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平罗县生态移民区金融服务

来源:专题 时间:2016-08-31 10:01:1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专题】

宁夏平罗县生态移民区金融服务(一)
宁夏生态移民搬迁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宁夏自治区易地扶贫搬迁专题之十一:宁夏生态移民

搬迁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宁夏区发展改革委地区处

宁夏南部山区包括固原市的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县、原州区和中卫市的海原县及吴忠市的盐池、同心县共8个国定贫困县,涉及162个乡(镇)、1637个行政村,总面积3.04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面积的58.8%。2003年总人口238.4 万人,其中回族人口119.4万人,分别占自治区总人口和回族人口的42%和60%。经过二十年的扶贫开发,1999年南部山区已整体基本解决了温饱。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贫困标准统计,到2003年底,宁南山区还有绝对贫困人口26.7万人,低收入人口71.3万人,合计98万人。这些人口又大多生活在六盘山阴湿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沟壑区和中部干旱风沙区。这里生存条件严酷,资源匮乏,交通闭塞,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远远超出了资源的承载能力,农民收入的一半以上来源于第一产业,本身不具备优势的种植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长期的人口压力和经济贫困,形成了以落后的生产方式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过垦、过牧、过樵导致生态进一步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效益低下,以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

2001年,宁夏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区之一,为我们把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自然资源

贫乏、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搬迁,易地安置,使扶贫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创造了条件。通过改善迁入地的生产条件,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还可以缓解迁出地的人口压力,为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创造条件。因此,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我区又称做生态移民工程。【宁夏平罗县生态移民区金融服务】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因地制宜的根据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认真落实计划和配套政策措施,试点工程进展顺利,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易地扶贫移民搬迁试点工程的特点

国家易地扶贫移民搬迁试点工程在我区叫“生态移民工程”,这是自治区发改委结合宁夏实际起的名字,已经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广泛接受。生态移民与原有的“吊庄”移民有一些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⒈ 历史背景不同 过去,我们的易地移民开发是在商品短缺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的,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进行的。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移民搬迁的背景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必须在坚持以往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同时,开阔思路,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时期移民搬迁的有效途径和办法,采取更加符合我区实际的有力措施,要坚持“政府引导,政策协调,讲求实效”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自治区政府确定的生态移民的各项政策措施,有组织、有计划、积极稳妥

地安置贫困人口。同时,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改善迁入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移民安置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⒉ 迁出区域不同 以往的移民迁出区域遍布山区各县、各乡、各村。生态移民来源主要是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区、重点干旱风沙治理区和水库淹没区的贫困人口,2003年又扩大到地质灾害发生区。

【宁夏平罗县生态移民区金融服务】

⒊ 搬迁方式不同 “吊庄”移民是政府“拔萝卜”、“群众自愿”的搬迁方式。生态移民大部分实行整村搬迁(自然村),目的是彻底解决影响区域生态环境恢复的根本问题。

⒋ 管理体制不同 “吊庄”移民实行的是“两头有家,来去自由”政策,移民到达迁入地后,仍由迁出县管理。生态移民实行“属地管理”,移民搬迁后,注销原驻地户口,收回承包土地,使移民群众能够很快与当地社会融为一体。

二、生态移民的搬迁对象和规模

自治区政府批转的《自治区实施国家易地扶贫移民开发试点项目的意见》中明确,生态移民来源主要是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区、重点干旱风沙治理区和水库淹没区的贫困人口。根据国家的统一安排,2003年又扩大到地质灾害发生区。根据各县摸底调查,我区需要实施搬迁的总人口为302794人,其中: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区167764人、重点干旱风沙治理区104490人、地质灾害发生区30540人。

【宁夏平罗县生态移民区金融服务】 【宁夏平罗县生态移民区金融服务】

三、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情况

2001—2004年国家发改委安排宁夏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总投资64370万元,其中移民专项资金4200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22370万元。计划安置移民11.6万人。

