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明史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8-13 09:35:20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张学良,明史(一)
张学良和他的三个红颜知己

《张学良研究》系列之五

张学良和他的三个红颜知己

如皋 蒋文祥

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他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和民族的灾难,成功地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被誉为爱国主义的杰出代表和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人们常说,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位伟大的女性。笔者在进行西安事变和张学良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这位少年得志、风流倜傥的千古功臣的背后,却有着与常人不同的三位红颜知己。张学良在“口述历史”中直言不讳对自己的三位红颜知己作了这样的点评:“于凤至是最好的夫人,赵一荻是最共患难的妻子,贝太太是最可爱的女友。”真是率直之至!现据资料,披露于此。

一、发妻、“大姐”——于凤至

于凤至年长张学良4岁,是张学良的结发之妻。张、于婚姻纯系父母包办,因为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与于凤至的老爸于文斗是金兰之交。根据生辰八字,张作霖认定张学良这“将门虎子”和于凤至那“凤命千金”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1916年,年仅15岁的张学良便与19岁的于凤至拜堂成亲。难怪洞房花烛夜,张学良对着新娘叫“大姐”。

于凤至的父亲为了适应张作霖的显赫门第,特意将于凤至送进奉天女子师范就读深造。因此,尽管张学良起初对这桩婚事并不十分乐意,但后来由于于凤至知书达礼,因而也深得张学良的敬爱。张与于凤至生下一女三子,三个儿子后来不幸一一过早离世,只剩下一个女儿张闾瑛。

于凤至聪明贤惠。她和张学良结婚后,随着张学良参与父亲的军机大事,于凤至便以长房媳妇身份入主“大帅府”。襄助、协调处理张作霖五位夫人之间的关系等家政大事,颇得帅府上上下下的欢心。

于凤至深明大义。1928年6月张作霖遇炸身亡,于凤至挺身而出协助张学良抚三军于大丧之际,受大任于危急之秋,顺利完成了东北军政大权的交接。随后不久,她又全力支持张学良 “东北易帜”,服从南京政府,实现全国统一;她还鼎力帮助张学良进行东北新建设,出资创办了新民小学、同泽中学,并支持开办了东北大学。

于凤至豁达大度。当张学良爱上了天津名媛赵一荻时,于凤至不仅宽容了自己的丈夫,而且也宽容了猝然闯入他们生活的赵四小姐,并真诚接纳了她,相互以“大姐”、“小妹”相称,使张学良有了两位贤内助。

东北沦陷、热河失守后,张学良代蒋受过,通电下野,于凤至和赵四小姐陪他赴欧洲考察。随后,于凤至为陪子女读书在英国住了下来。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消息传到英国,于凤至大为震惊。旋即她又得悉亲日派何应钦及其一些与张宿怨较深的人均力主将张学良交付军事法庭审判并处以极刑,于凤至忧心如焚,立即致电她的“干姊”宋美龄,要求“保证汉卿之安全”,并迅速收拾行囊,踏上归国之途,毅然陪张一块坐牢,以照顾张学良的生活,尽到做妻子的责任。

于凤至陪伴张学良度过了三年幽禁生涯,由浙江雪窦山而安徽黄山,江西萍乡而湖南凤凰山,然后又到贵州阳明洞。在湖南沅陵凤凰山,张学良曾深情赋诗一首赠给于凤至:“卿

名凤至不一般,凤至落到凤凰山。深山古刹多梵语,别有天地非人间。”

1940年初,身体原本孱弱的于凤至积郁成疾,患上乳癌。张学良向戴笠提出让于凤至出国治病。在这种情况下,于凤至忍痛与张学良作别,赴美就医,术后定居美国。谁料从此一别竟成永诀,她再也没见着心爱的丈夫。

1961年,于凤至得悉女儿张闾瑛和女婿陶鹏飞将应邀赴台讲学提醒他们一定要设法探望长期阔别的父亲张学良。当女儿女婿取出于凤至的近照交给张学良时,张学良老泪纵横,愁肠百结。

张学良用颤抖的手从衣袋掏出一封信,郑重地交给女儿说:“我如今已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基督徒,但直到现在牧师还不肯为我这个虔诚的教徒做洗礼。因为教义规定基督徒在洗礼的时候,不能同时有两个妻子。因此请你们把这封信交给你妈妈。请她帮我下这个决心吧!”

