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软暴力犯罪应对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8-25 09:13:0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加强软暴力犯罪应对(一)
刍议应对校园软暴力的有效策略

刍议应对校园软暴力的有效策略

甘肃省民乐县第四中学 金好贵

摘要 校园软暴力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触目惊心,已成为后果不可估量的伤害学生心灵杀手锏。应对校园软暴力的有效策略为建设和谐的交流沟通渠道;放大学生的优点;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学生之间的友谊。

关键词 校园软暴力 有效策略

校园软暴力是指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互相在精神上和心灵上造成伤害的行为。随着时代的进步, “校园软暴力”却愈演愈烈,原本师生关系比较和谐美好的校园,现在却日趋冷漠,校园变得杀气戾气十足。究其原因主要有提倡“教不严,师之惰”“教育要从严的”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长期在精神压力之下导致的教师本身素养的缺失,学校管理不严导致过分的追求考试分数,放松了对软暴力这方面的强化要求 ,学生及家长对“软暴力”默许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如何应对面临的触目惊心的“软暴力”现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设和谐的沟通交流渠道。 教师在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等方面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人格上、感情上平等,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平等只能靠平等来培养,让我们从细节做起。比如:通过日常与学生朋友式的接触,老师或家长要把握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以发展的观点去理解、倾听、引导他们,做到多【加强软暴力犯罪应对】

问、多观察、多体贴就是对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的肯定。

当然,老师是人不是神,老师也需要社会、家长、学生的理解,教学是双向的活动,需要学生的相互配合。这些都需要一个畅通的沟通渠道。现在,教师的工作压力很大,有时不经意间也会说错话,出一些差错。但应该相信,绝大多数老师说话做事不会故意跟学生过不去。

2、放大学生的优点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犯错是正常的。老师和父母要善待他们,分析他们缺点产生的原因,查找到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同时要更能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放大他的优点闪光点。“人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赏识是激励人不断进取、满足其内在需要和情感需求的不可忽视的有效手段。当学生出现了哪怕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良好行为时,老师或家长都应及时地用赏识的语言加以鼓励,偶尔还适当地奖励一些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平时更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充分发挥 眼睛、表情、手势等人体语言的作用,如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拥抱学生等激励方法都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这样就能使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增加了自信,还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了。

3.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学校也要健全心理辅导机制,使学生们在心灵受伤时有一个倾诉和治疗的场所。【加强软暴力犯罪应对】

4.注重学生之间的友谊 学校中有的语言伤害还来自同伴。同学与同学之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加强软暴力犯罪应对】

一是加强交流良好的同学关系全赖互相了解,要达到互相之间彼此了解,就要加强交流,课余时间多搞一些社交活动,如打球、下棋、郊游等,增进了解,友谊。

二是学会关心他人。希望得到人的关心是基本需要,你愈关心别人,你在她生活中的必要性将因之而得到增加,自然而然她也会转而关心你,一但彼此之间互相关心,同学关系也就自然密切了。

三是要会宽容别人。 “人无完人”,任何人总是有缺点的,也总会做错事的,这些都是正常和不可避免的,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能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不要计较,别人会很感激并愿意与你交流。

四是完善自我 同学关系紧张的人,大都性格和习惯方面有些毛病,应刻意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和习惯,如做到:服饰整洁美观、习惯面带笑容、注意言谈举止、不要卖弄自己、多多帮助别人、善于赞美别人等等。

加强软暴力犯罪应对(二)
软暴力 硬伤害已发表

软 暴 力 硬 伤 害

——谈教师软暴力对学生的伤害及其矫治

江苏省海安县雅周中学 周玉元 邮编226641

人们对于学校教师的硬暴力,诸如揪头发、打嘴巴、罚跪等危害有着清醒的认识,但对形式较隐蔽、后果持续较长的软暴力,往往忽视它的危害。教师的软暴力伤害是指教师实施的区别于肢体暴力而造成的伤害,这种伤害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它不是外显的,而是内隐的,其实质就是精神虐待。它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深深刺进了学生的心灵,使受害者心理上产生长久的阴影,它造成的伤害有时甚至超过肉体的伤害,影响学生的一生。

