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蔬菜产业发展

来源:热点事件 时间:2016-08-13 11:04:0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热点事件】

广东蔬菜产业发展(一)
论新形势下我国蔬菜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广东蔬菜产业发展】   摘   要:立足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运用SWOT法总结分析了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态势,指出了新形势下我国蔬菜市场的新变化、蔬菜产业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走向,以期为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对策。

  关键词:蔬菜产业;机遇;挑战;SWOT;对策
   蔬菜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可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居民的饮食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
   我国既是蔬菜生产大国,又是蔬菜消费大国,在我国,蔬菜是除粮食作物外栽培面积最广、经济地位最重要的作物[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蔬菜的品质和安全,市场重心转向绿色农产品,给绿色蔬菜的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几年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掀起了蔬菜等农产品网上营销的热潮,传统的蔬菜营销模式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应对国际市场中越来越严格的卫生检疫,蔬菜种植行业要如何发展,是时下亟待探讨的问题。
  1   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近30 a的发展,我国蔬菜的种植面积达到2 000多万hm2,年产量超7亿t,人均占有量达500多kg,均居世界第一位。在当前市场开放、菜源扩大、品种增多的情况下,消费者对蔬菜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等高品质蔬菜受市场欢迎程度日益增加,蔬菜生产由数量向质量转型。因此,蔬菜总量在结构性、区域性和季节性方面明显过剩的情况下,以质取胜无疑是蔬菜种植行业再上新台阶的出路。
   随着蔬菜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发展,流通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主要以保证新鲜蔬菜的全年供应取代淡季蔬菜供不应求的状况。从全国范围看,山东、河北、辽宁等区域形成蔬菜产业集中地,蔬菜产品销往国内各大市场。但从国际范围看,我国虽然是蔬菜生产第一大国,但不是强国,总体水平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如蔬菜种植产业现代化水平不高、蔬菜标准化体系不完善等。
  1.1   蔬菜供给现状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8-2013年每年的蔬菜播种面积、总产量以较快的速率增长,其中,蔬菜总产量以年均6.82%的速率增长,播种面积以年均4.80%的速率增长,但每1 hm2产量的增长速率仅为播种面积增长速率的40.4%,因此,蔬菜供给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播种面积的增加,而单产提高占比较低。如果在单产方面有很好的突破,那将会带动整个蔬菜行业总产量的提升。
   目前,我国蔬菜产业在数量上有供过于求的趋势,但在质量上亟需进一步提高,且蔬菜供给依然存在很大的结构性、区域性短缺风险[3]。
  1.2   蔬菜需求现状
   ①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出口量较低   我国的蔬菜出口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年增加,特别是1993年后,蔬菜出口量逐年增长。近几年我国蔬菜贸易顺差持续扩大[4],2012年我国蔬菜出口累计创汇总额首次突破90亿美元,蔬菜净出口额超过60亿美元。据统计,目前我国的蔬菜出口量仅次于西班牙、意大利、美国和荷兰,是世界第五大出口国[5]。
   相比2003年蔬菜出口量的485万t,2012年蔬菜出口量增长近1.6倍,虽然增幅很大,但是总量仍然只有769.3万t(表2),仅占国内蔬菜消费总量的1%左右。从整体上看,我国蔬菜生产主要满足国内需求。
   ②蔬菜进口贸易地位远低于出口   如表2所示,2008-2012年,我国蔬菜贸易发展迅速,进口量由17.60万t增加到47.94万t,增加了1.72倍;进口额由1.39亿美元增加到3.56亿美元,与进口量同步增长。虽然我国的蔬菜进口量上升较快,但其基数较小,蔬菜进口贸易在我国蔬菜贸易中的地位远远低于出口贸易。
   ③国内人均占有量趋于稳定,质量要求日益提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蔬菜需求量上,我国城市和农村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趋势:先下降而后逐步稳定。目前,我国城市蔬菜人均年消费量基本稳定在120 kg,农村人均年消费量则在100 kg左右(图1)。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将进入城镇,所以,今后我国的蔬菜需求总量将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
   消费者日益重视蔬菜供给品质和安全,对蔬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消费者对蔬菜品种的偏重使需求结构出现变化,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喜好呈现多元化和精细化态势,对传统的大白菜等的需求量逐年减少,而对时令性新鲜蔬菜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第二,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蔬菜质量安全,激励生产者在蔬菜安全问题上做出更大的努力。
