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大众创业?

来源:专题 时间:2016-08-25 10:01:5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专题】

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大众创业?(一)
全面认识大众创业作业答案(2016公需课)

全面认识大众创业作业答案(2016年公需课)

一、单选题(共 7 小题,每题 5 分)

1、李克强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

C、俞正声

2、“工业4.0”概念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是?

D、西门子

3、1947年,哪一个学院迈尔斯·梅斯(Myles·Mace)教授为MBA学生开设了一门新课程——新创企业管理?

A.哈佛商学院

4、“工业4.0”则是德国政府在哪一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主张。

C.2013

5、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开始于哪一年?

C、1949

6、创业教育在大学的首次出现是在哪所大学?

A.哈佛商学院

7、哪个国家是创业教育的先驱者,这种成功的教育实践来源于其现实主义教育传统。

C、美国

二、多选题(共 6 小题,每题 5 分)

1、一下哪些品牌是有斯坦福大学创业人才创办的?

A、惠普

B、雅虎

C、太阳公司

D、思科公司

2、理工科院校都有哪些资源优势?

B、科技研究基础好

C、有产学研的传统

D、与地区经济发展联系密切

3、( )与( )的紧密结合,是理工科大学的独特优势。

A、创新

B、创业

4、“三创”目标是指?

A、创新

B、创业

D、创造

5、世界高校创业中心的师资都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包括:

B、校内的全职老师

C、校外兼职老师

D、来自企业的创业者

6、美国的许多大学把创业课程被分成哪些模块?

A、大类课程

C、专业课程

D、活动课程

三、判断题(共 7 小题,每题 5 分)

1、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举办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内容是鼓励一些大学生以一无所有的创业者的身份,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新服务写出具有可行性的计划报告,向风险投资家争取投资并创办公司。

2、2012年8月教育部将创业基础课程纳入高校学生必修课。

3、莎拉17岁时,经过大量实验,发现了烯禾定这种通常用在除草剂中的物质,竟然杀死了低效的藻类植物,而高效的生长者反而茁壮成长。从而她培育出拥有高含油量细胞的藻类 对

4、2011年3月,微创业是以提案的形式被两位两会代表陈天桥、马云提出来的。 错

5、高校开设创业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像企业家一样思考。

6、纽约大学的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建150 个新公司,对美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错

7、哈佛具有较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始终贯彻三个基本原则,即文科和理科结合,教学和科技结合,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

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大众创业?(二)
2016年公需课 01全面认识大众创业(测试答案)

大众创业与转型机遇--全面认识大众创业

大众创业指中国大众借助中国改革的政策优势来创立起自己的家业,积累自己的有形资产和财富。“创”就是开始做。“业”就是“成就”。大众创业就是大众持续为个人做产生个人成就与个人财富的工作。

大众创业是富民之本。这不仅是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调控,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给青年人在选择人生线条中多谋一种思维、多担一份责任,多一份人生磨练。“创业”在本质上就是创新精神,激发创造热情。实现小康社会,不但要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还要保证经济增长的实惠让百姓分享。要达到这一目标,不仅要合理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还要激发全民的内心创富动力。[4] 当今时代,既是创新的时代,又是创业的时代。

莎拉17岁时,经过大量实验,发现了烯禾定这种通常用在除草剂中的物质,竟然杀死了低效的藻类植物,而高效的生长者反而茁壮成长。从而她培育出拥有高含油量细胞的藻类 (10分) A. 是

1997年开始,由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 (10分) B. 否

哈佛具有较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始终贯彻三个基本原则,即文科和理科结合,教学和科技结合,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 (10分) B. 否

莎拉在13岁时,由于她的突出研究成果,获得了2美元。 (10分) B. 否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举办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内容是鼓励一些大学生以一无所有的创业者的身份,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新服务写出具有可行性的计划报告,向风险投资家争取投资并创办公司。 (10分) B. 否

1947年,哈佛商学院迈尔斯·梅斯(Myles·M是ce)教授为M否是学生开设了一门新课程——新创企业管理。 (10分) A. 是

美国是创业教育的先驱者,这种成功的教育实践来源于其理想主义教育传统。 (10分)

