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东江纵队

来源:专题 时间:2016-08-31 09:46:5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专题】

永和东江纵队(一)
观东江纵队有感

参观红色足迹,感受革命力量

——观东江纵队有感

2012年5月5日,学院思政部组织我们100多名学生参加了东江纵队红色之旅——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历史专题纪念馆、第四批中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去学习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那里,我们重温了峥嵘的历史岁月,看到了许多战争期间用过的文物,听见了很多革命先辈的抗战故事,收获甚多。

东江纵队纪念馆是一所为了纪念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专题纪念馆,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战斗在华南地区的人民抗日武装队伍。在八年抗战中,东江纵队积极配合全国各地抗日力量和盟军,英勇打击敌人,为抗战胜利、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东江纵队的特点及其精神有:一是东纵在远离党中央、八路军,远离新四军主力时,在华南敌后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抗日劲旅。二是东纵在组成的人员中,知识分子多,港澳同胞多,归国华侨多,女战士多,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较高并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 三是东纵把抗日游击战争从农村发展到敌占区的香港及沿海城市,成功地创造了大城市和沿海抗日游击战争的典型范例。四是东纵抢救了一大批中华民族精英,保护了我国文化瑰宝。五是东纵抢救了一批国际友人和盟军人员,赢得盟军信任,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发展。六是东纵对三年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江纵队纪念馆分为七个展厅,共展出东纵革命文物200余件,历史照片450多幅,雕塑、油画、版画等艺术作品22件,陈列主题是东江铁流,南粤锦旗,该主题客观、全面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夺取胜利的光辉历程。

在解说员的解说和带领下,我们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厅。其中前厅的电子沙盘模拟出来的战争场景,似乎让我体会到了当时敌人的紧逼和作战的紧张氛围,真正感受到了当时人们是如何抗日、如何救国的,而不仅限于在历史课本上那寥寥概况的几句话。还有众多为东纵抗战人民而写的崇高赞词,如“东江纵队是中国

抗战的中流砥柱”“东江纵队是华南人民抗战的一面光荣旗帜”“向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东江人民致敬”等等都给了我很大的精神震撼。当观看展厅里陈列的一幅幅人民英勇战斗的图片时,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当年烈士们的作战情景,看到一个个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其中年纪最小的仅仅十几岁,这时的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内心深处油然升起一股敬佩和伤感之情,同时更深刻的体会到了今天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通过这次的参观学习活动,我们对东江纵队挺进东莞大岭山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斗争、取得百花洞战役的胜利以及粉碎日伪军“万人大扫荡”等英雄事迹也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东江纵队的发展史、抗战史向我们真实地描述地了东江纵队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让我们真正认识到了东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是广东人民的子弟兵,她谱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丽篇章。 在参观纪念馆之前,我从不知道革命与历史离我们这么近,那些没有生命的历史文物静静地躺在陈列柜上,还有那一副副挂在墙上英勇作战的图片和一个个动人的抗战故事是历史的一种见证,透露出来的是一种不朽的气息。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党、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改变!【永和东江纵队】

参观广东东江纪念馆,是一次心灵的冲击,是一趟历史的洗礼,也是一场革命的教育。走出纪念馆,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几十年前,这里的人们还受尽欺凌;如今,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张张笑脸迎春开放。现在我们的生活进入了小康社会,我们不仅要感谢改革开放做出贡献的人们,还要感激曾经为人民血战的战士们。革命战士用鲜血和青春换来了这一派繁荣景象,他们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而得到的,只有安心地闭上双眼。他们留下一份新的希望,将由我们这一代传承!

