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家》中觉新的性格及在书中的例子

来源:专题 时间:2016-08-26 11:29:4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专题】

巴金的《家》中觉新的性格及在书中的例子(一)
巴金《家》中觉新形象分析

毕业

题 目 巴金《家》中觉新形象分析

【巴金的《家》中觉新的性格及在书中的例子】

巴金《家》中觉新形象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

【巴金的《家》中觉新的性格及在书中的例子】

【摘 要】 《家》作为“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与反抗的一面鲜明的旗帜。作品中作者花大量笔墨来描绘的高觉新是一个有着复杂性格的人物形象,他生活在新旧思想文化强烈碰撞的时代,特殊的时代环境造成了他性格中自相矛盾的两面性。他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又有着作为一个受到五四思潮影响的青年的理想与不安因素在涌动,他懦弱的性格和强烈的家族责任使命感最终使他毫不犹豫地迈进了家族的坟墓,成为封建制度的殉葬者。觉新的人物形象代表了那个时代普遍的青年形象,巴金意欲通过觉新这个人物的悲剧命运让更多人认清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鼓励他们与封建家庭决裂。

【关键词】 觉新 二重性格 悲剧命运

Characters Analysis of Jue Xin in Home by Pa Chin

【Abstract】 Home as The Torrent Trilogy of the first, is calling for freedom, democracy and resistance of Pa Chin the distinctive flag. Works the author spent a lot of pen and ink to depict new high sense is a has a complex personality character, he is living in the era of strong collision between old and new ideology and culture, special era environment caused the contradiction in his character always two sides to everything. He suffered poison of feudal thought, and is affected by the May 4th ideological trend as a youth's ideal and disturbing factors in, his cowardly character and strong sense of family responsibility sense eventually made him took a family graves, do not hesitate to become the victims of feudal system. Sleep new characters represent the general youth of that era, image, by Bajin novel the characters' tragic fate let more people realize the man-eating essence of the feudal moral codes, encourage them to break away from the feudal family.

【Key Words】 Jue Xin Double Character Tragic Fate

目录

绪论 ........................................................................ 1

(一)、该论题在学术界研究的历史与目前现状 .............................. 1

(二)、简述本论文的切入点 .............................................. 1

本论 ........................................................................ 1

一、巴金与觉新 .............................................................. 1

(一)、写《家》的初衷 .................................................. 1

(二 )、觉新的人物形象与李尧枚 ......................................... 3

二、觉新形象分析 ............................................................ 3

(一 )、封建家庭中的长子形象 ........................................... 3

(二)、觉新形象分析 .................................................... 5【巴金的《家》中觉新的性格及在书中的例子】

(三)、双重性格下走向分裂 .............................................. 6

三、 觉新之悲 ............................................................... 8

(一)、由爱与善而来的懦弱 .............................................. 8

(二)、从懦弱走向悲剧 .................................................. 9

(三)、觉新人物的悲剧及反思 ........................................... 10

结论 ....................................................................... 12

参考文献 ................................................................... 13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巴金的《家》中觉新的性格及在书中的例子】

绪论

(一)、该论题在学术界研究的历史与目前现状

学术界目前对觉新这个人物基本持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觉新是一个受封建思想毒害下的牺牲品,只会一味顺从封建家长,最终造成了他婚姻和命运的悲剧,突出觉新性格软弱而又不反抗的特点,为其贴上了“无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的标签。而另外一种观点在此观点的基础上有所深入,认为觉新懦弱、妥协的性格中也有正直和反抗的一面,既守旧又具有趋新性,重点剖析觉新这一形象的复杂性及其悲剧形成的根源。

(二)、简述本论文的切入点

本论文打算以觉新的软弱和顺从为切入点,进一步探析他逆来顺受的软弱性格造成其悲剧的一生。觉新周旋于封建家长之间,圆滑处世,他无心卷入家族的明争暗斗,但他恰恰又是处在专制家长和叛逆青年之间矛盾的集中点。他的委曲求全不但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也赔上了所爱的人的生命,在趋于崩溃的边缘,他渐渐认识到封建制度存在的不合理,然而,根深蒂固的封建旧思想让他无法打破封建牢笼,他只能继续痛苦地这样活着,一面自责,一面继续做着封建家长的帮凶,做着一个清醒的糊涂者。本文尝试从高觉新性格形成的多重复杂性进而造成的人生悲剧入手,分析高觉新的人物形象。