  2   基于SWOT法分析我国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优劣势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原是用于对微观企业的战略分析[6],近年来许多学者用SWOT分析法来对行业或产业进行分析,将整个研究行业或产业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等列举出来,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与思维,把各种因素互相对比并加以分析,最终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与决策的方法[7]。通过对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综合近年来发展态势,运用SWOT分析法总结我国蔬菜产业发展态势如下。
  2.1   优势(Strength)
   ①出口价格优势   蔬菜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我国农村劳动力较丰富,因此我国蔬菜出口价格总体水平低[8],一直低于世界平均价格,近年来,相对于全世界主要蔬菜出口国我国蔬菜具有价格竞争优势。
   ②蔬菜生产形势乐观   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蔬菜产销体制改革后,到2013年末,蔬菜种植业结构已经得到良好的调整,占据了国际物流运输路线的区位优势,且全国横跨热带、温带、寒带,有着适合种植所有蔬菜品种的资源优势,因此,近几年全国蔬菜生产快速发展,产量得到大幅提高,上市时间基本均衡,供应状况得到改善[9]。    ③蔬菜产业整体布局逐步优化   在《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11-2020)》指导下,我国蔬菜生产已经开始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六大优势区域,分别是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黄土高原夏秋蔬菜、华南与西南热带地区冬春菜、云贵高原秋蔬菜、长江流域冬春蔬菜,大大促进了全国蔬菜品种搭配、周期的选择和区域的协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蔬菜供求的紧张状况。
  2.2   劣势(Weakness)
   ①流通环节众多   基于我国现状,在蔬菜流通过程中并不能做到点对点的运输,而目前我国大多城市都按照“菜农―中间商―批发市场―销售商―消费者”的模式进行流通,这种模式缺少了从消费者到生产者的信息反馈。流通环节越多,转手的次数就越多,直接导致菜农所得收益减少,蔬菜的价格差也就越大[10]。
   ②蔬菜价格波动频繁   近几年,由于我国蔬菜本地自给率较低,流通环节冗长,且土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导致我国蔬菜价格整体上涨趋势明显。长期来看,我国蔬菜价格具有很大的波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11]。
   ③产品技术含量低,加工水平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蔬菜的贮藏加工技术和设施建设得不到重视,而且蔬菜的生产管理、采收、采后处理措施、运输途径等还不完善,难以有效控制运输、贮藏过程中蔬菜产品的损伤和变质,直接导致蔬菜产品保质期缩短。国内蔬菜质量标准技术与国际相关法规存在一定差距,在生产、分级、包装尚无统一标准。此外,我国蔬菜产品多为初加工,有些甚至未经清洗、包装就流入市场,同国外进口农产品相比差距较大,难以吸引消费者选购,效益低下。
   ④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较低   由于我国标准化体系建设落后,以及在标准化实行方面与国际接轨不畅,有些蔬菜因农药残留和其他有害物质含量超过国际标准,而被拒收、退货、索赔,使我国蔬菜产业遭受严重的损失。例如在农药残留方面,美国制定的标准达到9 000多项,而我国新颁布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所涉及的农药种类只有136种,其中涉及蔬菜的只有49种,限量值只有90种,两者差距极为明显。
   ⑤蔬菜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经营管理方式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缺乏有规模的蔬菜生产设施化栽培基地,较少使用高质量的农业生产资料和高效低残留的生物农药,绿色、有机栽培技术得不到广泛普及。此外,我国蔬菜产业未达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监控、品牌化销售的统一局面。
  2.3   机遇(Opportunity)
   在生活方面,随着人们膳食结构逐步改善,无公害、绿色、有机等食品已经成为消费市场的首选。绿色蔬菜在慢慢被消费者所重视,近几年优质蔬菜在我国一直供不应求,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商机。而无公害、绿色、有机等食品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种植过程,目前我国正在鼓励发展设施农业,例如大棚绿色种植是一种绿色的物理防虫方法,但在我国蔬菜种植中大棚农业所占比例仍非常低。
   在种植格局方面,就内销来说,近年来全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农户个体种植蔬菜面积大幅度减少。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不断增加,所以购买力和购买量都会创下新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更加明确,越来越多职业菜农的出现给蔬菜种植业带来新的活力。并且这些职业菜农很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们拥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娴熟的信息收集技能,相对于普通农民,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在当今重视质量、关注食品安全的时代,正是需要一批新农人去践行绿色食品的理念,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目前,农业发展形势大好,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加大了补贴和扶持力度,促使越来越多的农学人才投入到农业大军的行列中去。