张闾瑛、陶鹏飞返美后,一直没有勇气将这封不平常的家信交给于凤至。两年后的一天,于凤至忽然盯住女儿问:“你和鹏飞从台北回来,好像有什么事一直瞒着我。难道你爸爸真的没有信给我?”张闾瑛见实在瞒不过去,于凤至这才看到了张学良两年前写给她的那封亲笔信。

【张学良,明史】

于凤至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思前想后,她终于做出了仗义舍情的决定:“汉卿,只要你高兴,任何事情我都肯做的!”于凤至明确表示接受离婚之请求,并向赵一荻祝福。

蒋氏父子辞世,张学良获得自由。于凤至听说张学良将要赴美探亲时,她还特意买了新拐杖准备迎接。可惜,还没等到与昔日夫君异国重逢,于凤至于1990年1月30日在美国洛杉矶溘然长逝。她的墓碑上写着:张于凤至,1897—1990。她的墓旁至今还空留一穴,那是她痴情的期待。

二、“小妹”、夫人——赵一荻

赵一荻与张学良相伴终身,是张学良红颜知己中“贴”而又“铁”的一位。有人戏言,如果举办二十世纪全球“罗密欧与朱莉叶”大赛,桂冠无疑非赵一荻与张学良莫属。两人爱情之忠贞浪漫,令世人为之倾倒。

赵一荻又名赵绮霞,因在姐妹之中排行第四,人称赵四小姐。她祖籍浙江兰溪,出身颇有名望的官宦之家,父亲赵庆华,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次长。赵四小姐天生丽质,十四五岁就成为《北洋画报》的封面女郎。

张、赵初识是在1927年5月的一个私人舞会上,当时还是天津城中15岁中学生的赵四小姐,与奉军少帅、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学良不期而遇,一见钟情,并坠入爱河而不能自拔,遂与家人不告而别,私奔奉天,与张学良秘密同居。赵庆华一气之下,登报声明断绝父女关系,并从此不再为官。为了家庭和睦,张学良向赵四小姐提出她将没有夫人名分,只能对外称作张的私人秘书,对内称为侍从小姐,但这都丝毫没有动摇赵四小姐对张学良的一片痴情,她心甘情愿地以秘书身份陪伴着自己心目的英雄和偶像。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赵四小姐以一片真诚感动了张学良发妻于凤至,同意在帅府东侧建起一幢小楼,让赵四小姐居住,两人还以姐妹相称朝夕相处。1929年,赵四小姐生下与张学良爱情的结晶——她的唯一的儿子张闾琳。

“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张学良因忠实执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命令而背上“不抵抗将军”的黑祸,马君武的打油诗“赵四风流朱五狂”名噪一时,赵四小姐也被诬为“红颜祸水”而遭到国人的嘲讽与谩骂。热河抗战失利,张学良被逼下野,赵四小姐帮助张学良痛下决心戒除毒瘾,为日后东山再起创造条件。西安事变期间,赵四小姐作为副司令侍从秘书参与军机要事,与张学良共同经历了那段惊心动魄的焦点时光。事变和解之后,蒋介石背信弃义,张学良身陷囹圄。于凤至因病赴美就医,赵四小姐忍痛将尚未成年的儿子托付给可

信赖的外国朋友,毅然自投囚笼,跟张学良患难与共,以秘书的身份,尽夫人的责任。

为了给张学良排解郁闷,消除烦恼,赵四小姐竭尽全力安慰照料。凡是张学良愿意做的事情,赵四小姐就陪着做、跟着学。

张学良喜欢打网球,赵四小姐就陪他一起去;张学良经常要看英文报刊,用英语说话,赵四小姐就学着用英语与他对话;张学良研究《明史》,赵四小姐就帮他买书籍、查资料;张学良喜欢古董,赵四小姐就跟着学鉴别、做收藏;张学良使用假牙,保养假牙要用一种细线绳,赵四小姐就一根一根用手捻,然后再打上腊料供其备用。总之,为了张学良,赵四小姐愿意付出她的一切。连特务头子戴笠都情不自禁地赞叹:“红粉知己,张汉卿之福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悠长而单调的囚禁日子里,赵四小姐一直是张学良精神上和生活中最大的支柱!

直到1964年,由于于凤至的大度成全,51岁的赵一荻才与64岁的张学良在台北补行婚礼,正式结为夫妻。当时台湾报纸的大标题是“卅载冷暖岁月,当代冰霜爱情:少帅赵四,正式结婚;红粉知己,白首缔盟。”标题下面还有两句话:“夜雨秋灯,梨花海棠相伴老;小楼东风,往事不堪回首了!”香港报纸也赞道:“美人名将,千古风流;英雄迟暮,喜见白头。”这对牢狱鸳鸯坚贞爱情之悲怆与凄苦,真是惊天地、泣鬼神!足以令史学家击节,令文学家叫绝,更令我们现代人钦羡!