B. 否

2011年3月,微创业是以提案的形式被两位两会代表陈天桥、马云提出来的。 (10分)

B. 否

1997年清华大学举办了“创业计划大赛”。 (10分) A. 是【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大众创业?】

纽约大学的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建150 个新公司,对美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0分) B. 否

哈佛大学的创业教育开始于1949年。 (10分) B. 否

高校开设创业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像企业家一样思考。 (10分) A. 是

“工业4.0”则是德国政府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主张。 (10分) A. 是

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大众创业?(三)
2016年公需课 全面认识大众创业

全面认识大众创业

共 3 大题,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

(请于 30 分钟内完成)

一、单选题(共 7 小题,每题 5 分)

1、李克强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

A、习近平

C、俞正声

D、王岐山

2、“工业4.0”概念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是?

A、诺基亚

B、海尔

C、飞利浦

、西门子【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大众创业?】

3、1947年,哪一个学院迈尔斯·梅斯(Myles·Mace)教授为MBA学生开设了一门新课程——新创企业管理?

、哈佛商学院

B、斯坦福大学

C、百森商学院

D、麻省理工大学

4、“工业4.0”则是德国政府在哪一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主张。

A、2003

B、2009

2013

D、2015

5、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开始于哪一年?

A、1927

B、1947

1949

D、1967

6、哪个国家是创业教育的先驱者,这种成功的教育实践来源于其现实主义教育传统。

A、英国

B、德国

D、法国

7、创业教育在大学的首次出现是在哪所大学?

B、斯坦福大学

C、百森商学院

D、麻省理工大学

二、多选题(共 6 小题,每题 5 分)

1、美国的许多大学把创业课程被分成哪些模块?

【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大众创业?】

B、理论课程

2、理工科院校都有哪些资源优势?

A、学习氛围好

C、有产学研的传统

3、世界高校创业中心的师资都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包括:

A、优秀的同学

B、校内的全职老师

4、一下哪些品牌是有斯坦福大学创业人才创办的?

5、“三创”目标是指?

C、创立

6、( )与( )的紧密结合,是理工科大学的独特优势。

C、创立【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大众创业?】

D、创造

三、判断题(共 7 小题,每题 5 分)

1、纽约大学的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建150 个新公司,对美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

2、哈佛具有较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始终贯彻三个基本原则,即文科和理科结合,教学和科技结合,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

3、高校开设创业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像企业家一样思考。

4、莎拉17岁时,经过大量实验,发现了烯禾定这种通常用在除草剂中的物质,竟然杀死了低效的藻类植物,而高效的生长者反而茁壮成长。从而她培育出拥有高含油量细胞的藻类 错

5、2011年3月,微创业是以提案的形式被两位两会代表陈天桥、马云提出来的。 对 错

6、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举办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内容是鼓励一些大学生以一无所有的创业者的身份,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新服务写出具有可行性的计划报告,向风险投资家争取投资并创办公司。

对 错

7、2012年8月教育部将创业基础课程纳入高校学生必修课。

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大众创业?(四)
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几点认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江苏经济创新发展密切相关,因为江苏早就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矢志建成创新型省份。而要建成创新型省份,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前,从全国的角度来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那么这个态势是怎样形成的?有些什么特点?怎样培养新生代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人才?怎样实现传统企业的转型发展,真正把“双创”落到实处?这些问题都需要明确做出回答。

