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往复旋如有情

来源:创业政策 时间:2018-11-02 08:00:1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政策】

将往复旋如有情(共9篇)

将往复旋如有情(一):

求几首有深意的宋词,要5首以上,要把他为什么有深意写清楚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
  初读该词,我们可以看出词人置身于一个夕日暖暖照轩亭、落英缤纷迎燕侣、繁花似锦绕曲径、芳草萋萋铺秀园的幽雅环境中,过着畅饮美酒、兴起赋词的日子.可谓优哉悠哉,自得之至!作者在环境描写上,用笔简洁,仅仅罗列了“亭台”、“夕阳”、“花落”、“燕归”、“小园”、“香径”等六种景观,意境之美便跃然纸上!再吟咏之,特别是吟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两句,更给人以曲水流畅之感.其语言凝练自然、韵律和谐优美,由此可见一斑.反复诵之,便能感受到荡漾在这美景佳酿中的,竟是一种“无可奈何”、忧郁“徘徊”的感情波动!美景与悲情的并存似乎令人费解,如果要解此疑惑,我们就需联系作者的地位与年龄,还有相关词作.试想,作为北宋盛世的太平宰相,地位显赫,荣华富贵皆可尽情享用,唯独韶华岁月难留住!当人在迟暮之年,面对“一品与千金”更容易产生“问白发,如何回避”的感慨,引发人生短促的悲哀.历史上,秦始皇等君王显贵千方百计寻找长生不老之方的一幕幕闹剧便是明证.如果说,荣华富贵是一场梦的话,那么,作者在《踏莎行》中所说的“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正是作者迟暮之年的心理写照.深入到这一层面,我们就会理解作者面对落英缤纷、燕侣归来的佳辰良时为什么会感到“无可奈何”,而在小园香径上独自徘徊了.全词在伤时悲春之外,还有一个感情倾向就是怀念故人.怀人的情愫流露妙就妙在词中完全没有提及怀人,而是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得温婉细切.上片中的“去年天气旧亭台”与下片中的“似曾相识燕归来”和弦相应.昔日与今天,天气依旧、亭台依然,但故人不在;燕子回巢,小园如故、香径犹存,但旧侣无踪,其情于此景处凝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作者赋予了自然景物以情感,表达了其伤感、怅惘、眷恋的绵绵情愫.世事兴衰,犹如花开花又落,让人“无可奈何”;冬逝春来,好比燕去燕又回,幻若“似曾相识”.可叹韶华难留、世事无常,尽付与时光流逝!一个“独”字,使我们体认了一位寻旧老人形影相吊的难奈凄楚,又道出了多少故地重游者的无尽缠绵.“人间最是难留住,红颜辞镜花辞树”,奈何佳辰良时都输与这落花飞燕!
  ——————————————————————————————————————————————————————————————————————
  2006-7-17 12:09 回复
  粲若殷
  0位粉丝
  2楼
  浣溪沙
  晏 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赏析】
  此词慨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全词在章法结构上下关合:下片 “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结句借用
  《会真记》中的诗句,即转即收.“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来,语甚警炼.“一向”,即一晌,一会儿.片刻的时光啊,有限的生命!词人的哀怨是永恒的,那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不希望美好的年华能延续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这虽是《珠玉词》中常有的慨叹,而本词中强烈地直接呼喊出来,便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紧接“等闲”句,加厚一笔.词中所写的,不是生离,更不是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等闲”二字,殊不等闲,具见词人之深于情.在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
  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词人唯有强自宽“ 酒筵歌席莫辞频”.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自遣情怀吧.“频”,谓宴会的频繁.叶梦得《避暑录话》载,晏殊“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每有嘉客必留,留亦必以歌乐相佐”,“日以饮酒赋诗为乐,佳时胜日,未尝辄废”.“酒筵歌席”,即指这些日常的宴饮.这句写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过片二语,气象宏阔,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是《珠玉词》中不可多得的佳句.两句是设想之辞.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语本李峤《汾阴行》:“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作者不欲刻意去伤春伤别,故要想办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吴梅《词学通论》特标举此二语,认为较大晏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胜过十倍而人未知之.吴氏之语虽稍偏颇,而确是能独具慧眼.此处“满目山河”二语,“重、拙、大”兼而有之,《晏殊》中仅此而已.“不如怜取眼前人!”意谓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作为富贵宰相的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怜取眼前人”,也只是为了眼前的欢
  娱而已,这是作者对待生活的一贯态度.本词是《晏殊》的代表作.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这首词又是《珠玉词》中的别调.大晏的词作,用语明净,下字修洁,表现出闲雅蕴藉的风格;而在本词中,作者却一变故常,取景甚大,笔力极重,格调遒上.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深刻沉着,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种温婉的气象,使词意不显得凄厉哀伤,这是本词的一大特色.
  ——————————————————————————————————————————————————————————————————————
  2006-7-17 12:10 回复
  粲若殷
  0位粉丝
  3楼
  诉衷情
  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赏析】
  这首词以形传神,从人物的外貌转而深入其内心世界,通过描写一位歌女的生活片断,展现了歌女们痛苦的内心世界.
  上片首二句写歌女清晨梳妆:“帘幕卷”,暗示她已起床;轻霜,气候只微寒;因微寒而呵手,可想见她的娇怯;梅妆,是一种美妆,始于南朝宋寿阳公主;试梅妆,谓试着描画梅花妆.后二句写她本有离愁别恨,所以把眉画得很长.眉黛之长,象征水阔山长.用远山比美人之眉,由来已久.此处取意于汉伶玄《飞燕外传》:“女弟合德入宫,为薄眉,号远山黛.”又取意于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以上,读者从歌女一番对镜梳妆、顾影自怜的举动中,尤其是从她描眉作“远山长”当中,可以窥见她内心的凄苦和对爱情的渴望.下片写歌女内心的愁苦.首三句写她追忆往事,哀叹芳年易逝,内心伤感不已.此三句,廖廖数语便道出了女主人公对于自身命运不能自主而只得让美好年华虚度在陪人欢笑上的痛楚.结尾三句,以女主人公“拟歌先敛”(刚想开口唱歌又蹙起双眉)、强颜欢笑、寸肠欲断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歌女无法获得幸福生活而为生计被迫卖唱的痛苦心情.
  此词写人眉目传神,入木三分,将歌妓的怨嗟和悲苦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足见词人生活体验和艺术功力之深
  ————————————————————————————————————————————————————————————————————————————————
  2006-7-17 12:11 回复
  粲若殷
  0位粉丝
  4楼
  迷神引
  柳永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觉客程劳,年光晚.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赏析】
