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校区社团建设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7-26 10:35:2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大学新校区社团建设(一)
关于成立XX大学(新校区)社团发展论坛的说明

关于成立XX大学(新校区)社团发展论坛的说明

为更好的发挥社团联合会的职能,团结社团联合会与社团的关系,监督社团联合会的工作,同时给各社团交流社团发展思路和经验的平台。特成立XX大学(新校区)社团发展论坛(以下称论坛),其具体运作如下:

1. 论坛是社团联合会的分支机构,接受社团联合会主席团的领导。

2. 论坛每年6月份举办年会(一般在社团负责人大会前一个星期),所有的委员参加。其任务为:审议秘书长的工作报告,向论坛提交提案,公告社团评比结果,优秀社团介绍社团管理经验。

3. 论坛设秘书长一名,负责论坛的组织协调,论坛和常委会会议的主持,对常务副主席负责。

4. 论坛设常委会,常委五名(不包括秘书长)。常委会对主席团负责,常委每年在各社团会长中社团发展论坛年会中民主选举产生,其具体产生办法见细则。其任务为:向社团联主席团提供建议、监督,协调社团和社团联的关系。常委会每个月末召开一次会议,有秘书长主持。各社团会长、副会长为论坛的委员,具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5. 提案小组负责论坛提案的收取和整理。

6. 宣传小组负责论坛的形象策划、活动宣传以及外联工作。

细则:

一、常委产生办法:

【大学新校区社团建设】

1.在新一届常委会成立之前,有上一届常委会和秘书长组成秘书处负责论坛的运作。

2.在常委会换届前两周,有意向的各社团负责人向论坛秘书处提交竞选申请书。论坛秘书处对候选人进行调查,在换届前三天,公布候选人名单。

3.常委可在论坛上通过演讲和答辩,答辩组人员为所有的社团负责人和团委老师。

二、办公地点:

与社团联合署。

三、具体机构设置

常委会秘书长:副主席助理(主管组织、评议)

常委会委员(不包括秘书长):共5名

委员:各社团会长、副会长

提案小组:组长:办公室副主任(主管档案)组员:组织部、办公室干事 宣传小组:组长:宣传部副部长 组员:宣传部干事、外联部干事

大学新校区社团建设(二)
大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或设计)【大学新校区社团建设】

(申请学士学位)

课题题目 大学生社团建设研究——以滁州学院为例 学生姓名 程文浩 所学专业 导师姓名 报告日期

2014年5月25日

学 生:学 号:论文答辩日期:指 导 教 师 :

2010211273 2014年5月24日 (签字)

(签字)

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设计(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目 录

摘要 ........................................................................ 1 Abstract ...................................................................... 2 前言 ........................................................................ 3 一、社团建设研究关涉的主要维度 ............................................... 3

(一)大学生社团的概念 ................................................... 3 (二)研究现状 ........................................................... 4 (三)选题意义 ........................................................... 4 二、滁州学院大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4

(一)滁州学院大学生社团发展基本状况 ..................................... 4 1.滁州学院大学生社团发展的整体形势 ...................................... 4 2.滁州学院社团工作的特点 ................................................ 5 (二)滁州学院社团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5 1.大学生对社团活动的认识不一致 .......................................... 5 2.大学生社团务实性不足 .................................................. 5 3.社团管理不够规范 ...................................................... 5 4.社团经费来源渠道单一 .................................................. 5 5.社团发展呈现过度不平衡的状态 .......................................... 5 三、大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及对策 ............................................... 5

(一)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目标 ................................................. 5 1.锻炼大学生的自身能力 .................................................. 6 2.构建和谐校园的助推器 .................................................. 6 3.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 6 4.丰富大学校园的学习生活 ................................................ 6 5.增强学校的影响力 ...................................................... 6 (二)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原则 ............................................... 6 1.指导性原则 ............................................................ 6 2.实效性原则 ............................................................ 6 3.科学性原则 ............................................................ 7 4.制度化原则 ............................................................ 7 (三)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与途径 ......................................... 7 1.转变大学生对社团建设的认识 ............................................ 7 2.增加高校社团数量和类型 ................................................ 7 3.完善社团内部管理体制 .................................................. 7 4.创新高校社团发展形式 .................................................. 8 5.完善社团监督体制 ...................................................... 8 结论 ........................................................................ 8 注释 ....................................................................... 10 参考文献.................................................................... 12 附录 ....................................................................... 12 致谢 ....................................................................... 13