  一、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本认识
  现在我们整个经济两极分化很明显:一方面,传统经济产能过剩相当严重,特别是传统经济增长速度下行的压力非常大;另一方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火如荼,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特别是一些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力量。有些地区包括深圳、杭州等地,变化很深刻,特别是深圳,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500万农民工去打工,现在完全变了,不是500万农民工去打工,而是500万创客去创业。深圳现在不讲GDP,也不讲财政,但现在财政多得用不了。特别是2015年,深圳有好多社区到第四季度以后,让大家不要再交税了,因为如果交得太多,基数大了,2016年的压力就大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通过创业创新,整个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势头相当好。我们周边的杭州也很好,杭州有一个小镇,创客就有2万多个,有1000多家创投。
  从这个趋势来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确实已经变成了一个新亮点,也是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实际上,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整个创新体系的基础架构已经开始构筑,发展前景相当好,标志着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已经开始成长。一方面,老的传统经济增长下行势头没有转变,另一方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力量已经开始构筑创新体系的基础结构,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特点
  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个创业创新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大的高潮:第一次高潮形成了“84派”。1984年创业的那个高潮,主要是两种人构成,一种是个体户,当时没有工作;第二种是农民搞乡镇企业,特别是苏南,通过搞乡镇企业,开始农村的工业化进程。1984年的这一次大创业,在全国也好,江苏也好,推动了经济大发展。第二次高潮形成了“92派”。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引发了新的高潮,主要是体制内的人下海创业,像柳传志、任正非这些人,当时都是体制内的走出来创业,发展民营经济,使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第三次高潮是中国招生考试网创业,马云、马化腾、张朝阳等互联网创业,这个创业很成功。从整个国际来看,互联网大公司目前总共10家左右,我们国家占了4~5家,这一次互联网大创业,应该说是很现实的。第四次高潮是2015年。这一次大的创业高潮,其特点就是新生代的大创业,包括科技人员、大学生、海归人士,还包括很多农民工回乡创业。这一次创业的人数特别多,规模特别大,现在各方面的生力军混合在一起。这次创业高潮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特别是互联网经济。
  以上四次大的创业高潮,“2015派”是规模最大的,发展势头也比较理想。这一次大创业,主体不是企业里面的科技人员,而是创客,跟过去不一样。创客,跟企业里面的科技人员是两个不同概念,科技人员创业往往都是组织安排的,最多是责任感比较强,而创客的创业不一样,他是内在的需求,他自己要“创”,这种激情、这种动力,跟过去是不一样的。
  因此,现在创客创业有三个特点:第一是专业化。互联网方面比较多一点,但也不光是互联网,还有生物医药、环保绿色发展、生态高度专业化,而且现在很多项目科技含量比较高。第二是国际化。现在深圳的孵化器都是国际化的,跟美国硅谷、欧洲一些国家的孵化器联系起来,很多都是跟国际上联合建成的,是一个国际的价值链,一个国际的供应链,有国际元素。第三是社会化。过去创业都是个体行为,现在是社会化体系,不光是由文化来支撑,更重要的是有各方面的资源,所以这个创业不是孤立的,是由社会体系来支撑的。总之,现在创客创业跟过往不同,形成了专业化、国际化、社会化三大特点。