一、教师软暴力伤害的表现

1、言语伤害

现象一:课堂上A老师讲课讲在兴头上,突然 “乒乓”一声把全班师生都吓了一跳,这时部分学生都看着同班的小马同学,原来是小马没注意把文具盒碰掉在地上,A老师看着挂着鼻涕的小马随口说到“鼻涕虫,你搞的什么鬼呀?”A老师的这句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下课后,同学们就不再叫小马的名字了,而是直呼他“鼻涕虫”。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至高无上的,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人生道路的领航者,有时,教师不经意间的言语都会对学生产生较深的影响。一句充满激情的话语可能会造就一名学生,而一句无意中的言语也可能会毁掉一名学生。材料中学生小马无意中把文具盒碰掉在地上,A老师也是随口说出“鼻涕虫,你搞什么鬼呀”,但就是这一叫,“鼻涕虫”就变成了小马的绰号,成为小马无法抹去的阴影。目前在评先评优、职称晋升和绩效工资等方面对“硬暴力”体罚实施一票否决的情况下,言语伤害便成了一些教师对学生实行软暴力惩罚的首选。现象一中反映的这种言语伤害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是最常见的,类似这样的言语伤害还真不少,有的是教师无意为之,有的是有意为之。除了给学生起绰号外,还有对学生谩骂、讥讽;揭短;随意给学生定性等等。诸如“你是你父母生出来的吗?”“这都不会,你简直是个白痴”、“看你那个熊样,真是天下最大的笨蛋”、“不懂人话”、“你不是学习的料”等等。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老师的这些不良言语小则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变得抑郁或焦虑,课堂上难以注意力集中,最终因成绩下降而沦为所谓“后进生”;大则伤害学生自尊心,内向的学生因此破罐子破摔,外向的学生则以暴力攻击他人,宣泄不满,最终沦为“问题学生”。

【加强软暴力犯罪应对】

2、行为伤害

现象二:期末考试要到了,为了使本班的成绩居年级前列,班主任B老师找班上的同学一一谈话,希望他们认真复习,争取考出好成绩。小王答应B老师要好好学习,争取期末考试考出好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小王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不少,第二学期开学B老师当即就把小王的座位从前边调到了教室最西北角(在教室西北角聚集着成绩差的学生;在教室西南角聚集着好打架,好惹是生非的学生;成绩最好的坐在教室的中间),从此,小王的成绩便一次比一次差。

材料中的班主任B老师,对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小王同学实施的就是行为的软暴力。表面上看,B老师只是给小王调换了座位,其实,在他班上座位已被分为三六九等,B老师调座位的行为传递给小王的信息是:在老师的心中,你已是一个不能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小王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差的原因就不言而喻了,老师把座位进行分类,以调位作为对学生的惩罚,这种做法实质上是对学生的歧视,属于行为软暴力。教育教学中,类似行为的软暴力还有下面的一些呈现形式:学生默写没默出,让学生抄写上百遍;学生犯了错误,让学生写检讨,一遍不行写两遍,两遍不行写三遍,有的还硬性规定要写1000字以上;对成绩差的学生不闻不问,甚至连作业也不改等等。这些行为的软暴力带来的危害相当严重,2009年3月24日,湖南郴州九中初一学生徐远方在上课时说话,被老师罚写1000字检讨,因不堪受辱跳楼身亡就是一例。校园“软暴力”的行为伤害虽然没有校园“硬暴力”那样给学生造成肉

体伤害,但对学生造成的情感虐待,心理摧残不亚于肉体的伤害。受到伤害的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厌倦学习,厌倦生活等,学生一旦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压力,就有可能走上极端,甚至会酿成悲剧。【加强软暴力犯罪应对】

二、软暴力的矫治

1、以人为本,强化师德、法制建设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而教育又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因此教育活动本身就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各学校在矫治教师软暴力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和法制建设。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各学校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以及各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规章、制度,使教师熟悉有关规章,真正在言行上懂得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美德,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职责。遵守法律、法规也是践行道德的具体表现,广大教师还要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树立法制意识,使教师真正懂得校园“软暴力”也是体罚,只不过是隐性的体罚,是变相体罚,也是法律所不能容忍的行为,是应该禁止的。为师者只有守法律、修师德、树师表,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论,审视自己行为,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避免由于认识上的局限而导致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真正地关心爱护学生,保护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2、加强研究,探讨学生教育艺术

