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瓢读音

来源:创业资讯 时间:2018-09-03 18:00: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资讯】

水瓢读音(共10篇)

水瓢读音(一)

汉字“夸色”(一个字)的读音和意义
“夸色”这个字读什么?

应该是“匏”(páo)字
瓜〕a.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b.这种植物的果实.均俗称“瓢葫芦”.

水瓢读音(二)

匏怎么读?
用拼音

拼音:páo,笔划:11
部首:勹 部首笔划:2

páo
〔匏瓜〕a.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b.这种植物的果实.均俗称“瓢葫芦”.
中国古代八音之一,如笙、竽等.
笔画数:11;
部首:勹;【水瓢读音】

水瓢读音(三)

滔去掉氵,念什么字?怎么组词?

舀 拼音:yǎo 部首:臼,部外笔画:4,总笔画:10五笔86:EVF 五笔98:EEF 仓颉:BHX 郑码:PVNB 笔顺编号:3443321511 四角号码:2077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200基本字义● 舀yǎo ◎ 用瓢、勺等取东西(多指流...

水瓢读音(四)

读音相同字不同的词语还闹了笑话
3小时内.

  一个强悍的笑话,注意多音词哦..
  有一天,祝枝山告诉唐伯虎:「后山住着一个寡妇,守寡三年,把贞节视为生命,只养了一只老鹰相依为命. 如果你能搞定这名女子,那我祝枝山对你五体投地.」
  唐伯虎想一想,便要祝枝山过几天再来听消息.
  过了两天,下起倾盆大雨.半夜,唐伯虎爬上了后山,到了寡妇家门口.唐伯虎 敲了敲门,问道:「能不能让我避避雨?」 寡妇开了门,原来是江南才子唐伯虎,连忙让他进屋.唐伯虎进了门, 连连道谢,接着又问道:「可不可以将湿的衣服脱掉?」 寡妇一看衣服全湿了,连忙把衣服那到灶上烘干.这时,唐伯虎又问:「大嫂,我口渴了,借我 一口瓢,让我喝口水行吗?」 寡妇连忙拿了一口瓢给唐伯虎.
  唐伯虎喝完了水,看看很晚了,问寡妇:「大嫂能否让我在这里过一夜?」 寡妇想了想,屋外雨下得正大,也就答应了,将唐伯虎领至客房,唐伯虎进了客房,也不客气,倒头便睡.第二天天亮,唐伯虎起得早,悄悄走进院子,果然看见那只相依为命的老鹰.唐伯虎抓住老鹰,把毛都拔了下来;然后,也没和寡妇打声招呼,就回了家.
  过了几天,唐伯虎和祝枝山在家下棋,听见有人敲门.祝枝山开了门,原来是那寡妇,寡妇一看见唐伯虎就用国语破口大骂:「唐伯虎啊唐伯虎!你是江南文人,一代才子,为何做出这种龌龊事来?那天我看你挺可怜,好心开门让你进来.你要避雨,我就让你避雨;你要脱,我就让你脱;你要瓢,我就给你瓢;你要过夜,我就让你过夜.你说!你为什么把我的鹰毛都拔光了 ?」
  祝枝山在旁听得目瞪口呆…

水瓢读音(五)

滔去掉三点水啥字,
如题,记得拼音.
在问个芥菜《jiecai》《gaicai》是哪个对?

念yao,如舀一瓢水
两个都对,是一个意思,指一年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色小花,果实细长.种子黄色有辣味,磨成粉末,叫芥末,用作调味品.

水瓢读音(六)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中“居然成濩落”句,“濩”字读音
“濩”字是念“hu4(四声)”还是“huo4”?

濩音读huo,濩落即“瓠落”,大而空廓貌.瓠就是葫芦,《庄子·逍遥游》:“魏王迨我以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剖之为瓢,则瓠落无所容.”,大意为:“魏王赠给我一种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下它后结出的葫芦能有五石的容量,用来盛水这种葫芦就会破裂,把它剖开做成瓢,却空荡荡的什么也不能盛”,言其大而无用.杜甫在这里是用瓠落来比喻自己的志向虽然远大却不实用、空负名声却没有什么成就.