截止到2004年底,我委累计批复的项目区可安置移民120569人,总投资60931万元,其中移民专项资金40028万元、群众自筹18853万元。

宁夏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安置区一览表

移民搬迁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自治区发改委要求移民安置工作遵循“一年建设、两年搬迁、三年稳定”的原则。截止2004年底,累计安排资金51985万元,其中移民专项资金2984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095万元、群众自筹19085万元,下达移民安置计划113356人,占国家下达计划的97.7%。完成移民搬迁69736人,占已下达计划的61.5%。目前,红寺堡新庄集四支

宁夏平罗县生态移民区金融服务(二)
谈彭阳县移民区水情现状及生态移民意义

谈彭阳县移民区水情现状及生态移民意义

摘要:介绍了彭阳县移民地区水情现状及异地搬迁、生态移民的意义。

关键词:移民区;干旱少雨;生态移民;异地安置

1移民区水情现状

彭阳县作为宁夏南部山区贫困县之一,是六盘山水源涵养林的边缘区。境内地形地貌分为北部黄土丘陵区、中部河谷残塬区、西南部土石质山区三个自然类型区,地质结构复杂,自然灾害频发,随着近年来气候日益干旱,生活用水的问题都无法解决,农业用水就更加无从谈起,农业生产条件也就更加脆弱,群众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比较困难。根据摸底调查,全县共涉及生态移民8 576户36 333人,其中:(1)以山体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险点78处,涉及12个乡镇49个行政村69个村民小组1 714户7 244人;(2)以王洼煤业公司为主开发的煤矿塌陷区现有农民981户3 922人,随着煤矿开采进度加快,预计到2015年煤矿塌陷区涉及人口1 400户6 000人;(3)六盘山外缘区1 187户4 733人;(4)水库淹没区193户841人;(5)偏远零散户4 501户19 593人。这部分群众受自然灾害、地理、经济、文化条件约束,生产和居住条件极差,生活十分困难,是全县贫困人口聚集居住区,扶贫任务艰巨,不通过异地搬迁不仅基本生存问题难以解决,而且对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也会造成很大的破坏,自然植被难以有效恢复,地质滑坡带来的危害将得不到根治。

2生态移民的必要性

2.1实施生态移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县,一部分散居边、远、穷、灾等地的农户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自我发展的基础条件缺乏,有限的土地和自然资源成为主要的生产资料,常年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造成了局部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自然灾害的频发,人与自然的矛盾已经相当突出。实施生态移民,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维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2实施生态移民,是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

通过县内生态移民的开发建设,使乡镇及村组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并带动餐饮、住宿及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持续较快发展。但由于仍有部分农户在水源涵养林核心区及其外缘区居住生活,人为因素的干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移民开发建设带来严重制约,尤其是对生态植被恢复建设等造成一定影响,将该区域农户整村(组)进行县内移民搬迁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宁夏平罗县生态移民区金融服务(三)
对宁夏中南部移民搬迁区生态修复的思考

【宁夏平罗县生态移民区金融服务】

对宁夏中南部移民搬迁区生态修复的思考

摘要 简述了宁夏中南部移民区的概况,以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刘家沟移民迁出区为例,介绍了移民搬迁区生态修复措施,并简要总结了鱼鳞坑整地和反坡带子田整地的技术措施,以为生态移民建设能够更加顺利地实施和全面恢复移民迁出区的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宁夏中南部

固原市原州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六盘山东麓,地跨东经105°58′~106°57′,北纬35°34′~36°38′。全区总面积2 756 km2,辖7镇4乡5个办事处,153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32万人,占72.4%。地势呈西南高,北部低,海拔1 470~2 100 m。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梁峁交错、沟壑纵横,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9.5%。境内全年日照时数、年均气温、年积温、无霜期分别为2 527 h、6.5 ℃、2 263 ℃、103~148 d,年均降雨量400 mm(多集中在6—9月),植被在水平带上属于温带草原带,具有由森林草原向干旱草原过渡的特点【宁夏平罗县生态移民区金融服务】

[1-4]。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1.55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2.9%),其中有林地

1.36万hm2(公益林0.83万hm2,商品林0.53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1.9%;疏林地0.1万hm2,占0.9%;灌木林地3.19万hm2,占27.6%;未成林造林地