托尔斯泰曾说过:“艺术是一桩伟大的事业。艺术是人类生活中把人们的理性意识转化为感情的一种工具。”教育工作尤其要讲艺术,当学生存在缺点或犯错误时,教师对其进行帮助、教育是必要的,但帮助教育必须要讲究艺术,这样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如果教师不讲艺术甚至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把教育工作变成了精神虐待,就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敌对情绪,甚至会形成心理疾病。教师要注意要把学生的违纪行为和学生的人格区分开来。违纪行为要纠正,学生人格要尊重。对违纪行为要加以艺术处理。魏书生老师曾说过:“一句话有一百种说法。”不同的说法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同样,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同样的话语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学生的个性,讲究艺术,因人施教。教师也要注意自己行为的检点,虽然自己没有体罚学生,但有时自己不经意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甚至一次座位的调动都可能伤害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潜心于教育的研究,认真向老教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名家学习,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注意仔细观察,仔细思考,注意日积月累,认真研究并切实贯彻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去,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提升自己的教育艺术。

3、强化监督,完善考核奖惩体制

要有效矫治学校教师的软暴力,必须加强对学校教师的考核监督,用硬性规定来杜绝教师的软暴力。首先,学校要成立检查监督领导小组,制定校园软暴力伤害处理条例和教师日常忌语。其次,要加强检查监督,学校要设立监督电话、意见箱、校园网上投诉,接受社会的监督,要通过开展学生评教,向家长发放评议卡等方式,切实完善对教职工的监督。学校要主动听取学生、家长、社会各方面意见,不断改进工作,自觉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再次,学校每学期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一次考评,考评方式采用个人自评、学生参评、家长参评、教师测评等相结合的办法。考核结果单独列入教职工的个人档案,与年度绩效工资奖励挂钩,并作为评先评优、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凡存在软暴力现象的一经查实也实行一票否决,对严重侵犯学生权利的严肃查处,情节或后果严重的要给予行政处分,同时实行缓聘或待聘,对触发法律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总之,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法制建设,提高教师的素养,强化管理监督,就一定能从根本上矫治校园内教师的软暴力对学生的硬伤害。

加强软暴力犯罪应对(三)
陆天然:选择软暴力比硬暴力更可怕

陆天然:选择软暴力比硬暴力更可怕

——《互联网时代的世界观„关系宇宙》导读之一一二

由陆天然、叶舟、胡均亮合著、国务院研究室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互联网时代方法论丛书》第一卷《互联网时代的世界观„关系宇宙》第五章《关系宇宙进化的高级方法:层次进化》一节告诉我们不能选择软暴力的诸多理由。

首先这里交代一下什么是冷暴力?冷暴力是在对待他人的矛盾上使极负面态度去“残杀”对方的身心,先是精神伤害,进而是身体伤害。

冷暴力的动力都来源内心,都源于那颗容不下对方的心,都源于一颗狭窄的心。因为我是小我,因此决定了我看不起对方,看不见对方,看不到对方的优点,我们只能用偏见的眼光看对方,只能看到对方的错误、缺点和不足。

冷暴力在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经济以钱论英雄的时代,人心被金钱打扰,欲望被彻底激活,人与人都迫切展示自身的价值,都迫切追求面子和尊严,并为此十分忙碌,没有心思顾及他人,从而导致隔膜加剧,冲突加剧。

冷暴力一般表现为:藐视、嫉妒、鄙视、冷漠、埋怨、指责等多种形式。 先说鄙视和冷漠。

鄙视对方是用瞧不起的眼光看他人。这样会给对方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因为人的本质是精神,人是追求价值承认的动物。人最怕的是对他价值的打击,人都是弱者,任何人都没有强大到谁都打不倒。而鄙视、藐视、冷漠等恰好做到了这一点,恰好打击的是对方最需求的那个点,那个最致命的弱点、最柔弱的部

【加强软暴力犯罪应对】

分,这是十分残酷的。我可以接受你说我长得难看,但我无法接受你说我性无能、我白痴、我是一头猪等话语。

再说埋怨和指责。

这两种是软暴力的顶点,如果这种软暴力再进一步升级,就会引爆硬暴力。因此,我们决不要小瞧几句埋怨和指责,如果你没有及时处理好正在进行的埋怨和指责,那么,在你和对方之间有可能很快会引爆下场暴力战争。

总之,无论是鄙视和冷漠,还是抱怨和指责,都不可能真正解决任何问题。相反,还只可能强化彼此的矛盾,只可能使冲突升级,再升级。

表面上看来,我是在打击对方,是在贬低对方,而实际上我想错了,对方的高低价值并不是我说了算。何况敌人是恨不死的,敌人或对手只可能是越恨越强,只有爱才能消灭敌人。一个人有多强大,只要看他的对手就知道,因为我们都会运用一切智力调动一切能力赶超我们的对手,至少也不能输对手太多。

