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相处的9大禁忌

来源:专题 时间:2016-08-26 10:24:5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专题】

同事相处的9大禁忌(一)
同事交往十禁忌

办公室有时就是一个小社会,同事就是这个小小社会的成员。如同社会上人际交往存在 一些忌讳一样,同事之间的相处也存在一些忌讳的地方。忽视这些,你的同事关系就容易出 现问题。 切记这些“切忌” 在与同事的相处中, 有一些行为的危害是比较严重的。 这些不恰当的行为往往会破坏你在同 事中的形象,或是引起同事对你负面的看法。因此,记住这些务必需要避免的做法,对一名 职员与同事的交往至关重要。 切忌拉小圈子,互散小道消息 办公室内切忌私自拉帮结派,形成小圈子,这样容易引发圈外人的对立情绪。更不应该的是 在圈内圈外散布小道消息,充当消息灵通人士,这样永远不会得到他人的真心对待,只会对 你惟恐避之不及。 忌情绪不佳,牢骚满腹 工作时应该保持高昂的情绪状态,即使遇到挫折、饱受委屈、得不到领导的信任,也不要牢 骚满腹、怨气冲天。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要么招同事嫌,要么被同事瞧不起。 切忌趋炎附势,攀龙附凤 做人就要光明正大、诚实正派,人前人后不要有两张面孔。领导面前充分表现自己,办事积 极主动,极尽溜须拍马的功夫;同事或下属面前,推三阻四、爱理不理,一副予人恩惠的脸 孔。长此以往,处境不妙。 切忌逢人诉苦 把痛苦的经历当作一谈再谈、永远不变的谈资,不免会让人退避三舍。忘记过去的伤心事, 把注意力放到充满希望的未来,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这时,人们会对你投以敬佩多于怜悯的 目光。 切忌故作姿态,举止特异 办公室内不要给人新新人类的感觉,毕竟这是正式场合。无论穿衣,还是举止言谈,切忌太 过前卫,给人风骚或怪异的印象,这样会招致办公室内男男?女的耻笑。同时,也会被人认 为是没有实际工作能力,是个吊儿郎当、行为怪异的人。 切忌过分表现 你可能会很不解:积极难道也是一种错?这倒也未必。积极基本上是值得鼓励的,除非太过 火以至于激起公愤。譬如:看到同事聚在一块,非得凑过去生怕漏掉什么重要消息、明明没 你的事却老想插手、喜欢发表长篇大论……诸如此类,对分内的事积极绝对值得赞赏,但若 是积极过头了,就可能招致人际关系恶化。 切忌办公室友谊 办公室是公事公办的地方,绝对不是玩感情牌的好地方。心肠太好、太为人着想、太顾及别 人的感受, 只会妨碍自己做事。 对下属太好对方会恃宠生娇, 没大没小。 对其他同事太信任, 最终你只会发觉自己身受背叛。 同事之间要保持良好关系,但关系良好就够了,不必要好到结成同党,共同进退的。我看过 最荒谬的办公室真人真事, 是一个职员被解

雇了, 他的好朋友立即递了辞职信。 大有你走了, 我留在这里也没意思之意。 记着,只要你跟某同事结了党,他的敌人也立即成了你的敌人,他的朋友却未必会跟你做朋 友。从这条公式看来,与人过往甚密并不划算。 谈话掌握分寸 在办公室里,同事每天见面的时间最长,谈话可能涉及到工作以外的各种事情,“讲错话” 常常会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同事与同事间的谈话, 如何掌握分寸就成了人际沟通中不可 忽视的一环。 办公室不是互诉心事的场所 有许多爱说话、性子直的人,喜欢向同事倾吐苦水。虽然这样的交谈富有人情味,能使你们 之间变得友善,但是研究调查表明,只有不到 1%的人能够严守秘密。知通网提醒,当你的 个人危机和失恋、婚外情等发生时,你最好不要到处诉苦,不要把同事的“友善”和“友谊” 混为一谈,以免成为办公室的注目焦点,也容易给老板造成问题员工的印象。 办公室里最好不要辩论 有些人喜欢争论,一定要胜过别人才肯罢休。假如你实在爱好并擅长辩论,那么建议你最好 把此项才华留在办公室外去发挥。否则,即使你在口头上胜过对方,其实是你损害了他的尊 严,对方可能从此记恨在心,说不定有一天他就会用某种方式还你以颜色。 不要成为“耳语”的散播者 耳语,就是在别人背后说的话,只要人多的地方,就会有闲言碎语。有时,你可能不小心成 为“放话”的人;有时,你也可能是别人“攻击”的对象。这些耳语,比如领导喜欢谁,谁最吃 得开,谁又有绯闻等等,就像噪音一样,影响人的工作情绪。聪明的你,要懂得,该说的就 勇敢地说,不该说就绝对不要乱说

