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发展前景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8-13 10:49:1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合作社发展前景(一)
浅谈乡镇合作社发展前景和意义

浅谈乡镇合作社发展前景和意义

一、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农村经营体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和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市场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载体,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农村经营体制组织和制度创新,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形式,是新时期农民群众的创造和选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大有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

我乡目前有专业合作社2家,其中种植的有1家,养殖的有1家,而且两家效益不错,是我乡重点扶持的示范基地。

他们是:富昌种养经济合作社,共有社员30名,联100余户。经营养殖业、杏果种植,果品销售。本社种植各种果树500余亩,联户500余亩,共1000余亩,其中大杏600余亩,年产梨果40万公斤、大杏60余万公斤,是一个大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山禽业生态牧养鸡合作社,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200万元,2010年生产供港禽蛋600万公斤,为农户提供90日龄青年鸡68万只,为农户向安徽、江苏、上海、广东架桥销售鸡旦1200万公斤,向广东、广西组织销售淘汰鸡300万只,生产、销售有机肥6000吨,发展订单绿色玉米2万亩,生产全价饲料3万吨,带动养殖户6800户、种植户6000户。

合作社目前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促进订单农业发展,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

这些合作社都是坚持“民有、民管、民享”、 多样化发展、市场导向、多渠道领办、因地制宜、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

合作社社长一般都是致富带头人,或村干部,或企业老板,或瓜菜商收购大户等。很多人自愿加入他们的行列,可以有效的、及时的获得一定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的有利支持,降低一些市场风险,可以成规模的包装和销售。一句话,人多力量大。但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经营不善,信息渠道不灵通,缺乏有效管理,各自为政。

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些思路

1、合作社可以引进龙头企业加盟

利用他们生产、加工、营销、技术、品牌、市场、资金等优势,提高农产品品质,把专业合作社生产出的农副产品统一销售出去,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农户和龙头企业间建立起稳定的产销关系,维护成员的利益。

2、合作社可以引进电子农务的理念,以信息化来对接 重点培养合作社成员通过网络信息,获取销售、技术、资金等方面的的扶持,着力在市场信息、技术指导、产品销售、品牌经营、产业立项、贸易交流、农资供应、人员培训、法律维权等方面进行帮扶。通过电子农务网为其打造品牌,进行包装和宣传,与电子农务运营商进行合作,把老板引进来,或组建销售子公司,帮助合作社把产品销售出去。

3、加强扶持力度 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规定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相应的税收优惠;涉农金融部门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帮助解决合作社种植、养殖及农产品流通环节资金的不足;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以现有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为载体,充分利用特色农业和土地整合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外来资金创办龙头型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发展前景】

4、要积极组织培训,普及合作组织知识

一是合作社业务骨干培训,建议各级财政部门安排一定的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骨干培训,培养出一批合作思想好、工作能力强,懂得如何指导农民专业合作发展的骨干力量。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和示范带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二是社员的科技培训,由农业部门牵头,根据各合作社的专业特点,以合作社的为载体,定期组织社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可聘请有关专家、行家介绍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及行业的新动态、新信息等,为广大农民、专业户发展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陈晓霞

2011年5月

合作社发展前景(二)
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前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资环专业学科导论论文

农业专业合作社以的发展和前景

姓名:梁文青

学号:06106067

班级:资环063班

日期:2008.6

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前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 梁文青

摘要:

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进行了多年,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农业专业合作社则是农业产业化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现在的农业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农业基础薄弱、产量低、品质差、规模化程度低,商品化的产、工、销体系还没有成熟起来。农业产业化也就是要求我们找到向商业一样的生产和销售模式,改变单一、落后的小农经济模式,同时要积极开拓市场,拓展农产品的产业链,实现农业增值、农民致富、农业发展的目标。农业专业合作社便是能够适应现有的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好的模式。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在也逐步趋于成熟,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现。我们在这里将综合全国的成果经验,并结合但前农业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以及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前景。

关键字:农业专业合作社 ,农产品,,发展前景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and professional prospects

Abstract:

Industrial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 has been going on for many years, our country'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has also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Professional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is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However, we must now see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agricultural problems. Weak agricultural foundation, low production, poor quality, low level of large-scale, commercial production, engineering, marketing system is still not mature.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also is asking us to find the same commercial production and sales model, a single change, the small-behind model, we must actively open up markets, expan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hain, value-added agriculture, farmers get rich,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goals . Professional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is able to adapt to existing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of a good mode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is also gradually maturing, particularly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professional farmers cooperatives law" there. Here we will consolidate the results of the national experience and combining it before the real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s to study the cooperative model of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Keyword: professional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一)研究背景

中国的农业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在这几千年的农业发展当中,我们曾取得了较热的成绩,中国的农耕文明传播到了周边的许多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实行了个人土地承包所有制,这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个人土地承包所有制,它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后来,由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国的工农业的生产和发展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中国的农业的生产水平也比其他的发达国家落后了一大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又实行了现工业后农业的发

