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丽乡村的有关做法

来源:专题 时间:2016-08-31 10:06:4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专题】

关于美丽乡村的有关做法(一)
美丽乡村措施类

主题:美丽乡村

措施类

题目:搭建平台、理顺关系、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的又一重大创新。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提升村庄整治、新社区建设、农房改造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内在要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如何创建美丽乡村建设,切实给农民带来实惠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与实践,下面就几点建设的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一)搭建有机衔接的工作架构,主要是“建设目标、总体规划、指标考核”的有机衔接。

一是明确四项目标。即“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四项目标涵盖了新农村建设五句话20字要求,既是工作目标,也是考核指标,并以此为大类细化了36项考核标准,指标标准均高于全国、全省,空间上全覆盖到全县187个行政村。安吉县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前两年抓点成线打出品牌,中间三年延伸扩面产生影响,后五年完善提升全国领先。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在四项目标指导下,安吉县以“立意上求高度、平面上求广度、类别上求纬度、推进上求经度”为架构,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坚持规划为引领,研究制订《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委托浙江大学编制完成《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安吉乡村风貌特色研究—营造技术导则》,为全县农村风貌的营造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适宜的技术指导。同时,安吉县要求各创建乡镇、村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将其他各类专项规划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

三是推行联动考核。坚持“一个标准、三个档次、捆绑考核、动态管理”。“一个标准”包括4大方面36项指标,根据工作权重,实行百分制考核;“三个档次”指根据考核分值高低,划分为精品村、重点村和特色村三个档次,达到考核分值给予相应奖励补助;“捆绑考核”指创建村考核结果,与所在乡镇发展贡献奖考核、与结对部门创新发展奖考核相挂钩;“动态管理”指实行每月督查通报、半年会议推进、年终总结考核。

(二)健全有序推进的工作机制,主要是“年度计划、个性设计、项目管理”的有序推进。

一是科学安排计划。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分年度安排推进计划。坚持指令创建和自主申报相结合,沿线、沿景村庄采取指令办法,循序渐进、串点成线;偏远、散落村庄采取自主申报办法,经过审核、以点扩面。

二是凸显个性设计。坚持不规划不设计,做到不设计不实施,因地制宜,体现差异性和多元化。根据精品线风格和片区风貌,合理定位村庄主题特色,做到既融入整体大环境,又形成特色小气候;根据每个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特色、人本文化的不同,做到移步换景、看景辨村;同时,美丽乡村建设要结合土地整治、林地流转等其它工作,整体布局、一体推进、防止反复和浪费。

三是严格项目管理。制定考核指标与验收办法,采取“5+X”的办法清理整合建设项目,即由县农办、发改委、财政局、规划与建设局和审计局等五部门牵头,会同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对支农项目申报、立项、实施、考核验收、资金拨付全面审核把关,着力提高项目绩效。同时,配套设计执行情况检查、跟进项目资金运行审计等办法。

(三)构建三位一体的共建模式,主要是发挥了“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个积极性。

一是坚持以党政为主导。安吉县成立了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下设四大工程组;实行县级领导、县级部门与创建村结对创业共建制度;聘请顾问,成立专家指导组;建立各级工作督查制度,加强工作考核;逐步完善修订《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考核指标与验收办法》。

二是坚持以农民为主体。通过层层宣传发动,召开全县推进建设“中国美丽乡村”万人动员大会,开展“美丽家庭”创评活动,举办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培训班,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发挥主体作用。

三是坚持以社会为补充。安吉县15个重要经济职能部门与乡镇、125个部门与132个建设村、179家企业与169个行政村开展了结对共建工作。同时,安吉县省发改委建立了项目对接长效工作机制,与省财政厅建立了对美丽乡村建设为期五年的专项补助机制。同时,安吉县与复旦大学共同成立中国乡村发展研究中心,深入推进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项合作。

(四)形成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主要是“基本建设、长效管理、村庄经营”的整体联动。

一是坚持建管并重。安吉县研究制订了县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实施意见,明确具体实施范围及责任主体,按照“公共卫生保洁好、园林绿化养护好、基础设施维护好”总体要求,着重强化经费保障和监督考核。县财政专项安排400万资金用于长效管理,安排600万用于村级干部报酬三级统筹,安排200万用于考核奖励。

二是着力提升经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推进美丽乡村持续发展和长效管理的关键。为此,安吉县在建设过程中,提前考虑经营要素,抓好产业培育和发展,发展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与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抓好村级资产的盘活和开发,引导村级通过规划和建设,增加土地、房产等资产性收入;抓好农业改革与发展,将创建工作与土地流转、林权流转、土地复垦等工作有机结合,推进创建从“建设村庄”向“经营村庄”提升。

(五)建立了多元支撑的投入体系,主要是建立了财政引导、金融支持、群众参与的多元化的投入体系,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

一是财政加大投入力度。两年来,安吉县财政累计投入三农资金2.36亿元,占全县可用财力的13.3%,2010年的预计投入资金2.46亿元,约占全年可用资金的19%。远远超过周边3—6%的平均水平。在财政投入方向上,除了确保以奖代补资金外,还重点突出污染治理和清洁能源使用,实现垃圾、废水处理系统网络化,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路灯、清洁沼气广泛使用,地源(水源)热泵技术建筑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

二是引导金融资金支持建设。安吉县财政局在县信用联社建立“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风险专项资金”1200万元,用于乡镇建设资金的融资担保。县信用联社按基准利率下调10%为建设项目提供金融支持,两年来累计授信贷款2.4亿元,有效的解决了建设资金压力。

三是激励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得到了全县上下的高度肯定,也激发了群众参与建设、主动投入的自觉性。两年来,安吉县村级集体共投入1.5亿元,农户个人投工投劳1亿元,主要用于村内环境改造和农户庭院美化。

总之,就如材料中提到得那样(引用原材料几句话,此处省略若干字)

建设美丽乡村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实事,是利在当代、功在后代的好事。我们要从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高度,更加自觉地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主旋律,强化组织领导、要素投入、宣传引导、管理服务,形成共建共创共享美丽乡村的良好氛围。

关于美丽乡村的有关做法(二)
关于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关于美丽乡村的有关做法】