同事相处的9大禁忌(二)
同事之间相处禁忌

同事之间的相处礼仪

(一) 尊重同事

相互尊重是处理好任何一种人际关系的基础,同事关系也不例外,同事关系不同于亲友关系,它不是以亲情为纽带的社会关系,亲友之间一时的失礼,可以用亲情来弥补,而同事之间的关系是以工作为纽带的,一旦失礼,创伤难以愈合。所以,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尊重对方。

(二) 物质上的往来应一清二楚

同事之间可能有相互借钱、借物或馈赠礼品等物质上的往来,但切忌马虎,每一项都应记得清楚明白,即使是小的款项,也应记在备忘录上,以提醒自己及时归还,以免遗忘,引起误会。向同事借钱、借物,应主动给对方打张借条,以增进同事对自己的信任。有时,出借者也可主动要求借入者打借条,这也并不过分,借入者应予以理解,如果所借钱物不能及时归还,应每隔一段时间向对方说明一下情况。在物质利益方面无论是有意或者无意地占对方的便宜,都会在对方的心理上引起不快,从而降低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人格。

(三) 对同事的困难表示关心

同事的困难,通常首先会选择亲朋帮助,但作为同事,应主动问讯。对力所能及的事应尽力帮忙,这样,会增进双方之间的

感情,使关系更加融洽。

(四) 不在背后议论同事的隐私

每个人都有“隐私”,隐私与个人的名誉密切相关,背后议论他人的隐私,会损害他人的名誉,引起双方关系的紧张甚至恶化,因而是一种不光彩的、有害的行为。

(五)对自己的失误或同事间的误会,应主动道歉说明

同事之间经常相处,一时的失误在所难免。如果出现失误,应主动向对方道歉,征得对方的谅解;对双方的误会应主动向对方说明,不可小肚鸡肠,耿耿于怀。

同事相处的9大禁忌(三)
人际沟通---与同事交往“十大忌”

人际沟通---与同事交往“十大忌”

办公室有时就是一个小社会,同事就是这个小小社会的成员。如同社会上人际交往存在一些忌讳一样,同事之间的相处也存在一些忌讳的地方。忽视这些,你的同事关系就容易出现问题。【同事相处的9大禁忌】

切记这些“切忌”【同事相处的9大禁忌】

在与同事的相处中,有一些行为的危害是比较严重的。这些不恰当的行为往往会破坏你在同事中的形象,或是引起同事对你负面的看法。因此,记住这些务必需要避免的做法,对一名职员与同事的交往至关重要。

切忌拉小圈子,互散小道消息

办公室内切忌私自拉帮结派,形成小圈子,这样容易引发圈外人的对立情绪。更不应该的是在圈内圈外散布小道消息,充当消息灵通人士,这样永远不会得到他人的真心对待,只会对你惟恐避之不及。

忌情绪不佳,牢骚满腹

【同事相处的9大禁忌】

工作时应该保持高昂的情绪状态,即使遇到挫折、饱受委屈、得不到领导的信任,也不要牢骚满腹、怨气冲天。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要么招同事嫌,要么被同事瞧不起。

切忌趋炎附势,攀龙附凤

做人就要光明正大、诚实正派,人前人后不要有两张面孔。领导面前充分表现自己,办事积极主动,极尽溜须拍马的功夫;同事或下属面前,推三阻四、爱理不理,一副予人恩惠的脸孔。长此以往,处境不妙。

切忌逢人诉苦

把痛苦的经历当作一谈再谈、永远不变的谈资,不免会让人退避三舍。忘记过去的伤心事,把注意力放到充满希望的未来,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这时,人们会对你投以敬佩多于怜悯的目光。