展路线,中国的农业依然处于落后的水平。虽然工业水平上去了,但是农业没有太多受惠于工业和科技的进步。在近几年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才实现了初级的农业机械化,农民没有相关的农业知识和科技信息。同时,中国东部地区工业的发展也吸纳了大批的农村劳动力,农业的发展缺少主力军。现在,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中,农村的剩余人员几乎全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对农业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改变。农民当然想通过农业来致富,但对于大部分的农民来说,他们不知道致富的路在何方。(1)农民现在一般种的是一些基本的农作物,像小麦、大豆、玉米、花生等。他们的产量低、效益差,但农民也没有办法,除了这些基本的农作物外,好多的其他农作物他们都不会种。况且这些农产品的价格也是一直很低。种了一年的地,倒不如在外面打上一个月的工。这样一来,谁还想种地呢!这两年,国家想通过免税和农业补贴来发展农业,但是,在全国的很多地方,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许多的农民倒是没有了家里的负担,可以全身心的在外面打工了。(2)农业科技含量低。要想实现高效农业,必须依靠科技致富。现在,农民普遍使用的种子资源还是比较差的。有很多的农户为了省下一点钱,就使用上一年的农作物的种子。从而导致下一季的农作物品质差、产量低、抗病能力差等。还有他们普遍缺乏合理的种植技术和施肥技术,进而导致土传病的发生和土壤板结。他们没有农业技术人员给他们及时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普及。(3)农业发展缺少资金支持。虽然,我们的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强调要在资金方面支持农业发展。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在农村农业贷款还是非常困难的。农业贷款的风险是信贷部门不愿轻易带给农民。(4)农业的生产缺乏集约化的生产和管理。原来,我们的个人土地承包现在已经不再适应农业的发展了。小农经济的生产成本、销售成本是相当高的,缺乏竞争力和市场活力。加入WTO后,这种劣势如果长期无法得到改善,我国农民根本无法面对来是汹涌的国外竞争者。(5)生产者市场失灵,把握市场困难,生产的盲目性和自发性,极易造成农业生产的“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无序现象,买难、卖难问题交替出现。而事实证明,国内外缓解小农与市场矛盾的成果途径就是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领域大力发展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从而把家庭承包经营与合租经营的优势有效的结合起来。

(二)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凡是受市场经济制备的农业,都存在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而且这种组织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当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迄今为止,在欧美、日本各国的农用物品和农产品市场上,农民合作组织与其他非合作社企业制度相比,其市场份额也一直占据着相对优势。“在美国有合作社加工的农产品占农产品总量的80%,合作社提供的化肥、石油占44%,贷款占40%。在法国,由合作社收购的农产品、牛奶占50%以上,谷物占71%。法国食品出口中,通过合作社出口的谷物占45%,鲜果占80%,肉类占35%,家禽占40%。在日本,市场销售农产品绝大部分是由农协提供,其中米、面占95%,水果占80%,家禽占80%,畜产品占51%;提供生产资料、肥料为92%,饲料为40%,农机为47%,农药为70%。合作社在金融和保险业以及社会服务等领域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业发展的不错。通过这些合作经济组织,这些国家和地区农民的利益得到的保护,农业生产也走上了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

我国为应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在全国各的农民已经进行的丰富的组织创新实践中,出现了极其丰富多样的联合和合作形式,如“公司+农户”、“中介+农户”、“专业协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等,全国各地特别是浙江、山东、江苏、四川、河北等省份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有了和大的发展。目前,专业合作组织与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总数量应经超过15万个,或“目前,全国建立了14万个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为广大农户提供农资供应、产品加工、产品销售、市场信息、技术交流等各类服务,有的还起到了统一品牌、调控价格的作用,他们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分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在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这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

(三)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一些特征

1、组织和成员数量区域分布不均匀,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

(1)从组织商量上看,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不含上海、江西、云南、广西和西藏等)共有92680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其中最多的5个省份依次是山东15395个,湖南10438个、陕西9800个、河南8473个、湖北6513个。最少的5个省、市、自治区依次是青海、128个、海南348个、宁夏394个、新疆731个和福建995个。从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区域的差异在农业方面的表现。(数据来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课题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立法专题研究报告》)

【合作社发展前景】

图一,根据上面的数据制得

(2)从每个组织的平均成员上来看,较多的省份有河北、北京、江苏、安徽、河南等,一般在200-400人。而较少的省份如:青海、天津、湖北、海南、甘肃等一【合作社发展前景】

【合作社发展前景】

般在20-40人左右。

从东、中、西部看,组织数、会员数、平均会员数来看都是以中部最多,东部次之,西部最少。

2、行业分布情况

见图二(数据来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课题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立法专题研究报告》)

图二,根据上面的数据制得【合作社发展前景】

这与我国的种植业、养殖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呈正相关。【合作社发展前景】

3、按照产权分类

目前,我国的专业合作组织按照产权进行分类可分为:传统的合作社,股权倾向化的合作社,以及比较松散的专业协会。他们的比例分别为:10%,5%,85%。

(四)我国农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农民的整体知识水平低,缺乏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