龙源期刊网 .cn

关于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作者:任克军

来源:《吉林农业》2015年第04期

全国人大代表、原吉林省农委党组书记 任克军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2013年中央农村1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在乡村、难点在乡村、亮点在乡村。美丽乡村在美丽中国建设中起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美丽乡村包含了生态、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协调发展,规划科学、村容整洁、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体现出了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可持续发展生态美的新时期乡村建设特点,是实现农村居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美好生活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承载着亿万农民的期待,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本人对这一重大课题有深入实践和深刻体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综合意见如下。

(一)

吉林省按照国家的要求,在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选择经济基础比较好、生态建设效果明显、乡风村貌建设先进的村,开展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到2014年末,相继创建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美丽乡村和魅力乡村142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1.5%。同时,按照先基础设施、后环境整治、再提升田园景观等建设时序,打造接近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的新农村建设标兵村800个、先进村500个,集中连片的样板村群58个,建成新型农民美丽小区120个。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一是领导带头建设联系点。从省委书记、省长到各位省级领导、市县两级领导都将党建联系点、扶贫联系点、美丽乡村联系点三点合一,协调相关部门、企业、大专院校、部队共同帮扶,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做到了高度重视、高位操作;二是整合各方面投入。吉林省整合新农村、绿化美化村屯、美丽乡村等专项资金4.5亿元,带动和整合市县财政投入、社会投入,2014年美丽乡村投入达到19.9亿元;三是创新机制。创新性探索和系统总结出吉林省独有的美丽乡村建设高位推动、政策促进、督导监管、城乡联动、帮扶援建、载体带动、市场运作、民主管理8大机制。美丽景观、社区建设、旧村改造、整体推进、生态走廊、民族建村、民俗文化、产业富村、旅游兴村、合力共建、能人治村、合作共赢、项目带动、新式民居、环卫下乡、镇乡带村、屯务管理、村规民约、志愿服务、服务外包等20种模式。四是加强基础建设。近年来,吉林省修建农村公路6.74万公里,解决了990万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泥草房和危旧房改造108.56万户,修建村部8407个,建农村文化大院9313个,修建排水沟5.9万公里,改造围墙1.04万公里,安装路灯5.78万盏,绿化美化村屯2.5万个,开展环境连片整治新农村打造1989个。农村环境总体清洁率达到60%左右。

(二)

关于美丽乡村的有关做法(三)
美丽乡村

据新华社电 2003年以来,浙江在全省农村开展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取得明显成效。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此作出重要指示:认真总结浙江经验并加以推广。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各地区、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村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浙江:把村庄建成景点

2003年,浙江省委开始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10年来,投入资金共计1200多亿元。先是村容整治。垃圾清理、污水治理、改水改厕、河道洁化,这些项目使脏乱差的农村环境焕然一新。再是美丽乡村。把县域建成景区,把沿线建成长廊,把村庄建成景点,把庭院建成小品。一个个“盆景”,一道道“风景”和一片片“风光”已经成为美丽乡村的缩影。浙江已经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

坚持规划科学编制和切实执行相统一,理念是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要求是建设初期用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搞建设。

【关于美丽乡村的有关做法】

坚持点上整治和全面建设相结合,推进村庄整治建设,点上整治是基础,面上改观是目标,彰显美丽是方向,突出环境整治重点,推进串点连线成片,创建“四美三宜”美丽乡村。

坚持人口集聚和促进公共服务相衔接,建设美丽乡村与推进新型城市化双轮驱动,优化城乡布局体系,加快公共服务覆盖。 坚持建设村庄和经营村庄相促进,巧借山水、盘活资源、经营村庄,激活美丽经济,发展美丽产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和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

坚持保持风貌和改善人居相兼顾,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全面启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

坚持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相补充,形成了一个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和农民主体的推进机制,投入建设机制不断健全。【关于美丽乡村的有关做法】

新农村建设,每一项决策,都可能面临“做蛋糕”与“分蛋糕”的众口难调;每一次突破,都可能面临现实与长远的两难选择。十年探索实践,十年波澜壮阔,十年搏击奋进,收获了规律,积攒了经验。

【关于美丽乡村的有关做法】

重视条件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各地农村实际出发,注意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深度、推进速度与各级财力承受度、农民群众接受度的关系,注重村庄的特色与个性。【关于美丽乡村的有关做法】

突出建设的操作性: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科学把握好各类规划的定位和深度,努力达到总体规划明方向、专项规划相协调、重点规划有深度、建设规划能落地的要求。

认识任务的艰巨性: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着力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工作重点,突出做好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这两个影响农村环境面貌的重点环节。

把握内涵的丰富性:产业为基、富民为本,树立经营村庄、美村富民的理念,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服务并重,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新型业态培育有机结合起来。

十年,浙江农村这块热土,所经历和所收获的,将汇成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跨越,把辉煌留给昨天,把梦想捎给明天。 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美丽浙江,目标生动而清晰:继续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家园、市民休闲旅游乐园的美丽乡村——以净为底,夯实农村环境基础;以美为形,打造创建先进县和示范县;以文为魂,强化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以人为本,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以业为基,大力发展农村新型业态。【关于美丽乡村的有关做法】

落实习总书记指示为美丽乡村建设添彩

2003年以来,浙江在全省农村开展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取得明显成效。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农中国梦对亿万农民来说,不仅包含渴盼已久的发展梦、小康梦、富裕梦,还包括深植其心的生态梦、和谐梦、家园梦。美丽中国,从乡村起步。乡村是现代化、城市化的根基,是人类共有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美好家园,是三农中国梦最本质的追寻,也是最温馨的篇章。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我们很欣慰的看到,中央有关部门及时总结浙江经验,并组织召开现场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会议专门作出批示强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各地区、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村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10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上就学习贯彻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作出部署。要求各

地要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

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事实上,农村地域和农村人口占了中国的绝大部分,因此,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加大农村地区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统筹做好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唯此,才能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开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出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就推进这项工作作出的批示,为美丽乡村建设添彩,就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要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搞好顶层设计,健全组织体系,细化责任分工,严格考核制度,用实际成果检验工作成效。各级各部门、各成员单位,既要发挥各自优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更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整体合力,打好总体战。

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在“乡村”,重点在“农民”。美丽乡村建设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最应该受益、最应该得到实惠的就是农民群众。要通过政策引导,让农民看到美丽乡村建

