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南,南渡北归

来源:创业资讯 时间:2018-12-02 08:00:1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资讯】

岳南,南渡北归(共10篇)

岳南,南渡北归(一):

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馄
这句李清照的诗出自哪里啊?谁能提供关于这句诗的其他信息.上下文啊...

华夏千年,纵观女豪杰,比比皆是,“不惜千金买宝刀,雕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秋瑾,“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馄”的李清照!她尽诗词中尽显其忧国忧民之心,辅佐一代名君的钟无盐和长孙皇后,还有丑陋却让诸葛亮终一不二的黄硕,他们都是我倾慕对象!他们都是淡泊寡欲,为了江山社稷,做才德俱备的贤内助,为安国定邦担忧!
“南渡”指明北宋已经被灭,渡江后成立了南宋
“衣冠”这里是借代,以部分代整体,这应该是以“衣冠”代“人”.
“南渡衣冠”就指南宋的黎民百姓和官员
“王导”是晋时一个很有作为的宰相
“北来消息”从北边传来的消息
“刘馄”是一个很有骨气的文人,后被冤枉致死

岳南,南渡北归(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暮 归
杜 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注】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注 鼙:军鼓。
(1)在这首诗中,除自然景色外,写“秋暮”的词语还有--- ----  ----       。
(2)清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价此诗时说:“结语见去志”,有人认为此评不正确,请结合《暮归》一诗的相关内容,试说说你的理解。
答:                                                                                                                                                                                                                                                                                                                                                                                                                            
(3)陈淑彬在《修辞艺术与美学铭刻》一书中提到:叠字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摹状。请结合《暮归》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1)击柝、捣练
(2)示例:此评不正确。应该说第三联见去志,“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抒发了作者想要渡桂水而南行,可没有船;想要北归长安,路上还多兵戎,都是去不得的感慨。结句所表现的并不是去志,而是寂寞无聊。(开放性试题,判定此评不正确或正确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3)明月,凄风引起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月皎皎”写出了诗人明月之夜客居他乡的惆怅与无奈;“风凄凄”则形象地表达了晚风中传送来的捣衣声,引起游子心中对母亲、妻子的思念,于是风也变得“凄凄”了。“月皎皎”“风凄凄”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客子胸中的悠悠乡愁。


(1)前四句写暮归的景色:白鹤都已栖止在被浓霜冻黄的绿梧桐上。城头已有打更击柝的声音,还有乌鸦的啼声。寄寓在此地的客人回进家门时,月光已亮了,不知谁家妇女还在捣洗白练,风传来悲凄的砧杵声。所以,除了“秋暮”以外,还有“击柝”“捣练”“乌啼”“鹤栖”等。
(2)尾联的意思是:年过半百,什么事情都不称意,每天都是这样瞻云望故乡,心情最属无聊。因为是傍晚,作者想到明日,明日又明日。想到自己的景况还是杖藜,还是看云,到底无称意事,无北归时。一“还”字,有无限惆怅,无限曲折,无限的无奈和孤寂。因此,尾联并非要表现“去志”,而是强调寂寞无聊。
(3)“月皎皎”中“皎皎”意思是:皎洁,明亮,而漂泊他乡的作者,看到如此皎洁的月光,自然引发客居他乡的惆怅与无奈;“风凄凄”中的“凄凄”意思是“凄冷”,因晚风传来捣衣声,引起作者心中对母亲、妻子的思念,于是风也变得“凄凄”了。“皎皎”“凄凄”表面上摩形状物,实际上也暗示作者的内心。

岳南,南渡北归(三):

杜甫的的问题`
暮 归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缺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鞞.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在这首诗中,除自然景色外,写"秋暮"的词语还有"?","
击柝 ,捣练
着2个词
为什么是这2个词语呢>?

前四句写暮归的景色:白鹤都已栖止在被浓霜冻黄的绿梧桐上.城头已有打更击柝的声音,还有乌鸦的啼声.寄寓在此地的客人回进家门时,月光已亮了,不知谁家妇女还在捣洗白练,风传来悲凄的砧杵声.“黄”字是动词.“柝”,现代称为“梆子”.天色晚了,城上守卫兵要打梆子警夜.唐诗中写夜景,常有捣练、捣衣、砧杵之类的词语.大约当时民间妇女都在晚上洗衣服,木杵捶打衣服的声音,表现了民生困难,故诗人听了有悲哀之感.
下半首四句也同样转入抒情.要想渡桂水而南行,可没有船;要想北归长安,路上还多兵戎.都是去不得.年纪已经五十多岁,事事不称心,明天还只得拄着手杖出去看云.这最后一句是描写他旅居夔州时生活的寂寞无聊.只好每天拄杖看云.浦起龙说;“结语见去志.”(《读杜心解》)此评也不确.应该说第三联见去志,结句所表现的并不是去志,而是寂寞无聊.

岳南,南渡北归(四):

温庭筠的利州南渡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注解]
①澹然:水波动貌.
②翠微:指青翠的山气.
③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
?桨,也指船.
④数丛句:指船过草丛,惊散群鸥.
⑤范蠡:春秋楚人,曾助越灭吴,为上将军.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
[韵译]
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阳的余晖,
弯弯岛岸苍茫接连山坡绿翠.
眼看人马已乘摆渡扬波而去,
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儿回归.
?乃声惊散沙洲草丛的鸥鸟,
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
谁理解我驾舟寻范蠡的意义,
飘泊五湖独自忘掉世俗心机.
[评析]
?诗写日暮渡口的景色,抒发欲步范蠡后尘忘却俗念,没有心机,功成引退的归隐
之情.诗的起句写渡口和时间,接着写江岸和江中景色,进而即景生情,点出题意,
层次清晰,色彩明朗.

