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发展趋势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9-27 12:06:3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发展趋势(一)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

龙源期刊网 .cn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

作者:周四清 汪保康

来源:《桂海论丛》2013年第02期

摘 要: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反腐热情为反腐倡廉建设注入了巨大动力,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当代文化的发展繁荣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精神滋养。同时,对反腐败斗争的模糊认识,市场经济下权利寻租的易发高发,科技反腐的不成熟、不完善,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等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抓住机遇,战胜挑战,破解廉政建设这一世界性难题,是时代赋予党和政府的重大命题。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机遇;挑战;应对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3)02-0015-04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1]。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力保证,也是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根本途径。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始终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逐步完善廉政法规,不断加大反腐力度,积极建设廉政文化,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各种腐败现象并没有消除,某些消极腐败因素仍在蔓延,反腐倡廉建设一刻也不容忽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2]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改革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既面临风险挑战,又适逢难得机遇。如何抓住机遇,战胜挑战,推进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是时代赋予党和政府的重要使命。

一、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反腐热情是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巨大动力,但人民群众存在的模糊、错误认识亦会影响阻碍廉政的建设与腐败的惩治

腐败是严重危害社会的痼疾,不仅影响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也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人们对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早已深恶痛绝。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对腐败打击力度的加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反腐能力充满信心,对建设廉洁政府满怀期盼,并积极投入到各项反腐倡廉建设活动中。

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3]人民群众是党和国家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也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或监督举报,或建言献策,对党和政府的反腐倡廉建设给予极大支持,对腐败分子造成了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注入了巨大能量。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发展趋势(二)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发展趋势】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

【内容概要】: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党在全国执政后,为预防腐败,防止重蹈历史覆辙,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对执政党反腐倡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与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反腐倡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更应清楚地认识到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反复性和任务的艰巨性,要警钟长鸣,不断开创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局面、新方法、新境界,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果,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本文将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梳理分析,期望对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腐倡廉建设有所裨益。

【作者单位】: 广德县誓节镇财政所

【关键词】:中国特色 反腐倡廉 反腐败斗争 探索形成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已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这条道路,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探索的结果。这条道路,它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既吸取了我党建国以来反腐倡廉的经验教训,又借鉴了世界各国反腐倡廉的有益成果。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这条道路在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的形成过程、继续加以丰富和完善,不断结合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加以落实和推进,对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历史经验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⑴。在这条总道路下提出了一系列具体道路的科学概念,如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等。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与其他具体道路一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反腐倡廉工作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所决定的。党的十七大在关于党的建设论述中的一个特别之处,就是第一次将“反腐倡廉建设”这一概念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提出。这样,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十七大就把反腐倡廉建设列为党的五大建设之一,赋予反腐倡廉在党的建设中的常态化,它就不再是一种突击性或阶段性的工作,而成

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它结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一起部署。应该说,十七大对反腐倡廉建设的这一定位,使得反腐倡廉建设在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占有了特别重要的地位。同时,这也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工作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发展趋势】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纪委第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各个方面,不断把反腐倡廉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要把反腐倡廉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全局之中,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增强反腐倡廉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实效性”⑵。这里,也是要求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中来加以部署和安排的。

我们一定要在思想认识上和工作实践中,自觉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建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着力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

二、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逐步探索形

成的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反腐倡廉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发展趋势】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反腐倡廉的措施是思想教育和严厉惩治,治理腐败的根本依靠力量是人民群众。

对腐败产生的原因,毛泽东同志更多地从主观思想认识方面来分析,侧重于从党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资产阶级的进攻这两方面探寻其根源。毛泽东始终认为,如果思想道德防线崩溃,就难免产生腐败行为,要保证党的正确领导和廉洁,防止党员干部蜕化变质,思想教育和主观自觉是最重要的。因此,他强调通过整党整风的形式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这是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一贯主张对党内诸如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蜕化变质等腐败现象严厉惩处。“从严治党”的廉政建设措施,是反腐倡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民主反腐防变的思路,认为民主是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胜利和实现廉洁政治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为我们党的反腐倡廉理论探索指明了正确方向。毛泽东是群众路线的总结者、倡导者,他的民主反腐思想具有鲜明的群众路线的特征。毛泽东从人民民主和党的群众路线出发,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倡导用频繁

