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后血栓的护理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7-28 10:40:4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picc置管后血栓的护理(一)
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李蓉梅 袁玲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

近年来,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置管术在肿瘤的化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其避免了患者反复外周静脉穿刺的痛苦,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留置时间长、安全性能较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人治疗的耐受性。在肿瘤科的化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许多PICC置管护理的文章中已经提到许多关于机械性静脉炎、感染、导管阻塞等并发症相关的内容,但关于深静脉血栓的报道还很少。我科在2002年5月至2005年5月期间共置管544例,材料选择为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Groshong PICC导管151例,型号为4Fr导管,长度60cm; 美国ARROW公司PICC穿刺包393例,型号为4Fr导管,长度55cm。观察到3例患者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病历1:男,48岁,转移性肝癌。伴多发性骨、脑转移。化疗前行PICC置管,选择左上肢贵要静脉。化疗方案为OLF方案,1个疗程,置管后六天,出现肢体肿胀疼痛、上臂肌肉酸胀、紫绀、肢体感觉功能障碍、皮温高,行血管B超检查证实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

病历2:女,42岁,乳腺癌。化疗前行PICC置管,选择左肘正中静脉。化疗5个疗程,前4个疗程FAC方案,第5个疗程NP方案。置管后152天,出现肢体肿胀疼痛、肢体感觉功能障碍、皮温高,行血管B超检查证实肱静脉血栓形成。

病历3:男,53岁,肺癌。入院第三天行PICC置管准备化疗,选择左肘正中静脉。置管后三天,未进行化疗,出现肢体肿胀疼痛,肢体感觉功能障碍、皮温高,行血管B超检查证实腋静脉血栓形成。

1.2.治疗及护理方法

1.2.1.治疗

(一)一般治疗

【picc置管后血栓的护理】

1、抬高患肢

2、患侧肢体适当的运动,如有节律的肌肉收缩

(二)药物治疗

1、溶栓

(1)尿激酶:主要针对凝血酶,对发病在3~5天内的新鲜血栓效果较好。25万U+NS100ml快速静滴,BID,用2周。当PT延长超过5秒时停用。

(2)巴曲酶:主要针对纤维蛋白,对陈旧性血栓效果较好。首剂10BU+NS100ml,缓慢VD;而后隔日用一次,每次5BU。巴曲酶共使用3次,使用期间注意监测纤维蛋白原,一般3天测一次,当血FG<0.5g/1,停药。

2、抗凝

(1)低分子肝素:急性期使用,如克赛0.4ml/4000U,腹壁皮下注射,BID

×7D

(2)华法林:3mg,PO,QD,使用进口剂型,一般在停用克赛前两天就开始口服,长期口服,用前一定监测凝血三项,当PT延长超过5秒时,改半量口服。口服期间注意监测凝血三项,一般3天~5天测一次。

3、祛聚

(1)肠溶阿斯匹林:100mg,PO,QD,长期口服。

(2)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VD,QD,一般使用两周。

(3)丹参注射液:20ml,VD,QD。【picc置管后血栓的护理】

(4)脉络宁:20ml,VD,QD。

1.2.2.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确诊后,其PICC导管均以拔除。

心理支持护理:病人患有恶性肿瘤后,再出现此并发症,导致思想负担加重,产生紧张恐惧心理,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护士应主动与病人交流,讲解深静脉血栓发生的过程及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注意事项,使病人对治疗心里有数,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患肢的护理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7~14天,抬高患肢20~30度,以促进血液回流,注意患肢保暖,室温保持在25℃左右,不得按摩或做剧烈运动,以免栓子脱落[1]。患肢制动,以免造成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每日测量患肢、健肢同一水平臂围,观察对比患肢消肿情况,并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桡动脉搏动,作好记录及时判断效果。严禁冷热敷,由于热敷促进组织代谢,增加氧耗量,对患者无益,冷敷会引起血管收缩,不利于解除疼痛和建立侧肢循环[2]。同时避免患肢输液和静脉注射。由于患肢血液循环差,再加上制动,容易引起褥疮,故应保持床单的整洁,防止患肢褥疮的发生。

注意出血倾向监测病人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尿液分析、大便常规加隐血。特别应注意以下部位的出血:皮肤及粘膜出血;牙龈、鼻腔出血;肉眼血尿,粪便是否带血,有无咯血;女性病人有无阴道出血;穿刺时针孔渗血;血压袖带绑扎处有无出血点。用药期间严格卧床,停药后7天下床活动。

