建议是,一定要找一个市场,哪怕再小,快速做到这个市场的第一,当你是第一的时候,你就会在市场上拿到第一的溢价和资源。一直到现在,我都时刻记住这句话。我在内部团队开会的时候经常喊出的一句口号是“让第二名感到绝望”(如果有第二名的话)。

  垂直细分市场虽然论用户规模没有泛娱乐市场那么大,但是好处是变现的前景很明确,许多垂直细分市场一上来就可以找到将来可变现的点。

  我们以军武的用户为例,我们不久前发放了1万多份问卷,结果发现有99%的用户都是男性,且用户年龄段很集中,用户画像非常清晰,说白了就是一帮年轻、喜欢打游戏的宅男,那为他们找消费的点不就一目了然了吗?光是通过游戏去变现,想象空间已经很大了。现在几乎每周都有游戏公司找过来,说要为我们的粉丝定制游戏。这是我们公司的妹子,因为我们的用户都是宅男,所以我们公司的妹子都快成网红了,只要微信中一有公司妹子的照片露出,粉丝们像疯了一样。

  垂直细分市场并不需要像泛娱乐市场那样需要海量的用户,因为用户足够精准,只需要较少的用户,就有机会做出足够多的收入和净利润来,我们过去一年的探索,基本证明了这一点,只要用户规模起来,变现的途径很多。

  这是军武最近计划在俄罗斯推出的战争体验项目,喝十次酒,也不如一起抗一回枪,一起坐一次坦克

  三. 微信如何快速涨粉?

  我们的微信号“军武次位面”是从2015年年中才开始做的一个号,那时候微信红利期早就过了,要想靠常规的方式涨粉太难太难。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去快速获取用户:

  1. 通过视频往微信里面倒种子用户

  《军武次位面》第二季的单集平均播放量是380万,最高一集的播放量达到600万,视频网站的播放量给我们带来了大量新增粉丝。

  军武微信的首批用户主要来自视频网站,当时我们视频的单集播放量已经很高了,但如何把视频的观看用户变成微信的订阅用户,中间需要很多技巧。

  最早我们是通过在视频节目中发放奖品的方式,让用户关注我们的微信。奖品基本是一些坦克、飞机模型,这种方式倒入了相当数量的种子用户。此后我们还设计了大量视频内容和微信内容的互动,例如准备一些小彩蛋,需要关注微信后才能看到这些小彩蛋。

  要在视频网站获得稳定的推荐位置,有几个要素:

  首先是要以稳定的质量、稳定的周期推出视频节目。

  PGC相对于UGC,从产品层面最大的不同就是“两个稳定”。UGC由于是个人作战,因此更新频率和节目每集之间的质量往往很不稳定,而PGC是团队作战,最大限度抵消了这一波动。

  对于视频网站来说,内容团队能否做到“两个稳定”至关重要。我们在推出第二季《军武次位面》节目的时候,大部分的视频网站给我们提出的要求都是,能不能至少每周更新一集?因为只有每周更新一集,用户才能够在视频网站培养去固定的观看习惯。

  GC视频节目是竞争非常激烈的一个领域,据估算全国至少有5000家PGC公司,假设平均每家推出2档节目,就有约1万档PGC节目在视频网站播出。而视频网站的好的推荐位置是非常有限的,一档PGC要想获得好的推荐位置,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特色。

  2. 和游戏公司大量换量

  军武次位面的用户,有97%都是游戏迷,他们很迷恋《坦克世界》、《战争雷霆》、《高达OL》、《使命召唤》、《全民突击》、《穿越火线》、《全民枪战》这样的游戏,这些游戏有着海量的精准用户,我们和这些游戏公司展开了大胆的换量。

  例如我们帮助某一款知名枪战游戏进行过一轮广泛的推广,然后该游戏在游戏中为军武次位面的用户生成了一把限时3天的黄金AK,在游戏中发放,在军武次位面的微信里面领取道具兑换码,这种方式使得我们在短期内获得了大量优质的游戏用户粉丝。