我们的专业合作社大部分的社员都是农民,这也是他的本质属性。那么在这样一个组织机构中,农民的整体知识水平是有限的。在他们当中,也有不少的致富能人,但是由于我们国家长期以来的嫌弃农业的心态,造成了许多的大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不能踏踏实实地长期服务于农业。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的许多青壮年劳动力都比较看重外出打工。这也严重制约着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了让农民接受专业合作社这一新生事物,深入到每家每户去宣传,并召开农民群众大会,广泛宣传专业合作社的性质、任务,以及给入社农户带来的实惠,并坚持“自愿,平等,互利,互惠”的办社原则。吸引广大的有知识、有能力、有资本的青壮年劳动力以及学生回乡创业。

2、缺乏科技人才和使用农业技术。

就拿我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来说,每年毕业的学子那么多,但是真正为农业发展做出特别贡献的并不多。有很多的学生去搞推销,虽然这也没有什么错,同时,也是很无奈的事情,但是,我们又有多少人想过回到家乡去为“三农”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农业专业没有高技术人才的支撑,他的发展将永远处在一个低水平上。这几年,我国开始实施大学生西部支援计划和大学生村官制度,虽然这与农业专业合

合作社发展前景(三)
农机合作社发展前景与发展建议

浅议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前景与发展建议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历来受到重视,作为一名基层农机工作者,笔者认为建立新型农机合作社对我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机合作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前景

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使很多大型农业机械空负荷运转率高,导致了大型机械的使用成本上升,农民负担加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分散经营的承包方式不仅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结构调整,而且农民难以依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模式,抵御市场风险。

农机合作社是农民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在明确土地所有权、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权、放活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以农业机械入股、实行集约化经营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农机合作社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形成的一种新型农机管理机制,以实现节约成本,提高大型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发挥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农机合作社依照现代企业的管理办法和模式,实行规模化经营,可充分发挥大型农业机械、新型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二、建立农机合作社的意义