岳南,南渡北归(五):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 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迷津:化用《论语·微子》孔子让子路问津的典故。
(1)这首诗是怎样围绕“早寒”来写的?(4分)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试作简要分析。(4分)

(1)以“木落”“雁南渡”这两个典型景象交代季节——秋季,点明“早”(2分)。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点明“寒”(2分)。(4分)
(2)思归的衷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2分)“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遥望着“天际”的 “归帆”。家人的想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1分)。“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中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平海夕漫漫”,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1分)。(4分)

【岳南,南渡北归】

岳南,南渡北归(六):

辛弃疾南渡前,后的人生
辛弃疾南渡前、后的人生

一、青少年时期.止于23岁南渡以前.这是他一生最为意气风发的时期.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未几,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辛弃疾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此举“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从此辛弃疾投奔南宋,官为江阴签判.
二、青壮年时期:
1162年至1181年,从辛弃疾23岁到42岁,是一生中游宦时期.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云.他先后上了一系列奏疏,力陈抗金抚国方略.但他的意见并未被当权者采纳.
在此期间,他由签判到知州,由提点刑狱到安抚使,虽然宦迹无常,但政绩卓著.他出任滁州知州仅半年,当地“荒陋之气”一洗而空.他在湖南帅任,创置“飞虎军”,“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他不失为一个有清醒政治头脑忧国忧民的好官.
三、中晚年时期:
1182年至1202年,从43岁到63岁.这期间除了53岁至55岁一度出任闽中外,两次遭弹劾,有18年在江西家中度过,是他一生被迫归隐时期.在长期隐居生活中,他寄情田园,留恋山水,追慕陶渊明,写了大量田园词,山水词,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的爱国激情在某些唱和赠答词中,也有强烈表达.
四、晚年时期:
1203年至1207年,辛弃疾64岁到68岁四年间.辛弃疾64岁高龄时,仍不以久闲为念,不以家事为怀,奉令出任.但事未成就又遭罢免.
辛弃疾自66岁秋,罢居铅山后,虽屡见封召,乃至授以兵部侍郎,枢密院都城旨要职,但总以年老多病,力辞未就,卒年68岁.
辛弃疾留下的词作,有620多首.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雄冠两宋.词评家曰:嫁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辛弃疾的词,继承苏东坡豪放词风而有所发展.后人把苏辛并称,魄力之大,苏不如辛;气体之高辛不如苏.
光复故土,还我山河,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在辛弃疾的词作里也得到充分的表现.
由于辛弃疾被迫长期在乡村隐居,所以以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入词,使词作中洋溢着新鲜的生活气息,散发着沁人的泥土芳香,也是辛弃疾词作的一大特色.
和其他文人一样,辛弃疾非常喜欢喝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他曾下决心戒过酒,但半途而废.他的饮酒词写得深刻、幽默,极富生活气息.
变化:
辛弃疾归隐后,词作题材扩展,写了许多乡村田园词和政治抒情词.虽仕途坎坷,但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始终没有泯灭.他通过比兴寄托的手法,曲笔寓怀,表达了自己的爱国志向和有志不获骋的愤慨和悲叹;其词风也由豪放俊逸转为委婉含蓄、苍凉悲壮.

岳南,南渡北归(七):

北归的大雁 是什么季节?
北归的大雁,是大雁往北飞还是往南飞?
指的是什么季节?
我认为是秋天,可有的同学认为是春天
刚刚打错了!我认为是春天,可有的同学认为秋天
可是老师说是秋天!

这是由于大雁的习性所致
大雁是一种候鸟,夏天在北方产蛋育婴,冬天北方温度太低,它们适应不了,所以飞向南方,在那里度过冬天,就有了大雁南徙、大雁北归的说法
北归是指往北飞,是指春天 .

岳南,南渡北归(八):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放翁:             南渡:             靖康北狩:               燕云:         

放翁:陆游,号放翁
南渡:指北宋灭亡后,朝廷和大量北方人向南逃亡之事。(意思对即可)
靖康北狩:指北宋末靖康年间,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获押解北上之事。(意思对即可)
燕云:地名,古有燕云十六州之说。在今京津晋冀一带。(只要答出地名即可)

这是有关对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考查。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考查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了解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还应了解古汉语的文化知识。

岳南,南渡北归(九):

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以泄其愤的翻译【岳南,南渡北归】

这是李贽『忠义水浒传』序里面的话,原文: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是故愤二帝之北狩,则称破大辽以泄其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以泄其愤.
这句话的意思是:(李贽认为施耐庵、罗贯中两位先生)出于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不满,而假借小说中平定方腊起义一事,宣泄心中的愤闷.

岳南,南渡北归(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 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肃造次 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划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 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注释】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拊(fǔ ):抚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 数 讨山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宜 顾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 往 诣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肃于是越席 就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节选的文字回答,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改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屡次  (2)拜访  (3)到……去(4)接近,靠近
2.(1)不探寻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  
   (2)吕将军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
3.原为轻视,后来吕蒙出了五个计谋之后,转为尊重和亲近.
4.勇而有谋、文武双全、勤奋好学、学而有成.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58185/

推荐访问:南渡北归pdf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