水瓢读音(七)

这几道题怎么做
字谜:人不在其位.【 】 歇后语:1:半天云里吊口袋——【 】2:芝麻开花——【 】3:骑驴看唱本——【 】 以及形声字的意思,包括上形下声 下形上声 左形右声 右形左声 外形内声 举个例子

字谜:人不在其位.【立】1:半天云里吊口袋——【 装疯(风) 】2:芝麻开花——【节节高】3: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从形体看,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
独体字就是只有一个组成部分的字,像“人、手、口、目、日、月、山、水”等.合体字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组合而成的,像“江、打、花、晨、闻、圆.梦、辫”等.大部分合体字都属于形声字.据统计,现代汉字中有90%都属于形声字.
组成形声字的两个部分,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形旁(也叫义符);另一个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也叫音符).同一个形旁和不同的声旁结合,可以构成许多意义相关的字.例如用“木”作形旁,可以组成“桃、梅、梨、枝、株、棵”等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结合,又可以构成许多声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例如用“冈”做声旁,可以组成“刚、钢、纲”等读gāng的形声字
形声字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结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形旁在左,声旁在右;有的形旁在右,声旁在左;有的形旁在上,声旁在下;有的形旁在下,声旁在上;有的形旁在外,声旁在内,或者形旁在内,声旁在外.例如:
左形右声:材偏铜冻证骑秧破江棋诂昭 .
右形左声:攻颈削瓢放鹉雌故期胡邵 .
上形下声:管露爸芳崖宵界字空箕罟苕 .
下形上声:架案慈斧贡膏凳赏汞基辜照 .
外形内声:固病庭阀园匾裹衷阁匈 .
内形外声:闷问闻辫哀厄辩
形在一角:裁 载 栽
声在一角:醛 渠.
原文不变
可增加一些内容:
形声字的声旁可以帮助我们读准字音,判断字的平卷舌音、鼻边音、前后鼻音,对以这些音为难点的方言地区的人有利.
声旁的读音跟形声字的读音相通.声旁作为单字时念卷舌音,相应的形声字也卷卷舌音,声旁念平舌音,相应的形声字也念平舌音,依次类推,可判断形声字的鼻边音、前后鼻音.也可以由形声字的读音,反推过来,判断声旁的平卷舌音、鼻边音、前后鼻音.

水瓢读音(八)

会意字、象形字、形声字的字有那些?

会意字:
出——出去一看,山外有山.
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
尖——上小下大,形似山尖.
休——一人倚树,立足休息.
采——手在树上,采摘东西.
林——乔木丛生,成为树林.
众——三人团结,众志成城.
艳——色彩丰富,鲜艳美丽.
尘——小土为尘,尘土飞扬.
灾——室中失火,酿成火灾.
裕——有衣有谷,富裕之家.
苗——田间长草,植物幼苗.
掰——用手分物,掰为两截.
泪——眼睛流水,泪水汪汪.
功——出工有力,就会成功.
歪——不端不正,东倒西歪.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合在一起,产生一个具有新意义的字.下面举一些例字,让大家读一读,想一想.
尖,上小下大,形成尖形;尘,细小的土形成尘埃;劣,少出力,偷工造成劣品;夯,大力,打地基、筑堤坝夯土都要用大力气.这些字的字义一想便知,很有道理.
吠,犬叫;咩,羊叫;鸣,鸟叫.用“口”与不同的动物组合,以表示它们的叫声,多么巧妙.
岩,山石;嵩,山高;岐,山的分支;岚,山风、山雾.用“山”与不同的字组合,构成不同意义的字.
仙,山中隐居的人;佃,田中耕作的人;休,靠着树歇息的人;伐,拿斧头砍树的人;戎,扛着武器守卫边疆的人.用“人”与其他字组合,构成字义比较抽象的字.
信,人言,一个人说话要讲诚信,不骗人;诬,巫言,巫婆说的话都是骗人的,怎么能相信呢?这些字都含有做人的道德规范.
最有趣的要推“忐忑”二字了,心上上下下,表示心神不定的意思,正像俗话所说:心里像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的.
同学们已经认得不少字了,请你们也找出几个会意字来,让大家会意会意.