1.有利于土地的合理流转,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

对于长期在外打工或无力经营土地的农户,可以将土地直接转让

合作社发展前景(四)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分析

  [摘 要] 从我国目前的农村经济发展上看,合作社的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其表现为成立了一大批的标准农业产品示范社,通过高新技术平台、土地流转、资源共享等实现了农业效益的大幅度增长,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提升了其市场竞争力,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合作社必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合作社的数量在增长,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管理趋向正规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未来发展必将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本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趋势 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053-01
  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自《农业专业合作社法》发行后,合作社的发展态势大好,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农户与企业联系的重要载体。创新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力扶持。现阶段,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其质量也在逐渐提升,其包含的产业多、产品覆盖领域广,因此合作社发展是未来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方向。
  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形势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受到了党中央和各级领导的重视,在发展中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即是对农民经济发展的扶持。宏观政策调控结合完善的硬件支持,国家从各个方面均对合作社的发展进行了大力投入。农业部发展强调,需要创新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观念,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程,提升集中化农业发展水平。从长时间的实践中看,合作社已经和各个市场、超市进行了有效的连接,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更加具有规模。政府部门要加强合作社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宣传,深入地开展合作社发展工作,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创建出良好的品牌,让农民专业合作社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关键
  加强合作社的品牌化建设,完善产品管理制度,从而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在进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时候,关键就是要保证产品的质量,一旦合作社出现了食品安全事故,就会影响到整体合作社的发展。因此,需要从生产的源头严格要求,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建立良好的市场信用,让合作社的品牌作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工具,从而提升合作社在市场上的知名度。改进产品的包装,既要美观,也要实用,防止包装过度的现象。加强对市场产品需求动态的分析,保证产品合理的上市时间,从而避免产品由于搁置等原因出现损坏情况所造成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合作社的发展需要与各个行业相结合,因此要打造良好的产品口碑,从而走向国际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保证了自身产品质量和品牌后,必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合作社的规模也会得到提升。因此,合作社在发展初期就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严禁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建立良好的合作社形象,让合作社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长时间的发展中,我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将数量和质量共同提升作为基本目标,吸取国际先进的发展经济,与我国国情相结合,逐步提升农民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国家政府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完善各项制度,从而让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村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3.1 合作社要符合国家农业发展标准
  从我国农业部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通知上看,合作社需要有健全的组织结构、民主管理,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合作社要有稳定的产业基础,符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生产要具有一定的规模,形成带有当地特色产业的农业经济;产品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创建自主品牌,有一定的出口能力,带有完善的产品服务能力;合作社要有良好的社会口碑,从而发挥出强大的凝聚力。
  3.2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保障
  其一是进行财政支持,比如资金补助、发展专项资金等,保证合作社的资金来源;其二是合作社的项目发展支持,比如粮食、蔬菜、奶业、油料、水果等带有当地主导性质的产业,加强农业规范化建设;合作社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为各个项目的发展提供支持;其三是教育培训保障,建立农业培训基地,培养出合作社的专业人才,用于农业发展的指导,增加经济效益;其四是奖励表扬,对于合作社中发挥先进带头作用的榜样进行表扬,树立典型,促进农民提升自我素养。
  3.3 提升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标准化的生产和品牌质量,提升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让合作社逐渐转向农业的经营发展组织。合作社产品的品牌化、市场化营销会提升合作社的影响力,农民的积极参与会提升农业发展的生产力。从当前的市场发展上来看,我国已有超过5万家的合作社走向市场,其产品通过了国家农业生产安全质量检验,与多家相关企业签订了直销协议,其包含的产业有粮油、蔬菜、水果等数种农产品;此外,一些大规模的合作社已经成为国家重要活动的产品供应商。可以看出,合作社的发展符合市场发展路线,因此要加强合作社的规范建设,从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3.4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国家要加大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将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凡是国家实施的农业发展,均可以安排合作社进行生产实施。对于西部和一些民族偏远地区的合作社发展,要加强资金补助,将市场急需的产品合作社,比如粮油、蔬菜等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从而稳定市场经济。国家金融机构要放宽贷款的要求,采取多种抵押方式帮助合作社获得更多的项目发展资金,从而让合作社的发展获得更好的经济支柱。
  结语
  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保证自身产品的质量,打造出良好的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方向,在国家政策支持、法律保障、政府政策引导下,按照民主科学的发展方式,加强对合作社的发展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必将在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发展地位,成为构建农村经济发展的代表产业,带领中国农民走向世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探析[J].管理世界,2012(03).