永和东江纵队(二)
东江纵队导游词

东江纵队导游词

东江纵队纪念馆位于罗浮山名胜区。罗浮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我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史学家司马迁把罗浮山比作“粤岳”,所以罗浮山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罗浮山山势雄伟挺拔,风光清静幽秀,气候宜人,冬暖夏凉,是著名的避暑胜地。罗浮山又有神仙洞府美誉,道教称它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 罗浮山不但山水绮丽,风光优美,而且神话、传奇、古迹繁多。山上寺观遍立,座落在主景区朱明洞景区内的冲虚古观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为东晋葛洪创建,是我国有影响的道教重点宫观之一。传说杭州的黄龙观,香港的黄大仙等道观以它为祖庭。冲虚古观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东江纵队司令部驻地,这给罗浮山的历史增添了光彩。

【永和东江纵队】

历史上道士僧人如云,文人墨客纷至,留下许多珍贵的佳作和题刻。20年代初,孙中山率军东征归来即偕宋庆玲、廖仲恺、何香凝等结伴游览罗浮山。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及贺龙等七大元帅也曾在罗浮山游览度假。【永和东江纵队】

二、东江纵队简介

东江纵队纪念馆是在2003年12月1日暨东纵成立60周年之际建成开馆的,它座落在罗浮山风景名胜区朱明洞景区内。三面环山,前面是秀丽的白莲湖,右侧不远处为东纵司令部旧址冲虚古观。四面环境优雅,景色宜人。“东江纵队纪念馆”馆名,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

纪念馆建筑面积为3300平方米。馆内设4个展示厅及工作服务区,4个厅分别为“序幕厅”、“陈列厅”、“英烈厅”、“映视厅”,以及二条长60多米、宽3米的参观走廊。

纪念馆前面,是一个宽阔的广场(2284M2)。在广场的右侧,安放一组人物雕像,主题是:东江纵队将士,前赴后继,永远向前。在广场的左侧,竖立一支旗杆,方便参观者举行升旗仪式。

东江纵队纪念馆是一座历史丰碑,它记载了东江纵队抗日救国的宏伟历程,它焕发出的凛然正气,将永远激励人们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永和东江纵队】

序幕厅(223M2)的正面,是一幅大型彩色喷绘图,它以东江为背景,磅礴的气势展示了东江纵队的精神风貌。序厅两侧墙上,镶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和《东江纵队之歌》,表达了当年全民族抗战的坚强意志。序厅里面的两侧墙上,用红底金字,展示中央6位领导人的题词,这些题词对东江纵队给予了高度评价。

陈列厅(525M2)以大量的文献资料、真实的历史照片,以及珍贵的革命文物,

全面反映东江纵队、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的革命事迹。陈列的文物有70多件,主要是东纵战士生活用具,以及缴获敌人的武器。重要文物有东江纵队《前进报》印刷机和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当年出示的布告等。在展厅的另一侧,镶有6幅反映东江纵队重要革命事件的油画。

英烈厅(120M2)的设置,是为了缅怀英烈的丰功伟绩和弘扬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使之进一步发扬光大。英烈厅刻写5000多位烈士的英名。厅内还展示了10位英雄人物和5个英雄集体的光辉事迹。

映视厅(76M2)主要播放十五集电视连续剧《东江纵队》和历史纪录片《芦沟桥事变》,让观众更形象地了解东江纵队的战斗史迹和“七•七”事变。

在参观走廊,还设置了《日军侵略华罪证》展览,通过展览,警示国人,不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㈠抗日战争爆发,组建东江人民抗日武装

抗日烽火漫燃全国

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发动进攻,制造了“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国性抵抗战争的开始。

东江沦陷 组队御敌

1938年10月12日凌晨,日军共4万余人分三路在大亚湾等地登陆。15日侵占惠州,16日直取博罗,21日占领广州。仅十天时间,广州周边各县和东江下游大片国土相继沦陷。广东五分之一的人口,沦于日军铁蹄之下,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江敌后惠阳、东莞、增城、爆安各县的人民,纷纷拿起武器,奋起抗击入侵的敌人。

193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惠、东、宝地区等地组织人民抗日武装。一支是“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曾生任总长,周伯鸣任政委;一支是“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王作尧人大队长,何与成任政训员。这两支队伍是东江纵队的前身,当时惯称“曾、王两部”。他们以勇战强敌的姿态出现在东江敌后战场上,担负起抗日的重任。