【大学新校区社团建设】

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大学生社团建设研究——以滁州学院为例

摘要:大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也

是开展大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渠道。积极的社团活动可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极大地拓展高校教育空间。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社团建设也迎来了崭新的春天。高校学生组织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是大学生参加校园文体活动、参与社会实践、进行广泛交友的重要途径和平台,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讲,诸如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甚至深刻的影响着他们的成长足迹。高校社团也承担着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学生组织作为学校学生团体,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也在服务学校师生。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社团的基本概念、理论思想的研究,以及对大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结合目前高校社团的实际,系统全面的提出相应对策、思路和办法,旨在促进滁州学院社团发展和校园文的丰富。【大学新校区社团建设】

关键词:社团;大学生;建设;研究

大学新校区社团建设(三)
大学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题目:大学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院: XX学院

专业: X

姓名: X

研究时间: 2012年12月16日 研究方式: 研究调查【大学新校区社团建设】

指导老师:X

摘要:高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需要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方面性,当正式组织——班级、团支部、学生会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时,就会自发地形成非正式组织——社团。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大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对于大学生培养各种能力,调整知识结构,挖掘潜能,发挥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它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高校 学生社团 发展现状 作用

研究目的: 了解大学社团现状及发展

日期: 2012年12月28日

高校社团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很多高校对社团的重视不足,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的目标,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规范的运行机制,从而在某些方面影响了充分健康发展。社团自身存在的活动内容的系统性不强,深度不够,社团干部的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也成为影响社团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围绕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发展,学生社团管理机构要从建立社团良性发展机制,重视社团干部素质,改善社团内部环境以激发社员积极性等方面入手,强化管理,注重引导,打造平台,推动学生社团的向前发展。

一、中外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综述

从中西教育史比较来看,大学生社团的产生发展与现代大学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在英美高校中,更贴近现代定义的学生社团出现在18和19世纪,当时出现了很多由清一色男生或女生组成的联谊会。二战后,英美高等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完整学生”,提出了“学生人事服务”和“服务学生”的理念,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社团得

以蓬勃发展。以哈佛大学为例,该校目前有600多个学生社团,平均不到30个学生就有一个学生社团。众多的学生社团与活跃的社团活动造就了许多杰出人才。反观我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仅100多年。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高校曾经出现了一大批有进步色彩的学生社团,其后,学生社团发展时有起落。建国后由于一度的极左思潮影响,学生社团几乎全面瘫痪;改革开放后,高校学生社团开始复苏,并在二十多年间得到了较快发展,有的高校甚至出现“百团大战”的红火局面。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北京高校注册学生社团为2235个(截至2005年1月)。但是相比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整体上仍然数量偏少,种类较为单一,管理尚待规范。

二、高校学生社团作用分析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对于活跃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它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得到公认,下面具体分析。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扩大他们的交际圈。 高校学生社团提供了一个除了班级和宿舍以外,与更多的人交流互动的环境,这个环境既培养着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又促使成员之间通过同辈群体的交流互动中促进个性的发展。社团成员之间的相似性、互惠性和互动性将极大地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促进彼此之间的模仿。应该说,把一个幼稚的高中毕业生变成一个相对成熟的大学生,社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大学新校区社团建设】

2.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的蓬勃、健康发展。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活动的主要活动之一,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舞台。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内容较为丰富,形式种类较多,丰富了大学生课余校园文化生活,使大学生在课外学习之余找到了精神寄托,深受大学生的喜爱。

3.高校学生社团在学生心理成熟、人格完善上的作用。

据调查,有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不少高校开设了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事实上,参加社团活动对 于大学生释放心理紧张情绪,减轻压力,改变孤僻、自闭的现状,增强自信心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社团内部成员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利益冲突,普通成员参加社团活动次数及在社团中所承担的工作没有硬性规定,因此,社团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家园。

