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家庭建设主要作法

来源:专题 时间:2016-08-19 09:34:1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专题】

社区家庭建设主要作法(一)
推进幸福家庭创建活动经验做法

推进幸福家庭创建活动经验做法

区扎实推进幸福家庭创建活动

2012年,区计生协扎实推进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做好“三个主动”,发挥“九个作用”,全面开展了“幸福五站式服务”和“七项实施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做法是:

一、主动争取高层重视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成立以区人大副主任、区计生协会长洪嫦同志为组长的“创建幸福家庭”行动小组,并把创建幸福家庭行动纳入区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考评体系,实现了政策、组织、资金“三到位”。一是发挥基层队伍能动作用。自2011年起,拱墅区为91名社区

来该区指导站视察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主动融入大局工作

创建幸福家庭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拱墅区重点做好与“双千示范”创建、建立落实利益导向机制、开展生育关怀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信息化建设的结合文章,牢固树立“小家庭、大人口”观念。一是发挥生育关怀行动的长效作用。利用多年生育关怀行动帮扶经验,对全区计生贫困家庭,生育障碍家庭、独生子女病残、死亡的家庭,基层计划生育贫困干部,特困大学生制定了不同的长效帮扶机制。连续两年开展“情暖计生家庭”行动,向全区60周岁以上计划生育老年空巢家庭提供价值300元所需服务项目,两年来共有8千余人受益;连续三年举行“健康母亲,幸福家庭”惠民工程,4万多名育龄妇女接受了妇科疾病检查、tct宫颈液基细胞检测、蓝氧冲洗及干预治疗;连续两年对300余户低保困难家庭赠送价值300元的三口之家平安保险;连续四年对2万余名独生子女赠送了价值3万元的平安保险;连续两年对4户创业困难独生子女提供了共计9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连续两年在年底慰问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为他们提供了共计50万元的过节物资。二是发挥群众自治的利导作用。区协会联合区农办出台了《拱墅区关于修订完善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章程的指导意见》,积极探索了在村级股份制章程中体现利益导向和制约措施。如康桥街道的部分社区股份分红独生子女户奖励76股,目前已有620户享受该政策;祥符街道对当年采取长效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奖励2000元,对隔年采取长效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奖励1000元。三是发挥“十佳”典型引领作用。举办拱墅区首届人口文化节,评选表彰了区十佳“幸福家庭”、十佳“幸福女孩”和十佳“幸福新拱墅人”。

三、主动发挥群团力量

一是发挥会员宣传作用。利用计生协会员遍布城乡的优势,全面开展 “四送五进”活动,即“送知识、送健康、送服务、送温暖,进市场、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家庭”,真正形成了“大宣传大联动”的局面,营造了拱墅区“家庭幸福、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发挥志愿者服务作用。

社区家庭建设主要作法(二)
和谐社区建设汇报材料

和谐社区建设汇报材料

近年来,**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经济发展全局,全力构建充满活力,环境舒适,群众安康,友善诚信,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型社区,不断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提升社区建设水平。经过几年的认真工作和积极努力,截至目前,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公民素质和群众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广大居民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有效的提高了社区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力的促进了辖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协调发展,开创了**和谐社区建设的新局面。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保证,创新理念机制,和谐社区建设蓝图构建 **镇十分重视和谐社区创建工作,把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目标、远景规划,始终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上,统筹规划,不断推进,使每个人都充分明确创建特色社区工作的目的、要求和任务。我镇将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写入年度的工作报告,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全面推进。同时,还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特色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发动组织驻地单位、居民参加共创和谐社区。形成了以镇党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党员为主体,辖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共建、共创的工作体系。

工作中,我镇十分注重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学习制度,抓好政策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以及为民办实事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社区干部进行全员专题培训,提高了社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使社区干部明确了和谐社区创建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为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创建过程中,采取以点带面,以创建促特色,以特色强品牌,通过树典型,促提高的工作方针,积极打造品牌社区,全力向和谐社区目标迈进。

二、强化服务载体,搭建创建平台,和谐社区建设亮点频出 **镇不断加强社区班子建设,通过规范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加强社区居委会的宏观调控与管理,不断提高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居委会服务社区居民的能力。特别是在2007年社区换届选举后,新当选的各社区负责人在工作思路上不断创新,工作理念不断突破,将“服务社区,服务居民”作为和谐社区创建的主要载体,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创建自己的特色,创出自己的品牌,并与各项工作有机联系,相互结合,从而形成主题突出、特色各异的创建活动,使**镇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初见成效,亮点频出。

(一)突出服务群众,多办好事实事。**社区始终牢记“和谐、奉献、创新、发展”的服务理念,始终坚持把“替群众着想,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满意”作为创建和谐社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社区党建载体,精心打造社区服务品牌,加快现代新型和谐社区创建步伐。一是构建党建强基平台,突出“惠民服务”品牌。社区先