所以说,一切鄙视、冷漠、抱怨、指责、都不仅达不到你的目的,反而还会强化对方,还会激起对方的尊严和能力,到最后还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威胁和不利。

下面我们再来具体看看软暴力的成本、效益和风险:

成本:你指责对方,你要先让自己保持在负面的状态之中,如此一来,你自己是先痛苦,而后是身体也不同程度的受损害,伤气、伤身、伤神。

收益:你将冷暴力付诸实施,只会迅速恶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只会导致对方更加仇视你,更加想报复你,只会导致关系彻底破裂。你的出发点是要伤害对方,也许你能达到目的,但前提一定是对方比你弱小,比如男人对妻子实施冷暴力,对妻子的所有行为不闻不问,这必然会达到伤害的目的。但你去伤害一个弱者,

赢了也不太体面,也没有颜面。如果对方心理素质比你强,那么,对方反而会化鄙视为动力,会迅速持升她的能力,会给你将来带来更大的威胁和不利。因此,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说,你的收益都是负数。当然这个负数比起硬暴力的负数要小一些。

风险:许多人是被冷暴力伤害了身体,有的甚至是被冷暴力承受者杀死的。我们经常看到那些鄙视别人或指责别人的人被对方暴打一顿。也看到妻子不能承受丈夫的冷暴力而提出离婚,甚至在夜晚将丈夫砍死在床上的。由此观之,你如果是一个聪明人,你不应选择硬暴力,也不能选择软暴力,因为这两种算计方式都只会带来一个结果:得不偿失。

(作者:陆天然/《互联网时代方法论丛书》主编、中国互联网方法论课题研究中心主任)