本论

一、巴金与觉新

(一)、写《家》的初衷

巴金是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里,巴金家族可谓是官宦家族,巴金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从小耳濡目染,对这样的封建大家庭有着更为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体验。幼年的巴金也曾有过一段欢乐温馨的童年,在亲人的呵护下成长,一直到父亲去广元担任知县这段时光,虽说也有过困惑和伤心难过的时候,但是更多的是孩童般的无

巴金的《家》中觉新的性格及在书中的例子(二)
巴金《家》中觉新形象的塑造

巴金《家》中觉新形象的塑造【巴金的《家》中觉新的性格及在书中的例子】

巴金《家》里众多的艺术形象中,觉新是被公认为塑造的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觉新的形象复杂深刻。本文对觉新的形象进行了探讨分析,希望能够揭示这一典型形象的内心世界。

《家》既是巴金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巴金在这部长篇小说里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觉新的形象尤为复杂深刻,被公认为是塑造的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觉新作为作家重点刻画的人物,性格复杂、丰富。总的说来,他是一个有着多个面孔、多维性格的矛盾体,是一个性格被扭曲的文学形象。

【巴金的《家》中觉新的性格及在书中的例子】

一方面,觉新生活在封建大家庭之中,这种家庭既迫害青年,又把青年死死的束缚在其中,觉新在这种大家庭里长期受封建礼教的熏陶,在他身上形成了懦弱、逆来顺受的性格,他开始习惯于顺从一切。觉新“长房长孙”的身份已经注定了他将毫无幸福可言,他将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他时刻感受到作为“长房长孙”所肩负的使命和重任,为了负担起这个重任,觉新为自己套上了封建礼教的枷锁。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觉新作为“长房长孙”,很多事都必须由他出面,很多的时候,无论他做得对还是错都会得罪别人,他感到不断跟长辈冲突没有什么好处,于是形成他的作揖哲学,任由家长摆布,凡事都听从封建家长的命令,不仅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他的弟妹。事实证明,这种作揖哲学并没有给他的生活带来片刻的安宁。总之,他对于一切都习惯于顺从,习惯于听从长辈的命令。他虽然曾经也有过自己的梦想,也有过对爱情的追求,但是只是因为祖父“希望有一个重孙”,就把他的梦想和追求打得粉碎。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没有任何反抗。另一方面,觉新生活在中国新旧社会的交替时期,他在深受封建礼教熏陶的同时,也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冲击和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宣扬的平等、自由等新思想,将他深深吸引,唤醒了他沉睡已久的热情,使他看到了封建大家庭的腐化堕落,看到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其内部的空虚。大家庭内部以及封建势力的压迫,现实生活的深刻教训,使他开始信服新的理论,向往新的生活,从而使他不甘死心塌地做封建势力的孝子贤孙及帮凶。可见,觉新一方面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一方面又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冲击;一方面思想保守,一方面向往新的生活;一方面逆来顺受,习惯于顺从一切,一方面内心又有着不满和反抗。总之,觉新的性格复杂、丰富。总的说来,他是一个有着多个面孔、多维性格的矛盾体,是一个性格被扭曲的文学形象。

对于现实的顺从与内心的反抗是觉新矛盾性格中最为突出的表现。觉新在封建大家庭里长期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是一个顺从封建势力的孝子贤孙。他认为固有的封建秩序是不可动摇的,事事以封建道德礼教为榜样为行事准则。凡事都听从封建家长的命令,他不仅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他的弟妹。“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是他的处世良方。在这些思想的支配下,他对于一切都习惯于顺从,习惯于听从长辈的命令。他和表妹钱梅芬编织了幸福的爱情。可是,只是因

巴金的《家》中觉新的性格及在书中的例子(三)
巴金《家》中觉新的形象特征

很显然,巴金笔下的高觉新是一个矛盾集合体。

觉新渴望无拘无束的生活和美好的前途,但他又驯服于封建家庭对他生活道路的安排;他爱梅表妹,但对家长“拈阄”的包办婚姻却没有勇气反抗;他疼爱自己的妻子瑞珏,她是他在这个大家庭中唯一安慰,但却眼看着瑞珏被所谓“血光之灾”逼近死亡,他却不敢也不能挺身而出保护她;他有知识懂科学,明知世上无鬼,却又顺从地参与五姨太、三叔等人的“捉鬼”的勾当;他自己饱尝了包办婚姻带来的无穷痛苦,却又苦苦哀求弟弟觉民不要逃婚;他痛恨使他吃尽苦头受尽磨难的旧家庭,却不敢与之决裂,还努力维护大家庭的面子;他被宣传新思想的“五·四”报刊激动得热血沸腾,但却不敢象觉惠那样起来斗争;他身为老一辈的“长房长孙”,屈从于封建传统和家族统治,但屈从中有不满和痛苦;他又身为少一辈的大哥,同情受压制的青年人,但同情中又有对封建礼制的助纣为虐。