有趣的会意字2
汉字有四种造字方法.一是象形,画出实物的形状,如“人”字和“木”字.二是指事,少数指事字只用符号,如“一”字和“五”字.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上加符号,如“本”字,是在“木”字下边加上符号“-”表示“根”的意思;“刃”字,是在“刀”字上加一个“、”,表示刀“刃”的意思.三是会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指事字合成一个新的意思.四是形声,由“形旁”“声旁”构成.如木材的“材”,“木”是形旁,表示这个字和“木”字有关;“才”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汉字大多数是形声字.会意字比形声字少,但比象形字、指事字多.
会意字十分有趣.比如,“家”字上边的“宀”是屋子,下边的“豕”是猪,古时候人们家中大都养猪,所以就用“宀”下有“豕”表示“家”.“看”字是把手搭在目(眼睛)的上边,向远处望.“明”字由“日”和“月”组成,表示明亮.“好”字本来是“美”的意思,由“女”“子”组成.“男”由“田”“力”组成,表示男人,因为过去男人主要在田里劳动.“休”由“人”“木”组成,一个人靠着树,表示休息.另外,还有“不”“正”组成“歪”字,“小”“土”组成“尘”字,“两”“人”组成“俩”字,等等.
有一些会意字是用相同的字组成的.如林、森、晶、双、多、炎、品.两个“木”组成“林”字,表示树林;三个“木”组成“森”字,表示树多.“从”字是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向前走,表示跟从.“晶”由三个“日”组成,和“明”一样,都表示明亮.
从字形上了解会意字的意思,很像猜字谜.下边三个会意字表示什么意思,请你猜一猜:众、仨、苗.

双 木 并 生 为 林 三 人 相 聚 为 众 江 边 落 鸟 为 鸿
两 人 相 随 为 从 两 手 分 物 为 掰 日 光 照 耀 为 晃
上 小 下 大 为 尖 八 刀 相 割 为 分 山 中 峡 谷 为 峪
日 月 同 辉 为 明 色 彩 丰 富 为 艳 天 下 益 虫 为 蚕
众 认 不 好 为 孬 不 端 不 正 为 歪 用 刀 裁 衣为 初
土 中 生 火 为 灶 草 长 田 上 为 苗 鸟 口 发 声 为 鸣
眼 睛 流 水 为 泪 眼 皮 下 垂 为 睡 小 灰 土 为 尘
土 里 藏 物为 埋 以 火 烧 林 为 焚 日 向 上 为 昌
象形字:
比如:“山”就像一座大山的样子,在一群山的 中间有一座高高的山峰.木头“木”呢,本来是一棵大树,上 面是许许多多的树枝和树叶,下面是大树的根.“水”本来画作流水的形状,现在把它变成三点水,放在跟水有关的字的左边.在汉字里面,跟水有关的字的左边,一般有三点水旁,比如:出 汗的“汗”,黄河的“河”,长江的“江”,还有流水的“流” 跟木头有关的字,它的旁边或者下边有木字,如:椅子的“椅” ,枫树的“枫”,桌子的“桌”.跟人有关的字呢,就用人字旁 ,如:“你”、“他”、“们”,还有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的 “ 休”等等.
形声字:
组成形声字的两个部分,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形旁(也叫义符);另一个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也叫音符).同一个形旁和不同的声旁结合,可以构成许多意义相关的字.例如用“木”作形旁,可以组成“桃、梅、梨、枝、株、棵”等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结合,又可以构成许多声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例如用“冈”做声旁,可以组成“刚、钢、纲”等读gāng的形声字.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结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形旁在左,声旁在右;有的形旁在右,声旁在左;有的形旁在上,声旁在下;有的形旁在下,声旁在上;有的形旁在外,声旁在内,或者形旁在内,声旁在外.例如:
左形右声:材偏铜冻证骑秧破江棋诂昭 .清、松、城、渔、狸、情、描、帽、纺
右形左声:攻颈削瓢放鹉雌故期胡邵 .功、领、救、战、郊、放、鸭、飘、歌
上形下声:管露爸芳崖宵界字空箕罟苕 .露、花、岗、草、笠、芳、窥、景、箱
下形上声:架案慈斧贡膏凳赏汞基辜照 .烈、忘、警、恭、剪、堡、帛、贷、盒
外形内声:固病庭阀园匾裹衷阁匈 .闻、闷、辫、辩、问
内形外声:闷问闻辫哀厄辩 圆、阁、衷、病、赶、厅、近
形在一角:裁 载 栽
声在一角:醛 渠.