切忌故作姿态,举止特异

办公室内不要给人新新人类的感觉,毕竟这是正式场合。无论穿衣,还是举止言谈,切 忌太过前卫,给人风骚或怪异的印象,这样会招致办公室内男男女女的耻笑。同时,也会被人认为是没有实际工作能力,是个吊儿郎当、行为怪异的人。

【同事相处的9大禁忌】

切忌过分表现

你可能会很不解:积极难道也是一种错?这倒也未必。积极基本上是值得鼓励的,除非太过火以至于激起公愤。譬如:看到同事聚在一块,非得凑过去生怕漏掉什么重要消息、明明没你的事却老想插手、喜欢发表长篇大论……诸如此类,对分内的事积极绝对值得赞赏,但若是积极过头了,就可能招致人际关系恶化。【同事相处的9大禁忌】

切忌办公室友谊

办公室是公事公办的地方,绝对不是玩感情牌的好地方。心肠太好、太为人着想、太顾及别人的感受,只会妨碍自己做事。对下属太好对方会恃宠生娇,没大没小。对其他同事太信任,最终你只会发觉自己身受背叛。

同事之间要保持良好关系,但关系良好就够了,不必要好到结成同党,共同进退的。我看过最荒谬的办公室真人真事,是一个职员被解雇了,他的好朋友立即递了辞职信。大有你走了,我留在这里也没意思之意。

记着,只要你跟某同事结了党,他的敌人也立即成了你的敌人,他的朋友却未必会跟你做朋友。从这条公式看来,与人过往甚密并不划算。

谈话掌握分寸

在办公室里,同事每天见面的时间最长,谈话可能涉及到工作以外的各种事情,“讲错话”常常会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事与同事间的谈话,如何掌握分寸就成了人际沟通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办公室不是互诉心事的场所

有许多爱说话、性子直的人,喜欢向同事倾吐苦水。虽然这样的交谈富有人情味,能使你们之间变得友善,但是研究调查表明,只有不到1%的人能够严守秘密。所以,当你的个人危机和失恋、婚外情等发生时,你最好不要到处诉苦,不要把同事的“友善”和“友谊”混为一谈,以免成为办公室的注目焦点,也容易给老板造成问题员工的印象。

办公室里最好不要辩论

有些人喜欢争论,一定要胜过别人才肯罢休。假如你实在爱好并擅长辩论,那么建议你最好把此项才华留在办公室外去发挥。否则,即使你在口头上胜过对方,其实是你损害了 他的尊严,对方可能从此记恨在心,说不定有一天他就会用某种方式还你以颜色。

不要成为“耳语”的散播者

耳语,就是在别人背后说的话,只要人多的地方,就会有闲言碎语。有时,你可能不小心成为“放话”的人;有时,你也可能是别人“攻击”的对象。这些耳语,比如领导喜欢谁,谁最吃得开,谁又有绯闻等等,就像噪音一样,影响人的工作情绪。聪明的你,要懂得,该说的就勇敢地说,不该说就绝对不要乱说。

同事相处的9大禁忌(四)
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养

  【摘 要】从词汇差异比较、民族习俗研究、非言语行为在不同文化中的社会意义等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技能。

