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来源:专题 时间:2016-08-12 10:42:4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专题】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一)
教师如何有效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教师如何有效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张成

大凡语文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每当分析课文时,问题提得稍微有些深度,举手的学生就会大大减少!每当考试中的阅读分析题文章达400字以上,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大大下降。从历年的语文考试中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学生的阅读理解存在严重的问题,不是忘了点标点,就是忘了加标题;不是不会用自己的话解释词语,就是不会用自己的理解来回答问题,一旦不能用“摘录法”便有一种手足无措之感„„是阅读教学的问题?还是学生的能力问题呢?方法 课堂上没少讲,为啥就是那么高投入低成效呢?

原因是很复杂的,但有一点很显然,那就是结果是这样,却仍没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我们的阅读课依然“涛声依旧”;即使关注了,改进了,成效也不太明显。虽然新课程开始一年多了,但阅读课上:读通全文——初步感知——精读课文——— 总结巩固————完成练习的经典五步模式仍是屡见不鲜。课内如此,课外阅读更加糟糕,有些学生读了五年书从来没进过一次图书馆。大部分学生认为没什么好看。看电视的比比皆是,看书的却寥寥无几,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当然看电视也是一种很好的信息积累,问题是没人引导,所以停留在娱乐上,长此以往就会养成对直观画面的依赖,而对书的漠视却令人无比担忧。

是书不好看吗?当然不是。是学生没在书中找到过快乐的体验,因此也就无所追求,电视给学生的是直接的视觉和听觉上的快乐,或是其它丰富的信息刺激,而文字只有通过理解、想象才能发挥信息效能,既然无快乐,索然无味的事,我们可爱的学生怎么会做呢?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方面的规定: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以后逐渐增加;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小学阶段背诵古诗文70篇。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我们以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无论是阅读教学现状,还是时代社会的要求,都需要我们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尤其是学生自身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更需要

组织学生强化课外阅读,激励大量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品尝到无穷的乐趣,从而促进阅读兴趣的不断拓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博览群书打下扎实的基础。那么如何来有效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一、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变“被动读”为“主动读”,“要我读”为“我要读”。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书籍。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尤其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和乐趣相联系。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指导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效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正确合理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的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1、推荐与课文相联系的书籍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丑小鸭》,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景阳冈》,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

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

小学六年,跨度较大。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级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樱桃小丸子》等书籍。

3、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

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铺垫。如学习《水上飞机》,了解了说明文的写法,动员学生对身边熟悉事物加以说明介绍,进一步明确介绍事物的方法。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4、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

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如今年神州七号飞上太空,振奋人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报道,了解事件始末。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四、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五、营造阅读的环境

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阅读的良好环境。阅读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种,所谓硬环境就是创设良好的外在阅读条件,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训练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课外书的准备必不可少。我们学校为每班购进了一百册新课程必读书籍,每学期班级之间,年级之间进行互换,达到资源的充分共享;班级书架就像一个中转站,方便每个学生的借阅,而家庭书架则是学校课外阅读的重要延伸,学生在家的时间最

多,也是阅读的重要场所。教室四壁张贴关于读书方面的标语,这些标语在语文教材中随处可见,如“好读书,读好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大量标语充斥在学生的视野,经常看到或诵读到,都会激发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那么什么是软环境呢?软环境就是教师在与学生的阅读交流中建立的一种美好的情感氛围。比如,教师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赞同和肯定。对于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可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小书迷”、“小博士”、“成语大王”、“字典通”都可成为对这些同学的昵称。

作为教师,还要努力让学生轻松的阅读。所谓轻松的阅读,就是让学生在没有过高要求、没有过重压力的环境下阅读。我们要让学生轻松地从事阅读活动,让他们尽情享受阅读的美,而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阅读兴趣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低年级的孩子认识的字比较少,对阅读本来就有畏难情绪,如果教师提出太多的阅读要求,便会打击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是记忆力优于理解力,明确了这一特点,教师更应该降低理解的要求,不求一步到位。