  这首《迷神引》是柳永五十岁后宦游各地的心态写照,是一首典型的羁旅行役之词.这首词深刻地反映了柳永的矛盾心理,特别是作为一名不得志的封建文人的苦闷与不满,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词起句写柳永宦游经过楚江,舟人将风帆收卷,靠近江岸,作好停泊准备.“暂泊”表示天色将晚,暂且止宿,明朝又将继续舟行.从起两句来看,词人一起笔便抓住了“帆卷”、“暂泊”的舟行特点,而且约略透露了旅途的劳顿.可见他对这种羁旅生活是很有体验的.继而作者以铺叙的方法对楚江暮景作了富于特征的描写.“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描写的是:傍晚的角声和笳声本已悲咽,又是从孤城响起,这只能勾惹羁旅之人凄黯的情绪,使之愈感旅途的寂寞了.“暮角”与“胡笳”定下的愁怨情调笼罩全词.接着自“水茫茫”始描绘了茫茫江水,平沙惊雁,漠漠寒林,淡淡远山.这样一幅天然优美的屏画,也衬托出游子愁怨和寂寞之感.上片对景色层层白描,用形象来表达感受,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下片起两句直接抒发宦游生涯的感慨,接下来将这种感慨作层层铺叙.旅途劳顿,风月易逝,年事衰迟,是写行役之苦;“异乡风物”,显得特别萧索,是写旅途的愁闷心情;帝都遥远,秦楼阻隔,前欢难断,意乱神迷,是写伤怀念远的情绪.词人深感“旧赏”与“游宦”难于两全,为了“游宦”而不得不“旧赏轻抛”.“帝城”指北宋都城汴京,“秦楼”借指歌楼.这些是词人青年时代困居京华、留连坊曲的浪漫生活的象征.按宋代官制,初等地方职官要想转为京官是相当困难的,因而在词人看来,帝城是遥远难至的.宋代不许朝廷命官到青楼坊曲与歌妓往来,否则会受到同僚的弹劾,于是柳永便与歌妓及旧日生活断绝了关系.故而词人概叹“帝城赊,秦楼阻”.“芳草连空阔,残照满”是实景,形象地暗示了赊远阻隔之意;在抒情中这样突然插入景语,叙写富于变化而生动多姿.结句“佳人无消息,断云远”,补足了“秦楼阻”之意.“佳人”即“秦楼”中的人,因种种原因断绝了消息,旧情象一片断云随风而逝.
  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仕途的厌倦情绪和对早年生活的向往,内心十分矛盾痛苦.可以说,这首《迷神引》是柳永个人生活的缩影:少年不得志,便客居京都,流连坊曲,以抒激愤;中年入仕却不得重用,又隔断秦楼难温旧梦,心中苦不堪言.苦不堪言却偏要言,这首词上片言“暂泊”之愁,下片道“游宦”之苦.在大肆铺叙中见出作者心中真味,可谓技巧娴熟,意蕴隽永.
  ————————————————————————————————————————————————————————————————————————————————————————————
  2006-7-17 12:13 回复
  粲若殷
  0位粉丝
  5楼
  阮郎归
  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赏析】
  此词写于汴京,是重阳佳节宴饮之作.词中感喟身世,自抒怀抱,虽写抑郁之情,但并无绝望之意.全词写情波澜起伏,步步深化,由空灵而入厚重,音节从和婉到悠扬,适应感情的变化,整着词的意境是悲凉凄冷的.
  起首两句以写秋景起,点出地点是在京城汴梁,时序是在深秋,为下文的“趁重阳”作衬垫.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二十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以承武帝想饮以求长生的“玉露”.承露金掌是帝王宫中的建筑物,词以“天边金掌”指代宋代汴京景物,选材突出,起笔峻峭.但作者词风不求以峻峭胜,故第二句即接以闲淡的笔调.白露为霜,天上的长条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队,云影似乎也随之延长了.这两句意象敏妙,满怀悲凉,为全词奠定了秋气瑟瑟的基调.三、四两句将客居心情与思乡之情交织来写,用笔细腻而蕴涵深厚,一方面赞美故乡人情之美,表达出思乡心切的情怀,另一方面又赞美了重阳友情之美,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
  过片从《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和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化出的“兰佩紫,菊簪黄”两句,写出了人物之盛与服饰之美,渲染了宴饮的盛况.接下来一句,写词人仕宦连蹇,陆沉下位,情绪低落,不得不委屈处世,难得放任心情,今日偶得自在,于是不妨再理旧狂,甚至“殷勤”而 “理”,以不负友人的一片盛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说:“‘绿杯’二句,意已厚矣.‘殷勤理旧狂’,五字三层意:狂者,所谓一肚皮不合时宜,发见于外者也.狂已旧矣,而理之,而殷勤理之,其狂若有甚不得已者.”试想,本是清狂耽饮的人,如今要唤起旧情酒兴,还得“殷勤”去“理”才行,此中的层层挫折,重重矛盾,必有不堪回首、不易诉说之慨,感情的曲折,自然把意境推向比前更为深厚的高度.结尾两句:“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由上面的归结,再来一个大的转折,又引出很多层次.词人想寻求解脱、忘却,而他自己又明知这并不能换来真正的欢乐,这是真正的悲哀.《蕙风词话》又说:“‘欲将沉醉换悲凉’,是上句注脚;‘清歌莫断肠’仍含不尽之意.”此乃中肯之语.词之结句,竟体空灵,包含着万般无奈而聊作旷达的深沉苦楚,极尽回旋曲折、一咏三叹之妙.“兰佩紫”二句,承上片“人情”句的含蓄转为宽松;“殷勤”句随着内容的迅速浓缩,音节也迅速转向悠扬;“欲将”二句,感情越来越深沉、曲折,音节也越来越悠扬、激荡.谭献评周邦彦《兰陵王》词的“斜阳冉冉春无极”句,说“微吟千百遍,当入三昧,出三昧.”读晏几道这首词的最后三句,使人也有同样的感觉,因为它的意境、音节配合得极有韵味和感染力,妙处须细细体会.
  《宋词举》中云:“小山多聪俊语,一览即知其胜.此则非好学深思,不能知其妙处.”此词正说明了这一点.
  纵观全词,尽管作者那种披肝沥胆的真挚一如既往,但在经历了许多风尘磨折之后,悲凉已压倒缠绵;虽然还有镂刻不灭的回忆,可是已经害怕回忆了.
  ————————————————————————————————————————————————————————————————————
  2006-7-17 12:14 回复
  追忆等
  0位粉丝
  6楼
  卜算子
  苏轼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赏析】
  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据史料记载,此词为神宗元丰六年(1083)作于黄州,定惠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
  此词很受后人推崇,如《山谷题跋》有云:“语意高妙,似非吃人间烟火语.”,而“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俗气.”则不能到.但是,正因为此词的仙骨气质,历来争议很大.有一种说法最为有趣,现整理下来,以滋各位同道.
  据《宋六十名家词.东坡词》载,此词还有一序,讲的是一个美丽而凄凉的故事.如下:
  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坡回惠,为赋此词.
  这段小序和苏轼的词一样写的仙气飘渺.
  前半段写的虚幻迷离,要不是前面有段引言:“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颇有点遇仙的感觉.
  苏轼寓居定惠院,每到他深夜吟诗时,总有一位美女在窗外徘徊.当推窗寻找时,她却已经翻墙而去.此情此景岂非正是苏轼词上阕所写:“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由此说来,句中的幽人该是指那位神秘美丽的女子,上阕则是记录此事了.
  当时苏轼六十几岁,张先七十还纳妾,六十岁也不算什么的.我很愤慨他为什么不纳那个女子为妾,却物色王郎之子与她为姻,最终使她郁郁而亡.
  这个女子好象是为苏轼而存在,在苏轼离开惠州后,女子就死去了,遗体埋葬在沙洲之畔.当苏轼回到惠州,只见黄土一堆,个中幽愤之情可想而知.于是,就赋了这篇著名的《卜算子》.由此可见,此首词的下阕是为了纪念那女子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篇序言,短短的数十个字,就婉娩道出了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真是精彩绝伦,令人拍案叫绝.
  吴曾《能改斋漫录》云:“其属意盖为王氏女子也,读者不能解.张右史文潜继贬黄州,访潘邠老,闻得其祥,题诗以志之云:空江月明鱼龙眠,月中孤鸿影翩翩.有人清吟立江边,葛巾藜杖眼窥天.夜冷月堕幽虫泣,鸿影翘沙衣露湿.仙人采诗作步虚,玉皇饮之碧琳腴.”
  这个记载好象是为了证明那个序言的真实性而作,甚至还有诗为证.且不论其可信度到底有多高,这个故事在当时深入人心是肯定了的.
  现今一般以唐圭璋先生的注释为准,他认为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
  此词借物比兴.人似飞鸿,飞鸿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人不掩鸿,鸿不掩人,人与鸿凝为一体,托鸿以见人.
  东坡又有诗云:“人似秋鸿来有信,去如春梦了无痕.”《正月二十二日与潘郭二生出郊游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并韵》.比喻人生来去如鸿雁,代代往复,生生不已.但一个人的经历又象春梦一样,去而无踪,难以追怀.可以作为对照.
  这首词应该是有政治寄托的,周济论词主“有寄托”与“无寄托”之说,以为“非寄托不入”,而“专寄托则不出”.东坡此词能臻此境,在于“非因寄托而为是词”,乃“触发于弗克自己,流露于不自知.”,这正是苏轼的才学,气度,思想的体现呀!
  ——————————————————————————————————————————————————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 ,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竹杖芒鞋轻胜马 ,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 .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将往复旋如有情(二):