  【关键词】高职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143-02
  语言不仅仅是语音、词汇、句法、语法的总和,还是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语言和文化两者紧密相连。重视语言形式而忽略语言在具体社会环境中的运用,忽视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就会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导致交际的失败。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注意力不能局限于语言的形式体系,不仅要注重语音、语调、句法、语法是否正确,而且要考虑到语言在使用时所涉及的文化因素,使语言更加得体,符合目的语的社会规范。在实际交际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非常强,语音语调很标准,语法准确,语言表达非常流畅,但在与外国人实际的交际中,由于对所学语言民族的社会习俗,禁忌缺乏了解,常常令对方误解,甚至导致交际的失败。
  高职外语教学中大量的外国语境被转换成本国语境,强调本族文化的准则和价值,胡文仲等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上对这方面重视不足,学生犯这类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教材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许多课本都包含着这样的“对话”: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Where do you come from?Where are you going? Are you married? 这些都是中文思想+英文的形式,都是一些文化禁忌,过于干涉别人的隐私。如果学生机械模仿,就很容易造成交谈的不愉快。显然,在高职外语教学中,如何进行系统的文化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技能,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文拟从词汇差异比较、民族习俗研究、非言语行为在不同文化中的社会意义等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技能。
  一、加强汉英词汇内涵意义及外延语用文化意义的对比
  文化是语言活动的大环境,语言中的文化因素,绝大部分蕴含在常用词汇及其语用意义当中。在实际交流中,语言上的“文化错误”要比语法错误更令人难以接受,因此,要缩短交流中的文化差距,消除社交中的不愉快,教学中要重视汉英词汇文化意义的比较。一些词虽然在英语里能找到概念相同的词语,却可能出现文化含义的不对应或假对应。例如,“红”在中国习俗里表示喜庆,新年时候,中国人常常在门口两侧贴上红色对联,放红色炮竹,敲着红色大鼓,舞着红色长龙,庆祝新一年的到来。而英语里,“red”则是一种暴力的象征。“牧童”一词在中文里是给人的联想是骑在牛背上的牧童,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情。而在英语里,“cowboy”常常让人联想起18至19世纪在西部广袤土地上一群热情无畏的开拓者,他们富有冒险和吃苦精神,是他们值得骄傲的“马背上的英雄”。“农民”一词,在中文里是具有忠厚朴实的品质,而对应的英语“peasant”在英美人眼中都是心胸狭窄、刁钻的农民。“龙”在中国人眼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是中国独特文化的凝聚和沉淀,龙文化的视角,龙文化的意识已经渗透入我国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而“dragon”一词在西方的《圣经》里是“魔鬼”和“撒旦”,邪恶和暴力的象征。当我们说一个人嫉妒心很重时,我们常常用“醋”这个词来做形容,而英美人很难把醋与妒忌联系在一起,因此在交流中进行语言编码时不能在“醋”这个字上直接加上英语“vinegar”这个新标签,这样会让英语本族人听起来感到莫名其妙,而应进一步解释其文化上的比喻意义。当一个汉语词汇有着与多个概念相同的英语词相对应时,翻译时要尽量选择与英语文化没有冲突,不让英语本族人产生负面联想意义的词。例如,要向英美人推销一种“白象”牌电池,如果直接翻译成“White Elephant brand battery”的话,可能没有一个人愿意买这种电池,因为在英语中“white elephant”只是一种华而不实的摆设物而已。再如,一个导游向外国客人介绍一个“金三角”经济开发区时,禁忌用“Golden Triangle”,此词让人误以为是东南亚一个生产贩卖毒品的地方。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汉英两种语言有各自不同的语素和语义结构,分表不同的概念系统。用英语同本族人交流时,如果只对语言进行单纯的概念意义的编码与译码,不加考虑其文化因素,就很容易导致对方误解。
  二、加强对汉英两个民族风情和习俗的学习和了解,避免文化冲突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文化是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语言是思想的具体形成。”吴国华认为,文化可分为两种,一是大写字母“C”文化(即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等);二是小写字母“c”文化,即普遍的社会习惯或某一社会成员对其文化的适应能力。一个国家的正式文化对每个人固然有影响,但最有影响的是普通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所特有的文化形态。学生只学习目的语民族的正式文化,并不一定能避免交际中的禁忌。很多交流中出现的问题与障碍,往往是缺乏对对方民族风情和习俗的了解。因此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做到“入乡随俗,入国问禁”。在英语教学中,要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民族的各种礼俗:
