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惠聚活动与民生建设研究

来源:专题 时间:2016-08-16 09:05:4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专题】

访惠聚活动与民生建设研究(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

综 述 题 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研究

学 生 姓 名 所 在 学 院 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及班级 分 析 化 学 完 成 日 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研究

摘要:民生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本论文首先对“民生”一词得由来和内涵进行了阐述;然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立足点和出发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进行理论探索,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重要性进行了总结;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在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指导下的中国民生建设路径,最后对几个常见的民生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着力展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研究。民生问题的解决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民生,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

0.前言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就是“人民的生计”,政治学理论文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从其原本的意义上说,民生问题主要是百姓的生活生存问题,比如: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应当说,民生问题首先表现为社会问题、经济问题。

在马克思恩格斯民主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从1847年《哲学的贫困》到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的重要时期。马克思大力进行理论研究工作,着重从哲学理论的高度全面总结无产阶级运动的历史经验,并以此为基础详细论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对理想民生实现的价值指向、解决之途径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发。《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正式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集中代表了马克思在这个时期民生理论思考的最高成就,因而成为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

民生问题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而且影响到执政党执政绩效的提升、执政资源的获取和执政基础的巩固。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民生问题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民生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不仅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是,这些成就的取得并不意味着我国民生问题已经得到全面解决。当前,由于教育机会不均等、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劳动关系的失衡、传统户籍制度带来的歧视问题、以及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扩大化等负面因素的影响,我们面临的民生问题比前一个时期的民生问题更深刻、更全面、更复杂,已经不再是老百姓流离失所,吃不饱饭的问题,而是老百姓如何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在就业、教育、分配、社保、医疗等方面得到更公平的待遇问题。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任务。民生问题的解决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已经取得的民生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切实有效地解决当前我国存在的主要民生问题,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是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任务。

在中国目前的体制政策环境下,从政治视角理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民生问题及其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民生问题解决与否以及解决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健康稳定和发展,关系到我们党执政治国的能力和水平,关系到党长期执政、稳定执政的基础;再者,民生问题的产生以及民生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来说不全然是一个经济的问题,还应该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从政治的层面来解决。

1.民生内涵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民生问题越来越关注,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民生的内涵进行了诠释。吴忠民教授在《走向公正的中国社会》中认为:“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狭义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1]他论证民生取的是狭义的概念,并把民生问题分成由低到高、呈现出一种递进状态的三个层面的具体内容:第一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第二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第三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从现实的操作逻辑看,上述三个层面的内容具有一种逐层递进的关系。郑功成教授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2]他认为,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柳礼泉教授认为:“民生既是一个关涉民众的生存、生活、生计的概念,又是一个与人权、与需求、与责任有关的概念。”

[3]邓伟志教授认为:“民生是指民众的生存、生活、生计。具体说,就是社会全体成员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从人的生活横断面讲是衣食住行;从人的一生的纵断面看就是生老病死。不过,这个传统的说法并不完善,各缺一个方面,应当是衣食住行用、生长老病死。”[4]马秀贞、于慎澄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背景对民生问题进行了概括,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生问题是要满足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要,包括基本营养、基本教育、基本住房、基本保障和基本职业等。”[5]曹文宏从政治学的角度对民生进行了诠释,“民生,顾名思义就是人民的生活、生计问题,它包括民众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方面的内容。民生构成社会生活的最基本内容,也是国家和社会组织活动的重要目的。民生问题,则指的是民生领域中的突出矛盾,是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不和谐的表现。”[6]

【访惠聚活动与民生建设研究】

在充分吸收现有民生概念的基础上,结合人权保障的含义,我认为,民生是指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有效保障的状况。对于这个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民生实质上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人权的基本内容。能够有尊严地生存和发展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权利。民生涉及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问题,实质上是人民群众的最基本权利。(2)生存权的保障是民生的基础内容所谓生存权,是指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和历史条件下,人们应当享有的维持正常生活所必须的基本条件的权利。[7]生存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世界人权宣言》第 25 条第 1 款规定:“人人有权享有为维持他本人和家属的健康和福利所需要的生活水准,包括食物、衣着、住房、医疗和必要的社会服务。”《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 11 条第 1 款规定:“本公约缔约各国承认人人有权为他自己和家庭获得相当的生活水准,包括足够的食物、衣着和住房,并能不断改进生活条件。”生存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生存问题是民生问题中的首要问题,生存权的保障是民生的基础内容。(3)发展权的保障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能更好地生存在人权系统中,发展权是一项比较新的权利。第一个明确提出发展权概念的是塞内加尔法学家卡巴·穆巴依(Keba·M Baye)。他于 1972 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国际人权研究院演讲时指出:“发展,是所有人的权利,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并且,每个人都有生活得更好的权利,这项权利就是发展权,发展权是一项人权。”[8] 1977 年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第六届人权委员会上正式提出了将发展权列入人权范畴的建议。在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呼吁下,发展权的基本人权性质和地位在1986 年联合国大会第 41∕128 号决议通过的《发展权利宣言》中获得认可。(4)保障民众能有尊严的生活是民生应达到的标准民生的保障水平应使每一个人不至于因为生存之忧而丧失尊严、不至于因为没有获得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而被边缘化,即保障每一个人能够有尊严地生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民众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背景下展开的。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 GDP 总量只有 3645.2 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381 元人民币,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9]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干革命几十年,搞社会主义三十多年,

