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介入儿童游戏的时机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7-22 11:46:3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教师介入儿童游戏的时机(一)
教师介入游戏的时机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

发布时间:2008-11-1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上海市松江区岳阳幼儿园钱双 浏览次数:957

字号:T|T|T 更多0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对幼儿的发展影响是深远的。我觉得,教师在不同的时机介入幼儿的游戏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适时的介入会增强幼儿游戏兴趣,并提升幼儿游戏经验;反之就会消解幼儿游戏热情,并干扰幼儿游戏进展。我想,这完全取决于该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与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游戏介入时机的判断、把握。

因此,我选择了自主游戏活动作为帮助教师提高对幼儿游戏行为观察与分析能力的切入口。同时选择B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原因有二:

(一) 、游戏是幼儿的意愿性活动。在幼儿自主游戏世界里,教师如何把握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并在尊重、支持中引导幼儿的发展,这是现在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

(二)、B教师有着15年教龄,是幼儿园高级教师。她具有一定的保教经验,也具有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强烈愿望。因此,我抓住B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观察、介入,引导她思考如何在观察幼儿的基础上把握介入的时机的问题。最终使她的观察、反思能力有一定提高。

教师介入儿童游戏的时机(二)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机与方式

浅谈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与方式

摘 要: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所喜爱的活动,教师也往往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的功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指导一定要把握时机,只有在孩子需要教师的介入时,教师的介入才是最有效的。

关键词:幼儿游戏;介入;时机;方式

教师适当的介入有益于幼儿的游戏,能使逐渐降低的游戏兴趣再度恢复,使得游戏活动得以持续,而且使游戏内容更丰富。因此,游戏活动的组织、指导也就成了我们一线老师实践工作中研究、探索的不变的主题。其中教师的“介入”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因素,如何把握这关键的瞬间,在孩子需要帮助或不需要干扰时作出正确的判断,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呢?以下探讨一下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以及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

一、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

1.当幼儿遇到困难、将游戏情节延续下去有困难时

当幼儿的游戏遇到了困难而他们又无法解决时,可能会导致游戏情节的停滞不前。如果老师的介入能促使游戏继续开展,并且游戏的情节获得拓展,那就是必要的和适宜的。

2.当幼儿在互动中产生冲突时

冲突是普遍存在于幼儿同伴交往过程中的互动行为,它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幼儿通过解决冲突事件学会相互协调各自的需要,学会谦让、协商、合作等解决策略,提高社会交往能

教师介入儿童游戏的时机(三)
游戏的介入时机和策略

游戏的介入时机和策略

幼儿园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除了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以外,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由于游戏是幼儿的意愿性活动,在他们自主的游戏世界里,教师如何尊重孩子的游戏意愿,支持孩子游戏行为,并在尊重和支持中引导孩子发展,这是我们本学期游戏组教研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判断

什么时候教师需要介入幼儿的游戏?(讨论)

1、当幼儿主动寻求教师帮助时;【教师介入儿童游戏的时机】

2、当幼儿的游戏行为或游戏材料有不安全的隐患时;

3、当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与社会规范不相符合的行为时;

4、现出过激行为时;

5、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而准备放弃原来构思的游戏情节时;

6、当幼儿表现出无所事事的状态时;这个比较好理解。

7、当玩伴之间出现游戏纠纷而无法自行解决时;

游戏活动教材中新增添的:(从教师的经验角度出发)

1、当教师发现游戏中可以提升幼儿经验而不影响幼儿的游戏意愿时;

2、当教师出于研究的需要进行反思性实践时;

3、当教师为了深入了解幼儿的行为动机,并准确解读幼儿行为时;

二、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策略

【教师介入儿童游戏的时机】

案例实录:小医院(中班)

案例背景:小医院是角色游戏中的传统内容,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最长做得就是:给娃娃看病、配药;或者自己去小医院看病。可是在玩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兴趣点开始逐渐降低。就像我们在录像里看到的那样:小医生在没有病人时变得无所事事,只能四处张望。而护士只顾自己摆弄着手里的小工具。医院里来看病的人很少很少„„

问题:如果你是案例中的老师,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介入和指导幼儿的游戏? 小结:刚才老师们都为小医院的游戏想了很多的好方法和策略。我们也对这个小案例进行了简单的罗列:

例如:

1、直接介入法——

角色介入:老师主动加入幼儿的游戏中,扮演角色以自己的行为引导幼儿推 进游戏的情节。(蛀牙;针需要消毒;)起到情节推进的作用

评价介入:在游戏结束时进行评议。(什么时候需要打针,什么时候不需要打针;向小朋友们推荐流感疫苗;)起到评价提示的作用【教师介入儿童游戏的时机】

2、间接介入法——

通过创设体现一定教育意图的游戏环境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小星星、预防传染病的海报)