  政府现在对创业高度重视,正在构建创业的生态系统。这个很重要,创业一定要有生态系统,要有集聚效应。深圳南山区有几十万创客在那里,杭州的人气也很高,有2万多创客在创业。成千上万人在创业,就可以产生出经济效益――“我有资源你可以用,我有客户你可以用,我有经验你可以用”,很多都是资源共享的,创业导师也可以共享,所以成功率就高了。第三方的专业服务规模也就比较大了,原来第三方专业服务很分散,很难给你提供服务,现在有几万家,可以提供专业的服务。专业人员有很多条件:第一,要有创业的经验、创业的精神。第二,要有创业资源,还要有生态系统:比如要原料,原料供应商就过来了;要设备,设备商就过来了;要资金,有创投、风投;你有创业导师,我有咨询机构,如果这个产品销不掉,他有市场销售公司。现在深圳的创业配套能力相当厉害,已经超过了硅谷,硅谷创业配套能力是5~7天,到了深圳,只要1天就可以了。特别是现在有了新的做法,叫“众筹”。大家不要认为众筹就是光投钱,众筹是投资源,所有创业的东西全部都可以众筹。比如说,有一个好的想法,但是没有商业模式,那你可以在网上发布一下,发布以后有人来帮你设计商业模式;商业模式设计好了,但没有生产能力,不要紧,你再众筹一下,有人来帮你提供生产能力;如果生产能力解决了,不会销售,你再到网上发布一下,有人来帮你做销售。我在上海看了很多众筹的项目,那才厉害呢!有一个澳大利亚人,做跨境电商平台,他说要众筹门店,在中国50个城市开50个门店,每个门店大概100平方米左右。所有的货源、软件由他负责,你只要经营好就行了。仅1个多小时,他已经众筹了31家。“众筹”这个办法相当好,所以现在创业跟过去不一样,你没有钱,只要有好项目,人家都会来。比如,马云要众筹一部电影,每人100元1股,不能多,大家说反正100元也不多,100元众筹了,那么给你什么回报呢?有四大回报:第一,给你8元的红利;第二,给你5张电影票;第三,你可以来当群众演员;第四,有好的明星来给你签字。100元,有这么多好处,大家都愿意,一下子众筹了11.5万人,拿了1150万元,问题全部解决了。众筹把市场问题也解决了,为什么呢?我众筹了100元,我就去跟我的同学讲,跟我的老师讲,这个电影是我参与投资拍的,你们一定要去看,11.5万人做宣传,还得了吗?众筹的概念跟过去不一样,所有的东西都社会化了,特别是有了互联网以后,很多东西都是通过网上去做的。   现在,资本市场对创业是很看好的。2015年上半年,资本市场对大众创业很热。整个资本市场,包括PE和VC,对创客很看好,有好多PE专门到腾讯的宿舍里去找创客,你要不要创业?你要创业我有钱。现在腾讯建了一个创客平台,有几千人,很多资本市场的人都去宿舍里找创客,主动跟他们交流,请他们喝咖啡,大家来讨论。这个氛围相当好,所以整个创业的生态系统已经形成,前景很好。现在上海正在搞战略新兴板,当年腾讯、百度,他们的股东原来都是国外的,当时国内哪个人来投资?没有人理他,只好让国外人来投资。上海的战略新兴板,是新兴产业的板块,但创业一定要跟资本市场对接,如果创业没有资本市场的扶持,不可能成功。江苏建设孵化器,实际上政府不应该主导。深圳孵化器都市场化了,都是民间投资建设的。政府主要买服务或制定激励政策,直接配置资源可能有问题,过去很多政府配置资源,建了好多大楼、很多孵化器,现在都空在那里。总之,我认为大众创业的特点,一是四次大的高潮,二是创客多,三是要构建创业的生态系统。
  三、传统企业怎样实现转型升级
  现在看来,有些地方创新的理念转不过来,传统的路径依赖很强。创新,不只是研发一种新产品或完成一个项目,不是这个概念,不是一种适应性创新,适应性创新解决不了问题。那么,传统企业搞创新,有没有好办法呢?根据一些较先进地区的经验,传统企业要创新,老体制内的东西不要去动,创建一个体制外的创新中心,把创新中心搞好了,来影响体制内的。
  实际上,中国的改革,都是体制外的来突破体制内的。比如,大家都知道过去国有企业改不动,但乡镇企业作为体制外的可以改,改了以后影响体制内的。科技改革也是这样,体制内改不动,就通过民营科技企业改革来影响,包括金融。金融改革,要先改革民营银行、民营金融机构、民营投资公司,通过互联网金融来影响。现在很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体制外的这一块通过成立创新中心,引进创客,好的项目由创客来做,创客不光在企业外部,企业内部也可以,腾讯已经有几千家创客,包括社会上的,也包括企业内部的。华为做得好,海尔做得更好,海尔现在有2500个创客。什么意思呢?打一个比方,过去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绿皮车跑得快,全是靠车头,但现在动车不一样了,动车都是自己带,每节动车都有电动机和发电机。所以,传统企业提供硬件,比如厂房、办公室,还有提供资金,创办创新中心,让创客去“创”,如果创成了,就投资,没有风险或风险较小。总之,是通过体制外的创新中心来影响体制内的。