加强软暴力犯罪应对(四)
对暴力恐怖犯罪的思考

  【摘 要】暴力恐怖活动是全社会的公敌是对人类文明的践踏,必须要严厉予以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是一类手段极其残忍,有组织有预谋,为追求政治目的而实行的损害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其所受到的刑罚要高于一般犯罪,对于这类犯罪我们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持露头就打,要加强此类犯罪的预防,走群众路线,加强与国际组织的交流和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恐怖活动;暴力犯罪;犯罪特征;犯罪对策
  3月1日,正当全国人民喜迎两会、为全面深化改革凝心聚力之际,云南省昆明火车站发生一起严重暴力恐怖案件。十余名蒙面歹徒手持利刃,砍杀无辜群众,截至2日1时,已经造成29人遇难,113人受伤。这一丧心病狂的暴行,是赤裸裸的暴力恐怖犯罪,极大地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救治受伤群众,依法严惩暴恐分子。暴力力恐怖活动是人类的公敌,是对社会底线的严重挑战,是对所有善良人类的血腥屠杀。近些年内,暴力恐怖分裂分子制造了多起暴力恐怖活动,是对正义的严重挑衅。2009年发生在西藏的打砸抢烧恐怖活动,造成200多位无辜群众的死亡,2009年7月份发生在新疆的恐怖活动,造成200余位群众的死亡,近期发生的针对新疆普通市民,警察等的袭击活动,也造成了数十人的伤亡,一大串数字的背后说明了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的严重危害性,必须要予以坚决打击,消除暴力恐怖活动分子的嚣张气焰。
  一、暴力恐怖犯罪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一)手段极其残忍。从以往报道的情况来看,恐怖分子多采取暴力手段,比如刀砍,甚至有的采取放火等方式,手段非常残忍,这就造成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极大损害。新疆7・5事件共造成190多人伤亡,800多人受伤。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针对平民的严重伤害。
  (二)有组织有预谋。恐怖分子为了达到目的,常会进行长时间的计划和安排,据报道,分裂分子都有经过培训,在活动时会统一着装,不惧怕死亡,丧心病狂,不达目的不罢休。
  (三)造成的影响极其重大。恐怖分子会选择特殊的时期,比如这次昆明恐怖活动就选择全国两会前夕,就是为了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选择的场所也比较特殊,这次选择的是人流量较大的火车站,恐怖分子短短的时间,共造成了100多位无辜群众的伤亡,后果极其严重。
  (四)暴力恐怖活动犯罪通常为追求政治目的。即他们通过实行恐怖活动造成社会秩序动荡,造成民众恐慌,在国内外形成一定的影响,从而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政治诉求。暴力恐怖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暴力犯罪,不以追求财物为目的,不以造成民众身体伤害为后果,虽然暴力恐怖活动通常会造成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损害,但只是其间接目的。
  (五)暴力恐怖活动犯罪受到的惩罚要重于其他犯罪。因为暴力恐怖犯罪是全人类的公敌,是犯罪分子实施的丧心病狂,灭绝人性的犯罪活动,其罪行受到全人类的谴责,引起公愤极大,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出发,必须给予最严厉的打击,必须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给打下去。
  二、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的治理措施
  现在全世界都讲暴力恐怖犯罪列为自己重点打击对象,以美国为例,自9。11事件爆发后,美国加强了对恐怖分子的打击,美国一方面不仅加强了国内的安检措施,另一方面针对获得的情报,主动加以打击,例如美国在阿富汗打击塔利班恐怖分子,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违反了国际法相关规定,因为美国干涉了阿富汗政权的内政,但是我们需要借鉴的就是美国对待恐怖分子的这样一种态度,对待恐怖分子不能手软,对他们的默许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为此我们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去打击暴力恐怖犯罪。
  (一)始终保持对暴力恐怖犯罪的高压态势。打击其嚣张气焰,坚持露头就打,从严从快打击。恐怖分子是一群极端的危险分子,经过组织培训之后变得没有人性,完全不考虑行为后果,在组织的安排下,可以从事任何危害人类的事情,这次昆明恐怖事件可以看出,恐怖分子是毫无人性可言的,他们见人就砍,不论妇女、儿童,不论年长年幼,对待手无寸铁的旅客,开始杀戮,其罪行令人发指。为此必须坚持高压态势,对待当场行凶的暴力恐怖分子依法可以击毙,对抓捕的恐怖分子要处以最严厉的罪行。
  (二)要做好对暴力恐怖活动犯罪的预防。俗话说,预防重于打击,对暴力恐怖活动犯罪的预防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强对火车站,机场,汽车站,学校人流量比较密集的场所展开巡逻布控,昆明恐怖事件发生后,各地政府就加强了对人流量密集场所的巡逻,这样可以对犯罪分子形成威慑,使其没有可乘之机,其次要加强情报的收集,公安政法机关要加强相关情报的收集,及早打击恐怖分子,将暴力恐怖犯罪活动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要加强群众工作。即要把群众吸收到打击恐怖犯罪中来,群众能给公安政法机关打击恐怖分子提供很多帮助。这次昆明恐怖袭击在这方面做的还不是很好。
  (四)要加强国际地区合作。恐怖活动具有国际性,很多恐怖组织团伙相互之间都有联系,为此要加强合作,提供情报交流以及刑事司法协助。上海合作组织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而设立的,正发挥着较强的作用。
  三、结语
  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知道,对人毫无节制的杀戮就是对文明的践踏,是必然会成为全社会的公敌,全社会的人都应该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去维护社会的秩序,对待暴恐分子,我们不应该抱有怜悯之心,对待他们的只有强有力的回击以及法律的严厉制裁。相信在所有有正义感的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的明天会没有杀害,没有暴力。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的美好。
  参考文献
  [1] 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M].法律出版社,2011.
  [2] 赵秉志,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与应对措施,载魏东,当代刑法重要问题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3] 刘守芬.刑法文化与犯罪预防控制的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加强软暴力犯罪应对(五)
浅析我国应对青少年校园暴力犯罪的立法问题