三、教师在游戏中介入的效果:有效介入、无效介入(案例分析)

有效介入:顺应幼儿的游戏需要进行介入,协助幼儿推进游戏的进程,使幼儿在实现自己游戏意愿的同时有所发展。(顺应孩子意愿;顺应孩子的发展;顺应孩子年龄特点)

无效介入:幼儿对教师的介入并不理会。(在游戏中未发生有效地推进,或是打断、干扰幼儿的游戏。)

困惑: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教师怎样算是有效介入幼儿的游戏?今天我们借着老师们在实践中的几个案例来进行研究与反思,希望会给我们老师在以后的实践中有更多的帮助和借鉴。

老师案例介绍与分析

案例:(中班上学期)

娃娃家游戏中,丁丁和宁宁分别担任了“妈妈”和“孩子”的角色。游戏开始后,两人拿了一盆“水果拼盆”的玩具各自进行操作,丁丁负责用刀切水果,宁宁负责将切好的水果摆放成拼盆。游戏过半,老师发现两人始终没有说过话、离开过娃娃家,就说:“妈妈,你们做得水果拼盆好漂亮呀!可以请我尝一尝吗?”“妈妈”还没答话,“孩子”却先回答说:“我们还没做完!”“妈妈”看了看孩子,继续操作“水果拼盆”。老师发现孩子根本不理睬就走开了。过了会儿,老师又带了几个小朋友拎着一袋水果来做客,并说:“妈妈,我刚才去超市买了一些水果,正好可以给你用来作拼盆!””孩子”并没有回答,继续在完成“水果拼盆”。”妈妈”说:我们的水果已经够了。老师随即说:“那就放在冰箱里吧,可以保持新鲜。”妈妈点点头照做了„„

问题:

1、你认为案例中的老师介入方式有效吗?

对于中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孩子对于某一事物喜欢摆弄、操作特别关注的现象,在幼儿的活动中经常发生。老师介入孩子游戏,也构成了一定对孩子游戏的干扰,也失去了进一步了解孩子需要的机会。我们也看到了老师无论做多大的努力也无法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上移开。

2、如果案例中你是老师,会采取怎样的方法来介入幼儿游戏?

小结:可以尝试采取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跟踪性观察”的方法,来了解孩子对于“水果拼盘”的关注的程度怎样?都在进行怎样的操作?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果有很多的人关注“水果拼盘”,老师可以考虑是否可以开展一个“水果拼盘”区域,引导孩子在排列方法等技能上从纵深出发展。【教师介入儿童游戏的时机】

四、教师有效介入的要点:

一、观察先行,判断介入需求

细致的观察是教师判断是否需要介入游戏的基础和依据。观察分析孩子的游戏行为,是把握介入时机的前提。只有观察分析到孩子的知识经验、游戏能力、态度、游戏中的需要,才会有灵活又切合实际的介入指导。

二、根据实际,选择适宜的介入方式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

1、情景性介入,对幼儿进行间接指导,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

2、行为暗示,直接介入,使游戏得以深化和发展

3、发现违规,直接干预,使得游戏顺利进行。

三、注重介入后的观察,让幼儿自主地延续游戏活动

当幼儿通过教师对游戏的介入使游戏主题得以深化,能够顺利进行的时候,教师就应当立即退出游戏。因为过多的介入便会适得其反,可能会阻碍幼儿自主性的发挥。

小结:教师介入幼儿的游戏,其实也是一种指导的过程。何时介入幼儿的游戏将会增强幼儿的游戏兴趣,并提升幼儿的游戏经验,何时介入则会消解幼儿的游戏热情,并干扰幼儿的游戏进展,这完全取决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游戏介入时机的判断和把握。但更重要一点是尊重孩子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评价自己的游戏。也希望在本学期的游戏组观摩活动中,大家能够更多的关注这方面的信息,使自己在介入幼儿游戏时更加得心应手。

教师介入儿童游戏的时机(四)
教师介入幼儿区域活动的时机与策略

  摘 要: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的指导则能使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促进幼儿全面能力的提升。分析了教师介入时应考虑的要素,并进一步提出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和策略。