于是焉河伯始旋起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曏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豪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是信情乎?”
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垺,大之殷也;故异便.此势之有也.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致意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动不为利,不贱门隶;货财弗争,不多辞让;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行殊乎俗,不多辟异;为在从众,不贱佞谄,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闻曰:‘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约分之至也.”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无拘而志,与道大蹇.何少何多,是谓谢施;无一而行,与道参差.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兼怀万物,其孰承翼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蹢而屈伸,反要而语极.”
曰:“何谓天?何谓人?”
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蚿曰:“不然.予不见乎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我亦胜我.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币,而弦歌不惙.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人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
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焉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鼃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鼃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鼃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38),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之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向大海观看,才知道你的浅陋,这就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满盈;尾闾排泄它,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虚空;春天、秋天它没有变化,洪水、大旱它不知道.这表明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不可计数.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以为列身于天地之间,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存有自己所见很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夸耀呢?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象小洞在巨大的水泽里吗?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象梯米在大仓里吗?称事物的数量叫做‘万’,人类只是占其中的一类;人类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的地方都有人,令人只是占其中的一千;这表明人与万物相比,不象毫毛的末梢在马体上吗?五帝所连续统治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所劳碌的,全不过如此而已.伯夷以辞让君王位置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象你刚才自我夸耀河水之多一样吗?”
河神说:“这样,那么我把天地看作是最大把毫毛之末看作是最小,可以吗?”
海神回答:“不可以.万物的量是不可穷尽的,时间的推移是没有止境的,得与失的禀分没有不变的常规,事物的终结和起始也没有定因.所以具有大智的人观察事物从不局限于一隅,因而体积小却不看作就是少,体积大却不看作就是多,这是因为知道事物的量是不可穷尽的;证验并明察古往今来的各种情况,因而寿命久远却不感到厌倦,生命只在近前却不会企求寿延,这是因为知道时间的推移是没有止境的;洞悉事物有盈有虚的规律,因而有所得却不欢欣喜悦,有所失也不悔恨忧愁,这是因为知道得与失的禀分是没有定规的;明了生与死之间犹如一条没有阻隔的平坦大道,因而生于世间不会倍加欢喜,死离人世不觉祸患加身,这是因为知道终了和起始是不会一成不变的.算算人所懂得的知识,远远不如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多,他生存的时间,也远远不如他不在人世的时间长;用极为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没有穷尽的境域,所以内心迷乱而必然不能有所得!由此看来,又怎么知道毫毛的末端就可以判定是最为细小的限度呢?又怎么知道天与地就可以看作是最大的境域呢?”
河神说:“世间议论的人们总是说:‘最细小的东西没有形体可寻,最巨大的东西不可限定范围’.这样的话是真实可信的吗?”
海神回答:“从细小的角度看庞大的东西不可能全面,从巨大的角度看细小的东西不可能真切.精细,是小中之小;庞大,是大中之大;不过大小虽有不同却各有各的合宜之处.这就是事物固有的态势.所谓精细与粗大,仅限于有形的东西,至于没有形体的事物,是不能用计算数量的办法来加以剖解的;而不可限定范围的东西,更不是用数量能够精确计算的.可以用言语来谈论的东西,是事物粗浅的外在表象;可以用心意来传告的东西,则是事物精细的内在实质.言语所不能谈论的,心意所不能传告的,也就不限于精细和粗浅的范围了.所以修养高尚者的行动,不会出于对人的伤害,也不会赞赏给人以仁慈和恩惠;无论干什么都不是为了私利,也不会轻视从事守门差役之类的人.无论什么财物都不去争夺,也不推重谦和与辞让;凡事从不借助他人的力气,但也不提倡自食其力,同时也不鄙夷贪婪与污秽;行动与世俗不同,但不主张邪僻乖异;行为追随一般的人,也不以奉承和谄媚为卑贱;人世间的所谓高官厚禄不足以作为劝勉,刑戮和侮辱不足以看作是羞耻;知道是与非的界线不能清楚地划分,也懂得细小和巨大不可能确定清晰的界限.听人说:‘能体察大道的人不求闻达于世,修养高尚的人不会计较得失,清虚宁寂的人能够忘却自己’.这就是约束自己而达到适得其分的境界.”
河神说:“如此事物的外表,如此事物的内在,从何处来区分它们的贵贱?又怎么来区别它们的大小?”
海神回答:“用自然的常理来看,万物本没有贵贱的区别.从万物自身来看,各自为贵而又以他物为贱.拿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于事物自身.按照物与物之间的差别来看,顺着各种物体大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大的,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不是大的;顺着各种物体小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小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小的;知晓天地虽大比起更大的东西来也如小小的米粒,知晓毫毛之末虽小比起更小的东西来也如高大的山丘,而万物的差别和数量也就看得很清楚了.依照事物的功用来看,顺着物体所具有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具有了这样的功能,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不具有这样的功能;顺着物体所不具有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不具有这样的功能,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具有了这样的功能;可知东与西的方向对立相反却又不可以相互缺少,而事物的功用与本分便得以确定.从人们对事物的趋向来看,顺着各种事物肯定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是对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对的;顺着各种事物否定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是不对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错的;知晓唐尧和夏桀都自以为正确又相互否定对方,而人们的趋向与持守也就看得很清楚了.当年唐尧、虞舜禅让而称帝,宰相子之与燕王哙禅让而燕国几乎灭亡;商汤、周武王都争夺天下而成为帝王,白公胜争夺王位却遭致杀身.由此看来,争斗与禅让的礼制,唐尧与夏桀的作法,让可还是鄙夷都会因时而异,不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不变的规律.栋梁之材可以用来冲击敌城,却不可以用来堵塞洞穴,说的是器物的用处不一样.骏马良驹一天奔驰上千里,捕捉老鼠却不如野猫与黄鼠狼,说的是技能不一样.猫头鹰夜里能抓取小小的跳蚤,细察毫毛之末,可是大白天睁大眼睛也看不见高大的山丘,说的是禀性不一样.所以说:怎么只看重对的一面而忽略不对的一面、看重治而忽略乱呢?这是因为不明了自然存在的道理和万物自身的实情.这就像是重视天而轻视地、重视阴而轻视阳,那不可行是十分明白的了.然而还是要谈论不休,不是愚昧便是欺骗!远古帝王的禅让各不相同,夏、商、周三代的继承也各不一样.不合时代、背逆世俗的人,称他叫篡逆之徒;合于时代、顺应世俗的人,称他叫高义之士.沉默下来吧,河神!你怎么会懂得万物间贵贱的门庭和大小的流别!”
河神说:“既然这样,那么我应该做些什么呢?又应该不做什么呢?我将怎样推辞或接纳、趋就或舍弃,我终究将怎么办?”
海神回答:“用道的观点来观察,什么是贵什么是贱,这可称之为循环往复;不必束缚你的心志,而跟大道相违碍.什么是少什么是多,这可称之为更替续延;不要偏执于事物的某一方面行事,而跟大道不相一致.端庄、威严的样子像是一国的国君,确实没有一点儿偏私的恩惠;优游自得的样子像是祭祀中的土地神,确实没有任何偏私的赐福;浩瀚周遍的样子像是通达四方而又旷远无穷,确实没有什么区分界限;兼蓄并且包藏万物,难道谁专门有所承受或者有所庇护?这就称作不偏执于事物的任何一个方面.宇宙万物本是浑同齐一的,谁优谁劣呢?大道没有终结和起始,万物却都有死有生,因而不可能依仗一时的成功.时而空虚时而充实,万物从不固守于某一不变的形态.岁月不可以挽留,时间从不会停息,消退、生长、充实、空虚,宇宙万物终结便又有了开始.这样也就可以谈论大道的准则,评说万物的道理了.万物的生长,像是马儿飞奔像是马车疾行,没有什么举动不在变化,没有什么时刻不在迁移.应该做些什么呢?又应该不做什么呢?一切必定都将自然地变化!”
河神说:“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还要那么看重大道呢?
海神回答:“懂得大道的人必定通达事理,通达事理的人必定明白应变,明白应变的人定然不会因为外物而损伤自己.道德修养高尚的人烈焰不能烧灼他们,洪水不能沉溺他们,严寒酷暑不能侵扰他们,飞禽走兽不能伤害他们.不是说他们逼近水火、寒暑的侵扰和禽兽的伤害而能幸免,而是说他们明察安危,安于祸福,慎处离弃与追求,因而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伤害他们.所以说:“天然蕴含于内里,人为显露于外在,高尚的修养则顺应自然.懂得人的行止,立足于自然的规律,居处于自得的环境,徘徊不定,屈伸无常,也就返归大道的要冲而可谈论至极的道理.”
河神说:“什么是天然?什么又是人为?”
海神回答:“牛马生就四只脚,这就叫天然;用马络套住马头,用牛鼻绾穿过牛鼻,这就叫人为.所以说,不要用人为去毁灭天然,不要用有意的作为去毁灭自然的禀性,不要为获取虚名而不遗余力.谨慎地持守自然的禀性而不丧失,这就叫返归本真.”
独脚的夔羡慕多脚的蚿,多脚的蚿羡慕无脚的蛇,无脚的蛇羡慕无形的风,无形的风羡慕明察外物的眼睛,明察外物的眼睛羡慕内在的心灵.
夔对蚿说:“我依靠一只脚跳跃而行,没有谁再比我简便的了.现在你使用上万只脚行走,竟是怎么样的呢?”蚿说:“不对哩.你没有看见那吐唾沫的情形吗?喷出唾沫大的像珠子,小的像雾滴,混杂着吐落而下的不可以数计.如今我启动我天生的机能而行走,不过我也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够这样.”
蚿对蛇说:“我用众多的脚行走反倒不如你没有脚,这是为什么呢?”蛇说:“仰赖天生的机能而行动,怎么可以改变呢?我哪里用得着脚呢!”
蛇对风说:“我启动我的脊柱和腰胁而行走,还是像有足而行的样子.如今你呼呼地从北海掀起,又呼呼地驾临南海,却没有留下有足而行的形迹,这是为什么呢?”风说:“是的,我呼呼地从北海来到南海.可是人们用手来阻挡我而我并不能吹断手指,人们用腿脚来踢踏我而我也不能吹断腿脚.即使这样,折断大树、掀翻高大的房屋,却又只有我能够做到,而这就是细小的方面不求胜利而求获得大的胜利.获取大的胜利,只有圣人才能做到.”
孔子周游到匡地,卫国人一层又一层地包围了他,可是孔子仍在不停地弹琴诵读.子路入内见孔子说:“先生如此欢心是为什么呢?”孔子说:“来,我告诉你!我违忌困窘蔽塞已经很久很久了,可是始终不能免除,这是命运啊.我寻求通达也已经很久很久了,可是始终未能达到,这是时运啊.当尧、舜的时代,天下没有一个困顿潦倒的人,并非因为他们都才智超人;当桀、纣的时代,天下没有一个通达的人,并非因为他们都才智低下.这都是时运所造成的.在水里活动而不躲避蛟龙的,乃是渔夫的勇敢;在陆上活动而不躲避犀牛老虎的,乃是猎人的勇敢;刀剑交错地横于眼前,看待死亡犹如生还的,乃是壮烈之士的勇敢.懂得困厄潦倒乃是命中注定,知道顺利通达乃是时运造成,面临大难而不畏惧的,这就是圣人的勇敢.仲由啊,你还是安然处之吧!我命中注定要受制啊!”
没有过多久,统带士卒的将官走了进来,深表歉意地说:“大家把你看作是阳虎,所以包围了你;现在知道了你不是阳虎,请让我向你表示歉意并且撤离部队.”
公孙龙向魏牟问道:“我年少的时候学习古代圣王的主张,长大以后懂得了仁义的行为;能够把事物的不同与相同合而为一,把一个物体的质地坚硬与颜色洁白分离开来;能够把不对的说成是对的,把不应认可的看作是合宜的;能够使百家智士困惑不解,能够使众多善辩之口理屈辞穷:我自以为是最为通达的了.如今我听了庄子的言谈,感到十分茫然.不知是我的论辩比不上他呢,还是我的知识不如他呢?现在我已经没有办法再开口了,冒昧地向你请教其中的道理.”
魏牟靠着几案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又仰头朝天笑着说:“你不曾听说过那浅井里的青蛙吗?井蛙对东海里的鳖说:‘我实在快乐啊!我跳跃玩耍于井口栏杆之上,进到井里便在井壁砖块破损之处休息.跳入水中井水漫入腋下并且托起我的下巴,踏入泥里泥水就盖住了我的脚背,回过头来看看水中的那些赤虫、小蟹和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的快乐!再说我独占一坑之水、盘踞一口浅井的快乐,这也是极其称心如意的了.你怎么不随时来井里看看呢?’东海之鳖左脚还未能跨入浅井,右膝就已经被绊住.于是迟疑了一阵子之后又把脚退了出来,把大海的情况告诉给浅井的青蛙,说:‘千里的遥远,不足以称述它的大;千仞的高旷,不足于探究它的深.夏禹时代十年里有九年水涝,而海水不会因此增多;商汤的时代八年里有七年大旱,而岸边的水位不会因此下降.不因为时间的短暂与长久而有所改变,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有所增减,这就是东海最大的快乐.’浅井之蛙听了这一席话,惊惶不安,茫然不知所措.再说你公孙龙的才智还不足以知晓是与非的境界,却还想去察悉庄子的言谈,这就像驱使蚊虫去背负大山,驱使马蚿虫到河水里去奔跑,必定是不能胜任的.而你的才智不足以通晓极其玄妙的言论,竟自去迎合那些一时的胜利,这不就像是浅井里的青蛙吗?况且庄子的思想主张正俯极黄泉登临苍天,不论南北,释然四散通达无阻,深幽沉寂不可探测;不论东西,起于幽深玄妙之境,返归广阔通达之域.你竟拘泥浅陋地用察视的办法去探寻它的奥妙,用论辩的言辞去索求它的真谛,这只不过是用竹管去窥视高远的苍天,用锥子去测量浑厚的大地,不是太渺小了吗!你还是走吧!而且你就不曾听说过那燕国寿陵的小子到赵国的邯郸去学习走步之事吗?未能学会赵国的本事,又丢掉了他原来的本领,最后只得爬着回去了.现在你还不尽快离开我这里,必将忘掉你原有的本领,而且也必将失去你原有的学业.”
公孙龙听了这一番话张大着口而不能合拢,舌头高高抬起而不能放下,于是快速地逃走了.
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
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庄子说:“你们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往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恐慌起来,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前往看望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吗?鹓*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刚巧从空中飞过,鹞鹰抬头看着鹓,发出一声怒气:‘吓’!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怒叱我吗?”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将往复旋如有情(三):