关于美丽乡村的有关做法(四)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经验与做法

  一、张壁村基本概况

  张壁村也称为“张壁古堡”,属介休市龙凤镇,位于介休市城区东南10公里,三面环沟背靠绵山,属丘陵地貌,现有耕地3600余亩;人口1143人。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900元,村均集体年均收入25万元,该村是一个以发展旅游业为主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辖区内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壁古堡保存完整的堡内结构、特有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历史文化,不仅吸引了不少媒体为它制作记录专题片,而且还有不少当红影视剧也在此采景,电影《温故2012》及《长征》等著名影视作品都在此采景。2011年11月5日,北京电影学院将张壁古堡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张壁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近几年,张壁村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旅游业。走出了一条“以企带村,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二、主要成效与经验
  1、政府修路,带动旅游产业大发展
  张壁村曾荣获“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荣誉。村内古堡集军事、民俗、宗教、星相于一体,博大精深,弥足珍贵,含有独特而丰富的宗教和民俗文化。早在2007年我村就被列入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2009年,在“大招商、大引资,创优发展环境”战略思想的带动下,张壁村成为了“大招商、大引资”的先行村。为了利用村内特有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通过各方努力引进了本地大型企业对村内古堡进行全面保护性开发。2010年政府出资新修了7.5公里旅游路,景色优美,道路畅通,为游客们提供了更为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2011年又启动了378旅游线改线工程,形成了更加合理的绵山、张壁旅游线框架。现今,张壁村旅游业发展迅猛,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年接待游客数达15万人。
  2、旅游产业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收入,激发了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
  随着张壁村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村民的生产生活,也与旅游产生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村民的收入来源,由最初的农业生产、劳务输出转向了旅游服务及与旅游相关的生产活动。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村民们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和特色旅游农产品加工业和以旅游为依托开办农家乐饭店,同时,张壁村现有核桃林2560亩,其中已有2000余亩为挂果盛,500亩为幼苗树,下一步该村准备要发展以休闲观光农业和核桃深加工产业为主,建立集观光、采摘、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模式。
  3、随着旅游产业的开发,新农村建设更加完美
  2011年,为了进一步扩大旅游开发范围,使村内古堡得到更好的保护,在张壁旧村外建设了新农村,对堡内村民进行了迁移。整个张壁新村建设占地141亩,总投资9700万元,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以单元楼和二层小楼为主,所有住房全部为精装房,可安置村民350户。新村按照“安全、质量、精致、一流”的施工要求,充分体现“古朴、典雅、实用、宜居”的设计理念。村内商铺、道路、管网、花园、村委、学校、文体中心、集中供暖、AAA级公共卫生间、污水处理厂等生活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目前已有部分村民搬进新居,提前惠享文化旅游发展带来的城镇化生活品质。
  4、生活在美丽乡村的村民,家庭更加和谐,精神生活更加多样化
  在巩固“生活宽裕、村容整洁”成果的基础上,张壁村开展了“文明乡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文体活动中心。活动中心占地1000平方米。村民们积极参加柔力球等文体活动,这大大地丰富了张壁村人民生活,改变了村民以往“家长里短、麻将馆”的生活方式。
  5、建设清洁农村,使新农村更加整洁漂亮
  张壁村还完善了垃圾收集体系。建造垃圾焚烧炉和垃圾中转站,聘请10名卫生垃圾清运员,新建15个垃圾池,配备了60个垃圾桶及2辆垃圾车,清运主要道路沿线和村庄内垃圾,与农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的三包责任制,实行垃圾袋装化,形成垃圾“户集村收村运村处理”的垃圾收集体系,达到村庄整齐整洁效果。
  6、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张壁村支委还经常召开党员会,发动党员干部和村民组长做好示范;召开座谈会,邀请“三老”(老党员、老干部、老长辈)为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三是上门入户宣传,对群众讲解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四是做好“三结合”,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幸福家庭建设相结合,形成“人人是美丽乡村形象,处处是美丽乡村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下一步发展重点
  1、打好文化牌,让张壁美在底气
  张壁古堡丰厚的文化底蕴是这些年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打造“美丽乡村”工作的力量之源。我们要把文化的文章做足,充分挖掘多元文化资源,运用多种多样手段,丰富文化内涵,创造文化产品,放大文化效应,把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寓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之中,努力使张壁发展的事事处处都体现出文化的气息,让张壁在发展进程中底气十足。
  2、打好产业牌,让张壁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文化是魂,产业是形。要全力支持张壁古堡旅游开发。我们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丰富旅游产业的内涵、模式,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拟通过2~3年的建设,将古堡景区打造成以星相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休闲观光、影视动漫为支撑,以黄土高塬乡野休闲度假为延伸的AAAA级景区,年接待能力达到50万。同时,鼓励扶持新上核桃加工业、绿色种养殖、传统手工业、农家乐项目,积极引导农民组建旅游服务、造林绿化专业队伍,增强群众的参与度、受益度,让旅游产业富有活力、让群众得到实惠、让张壁美在人气。通过一村一品的实施,使全村农业总产值达千万元,农民收入翻一番。
  3、打好生态牌,让张壁更美丽
  依托一村一品工程建设。以核桃干果经济林为基础,在工程管护上下功夫,真正使工程项目成为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摘、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
  4、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让广大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在张壁村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我们不仅要改变群众的人居环境,而且还要改善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这里观光旅游。在十二五期间,张壁村将以建设旅游休闲服务基地为目标,把张壁古堡旅游景点的开发,逐步发展成为旅游风景区,同时,还要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生态庄园旅游和观光农业,从而让广大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关于美丽乡村的有关做法(五)
一个美丽乡村里的中国

  金秋时节,层林尽染,我们听到了蓝天春花秋月的声音,大地春华秋实的声音,还有《梦里富春――美丽乡村浙江样本》书稿诱人的声音。作为浙江省“文学记忆”重要选题,据说这本书从写作准备到完稿,前后花了三年心血。为此,本刊记者王国灿,专题采访了本书作者之一张国云先生,我们可以从中了解这些文字背后,留下许多鲜为人知的美丽乡村故事。