觉新是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不满,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在与觉慧、觉民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由于他承受着太重的旧文化的因袭重担,在封建意识的压迫和自我思想矛盾的痛苦中,无力自拔。他在梅林里的憧憬,他在洞房外月下的独叹,他在面对梅前来避难时借酒抒怀,点点滴滴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懂风情,有学养,会思考有灵气的觉新形象。而正是这样一个人物做出了许多令人难以理解的选择。这选择恰恰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这种悲剧的意味更加耐人寻味,其实, 觉新的思索结果常常是源于长房长孙的所谓“责任”,处在那样一个时代里,“责任”往往是封建制度的一种无形的工具,其不合理的部分让觉新倍尝心酸,屡受沧桑。而也是这种责任感的驱使,当弟弟要离开这个“家”,奔向光明时,他又掏出了与死去的瑞珏共同为三弟准备的盘缠。这一笔的处理,使整个高觉新的思想轨迹清楚明白的呈现出来,使人物的层次变得丰富而统一。

种种矛盾心理行为,惊人的统一在觉新身上,使他成为一个相当逼真深刻的艺术典型。他代表了出身于封建家庭,被时代“激流”所震撼、向往新生活却不敢为之奋斗,又没有勇气摆脱旧的束缚,从而逐渐消沉下来的一部分青年。

巴金的《家》中觉新的性格及在书中的例子(四)
巴金《家》中觉慧的人物形象分析

  《家》中巴金塑造了一组封建家庭的叛逆者形象,这组人物是在“五四”新思潮之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勇敢地向封建专制制度挑战,实际上他们是代表了民主主义思想对整个封建制度的对抗。这组人物形象的塑造,鲜明地体现出了时代的氛围,表现出新生力量的不可抗拒,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