加大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水平,已逐渐成为小学教育界的共识。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教师一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交流能力就会提高。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红旗小学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二)
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论文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们教师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法各人各样,本文是我个人的粗浅的看法:教师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量;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

【关键词】课外阅读 指导 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经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并且《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明确的规定:初中生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两至三部。如果指望学生完全自主地课外阅读,恐怕收效不大,但是如果教师选择一些课外的名篇名著,并把它推荐给学生,在课堂上启发领悟,或者组织读书报告会,进行读书经验交流。使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效果会完全不同。

语文教师为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者和课外阅读的指导者,他们有了充分的教学自主权,但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一、语文教师必须扩大自己的课外阅读量

语文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作品,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自己首先必须进行广泛的阅读和比较深入的研究。然而,目前我国语文教师的课外阅读状况令人堪忧:不少语文教师对当代优秀文学作品了解甚少,对优秀青少年读物缺乏关注,对当代名牌期刊留意不够。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者和指导者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三)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广泛而深远。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呢?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阅读的氛围,激发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首先要鼓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能燃起学生阅读之火的,首当其冲要数阅读氛围了。对于阅读氛围的营造,我尝试了一些做法,效果明显。首先,教师以身作则,作出表率。作为语文老师,我带头读书,在情感和行为上感染学生,使他们对阅读发生兴趣,营造阅读的氛围。实践已证明,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除了以身作责,我还进行好书的推荐工作。

二、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阅读兴趣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推荐时首先要迎合学生兴趣 。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去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1、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生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的人物等。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会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惊讶于《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淘气包马小跳》能畅销全国了。

2、引导学生阅读名家名篇,纯净学生的精神世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阅读名家名篇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名家名篇的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当我们看到,学生沉浸在阅读名家名篇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就会感受到名家名篇对学生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其实,我们并不期待名家名篇能教会学生学会语文,但它能温暖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美好而又人道的感受世界,激发学生心中善良的、温柔

三、教授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氛围营造了,兴趣激发了,也有书读了,这样去读书,仅是走马观花式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去积累、去运用,可以说阅读的收效甚微。要想让学生爱读、会读,读得有效,还需要科学的读书方法。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质量。这也是阅读效果的有力保证。阅读方法有很多种,大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我们常用而又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1、 浏览法。当今世界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量大,可以说书籍浩如烟海,人们不能对所有的文章都详加研究。对于那些篇幅较长的或内容不重要但学生又必须了解的,可采用此法。一般只要求了解内容概况、文章主题、主要写法等。

2、 精读法。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可采用此法。这类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等,从而获得知识和受到情感的熏陶。我今天上课所选的《智慧的美丽》就属于此类文章,指导阅读时,不仅让学生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让学生找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最后还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明白关爱别人是美丽的,要学会关爱他人,想着他人。

3、 摘录批注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者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圈、画、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4、 要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它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写摘要、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对于中高年级学生,特别要提倡写读后感。写读后咸属于创造性读书,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增强了阅读的深度,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习作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培养阅读的习惯,增强阅读的自觉性和持续性

好的教师不仅传授阅读知识、教会阅读方法,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质疑问疑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有所帮助,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 搭建展示的平台,凸现阅读的个性化和人文性

一池清水,只要拍击,就会产生陈陈涟漪,学生的阅读,也只有不断地寻找一个个激活点,才能产生一次次新的激励,形成一个个新的台阶。我把开展的各项丰富的活动作为学生阅读的“激活点”,让他们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欢悦,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激励。如读书交流会、讲故事比赛、诗文朗读会、猜谜语、读书征文等,学校也定期开展一些阅读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如读书征文比赛、手抄报评比、阅读知识竞赛、“我读书我快乐”演讲比赛、童谣朗诵会、成语接龙等。这不仅让学生体会阅读带来的甘甜,同时这一次次的阅读实践活动又转化成一股股催动学生多读书、好读书的动力。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为了使学生都有一对强硬的翅膀,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通过宣传、指导和各种活动的开展,使课外阅