㈢东江纵队成立 夺取抗日游击战争胜利

东纵成立 全面发展

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深圳坪山土洋村正式公开宣布成立。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尹林平、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政治部主任杨康华,联名发表成立宣言和领导人就职代电,并发布第一号布告,重申东江纵队的宗旨和统一战线等各项政策。1944年7月,东江抗日军政干校在大鹏城正式成立。东江纵队在成立后的半年时间里,由成立时7个大队约3000多人,发展到9个大队和一个独立中队,近5000多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民主政权 巩固发展

从1944年开始,东江纵队政治部先后在各抗日根据地召开参议会个国事会,选举协商产生了东宝、惠阳、惠东、博罗、英德、海丰等6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管辖解放区面积约6万平方里,人口约450万。

激战东江 建立基地

1949年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在惠安墩宣告成立,尹林平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松坚为副司令员,左洪涛为政治部主任。粤赣湘边纵队成立后,作战部队已达12000多人,群众团体和民主政权普遍建立。为迎接野战军南下作战,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

1949年10月8日,两广部队进入和平地区。9日,曾生,林平部在龙川老隆会合。两部会师后,即向指定地区推进。先后解放了河源、惠州、东莞、宝安以及番禺、顺德珠三角一带和沿海岛屿。

1950年8月,解放了万山群岛战。至此,广东全境全部解放。1952年,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整编完毕,部队番号随之取消,从而完成了它光荣的历史使命。

永和东江纵队(三)
东江纵队观后感

东莞东江纵队观后感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在学校“争先创优”活动开展之际,在校组织部和学院的老师帮助下,我们党支部与学校和学院的老师们一起参观了广东东莞东江纵队纪念馆,以此来强化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紧迫感和使命感。

广东东莞东江纵队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大王岭村,是展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历史的专题纪念馆,也是第四批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有根据地说,东江纵队是一支驰骋在东莞和华南抗日战场上的英雄部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时期,东江纵队在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和新四军主力,孤悬敌后,处于敌伪夹击的艰苦环境下,始终坚持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方针,转战东江两岸,深入港九敌后,开辟粤北山区,挺进韩江平原,英勇打击敌人,成为了华南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也是我们广东人民解放战争中的一面旗帜。在争取祖国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东江纵队的2500多名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出可歌可泣的历史赞歌,铸造了永垂青史的东纵精神。

在观看东江纵队纪念馆的过程中,最有印象的要数在幻影成像的电影片段这一环节了。

在这一环节,纪念馆以幻影成像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当年东江纵队驰骋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抗击敌人的战斗场面,让在场的观众深深地体会到革命老前辈的艰辛、智慧以及勇敢。敌人的凶残,多少村镇被吞噬,多少家庭被破碎,又有多少人流离失所,多少人在战争中挣扎。这时,党的好同志来了,最可爱的人来了,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挡住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最终把敌人拒之以国门之外。

同时,除了电影片段,纪念馆中还有一些雕塑得有声有色的烈士雕塑。 雕塑是很常见到的,但是每当看到关于刻画革命烈士的主题,心中敬佩之心油然而生。想想当年,就是这些革命先烈,不畏敌人的残酷,不畏生命的安危,排除万难,坚持抗战,始终要把解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外为己任。

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南粤大地,换来了祖国的和平安康。没有了先烈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今天现在的繁荣和富裕。

观看完东江纵队纪念馆,心情颇为凝重,心中始终惦记着那些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也为有这座纪念馆而感到满足。它的落成,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一幕幕惊

心动魄和感人肺腑的历史画面,凝固了辉煌的抗战历史,熔铸着历史的脉动,讴歌了东江纵队的丰功伟绩,颂扬了中国人民特别是广东人民抵抗侵略的英雄事迹,传承伟大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落后就要挨打” 。当今中国人民,尤其是肩负起振兴祖国,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当代大学生,必须牢记历史,才能更好地珍惜今天;缅怀先烈,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牢记革命鲜辈的光辉业绩,学习先辈的崇高品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根本宗旨,发扬革命优良传统。我们要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发扬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努力开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走出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看见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心中永远铭记着革命先烈的“东纵精神”。