  王国灿:请简单介绍了一下您的写作背景。
  张国云:书中说到美丽乡村的故事,绝不仅仅是几个村子的故事,而是整个中国、浙江农村的生存现状和社会现象,我们力求对中国农村现状,做出一些解读,管窥蠡测,以此看出整个中国农村目前的景像。我们选了几处美丽乡村,它们“宜居宜业宜游”,但又各具特点。它们是“千万工程”中涌现的万千浪花中的几朵,它们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美丽乡村品质生活样本。
  大家知道,浙江农村人均收入已经连续三十年居全国省区首位。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我们一直难以忘怀,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期间,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率先全国作出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坚持生态省建设方略、走生态立省之路,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为从更高水平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
  二0一三年十月,汪洋副总理在浙江召开了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推广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正由于有了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也许才有了为“美丽中国”的示范、引领和创新。
  在这里,乡村,有我们不尽的追逐与梦想。
  王国灿:本书采访的最美人物总共有多少,给您印象最深刻的又是哪一位,为什么?
  张国云:书中涉及有姓有名的人物有上百人,接受采访的有近千人。显然,这是一个庞大工程。由于我八小时内有自己工作,对他们的采访都是在工余时间。这也有一个好处,可以见到“八小时外”一个更真实的人。
  在这些人物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海宁��马桥镇原书记沈顺年。这天,我走到海宁,正是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追逐着那滚滚大潮,我们在那里发现到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美丽乡村。就像眼前那片潮水,远望江流茫茫,如雪山压顶,波涛万顷;近看沧海横流,如万马奔腾,惊雷贯耳。千百年来无数名人游客为之倾倒。
  就在这样的一个潮起潮落的钱塘江畔,有一个叫马桥的乡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这里还仅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落后小镇。全镇人口不到三万人,一条不到二百多米的斑驳小路就是镇区的中心街道。街道最高的建筑是医院,医院一边是镇委镇政府所在地,一边是马桥中学。两幢破败的三四层小楼,就是马桥的主要商场。商场被分隔成很多小间,里面灯光暗淡。当时的马桥不仅毫不起眼,甚至找起来都有些困难。
  在这一点上,马桥人可能更有定力。就是说美丽乡村建设,一定得靠产业支撑。或许有人会骂:“废话!”美丽乡村在农村,除了农业还有什么?此话,看似未错。问题是千百年来,中国多少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农民富了吗?
  那时我刚从西藏援藏三年归来,在那连空气也吃不饱(缺氧)的藏北高原的牧区,能生存下来已觉得很幸运了。一天,时任马桥镇镇长的沈顺年先生,叩开我的办公室,他用一口海宁普通话,让我听得云里雾里,他说要在马桥建设一个经编园区,这是是一张什么样的蓝图呢?
  一周后,我来到马桥现场踏勘,望着这一极其普通的江南小镇,面积不到四十平方公里,人口不到三万,一个以种桑养蚕为主业的农业镇,与周边一批风起云涌的经济强镇相比,当时的马桥活得很寒酸。
  看那一往无边盐碱农田,连地上草路边树都稀疏不见几棵,偶见田边散落的几幢破厂房,这与我心中的现代工业园区,真的形成极大反差。我毫不客气地说了一句:“老沈,别做梦了!”他突然紧张起来,不知说什么。只见他用那布满老茧的手拼命拽住我,我以为他要打架。我想,我是当过兵的人,料他不是对手。
  过了一会儿,他用怜悯口气对我吼道:“给我一个做梦的机会吧?”我没有想到他会说出这样的话,一下击中在我心中最柔软之处。当然,沈顺年的话,看似滑稽或看似幽默,其实柔里藏针。紧接着,沈顺年连珠炮似的把建园区的可行性必要性,仍至经济回收期等等,滴水不漏说给我听。如我不是亲见,真的不相信许多涉及高深莫测经济学的东西,从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嘴里流露出来。
  也许我做过企业,懂得搞项目的苦衷。我怜惜的天平,倒向了沈顺年一边。对于经编产业,至少有一点我很清楚,经编土工材料在国外已经用了几十年,广泛应用于河堤、水渠、隧道、海用、排水、机场、跑道、铁路、高速公路、地基、水库等工程。而那几年,中国洪涝灾害不断,土工布等材料的需求量,让我多少见到一丝曙光和无限商机。
  但是,可能谁也不知道,沈顺年是靠心脏起启嚣工作,眼睛在几乎失明中摸着走路,通过他的生命代价,为农民换来了一个崭新的马桥。为此,我曾写了这样几句诗话:"那是天在崩溃的堤坝\冲天而出的洪流\带着大地撕裂的电闪\带着高山回荡的雷鸣\钱塘仿佛是走秀T台\让我们阅尽风流\\那是一江东流春水\能擦亮东方\拽住一个日出\能摇动江南纺机\吐满美丽彩虹。
  王国灿:在所有这些最美人物中,您认为谁的瞬间义举最打动人,传播得最广泛?
  张国云:书中的最美人物,可能个个都有动人之举。但令我难忘的是洪溪村文化礼堂――辣妈宝贝,一群平均年龄近半百的农村女人。这几年,她们现身“中国达人秀”得到三个“YES”,参与“舞出我人生”跻身全国十二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唱响村歌《美丽洪溪》――昨日的梦想变成今天的绚烂,微笑纪录你我的精彩,让生命绽放出最耀眼的色彩,让我们共同决定美好未来……
  辣妈宝贝的创始人陈俐勤告诉过我,辣妈宝贝的入选条件:必须是农民,必须是当妈的,必须喜欢跳舞。陈俐勤是嘉善县天凝镇洪溪村十几年的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而阿三书记是洪溪村男女老少对陈俐勤一直以来的称呼。   如果外来者问陈书记在哪?村里人十有八九说不知道。而问阿三书记在哪里?他们都会很高兴地带去找。“走上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梦想,可我们跳舞不图名、不图利,纯粹是为了开心。”阿三书记说得干脆,笑得真诚。阿三书记这些年来带领辣妈宝贝们踮起脚尖,触碰梦想,让这支由清一色农村妇女组建的排舞队成了“下地扛得了锄头,上台跳得了伦巴”的明星,并最终登上中国最高梦想舞台。