  无锡有一家企业,就是这样,说要创办创新中心,结果员工有五六个参加,主动提出来不在体制内,要到体制外,自己创业,项目都是原来没有想到的,有很多在网上,都是好项目。现在中国有7亿网民,他们都是精英。外国专家做了一个判断,就是作为一个企业,企业内部的创新资源大概只占15%,外部的创新资源占85%,光靠企业内部的资源,怎么能创新呢?特别是怎样把网络的社会资源整合好,才是真正的创新资源。现在好多企业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能到外部去解决。我有一个朋友,做服装,服装设计师五人,但设计的服装卖不掉。这个老总很苦闷,设计师不去了解市场,怎么能卖得掉呢?他问有没有办法了解市场需求?我说有办法,叫网民来帮你设计。他说行吗?我说你试试看。我后来帮他找了“猪八戒”网,发布一下他的想法,看看有没有可能性?他要做男孩的休闲装,提出了需求,网上发布后,有100多个设计方案,他看了很高兴。但是,他不知道这100多个设计方案哪个能销得好,不能100多个都去做,又烦神了。我说不要紧,可以第二次再发布,后来就进行了第二次发布,请网民来点评这100多个方案,哪几个大家喜欢,结果一点评,6个方案是最好的,大家都喜欢。后来就按这6个方案去做,消费者一点评,销售问题就解决了。因此,现在很多问题,企业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在企业外部解决,特别是可以通过网络来解决。现在企业应该是开放性的,特别是有了网络以后,应该很好地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现在社会上有两种员工,一种是要付工资的,一种是不要付工资的,你只要给他任务就可以了。我国现在“人口红利”基本没有了,但“网络红利”才刚刚开始。网络是一个大金矿,中国有7亿网民,怎么利用网络资源来搞好创新,很重要。总之,传统企业创新,可能要采取从体制外再到体制内的办法,利用社会资源,特别用创客资源来创新。
  四、怎样培育新生代的创新人才和企业家
  我认为,这一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双创”把一批新生代的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出来,可能是我们真正的贡献,而不是短期的项目。特别是我们寄希望于80后、90后这一代,因为这一代人具有创新精神,而且他们是“网生代”。大家对80后、90后这一代有点看法――比较“自我”,其实,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缺点,每代人也有每代人的特点,关键是把他们的特点发挥好。80后、90后这一代人,肯定要比我们过去成长得好。很多人对大学生创业有看法,认为十个有九个不行,这是不对的,我认为,大学生创业目标,不是成功而是成长。如果我们能让他成长,应该比成功更重要。因为80后、90后这一代没有吃过苦,不像我们吃了很多苦,如果通过创业才能吃苦,给他一个条件,给他一个环境,让他去吃苦,使他能够在吃苦中成长,这比成功更好。只要成长了,经过几次失败,最后都会成功的。错了不要紧,试错很重要。所谓创新,就是试错,不试错怎么创新呢?应该说,试错的代价比不试错的代价低,不试错就没有机会,试错有50%的机会,所以试错的代价,比不试错的代价低,应该给予试错机会,失败几次对人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对于大学生创业,我在这里呼吁一下,应该抱积极的心态。我们看问题的观念要转过来,创业是一种文化,创业的文化是试错文化,宽容失败,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氛围、好的土壤。一定要有一个宽容文化,宽容失败,宽容试错。只要解决土壤问题,土壤解决好了,种子总会发芽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80后、90后的小孩,现在怎样合理使用?我看了某公司一个材料,他们提出在公司领导人中间,80后、90后的不能少于30%,中层干部不能少于50%。这是对人才使用方式的改革。创新,最终是人的创新。没有一批有理想、有信念的人,没有这种有自信心的人,不可能创新。
  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问题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核心问题是价值观的转变。一定要转变价值观,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现在我的一个判断,城市跟城市的竞争,地区跟地区的竞争,企业跟企业的竞争,焦点不一样,竞争的焦点是高创新还是低创新?高创新跟低创新是有区别的。再一个,快创新与慢创新是有区别的,创新项目跟创新体系也是有区别的,光靠几个创新概念,有什么用呢?一定要有创新体系。这样,才能使创新真正得到扩张,取得实际效益。因此,我们一定要在价值观上实现根本性转变,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加蓬蓬勃勃、扎扎实实地发展。
  (作者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主任。本文根据录音整理而成,已经作者审阅)
  责任编辑:高 莉