预防肺栓塞:DTV本身并不致病,但可引起致命的肺栓塞。美国每年有60万人因DTV而住院,每年有 二十万人死于肺栓塞,占常见死因的第三位[3]。我国虽无具体统计资料,但DTV及肺栓塞并不少见。DTV后1周~2周内最不稳定,栓子极易脱落,要十分警惕肺栓塞的发生。脱落的栓子可随静脉回流入心而进入肺动脉,导致肺栓塞,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所以对DTV病人除了积极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外,急性期病人应卧床1周~2周,防止一切使静脉压增高的因素,避免栓子脱落。护士应严密观察,如有病人突然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发绀,甚至休克,应考虑肺栓塞发生。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1.3.结果【picc置管后血栓的护理】

3例患者经拔出导管及溶栓和抗凝治疗后2-7天后,症状逐渐缓解。B超检查提示血栓消失。3例患者经过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没有发生肺栓塞和出血,情况稳定。

2病因分析

1946年,Virchow提出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4]。

2.1 血栓形成与留置PICC管有关。 PICC管虽然是医用高等级硅胶管与人体组织相容性较好,但毕竟对于静脉是异物。导管管壁不可避免的对深静脉产生机械性刺激,引起局部血管内膜反应性炎症,损伤血管内皮,诱发血栓形成。没有严格遵守置管操作过程,无菌操作不规范,也可能促进血栓形成。由于留置PICC管,在其周围形成纤维蛋白隧道,成为血栓形成的原因,还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纤维蛋白隧道和少量的血栓形成,可无症状[5]。导管置入后,体表创面被血浆、组织蛋白包裹,纤维蛋白在导管内面沉积。细菌可以附着其上,并迅速被生物膜包裹,免受机体吞噬,由此形成血栓[6]。

2.2 血栓形成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恶性肿瘤病人体内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加[7]。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转移倾向越明显,肿瘤细胞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能力越强,血小板形成的机率愈高。三例病例中一例转移性肝癌伴多发性骨、脑转移,血小板276×109/L正常范围内偏高,是血栓形成的原因之一[8]。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因胃肠道反应重和疲乏无力等原因,大部分时间卧床,自主活动较少,同时担心导管会滑出,置管侧手臂随意性的自主活动受限制,使血液流动缓慢,致血液淤滞。基于以上原因,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机会。

2.3 血栓形成与血管内皮损伤有关。抗癌药物多为化学制剂或生物碱制剂,作用于细胞代谢周期的各个阶段,影响DNA和蛋白的合成,使血管内上皮细胞坏死[9],三例患者采用的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盖诺、阿霉素类、环磷酰胺、顺铂、5-FU等均可引起血管纤维化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栓形成。

3.预防措施

3.1 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掌握PICC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乳腺癌患者手术侧的肢体、上腔静脉综合症及上腔静脉有静脉血栓的患者禁忌行PICC,尤其要注意后两者的隐匿性。

3.2 严格遵守置管操作规程,操作时使用无粉手套,如是滑石粉的手套,一定要冲净滑石粉,操作中动作轻柔,手套尽量不要直接接触管壁。

3.3 护士对血管解剖要有很深的了解,尽量一次成功避免反复穿刺对血管内膜造成的损伤。尽可能选择贵要静脉置管,因贵要静脉管径粗,静脉瓣少;不宜选择头静脉,因头静脉走向凹凸不平,容易出现导管送入困难,致导管不到位而引起并发症[10] 。

3.4 PICC置管后对患者的指导。(1)嘱患者置管侧肢体适度活动,避免置管侧肢体做提重、过度外展、上举、旋转运动,致导管随肢体运动增加对血管内壁的机械刺激。置管后3到4天每天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进行湿热敷,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2)在输液及睡眠时避免长时间压迫置管侧肢体,致血液流动

[11]缓慢。嘱患者在置管侧肢体出现酸胀、疼痛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3.5 PICC置管后的观察。(1)观察沿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疼痛等静脉炎的症状,如有上述症状给予康惠尔透明贴外贴或用喜疗妥外涂。(2)仔细观察置管侧上肢肢体有无肿胀、疼痛、皮温增高及皮肤颜色变化,及时发现静脉血栓的症状。尤其要注意静脉血栓的隐匿症状,如患者主观感觉置管侧肢体、腋窝、肩臂部酸胀疼痛时,应给予高度重视。[12]【picc置管后血栓的护理】