  对于一些热门游戏来说,这款游戏的激活码、兑换码往往成为玩家圈子里面的稀缺资源,例如《战舰世界》的激活码就曾在淘宝上被炒到几百块钱一个。

  3.赞助游戏主播和游戏比赛

  我们还在斗鱼、虎牙等游戏直播平台上赞助过一些战争类游戏的知名游戏主播,让他们在直播的过程中反复介绍我们的节目和微信,有一次一位主播在直播中提了下我们,一下就给我们的微信带来1万粉丝。

  有时候我们还会赞助一些游戏比赛。在斗鱼这样的平台上,经常有一些游戏主播组织的小型比赛,这些比赛虽然不像国际大赛那样人气那么旺,但是在一些垂直细分小圈子里面,却是玩家特别关注的大事件,而且赞助这些比赛的成本也比想象中的低很多,因此是性价比很高的推广方式。

  4. 通过微信广点通做广告投放

  通过广点通投放获取用户,是快速发展粉丝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我建议做微信公众号的朋友,不要在早期就开始投放广点通的广告,你必须要把内容品质打磨稳定,保证广告进来的用户留得住的情况下,再去投放广点通广告。

  为打磨内容我们的微信内容团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给微信团队配备了专业的漫画师、视频制作团队,另外还有数目庞大的兼职写手供稿团队。在这一点上我特别感慨自己过去多年来做传统媒体的积累,从南方报业出来的记者编辑们,如今在整个新媒体圈非常生猛,他们创办了大批大家耳熟能详的微信大号。我会经常邀请这些成功的微信新媒体的创始人,到公司给我们的团队讲课,吸取大家的先进经验。

  目前通过微信广点通获取微信用户,价格从2块多一个到10块多一个不等,对于投放技巧的要求较高,不同投放方法投放出来的成本相差很悬殊。

  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内容生产的成本几乎是恒定的,10万人在看你的内容,和100万人在看你的内容,你的内容生产成本几乎相差无几,但是收益可能差10倍。因此对于内容优质、留存高的内容来说,可以比较坚决的去通过广点通投放加快发展速度。我们判断接下来微信广告价格仍然会呈现上涨趋势。

  尤其是对于垂直细分领域的微信号来说,它的用户群非常孤独。

  这是我在军武次位面(微信号junwu233 ) 的后台截的一张图,可以发现过去30天有88%的阅读量来自微信会话,只有5%的阅读量来自微信朋友圈,这说明了垂直细分领域的用户极度孤独,他们喜欢的东西,就算转发到朋友圈,他周围的朋友可能也不会理解,但正是这样,他们对于垂直细分领域社区的依赖度很强,活跃度极高。

  正是因为我们的用户在现实生活中很孤独,我们推出了一组主打他们心灵的海报,“你永远不会独行”。在军武次位面,有100万和他们有相同爱好的人,可以听懂他们喜欢什么,你永远不会在这里感到孤独。

  最后,我想说的是,从事内容行业的创业,以上这些都只是“术”层面的东西,一件事情要成功,核心还是靠团队。

  我们公司没有去租写字楼办公,而是在北京的郊区租了三套别墅,80%的员工吃住都在公司,包括我自己,每天和大家在一起吃一起住。在饭桌上,我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员工的想法,小到最近公司是宿舍热水不热了,大到他们对公司的战略方向有什么看法,都可以第一时间交流。我们效仿谷歌的文化,每个月会在公司内部组织一场烧烤派对,大家一起喝点酒,然后对公司有什么建议,甚至有什么不满,都可以在这种场合下大胆说出来。

  我为我的团队感到骄傲。

  本文源自公众号“移动观察 ”(ID:mobileweb)。

  ,个人微信:809472503,公众号:mumuseo,这是一个什么都谈谈的营销运营号,新鲜、有趣、有料。产品运营、新媒体经验、市场营销、广告文案,都谈谈。不要假装你都懂,你那些麻烦问题可能都会在这解决!等你!

  一年百万粉丝公众号三

  微信公众号“一条”创始人徐沪生受邀出席微信公开课上海站,徐沪生分享了“一条”爆红的经历、起标题的经验,并针对那些优秀的自媒体提出了个人的建议:你们完全可以成为真正的主流媒体(用户百万,营收千万,估值过亿)。

  110万、100万、1000万

  答案是:起100遍标题!

  一般人起3遍,勤奋点的起10遍,“一条”每个标题要起100遍!