  关键词:区域活动;介入;时机与策略
  区域活动,也称区角活动、活动区活动等,它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有目的地将活动室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个别化自主的学习活动。区域活动相比起其他的学习形式,幼儿自由化程度较高,自主性、主动性更强,形式更加自由,变化性较大,且较多地需要依托于环境的布置和材料的准备,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更需要教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引导幼儿的游戏,提高幼儿的游戏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该从哪些方面来着手呢?
  一、确定干预的必要性
  教师的干预,从干预者的意图或意向上来说,可以分为两种性质:正向的——通过干预促进或肯定幼儿的某种行为;负向的——通过干预抑制或否定幼儿的某种行为。教师的干预应最大化地达到正向的干预,减少负向的干预。在干预之前,教师需要考虑以下问题,把不必要的干预降到最低。
  1.幼儿在干什么?有必要干预吗?
  2.我的干预会不会影响或打断幼儿的游戏?会不会抑制他们独立探索?会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吗?
  3.若我不干预,幼儿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4.干预和不干预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二、确定干预的时机
  教师在决定干预以后还要决定什么时候介入幼儿游戏,实施干预。良好的干预效果依赖于恰当的干预时机,但要确定什么时候是干预幼儿游戏的恰当时机往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适时等待,善于观察,及时抓住介入时机
  蒙台梭利认为:“要教育儿童就要了解儿童,而观察正是了解儿童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有强烈的观察意向和科学的观察态度,要以一种开放性的心态观察、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思考和行为方式。在区域活动当中,教师要尤其注意投放的材料是否充足,是否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是否具有适当的开放性。当观察到有可能需要教师介入之时,需要冷静判断,看是否真的需要。
  2.帮助幼儿解决困难,延续活动
  在游戏当中,幼儿难免会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事情或不知如何去处理的情况,往往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幼儿的游戏便会停滞不前,甚至使得游戏终止。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这些“点”,适时地介入,与幼儿共同解决困难,使得游戏能够继续。
  3.当出现不良因素时,教师应及时介入
  如,不安全、危险因素,攻击性行为等,当这些因素出现时,教师应及时介入,进行调节。
  三、确定干预的方式
  在确定了干预的必要性和时机以后,教师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去进行干预。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具有临时性、现场性等特点,因此,更需要教师灵活掌握干预的几种有效方式。
  1.以自身为媒介
  教师以自身为媒介干预幼儿的游戏,要考虑以什么“身份”介入幼儿的游戏。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以两种“身份”介入幼儿游戏,即“游戏者”和“旁观者”。以“旁观者”介入,是指教师以现实教师的身份干预幼儿游戏。例如,在交通警察的游戏中,幼儿为了争着当警察而相互推打时,教师应直接干预,帮助幼儿解决矛盾。但是这种介入方式容易打断幼儿的游戏,扼杀幼儿自我学习的机会,需要教师仔细地观察和判断,慎重确定是否需要介入。
  以“游戏者”介入,是指教师以与幼儿同样的“游戏者”身份进入游戏,可采取平行游戏或共同游戏两种。在平行游戏中,教师可模仿幼儿的行为、动作,通过传递教师对幼儿游戏的关注,使教师的行为本身成为幼儿可参考的范例,帮助幼儿提高游戏技能。如,美术区中,喜欢剪纸的文文怎么剪也剪不直,教师看到了,也学着文文剪起纸来,一边剪一边说,“我的手一边移一边剪,就剪直啦,真漂亮。”文文听见了,便去看教师剪纸,不一会就学会了。在共同游戏中,教师直接参与幼儿的游戏,通过动作、表情、语言等,对幼儿的游戏行为作出反馈,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想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扩展情节。如,在扮演区,银行里很热闹,幼儿都挤在一起等着存钱,这时,教师以客户的身份介入,问银行的负责人迪迪,“你们银行是不用拿号排队的吗?是不是谁挤到前面就谁先办理业务啊?”迪迪一听,看了看,便开始维持起了大厅里的秩序,很快,银行里就排起了一条长队。
  2.以材料为媒介
  教师除了自身的“教”以外,还可以通过提供合适材料的方法来“教”,支持幼儿学习。在区域活动中,教育功能是通过游戏材料来实现的,幼儿的游戏兴趣来自于对材料的操作,因此,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提供应注意阶段性的变更,通过隐形的提示去促进幼儿游戏。如,在阅读区中,若长期都是几本相同的书,幼儿肯定会失去兴趣的,若教师能围绕主题及时地更换书籍,满足幼儿对不同类型图书的需要,不仅会使儿童对阅读有更大的兴趣,还有利于主题的开展。
  3.以幼儿伙伴为媒介
  幼儿与成人的互动固然重要,但是它不能取代同伴之间的互动。游戏是幼儿之间很好互动、交流的机会,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引导、支持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如,在建构区中,铭铭想用细的沙子堆一个城堡,可是沙子中总是有很多细小的石头,铭铭捡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捡干净,教师见状,便走过旁边,问他旁边的小朋友小星,“小星,你的沙子好细啊,搭出来的城堡真好看。是不是啊,铭铭?”铭铭听见老师这样说,立马跑过去看,并向小星取了“经”,堆砌自己的城堡。
  教师干预幼儿游戏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决策过程,它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机会敏感性和灵活的决策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及指导中,对于游戏的态度、理念及对自身行为不断反思、实践、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升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干预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海红.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教育导刊,2006(10).
  [2]陈琦.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07(2).
  [3]刘焱.儿童游戏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289353/

推荐访问: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