3.6 肿瘤患者化疗常是联合用药,在输液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防止发生药物浑浊、沉淀致导管栓塞。每次输液前后用25U/ml肝素液正压封管,PICC接头选用可来福01C-CL2000型无针密闭输液接头。

4.体会

通过3例PICC置管致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到,对于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置管前要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置管中要严格无菌操作,置管后详细告知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预防;置管后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静脉血栓的警惕性。国外研究发现,初次PICC置管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3.3%,多次PICC的发生率为38.0%[13]与本文报道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差别,一方面与我们对导管的选择,积极恰当的预防护理措施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我们对置管后出现一些隐匿症状的患者未及时行血管彩超检查有关。虽然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发生几率不高,但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以及对治疗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大,应尽可能减少此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使PICC置管术能更好的应用于肿瘤病人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梁添玉,张振香.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护理研究,2005, 19(1): 165-166.

[2] 辛兰芬,武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增刊):73.

[3] Kakkar V.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Am J Cadiol, 1996, 6(5):50.

[4] 吴在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89.

[5] 徐归燕,计惠民.经中心静脉营养法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 18(9): 403.

【picc置管后血栓的护理】

[6] 杨宏宇.中央静脉导管的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 18(3): 103.

[7] 潘月龙.恶性肿瘤病人凝血功能的研究.齐鲁肿瘤杂志,1997, 4(2): 98.

[8] 贾玉琼,沈利,张芹,秦英.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致上腔静脉血栓1例.职业卫生与病伤,2002,17(4):319.

[9] 曹亚红,魏娟,刘素平等.股静脉穿刺置管用于肿瘤化疗的观察和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9, 15(8): 9-10.

[10][11][12] 刁永书,李虹,许辉琼,汪秀云,易琼,袁灵.肿瘤患者PICC致静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4-5.

[13] Anthony W, Allen MD, Jocelyn L, et al. Venous thrombosis associated with the placement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2000, 11:1309-1314.

picc置管后血栓的护理(二)
一例PICC置管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一例PICC置管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杨志敏

【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至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护理措施及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科85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患者中有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经溶栓,抗凝治疗护理后,一周症状逐渐缓解。结论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化疗过程中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与患者自身原因及护理有关,应在置管过程中及置管后都要采取

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置管过程中及置管后都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静脉血栓的发生。

【关键词】PICC;血栓形成;护理

PICC置管术为肿瘤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避免反复穿刺,防止化疗药物外渗,使化疗疗程得以顺利完成,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减轻护士工作量,所以在肿瘤化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我科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共置管85例,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117%,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3岁,乙状结肠腺癌术后,需行化疗,化疗前一天选择左贵要静脉成功置入PICC管(美国巴德公司三向瓣膜式型号4Fr导管)。置入后第二天未行化疗,患者出现左上肢肿胀疼痛,皮温高,左上肢麻痹,患肢臂围比健臂围大3cm。行血管彩超检查示:左贵要静脉血栓形成。

2治疗

21溶栓血栓形成发生在3天内使用生理盐水100ml+25万ü尿激酶静滴,连用5天。 22抗凝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üBid皮下注射,连用一周。

23祛聚肠溶阿司匹林100mg口服qd,连用三周。舒血宁注射液,用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点滴二周。

3护理方法

31心理护理病人患有恶性肿瘤,若再次出现并发症,会导致思想负担加重,产生紧张恐惧心理,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我们要主动与病人沟通,详细讲解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病人对此并发症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安心配合治疗和护理。32患肢护理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7-14天,抬高患肢体20-30°,以促进血液回流。注意患肢保暖,室温保持在25°C左右,患肢制动,不得按摩或做剧烈运动,以免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严禁冷热敷,由于热敷促进组织代谢,同时增加动脉血流,引起肿胀加重;冷敷会引起血管收缩,不利于解除疼痛和建立侧支循环。红肿处用50%硫酸镁湿敷或外涂喜疗妥霜,可减轻疼痛肿胀症状。每日测量患肢、健肢同一水平臂围(肘上10cm的周径),观察对比消肿情况,并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桡动脉博动,做好记录及时判断效果。同时避免在患肢静脉注射和静脉输液。