张学良曾不止一次地对人说过,他这一生欠赵四小姐太多太多„„“我这些年全靠了她”,“我太太非常好,最关心我的是她。”“我的后半生都是她在陪伴我。当年她年轻时也是个很好玩的小姐,陪我这些年也实在是不容易。”正因为如此,张学良始终觉得此生虽然历经坎坷,便无论对国家对朋友他都问心无愧,唯一感到欠疚的就是愧对赵四。为了自己,她抛弃了富贵,抛弃了自由,抛弃了骨肉,也抛弃了欢乐,她失掉的太多太多,而自己能够补偿的又太少太少,她是唯一可以与自己患难与共、生死相随的人。所以直到赵四小姐已经停止呼吸一个小时,张学良仍然握着她渐渐冰凉而又僵硬的手迟迟不肯离开。一年后,他也紧随赵四而去,并与赵四合葬一处,墓前石碑上刻有希伯来文“以马内利”,意即“神与我们同在”,表示他们在天国之间相互永远的祝福。

三、至交、女友——蒋士云

除了发妻、“大姐”于凤至和“小妹”、夫人赵一荻之外,张学良还有一个旧时的至交、暮年的女友——“士云贤妹”。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1991年春节过后,张学良向自美来台的王翼提出想去美国看看女朋友。王冀听后忍不住笑了,一个年届90岁的老人还要去美国看女朋友,是不是有点“天方夜谭”?!

“我就是去看女朋友嘛,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张学良认真地说。

张学良赴美探亲后,王冀留意有关张学良活动的报导,还真发现了“问题”。

1991年5月31日,“纽约华美协进会设暖寿宴会为张学良91大寿志度,当张学良在贝祖贻夫人的陪同下,步入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的万寿宫餐厅时,掌声雷动„„”当时王冀暗想:赵四小姐哪儿去了?

不久,王冀又见到一张为张学良91华诞祝寿新闻照片,与张学良坐在一起的仍然是那位贝祖贻夫人,雍容华贵,风韵逼人,看上去绝不超过60岁。

原来这位贝祖贻夫人就是张学良当年的知心女友——北平有名的交际花蒋士云。她是苏州人,出身门第不高,但颇有文化教养。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北平,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张学良就是在主政北平时与她相识的。贝祖贻原是国民党中央银行的总裁,世界著名建筑学家贝聿明的父亲。蒋士云是贝祖贻的续弦夫人。她与贝祖贻生有一女,现在美国纽约一家书廊做事。

贝夫人坦诚告诉记者,张学良这次来纽约就住在她家里。白天,她安排张学良会朋友;晚上,她陪同张学良打麻将,兴致好时还听听京戏唱片。总之,她让张学良在她那儿过得很充实,很愉快。这次张学良赴美探亲三个半月,在贝夫人家中就住了三个月,在此期间,他还会见了从北京专程赶来为他祝寿的吕正操。

据贝夫人透露,北京当时已准备好一架专机,只要张学良愿意回大陆,专机即随时飞至纽约接张。贝夫人当时曾力劝张学良回大陆看看,并说这是他的“大好时机”,张学良本人也很想回到阔别的东北老家,遗憾的是却终未成行。张向贝夫人解释,他是个讲义气的人,李登辉让他到美国来,他不能借机跑到大陆去,那不是他的性格。贝夫人说不要管那么多,就利用这个好机会回去一趟。张学良说他要请求李登辉批准让他回大陆。贝夫人明确告诉他:“你不用请示,他一定不会批准。”事实果然不出贝夫人所料,李劝张学良不要去大陆。贝夫人说,李登辉是个伪君子,张学良上了李登辉的当。

据说,张学良之所以肯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签约“口述历史 ”,也是与贝祖贻夫人充当牵线搭桥人分不开的。由于贝夫人的引荐,张学良结识了哥大历史系教授张之丙女士。张学良曾亲口对张女士说:“我为贝夫人让我结识你而感到高兴!”张之丙女士是一位潜心研究中国现代历史的女教授,她为得到一些外界难以得到的内幕,情愿付出超出常人百倍的艰辛。为了能与张学良接触,她请贝夫人在张学良面前为她作了充分的介绍,并请贝夫人作为唯一的陪同说动张学良应邀去哥大与学生座谈,然后才有了张学良接受张女士请求,把许多长期不能说、不想说的话,在“口述历史”中尽量毫无保留地说出来,为后人留下一部独具权威的珍贵资料。

当记者请贝夫人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张学良时,她很动情地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认为,张将军是那种可以终身引为朋友的人。”“我很佩服他这个人。”她觉得,张学良最珍贵的品质是“不爱私利,对朋友无限真诚。”她感到,张学良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他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贝夫人不愧为张学良“最可爱”的知心女友!