后与结对单位和辖区单位合作,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发展建设。开展了警民联手共促“连心织网”工程、居家养老试点工作、计生服务、食品药品安全进社区等工作,切实为居民开展服务。社区党支部还建立了困难党员帮扶、党员群众一对一结对帮扶等制度,重点帮扶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同时,结合网格化工作开展,以走家入户和网格信息平台汇集社区民情民意,解决居民群众生活中的难题。如由社区牵头、协调、建设的龙岗路一带四幢老居民楼车棚原地搭建、老宅区路灯修护等,切实解决了居民生活中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提升了社区惠民亲和力。二是构建社区充分就业服务平台,提升社区凝聚力。结合社区劳动保障站工作开展,大力拓宽社区就业空间,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组织就业。发挥网格团队和社区说事室等载体作用,有针对性地帮助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增强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同时紧密联系辖区单位、企业及各商铺,有效实施动态跟踪社区再就业困难人员,介绍他们就业。目前,社区无零就业家庭,年龄范围内就业人员就业率达99.7%,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就业率达100%。三是构建特色文明平台,打造和谐家园。社区认真分析形势,抓住创建重点,精神文明创建不断深入,涌现出特色文明家庭的创建高潮,创建书香家庭、平安家庭等八类特色文明家庭户32户,特色科普文明楼道10个,科普文明家庭户447户,绿色家庭户374户。为更好推进“宜居**”建设,社区着力创建绿色社区,竭力做好“绿色”文章,开展 “六个一”活动,真正使创绿工作举措得力、创出实效。现已完成龙岗路一带臭水池改造、道路扩建、污水管道整

修,社区周边的工业污染企业搬迁,中行宿舍前后2300平方米空地绿化等工作。几年来,社区分别获得了“省级绿色社区”、“市级文明社区”、“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十佳社区党组织”、“县十佳绿色示范社区”、“**镇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实施五心服务,推进和谐建设。**社区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拓宽创建领域,充实创建内容,在日常工作中深化“热心接待、细心倾听、耐心解答、尽心服务、诚心办事”的“五心服务”,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成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深化“五心服务”理念。建立健全劳动保障、社会救助、计生指导、综治调解、户籍办证、咨询接待等服务体系,开展全方位便捷为民服务工作。服务中心成立以来,社区已传递用工信息200多条次,帮助引导联系居民就业150人次,办理居民医保手续412人次,办理“4050”社保补贴手续265人次,为离退休居民发放体检单420人,咨询接待办证300多人,为适龄妇女提供服务500多人次。充实服务工作班子,强化“五心服务”工作。由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任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其他5名责任心强的同志负责各块工作,每月一次集中学习,不断提高社工业务技能。在窗口设立“居民您好,请坐”等醒目问侯牌,并将“五心服务”理念、工作人员形象牌、岗位职责公布上墙。为了深化服务水准,开展了“党建工作进小区”活动,发挥辖区各方资源优势,共驻共建,实施了“五位一体”社区管理模式,并在社区设立“和谐工作室”,小区设立 “和谐倡导栏”、“党员亮相牌”,发挥社区“五老” 余热、党员先锋作用及居民小组长“三情”优势,进一

【社区家庭建设主要作法】

步弘扬文明榜样、倡导和谐新风,摒弃不文明、不和谐习气。真情实意为民服务,充实“五心服务”内容。通过热心接待来访居民,细心倾听他们的困难和要求,诚心为民办事,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社区原酒酱厂宿舍王姓拆迁户,拆迁时怕自己吃亏,拆迁部门多次做其工作,他就是不同意,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耐心解答,尽心服务,并为该户办理各项手续,最终该户同意拆迁,从而确保了**县旧城改造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

(三)推行“五位一体”,创新管理模式。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居民对社区管理服务要求不断增加,给社区工作增添了新的课题,如何建设“四个**”,构建“和谐社会”,如何挖掘辖区资源优势,做好共驻共建,如何发挥单位党员、社区党员在社区管理和建设中的主动性,镇党委进行了一些有效探索。在闸口社区试点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了一套符合社区发展趋势的“五位一体管理”模式,就是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居委会、小区物管公司、小区业主委员会、辖区共建单位、辖区非公企业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工作模式。实行“五位一体”必须首先明确各自的职责。因此,在明确社区党组织在“五位一体”运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居委会是小区建设的管理层,主要负责小区三个文明建设,组织居民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弘扬科学文明的社会风尚,做好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事务,配合物业管理做好小区相关协调工作;物业管理公司主要受业主委员会委托,负责小区住宅和公共设施的管理,维修和更新,根据“物业法”及“小区管理服务

社区家庭建设主要作法(三)
安全社区基本做法1

以人为本 共建国际安全社区

——浅谈王庄煤矿社区创建国际安全社区的基本做法

一、社区概况

潞安集团王庄社区位于素有“中国煤炭战线上一盏明灯”之称的王庄煤矿辖区内,成立于2002年5月,属于企业自主创建的企业主导型社区。社区下属创业小区、光明南区、光明北区、朝阳小区、创新小区、世纪家园小区、阳光小区等七个小区,占地面积30万m2,社区绿化率达96%以上,共有家属住宅楼94栋,居民住户5448余户,人口18000人。

【社区家庭建设主要作法】

二、创建国际安全社区的主要做法

按照创建国际安全社区的工作要求,为扎实推进我矿国际安全社区的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创建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实现社区的安全和谐。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国际安全社区的建设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集团社区2004年10月正式启动国际安全社区的创建,王庄矿也积极召开了创建 “国际安全社区”动员大会,制定并向全矿各单位下发了《关于成立王庄煤矿创建国际安全社区的工作委员会的通知》,成立了以矿长、书记为组长的推广促进领导组,设立了创建国际安全社区工作委员会(设在王庄煤矿社区管理委员会)、创建国际安全社区办公室以及10个安全促进个专业组,并且明确了各专业组的工作职责,在社区逐步建立起一个机构健全、机制完善、流程合理的安全推广促进体系。

(二)、提高认识、全员参与

利用电视广播、矿报等媒体、印发宣传单、举办国际安全社区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深入到社区、生产场所和家庭,对本质安全社区的创建理念、创建标准和指标、创建的办法和程序以及创建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力争做到家喻户晓,动员居民全员参与,为国际安全