4.高校学生社团产生的消极影响

第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大学生社团成员受到学校批评处分时,容易引起社团内其他成员的同情和支持,引起对正式组织和学校的抵触情绪,甚至形成与正式组织和校方对立的群体力量。

第二,降低工作效率。当大学生社团的目标与正式组织(班级、团支部等)的目标发生矛盾时,或者正式组织的活动与大学生社团成员的需求不一致时,或者正式组织的某些规范限制了大学生社团活动时,大学生社团就会成为一股销蚀力量,降低正式组织的影响力和工作效率,阻碍大学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三,容易产生小圈子作风和帮派势力,成为传播小道消息和谣

言的温床,是学生团结和集体凝聚力的腐蚀剂。

第四,容易误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当社团活动和课程时间冲突时,有不少学生为了以后能竞选社团干部而逃课。

三、高校学生社团目前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随之而来校园文化的多元,高校社团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为此,我在网上查看了大量资料,将高校学生社团活动过程中发展现状出现的问题归为以下几点:

(一)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的目标

高校社团在进入新世纪以来蓬勃快速的发展,逐渐引起学校的重视,但是,学校对于社团的引导和指导显然还不够。通常会把社团活动视为校园文化活动的补充,缺乏对社团活动的认识,即便意识到社团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强有力的指导和管理,使得社团发展思路不清,目标不明确,开展活动盲目、重复性强,很难打造精品。这些都需要对社团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二)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规范的运行机制

虽然进入新世纪以来的这十年,各个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大学生社团的管理方式方法,很多高校建立起社团联合会等组织,用于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和引导,但是由于社团发展太快,管理机构要不断面对新问题、新形势,因此,形成成熟的管理体系还需要一个过程。另外,社团对成员缺乏足够的约束力,成员流动性大,也影响了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大学新校区社团建设(四)
高校新校区学生管理工作浅析