  [2]钱长根.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13.
  [3]宋芳.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3.
  [4]赵铁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形势与趋势[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合作社发展前景(五)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发展民间金融,农村信用社作为重要的民间金融组织形式之一,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和前景进行分析,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分析了自从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下发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这个方案再次启动了农村信用改革的新一轮创新,试点工作在浙江等8个省进行后农村信用社的现状,自从改革以来,农信社的发展和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管理不当、产权不明晰、国家政策不到位、不良资产还有增加的趋势、从业人员素质不过硬、财务管理权分散、创新力不足等一些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重点叙述了这些问题的对策,比如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转移信贷风险,从招聘到从业初期培训严行把关,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创新力度等。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民生 金融 改革 发展现状 对策
  一、农村信用社的内涵
  农村信用社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其全部资产对农村信用社债务承担责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其财产、合法权益和依法开展的业务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其主要任务是筹集农村闲散资金,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依照国家法律和金融政策规定,农村信用社组织和调节农村基金,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综合发展,支持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社员家庭经济,限制和打击高利贷。
  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
  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共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解放初期到1958年,这段时间是信用社普遍建立和大发展时期,当时,全国好多省市根据中央政府“三大合作”的指示,纷纷建立了农村信用合作社。虽然那时的信用社是由小农经济发展起来的,规模比较小,管理水平低,但我国信用合作事业的发展由此起步。
  第二阶段是1958-1978年,这段时间是信用社经历挫折和摧残的时期。当时,受“左”的路线和错误政策的影响,农村信用合作事业损失重大。这二十年,农村信用社先后下放给人们公社、生产大队,以及后来又交给贫下中农管理。信用社的干部队伍、资金和业务受到严重的损害和损失。信用合作事业从总体看,这段时间在萎缩,很多地方的农村信用社几乎到了破产的边缘。
  第三阶段,从1978-1983年,这段时间是农村信用社业务开始恢复的时期,农村信用社交由国家银行管理,首先交给人民银行管理,后来交给农业银行管理。当时,虽然在国家银行的领导下,信用社的业务得到了一些恢复,信用社走上官办的道路,信用社的发展受到约束,自主权受到伤害。
  第四阶段,从1983-1996年,农村信用社进入初步改革和发展阶段。农村信用社被办成合作金融组织。在此期间,业务也得到了一些发展,内部管理也都有一定的加强。
  第五阶段,从1996年至今,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改革成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改革的核心是把农村信用社逐步改由农民入股、由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
  三、农村信用社的现状
  (一)管理体制不当,官办化严重
  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应适应当地的经济环境,信用社的管理与政策应当因地制宜。但目前信用社的发展存在着很大问题。《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改革的核心是把农村信用社逐步改为由农民入股、由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性金融组织”。农村信用社先后下放人们公社、生产大队、贫下中农以及现在又交给中国农业银行管理。目前,农信社实行由农业银行进行领导和管理,还在其内部设立了管理部门。机构体制官办化,导致行社之间的体制摩擦、资金摩擦、利益摩擦从未间歇,严重阻碍了农信社的发展。
  (二)产权不明晰
  关于农村信用社的产权问题,曾有人提出不同的主张。有人主张实行股份合作制,即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混合。但股份合作制是一种新兴的企业组织形式,目前正处于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内容还没有规范定型,尚无准确的概念和范畴界定,这种方式不好实施,产权不明晰。假若信用社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这时各参股社员就有推卸责任、不认账的的可能,“责、权、利”未得到充分落实,产权关系被严重扭曲。还有人认为,既然股份合作制有股份制内容,就干脆实行股权原则,其权利和义务均以股东所注入的资本额为标准,以股金的数额确定对企业的管理权,实行一股一票,股股平等,大股控权;即由大股东当家作主,小股东享受劳动分红。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着问题,这种方式是只要钱多,肯出资,就可为信用社的大股东,拥有绝对的管理权。假若比较富裕的某些人出巨资买下信用社的大部分股份,在信用社拥有绝对的管理权。这时,信用社的某些政策可能就会偏离信用社的宗旨――为三农服务。
  (三)经营困难
  农村信用社经营困难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不到位
  (1)农村信用社资产运用主要形式的贷款业务受到国家政策的局限,如不允许从事一般加工业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允许农村资金进镇入城,限制贷给非农企业,不得按商业贷款条件自主贷款,这些限制造成其业务经营范围过于狭窄。
  (2)在税收方面,西方大多数国家对其信用社实行优惠扶持政策,而我国却将农信社视同银行企业,在征收所得税的同时,相继开征10 多种税赋,营业税税率与银行相差无几。
  2.不良资产增加
  农村信用社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农业,市场定位主要为农业。按照要求,农村信用社要首先安排农业贷款。新增农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必须达到60%以上。农业风险比较大,再加上我国农业保险步伐的滞后,致使风险全部转嫁给农信社。“三农”是我国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服务对象,农民是主要的贷款对象。贷款的主要用途就是农业生产,包括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及生产设备或者发展养殖业和加工业。农业生产具有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较大、附加值较、低利润率等特点。而且农业的生产还会受到气候的影响,一旦生产受到不利气候的影响,农村当年很可能就会血本无归,更不说还贷款了。有的地方政府和部门出于政绩和地方利益的考虑,对农信社贷款进行干预,使其不良资产比重不断上升。   3.行业品种范围与金融工具创新上受到限制
  国家对信用社行业品种范围和金融工具创新上予以限制,商业银行能办的业务农信社不能办。这就导致了信用社经营品种单一,业务比较单调,风险过于集中,不能有效分散风险,信用社获利能力低,资金利用效率低。