昼出耘田夜绩麻出自哪一首诗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⑵夜绩麻⑶
  村庄儿女各当家⑷
  童孙未解⑸供⑹耕织
  也傍⑺桑阴学种瓜
  【注释】
  ⑴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诗篇
  ⑵ 耘田:除草
  ⑶ 绩麻:把麻搓成线
  ⑷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定工作
  ⑸ 未懂
  ⑹ 供:从事参加
  ⑺ 傍:靠近
  【题解】
  见《范石湖集》作者晚年退居家乡吴县(今属江苏)时农村年四季生活和农民甘苦哀乐题材写了总题《四时田园杂兴》七绝组诗六十首描写了田园生活之乐
  【译文】
  白天出去锄草夜里缉麻农家儿女都能各自持家
  小孙子还会耕田纺织也靠近桑树阴学习种瓜
  【赏析】
  南宋诗人范成大(二六——九三)描写农村景色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有名四时年春、夏、秋、冬四季诗人用清新笔调对农村各时期自景色和农民劳动生活做了比较细腻描写读来意趣横生同时由于对农民有定同情所对农民遭受官府和乡村地主剥削及们生活困苦些诗也有定反映些组诗首描写农村生活小场面从侧面着笔反映出农村紧张劳动气氛和富有生趣生活
  场面样展开初夏小农忙季节水稻田里绿油油秧苗已经长起来了稗草也伴随而生时该要耘田即除草了昼出耘田白天下田去除草当时男人们干活
  基本上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封建社会吃穿都靠自己生产当时种棉技术还没有国广泛传播穿衣靠养蚕和种麻阔气人穿丝绸品穷苦人穿粗麻布麻布制作过程把苎麻收割沤水里除去表皮:抽出纤维晒干搓捻成线叫做绩麻再织成布妇女白天干完别家务劳动晚上绩麻耘草和绩麻做例子照应第二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从诗人物口吻来说自指年轻人诗意说:村庄里男男女女都得闲当家各司其事各管行里意义同于我们现常说当家做主除了正劳动忙碌成年人外还有另种人本忙碌小孩子们们却另种方式也投入生产热潮了童孙指更晚辈小孩子们些小娃娃们还没有劳动本领会耕也会织注意未解词会做会也参加耘田、绩麻劳动去了虽会们却也闲呆着末又干呢农村孩子嘛耳濡(rú)目染也熟悉了成年人所于农业活路而且从小养成热爱劳动习惯于三三五五桑树下面学着大人样子种瓜呢农村常见事情却具有特色里能参加劳动小孩子们尚且样末正担当劳动重担成年人又样忙着生产呢
  童孙种瓜描写虽从侧面着笔却陪衬而深入样写艺术上散发出浓厚生活气息人们面前展开幅热烈劳动生产图景使诗语言留下了强烈韵趣
  《四季田园杂兴》诗杂兴读法产生了同意见
  我要想弄清杂兴意义需要两字分开来进行解读
  杂《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三种解释:①多种多样;②正项外、正式外;③混合起
  兴多音字读阴平时(第声)有七解释①兴盛;流行②使盛行 ③开始;发动;创立④起;起来⑤准许(方言多用于否定式)⑥(方言)或许 ⑦姓;读去声时只有种解释:兴致;兴趣
  通过上罗列我们会渐渐地从推理发现杂字取第二讲引申非正式(杂记、杂说、杂文多靠近此义)
  而分析兴字解释似乎找合适解释与杂相对应了
  我们联想下古典文学常识我们会下子意识兴字读去声时《现代汉语词典》少了解释
  诗歌即景生情表现手法诗周南关睢序:‘故诗有六义焉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集传:‘兴者先言物引起所咏之词也’----《辞源》
  再翻开唐宋等历代诗作诸此类题目也多见
  《杂兴》皎(唐)人生分已定富贵岂妄来见海底泥飞上成尘埃
  《春日杂兴》陆游(南宋)夜夜燃薪暖絮衾禺饭直千金身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
  《杂兴》李颀(唐)沉沉牛渚矶旧说多灵怪行人夜秉生犀烛洞照洪深辟滂湃乘车驾马往复旋赤绂朱冠何伟波惊海若潜幽石龙抱胡髯卧黑泉水滨丈人曾有语物或恶之当害汝武昌妖梦灾百代英威埋鬼府青青兰艾本殊香察见泉鱼固祥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千年魑魅逢华表九日茱萸作佩囊善恶死生齐贯只应斗酒任苍苍
  《春日杂兴》壬禹偁(宋)‘两株桃杏映篱斜装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杂兴》安夏(清)有竹深藏屋无花强倚阑
  《四时田园杂兴》例诗人范成大58岁时辞官归隐石湖写下了六十首《田园杂兴》诗诗名虽杂兴却全面反映了江南农村现实生活尤其贵诗人把揭露封建剥削表现农民勤劳淳朴美德与描写农村风俗、景物结合起来熔体从而使田园诗除了写景状物外还包涵了深刻社会内容范成大对田园诗发展大贡献
  赋、比、兴虽人对先秦诗歌表现手法概括整国古典诗歌创作有着深远影响赋借叙事抒情比借写景抒情兴触物起情作诗歌用情三者有机联系起来从而诗歌抒情特征便彰显无疑了
  由上述内容结合杂兴两字意思我们完全推理出杂兴即随意写来没有固定题材诗篇手法上即景生情主正所谓触物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因此杂兴读作也便言自明了【将往复旋如有情】

