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3-21 12:10:2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第一篇:《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高考诗歌鉴赏》

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鉴赏

古诗鉴赏

0325 1507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毛滂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落花飞絮蒙蒙,长忆著、灞桥别后。

浓香斗帐自永漏,任满地、月深云厚。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

这是一首咏物词。刘熙载云:咏物应“不离不即”(《艺概》),意即咏物而不滞于物,也就是说好的咏物诗词既要做到曲尽妙处,又要在咏物中言情、寄托。本首咏物词就有“不离不即”之妙。

上片描绘飞雪的动态美,寄托了词人飘荡羁旅之悲情。“蝴蝶初翻帘绣”三句,描写纷飞的白雪,时而像翻穿绣帘的蝴蝶,时而像万千天女散花舒袖长舞,时而像落花飘洒,时而像飞絮蒙蒙。这里采用博喻的方法,将雪比做“蝴蝶”、“玉女”、“落花”、“飞絮”,用这些事物来比拟,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产生了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比喻,可以比声音、比形象、比情态、比心情、比事物,但都要抓住两者之间的可比之处。本词的比喻,主要是比形象、比情态。蝴蝶穿帘的形象,是比拟雪花的轻而美,玉女飞舞的形象,比拟雪花洁白而飘逸,落花比拟轻飏而凄清,飞絮比拟雪花飘洒而色白。这些比喻都是新奇的想象,富有独创性,自然、精当,达到了“喻巧而理至”的效果。正因这些喻体都含着一个“飘”意,就为歇拍的抒情句“长忆著、灞桥别后”作了铺垫,从而寄寓了羁旅在外,飘泊异乡的愁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又因上片巧妙用典,如“落花”、“李白的“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忆秦娥》)而加浓了诗的意境。

灞桥”暗用了王勃“客心千里倦,春争一朝归。还伤北国里,重见落花飞”(《羁春》)。下片写雪的静态美,寄托词人孤高志趣。姚铉说:“赋水不当仅言水,而言水之前后左右。”(见贺裳《皱水轩词筌》)这是说写咏物诗词,可正面描写,也可侧面描写,或以反衬手法出之。本首下片,词人就用寒梅来衬白雪,既勾画了雪之洁白,又表现了梅之高格,从而寄托了词人的孤芳、高洁的志趣。“浓香斗帐自永漏”一句,写梅花在雪后深夜之时开放,清香从窗外飘入室内的斗帐中。“浓香”代指梅花。“漏永”即“永漏”,意夜深。“任满地、月深云厚”一句,既写夜晚的雪景,如厚厚云絮铺满大地,似皎洁月光洒向原野。天宇大地,上下辉映,好一个银白世界。它静无纤尘,多么玲珑剔透。在这静穆的天地间,有一枝寒梅怒放,散着浓香,衬托着洁白的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雪更加光洁隽美了。歇拍“夜寒不近流苏,后庭梅瘦”,又是一个抒情句。赞美雪中梅花不畏寒冷,不同流俗,不趋炎势,只在冰清玉洁中独弄清影。这白雪寒梅的形象又寄托了词人孑然独立的志趣。

本首咏物词,既用博喻修辞法,将雪作多角度的正面描绘,表现了雪之多姿多采的动态美;又用衬托法,以清高的梅衬洁白的雪,创造了冰清玉洁的意境,表现了一种玲珑的静态美,在动与静、虚与实的结合中,融进词人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秀雅飘逸的风格。(赵慧文)