33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监测病人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观察病人有无皮肤粘膜出血,牙龈、鼻腔出血,有无血尿、血便等。如病人突然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发绀,甚至休克,应考虑有肺栓塞的发生,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4结果 经溶栓和抗凝治疗5天后拔出导管,拔管后一周症状逐渐缓解,一个月后彩超检查示血栓消失,没发生肺栓塞和出血。

5原因分析 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

51血栓形成与留置PICC管有关进行PICC穿刺置管时,导管送入上腔静脉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内膜,加上其管道对于静脉毕竟是异物,导管管壁会对静脉产生机械性刺激,从而引起局部血管内膜炎性反应,引起血小板聚集而诱发静脉血栓。

52血栓形成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肿瘤细胞可直接活化凝血系统,通过机体细胞相互

作用而产生或表达某些促凝血因子,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53血栓形成与血流缓慢有关由于肿瘤患者在化疗后频繁出现恶心,呕吐,纳差,疲乏,无力等反应,自主活动时间减少,卧床时间增加,都可以造成血流缓慢至血液淤滞。同时置管后患者担心导管会滑出,置管侧手臂随意性的自主活动减少,使血流缓慢,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

6预防措施 对于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置管前与病人充分沟通,缓解病人紧张心理,避免穿刺送管过程发生血管痉挛。置管操作时使用无粉手套,如是有粉手套,一定要用生理盐水冲净滑石粉。送管动作要轻柔,缓慢匀速,穿刺时尽量一次成功,避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内膜。导管类端最佳位置应在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接处(即胸5、6椎体),此处血液回流较好,不易发生静脉血栓。置管后嘱患者多饮水,每日不少于2升,置管侧肢体可适度活动,如握拳、松拳交替运动,但不可过度外展,上举,旋转运动,勿负重。置管后一周内每天在穿刺点10cm处行湿热敷,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如患者主诉置管侧肢体,腋窝,肩臂部酸胀疼痛时,应给予高度重视,观察沿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疼痛等类似静脉炎症状及置管侧肢的皮肤颜色,皮温有无增高,如出现上述症状,应行血管彩超检查以排除静脉血栓形成。