截至一九七八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10]因此,摆脱贫穷过上温饱生活,这是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所面对的最大民生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以政治家的思维和胆识,立足我国当时的基本国情,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以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在不断突破改革开放以前关于民生问题错误认识和做法的基础上,高度关注民生,积极改善民生,走出了一条不同以往的民生建设之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新途径。

民生问题是一个伴随着人类生存和发展全过程的基本问题。民生问题解决得不好会严重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要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必须切实有效地解决民生问题。民生建设是指在国家和政府的主导下,在全社会共同参与下,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不断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与实践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普遍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也不同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前搞的超越阶段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民生建设的修饰语,其主要含义是指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在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进行民生建设的历史进程。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充分运用政策措施和法治保障,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使每一个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保障的思想与实践活动。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必须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在运用政策措施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法治保障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应该保障每一个人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伟大意义

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将人民的幸福作为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尽可能给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

改善民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所包含的本质内涵之一就是社会公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直接的就是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我们党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目前,贫富差距扩大,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问题等比较突出。要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化

访惠聚活动与民生建设研究(二)
2015年“访惠聚”活动调研报告

巴州质监局2015年“访惠聚”活动调研报告

--- 党组副书记、局长 吐尔逊·巴克【访惠聚活动与民生建设研究】

“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开展以来,巴州质监局党组高度重视此项活动,严格按上级要求,及时选派第二批业务骨干赴且末县且末镇却格里麦亚社区开展“访惠聚”活动。入驻以来,工作组紧紧围绕“六项任务”、“三项重点工作”,按照州委提出的“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年、“基层基础建设年”的部署,结合却格里麦亚社区实际,严格落实“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努力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推动了“访惠聚”活动的深入开展。今年4月、6月,我先后两次奔赴下派工作组驻地,实地开展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却格里麦亚社区基本情况【访惠聚活动与民生建设研究】

且末镇却格里麦亚社区位于且末县城东南部,面积1平方公里。社区总户数894户,总人数2772人。按照“四类管理法”分类,放心户542户(1451人)、基本户179户(881人)、重点工作户165户(426人)、重点管控户8户(14人)。其中未就业人员19人、残疾人 122 人、下岗失业人员 3 人、享受低保人员 666 人。辖区内现有门面店铺378家,出租房屋277间,

驻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23家。却格里麦亚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0人,社区办公场所面积612平方米。社区党总支下辖4个党支部,27个党小组,党员260人。有志愿者队伍5支94人,楼栋(巷道)长18名,信息员19名,有常备防范骨干力量成员18人,预备应急力量成员43人。

二、“访惠聚”活动开展情况

(一) 扎实打牢基础工作

1、我局第二批“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工作组于2015年3月1日正式进驻且末镇却格里麦亚社区。入驻之前,局党组中心组及工作组成员认真学习了自治区“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有关领导讲话和文件选编及自治州“访惠聚”活动相关的重要文件精神,并与第一批工作组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2月4日,专门召开了“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动员大会,对2015年“访惠聚”活动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并要求工作组通过细化工作目标确保全年工作取得实效。

2、制定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第二批“访惠聚”活动工作组进驻却格里麦亚社区后,根据实际情况,在2014年“访惠聚”活动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又新制定了11项工作制度,修定完善了2项工作制度,形成了包含21项制度的《巴州质监局“访惠聚”活动制度汇编》,通过制度来约束人、管好人,力求达到更2

好的工作实效。工作组还编写了《巴州质监局“访惠聚”活动工作组2015年工作计划》,并结合自治区访惠聚工作考核细则编制了《巴州质监局“访惠聚”活动工作组考核细则》细化版,将工作目标进行细化,将各项工作任务层层落实到个人。

3、召开各类座谈会。工作组进驻却格里麦亚社区后,先后组织召开了由镇政府及社区工作人员参加的见面座谈会,社区党员参加的党员座谈会、社区宗教人士参加的宗教人士座谈会等一系列座谈会。通过见面恳谈、交流心得、坦诚体会,提出期许,从而达到摸清情况、了解社情民意的目的,为“访惠聚”活动顺利开展打牢了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做好群众工作