第二篇:《初三《三峡》阅读与练习答案》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yǎn(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 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练习: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阅读练习及答案。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6)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7)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 3.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答: 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早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3分) 5.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4分) 答: 6、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2分) 7、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答: 8.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 这是采用______________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答: 10.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11.填空: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12.写出作者从俯视角度描绘三峡“春冬之时”景物的句子,并翻译。(3分) 句子: 翻译: 13. 文章理解。(5分) ⑴文章第①段总写三峡的特点,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8个字) 第②段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喻,突出了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第④段中最能暗示季节的一个字是______。(3分) ⑵从全文看,作者在描写四季之水时,首先写“夏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段描写“袁鸣”的作用是什么? 15、理解课文,填写句子。 (1)作者在描写三峡地貌时,写三峡悬崖高耸特点的句子是: (2)文中写秋天三峡景色的句子有: (3)写水的流速极快,有一泻千里之势的句子是: (4)写急流、碧水、清波、倒影交相辉映的句子是: (5)写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的句子是: 16、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说说它们的语言特点。 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答案: 1、(1)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共3分,译出“连山”、“略”、“阙”各评1分) (2)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是有许多趣味。(“良”解释正确,1分;其他意思对,1分。共2分) (3)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4)空旷的山谷传来元后啼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5)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6)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7)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1分),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1分)(句中“襄”沿“溯”等词语必须正确翻译,否则,错一词扣0.5分) (8)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答出“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即可)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1空1分。共2分) 3.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意思对即可。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4. 答:(1)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 (2)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共3分,答出相同点、不同点各1.5分,同异各答出一方面即可) 5.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1分)、高耸峻拔(1分)。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1分)、水流湍急(1分)。(意思对即可) 6、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分) 7、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得1 分)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0.5分)0.5分 理由:落差大(意思相同均可得1分)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0.5分) 8、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 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 9.示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 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10、A 1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分,每处1分) 12.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翻译: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岸上的景物。 13.①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奔马疾风 霜 ②《水经注》是给江水作注,所以写水; 三峡的水又以夏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 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14、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 15、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3)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6、(1)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秋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语言特点: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 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第三篇:《《初冬过三峡》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冬过三峡》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冬过三峡 ??? 没到三峡以前,只把它想像成岩壁峭绝,不见天日。其实,太阳这个巧妙的照明师不但利用出峡入峡的当儿,不断跟我们玩着捉迷藏,它还会在壁立千仞的幽谷里,忽而从峰与峰之间投进一道金晃晃的光柱,忽而又躲进云里,透过薄云垂下一匹轻纱。 ? 早年读书时候,对三峡的云彩早就向往了,这次一见,果然是不平凡。过瞿塘峡,山巅积雪跟云絮几乎羼在一起,明明是云彩在移动,恍惚间却觉得是山头在走。过巫峡,云渐成朵,忽聚忽散,似天鹅群舞,在蓝天上织出奇妙的图案。有时候云彩又呈一束束白色的飘带,它似乎在用尽一切轻盈婀娜的姿态来衬托四周叠起的重岭。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入峡,颇有逛东岳庙时候的森懔之感。四面八方都是些奇而丑的山神,朝自己扑奔而来。两岸斑驳的岩石如巨兽伺伏,又似正在沉眠。山峰有的作蝙蝠展翅状,有的如尖刀倒插,也有的似引颈欲呜的雄鸡,就好像一位魄力大、手艺高的巨人曾挥动千钧巨斧,东斫西削,硬替大江斩出这道去路。岩身有的作绛紫色,有的灰白杏黄间杂。著名的“三排石”是浅灰带黄,像煞三堵断垣。仙女峰作杏黄色,峰形尖如手指,真是瑰丽动人。 尽管山坳里树上还累累挂着黄橙橙的广柑,峰巅却见了雪。大概只薄薄下了一层,经风一刮,远望好像楞楞可见的肋骨。巫峡某峰,半腰横挂着一道灰云,显得异常英俊。有的山上还有闪亮的瀑布,像银丝带般蜿蜒飘下。也有的虽然只不过是山缝儿里淌下的一道涧流,可是在夕阳的映照下,却也变成了金色的链子。 船刚到夔府峡,望到屹立中流的滟预滩,就不能不领略到三峡水势的险澶了。从那以后,江面不断出现这种拦路的礁石。勇敢的人们居然还给这些暗礁起下动听的名字:如 “头珠石”、“二珠石”。这以外,江心还埋伏着无数险滩,名字也都蛮漂亮。过去不晓得多少生灵都葬身在那里了。现在尽管江身狭窄如昔,却安全得像个秩序井然的城市。江面每个暗礁上面都浮起红色灯标,船每航到瓶口细颈处,山角必有个水标站,门前挂着各种标记,那大概就相当于陆地上的交通警。水浅地方,必有白色的报航船,对来往船只报告水位。傍晚,还有人驾船把江面一盏盏的红灯点着,那使我忆起北京的路灯。 每过险滩,从船舷俯瞰,江心总像有万条蛟龙翻滚,漩涡团团,船身震撼。这时候,水面皱纹圆如铜钱,乱如海藻,恐怖如陷阱。为了避免搁浅,穿着救生衣的水手站在船头的两侧,用一根红蓝相间的长篙不停地试着水位。只听到风的呼啸,船头跟激流的冲撞,和水手报水位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的喊声。这当儿,驾驶台一定紧张得很了。 船一声接一声地响着汽笛,对面要是有船,也鸣笛示意。船跟船打了招呼,于是,山跟山也对语起来了,声音辽远而深沉,像是发自大地的肺腑。 13.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说“若非亭午也分,不见曦月”,本文所写三峡是不是这样?试作分析。 ?????????????????????????????????????????????????????????????????????????????? ?????? ?????????????????????????????????????????????????????????????????????????????? ?????? 14.选文作者着力描写了哪些景物?突出了三峡怎样的特征? ?????????????????????????????? ?????????????????????????????????????????????????????? ?????????????????????????????????????????????????????????????????????????????? ?????? 15.选文语言生动、优美。试举例赏析。 ?????????????????????????????????????????????????????????????????????????????? ????? ???????? ???????????????????????????????????????????????????????????????????????????? 16.“过去不晓得多少生灵都葬身”在滟预滩这样的险滩,现在“却安全得像个秩序井然的城市”,这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勇气和本领。可有时人类征服自然以后却遭到了自然的报复,如荷兰的围海造田,于是“人定胜天”的说法遭到了质疑,请谈谈你对“人定胜天”的看法。 ????????????????????????????????????????????????????? ??????????????????????????????? ?????????????????????????????????????????????????????????????????????????????? ?????? 参考答案: 13.不是。太阳利用出峡入峡的当儿,投射光线,还在峰与峰之间投进一道金晃晃的光柱。14.着力渲染云彩的妩媚,两岸山峰的险峻,水势的险,突出三峡庄严秀丽、气象万千的特征。15.例: “山峰有的作蝙蝠展翅状-----硬替大江斩出这道去路。”这句话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形状。16.?言之有理即可。(提示:要辨证的看问题。)

第四篇:《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毛滂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落花飞絮蒙蒙,长忆著、灞桥别后①。【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阅读练习及答案】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阅读练习及答案。浓香斗帐自永漏②,任满地、月深云厚。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

【注】①灞桥: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②永漏:即古时计时器。【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阅读练习及答案】文章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阅读练习及答案出自style="POSITION: absolute; LEFT: -10000px">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句中却不见一字写雪,但又处处见雪,请作分析。(4分)

(2)优秀的咏物作品 是咏物而不滞于物,请分析下阕以梅花衬托雪景的深远意义。(4分)

答案

(1)上阕中的蝴蝶、玉女、落花飞絮都是比喻飞雪的,在下阕里的“任满地、月深云厚”比喻地上的积雪。【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阅读练习及答案默认分类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40977/

推荐访问:上林春令十一月 诗歌鉴赏上林春令毛滂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