水瓢读音(九)

{区瓦}一个字,念什么啊?
知道告诉我一生啊,谢谢!
【水瓢读音】



ōu
<名>
(形声.从瓦,区(ōu)声.本义:盆盂类瓦器)
同本义 [earthy ware]
瓯,小盆也.——《说文》
流丸止于瓯臾.——《荀子·大略》
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南史·朱异传》
又如:瓯杓(瓦盆和木瓢)
杯;盅 [small cup]
超宗既坐,饮酒数瓯.——《南齐书·谢超宗传》
又如:茶瓯;酒瓯;瓯臾(瓯与臾.比喻地面凹陷不平之处);瓯窭(狭小的高地);瓯抠(凹凸不平.形容相貌奇异)
古代地名 [Ou down].故地在今浙江省温州市
古水名,即永宁江,今称瓯江 [Ou river],浙江省第二大河,上源龙泉溪,经温州市入东海.瓯亦为温州市的别称

水瓢读音(十)

左边一个区,右边一个瓦,这个字读什么(急用)

  瓯
  开放分类: 汉字、文字、字典、汉语、百越
  “瓯”“区”同声,《说文》: “瓯,……区声”. “为乌侯切”①.故“瓯”作族称,是指在水泊边居住的人.刘师培在其“古代南方建国考”中说; “瓯以区声,区,为崎岖藏匿之所.从区之字,均以曲义.故凡山林险阻之地,均谓之瓯,南方多林木,故古人均谓之瓯,因名其人为瓯人.瓯是因地多山林险阻而得名”.可见,由于南方多山林险阻,溪谷湖泊,故称居此地的人为瓯人. 瓯、或写作“沤”、“区”、“欧”,是较早时期对越人的族称.《逸周书》:伊尹为四方令,正东有“越沤”,正南有“瓯人”.宋罗泌《路史》记载越瓯诸国中有:“越瓯”谓在合浦洛黎县.“瓯邑” “且瓯”不注地望.“区吴,谓蒙之东区,汉之荔浦也.“瓯余”谓乌程东二十里有瓯余山.“瓯邓”楚国境.周秦时代,人们常称东南沿海的越人为瓯人、且瓯、沤深、越沤.称岭南的人为路人、瓯邓和骆越②,大概是因为这样称呼繁杂不清,后来人们才将原来的人称与越人所在地理位置结合起来称呼,将分布于东南沿海的越人称为东越③或“东瓯”④,将分布于岭南一部分人称为“西越”⑤或“西瓯”⑥.可见,西瓯一名是瓯人加上方位词的被称语词,之所以称为西瓯显然是为了与东瓯相区别.
  壮族名称虽随代而异,其主要源流:瓯一瓯骆一西瓯骆一西瓯骆越一乌浒一俚僚一僮一俍一沙一侬一壮,实为一脉相承.(摘自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注:
  ①曲阜桂馥学《说文解字义证》卷四十.
  ②顾野王《舆地志》 “交趾周时为骆越,秦时曰西瓯”.
  ③④《史记》东越列传7卷一一四.
  ⑤《百越先贤志·自序》
  ⑥《山海经》郭璞注: “瓯在闽海中,郁林郡为西瓯”.
  (瓯)
  ōu
  (1) ㄡˉ
  (2) 小盆.
  (3) 杯:~子.茶~.酒~.金~(a.金属酒器;b.喻国土完整,亦指国土,如“~~永固”).
  (4)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的别称:~绣.~剧.
  (5) 郑码:HOYS,U:74EF,GBK:EAB1
  (6) 笔画数:8,部首:瓦,笔顺编号:13451554
  详细注解:
  --------------------------------------------------------------------------------
  瓯
  瓯
  ōu
  〔名〕
  (1) (形声.从瓦,区(ōu)声.本义:盆盂类瓦器)
  (2) 同本义 [earthy ware]
  瓯,小盆也.——《说文》
  流丸止于瓯臾.——《荀子·大略》
  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南史·朱异传》
  (3) 又如:瓯杓(瓦盆和木瓢)
  (4) 杯;盅 [small cup]
  超宗既坐,饮酒数瓯.——《南齐书·谢超宗传》
  (5) 又如:茶瓯;酒瓯;瓯臾(瓯与臾.比喻地面凹陷不平之处);瓯窭(狭小的高地);瓯抠(凹凸不平.形容相貌奇异)
  (6) 古代地名 [Ou down].故地在今浙江省温州市
  (7) 古水名,即永宁江,今称瓯江 [Ou river],浙江省第二大河,上源龙泉溪,经温州市入东海.瓯亦为温州市的别称
  常用词组
  --------------------------------------------------------------------------------
  瓯脱地
  ōutuōdì