范羽

电子与信息学院

08电师班

永和东江纵队(四)
东江纵队纪念广场

  8月27日,天气晴朗,在广州黄埔区永和街道办事处同志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永和东江纵队纪念广场。

  广场位于黄埔区永和街永和大道与新业路交汇处,占地面积约1540平方米,总投资360万元,场地开阔,环境幽美、肃穆。广场由纪念碑、雕塑、景墙及绿化广场等组成,主要展示和宣传东江纵队光荣革命斗争史,并介绍了曾生、尹林平、王作尧三位东江纵队领导人的生平。
  据介绍,2001年,增城在永宁街蒌元村下中屋建立了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以此缅怀永和地区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2011年原萝岗区委区政府斥资修建了永和东江纵队纪念广场。
  街道办事处的同志向我们介绍说,1926年3月起,中共党组织就开始在增城县新塘镇开展活动,当时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对永和地区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38年10月,抗日战火在华南地区熊熊燃起,人民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惠阳、东莞、宝安、增城等地人民,纷纷拿起武器,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
  1940年8月,中共派张宇寰、肖光星到禾丰地区禾�i、石径开辟抗日根据地,成立中共增(城)、从(化)、番(禺)沦陷区工委及下属的禾丰地区黄旗山党支部。1941年下半年至次年初,中共在这些地区掀起武装斗争热潮。
  以卢显光为领导的黄旗山武装中队,在禾丰黄旗山地区广泛开展抗日斗争。在这里,游击队将士面对日本侵略者疯狂围剿,浴血奋战,奋勇杀敌,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猛烈进攻,有力地支持了华南地区的抗日战争,成为中外闻名的抗日武装队伍。
  1944年12月,东江纵队第四支队在中共增城县特支委领导的永和抗日根据地成立,此举为永和地区的抗日战争活动增加了强而有力的后盾,抗日力量如虎添翼,禾丰村黄旗山华峰寺一带成为东江纵队抗日活动主要地区。面对日本侵略者疯狂围剿,游击队将士和人民群众以黄旗山为依托,用华峰寺为掩护,击败敌寇,避过危难。在著名的黄旗山战役中,日军恼羞成怒,用炮火摧毁了华峰寺,并将古寺内的珍宝、经文抢掠一空。华峰寺旧址上仅存的“海门禅院”牌坊和刻有“佛”字巨石,是日本侵略者对永和地区烧杀掠夺的铁证。
  由于永和距离当时增城伪县政府所在地新塘仅有10公里,抗日武装退可渡过东江与活动在中堂一带的中共东莞水乡区委和东纵1支队取得联系,进可挺入西边40公里的华南敌伪巢穴广州。永和抗日根据地,不仅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从战术角度来看,是插在敌占区心脏的一把钢刀。1945年1月,增城东江以北第一个区级抗日民主政府在永和圩成立,标志着永和地区的人民解放斗争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引起了广州和增城日军的惶恐不安,日军接连不断地会同伪军,向永和根据地发动进攻。永和根据地军民在县委和东纵4支队的领导下,多次与敌人展开了激烈艰苦的保卫战。1945年2月,日军和伪军的1000多人进犯永和根据地。东纵老战士郑伟灵率领抗日武装予以还击,用掷弹筒轰击敌人。敌军以为我方有火炮,遂向新塘撤去。半个月后,日军80人配备炮兵,连同伪军400余人再犯永和。东纵第4支队迎战,毙敌10名日军。
  1945年春,日军纠集伪军800余人,又一次向永和抗日根据地发动进攻,并且攻占了永和圩,向乌榄园、朱罗窿、木古一带推进。当时,东江干校干部队刚好从罗浮山转移到乌榄园4支队队部办班学习。在情况万分危急的关头,这支不是战斗队的干部队伍,在负责人徐荣光的带领下,占领石头山建立阵地,配合永和常备队阻击来犯的敌人。
  战斗一直打到傍晚,日伪军仍未能攻占石头山阵地,随后撤回永和圩宿营。第二天上午,中队长宋刚带领18名小分队的战士,急跑10多公里从萝岗翻越罗峰山,进入石头山阵地,接替干部队阻击敌人。宋刚同机枪手陈福兴一起,占据一块旧坟地作掩蔽体,又派出一个战斗小组绕到日伪军的左侧翼,用火力袭击敌人。
  战士们英勇顽强,巧借地形,固守阵地,四天内毙伤敌30余人,一伪军头目亦被宋刚狙击丧命。伪军失去了指挥官,顿时乱了方寸,立刻退兵,在永和圩内筑垒防守。这时在外线活动的陆仲亨中队也赶回增援,两中队南北夹击,自卫队也前往助战,声势浩大,伪军仓皇逃回新塘。日军企图消灭永和抗日根据地的妄想也随之粉碎。
  1945年9月,东江纵队林平政委在给中央军委的报告中称:“增城永和地区设立区级政府,人民武装近千。”禾丰黄旗山抗日武装斗争犹如利剑直插日伪军。在永和、禾丰人民的支援下,东江抗日纵队独立第二大队横扫增城敌据点,并渡过增江,沿广九线狠狠打击了广州外围日伪军,活捉了日军阿南中佐,一扫“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禾丰黄旗山根据地抗击日寇的胜利消息被延安新华社播发。
  东江纵队纪念广场记录了永和地区光荣的抗战历史,如今,黄埔区致力将其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开展清明祭奠革命先烈活动。纪念广场成为该区红色旅游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永和东江纵队(五)
东江纵队发展沿革