  一、大胆叛逆的形象
  觉慧大胆的叛逆反抗精神,首先表现在反抗封建专制家庭的羁绊,走自己的路,关心国家命运,积极投身于当时的进步学生运动。在小说一开始,我们就看到他由于“五四”新思潮的影响,积极排练宣传民主主义思想的话剧《宝岛》,攻击四川社会的卫道者,不顾家庭的阻挠,积极投身于反对军阀的学生运动。
  觉慧在封建家庭中思想有很大的不同是因为受过新时期教育的思想(“五四”、新时期、西方的教育),在当时的时期他心中有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看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对这样的家庭充满了恨,讨厌封建家庭的这种生活方式。觉慧不希望自己被封建家庭的腐朽思想所束缚,在这种情况下,觉慧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及思想投入到了革命的洪流中。在行动方面,他主动参加学生运动、社会革命活动;在思想方面,他反对旧社会的制度,写反对旧思想的文章、刊物,甚至编写了向封建主义讨伐的文章,大力宣传进步的思想。
  再次,他与封建家长的对抗,在高家始终站在反封建礼教、与封建习俗斗争的一方。他帮助并支持觉民抗婚,为觉民传递各方面的信息,勇敢无畏地抵住了高老太爷的专制压力,协助觉民取得了婚姻斗争的胜利。在高老太爷病危之际,坚决反对端公驱神追鬼的把戏,他寸步不让,大胆同封建家长、封建习俗对抗。
  最后,觉慧在这个封建等级礼教极浓的高公馆里,敢于突破传统的封建等级观念,对婢女鸣凤表白爱情,要娶鸣凤为妻子。这时,他具有民主主义的思想,他在对高老太爷安排的婚姻上体现了民主平等、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如,觉慧和鸣凤相爱,在当时的封建家庭有着浓厚的旧思想封建观念,讲究门当户对,但觉慧不在乎门当户对这种观念,在这个封建家庭的高公馆里,第一个敢于打破这个旧的传统等级观念。
  二、单纯幼稚的形象
  觉慧的幼稚首先表现在对反封建斗争的激烈性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有时把复杂的斗争看得过于简单,有热情有抱负而过分夸大了个人的力量,一有点胜利便得意忘形、沾沾自喜,导致他的反封建斗争呈现着狂热性。如:高老太爷临终之前,第一次感到失望、幻灭,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为了缓和祖孙两代的矛盾,忽然变得“慈祥”起来,并答应觉民与冯家的婚事不提了,于是觉慧高兴得手舞足蹈,奔走相告;当高老太爷对他说“我喜欢你”时,他竟在祖父面前突然感情爆发,大声哭了起来。这些举动既带有出身阶级的局限,又表现出他的幼稚和不成熟。除此之外,对于演剧情时,觉民眼中的觉慧是胆小的,总是演不好“黑狗”这个角色,甚至有时背得熟练的台词一上台就忘记了。
  其次,在婚姻和思想这两者的问题上,觉慧也具有单纯、幼稚的一面。一方面表现在觉慧和鸣凤相爱事件上,时不时地就处于一种很矛盾的状况中。当时在封建习俗深厚地笼罩着的一切封建大家庭里,少爷对婢女的爱情几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但觉慧由于受新思潮的影响,最初怀着“同情”、“喜欢”和“不平”的心情,产生了想拯救天真无邪、纯洁美丽的鸣凤逃出可怕的处境,萌发了要同鸣凤结为伴侣的想法,但有时候自己想了想,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从这里看来,觉慧对这段感情不坚定,当在梅园见到鸣凤,觉慧为了试探鸣凤的心时,说要去告诉太太鸣凤的心已不在高公馆里,得知祖父要把自己心爱的鸣凤送给冯乐三,这个消息使他想了整整一夜,因为觉慧有“进步思想的年轻人的献身热诚和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这两个理由,在鸣凤面对强大的封建专制力量、孤苦无援时做出了残酷的决定――“觉慧把鸣凤放弃了”。就这个决定让他俩始终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觉慧与高老太爷有不同的人生观念,走着不同的人生道路,在政治思想态度上他们是死对头。如:他的思想、行为祖父都反对;他和鸣凤相爱被祖父间接逼死了,使他很后悔;觉民的婚姻也是不经过本人的同意就一手操办。就是这一连串的问题使得觉慧与自己的祖父关系逐步恶化,他反对到底、毫不让步。鸣凤死亡,觉慧认为他们的力量不够才导致这种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这段感情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觉慧的叛逆之心。鸣凤是觉慧在高家唯一想要有关系的人,可偏偏命运捉弄人,让觉慧在心里留下了阴影。就因为这件事增加了觉慧对高老太爷的恨意,但毕竟高老太爷是他的祖父,“血浓于水”,即使高老太爷把鸣凤给逼死了,虽然在他们祖孙心中彼此之间存在着隔阂,但在高老太爷临终时,他还是为祖父感到很伤心。可事实已存在觉慧内心,他们祖孙之间无形地有了一道高墙,彼此心中的隔阂无法消除,也是永远都不能解除的一道障碍,也可以说是一种遗憾。而这种遗憾也正是觉慧天真单纯、幼稚的一面,因为他们祖孙之间的隔阂是无法解决的。这是由于高老太爷有封建家庭的旧思想,而觉慧有新思想,是有理想的青年,觉慧身上透出了单纯幼稚,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他极力反抗高老太爷的旧封建势力突出了一个年轻人的朝气与精神。正是这样,觉慧才在高公馆里成了一个突破眼球的人物。
  最后,觉慧同情被侮辱者和被损害者,憎恨那些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恶作剧,但他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去解救他们,以为自己不坐轿子,给乞讨的小孩一点钱,就能改变被压迫者的地位、处境。这些都表现了他的幼稚和天真。

巴金的《家》中觉新的性格及在书中的例子(五)
浅析巴金的《家》中三位女性悲剧形象

  摘 要:巴金的《家》是写于“五四运动”之后,也是一部反封建宗法制度的血泪控诉书。地位低下、身份卑微的鸣凤因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最终投湖自尽;世家小姐、温婉大方的瑞钰因“血光之灾”的谬论而被逼出家门待产,最终难产而死;大户千金,青年居孀的梅芬因悒郁之疾,最终含恨而终。在封建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女性的地位永远是低于男性,依附于男性,没有自由,无法抗争,而《家》却给我们展现了同一个时代下不同的女性悲剧形象,引人深思。