   当前,因为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逐渐升高,蔬菜供应处于无法自给的状态,而各国市民对鲜活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导致了全球蔬菜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为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目前我国蔬菜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较低,因此,在国内市场蔬菜需求量饱和的情况下,拓展国际市场,也是我国蔬菜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2.4   挑战(Threat)
   中国蔬菜出口面临各种贸易壁垒,近年来,发达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允许下采取多种形式的贸易壁垒[12,13],对我国的出口蔬菜质量、数量、运输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达国家凭借其在农作物生产上的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等技术优势,通过制定苛刻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认证制度,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例如,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不仅设限的产品数量大幅增加,标准更是近乎苛刻。如甘蓝、蘑菇、番茄中的抑芽丹残留标准提高了100多倍[14]。同时《肯定列表制度》提高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技术门槛,严重削弱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严格控制质量标准
   蔬菜基地生产做到“五统一”:统一安排种植品种,统一土、肥、水、药等技术管理,统一采收标准,统一加工渠道和品牌服务,统一物流。对蔬菜的生产、加工、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进行规范化、标准化运作,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蔬菜质量安全,降低因技术壁垒带来的出口风险。尽快建立一整套与国际接轨的蔬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积极推进蔬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相关认证制度,通过产品标准化来提高我国蔬菜的品质和价格,实现优质优价,打破蔬菜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尴尬局面,提高我国蔬菜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市场的占有率。
  3.2   加大良种良法的引进与技术创新
   在品种上,可重点培育和引进适合设施栽培的抗病、优质、耐低温的辣椒、番茄、西甜瓜、茄子、黄瓜等专用品种,适宜在不同季节栽培的萝卜、菠菜、结球甘蓝、大白菜等系列品种,适合加工的番茄、胡萝卜等专用品种,适应不同市场的莲藕、食用菌、芥菜等特色蔬菜品种。    在良法上,加强企业与科研单位的紧密结合,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同时注重发展设施园艺,使其标准化生产,并集成良种育苗、高产栽培、质量安全保障、远程监控等现代蔬菜产业技术。
   在硬件上,企业可配置一定的技术培训、田间小气候观测、农残检测等设施设备,设置蔬菜专业技术岗位,配备蔬菜专业人才,并通过加强考核、培训、进修等方式,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水平。
  3.3   加大力度招聘并培养职业菜农
   对于企业特别是蔬菜企业来说,人才是企业的主心骨。但目前有丰富蔬菜种植经验的大部分是农民,他们依靠常年积累的经验进行生产,但在经验的总结、经验与理论的结合、种植方式创新上往往是欠缺的。而随着大学生队伍的增大,企业可以适当地引进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在有经验的农民的帮助下,大学生往往能很快掌握相关技术,同时还能与理论相结合,研究或试验出更有效的高产种植模式,从而成为真正的职业菜农。
  3.4   实行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生产
   国家正在鼓励加快农村耕地流转步伐,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蔬菜种植企业应当顺应时代潮流,第一,加大企业种植规模,增加农业机械的使用,用较少的人员、较轻的劳动强度培育更多、更好的蔬菜产品;第二,尽快地提高蔬菜标准化水平,从而提高产出率和市场竞争力。
  3.5   创新蔬菜冷链物流模式
   物流是制约我国蔬菜销售的一大瓶颈,通过分析发现,发展第三方物流,利用其专业化运作,可以大大降低蔬菜生产企业在运输上的浪费。第三方物流可合理地统一分配物流资源,以订单为基础进行组织、发货,并运用其专业的信息化系统来选择最佳路线。也可联合农户、行业组织一同建立冷链物流联动机制,形成以蔬菜自身企业为基础的冷链保鲜物流体系,带动当地蔬菜产业发展,降低蔬菜储运损失,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15]。
  3.6   建立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
   增加科研投入,适当引进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生产无公害、绿色的反季节蔬菜,同时国家应加大相关农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宣传,帮助生产者申报相关设施支持项目[16]。
  3.7   树立蔬菜品牌战略意识
   品牌是消费者识别产品的重要标志,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建立顾客忠诚度,形成品牌优势,再通过品牌优势的维持与强化,最终实现创立农产品名牌并发展壮大名牌。重视品牌建设能有效监督和保障农产品价值,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因此,要在品牌定位的基础上开展产品研发,重视蔬菜加工品,特别是名、优、新、稀农产品的出口开发。
  参考文献
  [1] 李崇光,包玉泽.我国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J].中国蔬菜,2010(15):1-5.