  舞蹈的魅力带给洪溪村的精神享受是普降喜雨。每晚六点之后,洪溪村文化礼堂便成为村民的一个聚集点,打篮球、打乒乓球、打门球、跳排舞、在健身器材上健身等,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他们的日常需要。“辣妈宝贝”固然是夺人眼球,可她们绝不是村里独一无二的风景线,舞龙、排舞、打莲湘等这样的文体队伍,村里加起来就有十几支,全村五百多户人家,家家户户都参与其中。走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农村。二0一三年,洪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二万元,超过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洪溪村先后获得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文化示范村”、“百姓致富工程先进村”等多项荣誉。
  谈到这些年洪溪村的变化和今后村里文化的发展路径,阿三书记说,农村文化不是搞搞形式就能算数的,搞好了就能改变一个人、一个村的精神风貌,“辣妈”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在她看来,“辣妈”成功的关键正是农民在富了口袋之后,追求精神富裕的那份来自内心的需求。
  阿三书记这次给我的名片上,多了一个头衔,洪溪村辣妈宝贝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看着这张粉红色底色的名片,我真为阿三书记高兴。一个农村女支书,现在办起文化传播公司,居然可以教排舞赚钱,补贴村里的文化活动。其实说到底,美丽乡村建设绝对不仅仅是农民房子规划的比较漂亮,田间的风景能够开发出来,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面貌,文化、民风,是精神层面上的。从理念到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中间有正能量的价值取向。阿三书记带领的辣妈宝贝们基本不会知道文化自觉的高论,但她们的出彩,应该是全民文化自觉的一部分。
  王国灿: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社会转型进一步加速,利益诉求多元化、社会矛盾更加复杂,放在这样一个社会发展背景中,如何认识“最美”现象的意义,其对社会发展又具有怎样的建设价值?
  张国云:前面提到辣妈宝贝,那天在中央电视台“舞出我人生”的竞赛中,一直杀进全国十二强。那天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说,阿三书记是全中国最洋气、最火辣、最High的村支书,辣妈宝贝完全颠覆了大众心目中原有的农妇形象。
  当阿三书记向主持人介绍,他们把摘瓜动作编进了舞蹈。主持人揶揄说,你们究竟是跳舞还是吃瓜呢,阿三书记笑眯眯地回答,我们是跳舞吃瓜两不误。
  当我与阿三书记交谈时得知,自二00四年陈俐勤出任洪溪村妇女主任,那时洪溪村是出了名的上访村,村里一点事就会有人吵吵嚷嚷闹到县里市里甚至省里。陈俐勤看到这些上访的人中有不少是能说会道的农村妇女,想如果把这些人吸引到文化体育活动中,也许她们就不再去上访了。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二00五年,洪溪村组建了第一支腰鼓队,二00七年,浙江省普遍开展农民“种文化”活动,洪溪村向来有打篮球的传统,已经当上村支部书记的阿三书记带领腰鼓队,走上篮球场,当起篮球拉拉队。
  阿三书记的理念是要让村里每个人都有舞台。年纪略轻一点能蹦能跳的,都去跳排舞,有些年龄大的不愿跳舞的可以参加拔河,还有背米袋等农民自编自演的劳动节目,从二00六年开始,洪溪村无人上访。
  阿三书记在农村土生土长,老爸也是乡里干部。她知道农村里最困难的就是征地和拆迁,也是矛盾最多的两件事。二00九年,村里征地二百三十亩,都是村民自发做工作,最后一户钉子户在街坊邻舍的劝说最终还是按时搬走了。
  文化不仅仅是文化界文化人的事情,必须是全社会的共同认知,共同参与。文化所创造的价值,是整个民族的精气神!“以文化活动,来聚人心、稳人心。”阿三书记深有感触。文化活动从眼前看来并没有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可长远来看,会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王国灿:市场经济发展促进了人民福祉,但也让传统价值体系受到考验、冲击,也因此让“最美现象”引起人们内心更大共鸣,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这种冲击?一个社会应该怎样处理经济发展和内心建设的关系?
  张国云:“最美现象”是时代的产物。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时代榜样。讲一个仙草故事,也许人们就明白了。
  我之所以知晓仙草,除了文学和戏剧中贾宝玉和白娘子的故事,更因为现实生活中一位要实现仙草梦想的普通老人:庆元县淤上乡长砻村的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周世忠。
  某次聚会,聊天中有朋友谈到这位年已花甲却依然挚着的追梦者――周世忠属蛇,二0一三年正好一甲子,已经连任四届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按说周世忠已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而且他患糖尿病多年、隔天就要做血透,也不像其他村干部那样至少有高中甚至大学学历,或者到部队经受过革命大熔炉的锻炼。不管从哪个方面说都可以回家颐养天年享福了。
  可二0一三年的村级换届中,长砻村全体村民和二十四个党员仍然一心认定周世忠,于是他第五次全票当选,连任村委会主任和村支书。据说这次村民和党员投票给老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这段时间一直挂在嘴边的仙草梦。实现仙草梦的现实是村民可有较大幅度增收。
  在朋友的谈论中,周世忠简直就是一个传奇。二0一三年九月十六日,浙江省农科院和庆元县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省农科院院长陈剑平为庆元县作了《关于农民增收、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专题报告。
  我问周世忠去听陈院士的报告没有?他的回答有点答非所问。