将往复旋如有情(四):

赞美春雨的诗句(除《春夜喜雨》)

孟郊
春雨后
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
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
窦群
春雨
昨日偷闲看花了,今朝多雨奈人何.
人间尽似逢花雨,莫爱芳菲湿绮罗.
刘复
春雨
细雨度深闺,莺愁欲懒啼.
如烟飞漠漠,似露湿凄凄.
草色行看靡,花枝暮欲低.
晓听钟鼓动,早送锦障泥.
张说
春雨早雷
东北春风至,飘飘带雨来.
拂黄先变柳,点素早惊梅.
树蔼悬书阁,烟含作赋台.
河鱼未上冻,江蛰已闻雷.
美人宵梦著,金屏曙不开.
无缘一启齿,空酌万年杯.
许浑
酬杜补阙初春雨中舟次横江喜裴郎中相迎见寄
江馆维舟为庾公,暖波微渌雨濛濛.
红桥迤逦春岩下,朱旆联翩晓树中.
柳滴圆波生细浪,梅含香艳吐轻风.
郢歌莫问青山吏,鱼在深池鸟在笼.
李憕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别馆春还淑气催,三宫路转凤凰台.
云飞北阙轻阴散,雨歇南山积翠来.
御柳遥随天仗发,林花不待晓风开.
已知圣泽深无限,更喜年芳入睿才.
杜甫
和江陵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
渥洼汗血种,天上麒麟儿.
才士得神秀,书斋闻尔为.
棣华晴雨好,彩服暮春宜.
朋酒日欢会,老夫今始知.
包何
裴端公使院,赋得隔帘见春雨
细雨未成霖,垂帘但觉阴.
唯看上砌湿,不遣入檐深.
度隙沾霜简,因风润绮琴.
须移户外屦,檐溜夜相侵.
顾况
春雨不闻百舌
百舌春来哑,愁人共待晴.
不关秋水事,饮恨亦无声.
王维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喻凫
春雨如膏
幂幂敛轻尘,濛濛湿野春.
细光添柳重,幽点溅花匀.
惨淡游丝景,阴沈落絮辰.
回低飞蝶翅,寒滴语禽身.
洒岳摧馀雪,吹江叠远苹.
东城与西陌,晴后趣何新.
高蟾
吴门春雨
吴甸落花春漫漫,吴宫芳树晚沈沈.
王孙不耐如丝雨,罥断春风一寸心.
徐凝
春雨
花时闷见联绵雨,云入人家水毁堤.
昨日春风源上路,可怜红锦枉抛泥.
李商隐
春雨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齐己
春雨
欲布如膏势,先闻动地雷.
云龙相得起,风电一时来.
霢霂农桑野,冥濛杨柳台.
何人待晴暖,庭有牡丹开.
李建勋
春雨二首
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
花径不通新草合,兰舟初动曲池平.
净缘高树莓苔色,饥集虚廊燕雀声.
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
萧萧春雨密还疏,景象三时固不如,寒入远林莺翅重,暖抽新麦土膏虚.
细蒙台榭微兼日,潜涨涟漪欲动鱼.
唯称乖慵多睡者,掩门中酒览闲书.
刘得仁
答韦先辈春雨后见寄
风散五更雨,鸟啼三月春.
轩窗透初日,砚席绝纤尘.
帝里峰头出,邻家树色新.
怜君高且静,有句寄闲人.
杜牧
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横江裴使君见迎李赵二秀才…许浑先辈
芳草渡头微雨时,万株杨柳拂波垂.
蒲根水暖雁初浴,梅径香寒蜂未知.
辞客倚风吟暗淡,使君回马湿旌旗.
江南仲蔚多情调,怅望春阴几首诗.
李德裕
忆平泉杂咏·忆春雨
春鸠鸣野树,细雨入池塘.
潭上花微落,溪边草更长.
梳风白鹭起,拂水彩鸳翔.
最羡归飞燕,年年在故乡.
李中
喜春雨有寄
青春终日雨,公子莫思晴.
任阻西园会,且观南亩耕.
最怜滋垄麦,不恨湿林莺.
父老应相贺,丰年兆已成.
许浑
春雨舟中次和横江裴使君见迎李赵二秀才同来…寄江南
芳草渡头微雨时,万株杨柳拂波垂.
蒲根水暖雁初落,梅径香寒蜂未知.
词客倚风吹暗淡,使君回马湿旌旗.
江南仲蔚多情调,怅望青云几首诗.
薛能
春雨
电阔照潺潺,惊流往复还.
远声如有洞,迷色似无山.
利物乾坤内,并风竹树间.
静思来朔漠,愁望满柴关.
迸湿消尘虑,吹风触疾颜.
谁知草茅径,沾此尚虚闲.
李咸用
春雨
大帝闲吹破冻风,青云融液流长空.
天人醉引玄酒注,倾香旋入花根土.
湿尘轻舞唐唐春,神娥无迹莓苔新.
老农私与牧童论,纷纷便是仓箱本.
吴融
春雨
霏霏漠漠暗和春,幂翠凝红色更新.
寒入腻裘浓晓睡,细随油壁静香尘.
连云似织休迷雁,带柳如啼好赠人.
别有空阶寂寥事,绿苔狼藉落花频.
陆龟蒙
春雨即事寄袭美
小谢轻埃日日飞,城边江上阻春晖.
虽愁野岸花房冻,还得山家药笋肥.
双屐著频看齿折,败裘披苦见毛稀.
比邻钓叟无尘事,洒笠鸣蓑夜半归.
齐己
江上值春雨
江皋正月雨,平陆亦波澜.
半是峨嵋雪,重为泽国寒.
农田淹浸尽,客棹往来难.
愁杀骚人路,沧浪正渺漫.
罗邺
长安春雨
兼风飒飒洒皇州,能滞轻寒阻胜游.
半夜五侯池馆里,美人惊起为花愁.
皮日休
奉和鲁望春雨即事次韵
织恨凝愁映鸟飞,半旬飘洒掩韶晖.
山容洗得如烟瘦,地脉流来似乳肥.
野客正闲移竹远,幽人多病探花稀.
何年细湿华阳道,两乘巾车相并归.
唐彦谦
春雨
绮陌夜来雨,春楼寒望迷.
远容迎燕戏,乱响隔莺啼.
有恨开兰室,无言对李蹊.
花欹浑拂槛,柳重欲垂堤.
灯檠昏鱼目,薰炉咽麝脐.
别轻天北鹤,梦怯汝南鸡.
入户侵罗幌,捎檐润绣题.
新丰树已失,长信草初齐.
乱蝶寒犹舞,惊乌暝不栖.
庾郎盘马地,却怕有春泥.