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张学良也曾写过两句诗自嘲:“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他还说:“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他说自己“并非英雄汉”,当然是自谦,但敢说“唯有好色似英雄”,我认为他确实是条汉子!

本文发表于《世纪风采》2004年第6期。

张学良,明史(二)
张学良与十一个秘密囚禁地

张学良与十一个秘密囚禁地

囚禁地之一:南京宋、孔两公馆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将军送蒋回南京,成为他后半生不幸命运的开端。

一下飞机,张学良便被送到宋子文公馆。在这里,张学良将军只住了5天。每日宋子文夫妇陪他打牌、玩球,行动还未受到限制。只是他外出时,多了两部汽车同行。一部是南京警务厅警务人员乘坐的,一部是军统特务人员乘坐的。

12月31日,张学良去军事委员会,进去后才知不是开会,而是军事法庭对他进行审讯,被判处10年徒刑。宪兵们收缴了他的副官们的手枪,并把他押回汽车。车子并未开回宋子文公馆,而是开到太平门外孔祥熙公馆。孔祥熙及其家属没有住在这里,事先都已腾空了。张学良被安置在二层楼的一部陈设得很漂亮的房间中,从此完全失去了自由。

张将军被囚禁在这里时,对外是绝对秘密的,但消息仍被传了出去。那年正在南京中央军校受训的张将军的弟弟张学思,闻讯来看他,被宪兵挡在门外。他满眶泪水,在门口足足站了一个多小时,才怅然离去。

1937年1月4日,国民政府委员会议一致决议通过:张学良所处10年有期徒刑,特予赦免,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为了切断张学良与外界的任何联系,蒋介石急忙把张由南京迁到他的故乡浙江奉化去“读书悔过”,使他与世隔绝。

囚禁地之二:奉化雪窦山

尽管此处风光秀美,房屋宽敞,设备考究,但张学良在这里,却好似猛虎入笼,苦闷而焦急。他时常带着“天地响”一种大爆竹 到千丈岩瀑布去放。他把爆竹点燃用力向瀑布抛去,一声巨响,震天动地,群山流水呼应,余音回荡,似可释消胸中烦愁,然终于事实无补。

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掀起抗日高潮。中秋节,张学良将军指名要到妙高台过节。特务组织准备了三桌酒席,张学良和赵四小姐、队长、队副一桌,宪兵特务们两桌。这天,平常不喝酒的张学良将军却喝了一点酒,他激动地挥手说:“我带你们打日本去!”并写信给蒋介石,请求抗战,蒋介石不同意,叫他“好好读书”。接着戴笠便上山住了两天,暗中观察张的动态。【张学良,明史】

蒋为了让张“好好读书”,这期间还派来一个姓步的老头子来雪窦山给张当老师。步是清代进士,旧学问很渊博,他每天讲一个半小时《论语》、《中庸》,摇头晃脑,哼哼叽叽,但张学良讨厌他,六七天后,步老先生亦觉没趣,夹着《论语》下山了。

那年10月,一天上午9点钟左右,张学良将军所住中国旅行社招待所烟囱失火,招待所被烧毁。两天后,军统局决定把他转移到黄山。

囚禁地之三:黄山【张学良,明史】

张学良被押在黄山,安置在段祺瑞修建的准备退隐后的学佛谈经之所。

押解人员以为能常住黄山,不料,刚住一晚,第二天早上,蒋介石亲自打来电话,命令马上离开黄山,去江西萍乡待命。据说当时有一部分东北军在安徽驻防,蒋担心他们会武装劫抢张学良。三天后,张学良将军被迫上路了。

囚禁地之四:萍乡

离开黄山,在几十名特务和100多名宪兵“保护”下,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经过几天跋涉,来到了萍乡。