  [no-man"s land on the border] 两个国家交界的地方没有划定界限的区域
  瓯穴
  ōuxué
  [pothole] 由于水涡旋带动石块或砾石的研磨作用在河流溪间的岩石床址上形成的圆洞
  瓯子
  ōuzi
  [bowl;handleless cup] [方]∶用于饮酒或喝茶的小容器
  (一)“瓯”为何物?
  现在一说到“瓯”,大家都不难理解,这是温州的简称.其实在专家的眼里,这个“瓯”显得并不这么简单,说法多多,乃至无定论.
  1.“瓯”是器物?
  有学者认为,瓯是一种放东西的器物.据说远古时,今温州地域内因为大量生产这种叫“瓯”的器物,所以就拿“瓯”这个字来给这个地方取名.“瓯”字出现了瓦字旁,很明显也容易理解,应该指制陶器窑业发达的小方国.但有专家表示异议,虽然古籍上对“瓯”的解释为“小盆也”,但其外形等特征,与小盆、小碗、小盂、杯、茶瓯、茶盏等器物之间究竟有多大区别?不同处在哪里?眼下对此尚无定论.再者,与“瓯”有关的一些早期文献中,也并未看到与浙南有相关的说法.就算是最早见于唐代一些诗文中的“越瓯”,其实时间也很迟了,而且“越瓯”多数指的是瓯窑青瓷,而这种瓷是在东汉晚期才出现.如此说来,因为瓯人发明瓯器而得名的说法似乎又陷入无法解决的矛盾之中.
  2.“瓯”是瓯人?
  在众多的史籍中,还曾出现“沤”“欧”“区(音ou)”等多种写法,对温州历史掌故研究精深的清末大学问家孙诒让先生主张这几个字“实一字也”,也就是说这几个字互通.对此,也有学者表示异议.此外,还曾出现将“瓯”、“且欧”、“区深”、“越沤”理解为浙南的东瓯的现象,胡珠生先生对此予以反对,称这些提法与“瓯”的正解相背离,是不成立的.
  从“瓯”这个字的字根偏旁上来考察,根据《说文解字》中的说法是,“区,-区,臧隐也,从品,在匚中,意思是指海湾小山出没的样子.1988年,金祖明先生认为,“区”与“欧”两字,从字义上看,应该指一处较大范围内地域,这个区域是受三面或者四面临水环抱的岛或洲一类的小国.“沤”则表示四面深水并且激流回旋多水泡的小方国.
  1990年,朱俊明先生撰文对“瓯”进行解释,他主张“瓯”指瓯人,起源于太湖周围和杭州湾一带.朱先生认为“瓯”不是华夏语汇,《周礼·职方氏》中说:“东南曰扬州……其泽薮,曰具区.”这里的“具区”应该指先秦时期苏南和浙江境内的众多小湖泊,尤其是濒海地区的陆地被水分割而成的大小岛屿.在当地的土著语言中,“具区”就是对于这种水泽的泛称.而对在这些水泽旁和附近岛屿中生息的人来说,基于环境生态的特别,因此被称为“瓯人”,实质上是“区人”.“瓯”与“具区”,是华夏文字对于瓯人同一语汇的胶着语音的急、缓两种译法.《尚书》及《史记》中的记载,“淮海惟扬州,……岛夷卉服”,则是将这些在水中陆地生活的“瓯人”意译为“岛夷”,而《山海经·海内南经》说“瓯居海中”正与此相符合.从这个意义上说,“岛夷”似乎是华夏人士按地理环境特点对“瓯人”作出的最确当的意译.
  3.“瓯”是神鸟?
  蔡克骄先生认为,类似于上述的传统考据训诂方法来研究温州古史,有陷入困境之虞.于是,他尝试用图腾崇拜方法来解读这一历史之谜.图腾是外来语,严复认为图腾是群体的标志,旨在区分群体.马克思曾对其作了本质界定,称“图腾”表示氏族的标记或符号.是“神化了”的标记或符号.
  蔡克骄先生曾撰文称,从大量的考古学、文献学、民族学等资料中发现,东南沿海的民族大多是鸟图腾.如此说来,瓯人的图腾会是什么呢?瓯地濒临东海,对于在沿海陆地和岛屿上生活的瓯人来说,最常见的鸟类便是瓯(鸥)鸟.鸟取名为瓯,是以其鸣叫的声音来定的.以动物鸣叫声来称呼该动物,并以该动物为本氏族族称,这在中国古代民族中并不少见.
  鉴于瓯鸟与瓯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包括当时生活在沿海的瓯先民最初的经济生活以渔猎为主,大量的瓯鸟遭到射杀而影响了瓯人的生活来源.为了保护生态和为了生存,瓯人在到了新石器时代便进入图腾崇拜阶段,瓯鸟也就成了神鸟.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在《浙江新石器图录序》中提到,温州出土的新石器中,箭镞较多是温州的特点.
  当瓯人的生产方式逐步转为原始农业,制作和使用陶器,加上此时中原地区已进入文明社会,随着与外界交往的逐步加强,瓯人活动的温州一带也就有了“瓯”的叫法了.
  (二)“居”于何处?