  微信文章转发出去之后,就只有一个很小的图标和一个标题,你需要在0.01秒的时间内,抓住一个躺在床上刷微信的用户,这和传统媒体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只有0.01秒,最终的差异可能是20W与200W的差别!

  但标题同时还要符合自身的定位。起一个10万+的标题不难,难的是既要10万+,又要符合自己的定位,非常难。

  好内容是最好的推广。

  一条半个月做到超过百万的粉丝,预计这个月会突破600万,这个发展的速度远远超出所有人的预期。徐沪生认为,这是因为在中国所有的门户都是大众化的内容逻辑,优质的读者没有地方去获得自己喜欢的高端一点的内容,这个人群也许只占10%,但是它们的阅读需求是被远远忽略的。

  坚持用户第一。

  很多客户、大客户,离真正的用户体验还隔得很远。互联网媒体面对旧世界,可能唯一支持你的就是你的投资人。只有投资人会说:你可以先不赚钱,先把用户抓住。有用户就有投资,有投资就可以把产品做得更好,就可以占领更大的市场。

  用户第一,客户也许排在第三、第四位。对于品牌来说,这也是一个难以适应的巨变。

  纸媒崩溃之后,数以千万计的中高端用户,数以千计的高端品牌,它们没地方投广告,这块市场份额有数百亿。今天在社交媒体时代,尤其微信重新洗牌之后具有一种可能性。在微信里面,在社交媒体里同样可以塑造高端的媒体平台,而不是整天就讲段子、恶搞。

  互联网首先是一个资本游戏。今天的媒体不再是媒体,而是互联网入口、连接点。VC们看重的,无非是这一点。它们不是投媒体,而是投入口。和嘀嘀打车、饿了吗,是一样的道理。2014年之后,对媒体的投资急剧升温。

  今天优质内容变成了一个凝聚优质人群的入口,对于“一条”来讲,不是光拍一个视频或者做一点广告。“一条”希望获得一千万中产阶级用户,未来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我们可以做优质视频的推手,可以做中产阶级电商。今天你可能是一个汽车的自媒体,将来你是能卖车的。你是一个美食的自媒体,你是被接入到食品产业。这和过去的媒体有了本质的不同。

  3走向主流媒体之路

  什么是主流媒体?举例来说,比如一本顶级时尚月刊,它的发行量不会很大,但一年的广告额可以是几亿。微信这样的工具让这一点同样变得可能。但是和月刊不同,你的用户可以非常大,几百万,上千万,同时,保持高品质。

  互联网时代,你的用户数一定要足够大,不能是小而美。小而美,你自己玩可以,只要不忘初心就可以了。但拥有百万的优质用户才有可能做到千万营收,才有可能做到过亿估值,成为主流媒体。

  社交媒体红利已过,只有原创才能存活。现在很多自媒体,其实都是做二手评论,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社交媒体那一套,现在大家都会玩了。以前传统媒体的人,连社交媒体的标题都不会起,因为我们受的是严格的传统的新闻训练,一个标题要说清楚5个W,这个在社交媒体上玩不转,没人看。现在,大家都明白了,标题不是概括,是包装。1、差异化、极简,单点突破,All in。

  自媒体要成为主流媒体,就是创业创业的时候,要找到自己最擅长做的事情,最喜欢做的事情,再沿着这个方向,想清楚移动互联网的打法。这就是差异化。“一条”也尝试过做PGC风格的视频,但是直到有一天做了一个非常杂志化的东西,整个团队都兴奋起来,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东西!

  All in就是说你所有的资源、所有的能力扑上去,我们30几个人几乎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一个标题可能要几百遍,一个视频要改十几遍,创业就是需要这种全身心的投入。

  2、快速融资。

  传统媒体的主编,没有股份,没有权利迅速融资,可能是最大的体制问题,市场化的媒体集团下面的媒体也一样。主编不是创始人,你不能决定这个媒体的命运。但互联网新公司不一样,我有这个权利,一顿饭就可以敲定一次融资。可以迅速地获得更多资金,做更多事情。

  内容由新榜整理自徐沪生微信公开课上海站的分享。关注互联网和网络营销的朋友多多交流,QQ&微信:809472503。木木公众号:mumuseo,有更多网络营销干货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如果你想和我扯扯,欢迎关注。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718475/

推荐访问:公众 粉丝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