的群众性的政治运动手段来进行反腐败。在当时的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群众运动确实对党政机关的反腐倡廉发挥过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但在复杂的社会历史因素的制约下,受到毛泽东晚年“左”倾错误的影响,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片面依靠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治理腐败,导致反腐倡廉的探索出现偏差,并为此付出了严重的代价。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反腐倡廉道路的探索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探索出了新的廉政理论,初步构建了我们党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框架和模式。第二代领导集体对反腐倡廉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反腐倡廉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思想。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把执政党的党风问题上升到“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这是对党的反腐倡廉理论的更高层次的认识,标志着我们党对反腐倡廉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其二,“两手抓”理论。邓小平多次强调,“我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反腐倡廉是全党的重要任务,必须把它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邓小平指出,经济上不去,要垮台;腐败不反掉,也要垮台。第二代领导集体关于反腐倡廉的论述告诉我们,不仅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而且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发展趋势(三)
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道路

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道路 福建省宁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罗巧华

摘要:廉政建设是关系人心向背、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议题,是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长期工程。文章尝试分析建国以来我国廉政建设的各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探寻反腐倡廉建设的规律,实现对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认识,总结并弘扬历史经验,本着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阐述新时期建立和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策略和举措。

关键词:反腐倡廉 建设 特色社会主义 惩防并举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就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国家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坚持把反腐倡廉贯穿到革命、建设、改革的的各个发展阶段,探索反腐倡廉建设发生发展的历史规律,理顺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思路,探索反腐倡廉建设的方式、和具体措施,探索反腐倡廉建设的绩效评价机制,总结出一条适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道路,逐步提高我国反腐倡廉的科学化水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能力,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一、建国以来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及特点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主要分为两个历史阶段,这两个历史阶段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一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反腐倡廉建设;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反腐倡廉建设。这两个历史阶段因为社会经济体制的差异及

所处历史背景的不同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一)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廉政建设(194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

1、建国初期的廉政建设,维护执政党的良好形象(1949年-1955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虽然整个国家的各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但党对执政后怎样进行卓有成效的反腐败斗争,已有较充分的准备。这个时期,我们党继承了战争时期红色政权反腐败斗争的优良传统和经验,坚持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一切缴获要归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最基本要求,始终注意执政后可能发生的干部被腐蚀的问题。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惩治了一些不良的行为,树立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廉洁为民的光辉形象。这一时期党在廉政建设方面的重要特点是:反腐败斗争与新政权的巩固紧密联系在一起。

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反腐倡廉建设(1956年-1966年)

“三大改造”后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然而由于“大跃进”和“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国家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基层干部出现了多吃多占等不良的作风,给我们执政党的形象造成了负面的影响。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党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运动来解决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某些经济不清的问题。这一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重要的特点是:廉政建设与中苏关系紧张、反“修”防“修”问题突出、党内“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不断发展的情况紧密联系的。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发展趋势】

3、文化大革命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低潮时期(文革开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发展趋势】

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内的“左”倾主义思想对党员同志的影响比较大,全国人民进行“斗私批修”、打到“走私派”和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运动虽然主观上要打击和清除在革命队伍中的蜕化变质分子,然而由于权力过于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了我们党的反腐倡廉工作。该时期的所谓整治的重大案件,大体上集中于政治斗争的案件。这个时期廉政建设的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反腐倡廉建设在“左”的错误危害下受到削弱,纪检机构和纪检干部队伍解散了 ,另一方面又在“左”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下得到一定的坚持和推进,党的廉政建设,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是在曲折中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廉政建设经历了党的领导集体的努力,不断加强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始终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和党的廉洁形象。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发展趋势】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十三届四中全会前夕的积极服务,努力探索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也逐步达成了共识。首先,反腐败斗争不应该是以政治运动的形势开展的,而应依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来解决;其次,把制度建设作为我国当时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认为反腐败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这一时期,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的主要特征是继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加快推进法制建设,努力实现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