  【摘要】东江纵队起源于1938年成立的多支游击队。1939年4月至5月间,这些队伍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下辖的两个大队。1940年9月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42年1月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1943年12月2日部队番号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抗战胜利后,根据双十协定,东江纵队北撤山东。

  【关键词】东江纵队;发展沿革;中国共产党
  东江纵队,全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东江地区建立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队伍。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广东惠阳大亚湾登陆,21日占领广州。自此,华南抗战全面爆发。中共依靠当地群众,在东江地区建立人民抗日武装,创建根据地,成为华南抗日战场一支坚强的抗日力量。学界对东江纵队研究不多,对其发展沿革语焉不详,笔者根据现有资料对东江纵队的发展沿革做一整理,以求教于方家。
  一、东江人民抗日武装
  东江纵队的前身是东莞、惠阳、宝安、增城等东江地区中共采取各种形式建立的群众性抗日武装组织。这些武装组织有东莞常备壮丁队、东莞模范壮丁队、增城民众抗日自卫团仙村大队和雅瑶大队、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等。在严峻的斗争中,上述组织历经整合,发展成为两支重要的抗日武装组织:一是由曾生担任队长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一是由王作尧担任队长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
  1938年4月,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成立,负责东莞、宝安和增城(部分地区)三县党的工作。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决定立即组建一支抗日武装。10月15日,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立,全队共150人,王作尧任队长。12月中旬,在中共东宝联合县委领导下,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成立,下设第一、第二大队,黄木芬和蔡子培分任一、二大队大队长。两队共约200余人。12月下旬,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一大队和王作尧率领的部分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及各区地方武装人员共约200人集中整编。至1939年1月,重新组建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何与成任政训员,黄高阳任总支书记。
  在日军登陆大亚湾之前,惠阳、宝安等地区也先后建立了抗日自卫队等形式的民众抗日武装。10月30日,中共惠阳、宝安工作委员会成立,曾生任书记,开始组建惠宝边人民抗日游击队,并争取到“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的番号。12月2日,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正式成立,部队共100余人,曾生任总队长,周伯明任政治委员,在惠宝沿海地区开展游击活动。12月下旬,根据东南特委的指示,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部分队员70余人编入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组成第一中队。随后,又以淡水、坪山、坑梓等地的共产党员和抗日自卫队员组成第二中队。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人数达到200余人。
  经过一系列的斗争和统战工作,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和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先后取得了国民革命军的统一番号。1939年4月,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改为第四战区第四游击纵队直属第二大队,下辖两个中队。不久,中共东南特委将阮海天带领的增城抗日武装100多人调到东宝地区,编为第二大队第三中队。5月,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改为第四战区第三游击纵队新编大队。虽然接受了统一番号,两支队伍仍保持原来的组织和独立编制。至年底,两支部队发展到近700人,在惠阳县的坪山和宝安县的龙华、乌石岩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初步打开了东江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局面。