  [2] 王世尧,王树进.中国省区蔬菜种植面积变化中农户决策行为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3(9):128-134.
  [3] 陈铁飞.我国蔬菜产业供需状况及其走向[J].重庆社会科学,2013(2):84-93.
  [4] 王闯,孙皎,王涛,等.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 北方园艺,2014(4):162-165.
  [5] 李欢.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对外经贸,2014(4):17-21.
  [6] 李玉奇.基于SWOT分析的襄阳市蔬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2(10):27-29,44.
  [7] 张秀芳,岳书铭.我国蔬菜产业的SWOT分析及出口定位[J].山东经济,2008(1):152-156.
  [8] 章棋.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9] 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J].中国蔬菜,2012(5):1-12.
  [10] 刘同山,郑力文.中国蔬菜供需问题探析及展望[J].农业展望,2013(2):52-55.
  [11] 周振亚,李建平,张晴,等.中国蔬菜价格解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2(1):72-75.
  [12] 赵建欣,谭立群,田新霞.质量安全问题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考察[J].对外经贸实务,2014(1):20-23.
  [13] 李辉尚,李志强,孔繁涛.2012年中国蔬菜进出口情况分析[J].农业展望,2013(3):66-70.
  [14] 刘晓石.论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15] 崔露.我国蔬菜批发市场物流现状及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14(13):79-81.
  [16] 赵晓飞.蔬菜价格波动的规律、影响因素与调控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5(2):37-42. 【广东蔬菜产业发展】

广东蔬菜产业发展(二)
南康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广东蔬菜产业发展】    南康位于江西省南部,面积1722km2,辖21个乡镇(街道)、开发办,278个行政村,全区总人口81.8万,其中农业人口67.6万,耕地面积2.55万hm2,蔬菜是南康区农业主导产业。如何充分利用南康区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种植基础良好等有利条件,抢抓机遇,推进蔬菜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农民大幅增加收入,努力把南康打造成赣州市中心城区商品蔬菜供应基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1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南康党政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将蔬菜产业列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从2006年起,区财政每年都安排了一定的资金用于扶持发展蔬菜产业,通过近年来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南康区蔬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效益不断显现,供需状况日趋合理,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已成为县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蔬菜已成为南康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要产业
   2014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1.1万hm2,总产量21.73万t,蔬菜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6.4%,为全区第二大农作物,仅次于水稻;蔬菜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9.3%,占种植业的22.7%。
  1.2    蔬菜品种结构优化,区域特色明显       一是品种齐、类型多、更新快。近年来通过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全区目前有60个蔬菜种类200多个品种,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并形成了唐江镇唐南村的苦瓜、西兰花、莴笋、瓠瓜、西葫芦,唐西村的黄瓜、洋葱,横江及平田村的萝卜、豆角,九驳桥村的丝瓜,幸屋及油树村的萝卜、芋头、包菜,横市镇增坑村的茄子、辣椒、丝瓜、空心菜,十八塘乡内潮村的生姜,横寨乡寨里村的小白菜、菜心、芥兰,蓉江街道桥口、华山及西华村的大棚反季节蔬菜等一批特色蔬菜品种,在周边县(市)市场享有一定声誉。二是生产过程重视新技术引进、示范与推广。蔬菜设施栽培、绿色无公害病虫防治、配方施肥、沼肥种菜、水旱轮作、喷滴灌、频振式杀虫灯、防虫网、粘虫纸(板)、性诱剂等一大批先进实用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基本实现了蔬菜周年生产。
  1.3   蔬菜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销售市场拓宽       全区现有江西友家食品有限公司、南康区千秋食品有限公司等蔬菜加工企业,已形成了“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蔬菜生产经营模式,企业生产的南瓜、冬瓜、辣椒等系列加工产品主要销往本省及广东、福建、湖南、浙江、上海等地。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一些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示范与推广;二是农田基础设施比较脆弱,特别是水利设施毁坏严重,年久失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南康区人多田少,租田费用较高,难于吸引外商落户进行规模种植;三是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基地规模不大,主导品种少,没有形成周年均衡供应能力,结构性供求矛盾依然突出。在品种结构上“大路菜”多,名、特、优、稀和精细菜少;在季节供应上,“春淡”、“秋淡”蔬菜供应还需依赖外地;四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十分突出。蔬菜生产基本上是千家万户分散性、随意性种植,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菜农多为兼业性经营,同一品种的种植面积都不大,品种的数量和质量不确定,以致难以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也难以满足大规模采购的需求;五是现代化水平低,生产方式与技术落后,科技含量整体不高,蔬菜设施栽培面积小,且利用程度不高。