社区的持续推进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健全制度、强化落实

为了使国际安全社区科学、规范的合理运行,我们制定执行了《王庄国际安全社区推广促进委员会沟通协调机制》、《汇报报表制度》、《项目包保责任考核办法》、《半年评价制度》、《月度伤害事故通报例会制度》等10多项管理制度和办法。每年安全社区工作委员会都要与各促进专业组签定《国际安全社区建设项目包保责任书》,划拨专项资金,使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做到了与矿总体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考核。每半个月要到各专业组进行一次检查、指导,每一个月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与伤害监测结果在每月的安全社区建设例会上进行通报。

(四)、全面调查、确立伤害预防重点

1、组织现况调查。

国际安全社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社区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居民的伤害,首先做好社区现况调查工作,从2008年4月—2008年8月组织各专业组对2008年社区的人文环境、服务环境、设施环境、伤害状况、居民对社区安全的认知行、居民的安全要求等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采用入户调查形式进行,对全矿5179户居民进行了调查中。对居民出现的伤害问题等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对伤害发生的原因、场所、时间、部位、严重程度进行了登记。通过调查,查找出了社区主要公共安全问题和社区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明确了安全促进和伤害预防的重点,为安全促进项目和伤害预防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2、建立伤害监测体系。

为全面、准确的进行伤害记录、统计和监测,我们组织成立了伤害监测组,初步建立起社区“一个中心、三个网络”的伤害监测体系,即:一个中心就是以安全社区办公室为中心;三个网络是医院、各安全推广促进组、各小区。在2009年,我们下发了王庄社区小区伤害监测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了伤害监测系统。【社区家庭建设主要作法】

三、国际安全社区促进项目目标和指标

1、加强对目标人群安全文明健康知识的教育,力争用2—3年时间使目标人群接受每年安全知识的电视宣传覆盖率达85%,安全警示广播覆盖率达60%,居民参加安全文化活动的参与率达35%,居民对综合安全知识的知晓率达到45%,满意度达到85%。

2、不断提高目标人群的安全文明意识,切实改变目标人群的不安全行为,力争用2—3年时间使目标人群的各类意外伤害逐年降低,到2012年底各类伤害率下降30%。

【社区家庭建设主要作法】

3、有目的加大对社区慢性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使目标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慢性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达50%。

4、加大安全投入,增加安全设施配备,改善目标人群工作和生活环境,逐步消除目标人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5、完善国际安全社区工作流程,逐步形成国际安全社区项目管理的监测和评估系统。

6、建立社区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各职能部门每半年进行一次应急演练,逐步完善社区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体系。

四、项目实施及过程干预

(一)、生产安全专业组

煤矿企业在生产安全方面有一整套较完整的安全监测和管理体系,两年来我们主要在宣传培训和环境改善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1、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首先每年以“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组织大型的升旗和安全签字仪式;其次积极拓展安全宣传阵地,在井下、地面分别建立了安全文化长廊;第三编印各种安全知识宣传手册、资料,定期深入到各队组进行宣传;第四定期深入到井口、职工食堂进行安全文艺演出;第五引入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职工职工入井前的安全教育。第六建立了安全教育展览室,用发生在职工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和感化职工。通过氛围的大力营造,使职工在日

常工作或生活中时刻都在接受着安全理念的渗透。

2、加强安全技能培训,提高职工安全防范能力。

充分发挥职工学校的作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计划,做到了脱产培训和业余培训相结合、正规培训和日常培训相结合、专业培训和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相结合,从而极大提高了职工的岗位操作技能和自我防范能力。【社区家庭建设主要作法】

3、不断改善井下设施,努力创造本质安全型生产作业环境。

首先加强井下质量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精品工作面竞赛活动;其次不断改善工人作业环境,修建了宽敞明亮的等候室,为井下职工安装了纯净热水器,改造了地面生产工房;第三狠抓了装备水平的提升,不断增强矿井的技术防范能力。

4、完善了矿井工伤急救四级救护网络,积极开展工伤急救四级救护网络培训,为生产作业队组配备了担架、急救箱等急救用品,并建立了井下职工血型档案库,提高了矿井工伤急救能力,有效维护了职工的人身安全。

5、加强矿井信息化、数字化和自动化建设,建立了皮带集控室,修建了数字化生产调动指挥中心。

(二)、治安交通安全专业组

1、围绕交通事故预防、小区治安综合治理,每季深入到学校、社区积极开展交通安全、治安防范知识的宣传;每季对驾驶员培训一次,不定期的开展交通清查和整治活动。

2、制定下发了《关于规范矿区行人、车辆管理的(暂行)规定》和《关于规范小区车辆管理的(暂行)规定》,加强了矿区车辆和行人的管理,对小区车辆实行了定置管理。同时每天在上下班、上下学人流高峰期,派交通干警在主要交通路段、路口进行交通管制和疏导。

3、成立了白天单元长巡逻队和夜间治安巡逻队,对小区实行了全天侯治安管理;积极开展警务进社区活动,设立了社区警务室;购置了6辆警用摩托车,建立了矿区机动治安巡逻队,提高了出警速度;对主要交通路段进行【社区家庭建设主要作法】

了拓宽、翻修和硬化改造,完善了各种交通标志;为家属住宅楼安装了单元防盗门,安装率为100%,为居民楼一层住户免费安装了内置推拉式可逃生防护网,安装率为100%;同时加强了小区监视系统改造,建立监视集控室,小区主要路口和路段安装监视探头由2004年的5处增加到现在的27处,小区监视面达到85%,从而在小区形成一个“公安、治安、保安三安联动,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并举”的综治格局。