将往复旋如有情(五):

“曲则全,枉则直”是怎样理解的?【将往复旋如有情】

曲则全.
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
曲:弯曲、旋转.曲则全:弯曲、旋转求得全面认识.有人解释为委屈自己,顺从别人,从而得以保全自己.这种明哲保身,毫无原则的委屈而求权、求利的做法,是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决不是道家精神.“曲”必须是合乎道的、有规则的.
就养生而言,“曲”是生命之轮的旋转,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结果.自我通过修练道德功,涵养真气和能量,使之顺着身体经络循环往复,从而使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能得到精气的滋养.真气充沛,则细胞饱满、肌肉强劲、皮肤细腻、体形匀称,这是细胞自形自化的结果.
圣人治国,能够客观全面地看问题,明白上与下、官与民的辩证关系.国家是人民的国家,要想真正地治理好国家,就应当把自己的才智建立在全民智慧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全面、公正、正义的法律来.
“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是对“曲则全”的具体阐述.
枉则正:枉,遭受人为的压抑而扭曲.身体各种各样的疾病,大都是心灵受压抑、气血不畅造成的.如果人的大脑能时常处于无为、忘我的状态,真气就会处于和畅状态,从而运转不息,被扭曲的心灵自然得以矫正,疾病也得到根治;圣人治国,施行民主法治,确保言论自由,从而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种种社会弊端就会及时得到纠正.
洼则盈:有些地方因其相对高度低,而自然注满水.就身体来说,由于真气冲开了经络上的各个穴位,不停地绕体运转,那么,气血就会自然补充那些急需滋养的部位,就像流水一样,低洼之处灌满以后才能往外流,从而自行调节身体对能量、养分的需求;圣人治国,效法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带领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敝则新:有些东西因时间长而陈旧,需要用新的来替代.身体内部的各个环节连同每一个基因组织,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只要真气畅行无阻,基因组织的某一链条、环节,一旦出现缺损,就会更新换旧,使之及时得到修复,维持内在平衡;圣人治国,既有健全的用人机制,又有完善的监督机制.任何一个部门的公务人员只要离心离德,就会被及时淘汰,不至于使该部门的工作陷于瘫痪状态.

将往复旋如有情(六):

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把\"\"劳山道士\"\"写得如此引人入胜

你说的是《聊斋志异·劳山道士》吗?说明具体篇目才能答题.
如果是应该有如下修辞:
素发垂领,而神光爽迈——对偶
壶酒何能遍给?——反问
其声清越,烈如箫管.——比喻
何术之求?”——疑问
额上坟起如巨卵焉.——比喻
喜痰毒而畏药石——对比
【原文】:
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光爽迈.叩而与语,理甚玄妙.请师之,道士曰:“恐娇情不能作苦.”答言:“能之.”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首,遂留观中.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一斧,使随众采樵.王谨受教.过月余,手足重茧,不堪其苦,阴有归志.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诸门人环听奔走.一客曰:“良宵胜乐,不可不同.”乃于案上取酒壶分赉诸徒,且嘱尽醉.王自思:七八人,壶酒何能遍给?遂各觅盎盂,竞饮先釂,惟恐樽尽,而往复挹注,竟不少减.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何不呼嫦娥来?”乃以箸掷月中.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其声清越,烈如箫管.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其饯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移时月渐暗,门人燃烛来,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几上肴核尚存;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道士问众:“饮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寝,勿误樵苏.”众诺而退.王窃欣慕,归念遂息.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本.心不能待,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此苦.”道士笑曰:“吾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一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首辄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否则不验.”遂助资斧遣归.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王渐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异史氏曰:“闻此事,未有不大笑者,而不知世之为王生者正复不少.今有伧父,喜痰毒而畏药石,遂有舐吮痈痔者,进宣威逞暴之术,以迎其旨,绐之曰:‘执此术也以往,可以横行而无碍.’初试未尝不小效,遂谓天下之大,举可以如是行矣,势不至触硬壁而颠蹶不止也.”
【译文】:
城里有一个姓王的后生,排行老七,是财主家的儿子,年轻时就羡慕道人.他听说崂山仙人很多,就背着书籍等去周游.
这天,登上一座山顶,看见有座庙宇,十分幽静.一个道士坐在蒲团上,白发漂拂在脖子上,神气爽朗豪迈.便上前叩拜,与道士交谈.听道士讲的道理十分玄妙,他就要拜道士做师傅.道士说:“恐怕你娇弱懒惰,不能受苦.”王生回答:“没问题,能吃苦!”于是就收了他做徒弟.
道士的徒弟很多,傍晚时都聚集来了,王生与他们都施礼相见,于是就留在庙中.
第二天凌晨,道士招呼他去,把一把斧子授给他,叫他随众人上山砍柴.王生谨慎的接受训育.
过了一月有余,手和脚上都起了厚厚的老茧,有点忍受不了了,私下里有想回家的意思.
一天晚上回来,见有两个人和师傅在喝酒.天已经黑了,还没有灯烛.就见师傅用纸剪了个镜子的形状,粘在墙壁上.一会儿,月光明亮的照在屋子里,光下能分辨毫芒,各位徒弟围着他听后使唤.听有一个客人说:“美好的夜晚,应尽情欢乐,不可不一同享受.”于是师傅从案上取了一壶酒,分赏给众人,并嘱咐都要一醉方休.王生私下想,七八个人一壶酒,怎能尽兴?众徒弟都各自找盆和钵盂,来到酒.王生怕酒没有了,就先干了一杯.可连续到了数杯,壶内的酒竟一点也不见少.心下奇怪.一会儿,一客人说:“承蒙赏赐月光照明,可这样饮酒太寂寞,何不把嫦娥呼来?”于是又见师傅把一根筷子掷到月亮上,旋见一个美人,从光中出来,开始还不到一尺高,等到了地下,竟与人的身材相同.纤细的腰肢,秀丽的脖颈,风流飘丽,竟跳起霓裳羽衣舞来.跳了一会儿,又唱道:“做神仙啊,不情愿啊,想回来呀,为什么把我囚困在啊,这广寒宫啊!”声音清脆悦耳,响亮如箫管.喝完,盘旋升起,跃到桌上.众人正惊顾间,已经又变为筷子了.三人大笑起来.有一客人说:“今晚最欢乐,然而不胜酒力了,你们把我送到月宫中去怎么样?”三人移了席子,渐渐进入月中,众人看到三人在月中饮酒,胡须眉毛都看得见,好像人的影子照在镜子中.又过了一阵,月光渐渐黯淡了,侍从的人点起灯来,却见道人一人坐着,客人都没有了.桌上吃剩的东西都在,粘在壁上的月亮,只是圆圆的象镜子一样罢了.
道士问众徒弟:“喝足了吗?”众人回答:“足了.”道士说:“喝足了,应早睡,不要耽误了砍柴割草.”众人应声退走了.王生私下羡慕,回去的念头打消了.又过了一个月,是在不堪忍受其苦,可道士又不传一术,心里实在不能等待,便向道士辞行说:“弟子数百里来向仙师学习,即使不能得长生术,有小小的教给弟子,也可以安慰弟子求教之心;心在已经过去了三个月,不过是早晨出去砍柴,晚上回来.弟子在家时,没受过这样的苦.”道士笑着说:“我原说你不能受苦,现在果然如此,明早一定送你回去.”王生又说:“弟子劳动了这么多天,师傅略微教给点小技法,这次来也算不白袍.”道士问:“你求什么法术呢?”王生说:“每次见师傅行走,墙壁都不能阻挡,只学会了这法术就满足了.”道士笑着答应了他.于是传给他一个口诀,令他自己念咒,念完招呼道:“入之!”王生面对着墙数步,不敢进入,道士说:“你试着入一下.”王生果然从从容容的走,可到了墙跟前,却被阻住了.道士又说:“你低着头猛然跑入,不要犹豫.”他果然离开墙数步,猛然跑着进入,到了墙根,像没有墙一样,回头一看,果然到墙外边了.他大为高兴,进去感谢师傅.道士说:“回去应该用恭敬的态度来对待,否则不灵验.”于是给他路费,叫他回去了.
到了家,自夸自己遇到了仙人,坚硬的墙壁也不能阻挡他.他妻子不信,他便模仿着原来的动作,离开墙数尺,跑着向墙而去,可头撞在了硬壁上,砰然有响声.他妻子上前一看,见额头上肿起来像鸡蛋那么大一块.妻子做手势嘲笑他,他惭愧、气愤,骂老道士无良心.
异史氏曰:听到此事,没有不大笑的.可是象王生这样的人,世上正经不少.现在有一个卑鄙无聊的家伙,喜欢嗜欲,得了病,却怕用药.接着又有吮痈舔痔的人,进来告诉他有治病的法术,来迎合他的意思,骗他说:“拿了这个法术去,可以百病治愈.”当初试验了一下,不能没有小的效果,于是认为天下的事都可以这样行了.看来,他们不到撞墙壁而疼痛时,是不能停止的

将往复旋如有情(七):

求古代汉语 “折”的名词解释!