  周世忠更愿意和我谈仙草。因为仙草种植力争全国第一是他心中的梦。他说实现仙草梦的第一步是成立仙草合作社,之后以仙草项目作为龙头成立种植基地,拉长产业链,带动村民进一步致富。   虽然自家田地种啥应该由农民说了算。可村里人都听周世忠的。他说种仙草,到谷雨时分仙草播种季,村里人个个都会来拿种苗。仙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种植可多年受益。庆元的土地条件春夏秋季均可栽培,一年可以收割多次。收下的鲜草晒干即可卖钱。
  为了二0一四春天能让村里人都种仙草,二0一三年秋季周世忠已请来高级农技师专门种了几亩仙草宿根。待春季气温回升到十五度左右,宿根就会萌发许多新苗。苗高三厘米以上就可将蘖生苗分株连根移栽。
  除了物质上开始种植仙草的准备,周世忠还让农技师到福建云南等地去参观学习,以让仙草梦的实现多些精神力量支撑。在周世忠看来,仙草种植开发培育有广阔的前景,因为县里提出了“养生庆元、生态建设”以落实十八大以来的生态指向。他要求自己一定要把仙草计划落到实处,一定要保证农民增收。
  和周世忠长谈中,我问:“为什么全村的党员和村里人一定要一再选你?”“有些事情我不带头做不了。我说话有号召力,是因为我做事公平,不只帮着周家的亲戚朋友。”诚然,以周家五兄弟二姐妹的人多势众在村里肯定是大户,说话总是有些分量的。周世忠能够公平办事,就能赢得村里人的拥护。而周世忠有一个做人准则:既然参加了共产党,就不能光想着自己,要把党的事大家的事放在前面。
  我又问:“你身体这么差为什么还答应连任再干?为什么不退休回家享福?”他回答,一来是不能辜负全体村民和党员的期望;二来还是跑来跑去做事能够忘掉病痛,闲躺在床掰着指头数日子感觉会很差。而知恩图报是三年前他因糖尿病去杭州医院治疗,村民们一个个打电话来慰问句句话宽他心,还有家里经济不咋的都五十元一百元捐给他治病,甚至有把下蛋老母鸡拿来给他补营养。电话里和探望者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老天保佑周书记你身体早点好起来。”周世忠感动得眼泪一次次掉下来,感恩的心只想着出院后要继续带领全村人奔小康……
  虽然只是浙江省几万个村干部的普通一员,周世忠却活出了一番精气神。就如仙草,虽然究其本质只是一株草。但当草能救人益民,则被冠以“仙”之美誉。
  王国灿:从盆景到风景,既是点到面的数量变化,也是从引导到内生的质变,要主动实现这样一种转变,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比如在制度设计方面。
  张国云:在书中,采访“三农”专家顾益康时,我们就美丽乡村建设来带动美丽经济的发展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探究。
  美丽的背后应该是富裕,要有一个经营美丽乡村的理念。要把美丽转化为生产力,要把美丽经济作为农业的优势。山水养心、绿色保健等养生经济,运动探险、拓展训练等运动经济,寻根探史、写生摄影等文化创意经济,农房出租、会堂入股等物业经济,产品直销、电子商务等商贸经济,来料加工、旅游品加工等劳务经济一大批“美丽产业”异军突起。
  在多年的践行中,顾益康提炼出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提倡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比如梅家坞就是龙井茶,开化就是龙顶茶。桐庐就是有梅花村有西瓜村,一村一业必须是优势农业产业,再把农业精品园和农业产业园结合起来搞成一村一园,进而达到一村一景,把农业变成美丽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再上层次努力做到一村一韵,把这个村的文化韵味渗透到风景产品中去。
  听顾教授讲这些时,我的眼前出现了台湾“云门舞集”的新作《稻禾》。林怀民以台东池上的稻田为灵感,历时几年创作,二0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为云门舞集四十周年庆生首演。而为了传神演绎自己的“稻米情结”,还特别把演出安排在了稻田间。专门设计在稻田上架设舞台,并设立可容纳五千人的观众席,让观众和舞者一直置身在稻浪中与自然融合。《稻禾》是对土地最美丽的呼唤,是以舞蹈向土地最崇高的敬意,这样的美丽自然而然也会赢得美丽经济。
  在中国现阶段,大部分农村每个人占有的耕地、山地、水域基本上都差不多,传统农业单纯提供物质产品,很难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经济收入。所以顾益康提出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要走生态绿色低碳路线,一定要走农业多功能化的路子,一定要打开农业的产业链。
  忽然听顾教授在讲:“农业很厉害,是第十产业。”这是说原本是第一产业的种植业“接二(农产品加工)连三(农产品销售服务)进四(文化创意)”,加起来就成为第十产业。
  说起正在蓬勃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顾教授的讲述越来越幽默――为什么欠发达地区穷?因为只有老公老婆自给自足。当老公种老玉米,只给老婆吃给家里老母猪吃,一分钱也没得赚。老婆也给老公烧菜,洗衣服,生养小孩,这就是夫妻间自我服务,自娱自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永远是穷光蛋经济,到最后就自生自灭。
  顾教授认为,农民只有进入市场参与社会分工分业才能摆脱贫穷,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推动老公老婆的合理化分工。老公种出来的农产品不能只给自己老婆吃,而给城里的别人家老婆吃就成为商品,给富婆吃就成为奢侈品,给高级领导吃就成为贡品。同样的道理,老婆给老公洗衣服就是家务活,给城里别人家的老公洗衣服就成为家政服务;老婆给自己的老公烧饭叫家常饭,给城里别人家的老公烧饭就成为农家乐。所以统筹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推动城乡之间的合理分工,推动城乡之间的交融,推动城乡之间的交换。让农产品有品牌,让农产品有品位,让农产品有品相,这样农业就赚钱了。
  和农民打了几十年交道的顾益康总结农民工生产生活的一条轨迹是五个“子”:外出打工赚票子、积钱回家造房子、欢天喜地娶娘子、传宗接代生儿子、辛辛苦苦一辈子。但现实中老顾看到农民造了房子还得带着娘子外出到城里打工赚票子,家里房子给农村老鼠作屋子,自己还要住在城里老鼠成群的破房子!这五个子和两只老鼠的故事,突显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宅基地改革的紧迫,更显出城乡一体化的必要。