2.64万hm2,占22.9%;无林地4.25万hm2,占36.8%;森林覆盖率为12.7%。

1 宁夏中南部生态移民概况

生态移民是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山川互济、具有宁夏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可以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用5年时间将生存条件极差地区的35万贫困群众搬迁安置到近水、沿路、靠城的区域;再用5年时间把宁夏建成为国家生态移民扶贫开发示范区,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小康[1-4]。

原州区计划对中南部7.88万户34.6万人实施生态移民搬迁,涉及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等9个县区91个乡镇684个行政村1 655个自然村,规划县内、县外分别安置2.84万、5.04万户,安置人数分别为12.11万、22.49万人。规划移民安置区274个,其中分别设生态移民安置区、劳务移民安置区234、40个,分别安置移民5.87万户25.95万人、2.01万户8.65万人[1-4]。“十二五”期间,财政部将每年补助3亿元,5年累计补助资金15亿元,用于宁夏中南部地区345万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大大地支持了该区生态移民工作,使生态移民建设能够更加顺利的实施。

2 移民搬迁区生态修复措施

以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刘家沟移民迁出为例进行阐述。刘家沟位于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黑刺沟村,与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区相接,距固原市区30 km,与滴水崖、黑刺沟、凤凰蛋相连,原有住户62户228人,于2012年已全