zhé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break;snap]
折其右肱.——《易·丰》
兑为毁折.——《易·说卦》
无折我树杞.——《诗·郑风·将仲子》
折疡之祝药.——《周礼·疡医》
设折俎.——《仪礼·特牲礼》
无折骨.——《左传·哀公元年》
兔走触株,折领而死.——《韩非子·五蠹》
堕而折期髀.——《淮南子·人间训》
白草折.——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触柱折辕.——《汉书·李广苏建传》
折臂断足.——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断针.比喻不值钱的东西);折伐(拗折砍伐);折首(砍首);折脚铛(断脚锅);折齿(折断牙齿)
引申为曲折;弯 [bend;twist]
折,曲也.——《广雅》
河九折入于海.——《淮南子·览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折身(曲身);折行(水曲折流行);折简(折札);折水(回旋的流水);折还(曲行.古代礼节,表示行进的一种步法);折盘(回旋貌;盘曲貌);折腰步(走路时摆动腰肢,扭捏作态);折脖子(低头)
反转;改变方向 [turn back halfway;change direction]
骊山北构而西折.——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折旋(折回来,返回);折身(转身);折易(辟易.改变方向行走)
屈服;折服 [submit to]
则周必折而入于韩.——《战国策·西周策》
晚救之,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早救之.——《战国策》
又如:折伏(制服,使屈服);折愧(折辱,侮辱);折慢幢(使傲慢者折伏);折意(忍性屈情)
挫伤,挫折 [blunt; deflate]
折其骄气.——宋·苏轼《教战守》
折北不救.——《汉书》.颜师古注:“折,挫也.”
又如:折食料(不敢当此厚遇而折了寿数);折草料(不敢承受厚遇,怕折寿)
折合;抵当 [convert into;discount in price]
每日早上,还折两个钱与你买点心吃.——《儒林外史》
又如:折帕(以银子代替书帕);折过(互相抵消);折兑(折算调换);折充(折合抵充)
损失;减损 [lose;suffer the loss of;reduce]
魏延左冲右突,不得脱身,折兵大半.——《三国演义》
又如:折除(减损);折福(折损福分);折损(损伤;损失);折消(消除)
夭折;死亡 [die young;die].如:折短(夭折);折摇(死亡)
判断;裁决 [judge].如:折讼(判决诉讼案件)
杜绝,闭 [stop].如:折口(闭口);折拗(犹中断)
折磨 [torment].如:折割(折磨);折堕(折磨);折蹬(折磨;挫折);折挫(折磨);折坠(折磨;毁坏)
毁坏 [destroy;ruin]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孔子·九地》

zhé

账册 [folder;booklet used for keeping accounts].如:存折
按原数减去其中的成数 [discount].如:打八折
汉字笔画名 [turning stroke in Chinese character]
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法书要录》
又如:横、竖、撇、点、折
戏曲名词.元、明杂剧剧本中的一个段落,每剧大都四折 [act].其中可单独演出的一折,叫“折子戏”



zhé

折叠 [fold]
折叠环复.(往复环绕.)——明·魏禧《大铁椎传》
折藏之.——《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折袖(袖口翻出一块的服装式样,供习武时穿用);折本(古代由长卷折叠成的书本);折扇
转折;曲折 [turn]
折遇墙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又三四折.——清·林觉民《与妻书》


zhé

折子 [book].如:经折;奏折;折片(清代称奏文为折片);折奏(直达皇帝的奏章)

将往复旋如有情(八):

太阳的话这篇诗歌中体会到了太阳怎样的心情?

诗的一至三节算作第一部分.写的是诗人清晨从睡梦中醒来,猛然间瞥见太阳而生出的一系列感想.于是,那聊以忘却乡愁的美梦消逝了,他又不得不回到这块陌生的土地,不得不透过窗户望着那黑气冲天的工业烟囱.现实生活的紧张感使他对无觉无知的酣梦格外钟情,尽管他并不能永远地陶醉在梦中,但这乍然醒来的强烈的不适感却也很自然地让人迁怒于物.在他看来,太阳的出现实在是太粗暴、太不近人情了,“刺得我的心痛”!那难捱的白日又要等多久才能结束呢?这个意思在前一首《晴朝》里已经有所表现.
然后,太阳的“热”也为诗人体验到了.太阳冉冉升起,大地逐渐为之增温,那些在花草丛中晶莹闪烁的露珠被烘烤干了.但是,给万物以生机的太阳于“我”又何干呢?诗人那迎风落泪的眼眶永远都是湿漉漉的,太阳的热度还远不足以将它们烘干.因为比起故土的温暖来,太阳的这点热度实在太不值一提了.自闻一多去国离乡以来,泪水就常常伴随着他度过了无数个寂寞孤独的日子.在《晴朝》中,诗人也说:“地球平稳地转着,/一切的都向朝日微笑;/我也不是不会笑,/泪珠儿却先滚出来了.”不过,也有必要指出的是,太阳 也烘不干的竟是诗人的“冷泪”,可见,这还不是《晴朝》中滚出来的“泪珠儿”,它们很可能是诗人梦乡的产物,在梦中见到了那想念已久的故乡,于是激动得泪如泉涌,等到早晨,这泪水就已经冰凉冰凉的了.
接着,诗人又把目光投向了已经升入高空的太阳.他想到,这一天才刚刚开始,太阳还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再度没入地平线呢!这“九曲回肠”的“十二个时辰”实在太长太长,况且,他的留美生涯才刚刚的开始,还有漫长的五个年头啊!这整整的五年竟然也都要象这一天似的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地度过,那又将是怎样的痛苦呀!1992年冬,闻一多在一封家书中写道:“一个有思想之中国青年,留居美国之滋味,非笔墨所能形容.……我乃有国之民,我有五千年之历史与文化,我有何不若彼美人者?将谓吾国人不能制杀人之枪炮遂不若彼之光明磊落乎?总之,彼之贱视吾国人者一言难尽.”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缓刑”吧?一般认为,诗人所说的“缓刑”就是洋人对中国人的欺侮和岐视,即“彼之贱视吾国人”,这在当时是的确存在的.而我又还想强调一点,即这样的“岐视”还并不一定都是生活态度上的,它更具有一层文化上的涵义.在二十世纪,西方文明已经达到它的鼎盛,实现了“现代化”的目标,而中国文化却仍然处于封建专制的统治之下,这一历史性的差距必然在各个民族之间造成不小的心理距离.西方人有他们目空一切的姿态,而中国人也可能产生极度敏锐的感觉,亦即所谓的“文化自卑感”.闻一多当时正处于这种“文化自卑感”的笼罩之中,越是在文化教育的实践中产生深深的自卑,他就愈可能极力维护祖国文化的尊严,而故土则是祖国文化的缩影,当然也就更是强烈地牵动他的情怀了.诗的四至六节属于第二部分.写诗人希望借助太阳的力量了解故乡的情况.
乍然醒来时的懵懂引出了万千怨愤,但这毕竟还毫无实际意义.太阳照旧每天升起,驱散人们的美梦,向大地播撒自己的热量,又依旧不紧不慢地完成着自己的使命,任何意气性的怨怒都于事无补.诗人逐渐清醒了过来,他望着高空里运行的太阳,不觉又为它俯瞰一切的优越地位而感慨起来.他幻想能够骑着太阳旅行,“天天望见一次家乡”;他又由太阳的东升西落,往复不已而想起了《淮南子》中的传说:“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入于虞渊之汜”这样说来,太阳就是刚刚来自东方大陆,来自诗人的故乡,想到这里,诗人似兴奋起来,他急切地向这位故乡的来客打探消息:“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北京城里底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罢?”在诗人的人生经历中,“家乡”和“北京”是他感受最深的两个地方.“家乡”养育了他,给了他最初的启蒙教育,在后来又是他汲取中国传统文化营养的“二月庐”,自然也给了人伦的亲情和友善.“北京”则是他接受现代文化教育,发展成熟的地方,在北京清华学校就读之时,他还曾对学校多有不满,但时过境迁,同异国他乡的寂寞孤独比较起来,凡是东方古国的一切都显得格外的温馨迷人,让人追恋不已.
诗的七至九节构成了第三部分,写的是诗人与太阳互相认同,从而向他倾吐衷肠.
这思路依然是从太阳东升西落、整日往返不已、奔波不息当中引发出来的.诗人由“太阳”的劳碌奔波而想到了自己,继而猛然悟出了太阳与自己的相同命运:“你也好象无家可归似的呢./啊!你我的身世一样地不堪设想.”由自己的奔波劳苦、漂泊异乡而设想太阳也有同样境遇,这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自我平衡吧?如果高居万仞碧空之上的辉煌的太阳也一如“我”的命运,那么,“我”所承受的那份精神压力是否就理所当然地为之减轻了一些呢?
无论怎么说,诗人都的确是把太阳引为了同病相怜的知己,他开始向它倾吐自己的种种烦恼,希望得到太阳的帮助指点.诗人细细地讲述着自己对美国社会的感受:“这不象我的山川”,“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在《孤雁》里,诗人也曾有过类似的描述:“那里是苍鹰底领土”,“那鸷悍的霸王啊!/他的锐利的指爪,/已撕破了自然底面目,/建筑起财力底窝巢”,“喝醉了弱者底鲜血,/吐出些罪恶底黑烟”.
诗的十至十二节是第四部分,写诗人将太阳认作“家乡”,象崇拜家乡一样崇拜太阳.
第十节起着过渡性的作用.诗人说太阳兼有“球东半底情热”与“球西半底智光”.这也就是说,太阳已经不再是世界的旁观者,它本身也由这个世界的基本元素组成,带着东方或者西方的气质与修养,当然,也必定包含着“我家乡”的属性.故乡的文化、故乡的温情必定在旋转的太阳中有所显现.这样就推出了结论“太阳啊,也是我家乡底太阳!/此刻我回不了我往日的家乡,/便认你为家乡也还得失相偿.”诗人将心目中的故乡凝聚成某种精神的化身投射到了太阳身上.于是,每当太阳升起,也仿佛就是故乡的来到,“往后我看见你时,就当回家一次,/我的家乡不在地上乃 在天上!”至此,在心灵纠缠不已的“故乡情结”,得以释放和外化,它辉煌耀眼,运行在万里长空之上,更令人倾慕,令人崇拜.