4、加强了小区车辆出入管理,实行了“一车一卡制”。

(三)、公共场所安全专业组

1、在社区大力实施了“三线”落地改造和地面硬化工程。对矿区进行亮化改造,增加照明设施,在人员聚集场所配备和更换应急灯230具,增加紧急疏散和各类消防标志914处;完善了各类安全警示标志,为居民日常出行起到了积极的提示作用。

2、持续开展消防“三进”活动(即: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每季度要深入到社区或学校进行一次消防知识宣传、培训或实地模拟火灾扑救演练活动;每年按各单位人数的10%组织义务消防员队伍,并进行集中培训;每年要组织一场全矿消防知识竞赛;每年到社区和学校进行一次消防应急演练活动,提高了全员消防意识和火灾事故自救能力。

3、每逢重大节日都要对社区的重点放火部位进行一次消防隐患排查,对查出的隐患都进行了“三定”限期整改。每年对分布全矿各部位的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及时补换,同时给生活区的每个单元都配置了2具灭火器,共654具,到2008年底生活区灭火器配置率达到100%。

4、制定和完善了公共场所重大伤亡事故应急预案和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提高了公共场所的应急救援能力。

5、强化了对公共场所商业经营网点食品卫生的检查,并对所有的食品卫生从业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查,全部实行了持证上岗,有效防止了各类传染病的传播。

(四)、学校安全专业组

社区家庭建设主要作法(四)
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家庭服务的新尝试

  摘要:

  由原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与乐施会合作的“人口社工”项目从2008年开始启动,后经陆续拓展,变成了一个系列项目。该系列项目尝试在人口计生工作中引入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以促进人口计生工作的转型,改善家庭服务,同时,以小组工作方法与社区工作方法“赋权”农村妇女,推动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村社区的公共生活、改善妇女福利、推动两性平等。项目成果与经验可以为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推进及社会工作领域的拓展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
  社会性别敏感;农村妇女;人口社工;小组社会工作;家庭服务
  中图分类号:C 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13)06003906
  家庭服务是社会工作的传统工作领域,中国政府曾经设有专门的部门即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来开展该领域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质上是家庭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的进程中,社会工作近年来开始尝试进入家庭服务领域,由原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与香港乐施会合作的“人口社工”系列项目①是一个在此领域中的新尝试。
  一、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
  自2008年开始,原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与乐施会合作,在甘肃河西地区的酒泉、张掖等地合作开展“在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家庭建设中引入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项目,该项目后又陆续扩展到甘肃陇南、河南洛阳等地。该系列项目聚焦于两个目标:一是尝试把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引入人口计生领域、培养职业化的计生工作者即“人口社工”;二是通过对农村妇女进行“赋权”,推动新农村、新家庭建设。
  (一)社会性别与社会性别敏感
  所谓社会性别是指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这种期待、要求和评价是一种社会建构,受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文化、宗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社会性别理论强调两性的生理差异并不足以直接导致两性社会地位的差异,而是由社会结构或社会制度规定男女两性的不同角色,并使其合理化。因此,女性的弱势地位主要是由社会构建出来的,而非是基础生理差别产生的。无论是在社会生活还是在家庭生活中, 男人常常是与经济实力、政治权力紧密相连而居于主导地位, 他们的付出都会与地位、权力增长相连, 最终也将由金钱指标显示。女性则处于协助服从的位置, 而且大量的付出(如生育养育子女家务劳动等)是没有报酬的, 其价值被淡化、被忽略, 或被冠予“奉献”这样的美妙名词。[2]
  社会性别意识指对社会性别关系的自觉认识。社会性别敏感是指在观察、分析和处理事务时,能够注意到两性群体的不同处境和不同利益,并采取措施和行动推动变革,以增进性别平等。社会性别理论为分析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工具、视角,有助于在制定、修改公共服务政策时提升对性别不平等现状的敏感度。
  “人口社工”系列项目始终贯穿着社会性别敏感这个“轴线”,力求让参与项目的计生工作者能够在工作中把社会性别意识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视问题的视角;在对农村妇女的赋权过程中,能够让她们了解不同于生理性别的社会性别,能够接受性别平等意识并身体力行。
  (二)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
  项目以参与式培训作为项目启动后的首要工作,对项目地区的村、乡镇、县的计生工作者及项目覆盖区域的农村妇女骨干进行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培训。对计生工作者而言,通过培训使得该群体了解社会性别意识与社会工作方法,以便在开展项目时能够运用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同时能够为农村妇女小组的活动提供必要的理解与支持;对农村妇女这个群体,项目则支持妇女骨干在村里举办“农村妇女小组”,通过妇女小组来实现农村妇女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健康促进、权益维护、婚姻家庭危机干预等目标,促进妇女主体性意识提高,在推动新农村、新家庭的建设中显现能力与智慧。在甘肃陇南项目中,除农村妇女小组活动以外,结合当地实际,项目增加了“小额贷款”的内容,鼓励村里的妇女在灾后重建中以妇女小组的形式开展经营性活动,增加收入。在河南洛阳项目中,则增加了“民众戏剧”“男性参与”等社区工作方法来扩大项目成效。
  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是指把社会性别意识贯穿到社会工作方法中来,在使用社会工作方法服务于目标人群时能够保持性别敏感度,清醒地意识到社会性别不平等的现状主要是一种社会的建构,并力求改变这种社会建构,倡导新型的两性平等的社会政策、社会文化。与其他社会工作方法相比,其特点是其独特的性别视角以及在工作中时刻关注两性平等,并力图在服务过程中促进女性参与。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在服务于家庭、妇女、青少年等人群时,是一种有效、实用的工作方法。
  二、把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引入
  人口计生领域的必要性
  把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引入人口计生领域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人口计生工作转型的需要
  人口与计生工作的转型既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人口与计生工作本身发展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基于国际先进经验同中国社会的变迁相结合,原国家人口计生委倡导和引领了人口计生领域中许多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引入了“知情选择”和“优质服务”等工作方法与工作内容的创新,在推动公民权益维护、倡导社会性别平等、扩展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为适应人口与计生工作逐步从主要控制人口数量转移到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工作重心转为注重提升人口质量、改善人口结构,尝试采用以维护权利为基础的工作方法,强调计生工作要更多地为目标人群提供服务。为改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及其成员的生活品质,原国家人口计生委还积极参与新农村与新家庭建设,致力于通过提供保健服务、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并使之惠及家庭、妇女,以达到促进性别平等、家庭和谐和社会公平的目标。[3]在计生工作的转型过程中,因为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非常契合人口计生工作的转型需要,因此原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尝试把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引入到人口与计生工作中。   (二)人口计生工作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随着30年来改革开放积累的某些深层次矛盾日渐显露,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被政府视为应对这些深层次矛盾的需要。为了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中共中央在2006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该决议以专门篇幅阐述了社会工作的问题,提出要“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要求政府部门学会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来管理社会事业,首次明确地将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人口计生工作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社会工作,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引入到人口计生工作中来,实现其主要工作理念与工作方法的转变,即把以行政控制为主的工作方法逐步转变为以优质服务为主的工作方法。以知情选择、奖励扶助等为主要内容的计生工作将对和谐社会建设、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