  美丽乡村建设代表着农村发展已走出“温饱”阶段而进入精神追求的阶段。“美丽”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衣服穿,但在吃饱喝足之后,美丽就成为某种不可或缺的需求,要留住农村人口,保证农业得到持续发展,仅满足温饱是不够的,只有乡村美丽起来,人的需求得到全面满足,才能不但留住农村人,还能吸引城市人。   王国灿:请举一例您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真切感受到最美盆景变最美风景的事例,有何示范价值?
  张国云:如果“美丽”是盆景,“美丽乡村”才是一道风景。如何让风景更加亮丽起来,在写作《梦里富春――美丽乡村浙江样本》时,我深深体会到:没有智慧、“三农”扶不起来,没有“中国梦”、越扶越贫穷。不管是扶智还是扶志,怎样让农村农业留得住当地年轻人、引得进外来年轻人。就像许多大量兴起的观光农业,实现农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年轻人才自然愿意留在村里当农民,高素质的人才也愿意从事农业生产。
  那天,我来到富阳,对照黄公望那幅旷世之作,本想寻找往日文化苦旅的坐标。结果出乎意料发现,那座曾经留下黄公望不知多少脚印的五韵峰山脚下,著名作家麦家先生,在这里建起一座麦家理想谷。
  麦家说是在江南繁华的都市中,有一个让人心可以静下来的地方。我看很像一个世外桃源,这是一个文人香格里拉,也是一个平民香格里拉。
  也许,这曾是黄公望老先生的梦,今天被一个后生实现!我曾当面问过麦家,为什么取名理想谷?他说算是一种追求,或是一种梦想吧!
  麦家给我们描绘起天堂的模样,“六七年前,我的存款刚超过100万的时候,真想做一点事。那时博尔赫斯的一句话突然点亮了我:天堂的模样就是图书馆的样子。”
  我一直以为麦家理想谷就是农村图书室,或是农村��乐部。目前,理想谷已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只看书不卖书、免费提供咖啡茶水等饮品的书吧,作为一个公益性书店综合体,它还特别设立了文学写作营,免费为文学新人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属国内独创。
  同时,理想谷开谷半年,共收到了四百多份稿件,其中有从德国、美国、加拿大、英国飘洋过海而来的作品,题材涉及小说、散文、诗歌、剧本、随笔,共计字数二千余万。为此,麦家专门聘请了六位经验丰富的编辑进行初选。用“盲选”的形式来评选,就像《中国好声音》一样,以文字论英雄。
  最近,麦家理想谷又复制到杭州西溪湿地。仿佛作家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的这段话,恰似“理想谷”的写照:“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当下正逢“美丽乡村”建设,空心、老去、消亡,不应是农村注定的结局。谁都知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而麦家理想谷,它唤起农村青年的文学梦,召唤着农村青年投奔此地。
  就这么一个好项目,麦家企图争取服务业引导资金时,当地要他提供投资发票。天呵!这房子、这书籍、这场面都在这里,但要这个作家去找回一张张发票,比他再写一部茅盾奖的书还难。采访那天,我对这位不善言语,一脸无奈,但又才华横溢的人物,我特别激动,挥毫写下这样几句诗话:“麦家理想谷\也许仅是一点星光\相信他会点亮万家渔火\\也许仅是一缕秋风\相信他会带来金桂飘香\\也许仅是一叶小舟\相信他会让我们慢慢抵达……”
  王国灿:浙江是“最美”现象比较早引发全国性关注的省份,今年又提出了建设“美丽浙江,美好生活”的战略,在“两美”建设中,“最美”现象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张国云:清清的水库,流淌的大河,满城的柳树,绿色的山林,美丽的乡野,淳朴的乡音,唤起了我们多少美好与向往,难道浙江这里真的有我们失落的一个梦。我们深知,在这大千农村里不仅有最美,还有更多的更美。美丽乡村的大规模建成,也可能就是美丽中国的实现。我们和未来约定在那天。如果把浙江美丽乡村的建设历程描画成一幅富春山水长卷,那么一个个时间节点都可以定格成为历史镜头。不是每个历史镜头都会有画外音,但每个历史镜头定有无法删除的背后故事。
  “两美”建设,又一次吹响了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集结号。就像我们在书中提到,如利用世行贷款开展浙江农村污水治理项目,不但成为浙江仍至成为全国农村示范性、引领性、创新性的项目。一句话,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提升标准,优化布局,强化特色,让广大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最美”现象就是要把千万个美丽乡村提升为“中国幸福乡村”。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就是为人民谋幸福,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在书中,极力推荐了江山建设“中国幸福乡村”的一些做法。也许大陈乡大陈村:幸福就是一碗大陈面的浓情;也许清湖镇和睦村:幸福就是陶车慢转中的喜悦;也许贺村镇丰益村:幸福就是创新创业中的激情,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经典案例。
  当我们带着书稿,走出杭州超山创作基地,那迷蒙的江南雨丝,正滋润着远山小桥流水人家,滋润着岸边桃红柳绿乡愁,也滋润着帕乌斯托夫斯基对我们的告白:“当我们在观赏美的时候,心头会产生一种骚动感,这种骚动感乃是渴求净化自己内心的前奏,仿佛雨、风、繁花似锦的大地、午夜的天空和爱的泪水,把荡涤一切污垢的清新之气渗入了我们知恩图报的心灵,从此永不离去。”
  的确一本好书,它的魅力在于,欣赏者在不经意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因此,当人们打开这本书,瞬间就得到了记忆或怀旧的心灵给予的一种温暖,一种寄托。如果它还见证了历史,那么就更加值得探究;如果除了这些,它要是还表达了一种风华的才情,给人们至真至善至美,那么,我就知足了!
  我们用业余把双脚深深扎在泥土,记录下人们春的播种、夏的耕耘、秋的收获、冬的储藏。我真的感激这些乡村,感激乡村生活,感激生活撞击我心灵的每一个故事。当然,我之所以一直坚持美丽乡村的主题,既为了世人心中那一抹乡愁,也为了自己心中那一抹乡愁!
  作者张国云:工商博士,哲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叩天问路》《穿透灵魂》《一路狂奔》《云上的金顶》《听见云的流动》《水流云在》《致青藏》等书,分别获得第六届冰心散文奖、人民文学奖、诗刊奖、三次浙江文学奖等。有作品列为大学语文课本,获中国时代艺术文学贡献作家,被誉为全球高海拔4500米以上“生命禁区”写书第一人。