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大众创业?(五)
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摘 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是实现中高速发展不减势的“双引擎”之一。必须消除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认识误区,统筹各部门营造支持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完善各项体制机制,为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保驾护航。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
  中图分类号:F0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7-0003-03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 [1]因此,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是当前我国经济新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途径。
  一、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性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2]可见,创业创新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永远不能放松的一项工作,也是中国经济能否转型升级的关键。
  (一)激发市场需求需要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目前,国际国内经济情况不容乐观,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有待进一步开发。因此,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推动经济的转型发展成为了必然的选择。一方面,随着国际市场需求需要的加大,以往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和使用效能已完全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改变我们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从而增加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也要求我们必须创造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需要,这要求我们必须走集约发展、高科技含量发展、高附加值发展的道路。
  (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的就是要推动经济的良性发展、激活市场需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就需要大众创新创业去增加市场动力、活力和竞争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具体来说,大众创新创业是保持经济“中高速”的新动力,因为大众创新创业不仅能够帮助创业者制造出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高质量产品,而且还能引导创业者不断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投资力度。同时,大众创新创业还以互联网、智能制造为依托,激发市场活力,培育新的初创企业,改变传统的融资模式,优化封闭的资源配置方式,让智力资源、产业资源、社会资源更加自由流动。
  (三)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需要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一经提出就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期待,并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这是因为大众创新创业促进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一是大众创新创业满足人的最高需求,让自由发展的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让每个有思想、有创造的人都拥有积极的精神和良好的状态;二是大众创新创业将打破传统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人都有成功出彩的机会,让每个努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三是大众创新创业将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体现政府的服务职能,让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之风,让政府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根本上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消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认识误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新时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十分重要的手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参与和支持,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创新创业氛围越来越浓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太和谐的声音。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去创新创业
  中央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不是要每一个人都去创业创新,而是鼓励大家去闯一闯、试一试,能创就创,不能创也可以从事其他方面的就业工作。因为在当今条件,确实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创业创新条件的。但是从客观实际来看,我国是人口大国,就业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道难题,如果就业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会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压力,也会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风险,而创业创新本身也是一种拓宽就业渠道的有效途径,如果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创业创新中来,积极主动地去创业创新,尽管可能会出现多数不成功的现象,但是成功的概率也会越来越高,新成长的企业越来越多,就业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多,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因此,大众创新创业虽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去创新创业,但也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创新创业的意识,一旦拥有创新创业的机会或者条件,要毫不犹豫的投入到创新创业的大潮中,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转型升级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不只是少数专业人士的任务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社会上也出现了这样的观点,认为创新创业存在一定的成本和风险,一旦创业失败就需要承担应有的风险,往往会造成社会动荡,不宜在全社会广泛号召动员,为安全起见,创新创业应是少数专业人士的事。而实际上,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经不起推敲的,在实践中也已被证明是错误的。