  如何介入人口计生工作
  原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国际合作司在推行国际合作中,比较充分地了解推动性别平等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巨大意义,在中央政府提出建立规模宏大的社会工作者队伍、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后,即着手考虑如何能把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引入人口计生工作中来。在经过与项目资助方、专家学者、地方政府的多方交流、协商后,原“国家人口委”国际合作司设计了这个以社会性别敏感为轴线、以妇女小组为主要形式的“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项目”。
  项目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在人口计生工作中引入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要求经过培训后的计生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增强社会性别意识,尝试使用社会工作的方法;二是对基层计生干部、村妇女主任及妇女骨干进行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培训,然后由各村的妇女骨干在计生干部和妇女主任的支持下,开展以“改善生殖健康、推动性别平等、促进社区公共事务参与、建构和谐家庭关系”等为主要内容的妇女小组活动。
  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介入人口计生工作的主要方法有培训、设计、干预、督导及再培训、改进、评估、总结、推广。在首期项目完成以后,后续项目根据已有的项目经验及新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对项目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工作方法也由“农村妇女小组”,转向小组工作方法与社区工作方法并用。
  四、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
  项目的概况与成效
  (一)项目概况
  “人口社工”系列项目的内容主要是把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引进人口计生工作,“赋权”农村妇女,推动其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公共事务、倡导社会性别平等、促进妇女维护自身权益等。各期项目内容都贯穿“性别敏感”这一轴线,在工作方法和项目内容上又有所变化。
  1.河西(酒泉、张掖两市)项目
  河西项目聚焦于“农村妇女小组”,该项目自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项目为期1年半,项目覆盖区域是酒泉市金塔县的边沟村、三弯沟村、张掖市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营盘村、榆木庄村,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开展农村妇女小组活动。②
  2.陇南项目
  陇南项目自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历时3年,项目辐射陇南市武都区、徽县、两当县12个行政村。陇南项目将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用于灾后文化重建与社区建设,以妇女小组为主要工作方法,从个人、家庭、社区各层面重建相互关系,以改善健康和生活为切入点,协助妇女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主体性作用。陇南项目增加了小额贷款及其相关的培训内容。③
  3.洛阳项目
  洛阳项目自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历时2年。项目覆盖洛阳市洛龙区安乐村、水磨村、郑村、中岗村及3个城市社区,这是“人口社工”项目首次在城市社区进行尝试。项目聚焦于妇女参与“社会发展”,在两性关系、生殖健康服务与促进妇女参与公共事务等,洛阳项目引入了“男性参与”的内容。④
  (二)项目取得的成效
  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工作在实践中的功能及魅力证明了具有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可以带来个人、家庭、社区、环境及文化的改变,也带来相应的工作机制、社会政策的初步改变。项目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促进了项目地区家庭服务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转变
  通过运用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方法,计生工作者发现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有助于推动日常工作,其工作方法更容易被服务对象接受,与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转型要求不谋而合。
  2.为“人口社工”队伍职业化建设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人口社工”项目目前正处在“试点—探索、创新”阶段,下一步则是“建模—规范、标准”,最后是“拓展—政策、制度建设” ,希望藉此能够为家庭服务的转型提供规范化的政策建设。⑤
  3.涌现了一批能够热心农村公共事务的“妇女领袖”
  经过培训的农村妇女骨干尝试用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的理念、价值观和方法,积极主动参与以家庭保健、生殖健康、家庭人际关系改进、村落环境改善等与家庭服务相关的事务。几乎每个项目村都涌现出了热心公益、有亲和力、组织能力强的“妇女领袖”。参加项目活动的妇女表示,与以前相比,她们“敢说话了、想说话了、自信心增加了、愿意帮助别人了、觉得生活有意义了。”⑥
  4.项目对农村社区产生了积极影响
  项目通过系列活动传播了社会性别意识和两性平等的观念,影响了参加小组活动妇女的丈夫、家人、邻居、朋友,有些项目活动还在村里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项目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家庭关系(主要是夫妻关系和婆媳关系)、邻里关系的积极变化,性别平等及妇女参与农村公共事务也得到认可、认同。⑦   五、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项目的
  特色与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特色
  “人口社工”系列项目都以社会性别敏感为活动设计主线、以农村妇女小组(后续项目拓展为社区工作方法)为主要活动方式,由原国家人口与计生委员会及项目省、市、县、乡人口计生部门进行行政推动,香港乐施会提供项目资金并进行监督,项目专家小组提供技术支持、督导与评估。这是一个由政府行政主导、社会组织资助、专家团队支持的一个在家庭服务领域内进行的带有试验性质的社工项目。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有一些值得关注的特色。
  1.以参与式培训作为项目运行的先导
  每期项目实施前都对参与项目的人员进行参与式培训,培训团队主要成员以社工实务能力见长,来自多个专业院校及研究机构。在项目督导、评估中还邀请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及原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专家参与。培训对象包括项目区域的各级计生干部、相关政府部门(农业、卫生及妇联)的工作人员、乡村干部、村妇女骨干。项目中期督导时还会对直接操作项目的计生干部和妇女骨干进行强化培训。
  除农村妇女骨干外,培训对象主要来自人口计生部门。专家团队的核心成员都参与项目前期研究、设计,了解培训对象的需求。每次培训之前都进行集体备课,制定培训目标与计划、确定培训方法,然后明确各自的分工、承担的培训内容、扮演的角色。培训者针对学员的实际情况及项目内容,设计了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现场练习、行动设计等多种参与式培训方法。参与式培训注重培训的参与性、互动性、操作性、趣味性,培训对象感到培训形式比较新颖、有趣,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