  对于“瓯居海中”一语的大量引用,可能造成了大家在一定程度上习以为常.但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的梁岩华先生则撰文表示了自己的独到看法.他认为,对郭璞为《山海经》中“瓯居海中”所做的注解“在岐海中也”应作如下解释:在岐海中的岛屿或半岛.“瓯居海中”指的可能是生活在海岛或以海岛为主要居住地的部分瓯人,而非全部.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瓯人原来居住在玉环岛和洞头列岛一带.
  1.居山顶?
  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我省东南区域内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文化遗址分布较广,这些遗址有分布在山谷和平原近水处,有位于易于避风的海湾内侧,更多的则落户在水边(包括江边、河边、溪边)低矮平缓的岗丘顶部,如瓯江支流戍浦江边的鹿城老鼠山遗址、永嘉上塘溪边的石门山遗址、飞云江流域的瑞安山前遗址、文成珊溪鲤鱼山遗址、泰顺司前狮子岗遗址等,其特点为遗存分布常常以岗丘顶端为中心,集中分布的面积在1000平方米左右,坡脚遗存稀少.
  梁先生据上述考古资料分析认为,这表明此类岗丘遗址面积都较小,当时的聚落范围也应该比较小,显得有些小而散.从发掘出土的文物来对比分析,都有着基本相同或一致的文化感同面貌.显然它们是同一类型的文化遗存,应该属于同一文化系统.而这些遗存的主人,显然是瓯越土著先民.
  此外,浙南史前文化遗址与闽北诸遗址极为相似,二者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史记》也是将东瓯与闽越合二为一放在《列传》中描述,其中的考古资料与史料均可得到相互印证.但“瓯居海中”无法解释这些分布在岗丘上的诸多遗存的来历.
  2.“居”海中?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最近一次海侵的高峰时期在距今6000年前,浙南的灵江(今又称椒江,浙江第三大水系,发源于浙江省仙居与缙云交界处的天堂尖)、瓯江及飞云江下游河口附近确实存在局部海侵现象.今温州地区沿海平原在5000年前仍为一片汪洋大海.在距今4000至3000年达到高峰,之后进入海退期,距今约1500年海水退到现今海岸线.据调查,现在台州、温州沿海各县(市)的地名中,尚有以屿为名的地方150余处,而这些地名,也是以灵江、瓯江、飞云江河口两岸最为集中.这些现象与海侵有关.
  从上述的河流下游河口两岸及沿海平原地区的海侵范围来看,“海侵”现象虽然并不占主导地位,但也不能为“瓯居海中”提供足够的证据支持,也就是说“瓯居海中”无法涵盖全部瓯人的生存环境.
  3.千古谜?
  “瓯居海中”无法获得现有材料的有力支撑,且与瓯人原来居住海岛的观点形成冲突.那又该如何理解“瓯居海中”一语呢?
  梁岩华先生认为,浙南地区东临大海,西部有雁荡山、括苍山、洞宫山、大盘山、仙霞岭等多重山脉自东北向西南纵贯全境,隔断东西交通,限制了古代文化与内地的交流.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南方内地或北方人们对瓯越地理环境内外的了解存在一个缓慢加深感情和逐步完善的过程,而“瓯居海中”可能刚好处于该阶段性认识过程中——
  如果将浙南沿海岛屿置于祖国古代东南沿海大航线的视角来考察,我们会发现那些居住于海岛上及其附近沿海地带的瓯人理所当然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浙南沿海一带不乏优良港湾,这能为古时在航线附近的航海人提供补给和保养.让外来人口对此地有一定的认识.再者当时由于高海平面的存在,浙南沿海的丘陵被分隔成众多孤岛或半岛.根据这种说法,当年的“瓯居海中”是否有可能类似现在千岛湖或三垟湿地这般模样的情景呢?
  梁岩华先生还认为,内部山区与沿海地带因为交往不便而造成了相对分隔的状态,这种交往相对不深、底细相对不明的状态,加上当时人们的海洋意识的模糊或者说认知能力的有限,这一切似乎又很顺当地造成了区域外的人们以为“瓯居海中”的错觉.
  当然,实情已成千古之谜!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861601/

推荐访问:瘿瓢的读音 羼水的读音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