  1.问侯语。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必然会有拘于形式的问候语出现,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有学者认为中国人从上古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又不断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经常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由于重视吃,因而发展了中国的饮食文化,至今,中国的饮食文化都世界闻名。同时,为了共同抵抗自然灾害,古代人往往喜欢同族聚居在一起,形成大大小小的村落,由于一个村的人都是远近亲戚,因此邻里之间都非常的友善,串门串户是非常随意的,大家相互见面时,就会关心地问:“你吃了吗?你要去哪里?”或者明明看见一个人在砍柴,也会明知故问:“你在砍柴?”而英国人从古就生活在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屿上。海在英国人的生活中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与海洋相关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是大不列颠人的至宝。由于四面环海,以及受到海拔高度的影响,英国的天气变化得很快,在英国北部更是明显,这会儿还是大晴天,下一刻可能就会跨风下雨,阴晴不定的天气,让英国人每每出门都会带上雨伞,从而,天气也成为了他们最关心的话题,慢慢就演变成了一个寒暄语,谈论天气只是为了找到共识和相同点,然后接着聊下去。例如,一位英国人突然对一个中国同事说:“Is it cold,isn’t it?”可是那天刚好阳光和煦,比前几天还温暖,这个中国同事就如实回答:“不,不冷啊。”这位英国人当场就愣住了,一时间说不出话。这就是在跨文化交流中,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在日常寒暄中要遵守“yes”的准则,否则,就没有共同话题,就聊不下去。美国人喜欢用“How are you doing?”来进行聊起共同话题,如果不遵守“同意,赞同原则,而直接说“I am bad.”而不是“good”,也许话题就无法再继续。还有一个误区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中国学生往往习惯用汉语问候进行交流。见面的时候也说“Have you eaten the meal?”别人会误以为你想请吃饭;或者“Where are you going?”别人也许会纳闷:“怎么能干涉我的私人问题呢?”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在跨文化交际中,日常对话中应肯定赞同对方的观点,这样才能使交流顺利地进行。   2.中国人的自谦与西方人的自赞。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制度比较崇尚集体主义,国家,集体,学校,家庭的利益永远高于个人的利益,语言中凡涉及社会应酬与人际关系的词语无不打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的烙印。中国人有很多指代自己或与己有关的谦词,如“寒舍”、“薄酒”、“敝人”、“在下”、“犬子”、“贱内”、“不才”、“老朽”、“拙作”、“窃以为”、“愚见”。接受礼品或谢意时中国人也要自谦一番,说“不敢当”、“有愧”、“过奖”之类的话,而且,礼物还不能当客人面前打开,生怕别人说自己贪心。客人到家里做客时,主人会一个劲儿地说些自谦的话,如“家里摆设简陋”,“屋子有点小”。招待客人吃饭时,尽管备了一桌的好菜好酒,嘴上还是说,“家里没备有什么好菜”。如果客人是外国人,心里一定很纳闷:“我们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住起大房子的”,“为什么用这么一大桌不好的饭菜来招待我?”这就由于用语习惯的不同而导致误解,产生笑话。英美国家推崇个人主义,追求个体自由和个人利益是人的权利,强调个人突出,没有这种厚彼薄己的自贬传统。当受到表扬时,英美人则坦率地认可,使用“I’m so glad…”“It’s so lovely”,“Thank you”等语句。客人送来礼物时,会当面打开,并用言辞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西方人可以在公共场合赞美女性的容貌或者服饰,如:“你今天晚上多么迷人啊!”“你穿上这条裙子真是太漂亮了!”但中国人比较含蓄,一般不习惯于异性对自己的这种恭维。
  三、注意学习两种文化中相同的非言语行为所产生的不同社会意义
  所谓非言语交际,就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非言语交际的形式很多,它包括除使用语言和文字以外的一切传递信息的方式,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利用、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和其他装饰等,甚至没有表情的表情,没有动作的动作,都是非言语交际的有效途径。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中可能会使用同一种非言语行为,但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意义。例如,在汉语和英语中,点头表示赞许、同意、肯定,而在印度、希腊等地,意思恰好相反;在美国,人们常把拇指和食指搭成一个圈,剩下的三个指头分开向上伸直,用以表达“OK”,即同意或没问题,而在巴西却是“肛门”的替代语;在美国,目光正视对方,是正直和诚实的标志,而在中国,正视对方会被认为是粗暴无理,所以一般故意回避直接的目光接触。
  四、结语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进行大量的教学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普通文化,即日常社会习俗,也要掌握有关的正式文化,即政治,地理,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各方面的具体文化;让学生了解常用词汇内涵并能通过妥当的言语辨认和表达不同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通过大量系统的听看具有不同背景的人的对话材料,从而熟悉他们的言语特征和非言语特征,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2]胡文仲,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3]王治奎.大学英汉翻译教程[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4]吴国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问题[J].外语学刊,1990(3)
  [5]胡文仲.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6]胡文仲.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4)
  [7]吴国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问题[J].外语学刊,1990(3)
  【作者简介】陈雪娟(1979- ),硕士,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责编 何田田)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59379/

推荐访问:同事之间的相处禁忌 玫瑰花茶9大禁忌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