4、做好入户走访调查工作,详细了解社情民意。截至目前,工作组已完成入户走访调查507户(1674人),完成流动人口排查登记97户(227人)。通过入户走访调查,工作组与社区干部、居民群众迅速打成了一片,将居民家庭成员、受教育、就业、宗教信仰、财产经济、外出务工等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相关意见建议等各项信息登记入册,努力做到“三清”,既家庭情况清、问题困难清、不稳定因素清,全面掌握居民的生产生活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积极参与各项惠民工程,努力提升社区综合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却格里麦亚社区的综合发展能力,经认真调研、【访惠聚活动与民生建设研究】

3

主动沟通,工作组与社区、镇政府共同确立了帮扶社区200亩大芸种植、帮扶社区育肥羊基地建设以及帮扶社区文体活动中心改造3项惠民项目。我局在经费吃紧的情况下,多方筹措,共为社区提供了40万元的资金支持。针对且末县正在开展的羊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工作组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承担了其中《羊标准体系总则》和《地理标志产品—且末羊肉》(暂定名)两项标准的起草任务,并为提高该标准体系的建设水平积极开展技术指导。

6、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认真做好群众接访工作。日常工作中,工作组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为各族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帮助各族群众排忧解难。入户走访过程中,工作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积极向居民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维稳政策,对发现的问题不推诿、不回避,对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措施给予解决,工作组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协调解决。截止目前,工作组共接待群众来访11人次,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均得到妥善解决。

7、组织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工作组与社区各族群众积极开展交流交往交融结对子活动,主动了解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面对困难群众的诉求,工作组积极出主意、想办法,送政策、送法律、送技术,帮助他们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增加收入,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目标,尤其4

对残疾人、孤寡老人、失学儿童等弱势群体,重点给予帮扶。今年截止目前,工作组已累计开展了5次慰问送温暖活动,发放慰问品价值近9000元。针对社区未就业的“80、90”人群,工作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与社区、镇政府联合举办技能培训班,努力帮助他们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并引荐他们去生产企业工作。在走访中,工作组发现辖区居民阿里木〃热合曼的小女儿早日古丽患有壹级残疾﹙肢体、智力﹚,治疗费用需要近2万元,为给孩子治病,阿里木〃热合曼卖掉了住房,并四处举债。针对这一情况,工作组与社区党支部一起,协调相关部门为其解决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廉租房,并积极联系民政、妇联、县红十字会等部门,争取到了《明天的计划》救助项目资金12000元和社区捐助2000元。工作组又考虑到阿里木的一家仅靠低保金维持生活,无法承担医疗费用,经向局党组请示批准后,为其解决了其余的5000元治疗费,目前,早日古丽已顺利完成手术。

8、强化群防群治群控,确保社会稳定。工作组积极帮助却格里麦亚社区全面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按照“三位一体”工作安排要求,准确分析掌握社情民意,解决好影响群众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配合社区民警、治保人员对外出及外来人员、重点人员、出租房屋的监控不放松,做到随时掌握情况、了解情况,维护好社区稳定。5月18日,

5

访惠聚活动与民生建设研究(三)
访惠聚活动与维护社会稳定

访惠聚活动与现代文化引领研究

2014年,焉耆公路管理分局住解放社区工作组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以下简称“访惠聚”)活动各项工作部署,以突出现代文化引领、促进宗教和谐为重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有力措施,深入开展“访惠聚”工作,努力夯实维护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

一、强化现代文化的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

工作组积极配合社区党组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一是采取科学决策引导群众,旗帜鲜明地反对“三非”,唱响主旋律。工作组进社区就发现非法婚姻、非法宗教活动等一系列尖锐而又敏感的问题,通过召开党支部会议,与社区党支部成员和干部认真分析问题,在做好宣传教育的同时,争取市委及乡党委的支持,开展打击非法婚姻的专项行动,由此唱响依法治疆、突出现代文化、反对“三非”的主旋律。二是加强对社区干部、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每周五工作组与社区干部、党员集体学习制度,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党章、十八大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的重要的政治政策理念、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

【访惠聚活动与民生建设研究】 【访惠聚活动与民生建设研究】

治区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等精神的学习贯彻,在吃透精神、把握要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提高党员干部及群众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认同感”、“新疆问题最难最长远的是民族团结问题”、“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等重要论述的认识,引导党员干部争做民族团结的践行者。目前共组织集体学习61次,受教育党员干部2000余人次。三是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探索“定点式”、“走访式”、“样板式”等宣传思想教育形式,认真落实每家每户的宣传活动,通过入户走访、社区大会和师生大会宣讲、民族团结歌舞演出、文体娱乐活动等方式开展宣传教育,用群众身边的先进事迹教育引导群众。目前共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26场次,受教育群众6000人次。四是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工作组成员积极参与80、90后的培训、宣讲工作,以认清形势、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多渠道就业培训等为主要内容,开展宣讲、夜校培训等5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6000余人次,引导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31006/

推荐访问:访惠聚惠民生项目 访惠聚制度建设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