因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经济体而言,如果只有少数市场主体参与,很难满足全国统一市场的需要。因此,只有万众一心,不断培育“双创”人才,激发众人的奇思妙想,让“双创”成为众人之事,而非少数专业人士的任务,才能在最大范围内推动人、财、物等各种市场要素自由流动,才能倒逼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实现改革突破,最终提升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提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3]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因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也不是要在社会上刮一阵风,而是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过程。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各种新兴技术和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让普通人也有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让创新创业从“小众”走向“大众”,让创新创业的理念深入民心,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新创业的新浪潮,打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引擎。   三、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途径
  新时期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要统筹各部门营造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完善各项体制机制,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效的政策保障。
  (一)全社会共同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形成发展共识和合力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鼓励大众创业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市场、打造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这就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部门持续发力,形成发展共识和合力,共同营造全社会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一是政府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除了积极营造向上的创新文化,宣传先进典型和创业事迹外,还应让市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在各地区之间建立联系机制,让先进企业传授自己的工作方法与经验,让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创业资源在地区间自由流动,甚至在每年考核中也要把创新创业环境作为一项重要政绩考核指标,对创新创业环境予以评估,切实发挥政府职责,踏踏实实为百姓做事。二是企业要集聚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和政策,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机构。企业要有敏感的触觉,善于利用国家和社会已有的创新创业资源,努力把已有设施条件用好,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资源,同时,还要敏锐地抓住国家及地方的有关创新创业的相关扶持政策,把优势资源用到极致,让每个创业者都能“用其智、得其利、创其富”。三是高校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改变以往传统的就业观念,制定相关政策或提供相应设施,帮助和激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具体方法:可以通过成立创业沙龙、创业大赛、创业训练营等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活动,帮助大学生找到创业项目,掌握创业技巧,实现创业梦想。四是科研院所要努力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加强分类指导,盘活存量资源,善于利用传统的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机构,努力把现有资源转化为实物,不断满足创新创业新需求。
  (二)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突出特点,任何国家和地区如果离开信息化,都将会被全世界所遗弃。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也深入千家万户,不断地改变着我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在“互联网+”时代要想更好地发展经济、改变我们的生活,各行各业就要主动、广泛、深度地与互联网结合,在“互联网+”发展中创造更多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正如李克强总理说:“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5]因此,我们需要持续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与转型升级。在企业信息化方面,要深入挖掘互联网价值,高效利用互联网平台资源,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获得先进经验和创业创新发展空间,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在政府治理方面,也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大力发展“互联网+公共服务”模式,利用新媒体、社交网络等互联网平台,建立“智慧城市”的管理和服务体系,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互联网+”的福利,在市场中公平自由地竞争和发展,从而营造出公平正义的社会风气,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三)完善体制机制,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政策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制度环境。”因此,政府部门要完善各种体制机制,积极发挥作用,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政策支持。一是要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为市场主体松绑加力,把该放的放到位,把该给的给充分,把该管的管起来,健全制度、完善服务、优化管理,落实相关鼓励政策,给创新创业者送去实实在在的“红包”。二是完善普惠性税收政策,加快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对初创企业的扶持方式要从选拔式、分配式支持向普惠式、引领式转变,发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用政府对创新创业的“小投入”吸引来社会资本的“大投入”,形成市场化的创新资源配置格局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秩序。三是加强舆论宣传和政策落实情况督查。大力宣传创业创新相关政策、典型案例和经验、优秀创业者、创新人才和团队,努力营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同时,组织开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政策执行评估体系和通报制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大众创业?(六)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创业指导课程改革探析