  摘 要 尽管进入公共视野的校园暴力事件已经可以用层出不穷来形容,但教育部门却对其采取“事故化”、“个案化”的处理,不承认校园暴力犯罪的严重性、普遍性,加之我国现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未成年人预防犯罪法》重在阐释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原则,青少年校园暴力犯罪落入了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其实,美国等国家也曾面临过这样的困境,但是面对血的事实和社会压力,解决校园暴力上升为国家议题。随着各项法案的出台,未成年不再成为校园暴力犯罪的挡箭牌。本文将从校园暴力的严重危害性切入,从美国针对该问题的立法过程中获得启示,为我国解决青少年校园暴力犯罪问题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 青少年 校园暴力犯罪 美国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辱骂殴打、强迫脱衣、拍摄裸照,极尽伤害羞辱之能事。近日,浙江一男童被数名初中生拳打脚踢烟头烫的视频余波未平,四川江西又各曝一起未成年少女围殴事件。相对于中国台湾的“残酷青春片”以及美国的校园枪击案等,我们能从媒体、专业论文中得到丰富的背景知识及评析,唯独对发生在身边的青少年校园暴力犯罪事件,却集体失语。除了隔三差五见诸网络的“暴力视频”,事件往往作为“个案”解决,真正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并不多。然而,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数据显示,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逾七成,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另据社会机构取样统计,校园暴力四成由初中生参与,女生占32.5%,致死达16.7%,近半数的受害学生选择沉默。可见,青少年校园暴力犯罪已经成为青少年成长中不容回避的严重问题,形成有效的解决机制迫在眉睫。
  然而,层出不穷的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却无法从法律上有效遏制。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内地反校园暴力的应对、研究起步较晚。《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2005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2006年)等,以及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都强调要加强校园安全,但是并没有提到“校园暴力”,直到2007年《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才提到学生要“了解校园暴力造成的危害,学习应对的方法”。而《未成年人预防犯罪法》只提到,未成年人9种严重不良行为(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应予矫治。
  我国目前的状况,与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困境极为相似。随着城市化扩展,大量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年轻人特别是初高中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沉浸在虚拟的暴力世界里。随着九十年代接连频发的校园血案,美国社会不仅反省枪支泛滥,更纷纷要求正视青少年校园暴力犯罪问题。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随后立法打击校园犯罪行为。《安全、无毒的学校和社区法案》(1994年)、《学校禁枪案》(1994年)以及教育部《保护我们的孩子:行动指南》(2000年)等相关法案陆续出炉。美国处理校园犯罪问题上升为国家议题的高度,其立法过程对校园暴力犯罪行为的最终认定形成了一个由高到低、不断细化的标准。针对校园暴力现象,相关的法律也多次被修改,加强了刑事惩罚以打击群体性犯罪。
  首先,对于校园暴力的认定标准,联邦政府以及各州政府的标准都在逐渐降低。一系列立法除将动手打人、强迫拍裸照、故意推搡等定性为校园暴力之外,还逐渐纳入精神上的贬低。如言语上侮辱他人,在残障、种族、肤色、性别、性取向、宗教等方面嘲笑对方,甚至口头威胁等。此后,美国法律还将脸书、推特等社交媒体上辱骂、攻击或披露同学隐私的行为定义为网络霸凌行为。
  其次,针对校园暴力犯罪,国内家长一般认为孩子未成年就不必受到刑事惩罚,或者可以减刑。而在美国,如果涉及校园暴力案件的青少年未满十八岁,法院将会通过辅导警告的方式通知学生,如果后果严重并且有前科,即便未满十八岁也可能作为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按照成人犯罪定案、量刑。2012年,美国发生了两起具有代表性的10岁儿童杀人案,被告均在事发后被刑拘,即体现了“恶意补足年龄”原则,意即14岁以上为刑事责任人,低于14岁被默认为“推定缺乏刑事责任能力”,但如果控方有证据证明7至14岁的被告有责任能力,就不能作为辩护理由而应承担刑事责任。
  在解决青少年校园暴力犯罪的立法道路上,我国与美国还存在一定差距。首先,我国应当对校园暴力采取零容忍,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统一的认定标准,通过法条认定具体的校园暴力犯罪行为,使得反校园暴力有法可依。其次,严肃惩戒施暴者而不是片面强调未成年施暴者特殊权益的保护,必要时可以学习美国的“共犯连带”原则,即便是帮凶也与直接犯罪者同罪,发挥法律的威慑和惩戒作用,遏制团体暴力犯罪。另外,还应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校园暴力预警-通报-心理干预机制,事前及时避免,事后有效处置,让祖国的花朵在家长、学校和公安机关的共同呵护下健康成长。
  参考资料
  [1] 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什么让孩子成为了加害者http://hlj.sina.com.cn/sh/edu/2015 -07-20/130458370.html
  [2] 邓洪.美国立法遏制校园暴力:帮凶围观均“连坐”http://edu.sina.com.cn/zxx/2015-07-20/1143478490.shtml
  [3] 沈彬.处理“校园暴力犯罪”不应止于个案http://www.jyb.cn/opinion/jcjy/201506 /t20150624_627393.html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54451/

推荐访问:如何应对软暴力抗法 应对校园暴力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