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哲学答题框架

来源:专题 时间:2016-09-14 11:00:3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专题】

【一】:最新高考答题框架(政治) 精华版

最新高考答题框架(政治)

必修一:经济生活

政府(国家)

基本类

(1) 有利于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根本)

(2) 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综合利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进行调节和控制。(具体)

(3)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万能)

民生类

(4) 有利于扩大就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5) 有利于稳定物价,维护金融安全

(6) 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7) 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8) 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9) 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全面小康

(10)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11) 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12) 有利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13) 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科技环保类

(14) 有利于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15) 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综合利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经济调节

(16)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五个统筹)

(17) 构建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8) 有利于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9)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

(20) 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战略

对外贸易类

(21)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

(22) 有利于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23) 有利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24) 有利于应对经济全球化,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25) 有利于加强与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实现经济优势互补

(26) 有利于发挥我国在国际(地区)经济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企业

(27) 有利于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8) 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29) 有利于改进技术(创新)加强管理,提高劳动所生产率,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0) 有利于诚实经营,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形象

(31) 有利于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效益、品牌

(32) 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33) 有利于树立科学发展观

(34) 有利于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

(35) 有利于转换经营机制,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

(36) 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7) 有利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走名牌战略

个人

(38)居民:(1)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2)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提高生活水平

(3)有利于转变观念,提高国民素质

(39)消费者:(1)地位,权利与义务

(2)维权意识,途径

(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艰苦奋斗,勤俭消费

(40)劳动者:(1)地位权利与义务

(2)提高职业技能,职业道德

(3)合同与社保制度

(4)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主择业观、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

(41)投资人: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③(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⑤(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⑥(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②(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必修二:政治生活

公民:

(1) 政治权利和自由

(2) 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 基本原则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4) 主要内容

(5) 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人大代表:

(1) 国家性质: (国体)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

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 产生: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3) 地位: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4) 权利:审议权 表决权 提案权 质询权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5) 义务: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的权力。人大代

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政府:

(1) 国家性质:(国体)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

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 政府性质

(3) 宗旨 为人民服务

(4) 基本原则 对人民负责

(5) 基本职能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6) 依法行政

(7) 政府权力需要监督

(8) 树立权威政府

中共

(1) 国家性质(国体)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

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 地位

(3) 宗旨

(4) 性质

(5) 三个代表

(6) 执政理念

(7) 执政方式

政治意义: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①(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②(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③(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①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②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二】:2016高三政治哲学答题技巧

www.fz173.com_高考政治哲学答题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答题方法解析

注意抓住范围:(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追求真理、(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辩证)唯物论(探索真理)(6个)关键词:物质意识 规律 主观能动性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政府或国家)根据(针对)××(客观情况)制定××(政策、方案)。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制定的政策(方案)起到效果了(产生影响了)。

3.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人(经过努力)成功完成××;人做什么事情失败了,或者受到惩罚。

4.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重视精神的力量。——如弘扬某种精神等。

5.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目标蓝图、预测、计划、行动步骤等。

6.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条件,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世界)(5个)关键词:实践 认识 真理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强调实践的计划步骤/阶段特点等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经历过××事情(实践)才第一次懂得了什么道理,获取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经过××事情(实践),以前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发展)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经过××事情(实践),已有的认识得到了证实。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为了解决××问题,国家出台××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出台后,有利于解决××问题)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指导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在××的指导下,做××事情。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以前怎样,现在怎样;甲地怎样,乙地怎样等

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以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而且是正确的),后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又

三、(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3个)关键词:联系 发展 矛盾 创新

(一)联系(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影响了(导致了)××。比如:“美国金融危机殃及中国”“欧债危机影响世界”

2.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虽然承认××与××之间的联系,但这种联系是本来不存在的。比如:“吉祥数”

3. 联系的多样性,我们要全面认识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仅承认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且看到了多个事物对一个事物的影响(或一事物对多个事物产生了影响)。

4.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人力利用某种条件加深了联系,如网络、交通等。

5.整体与部分

(1)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我们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材料有整体也有部分,如结构调整、各个环节等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部分,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整体,统筹全局。——(材料强调整体)

(3)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发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达到最大发挥。——(材料强调部分)

(4)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要求我们注意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材料强调结构或优化组合)

6.必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2)注意遵循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3)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4)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整体,又要统筹全局,优化组

(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

7.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现在的客观情况(认识)与过去相比进步了(深化了)。

8.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发展过程不平坦、很艰难、有波折,当与过去相比,事物还是向前发展的。

9. 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事物一直在变化、在进步,但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10.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国家扶持与艰苦奋斗等

(三)矛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材料中出现反义词;

1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反义词之间出现了转化;

13.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承认和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解决矛盾。——害怕问题,掩饰问题等

14.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一刀切,根据事物各自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

1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既具备同类事物的共同点,又具备自身特有的东西。比如:国庆游行江苏彩车“吉祥如意”、新疆彩车“天山祝福”既体现了中国元素(例如:红色)又体现了各省特有的人文景观(扬州五亭桥)。

16. 主次矛盾

(1)主要矛盾与次要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善于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住关键。——要做好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有好多任务要完成,其中一件做重要(这一件做不好,其他事情的解决也会受到影响)。比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牵牛要牵牛鼻子;当务之急、关键是等词眼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既要抓住主要矛盾,也不可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材料强调细节或强调两手都要抓等

17.主次方面

(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着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404133/

推荐访问:高考政治哲学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哲学知识框架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