  摘要: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张,高校多校区办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普遍模式。新校区的出现,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下要积极探寻出适合新校区特点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新校区;学生;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009-03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三水校区地处佛山市三水区范湖经济开发区,旁临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商学院三水校区两所高校。现校园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基础建设正在进行中。学生群体种类多样化:财金、物流、外语、工商、经贸、计算机系12级学生、电子系11级和12级学生和二级学院创业培训学院12级学生。
  一、新校区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问题
  新校区的地理位置、自身建设情况、周边环境以及入住学生群体的多样性直接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系列更加复杂、多变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校区还很年轻,缺少大学应有的校园文化氛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大学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学府圣地,其中的硬件如特色建筑、校园环境、教学科研设施以及软件如大师名家、学风教风等都是经过多年积累形成的。而新校区缺乏大学校园应有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使学生有大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精神支撑。没有校园文化的熏陶、凝聚、激励和导向,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常常事倍功半。新校区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大都不如老校区,缺乏高校那种浓厚的科研学术气氛和历史文化底蕴,学生缺乏与都市文化、校园文化的碰撞与冲击、交融与渗透。新校区的社团活动的规模和质量也远不如老校区。新校区除了来去匆匆的任课教师、管理人员外,各学科教师少得多,常驻代表都是轮班值日。学术报告会、心理咨询、就业指导乃至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科技活动、文体竞赛等等都少得多。这使新校区学生从大学生活中获得的信息量明显减少,延缓了学生的成人化进程以及心理上的健康成长。还导致有些学生感到学习生活单调、枯燥,周边的商业性娱乐场所乘虚而入,给新校区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给新校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不良影响。
  2.再者,新校区集中了大一低年级的学生,造成新生与高年级学生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或者说低年级的学生一进校门就失去了天然“启蒙老师”(师兄或师姐)的关心和帮助,失去了生活和学习的领路人。新校区缺少高年级学生,学生组织和社团的建设在这里也相对滞后,导致学生组织和社团在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中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3.另外,新校区用于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场所远远不能够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组织安排也常常因为人员不足、设施不到位而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当一部分学生业余时间无处可去或沉迷于校门口仅有的一种娱乐场所——“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
  4.新校区学生管理工作由学生处统一领导,在新校区则设立一个新校区学生工作办公室作为学生处在该校区的一个派驻机构。各系自身要跨校区管理本系的学生,这样一来,管理的冗杂性、多头性突显,有时责权显得很不明确。
  上述种种都造成了新校区的硬伤。曾在报刊上看到有学生作仿古诗这样描写“新建校区”的生活景观:“前不见高楼大厦,后不见明师大家,念原野之苍茫,独怆然而涕下。”虽然这只是一首仿古诗或称作调侃诗,但它从某种角度也真实地反映出了新校区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和内心感受。这些情况,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还容易引发一定的心理和思想问题,给学生工作增加了更多的困难,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二)师生交流不便这一问题在新校区显得更加突出,加大了师生之间的隔膜
  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校教师以及绝大多数管理人员都相对集中于花都校区,各科任课老师上课时乘班车来,上完课即乘班车走人,与学生交流的时间非常短暂。新校区除了有限的日常管理人员和学生工作人员外,学生几乎看不到任课老师。这使学生在接受到有限的知识传承的同时,难以感受到大师教书育人的风采和人格魅力,难以得到优秀教师的品质熏陶,更难以与教师进行多维的思想交流和信息沟通,师生之间存在明显的情感、观念等交流缺失的现象,更谈不对学生课外的答疑和辅导,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缺乏深刻的把握与应有的对策。
  (三)新校区教育资源不足,使他们未能充分享受大学阶段应得的机遇和条件
  1.新校区图书馆图书资料少,科类不全,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他们的各自特点对于图书资料的需求又各不相同。据了解,学生普遍反映新区藏书不够,甚是还会拿以前的专科类院校来作横向对比,学生的失落感普遍增加,学习和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
  2.新校区娱乐体育设施不足、场地不到位或者没有得到最佳利用。现在,现有的场地只有暂作“大学生活动中心”的五楼、篮球场、田径场、足球场、教学楼一楼的乒乓球室。像样点的羽毛球场没有,体育馆没有,游泳池没有,室外的大众健身器材也没有等等。
  3.医疗条件不足,后勤保障设施没有本部齐全,一旦遇到急诊大病常感交通不便、不能得到及时诊断治疗之苦。
  4.远离市区,原本在校被广大同学普遍认为是最主要的勤工助学方式——家教,在新校区几乎没有,使得贫困生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5.新校区周边环境的复杂性,交通、卫生、文化、餐饮、娱乐等社会配套设施滞后,周边村民利用高校人口密集的商机,摆放各种小摊、开设不规范的网吧、不正规的超市、非法的休闲娱乐厅等等,易引发学生安全问题。学校教育管理责任重大,一旦出现意外事故,则可能引起法律纠纷,影响新校区的形象,使新校区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遇到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以上这些情况给学生造成一定的无形损失的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但是,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在全校始终是一支战斗力强、能吃苦、有创新精神的队伍。
  二、针对新校区出现的问题,学校要富有创新意识地开展一系列工作
  在新校区,我们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转变观念、大胆尝试,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富有创新意识地开展一系列工作。