宁夏平罗县生态移民区金融服务(四)
浅析宁夏盐池县生态脆弱区的环境质量提升

  摘 要:宁夏生态环境脆弱,尤其是南部生态脆弱区,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首要问题。盐池位于宁夏南部生态脆弱区,处于中部干旱带,生态问题严峻。针对盐池县这个相对欠发达地区的生态问题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提升盐池县环境质量的措施,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生态环境;盐池;环境质量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6-0072-02
  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生态文明”这一概念是在2005年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正式形成,党的十七大正式写进中央文件里,到党的十八大胡锦涛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对宁夏盐池县的环境质量的提升做一浅析,以促进对生态文明认识的不断深化,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一、宁夏盐池县生态脆弱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古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但是宁夏南部生态脆弱区却是另外一回事,这一地区包括盐池、原州、西吉、隆德、泾源、彭阳、海原、同心、以及中宁县的山区等,面积为4.3万平方公里,占宁夏总面积的65%,人口约256.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1%。与宁夏北部黄河灌溉区相比,这里交通不便,严重缺水,植被也比较稀少;灾害性天气也很多,年降水300―600毫米,且分布不均,年蒸发量1 000―2 400毫米,地下水源奇缺,水质很差。盐池县总面积为7130平方千米,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属于黄土丘陵向鄂尔多斯台地的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由于地貌类型复杂,加之处于干旱带,水土流失严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5 868.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82.3%。县南部丘陵以中、强度水利侵蚀为主,面积1 122.3平方千米,中北部缓坡沙地以中度风力侵蚀为主,有条状或块状的沙地和盐碱地,面积4 746平方千米,盐池县的植被覆盖率仅为10%~15%,植被类型为荒漠草原,旱生、沙生是其主要特征[1]。水资源短缺且水量小,水质也相对较差;浅层地下水分布广,但许多都为高矿化度和高氟水,水质差,不能饮用;而深层地下水埋藏深,且分布不均匀。而且随着气候变干、降水少,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脆弱的环境问题使生态环境恶化,区域经济落后。在古代,由于移民扩大了开垦荒地的规模,大量的森林植被和草原被破坏,从而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草原向矮小化、稀少化的方向发展,以至于产草量减少。由于草场退化,目前,盐池县的土地沙化面积为总土地面积的48.6%,草场面积却只有46×104hm2,鲜草产量为1 851kg/hm2,载畜能力为0.92hm2养一只羊[2]。
  二、盐池县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宁夏由于地理位置处于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由于盐池县处于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土地沙漠化严重,干旱且多风,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为土壤沙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土地沙化直接影响了农牧业生产,威胁交通、水利和居民生活,而人为的乱砍滥伐则更加加剧了土壤风蚀,使土地肥力下降。目前,盐池县土地沙化面积已达4 575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4.7%,其中已演化成沙丘、平沙地的重沙化土地面积达2 321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6.7%,沙尘暴和扬沙天气的出现频率与强度都有所增大[3]。
  2.盐池县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首先,由于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且地形起伏较大,盐池县森林覆盖率仅有5%左右。50%-60%的耕地属于坡耕地,抗冲能力弱,植被稀疏,年降雨量虽少,但多以暴雨出现,强度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使天然草地进一步退化。在盐池县的东西两头,这里的沟头每年以10m的速度向前延伸,破坏耕地500hm2左右。土壤侵蚀带走了大量的养分物质,坡地平均每年损失表土0.5-1cm,致使土地中的有机质大量流失,泥沙淤积,灌溉面积下降。另外,水土流失还破坏了水利设施,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冲毁农田,威胁村庄、道路和交通安全目前,水土流失已占盐池县土地总面积的16.9%[3]。
  其次,干旱问题严重,干旱频发,平均5年1次,多的时候2年1次,并且持续时间长,有时候持续长达6年,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严重。暴雨、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频发,其中,暴雨的发生频率为2到3年一次,大风以四五月最严重。
  3.对目前宁夏生态问题严重性的认识不够、目光短浅、人民的教育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由于“人定胜天”、“万物皆备于我”等人类中心思想的观念和西方“发展主义”等观念的影响。由于缺乏科学知识,贪图享受的局限,有很大部分人爱护环境、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识相对薄弱。对自然界总是掠夺和利用而不去保护自然,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享受老祖宗留下来的成果,断绝了子孙后代的路。恩格斯在100多年前就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在盐池县的很多地方,由于贫困,家长过早的就不让孩子读书,使其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这样做的后果导致人们教育程度跟不上,破坏自然的观念难以转变,这对生态坏境的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害。