  2.专家团队参与项目设计并提供督导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专家组成员参与项目调查研究、设计,在项目论证过程中,原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合司、项目地域的各级计生部门、香港乐施会项目负责人、专家组成员等反复讨论,修改项目计划。在项目运行过程中,专家团队及时了解项目动态并对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给出改进意见。专家组成员对项目的督导分两个方面:一是利用电脑网络,了解项目进展,指导项目中的活动计划的制定、修改,实际上是一种“远程督导”;二是进行项目中期现场督导,在现场督导时,专家组成员与农村妇女骨干、目标人群等进行直接交流,然后与项目行政管理者、项目资助者等各方进行讨论,以便确定项目推进、完善的具体措施、方法等。
  3.将社会性别敏感的内容作为统领项目的核心理念
  将社会性别平等、社会性别主流化等社会性别敏感的内容作为统领项目的核心理念。香港乐施会项目负责人要求在活动设计时要始终贯穿社会性别意识,把“赋权”妇女作为项目活动的“灵魂”。在培训过程中,女性学员对“社会性别敏感”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对男女两性所处的性别不平等现状有较多的感受、认同,男性学员,尤其是年龄偏大、行政级别较高的政府官员对“社会性别”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在项目的培训及实施阶段,社会性别敏感作为项目的灵魂一直贯穿其中。
  4.目标人群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比较高
  农村妇女骨干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培训结束后愿意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际活动中来。项目的具体活动吸收农村妇女骨干参与设计,在活动计划完成后,由农村妇女骨干主持项目活动,人口计生工作者则为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这种形式比较容易吸引妇女参与活动,她们感觉到这是“我们自己的活动”。参加小组活动的妇女被要求向丈夫、家人、邻居、朋友解释活动的内容、意义,进行项目理念的倡导,以便获得更广泛的理解、认同与支持。项目中涌现一些热心公益活动、能力比较强、具有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农村“妇女领袖”。
  (二)项目存在的问题
  “人口社工”系列项目经过几年的试验,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强控制”与“软方法”之间的矛盾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生育目标控制、工作指标考核等与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存在冲突。育龄妇女在生育孩子的数量上没有选择自由,避孕知情选择也遇到抵触,“结扎”依然是农村女性避孕的主要措施。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理念、方法与政府对人口出生强控制之间的冲突难以避免。项目参与者,尤其是政府计生部门的政府官员会有“社会工作的方法很好,但在计生工作中难以运用”这样的想法。
  2.项目推动力不足
  主要以行政手段进行项目推动,中间环节多,缺乏对各级项目负责人的激励机制。项目增加了各级人口计生工作部门的日常工作量,但项目很难给这些部门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利益。通过做好项目而带来升迁的机遇也比较少,因此,各级项目负责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因人而异。
  3.项目效益缺乏可持续性
  农村妇女开展项目的积极性高,尤其是村里的妇女骨干,容易认同与接受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但是,在项目结束后,如何鼓励农村妇女“自我组织”“自我服务”,并促使农村基层妇女组织化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项目取得的成效及对农村社区发挥的积极影响,如果没有农村妇女自我组织的支持难以持久。
  4.项目主管领导的社会性别敏感度比较低
  男性学员,尤其是年龄偏大、行政级别较高的政府官员对“社会性别”的敏感度相对较低。而负责项目推动工作的主要是这些领导,在有限的几天时间里,很难提升这个群体“社会性别”的敏感度,这对项目的推动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六、简短的思考
  把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引入家庭服务领域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国家人口政策的调整,政府的人口与计生部门为顺应、推动这种变化而开始尝试引入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尝试把其部分工作人员变成有资质的“人口社工”。在出生人口数量控制、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等治理方面,政府目前的政策弹性比较小,某些政策还带有一些强制性,这与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存在冲突。   在提升农村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推动妇女参与农村公共事务、维护妇女的权利、推动两性平等诸方面,社会工作方法有着突出的优势。[4]
  但是,社会工作方法的引入及其作用的发挥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政府的支持、社会组织及外部专家的帮助下,农村妇女在被“赋权”的过程中,需要孵化出能够进行自我组织、自我服务的本土组织,才能持续性地推动两性平等、促进女性参与农村公共事务、改善家庭生活质量。
  “人口社工”系列项目带来了这样的问题:在推动家庭服务工作转型、推动两性平等方面,政府体制内的工作推动如何与体制外社会组织发育形成有机联系?如何支持农村妇女自我组织与自我服务?回答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试验。“人口社工”系列项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也许有助对此类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①原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与乐施会合作的“在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家庭建设中引入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项目及后续扩展项目,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目标是在人口与计生工作中尝试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探索把部分计生工作者培养为“人口社工”的机制,因此,该系列项目被简称为“人口社工”项目。
  ②材料来源于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与乐施会项目“在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家庭建设中引入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总结。
  ③材料来源于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与乐施会“应用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重建甘肃地震灾后社区,以促进重建工作关注弱势人群权益及维护妇女权益项目”的总结。
  ④材料来源于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与乐施会项目“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在人口和计生领域的实践:促进男性参与”的概述与评审。
  ⑤材料来源于谢春明在陇南项目第二次培训讲座的讲稿:“三级放大:持续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综合改革”。
  ⑥材料来源于笔者在金塔、肃南妇女小组活动的督导总结。
  ⑦材料来源于笔者与晏凤鸣在 “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在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的实践项目”的第二次培训总结报告。
  [1]赵艳红,李洋,张东洁.用社会性别意识审视中国女性教育[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04—106.
  [2]李洪涛.家庭治疗中的社会性别视角[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0(2):21—24.
  [3]汝小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若干思考 [EB/OL].(20080804). http://www.china.com.cn/renkou/200808/04/content_16128453.htm.
  [4]李洪涛.人口与计生领域如何引入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基于一个项目过程[J].社会工作,2010(5):18—23.
  (文字编辑:罗宇翔责任校对:邹红)