  4.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农村信用社作为乡镇的银行,其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信用社的性质决定的,信用社最初的设立宗旨是为三农服务。其管理层一般是社员,其所选拔的员工一般也是当地的社员。员工所受专业的培训不多。另外,若人们想找在金融机构的工作,一般首选都是一些大银行,很少有人会首先想到去信用社。这就造成了大的金融机构和信用社人才的不均衡分布。不过在近几年有所改善。
  (四)金融创新能力不强
  金融创新是指变更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现有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的利润。金融创新的本质在于创造出新的金融要素,或对金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相对于国内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程度来讲,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能力更为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主性创新较少,吸纳性创新较多
  这主要是由于制度体系造成的,农信社金融创新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省级农村信用联社严格控制创新活动,基层农村信用社有时按照上级要求推广创新产品。可以看到,上级部门可能出于风险方面的考虑而严格控制创新,下面也不能有新的想法,结果就很难推出自主创新的金融产品,更多的是在别人创新的基础上做一些改进而已,这显然抑制了下面的创新活力。
  2.资产业务创新较多,中间业务创新较少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中间业务已经成了银行业务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农信社中,中间业务创新力度还不强,没有开展衍生产品业务和商业票据业务,“表外化”品种的贷款业务也没有得到推广。比如贷款证券化、回购协议等。
  3.品牌收益少,低附加值产品多
  目前在市场上主要的创新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缺少在知识密集和科技含量高的创新产品方面的研发。这种做法增加了产品创新的成本,减少了收益。
  四、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几点建议及其前景分析
  (一)深化省联社模式的改革
  省联社模式,是指将县联社和信用社原来的两级法人合并为一级法人,在县联社的基础上,出资建立省级联社。从市场经济的规律来看,一般是谁出资谁受益,进而承担相应的负债,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决定了农信社不适合这种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讲,农村信用社既具有政策性又具有商业性,说其具有政策性是指农村信用社是为三农服务的,以农业为主要市场定位,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扶持农业发展的。说其具有商业性,是因为农村信用社也是一个盈利性机构,是要自负盈亏的。我觉得农村信用社可以采取省控股的方式,就是说将农村信用社的控制权集中到省一级,下面的市级县级通过参股建立市级县级分社,但省级的具有绝对控股权。同时对参股人员和参股比例进行一些设置。确保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方向偏离其建立宗旨。
  (二)转移信贷风险
  由于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重要是农业贷款,贷款品种较为单一,而农业经营的风险一般较大,所以农信社贷款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农业,风险较集中,一旦农业经营出现问题,信用社可能就会增加一大笔坏账,这对信用社的持续发展是很不利的。针对这一问题,转移风险是降低信贷风险的一种有效办法。降低信贷风险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对申请农业贷款户认真做好贷款前的审查工作,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审查。首先,从其家庭的经济状况,看其家庭的资产负债情况,是否还有其他的贷款;然后再看其信用状况,以前的借款是否按期偿还;最后看其贷款所从事的行业,看其是否属于高风险行业,是否属于朝阳行业,针对其贷款所从事的行业采取适当的贷款政策,还应对其所从事的行业经营方面给出一些指导意见,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2.要求贷款需要必要的抵押品,可以采取以有价资产进行抵押,所押资产要求市场需求好,易变现,且能够保值。也可采用质押的方式,如果贷款人不能还款,信用社则可以收回抵押财产,来抵消贷款人的还款。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把贷款风险转移给贷款人,也就实现到了风险转移。还可采取以人担保的形式,当贷款人不能按时全额偿还贷款本息时,信用社可以要求担保人偿还贷款,这样就减少了信贷风险。不采用无抵押、无质押、无担保方式的贷款。
  3.给贷款买一份保险,信用社也可以向保险公司投保,这样就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当贷款人无法偿还贷款时,信用社可以向保险公司要求赔偿其损失。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向保险公司投保,一种是信用社在放贷的时候直接向保险公司投保,在保险范围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贷款无法收回时,保险公司负责偿还贷款本息;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贷款对象向保险公司投保,转移借款人的风险,进而保证了贷款安全。
  4.积极推荐金融产品创新,避免单一贷款带来的集中风险,如回购协议。积极开发中间业务,将贷款证券化,分散风险。
  (三)加大业务创新力度
  农村信用社要想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创新是力量之源,是竞争力的核心之所在。农村信用社要想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群众,进行调查,察看当地农民的实际经济状况,察看农业的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开发出不同的产品。
  2.实现贷款抵押品多元化,鼓励农民生产,让农民有款可贷。
  3.增加贷款业务品种,贷款种类呈现多样性,使得不同的贷款适合不同的客户需求。比如小额贷款业务,因为许多农业经营生产具有规模小的特点,且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所以开发小额贷款是适合农村小规模的生产的。还可以推出助学贷款业务,帮助农村的困难家庭子女上学。还可推出金融租赁业务,帮助农民买一些生产性农具。
  4.开发理财产品,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向农民宣传金融方面的知识,鼓励投资。
  (四)提高员工素质,引进各方面专业人才
  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员工素质低下、各类专业人才匮乏,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1.招聘员工时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应当任人唯贤,不可任人唯亲。
  2.积极引进各方面的人才,广揽四方人才,有目的、有计划地从社会和高等院校引进优秀的计算机、法律、金融等专业人才,并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安心工作。
  3.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要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用待遇、事业、感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各类人才能够满腔热情地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既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又能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陈福成,曹京芝,尹程,李子刚.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研究[J].金融研究,2005(01).
  [2]张雪春.政府定位与农村信用社改革[J].金融研究,2006(06).
  [3]庄岁林,谢琼,王雅鹏.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比较研究[J].金融与保险,2007.
  [4]赵丙奇.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6(05).
  [5]张宁.我国农村信用社法律规制研究[C].西北大学,2009.
  [6]李爱喜.新中国60年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财经论丛,2009(06).
  作者简介:汪冬冬(1990-),男,安徽省安庆市人,本科,研究方向:金融学。
  (责任编辑:陈岑)