关于美丽乡村的有关做法(六)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改革成果惠及亿万农民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实现科学永续发展的具体体现。如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和难点在乡村,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殷实、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北海如何建设美丽乡村是我们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一、城乡一体化与美丽乡村的内涵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十二五”期间,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是一个城市管理者应正确妥善出理好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梳理出城乡一体化及美丽乡村的具体含义与建设要求。
  (1)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包括城乡职能与空间的一体化等内容。
  (2)美丽乡村
  美丽是好看、漂亮,即在形式、比例、布局、风度、颜色或声音上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使各种感官极为愉悦,对自己来说是视觉的享受。美丽乡村的“美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二是指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特色鲜明、社会和谐。具体包括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等四个层面的“美”。由此可见,美丽乡村之“美”既体现在自然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层面。
  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的意义
  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是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使城乡发展能够互相衔接、互相促进;创建“美丽乡村”是亿万农民的中国梦,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在农村地区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中国”;可以说,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符合国家总体构想,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农业农村的实际,符合广大农民的期盼;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今天,“美丽乡村”建设对于提升现代化发展程度,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难点,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广西自治区提出的“绿满八桂”生态立区、“美丽广西 清洁乡村”的要求,北海要建设美丽的休闲旅游度假天堂、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到2016年在广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统筹城乡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让广大农民得到实惠,增加收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第二,建设美丽乡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体现,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一体化是基础。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就要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让广大农村地区居民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同时,要大力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建立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缩小城乡差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的长效机制,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第三,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美丽乡村建设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等目标任务,其中蕴含着生产集约高效、生态环境良好、生活低碳富裕等现代文明要素以及社会各要素的和谐统一。没有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农村现代化的建设、没有农民住房条件、生存环境的改善和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建成真正的小康社会。把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把现代化的发展理念、产业导向、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融入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进步等各方面,进而在更高层面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三、北海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不是消灭城乡差别,而是实现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持续协调发展,从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的角度对乡村的发展进行较为科学合理定位十分必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尽管北海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乡村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乡村的交通越来越便利,农民增加了收入,然而从总体上来说乡村的发展水平还很低,城乡一体化仍然存在机制体制不顺,基层工作力量薄弱,发展缺乏后劲、人才缺乏等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工作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健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民增收缺乏长效机制。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矛盾是制约我国全面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导了城乡公共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均等,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以2300元贫困标准测算,截止2012年6月北海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约有11.7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9.9%。贫困人口主要呈“插花”分布,大部分零星分布在市辖一县三区及涠洲管委会的丘陵山区、革命老区、海岛地区等二十多个乡镇,地处边远、资源匮乏、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季节性严重缺水、灾害频发,这种贫困面广、致贫原因复杂、抵御灾害能力较弱、极易返贫的特点,使得人、财、物难以集中高效使用,扶贫投入成本加大。农村还有部分人口饮水不安全、一些村庄道路还不够畅通,农村义务教育生均经费、人均医保支出、千人平均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低保标准、合作医疗补助标准、社会养老保险补助水平等都明显低于城镇;特别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由于户籍限制无法在城市安家落户,难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不能真正融入城市,长期游离在城乡之间,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充分保护。   二是人才、资金、资源等要素制约,城乡发展极不协调。首先是人才缺乏。因规划设计、农技人员匮乏,村庄建设缺乏特色、公共事业规划不到位或与实际脱接,农业产业发展滞后,特别是县、乡(镇)农村规划和建设的设计与管理机构和人员更是严重不足等,极大制约了建设美丽乡村的步伐。其次是投入不足。受地理环境限制和基础薄弱等要素制约,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量大、投入大、难度大,由于县(区)财政困难,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量小,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个别乡镇负债搞项目建设,增加了负担,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是土地瓶颈。建设美丽乡村规划涉及土地调整,而国家的农村土地政策是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村新一轮土地流转和承包地调整。诸多因素影响制约了城乡一体化与美丽乡村的建设。
  三是社会管理及社会保障城乡差距大,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任务艰巨。长期以来城乡受二元结构的制约,城乡公共设施及社会服务存在较大的差距,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尚未配套;而且由于农民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乡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短时期内很难根本解决。农民自觉参与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障措施,由于长期以来传统养老思想的影响,还短期间里也是难以全面铺开,收费管理乡村的模式短期内也很难在乡村全面推行。
  四是农民“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工作的主动意识。部分干部群众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主体意识模糊,存在畏难情绪,强调客观的多,大胆创新的少,工作较被动。有的群众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政府行为,群众只是配合,存在“等、靠、要”等依赖思想,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和发挥。还有不少农民认为土地、房屋是我的,我想在哪建、想怎么建就怎么建,谁也动不了、管不了我的一亩三分地,农民认识有待提高。也有的群众在村庄整治改建中涉及猪圈、房前屋后的零星树木等个人财产时,难以积极配合极大地影响了工程进度。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等方面缺乏力度,农村文化生活单调,不讲卫生、不讲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貌尚未形成。
  四、应对策略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义在于构筑平等、协调、相互融合的新型城乡关系,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取向是立足于特色基础,依托于特色优势,取胜于特色发展和农民的自觉参与,从北海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是加大对农村基本设施建设的力度,缩小城乡差距。既然制约“三农”问题有效解决的深层次矛盾是城乡二元结构,那么,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解决好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十二五”期间,北海市要加大投资力度,缩小城乡差别,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与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机构,形成部门、乡镇以及村组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农村工作机制。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力度,加快城乡公路网规划修编和调整,完善干线公路网、聚集区和中心村路网。加快江河治理、海河堤标准化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重点水源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水能资源开发、城镇防洪排涝整治、水利信息化建设等骨干水利项目建设;推进千里乡村公路畅通工程;建立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二是以“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为契机,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彻底改善乡村面貌。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加快建设高效的农业生产生态防护体系、城乡宜居的森林生态环境体系、持续稳定的生态安全体系,逐步形成城乡绿化一体化格局。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推广沼气、秸秆利用等生物质能及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和可再生利用技术。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步伐,推进垃圾集中处理,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抓好村容村貌整治,促进农村环境明显改观。实施乡村文明建设工程。发挥农村山水风光秀丽、农耕文化多样、人文底蕴深厚的优势,利用田园景观、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做活山水景,做深农家事,做乐农家游,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
  三是建立健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农村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的幸福感。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建立健全功能齐全的公共性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多功能服务站点。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通信覆盖率、电话普及率、行政村通宽带率。支持农业服务业发展,为农户提供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着力破解农产品销售瓶颈。实施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质量一体化、师资配备均衡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将公办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提高农村食品安全水平;继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推进农民的再教育培训工作,培养出更多现代化的新型农民。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氛围。通过召开动员会、现场推进会、农户座谈会等途径,发动农民群众、依靠农民群众,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群众对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知晓度、支持度和参与积极性,形成浓厚的创建工作氛围。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中央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一方面,是加强对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宣传发动,使他们充分认识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意义、工作重点和基本要求,引导他们克服“等、要、求”思想,从而调动他们的政治热情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积极地制投身其中去;另一方面,要求各新闻单位通过开设“美丽乡村”专题栏目进行宣传报道和讨论,正面宣传报道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在互利互惠的原则下广开资金筹集渠道,引入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城乡一体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美丽乡村建设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 是新的形势下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指针,是北海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根本路径。北海只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通过扎实的努力,才能使广大农村真正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干净整洁、农民生活幸福的新型乡村,才能使农村实现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建设成为真正的中国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作者单位:中共北海市委党校)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72153/

推荐访问:美丽乡村电视剧 美丽乡村建设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