  1940年初,广东国民党军队掀起反共高潮,曾生、王作尧两部寡不敌众,加上缺乏经验,作出了东移海陆丰的决定。部队东移时,又遭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从700多人减至100多人,处境艰难。正当部队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书记处于1940年5月8日给广东省委发来电报,明确指出“曾王两部决不可在我后方停留,不向敌进攻而向我后方行动的政策,在政治上是绝对错误的,军事上也必失败……。”①根据指示,两部重返东宝惠前线敌后地区,投入新的战斗。
  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
  为确定东江抗日游击队今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基本方针和任务,中共前东特委于1940年9月中旬在宝安县布吉乡上下坪村召开部队干部会议,决定把“新编大队”、“第二大队”的国民党番号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部队整编为第三大队和第五大队。林平兼任两个大队政治委员,梁鸿钧负责军事指挥,曾生任第三大队大队长,卢伟良任政训员,王作尧任第五大队大队长,蔡国梁任政训员。至此,部队在组织上完全摆脱了与国民党的关系。会后,第三大队挺进东莞大岭山客家洞地区,开创了大岭山根据地。第五大队在宝安阳台山地区和广九铁路两侧活动,开创了阳台山区抗日根据地。
  三、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
  为加强和统一领导东江地区的敌后游击战争,1942年1月,广东军政委员会成立,林平任军政委员会书记,曾生、王作尧等为委员。同时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下设总队部(参谋处)、政治部、军需处。梁鸿钧任总队长,林平任政治委员,曾生任副总队长,王作尧任副总队长兼参谋长,下设1个主力大队和4个地方大队,东莞地区部队仍为第三大队,惠阳地区部队编为惠阳大队,宝安地区部队编为宝安大队,港九地区部队成立港九大队。曾生、王作尧、彭沃、曾鸿文、蔡国梁分任第三大队、第五大队、惠阳大队、宝安大队、港九大队大队长。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指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先后从香港营救出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等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以及美、英等国际友人和侨民、官兵共800多人。
  四、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
  为适应形势的发展,1943年12月2日,中共中央指示把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的番号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简称东江纵队),下辖7个大队,共3000余人。司令员曾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同日,公开发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宣言》和领导人就职通电,庄严宣告东江纵队是人民的子弟兵,是中共领导的部队。至1945年2月,东江纵队扩编为9个支队,共9000多人,创立了以罗浮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逐渐向粤北、粤东发展。
  1945年9月,为了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南方局关于分散坚持的方针,东江纵队成立了江南、江北、粤北和东进四个指挥部,实行军事上的分区指挥,把活动区域推进到广州市郊、粤赣湘边和韩江地区。东江纵队总人数发展到1.1万余人。
  五、北撤山东
  根据双十协定,1946年3月27日,国共双方签订了东江纵队北撤山东烟台的协定。7月5日,北撤人员共2583人安全抵达烟台。
  1947年8月1日,东江纵队北撤人员骨干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编入华东野战军序列,先后参加了鲁南、莱芜、豫东、济南、淮海等战役。未参加北撤留在广东坚持斗争的人员,在中共广东区党委、中共香港分局的领导下,恢复武装斗争,逐渐发展壮大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等。1949年3月,两广纵队改属第四野战军指挥,挥戈南下。10月,与粤赣湘边纵队组成广东战役南路军,担负解放广东作战一翼的任务,为广东解放作出了贡献。
  注释:
  ①《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曾生、王作尧两部应回防东宝惠地区及行前应注意事项的指示》,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东莞抗日实录》,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55-56页。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71799/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