  4.环境法制体系、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环境检测能力建设滞后
  就目前盐池县的环境执法能力、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环保工作的要求。关于环境的法制建设严重滞后,已经严重的影响了生态环境,在某些时候我们是“无法可依”。如果我们的法制现状不改变,人情大于法制,那么我们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将是无从谈起。
  5.盐池县经济不发达,生态产业底子薄
  从我们目前的现况,我们可以发现,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生活富裕,中部地区基本达到小康水平,而西北地区则相对比较落后。宁夏经济不发达,而盐池作为宁夏南部生态脆弱区经济更是严重落后,生产力水平低,科学技术水平和人民的思想素质还不是很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生态环境的发展,为使盐池县摆脱贫困,应优先发展生态环境产业,促进经济的循环与发展。   三、宁夏盐池县生态脆弱区的环境质量提升对策分析
  1.科学治理并结合西部地区生态特点发展生态农业
  加大科技支持力度,依靠科学技术培育抗风沙和干旱的物种。要着力推广植树造林绿化技术,在县城周围筑起防护林。大兴水利,水利是盐池生态环境和保护和建设的基础,退耕还林不等于植树种草,植树种草也不等于水土保持,如果仅仅只是植树种草是不可能最终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在生态环境的建设中,鱼鳞坑、谷坊、治沟骨干工程等具有蓄水拦泥的功能,洪漫坝地、梯田也具有保水、保土、保肥、节水的效力,这样做可以保障粮食的供给和退耕还林的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运用梯、坝、塘等小型水保工程,改变微地形,减少土壤侵蚀,起到保土、保肥、保水、改善生态的作用。大量种植乔、灌、草充实生态位,增加植被覆盖,增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少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刷。采用草田轮作、深耕深翻等种植手段,以利于增加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实现局部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以点带面,推进全面治理的规模。扩大苜蓿、拧条、放牧林种植面积,推广舍饲养殖,发挥畜牧业强县的优势。种植紫花苜蓿为主的饲草,并大面积营造以拧条为主的放牧林,如柳扬堡乡已建成成片的拧条林近1.3万公顷。通过苜蓿的种植带动舍饲养殖,真正发挥畜牧业的优势[2]。
  2.对生态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建设
  生态移民是对生态环境恶劣、生产条件较差且又不适合人居住地方的贫困人口实施的移民搬迁[2]。生态移民可以从根本上对生态坏境进行改善,也可以使贫困地区的人们脱困。1980年以来,宁夏对南部山区贫困人口先后实施了吊庄移民、固海扬水工程移民等一系列扶贫工程,累计搬迁贫困人口66万人[4]。从生态移民的实践中可以看出生态移民的一系列优势,盐池县应借鉴生态移民的做法,这样可以实现人们在异地创业和致富的有效方法。
  3.加强对人们的宣传、教育,促进生态文化建设
  我们一切的思想、意识都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对人们从思想上进行生态教育,提供人们对自己家乡的爱护,增强自律与他律,树立生态文化意识。同时,要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道德教育能增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破坏生态坏境的行为做斗争,从根本上杜绝人为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4.加强生态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进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地法律保障
  应充分调动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对破坏和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同时要制定鼓励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机制,并通过财政收入和价格政策等各项措施促进污染物的减排工作,形成鼓励和制约相结合的政策措施。盐池政府应在小流域治理、防沙治沙等生态问题项目上给予资金的支持。按盐池县禁止、限制开发区等不同类型的生态区给予补偿标准,形成有利于保护森林、草原、湿地、水源和农田的奖励机制。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和对破坏生态坏境行为的惩罚,提高排污标准,使企业对坏境的伤害降到我们所能做到的最低,从而解决企业对环境的污染。
  5.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
  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在发展生态产业时要实施清洁生产,坚持预防和治理相结合,发展循环经济。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废物”所构成的单向物质流动,造成自然资源的粗放式高强度开采和生产加工过程污染废物的大量排放。而循环经济则是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过程,上游生产的废物成为下游生产的原料,倡导“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使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减轻自然环境压力,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转变[4]。
  参考文献:
  [1]姜玲.宁夏盐池县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对策[J].宁夏工程技术,2006,(2).
  [2]杨建华.盐池县生态环境建设的成绩与做法[J].甘肃农业,2007,(12).
  [3]宁夏盐池县防沙治沙材料[Z].盐池县人民政府,2010.
  [4]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J].宁夏政报,2007,(1).