读成为学生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成长的需要、发展的需要,让图书、读书伴随学生成长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四)
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摘 要】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正确引导学生去阅读课外读物,从而使学生走出课堂,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有助于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 键 词】 初中;语文教学;课外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是人们从书面语言中提取信息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智力技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应当以使学生丰富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造就品格、养成独立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基本目标。在阅读教学中,课外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根据课本中的阅读教材,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一位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说:“对一个孩子来说,他不可能有很多直接经验,大量的是间接经验,而阅读就是积累、储蓄、汲取前人认识生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精华,然后化为自己的营养。”语文学习的基本手段是听、说、读、写,其中最重要的是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要写好作文,大量的写作素材来源于课外阅读,仅靠课本上的范文例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新型的大语文教学观,积极鼓励学生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特别是课外小说阅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获取写作素材,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不主张学生读课外作品,认为那是无用的,学生只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把握住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便可以提高语文成绩。这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其实,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然教材只是个例子,那么教材所起的作用就只是说明或证明。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却把教材这个例子的作用扩大化了,以为例子可以概括其他的所有类似的东西,便将语文教学植根于教材这一花盆中,成天围着例子打转,学生的课外阅读却少得可怜,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不要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社会、自然,如仅限于课堂学习,只是井底之蛙,所识有限。而新型的语文教学又岂能局限于课堂,还应当与学校、社会、家庭、自然这个大a环境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对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开阔眼界,获得多角度的认知,还可以获得大量的写作材料,从而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故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将课内的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互相促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将一些篇幅不长、内容隽永、难度适中的课外读物积累起来,编辑成册,作为学生的课外辅助阅读材料,既可以满足学生适量的阅读需求,也可以为学生积累写作材料。
  二、重视课外阅读,将阅读外需转化为阅读情趣
  情趣是在兴趣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情趣,同时情趣又是通过兴趣表现出来的。初中学生普遍爱看课外书,甚至于有的在课堂上也偷偷地看,这是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良好条件,但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注重它,反而在某种客观而看似堂皇的理由下把它“扼杀”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在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时,总是心驰神往,很少受任何外界的干扰。据心理学统计,其才能可发挥至80%以上,成功的概率也较高;如果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其才能发挥只有20%左右,学习活动也如此。因此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只要对学生的阅读爱好能正确引导,便能激发初中学生的潜在意识,使之成为阅读课外读物的动力。
  如就初中学生看小说而言,多数局限在言情、武侠小说等方面,范围较窄;看时也多数是走马观花,追求故事情节,故事完了阅读活动也就终结了等等。针对以上诸多状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加以正面引导,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如学生喜欢看言情小说,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言情小说进行把握,言情小说的特色主要是细腻的心理刻画和大量的细节描写,在阅读中应当怎样去学习借鉴,并尝试着把它用于自己的写作之中;而武侠小说的特色主要是故事情节的设置吸引读者和大量动词、形容词的准确运用,阅读中可以集中心力去品味,借鉴其方法,并用于自己的写作之中;对于阅读范围较窄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去尝试读一些历史小说、乡土小说等,让学生在不同类型的小说中去感知不同的韵味,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对于阅读粗浅者,可以引导他们在阅读后,想一想小说哪些地方好,可以对好的词句、语段、精彩场景作摘录,也可以写写读后感、短评等,进一步加深对小说进行深一层的感知理解,从而提高审美能力等。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对学生的阅读精神加以鼓励,这既维护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阅读的生活情趣。