  关键词:巴金;《家》;封建社会;女性形象;抗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0-0-01
  一、鸣凤――奴性与烈性并存
  聪明美丽,善良纯洁的少女鸣凤,年方16岁,却在高公馆已经做了七年多的丫头。原本是天真烂漫,如花似玉的年纪,应该依偎在母亲的怀里诉说着少女情怀,却已饱尝人间辛酸,经受了身心的折磨。白天戴着面具,夜里打开自己“灵魂的一隅”,将自己的不幸与失望埋藏在所谓的温暖的棉被里,享受着片刻的自由与难得的“清闲”。或许,唯有此刻她才是属于自己。如同所有的女孩子,她也在悄悄地编织着自己的梦,“梦想过精美的玩具,华丽的衣服,美味的饮食和温暖的被窝”,然而现实是“听命令,做苦事,流眼泪,吃打骂”接连而来。她等不到梦想,只等到痛苦。当她还在和三少爷觉慧眉目传情,互生情愫之时,高老太爷却将她作为礼物送给孔教会的年龄上可以当爷爷的冯乐山做小妾。鸣凤害怕被人戳脊梁骨骂“做小”,恳求周氏救她,遭到拒绝,向三少爷求救,却被忽视,最终选择投湖自尽,逃避闹剧。
  鸣凤的烈性在于为了捍卫的自己的清白,保持自己仅有的尊严而敢于向旧势力抗争;她也有奴性,相信“世间的一切都是由一个万能的无所不知的神明安排好了的”,相信命运,相信死才是对人最好的解脱,却忘记了,活着才能享受生活的给予与馈赠。我并不认为,鸣凤之死,就是为爱殉情。或许,觉慧对她仅仅只是好奇与同情,并无所谓的爱情,只是她错当成了爱情,做了爱情的奴隶,命运的奴隶。无论怎样,封建体制,门第之见,吃人礼教,都是一堵“无形的墙”,横亘在两人之间,无法跨越,最终生死相隔,让人扼腕叹息。
  二、瑞钰――宽容与大气比肩
  《家》中让人心疼的一位女性是瑞钰,官宦世家小姐出身,执笔作画,才情了得。她是典型的中国妇女的形象,聪慧善良美丽,谨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以“抓阄”的方法,嫁给了素昧平生的觉新,婚后恪守妇道,尊重长辈,深爱丈夫,友爱弟妹,疼爱海儿。宽容大气的她,明明知道丈夫爱梅花是因为他深爱的梅芬,瑞钰依然为丈夫摘梅花画梅花,毫无怨言。当她见到梅芬,不仅没有敌意,反而多了同情,以包容之心对待梅芬。她善良却抵不过可笑的“血光之灾”之说,被迫迁至城外待产,最终因照顾不周难产而死。
  深深的为瑞钰痛惜,丈夫温顺却保护不了她,如此美好的女子逃不过命运的折磨,逃不过愚昧的礼教。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在这个封建家庭里失去了自由,承受着勾心斗角,得不到丈夫全身心的守候,将委屈独自忍受,将大气与宽容演绎。最终受不了折磨,没有青春,没有幸福,终于惨痛地死亡。
  三、梅芬――痛苦与回忆做伴
  梅芬也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与觉新是青梅竹马的恋人。而双方母亲在牌桌上的争执,从此葬送了两个人的幸福。梅芬远嫁,青年居孀,之后回到娘家过着“尼姑式”的生活,常年活在回忆里,悒郁成疾。书中描写最多了的是她额头上的皱纹,止不住的眼泪,孱弱的身体,“我的一生只是在让命运摆布,自己不能做一点主”,说明她早已屈从于命运,屈从愚昧的礼教,不再为自己的幸福而抗争。“看见花落要流泪,看见月缺也会伤心”,满腹愁肠无处倾诉,涓涓心事只能含泪吞下。可是能够说出来苦的都不叫痛苦,人是要学会自己去争取幸福,没有乐观的心态,不去努力争取,又如何有未来的坦荡之路?
  巴金先生成功地塑造了瑞钰和梅芬的形象,只是她们的悲惨结局表明,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而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婚姻与爱情无法比肩而立,无法完美契合。在这场博弈里,封建专制制度与封建礼教的扼杀下,女性永远都没有自由与自主可言,唯有接受安排。只是女性始终不愿意进行抗争,才做了命运的傀儡。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封建专制压制了女性的思想,感情愿望,夺走了独属于女性的光辉。
  鸣凤,瑞钰和梅芬,都是盛开在人间清丽脱俗的花,却经不起命运的摧残,最终香消玉殒。究其根源,是那些可笑的封建专制制度和陈腐观念,吃人的礼教,让她们饱尝人间痛苦,“断送了她们的青春,流尽她们的眼泪,呕尽了她们的心血”,使她们都成了旧社会的牺牲品。可是,“青春毕竟是美丽的东西”,她们都将年轻的容颜、温婉善良的品质――最美丽的东西留给了世人。女性是美丽的,而美丽是永恒的。这也是她们存活于中国文学艺术画廊里经久不衰绽放光彩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巴金.家[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
  [2] 巴金.谈自己.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60933/

推荐访问:《家》巴金课件 巴金《家》论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