宁夏平罗县生态移民区金融服务(五)
对原州区当前绿化苗木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 要] 对原州区当前绿化苗木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全国城市化率越来越高,国家对新农村建设越来越普及,城市居民,农村村民对于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的现状,建议我区今后大力培育乡土树种 积极引进新品种、加快大中型苗木的培育、大力发展容器育苗等方面发展绿化苗木,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 绿化苗木产业 问题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118-01
  随着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首次对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全面部署,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宁夏作为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的主战场,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抢抓机遇,大搞退耕还林、生态移民工程,使的生态建设得以发展,带动了绿化苗木市场,特别是近5年宁南山区的“四县一区”达到了高峰。但整体局势趋于管理粗放,品种单一,质量不高,标准偏低,生产水平远远跟不上全国苗木发展需要。下面我结合我区当前绿化苗木生产市场的行情谈一点自己的见解,供大家参考:
  1 存在的问题
  1.1 苗木生产面积大、数量多
  目前,原州区绿化苗木培育主要集中在张易、开城、官厅、中河、彭堡、头营、三营、黄铎堡等乡镇,据2014年政府部门统计的数字显示,育苗总面积超过2万亩,特别是移植一、二年生的小规格苗木占总面积的1/2以上。从当前我区城市园林绿化美化、乡村绿化、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造林用苗来看,小规格苗子超大过剩,大规格苗木供应不足,部分绿化大苗主要靠异地调运调整。
  1.2 以常规树种为主,新品种缺乏
  多年来,由于原州区地处宁南山区贫困区,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的生产,长期处于广种薄收、开荒种粮,以粮食生产为重。近年来,受西北大开发、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等林业生态建设大气候的影响,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开始育苗、发展设施农业、养殖业,实现了以粮食生产向生态为主的大转变,涌现出了一大批育苗大户、专业合作社、绿化公司,呈现出家家户户育苗热。但是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总体没有长远规划,热衷于“人家种啥,我种啥”、“什么树能赚钱我就种什么”,这种现象非常普遍。生产的针叶树种有云杉、油松、樟子松、落叶松,阔叶树种以乡土树种新疆杨、河北杨、樟河柳、刺槐、白蜡、国槐及少量的红梅杏经果林苗子等。新品种、花灌木、花卉育苗偏少,常规树种育苗过剩。
  1.3 管理粗放,苗木质量不高
  由于近几年农民反手都加入种苗行业,成了育苗新手,大多数对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了解甚少,他们只注重信息的获得和品种的选择,而不能因地制宜的发展苗木。有的对苗圃地选择不当,土壤贫瘠、盐碱或涝洼,不适宜种植苗木,有的选择树种不当在沙土和壤土上栽植常绿树种,起苗时不能带土球;有的栽植密度过大,苗木的生长空间太小不适合,生长比例失调,存在“挤苗”现象,使苗木下部出现烧叶,有的不进行整形修剪或修剪不及时、不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使好多4-6cm的新疆杨、河北杨、樟河柳根部、干部不同程度遭受病虫危害,导致无法造林,绿化带樟河柳不同程度枯死,砍树、烧苗现象严重,致使干形、冠形生长不规则,商品苗档次低,优质苗出圃率低,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直接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1.4 生产标准低,销售难度大
  由于管理粗放,大多数阔叶树种苗木生长的干形弯曲、病虫害危害严重、树冠参差不齐,即不能在全国绿化调运,也不能在本地造林;针叶树种苗木偏小,由于多次受春季晚霜冻的危害,树形杂乱无形,导致荒山造林苗木质量标准,至于园林绿化树种,尤其是观赏乔木、灌木及藤本树种,一直都很少生产,同时规格小、标准低,销售难度大。
  2 对今后绿化苗木发展的建议
  2.1 大力培育乡土树种,积极引进新品种
  从原州区当前育苗的实际出发,在生态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立项审批等方面,优先选用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良乡土树种,形成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的绿化比例。在生态移民迁出区和生态公益林营造中乡土树种绿化面积不低于70%,商品林建设中乡土树种绿化面积不低于30%,城市公园、广场及庭院绿化中以常青树为主,名贵特优树种为衬托,花灌木点缀,将城市装饰成多彩的效果。有利用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减少调运的费用;使新品种的引进培育,得到重视与应用,尽快速适应市场。
  2.2 加快大、中型苗木的培育
  随着全国的城市化率越来越高,国家对新农村建设越来越普及,城市居民,农村村民对于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对绿化苗木的规格、配置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品种高标准绿化苗木、花灌木及色彩搭配上也随之丰富,形式日趋多样化、标准化、美观化。而大规格的苗木绿化见效快,成景快,苗木整齐均匀,而且抗毁坏能力强,能发挥最佳的绿化功能和美化环境效果。造成大规格、大树型、精品造型苗木短缺。建议广大绿化公司、育苗大户要从粗放管理、普通育苗向标准化、规范化、多品种、高质量的育苗发展,生产大规格、中高档苗木为主体的树木品种、花灌木及名优特色树种,通过宣传、网络、电商向全国市场畅销,为我区苗木发展起好步、带好头。
  2.3 大力发展容器育苗
  从目前全国绿化工程现状来看,对苗木的标准有极大的提升,要求全冠移植、反季节移植施工,对苗木的整体性、存活率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成活率,大量采取漫灌、滴灌、喷灌及给树体输送营养液等措施。而容器苗具有栽植不受季节限制、整体性好、成活率高等特点将成为市场的主导者。目前,中大规格的容器育苗在全国处于尝试阶段,容器苗市场的空缺注定谁抢先,谁先得益。
  2.4 加强管理
  按照不同品种苗木对土壤的酸碱度的要求,做好苗圃地选择,适时栽植,做好苗圃田间管理,及时进行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增强苗木抗逆力,加强干形、冠形的培养,提高苗木的质量,为造林绿化提供高标准、严要求的绿化、商品优质壮苗,赢得市场的青睐,更好的为苗圃经营者创造利润。
  参考文献
  [1]《宁夏农林科技》2012年12期,王淑英撰写的《平罗县绿化苗木产业发展建议》。
  [2]《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12期,李翔撰写的《福建省绿化苗木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72077/

推荐访问:平桂区生态移民 泰州金融服务区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