  3     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为推进蔬菜产业的顺利实施,成立南康区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正副组长分别由区委、区政府分管农业的领导担任,成员由区农工部、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和粮食局、水利局、农业综合开发办、扶贫和移民办、物价局、农机局、食药监局、工商局、国土分局、环保局、供电公司等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和粮食局内),办公室主任由农业和粮食局局长兼任,具体负责全区的蔬菜产业发展规划,“菜篮子”工程实施,基地、市场和投入品的监管,科技培训和市场信息服务,综合协调等工作;各乡(镇、街道)要成立相应机构,制定和落实工作措施,配备专人,统一负责蔬菜产业各项工作。
  3.2   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扶持       蔬菜产业是一项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政府要在资金、技术、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引导。一是要制定蔬菜生产征地、用地等优惠政策,加强蔬菜产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二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对蔬菜的投入,区财政每年要预算安排一定的蔬菜产业专项发展基金,重点用于扶持蔬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规模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蔬菜农超对接平价店,扶持蔬菜“三品一标”品牌培育,补助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等;同时要整合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农机补贴等项目资金重点向规模蔬菜基地倾斜。三是争取上级项目扶持。积极向上争取赣州市中心城区商品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蔬菜标准化创建项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蔬菜项目等,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建设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生产基地,示范带动蔬菜品质提升和效益提高。
  3.3   培育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航母,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和支撑的产业很难走远,往往是生产环节与加工销售环节不相适应,难以形成合力,发展壮大不起来;而由于农产品生产和经营龙头企业风险大,利润低,绝大部分企业老板和有经济实力的人不愿参与到农业生产经营中来。因此要以发展工业的经营理念,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把蔬菜产业纳入对外招商引资合作开发项目,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以企业为龙头,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连农户,以农户带农户,按照“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把产业链延伸到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促进蔬菜生产效益的提高,带动蔬菜产业的发展。   3.4   依靠科技,抓好技术服务       一是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通过引种示范,推广一批抗病虫、产量高、耐贮运、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二是加强蔬菜从业人员的培训,普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加大对蔬菜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重点推广反季节蔬菜栽培新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蔬菜标准化生产等技术,提高全区整体科技水平。三是建立健全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使新技术、新成果渗透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中。
  3.5   加强监管,严把产品质量       一是加强对蔬菜生产基地的监管。对无公害蔬菜基地从农资产品采购、使用到生产技术实施、产品商品化处理等实施全程监控。二是加强对蔬菜投入品的监管。在全区范围内禁止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大力推广有机肥,尽量减少化肥施用量,积极推广“猪――沼――菜”等生产模式。三是加强对蔬菜市场的监管。实行农超对接,在城区逐步设立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直销窗口,加大农药残留检测力度,并实时公布检测结果,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3.6   拓宽市场,搞活产品流通       蔬菜产业承受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压力,尤其是市场风险直接关系到产业的兴衰。市场和流通在蔬菜产业发展壮大中起决定作用,由于缺乏市场、流通不畅,蔬菜生产中出现的淡旺季明显,价格不稳,收入没保障,茬口调整难以实现等现象,严重制约着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为了改变市场严重滞后的被动局面,一是必须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努力建设一批与蔬菜生产基地相配套的产地批发市场。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采取“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通过社会服务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实现产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格局。同时,积极引导、扶持和发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民间流通组织、中介机构和专业协会,通过农民自己的自我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三是建立健全市场信息网络服务体系,拓展市场信息来源渠道,建立科学信息采集、分析、发布和服务等制度。(收稿:2014-12-06)
  作者简介:伍先明,男,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经济作物站站长、高级农艺师。 【广东蔬菜产业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27056/

推荐访问:广东省蔬菜产业协会 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