7体会 通过这一例PICC置管致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我们应加强置管后发生静脉的血栓的警惕性,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做好置管后健康宣教,提高穿刺置管技术,做好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维华,曹岳蓉《PICC置管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刁永书,李虹,等《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3]李蓉梅,袁玲《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picc置管后血栓的护理(三)
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摘要: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在肿瘤病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输注化疗药物,使血管严重损伤,而沿着血管走向,形成一条条黑色的疤痕,而且长久的多次穿刺.更加大了血管的穿刺难度,同时化疗药物的特殊刺激性,使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以防穿刺点的渗漏,造成皮肤和肌肉血管的溃烂坏死,也避免了反复对病人穿刺,PICC管安全、可靠,且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但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不但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可能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PICC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62-0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导管是一种由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留置时间可长达1年,操作简单,危险性低,临床广泛用于中长期(5 d~1年)需要的静脉输液患者[1],其并发症发生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治疗效果。
  1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1.1严格掌握PICC适应证和禁忌证:①乳腺癌患者手术侧的肢体、上腔静脉综合征及上腔静脉系统有静脉血栓的患者禁忌行PICC。②患者血小板(PLT)>300×109 PL时,尽量避免行PICC置管。
  1.2减少行PICC置管过程中对血管内膜的损伤:①尽可能选择贵要静脉置管,因其管径粗,静脉瓣少。不宜选择头静脉,因头静脉走向凹凸不平,容易出现导管送入困难,致导管不到位而引起并发症。资料显示,PICC致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中,头静脉占57%,贵要静脉占14%。②娴熟、过硬的置管技术,避免反复多次静脉穿刺及粗暴送管所致血管内膜损伤。
  1.3选择血管时,尽量选择较粗、直、充盈好的血管,可减轻导管在血管中产生的涡流作用,避免血栓形成;穿刺前应用肝素盐水完全浸泡并预冲洗导管,现已证明肝素能被血管内皮吸附,促进血液流动性,预防血栓形成[2];穿刺时应尽可能保证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对血管内皮产生损伤。
  1.4PICC置管后的健康指导:①嘱患者适度抬高置管侧肢体,避免置管侧肢体过度屈伸、外展、旋转,减少因导管随肢体运动而增加对血管内壁的机械性刺激。②在输液及休息时避免长时间压迫置管侧肢体,导致血液流动缓慢。③嘱患者在置管侧肢体出现酸胀、疼痛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1.5PICC置管后的观察与护理:①置管后常规给予穿刺部位热敷,每日1次,如:喜疗妥或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涂,连续1周。观察沿穿刺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疼痛等静脉炎的症状,若有上述症状给予理疗,每日1次,至症状缓解,无好转者,做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有无静脉血栓的发生。②仔细观察置管侧上肢肢体有无肿胀、疼痛、皮温增高及皮肤颜色变化,及时发现静脉血栓的症状。尤其要重视静脉血栓的隐匿症状,如患者主观感觉置管侧肢体、腋窝、肩臂部酸胀疼痛时,应给予高度重视。③输液前不可暴力冲管,确认导管通畅的情况下再输液,防止导管内栓子进入血管内。④肿瘤患者化疗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防止发生药物浑浊、沉淀致导管栓塞。⑤正压封管及拔管。每次输液完毕及化疗间隙期的每周用50U/ml肝素钠盐水10ml脉冲式正压封管封管,避免导管内形成血栓。有报道,肝素的使用可明显减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3]。⑥拔管时,先回抽血2ml,目的是抽出导管内或导管末端可能有的血栓,防止拔管后栓塞。⑦预防性用药。恶性肿瘤患者无出血倾向者,可给予阿司匹林、丹参服用。有研究发现,小剂量华法令可以使PICC置管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从38%降到10%[4]。当怀疑有静脉血栓形成时,立即联系血管外科会诊,常规行血管超声检查,必要时血管造影,及时明确诊断。预防处理方法:选择血管时,尽量选择较粗、直、充盈好的血管,可减轻导管在血管中产生的涡流作用,避免血栓形成;穿刺前应用肝素盐水完全浸泡并预冲洗导管,现已证明肝素能被血管内皮吸附,促进血液流动性,预防血栓形成;穿刺时应尽可能保证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对血管内皮产生损伤。
  2溶栓和抗凝治疗的护理
  2.1血栓侧肢体的护理:①嘱患者抬高患侧肢体,以高于心脏水平20~30 cm为宜,不得按摩患肢,以免造成栓子脱落。②嘱患者作握拳动作,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③观察记录患肢温度、皮肤颜色、动脉搏动情况,以利于判断疗效。
  2.2溶栓和抗凝治疗的观察:①溶栓和抗凝治疗过程可导致继发性出血,应注意患者皮肤黏膜有无出血,注射部位有无青紫或血肿等;定期监测出凝血时间和纤维蛋白原。②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头痛、头晕等现象,及时发现栓子脱落,栓塞其他重要器官的征象。应给病人提供一种安定、舒适的环境,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及物品,并做好心理护理,取得病人的信任与配合。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注意有无呼吸困难、胸闷、咯血、头晕、头痛、肢体活动异常等症状。一旦出现肺栓塞的表现,立即给予紧急救治。出现血栓形成的病人血栓形成侧肢体应抬高并高于心脏水平,但不得按摩患肢,以免造成栓子脱落。出现血栓性静脉炎的病人,以如意金黄散和蜂蜜外敷,每天1~2次,也可局部用乙醇或硫酸镁湿敷,每天3~4次。观察记录患肢的中臂围,皮肤的温度、颜色及动脉搏动情况,以利于判断病情。
  3血栓形成,经血管超声确诊,经溶栓治疗无效,最终拔除导管
  4讨论
  PICC的临床应用,为需长期输液的患者解决反复穿刺的痛苦,肿瘤患者应用PICC置管化疗,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有效地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但由于肿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加之化疗药物和PICC置管的影响,肿瘤患者PICC置管化疗致静脉血栓值得重视。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和在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出血倾向及栓子脱落导致其他部位栓塞的征象是护理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沈建英,呼宾.经外周插管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85-786
  [2]樊红苓,绳宇.肝素盐水有效降低PICC插管后静脉炎发生的临床研究[J].现代护理,2004,10(12):1087
  [3]孟春英.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25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2):46-47
  [4]阎红艳,张阳,孙庆仲.恶性肿瘤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及治疗对策探讨[J].肿瘤防治研究,2004,31(3):168-170
  [5]戴勤,刘丽华,李萍.癌症患者股静脉置管致血栓的多因素分析及预防[J].实用护理杂志,2001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02196/

推荐访问:picc置管后血栓的处理 picc置管血栓形成处理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