因为事前毫无准备,一时没有住处,就在萍乡城内最热闹的一条大街上找了一家叫赣西饭店的大旅社,在二楼开了6个房间。张学良将军夫妇被安排在中间房间,特务队全体队员住在他两旁的各个房间里,为了便于保密,这些特务全是便衣,另有一连宪兵住在附近的一所学校里。由于旅店里人多混杂,后来在城内专员公署附近一个巷内找到了一所房子,叫“绛园”。“待命”近一个月,军统局又来电,命令立即迁往湖南郴州。

【张学良,明史】

囚禁地之五:郴州苏仙岭

1938年1月,张学良将军被转移到湖南省南部的郴州苏仙岭苏仙庙内。这儿风景虽美,但张学良心忧国事,身无自由,满腔壮志难酬,悲愤之余,曾于壁题了:“恨天低,大鹏有志难展”之句。

在这里,特务们曾发生一场虚惊。那天,张学良要下山到城内去洗澡。照例是刘乙光陪同,12个警卫随行。行至途中,有一个佩戴国民党炮兵中校领章的军官迎面而来,发现张后,立即向张恭敬地立正敬军礼。张非常镇静,若无其事地走自己的路,未予还礼,也不与那个军官谈话,可却把特务们吓得手足无措。这里怎么会有人认识他呢?而且还是个炮兵中校!

他们惟恐出事,赶忙将张重又押回山上。又立即与郴州军统系统联系,才知道国民党有一个炮兵独立旅下辖两个炮兵团,刚由外地调来郴州。那个向张敬礼的军官,现任这个旅的炮兵团中校副团长,毫无疑问是张学良东北军旧部。情况弄清之后,刘乙光非常着急,一方面用电报请示,一方面加强警卫戒备。当晚由宪兵连增加岗哨,特务队也在庙门口附近增加游动哨,紧张了一夜。第二天察看新住地,第三天就转移到郴县、永兴交界的油榨圩的一所小学去了。不到一个月,军统局指令迁往沅陵。

囚禁地之六:沅陵凤凰山

湘西沅陵县城在沅江北岸,江南就是凤凰山。因为山形如一只展翅的凤凰而得名。军统局指定住在这座山上。山上有一明代古刹——凤凰寺。张学良被安置在送子殿的东西厢,一是他的卧室,一是读书休息之所。

由于这里下山方便,距河很近,张学良后来每天都要到河边去钓鱼,谁知被内迁到沅陵的江苏医学院和国立柳州艺专的学生发现了,有的就写信给亲友,把张学良在沅陵作为新闻来传布。这些信被邮检所查获。

后来张要去钓鱼都要由特务队长陪同坐在船上钓,钓到以后就在船上煮吃。在沅陵时,军统局对张的生活待遇已经逐步下降,远远不如以前,他的心情更坏,只是借钓鱼来消磨岁月。

有一天,沅江上游洪水泛滥,张将军在望江楼上看见水里冲下许多箱笼、家具和抱着木板、梁柱挣扎的灾民,可岸上的人只顾抢东西而不救人。张将军立刻大声疾呼要宪兵、特务、岸边的老乡和船家赶快救人,救上一人奖给光洋5元,当时兑现。因而许多行将被洪水吞没的人得救了。当他们知道救命恩人是张将军时,无不感激涕零。

由于日军节节进攻,战线步步后撤,张学良的囚禁地又开始向西转移—。

囚禁地之七:修文阳明洞

1938年末,张学良被转到贫瘠、落后、多山的贵州省,首先囚禁在修文县的阳明洞。人说贵州天无三日晴,阴沉沉、雾茫茫的时候较多,张学良不太适应,加之几年的辗转幽囚,

面容消瘦,头发脱落已成秃顶,显得极其苍老。在此,他开始专心研究《明史》。

1941年5月,张学良因患了急性阑尾炎,到贵阳治病,而离开这里。

囚禁地之八:贵阳黔灵山麒麟洞

张学良将军被送入贵州中央医院治疗阑尾炎。这虽不是大病,但因延误了治疗时间而开始化脓,形成局部性腹膜炎,所以只能开刀将脓引出,两个月后又第二次开刀将阑尾切除。为了治疗方便和免除往来颠簸之苦,张学良提出留在贵阳的要求,得到蒋介石的批准,出院后就住在紧靠市区的黔灵山麒麟洞。

洞的北面有一座尼姑庵,东西是一排平房,靠南边三间就是张学良的居室。因为原来杨虎城将军也在这里住过,所以门上挂了一个“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囚禁室”的木牌。中间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24992/

推荐访问:新明史 明史演义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