  摘 要:自主创业是对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有益补充,在高校开设创业指导课,是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素质培养的有效手段,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来临,高校创业教育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改革机遇,创业指导课作为一门与社会经济,市场走向紧密相关的学科,必须顺应时代及时作出调整,主要要从老师、学生、途径三方面下功夫,以期求得更大实效。

  关键词:创业;创新;创业指导课;改革
  创业教育是全面提高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进行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教育。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由1999年首届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之后发展而来,创业教育正式始于 2002年4月,至今只有十几年的历程。起步比较晚,积累不足,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计等都处于探寻期,师资队伍较弱,且发展不平衡,学生认知有偏差,课堂讲授与课下实践配套不足,导致我国高校创业指导课发展迟缓。
  1 时代背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9月10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出席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李克强说,“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熄引擎,世界经济稳定复苏要靠创新,中国经济近年来能够持续健康发展,主要动力也来自改革创新。用好创新“金钥匙”掀起“草根创业”热潮”。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4日电,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生态。降低创新创业门槛,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鼓励高校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指导报务专门机构,推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所、公共服务和资金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面对一个“一元钱可以注册公司”的新时代,创业指导课被赋予了更加神圣的使命。
  2 我国创业指导课的现状
  2.1 师资力量薄弱,实践经验少。由于高校的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各高校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缺乏对这门课程的智力投入和经费支持。很多授课教师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很多高校都存在授课教师一边摸索,一边学习,一边上岗的情况,课程体系不健全。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一门指导性如此强的学科,遗憾的是很多授课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却只是纸上谈兵,一旦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老师会显得底气不足。有些大学生真正地投入到自主创业的实践中,很多授课教师的指导还不一定凑效,一些创业实践时间较长的学生,在创业指导课中很容易发现老师理论重于实践的缺陷。一个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如果自己从未参与过创业实践,而要驾驭一门如此指导性强,实践性强的学科,确实是我们当今创业课程改革要思考的问题。
  2.2 学生对该门课程缺乏全面的认识。很多学生功利地认为创业指导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创业者,是有针对性地为那些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教育指导服务,是一种速成的教育模式,如果自己没有创业意向,就可以对这门课程屏蔽或者应付。因此这些学生把创业指导课看成了部分人的课堂,甚至觉得创业者毕竟是少部分,大部分人是在既成领地工作奋斗,这门学科被严重边缘化。
  2.3 教学模式单一,与实践脱节较为严重。创业指导课,针对的不仅是精神和品质的塑造,还是一项复杂工程的分解指导,它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课上课下的互动配合,还需要多种渠道和方式的共同介入。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中,创业课的课时被压缩得非常厉害,甚至有高校以讲座代替授课,授课教师在这样的课时安排展开之下,不得己蜻蜓点水,有限的课时就连梳理理论都显得得仓促,实践活动的开展就更无从提起,由于知识没有展开,也没有深化,实践活动又没有跟进,学生的收获自然是大打折扣,这样就难以产生良性地互动和发展。
  3 优化建议
  3.1 教师要上好创业指导这门课,必须要到实践的洪流里去感受和积累,各高校要明确全体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将提高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老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教师到行业中去了解整个产业链,从中发现价值链的不足,而这些不足之处正是未来学生创业的切入点。行业挂职锻炼,有利于增强老师对行业的现状和趋势判断能力,从而在行业价值链中找出问题和改进之处,这会显著提升创业教育的针对性,避免教育指导出空拳,提升大学生创业指导的效果,间接提升创业成功率。高校教师由于其丰富的创新成果、一定的社会阅历及较高的个人素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具备了有利条件。近年来,高校教师创办企业数量不断扩大,其中也涌现出了大批的行业龙头企业,如华中数控、博云新材料等优秀科技型企业。这些老师在实际的创业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又因为在长期的教学中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这样的教师将是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先驱和课程发展的中坚力量。
  3.2 纠正学生对创业指导课的片面认识,从就业教育的概念和目标不难看出,创业教育培养的是有社会变革精神的创新者,向他们传授概念和技能,使人们能够辨别他人还未曾发觉的机会,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洞察力、自我评估能力和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环境应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执行能力,激励学生勇于挑战困难,强化学生的抗挫能力。因此,创业教育的重心是放在创业能力、素质、精神的培养,而并不只是单一的传授学生关于创业的相关知识。创业能力、素质、精神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能够更好的胜任自己所选择的工作岗位,并在岗位上进行更好地开拓和创新,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态度,为自己赢得一份有价值的事业,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更大程度地发光发热。因此,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认真地参与到这门人生大课堂来。
  3.3 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特点决定了它需要实践,创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开放的时代,为有志创业的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宽松的政策。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高校要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可将创业折算为学分,高校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选修课。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还将得到高校优先支持,转入相关专业学习。高校还要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学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好时代为每一个有志创新创业的青年学生敞开了热情阳光的大门,老师要有意识地带领这群朝气蓬勃的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构建创业指导课实践活动体系,并在实践中总结,让梦想照进现实,这样的创业指导课才能真正地接地气。
  综合上述,创业指导课迎来了一个美好的时代,要在教师、学生和途径上进行革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担起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蔡克勇,等.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新视点[N].北京:科技日报,2005.8.
  [2]祝虹,潘勇涛.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以东南大学创业教育实践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3]叶映华,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省级项目《“指南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团队》(项目编号14F28),2015年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省级项目“馨语馨愿”特色成长辅导室(项目编号:?15C3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华(1982-),女,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55593/

推荐访问:哪些方面认识大众创业 全面认识大众创业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