合作社发展前景(六)
当代农村合作社的现状与发展

  作者简介:许可(1991-)男,河南西平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2010级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学。

  摘要:粮食市场是一个近似的完全竞争市场。我国的粮食市场规模庞大,意义重要,在全国的市场之中发挥着重要的政治、经济作用。在粮食市场之中,价格的波动往往导致“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后果。对于消费者来讲,粮食作为价格弹性较低的必需品,自然期望能够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价格水平。而作为更为关注的粮食生产着——农民,价格的波动与他们的收入直接挂钩,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水平。在2010年的粮价波动导致的双损局面下,商务部和农业部出台了“农超对接”的概念,即农户与超市(批发收购商)直接联系交易,减少中间成本和流通损失,通过超市的市场效应来控制粮价。“农超对接”要求的是高质量、高产量的生产模式。目前仅有合作社这一方式比较切合发展实际。而合作社目前的发展状态如何、未来如何发展、对于“农超对接”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尚需要深入调查和分析。
  本文本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在实地调查走访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在河南境内针对生产、销售环节进行简略的分析。
  关键词:农村合作社;发展现状和问题;政府作用;建议
  2010年河南省中牟县的芹菜价格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其高质量高产量和历史最低价格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焦点,同年河南杞县的大蒜也呈现出同样的情况。在全国范围内,不论是传统的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都不同程度的显示下坡的趋势。这种”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情况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引起了热议。粮食安全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在“三农问题”上,各级政府以及组织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时逢我国“十二五”建设的开局之年,在这经济结构转型的新农村建设关键时刻,我们的农民和农业应该怎样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国家在宏观范畴上应该怎样深化农业体制和结构转型,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而面对近些年来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剧烈和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情况,2008年商务部和农业部联合下发文件提出了“农超对接”的概念。即将农户与超市直接联系,通过减少流通渠道来实现控制菜价,并先行在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沃尔玛、家乐福两家超市进行试点。然而“农超对接”到底有多大的实际效力、在河南省是否可行、如何实施等、面临的问题等还都是未知数。本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2011年夏我们在河南境内针对生产、销售环节进行了简略的调研。
  一般的普通农户,其作为基本经济单位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农超对接”所需要的则是更为商业化、量产化的大型生产集群。因此在我国的基本农村生产模式中,合作社成为了唯一可行的方式。在我们的调研中,也通过走访了解、问卷调查、查看资料等方式调研了许多地方的合作社或其他类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目前豫北的合作社发展总体上来讲是无序、混乱、条件鲜明的。而地方政府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举足轻重的。
  一、 目前豫北合作社发展中的个别特点
  1. 开拓新方法和新技术
  大部分的合作社都将重点放在了新技术的研发、学习以及普及上。在濮阳市清丰县的菌类生产基地我们了解到,他们的技术是由省农业厅的专家一对一扶持的。在我们的观摩中我们发现,他们的生产尽管机械化不强,但是很是有序,在对客观环境的控制上也是非常专业。培育出的产品不仅有农、副产品,同时还注意育苗,以保证可持续的发展。而他们的生产原材料则是由公司直接提供的,科技含量高,质量好,产量大。在新乡市毛寨村合作社的社长主要负责的就是新产品的试种。在他的大棚中种植着引进的新型瓜果,个大肉甜,产量大。该合作社中的社员都是在他试验成功后进行推广,大规模种植。当地镇政府在这里也有着大量的投入。
  新的种植方法与种植技术,是我国农业改革的基础方式,也是广大农民群众最容易接受的改革方式。然而个体农户是没有能力和影响力来引进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只有通过合作社的方式,才有足够的能力和号召力来引进和推广新技术。在新技术的推广以及其后续发展中,合作社也起到了巨大的引导作用。这说明我们的合作社是应该继续大力发展的。
  2. 商业化的发展模式
  很多合作社在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在销售途径上进行了整改和投入,以一个经济实体参与到了市场中。合作社的市场化和商业化是一种趋势,是广大农民群众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方法和方式。合作社进行商业化整改后,在市场上发挥了更大的影响力和作用,对于农户的生产销售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反向影响力。这种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产品的市场脆弱性,更好的投入市场化的销售。有些合作社主动联系商家,进行有规模,有限制的低等“农超结合”、“农商结合”。有些则自成商家,研发新产品,主动去拓广市场。这种拓广在地域上的发展是惊人的。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长三角、珠三角和香港澳门的商家都有投入,双边合作发展的如火如荼。在进行了商业化整改后,普通的农产品扩大了收益,有的收益甚至达到150%。在这些商品中,我们甚至发现了高档营养品和奢侈品。这同样是我国商品农业发展的一个巨大成就。
  3. 克服地域性的不足
  有些合作社将发展重点发在了克服地域性的限制上。开封县大王寨村盛产番茄,而在村北就有一个很大很规范的番茄集贸市场,由一条柏油路贯穿几座村落连接。在市场的门口就是一条联络山东省到豫西的公路,交通便利。市场中有大型货车集中采购,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直接卖到好价钱。
  通过基础建设和招商引资克服地域性缺陷,是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式。便捷的交通可以减免农户的交通费用以及因地域缺陷导致的囤货。
  4. 大量资金投入的高新科技发展和集约发展
  新乡长垣县的农业发展则呈现出更为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因为资金的便利,长垣县的农业发展主要是由高新科技来支持。在这里主要的高新农业都是由企业发展,显得更为商业化。其完备的生产方式、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高科技的成产机器都是我们耳目一新。这种集约式的生产方式使农作物成为了商品农作物,其价格也就水涨船高。不论是育苗、生产、农产品的加工、都通过量产化的生产线完成,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这些商品在市场上销路广、收益大。   二、 目前豫北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生产方式落后,销售形式单一