教学实践证明:大量的阅读,学生不但能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提高阅读能力,也能在大量的阅读中深受感染,陶冶情操,提高品格。学生的阅读情趣一旦生成,他们就会对阅读产生兴趣,把阅读当作一件高兴的事去做,很投入,很忘我,阅读的效果好,语文水平自然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效率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其能运用其方法去阅读更多的课外读物,获取更多知识。好的阅读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的方法很多,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或提纲挈领、或释疑解难;可选用泛读或略读;采用精读或细读。当然,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圈、点、钩、画一些重要词句段。阅读时,学生必须有阅读笔记,认真做好记录,对所摘录的文字要注明出处,以便需要时查询,阅读结束后要及时写阅读体会。在阅读课上,教师不妨有意识地提供一些文章让学生揣摩,或从内容上、形式上、语言上、艺术手法上,给学生以熏陶和启迪。这样,在教师适当的方法指导下,学生的阅读能力肯定会有所提高。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详尽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育的目的并非是要学生学会好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知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去阅读,重在教会学生如何去总结读课外读物的方法。如在小说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并且布置一些小说篇目,让学生去阅读,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把课内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孔乙己》一文,鲁迅对孔乙己的描写,可谓一字传神,语言很耐人咀嚼。我在讲到“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时,亲自找了九个硬币,为学生做了排的动作,并且让他们也亲自动手试一试排钱的动作,由此让他们领悟出孔乙己的心理,悟出作者措辞的妙处,启发他们的思维乐趣。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小说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来讲,自然环境的描写主要是烘托作用,社会环境决定人物的命运。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外读物。
  四、注重引导学生筛选课外阅读的范围与篇目
  人们常说:“一本好书能使人受益无穷,一本坏书能使人受害无穷。”当今社会,书海林立,多得令人眼花缭乱。课外读物浩如烟海,“佳禾”“杂草”“毒草”混杂。由于初中学生的识真善美、辨假丑恶的能力不强,有的可能会因得“佳禾”而得益,有的可能深陷“杂草”丛中不能自拔,甚至有的可能沾上“毒草”而身心受害。课外阅读,顾名思义为“课外”,它没有一个准数,在质和量上都很难把握。那种放羊式的,甚至是徒有虚名的课外阅读,很难发挥课外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应有的作用。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教师在课内应大力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课内促课外。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内精彩篇目的赏析,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采用扩展阅读的方法,使学生阅读的触觉向深处延伸。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把学生引进课外阅读的天地,又要引导学生去筛选与课文联系紧密且对学生成长有益的读物,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远离那些有损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课外书籍。选好课外读物后,教师(下转38页)(上接35页)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的方式,处理好泛读与精读的关系,把握住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方法与要领。对于一些优秀的篇目,教师应提出要求,让学生重点研读。学生读完后,让他们去完成一些作业,如文章哪些地方好?在人物塑造或写作方面有何特点?写写读后感等,促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有利时间与条件去阅读课外读物
  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占据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在校期间有些教师反对学生看课外书,繁多的作业使学生喘不过气来,假期间也是一大堆作业,这些做法让学生反感。其实,语文知识并不完全是在课本或课堂上获得,更多的则在课外阅读中去获得吸取的。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和条件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一是指导学生善于“挤”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来阅读,或课间,或双休日,或寒暑假。只要能用心去“挤”,总能“挤”出大量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的。二是指导学生善于利用有利条件进行课外阅读。如可去阅览室进行阅读,或到图书馆借阅,也可借助互联网进行网上阅读。三是推荐优秀课外读物让学生去阅读。教师可一个月或半个月推荐一本自己欣赏的书籍或一篇文章给学生读。
  总之,学无定法,教无定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教材中的课文作为课外阅读的引子,引导学生去阅读课外读物,使学生走出小课堂,拓宽视野,丰富知识,从而有助于语文学习。只有重视并科学地组织课外阅读,才能适应阅读教学的新形势,也才能不断充实、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教育委员会. 中学语文教材分析[M]. 昆明:云南省教育出版社,1998.
  [2] 刘向东. 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M]. 北京:中国教育学术研究会出版,2007.
  [3] 万福,于建福. 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3.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23330/

推荐访问: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策略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