  (一)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工作观念,倡导平等教育观念和学生自治的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把学生简单地理解为受教育者,置学生于被动的地位,对学生进行直接的灌输和集中统一的管理,这种“保姆式”、“救火式”的教育管理模式,让学生都将辅导员老师戏说成他们的“110”、“119”、“120”。这种管理模式无法解决新校区学生中出现的诸多思想和心理问题,因此就要转变观念。也就是说,要把学生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在平等的对话、交流中实现教育内容的渗透,引导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首先,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处理好角色定位,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把工作思路从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向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上来,把工作转变成一种引导式、交流式、启发式、帮助式的教育活动。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努力成为“学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的表率,参与科技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向导,建设校园文化培养艺术品位的教练,指点迷津维护身心健康的师长”,努力成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家和管理学家。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党团组织的领导和带动下,提高学生团体的自治意识和能力。在这里,就是要加强对学生公寓的管理和监督,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及各级学生干部要认真引导学生从“公寓-食堂-教室-图书馆”四点一线的生活走向“公寓-食堂-教室-图书馆-运动场-实验实训室-社会”七点一线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我们还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心理咨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四自”的作用,融思想政治工作于日常的教育管理之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建立健全灵活、符合新校区办学的高效学生工作管理机制
  首先,学生工作管理者要遵从“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教育的方式方法,应由原本的正面灌输教育转向指导教育、帮助服务,相互渗透,并以指导帮助为主。应主动积极地联系相关校内外部门单位,为学生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服务,扩大学生工作的内涵和学生课余活动的空间,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二校区的校园文化生活。尽量创造条件,改善新校区的精神文明生活氛围。其次,应逐步改善学生工作队伍的现状,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现在,我校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主要有两大问题:人员配备不足,业务水平专业受限。有相当一部分辅导员老师所带学生总数远远超出了教育部规定的人数限制(200个学生/辅导员),工作压力非常大;且绝大多数辅导员尤其是年轻辅导员都是其他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思想政治类专业的几乎没有,这就需要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学生时期累积的有限经验的同时,一步步地摸索新的工作思路、技巧、方法。这两方面问题的存在,是现阶段我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软肋。对于新校区来说,面对政治辅导员配备不足的情况,可以积极稳妥地选聘、培养思想业务作风过硬、工作勤奋、具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的研究生和有多年辅导员工作来经历的人员来担任专职辅导员,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另外,还可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有效的奖励激励制度。在一定的竞争条件下,会更加有利于学生政治辅导员队伍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三)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拓展学生工作新的有效途径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渗透,要融入整体性的教育环节中,要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联系起来。所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拓展学生工作新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并且它对新校区的学生工作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针对新校区娱乐、体育设施不足,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为同学们呈上精美的电影大餐等。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学校建设,比如在新校区开展植树种草活动,路名、楼名征集活动等,这使得学生以主人公的态度学习、生活和娱乐,并有重要纪念意义。我们还可以利用现有的活动室、校内宽阔的道路及宿舍楼间大块空地,举办活动课堂、学术课堂、辅导课堂、实践课堂、文娱课堂、体育课堂、劳动课堂、德育课堂、社团课堂、生活课堂等等。这些课堂包含了文艺活动、学术活动、创造活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明师讲座、心理辅导、形势与政策教育、党章及邓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体育活动、公益劳动等等,涵盖了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内容,可以广泛培养学生的爱好、兴趣、特长,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熏陶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情操,使学生尽可能地得到全面素质的锻炼和提高。
  (四)注重疏导式的情感教育,结合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学生工作者,能否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感状况,并给予正确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善于顺应学生的情感需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教育管理工作中要与学生同甘共苦,生活上对学生关心,特别是对困难生(包括生活困难和学习困难)、心理障碍生要多加关心,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心声,帮助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乃至感情上的问题,同时也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支持。要做好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认真落实学校有关“奖、贷、助、补”的各项措施,深入到学生当中调查摸底,把贫困生的帮扶工作真正地做到位,把有限的资助发放到最急需的学生手里。还要在学生中加强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勤俭节约和诚实守信教育,帮助贫困学生消除自卑心理,鼓励他们在逆境中成才。我们还要结合学校及系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地创造勤工助学岗位。如教室保洁员、图书助管员、活动室保洁员、信件收发员、学生工作助管等。这些岗位不仅可以缓解同学们在新校区难以解决的经济困难,也能使他们得到锻炼,使学生工作落到实处。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新校区学生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客观存在的,但挑战与机遇并存,只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紧紧围绕“教育、管理、服务”三育人的宗旨,我们的学生工作定能整体推进,与科大同进步、共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继平,等.高校新校区学生工作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4,(9).
  [2]苏雷,李红英.高校新校区管理模式研究与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20).
  [3]黄炳辉.高校新校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5,(1).
  [4]俞建群.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4).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296183/

推荐访问:新疆大学新校区的建设 延安大学新校区建设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