将往复旋如有情(九):

宋之问的诗几首,

  【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宋之问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宋之问
  芙蓉秦地沼,卢橘汉家园.
  谷转斜盘径,川回曲抱原.
  风来花自舞,春入鸟能言.
  侍宴瑶池夕,归途笳吹繁.
  【夏日仙萼亭应制】宋之问
  高岭逼星河,乘舆此日过.
  野含时雨润,山杂夏云多.
  睿藻光岩穴,宸襟洽薜萝.
  悠然小天下,归路满笙歌.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宋之问
  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
  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
  时菊芳仙酝,秋兰动睿篇.
  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欢字】宋之问
  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
  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
  御气云霄近,乘高宇宙宽.
  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
  【奉和圣制闰九月九日登庄严总持二寺阁】宋之问
  闰月再重阳,仙舆历宝坊.
  帝歌云稍白,御酒菊犹黄.
  风铎喧行漏,天花拂舞行.
  豫游多景福,梵宇日生光.
  【麟趾殿侍宴应制】宋之问
  北阙层城峻,西宫复道悬.
  乘舆历万户,置酒望三川.
  花柳含丹日,山河入绮筵.
  欲知陪赏处,空外有飞烟.
  【上阳宫侍宴应制得林字】宋之问
  广乐张前殿,重裘感圣心.
  砌蓂霜月尽,庭树雪云深.
  旧渥骖宸御,慈恩忝翰林.
  微臣一何幸,再得听瑶琴.
  【幸少林寺应制】宋之问
  绀宇横天室,回銮指帝休.
  曙阴迎日尽,春气抱岩流.
  空乐繁行漏,香烟薄彩斿.
  玉膏从此泛,仙驭接浮丘.
  【幸岳寺应制】宋之问
  暂幸珠筵地,俱怜石濑清.
  泛流张翠幕,拂迥挂红旌.
  雅曲龙调管,芳樽蚁泛觥.
  陪欢玉座晚,复得听金声.
  【扈从登封途中作】宋之问
  帐殿郁崔嵬,仙游实壮哉.
  晓云连幕卷,夜火杂星回.
  谷暗千旗出,山鸣万乘来.
  扈从良可赋,终乏掞天才.
  【扈从登封告成颂】宋之问
  复道开行殿,钩陈列禁兵.
  和风吹鼓角,佳气动旗旌.
  后骑回天苑,前山入御营.
  万方俱下拜,相与乐升平.
  【松山岭应制】宋之问
  翼翼高旌转,锵锵凤辇飞.
  尘销清跸路,云湿从臣衣.
  白羽摇丹壑,天营逼翠微.
  芳声耀今古,四海警宸威.
  【缑山庙】宋之问
  王子宾仙去,飘飖笙鹤飞.
  徒闻沧海变,不见白云归.
  天路何其远,人间此会稀.
  空歌日云幕,霜月渐微微.
  【奉和梁王宴龙泓应教得微字】宋之问
  水府沦幽壑,星轺下紫微.
  鸟惊司仆驭,花落侍臣衣.
  芳树摇春晚,晴云绕座飞.
  淮王正留客,不醉莫言归.
  【寿阳王花烛图(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仙媛乘龙日,天孙捧雁来.
  可怜桃李树,更绕凤凰台.
  烛照香车入,花临宝扇开.
  莫令银箭晓,为尽合欢杯.
  【江南曲】宋之问
  妾住越城南,离居不自堪.
  采花惊曙鸟,摘叶喂春蚕.
  懒结茱萸带,愁安玳瑁簪.
  待君消瘦尽,日暮碧江潭.
  【牛女(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粉席秋期缓,针楼别怨多.
  奔龙争渡月,飞鹊乱填河.
  失喜先临镜,含羞未解罗.
  谁能留夜色,来夕倍还梭.
  【冬夜寓直麟阁(一作王维诗)】宋之问
  直事披三省,重关闭七门.
  广庭怜雪净,深屋喜炉温.
  月幌花虚馥,风窗竹暗喧.
  东山白云意,兹夕寄琴尊.
  【登禅定寺阁(一作登总持寺阁)】宋之问
  梵宇出三天,登临望八川.
  开襟坐霄汉,挥手拂云烟.
  函谷青山外,昆池落日边.
  东京杨柳陌,少别已经年.
  【陆浑山庄】宋之问
  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
  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去去独吾乐,无然愧此生.
  【蓝田山庄】宋之问
  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
  考室先依地,为农且用天.
  辋川朝伐木,蓝水暮浇田.
  独与秦山老,相欢春酒前.
  【春日山家(一作春泉洗药)】宋之问
  今日游何处,春泉洗药归.
  悠然紫芝曲,昼掩白云扉.
  鱼乐偏寻藻,人闲屡采薇.
  丘中无俗事,身世两相违.
  【春日宴宋主簿山亭得寒字】宋之问
  公子正邀欢,林亭春未兰.
  攀岩践苔易,迷路出花难.
  窗覆垂杨暖,阶侵瀑水寒.
  帝城归路直,留兴接鹓鸾.
  【江亭晚望】宋之问
  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
  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
  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
  【秋晚游普耀寺】宋之问
  薄暮曲江头,仁祠暂可留.
  山形无隐霁,野色遍呈秋.
  荷覆香泉密,藤缘宝树幽.
  平生厌尘事,过此忽悠悠.
  【答李司户夔】宋之问
  远方来下客,輶轩摄使臣.
  弄琴宜在夜,倾酒贵逢春.
  驷马留孤馆,双鱼赠故人.
  明朝散云雨,遥仰德为邻.
  【寄天台司马道士】宋之问
  卧来生白发,览镜忽成丝.
  远愧餐霞子,童颜且自持.
  旧游惜疏旷,微尚日磷缁.
  不寄西山药,何由东海期.
  【使往天平军马约与陈子昂新乡为期,及还而不相遇】宋之问
  入卫期之子,吁嗟不少留.
  情人去何处,淇水日悠悠.
  恒碣青云断,衡漳白露秋.
  知君心许国,不是爱封侯.
  【过函谷关】宋之问
  二百四十载,海内何纷纷.
  六国兵同合,七雄势未分.
  从成拒秦帝,策决问苏君.
  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
  【送朔方何侍郎】宋之问
  闻道云中使,乘骢往复还.
  河兵守阳月,塞虏失阴山.
  拜职尝随骠,铭功不让班.
  旋闻受降日,歌舞入萧关.
  【送田道士使蜀投龙】宋之问
  风驭忽泠然,云台路几千.
  蜀门峰势断,巴字水形连.
  人隔壶中地,龙游洞里天.
  赠言回驭日,图画彼山川.
  【送许州宋司马赴任】宋之问
  颍郡水东流,荀陈兄弟游.
  偏伤兹日远,独向聚星州.
  河润在明德,人康非外求.
  当闻力为政,遥慰我心愁.
  【送赵司马赴蜀州】宋之问
  饯子西南望,烟绵剑道微.
  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
  职拜舆方远,仙成履会归.
  定知和氏璧,遥掩玉轮辉.
  【送永昌萧赞府】宋之问
  柳变曲江头,送君函谷游.
  弄琴宽别意,酌醴醉春愁.
  恋本亦何极,赠言微所求.
  莫令金谷水,不入故园流.
  【送李侍御】宋之问
  行李恋庭闱,乘轺振彩衣.
  南登指吴服,北走出秦畿.
  去国夏云断,还乡秋雁飞.
  旋闻郡计入,更有使臣归.
  【饯湖州薛司马】宋之问
  别驾促严程,离筵多故情.
  交深季作友,义重伯为兄.
  镇静移吴俗,风流在汉京.
  会看陈仲举,从此拜公卿.
  【送杜审言】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送武进郑明府】宋之问
  弦歌试宰日,城阙赏心违.
  北谢苍龙去,南随黄鹄飞.
  夏云海中出,吴山江上微.
  甿谣岂云远,从此庆缁衣.
  http://baike.baidu.com/view/16924.htm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37734/

推荐访问:左右旋丝杆往复运动 往复运动机构有哪些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