社区家庭建设主要作法(五)
浅谈我园构建幼儿园 家庭 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方式、家庭结构等都影响着幼儿教育,幼儿的家庭和社区在幼儿成长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显。教育社会化已成为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对幼儿园提出的要求,是教育观的体现。幼儿园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取得家庭和社区的密切合作。幼儿园、家庭、社区各具不同的教育特点和职责,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配合、互相统一、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必定会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家庭教育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开端,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指出:“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而在这时期里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空间,家庭教育是他们所接受的最主要的教育形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总则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幼儿园、家庭、社区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幼儿园必须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辅相成、同步进行,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着教育整体功能的发挥。近年来,我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理念为指导,全面、系统、有效地开展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教育工作,初步构建了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使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建立了一种合作、互补的关系,在彼此的互动中,促进了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1 构建家园共育平台,创设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园必须牢固树立家园合作的思想,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构建家园共育的平台,创设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
  1.1 建立健全的家长工作组织架构。
  完善、健全的家长工作组织架构是推进家长工作的有力保障。我园的家长工作组织架构网络清晰、层次分明: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园家长委员――班家长委员――班家庭小组――各幼儿家庭,层层责任明确,管理到位。每年全园共有园家委12人,班家委近70人,家庭小组近70个。园家委、班家委成为园大型亲子保教活动、各家庭小组活动的中坚力量。
  1.2 办好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全面的培训。
  幼儿园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是家园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有效实施家园共育的基础。因此,构建家园共育平台,应重视办好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全面的培训。我园从1988年起就成立了家长学校,开始有家长委员参与幼儿园的工作。叶向红园长在1993年就参加了广东省“家庭、幼儿园同步教育工程”的课题研究,成为省课题组的研究成员之一。近几年来,我园更重视家长学校的工作,坚持立足实际,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家长学校工作,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幼儿园的整体计划中,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园领导担任家长学校的校长,进一步健全了家长学校的组织机构,规范了家长学校的工作制度,家长学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2.1 以幼儿园为主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培训。
  我园通过一年一次新生家长会,定期、随机的级组家长会、班级家长会,每年一次的接待家长日活动,每月一次的园大橱窗板报,班家园联系栏、每周一次派发家长学习资料,家访、电话访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全面培训。除了通过幼儿园网站家长学习平台定期提供资料外,还请家长在我园网站上的家长学习平台中进行心得交流、分享。我园还结合本园教科研课题研究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如国际象棋家长普及班、提高班、比赛,分享阅读、科技教育、主题教学的课程理念、内容分享,指导家长在家里开展家庭阅读角、亲子小书制作、家庭科学角的活动。我园还邀请专家为家长进行幼儿牙齿保健、视力保健、幼小衔接等专题讲座,通过调查问卷,帮助家长掌握有关的知识。我园还指导家长参与每周幼儿的营养膳食食谱的制定、对个别特殊行为儿童的家长进行情况分析、跟踪指导、辅助训练。每次的家长培训活动,都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参与率达100%。
  1.2.2 走入幼儿家庭,对家长实施手把手的教育实践指导。
  近年来,随着我园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认为,仅靠“请进来”式的家长培训是不够的,“走入幼儿家庭”的家长培训对一些特定的教育活动有着积极的意义,它能直接为家长提供幼儿教育的学习样板,对幼儿家庭教育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我们在如何将幼儿教育延伸到幼儿家庭中去这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我们根据我园科技教育、阅读教育课题的进程,大胆尝试开展“家庭科技角”和“家庭阅读角”活动。各班先选出几个试点家庭,由教师上门指导这些试点家庭建立与布置“家庭科技角”和“家庭阅读角”,并手把手地指导家长如何指导幼儿进行家庭科技活动和阅读活动。接下来再以试点家庭为辐射点,以点带面,带动各家庭小组开展“家庭科技角”和“家庭阅读角”活动。各家庭结合幼儿园课程经常性地开展“每天一读”或“每周一个小实验”等活动,各家庭小组也经常利用周末聚在某些幼儿家庭中,进行小组式的科技与阅读活动,不仅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加强了家长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现在,我园各班家庭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幼儿家庭中的科技氛围、书香气息都越来越浓,幼儿教育有效地延伸到幼儿家庭中去。
  1.3 家园双向互动,协同教育,实现家园共育的双赢效果。
  在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都注重将家长纳入到幼儿教育中来,使家园双向互动、协同教育。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充分发挥家长们的职业优势,请不同职业的家长来园助教。还指导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到班级环境布置中来,大大提高了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意识。
  在国际象棋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先教会家长们下棋,然后请家长们配合在家指导幼儿下棋,长此以往,幼儿和家长们的棋艺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在“科技”和“阅读”活动中,家长们积极配合幼儿园课程的进展,在家指导孩子进行家庭“科技角”和“阅读角”活动,和孩子一起分享成长与成功的快乐,孩子们在家长的精心培养下,学习兴趣与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据今年统计,我园新增家庭科技角50个,家庭小组科技活动31次,家长参加人数219人,撰写科技教育心得25篇。新增的家庭阅读角79个,家庭小组活动24次,家长参与人数188人,撰写分享阅读心得13篇,亲子制作小书83本,其中有两本小书还获得相应课题省的一等奖和三等奖。幼儿家庭科技和阅读活动深化了我园的课题研究,家长们也在亲历的教育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了幼儿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科技节”、“亲子趣味运动会”、“艺术节暨大班毕业汇演”是我园每年一届的大型活动,到今年为止,已举办了十届的活动。每年这些大型活动中的亲子小实验小制作、亲子比赛项目、亲子表演节目及家长单项表演活动,从筹备策划到组织参与,家长们都全程跟进。司仪、节目编排、服装道具等等都由家长和幼儿园共同筹备。有了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和倾力协助,孩子们参加活动的劲头更加高涨,各活动的开展计划性强、组织管理好、活动效果优,家委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家长们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强了作为机二幼家长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和教师们一起共同铸就了各班的凝聚力、铸就了机关二幼的凝聚力。
  2 充分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建立教育实践基地,扩展学习空间,丰富教育内容
  多年来,我们认真贯彻《纲要》精神,在社区教育工作中,面向社会,把幼儿教育置身于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的大环境中,积极开发和利用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大大扩展了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1 建立教育实践基地,扩展学习空间。
  我们将社区作为育人的大课堂,充分开发社区环境中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家长牵线、直接联系等形式逐步开辟了一批富于教育性的教育实践基地:在市儿童福利院、敬老院建立了“情感教育基地”; 在市红色军事博物馆、市武警支队建立了“国防教育基地”; 在市气象局、市电视台、部分家长开办的服装厂、灯饰厂及多个农场建立了“科技活动基地”;在市污水处理厂建立了“环保教育基础”;在市消防支队建立了“安全教育基地”;在市图书馆、博雅书店建立了“亲子阅读基地”;在市中心小学等多个小学建立了“幼小衔接教育基地”等。基地的建立,为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扩展了广阔空间。
  2.2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有了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我们还力求在资源的利用上做到广泛性与经常性。教师们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与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以园、级组、班级、甚至是以幼儿家庭小组为单位等多种形式带领幼儿走入教育基地,让幼儿在真实环境中、在大自然中去发现、探索与学习。如:在一年一度的“科技节”期间,各班的家委们积极配合班级的科技教育活动,组织班集体的亲子科技活动,如参观市气象局、市消防局、咀香园健康食品有限公司、广州科技馆、香江野生动物园、五桂山金龙居农庄等。在国庆节“我爱祖国”的主题活动中,教师们组织孩子们去市红色军事博物馆参观、去市武警支队和武警叔叔们零距离接触,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结合“世界阅读日”活动,教师和各家庭小组的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去市图书馆、书店进行阅读活动等等。近五年来,我园组织家、园、社区活动70多次,家长参加人次为18900次。生动直观的社区教育实践活动,开阔了幼儿视野,也提高了幼儿的实践能力、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促进了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 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形成幼教新格局
  多年的实践,我园逐步形成了以幼儿园为主体,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幼儿教育新格局,初步构建了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家长的教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家长不再是简单的、被动的参与者,而逐步成为了创设环境和活动设计的潜在力量。在这种模式下,家长和幼儿园之间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和沟通,幼儿园充分地挖掘了家长、社区的教育资源,家、园、社区共同促进了幼儿教育的发展。同时,这种模式也更进一步地提升了我园的品牌效应。
  我园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与做法还得以向小学辐射,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据了解,我市石岐中心小学、雍景园小学、杨仙逸小学等多所学校的家委很多都是原来我园的家长,他们把我园的一些家园共育的经验做法带到小学发扬光大。如卉卉、靖怡的妈妈在雍景园小学就象原来在我园做家委一样积极支持学校的工作,并建议学校成立了全国有名的首支亲子义工队。子豪小朋友就读杨仙逸小学不久,爸爸就向班主任、家长们提议“我们象机二幼一样成立班的家委会,让我们一起来关心孩子的成长,一起来协助学校开展工作吧”,类似的例子多不胜数。
  总之,幼儿园教育应当顺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去探索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合作教育的新模式,不断扩展幼儿教育的新天地,推进幼儿综合素质教育的不断提高,也追求幼儿园自身的持续发展和不断飞跃!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43551/

推荐访问:哈根达斯的家庭作法 社区文化建设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