  部分合作社,只是作为社员的集合整体而存在,在一般生产领域和销售途径上并未起到一个经济个体所应起到的经济影响和作用。社员的生产环节主要依靠:1,生产习惯;2,从众心理;3,短期市场调节(如上一生产周期的粮食销售价格);4,地域限制;5,政府调节。我国长期的小农经济发展表明这种由自发而生的生产方式是具有盲目性,短期性,低效性等缺点的。而一个单纯的社员集合的合作社则会将这种缺点放大,并产生在深度和广度上影响更大的危害,并有可能导致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影响该区域的生产。在濮阳市孙马台村,合作社缺乏存在感,对整体社员的上产销售生活影响不大。其村民对于在地域限制,生产方式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存在很大意见。杞县的大蒜生产规模庞大,但是因为其长期的生产习惯以及基层农合组织的经济意识薄弱所导致的经济产业链条脆弱,使得该县大蒜生产受到市场行情波动影响较大。这种影响在广度上甚至波及于依靠大蒜生产的周边产业发展,如库存商业,农产品运输,以及蒜种培育等。在中牟发生的芹菜价格问题就有该因素的负面作用。
  另外在销售领域,部分合作社的销售形式单一,手法原始,不能够满足社员的经济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从而遭到淘汰,受到打击。很多合作社依然采取零售收购的方式销售农、副产品。这样的销售方式受地域限制和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在该农产品低迷的行情下很容易造成“菜贱伤农”甚至于无以为卖。而多样的销售方式不但有助于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获得有利优势,同时能够在复杂的经济活动中获得更长久和持续的生命力。如濮阳市玉助乡,采用集散收购与低等的“农超结合”相统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产品的销路难问题。
  2. 合作社发展程度低,商业化程度低
  有的合作社在发展起来以后面临重大决策问题。目前复杂多样的商品经济使得商业化较低的基层农合组织或经济组织出现了盲目与混乱。目前合作社商业组织发展程度低主要体现在:
  1) 发展周期不完整,发展不完备;
  2) 品牌打造商业化程度低,竞争力差,缺乏生命力;
  3) 商业化发展途径混乱;
  在经过了政府投入或农科专家扶持后的合作社发展迅速,在生产领域有了保障后的他们将目光组要集中在了销售途径的创新与拓广上,从而忽视了在生产领域的继续深化和转型。在科技上采用了新技术,提高了产量,并不能够完全转化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因此也不能够彻底解决小农经济的盲目性等生产劣势。有些地方的生产转型渐入瓶颈,出现了滞后、单一、生产—发展脱轨的状况。这样的发展是在单纯的生产环节进行发展,尽管生产的产品质量高产量大,但是在没有监管的市场上,容易受到商家的商业性压榨。有些合作社就出现了在拥有最新科技和高产量的前提下,普通个体农户收入依然偏低的情况。
  而目前合作社的主要发展瓶颈在于在销售途径上的发展混乱,生命力弱等问题。脱离了单一的农产品集散市场的销售方式后,合作社的发展大都转向商业化的商品农业发展。在商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有:1,品牌打造低等,没有生命力;2,发展方式混乱,没有计划性和针对性;3,对市场了解较少,可持续发展时期短,没有整体统筹发展,无法应对市场风险。许多的合作社对其生产的农、副产品申请了商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这种“红富士”式的商品农业模式可以为合作社扩大销售,寻求商机,打通市场。但是在较长的一个商业周期来看,这种各自为战的商品农业竞争力大,销售对象和购买人群针对性小,地域性限制大,没有持续的发展生命力。在商品农业不甚发达的今天可能尚能发展,但是当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商品农业区域扩大了以后,这种发展面临着大规模的整合与改革。在销售领域来讲,因为合作社的普通限制性(小农生产的一般限制),其农、副产品在营销则略上投入较小,在广而告之方面工作不足。这样的发展方式导致这些合作社发展缓慢,资金回笼缓慢,社员发展积极性减弱,发展出现滞后。
  商业发展情况混乱是指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合作社或者农产品企业或者经合组织在其商业发展中出现的产品结构混乱。如濮阳清丰县的“菇业公社”和开封杞县的“蒜业公司”,在其发展中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商业重点,出现了“广泛撒网”的情况。这是我国农村经合组织(高等的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的探索阶段。这些经合组织的普遍问题在于没有针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深化发展,而是停留在了表面的形式发展。研发力度主要集中在产品类型的丰富上。如菇业公社的碳酸饮料、营养品、饮用酒等,这些商品的市场还有待进一步调研,它的稳定性和发展性是值得怀疑的。这并不是单独状况,也不是偶然状况,这是在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摸索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这种发展是盲目的,它的效力和影响还有待证明。尽管它相对于普通的农业合作社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本身商业化的模式使它在市场经济中受到市场的影响会更大。
  三、 政府在当前的合作社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各级地方政府在当前的合作社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各级的合作社,不论其发展状况如何,政府的投入和调控都是合作社持续发展的坚强基石。在生产中,政府的技术性、资金性支持是合作社有了发展的基础;在生产过程中,政府的帮助也是农产品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而政府在销售上起到的帮助更是可直接影响合作社的农产品销售。基础性的建设更要靠各级政府来完善。如杞县县委县政府在该县的大蒜销售上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得到回报也是丰厚的,杞县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第二大大蒜生产基地,产品远销日韩和东南亚。在这次蒜价低迷中,正是因为政府的帮助才将囤积大蒜销售出去,并且稳定了杞县的其他产业,并为下一季度的育苗和培育做好了准备。
  四、 针对“农超对接”,我国当前合作社的缺陷和理想化建议
  首先,目前我国的合作社生产质量普通,产量一般,仍然处于大规模的普通农业生产阶段,不能够适应“农超结合”所需要的优质量产化生产。在地域上,对于“农超对接”仍然有地域制约性:在大城市的周边乡村的农业可以有计划有规模的实现低级的“农超对接”。其次,我国的合作社在向“农超结合”所需要的农业转型时还不能够适应在双方共赢条件下的量的供应,也就是说在提供足够超市使用的优质商品农作物的同时保证农户不会因为质量问题被拒绝收买而导致的损失。而现在我们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合作社的发展在签合同与自由贩卖之间存在一个风险偏好的问题:签订合同虽然麻烦,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但是可以保障销路,而自由贩卖固然是有压货的风险,但是却存在买到高价的可能。普通的农户或合作社面临因客观原因导致的买方相对垄断,希望能够签订合同;而略有规模的合作社或公司则面临更深层次的抉择。
  作为当前我国现阶段的合作社发展,我们也有着一个理想化的修改性建议:一个先进的合作社应具备:
  1,在生产环节提供完备的、周期完整的支持,起到引导性和协助性。
  2,在销售环节实现农、副产品以及商品研发的多样性与专一性的统一。
  同时我们提倡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在现在和将来实现农业发展的地域性和谐,使生产有序进行。并在合作社的发展中,仿提供农业技术员例,提供经济指导员,指导合作社更加有利的加入经济市场。
  我国的合作社始尝试于上世纪20年代的中共苏区,在上世纪70年代时达到顶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大潮中,市场经济席卷中国。作为中国最基本的经济方式之一,合作社也在摸索和尝试中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在不久的将来,在我国的农业实现大机械化和现代化后,合作社作为农村基本的经济合作组织,必将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26656/

推荐访问:农村合作社发展前景 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前景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