2、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前夕时期的的反腐倡

廉建设

20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同志的反腐败思想,进一步提出了强调了廉政建设制度化的重要性,突出强调了依靠制度进行反腐倡廉的主方向。反腐败的战略在20世纪90年代主要突出强调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对官员的廉政教育,严厉惩治腐败分子,侧重从根源上治理腐败问题。这一时期廉政建设的主要特点体现在:把制度创新作为解决腐败问题的根本之策。

3、十六大以来的反腐倡廉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规律。中共十六届三种全会更是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提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围绕中央关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学习贯彻党章,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党风廉政教育。

[1] 这一时期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主要特征是:党中央把反腐倡廉工作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指导下,我国的反腐倡廉二、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的主要经验

工作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廉政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执政地位对国家的政治生活具有重大的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反腐倡廉建设的权威性力量与领导性力量。由于一些腐败现象常常发生在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这样的现实状况更决定了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以中国共产党员作为重要对象。建国以来我国在廉政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告诉了我们反腐倡廉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也将会是我们今后在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二)反腐倡廉建设需要实现制度科学化坚持惩治与预防并举的方针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思路也在不断走向成熟,从早期的注重打击腐败分子,到当前惩治与预防并举的标本兼治策略。反腐倡廉方针的演变过程表明,惩治和预防是反腐败的两个基本着力点。解决腐败问题,惩治是必要手段,预防是治本之策。既重视遏制正在发生的腐败现象,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又注重预防腐败工作,加大预防腐败力度,着力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合力,这样才能把腐败现象降到最低程度。[3]

(三)反腐倡廉建设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又要加强权力监督与约束

纵观六十多年来的反腐倡廉建设历程,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导致党员干部出现腐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这些同志的思想认识出现问题;二是由于有些干部的权力没能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发展趋势(四)
关于反腐倡廉的法治思考

  摘 要 反腐倡廉是我国发展之必然,但是要取得反腐倡廉的持续有效性,需要法治之保障。法治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最优手段,以法治制衡权力,可以防止权力异化;法治可以规范政府权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法治可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确保民众反腐权利;法治可以促进依法严惩腐败,加强国际反腐合作。

  关键词 法治 腐败 反腐倡廉
  作者简介:何朝晖,浙江立业律师事务所。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5-163-02
  一、反腐倡廉是我国发展之必然
  反腐倡廉是一个国际性的国家、政府、社会的问题,也是涉及一个国家的文明水平的问题。腐败在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现象;从狭义上说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力蜕变现象。现今腐败问题非常突出并引起社会矛盾的加剧,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公平正义;腐败问题已经成为我党和政府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为此,十八大把保持党的纯洁性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并列为党的建设的主线,并对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作出了系统部署。新的领导集体在原来领导集体反腐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把反腐工作做得更有成效,把倡廉工作推上一个更高的层次,净化党的纯洁性,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具体表现为:提出了“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的口号,明确了反腐败“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强调了“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惩治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形成惩腐高压态势,重点在于“三度”――加大打击力度、提高查处速度、对不正之风保持零容忍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决心和实践。
  二、法治是反腐倡廉的必要基础
  要使反腐倡廉具有科学性、可持续性,按照我国新领导集体的要求,我们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即以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推进腐败治理,开启“依法反腐”新路径。因此,进行反腐倡廉的法治思考具有现实意义。
  (一)法治是迄今为止国家、社会治理的最佳路径
  进行法治社会建设,就是要求国家、政府、公民在其主体各项运行中尊重法律的规定,依法管理、执政、活动。国家要依据宪法确立国体,建立国家机构体系;政府要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充分履行好行政职责;公民依据宪法和法律,正确地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任何违反宪法和法律规定偏离权力、滥用权力、侵犯权利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现代社会是一种秩序化的社会,而法治则是秩序化社会最常用的和最有力的保障手段之一” 当今腐败现象是我国未能通过法治建设来有效规范和制约权力的后果。“用法律统治社会,是至今为止最可信任和具有安全感的管理方式。” 只有推进改革,加强我国法治建设,规范权力主体和权力行为,才能很好地改变腐败现象。党的十八大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为加强我国法治建设、提升制度文明开启了新时代。
  (二)以法治制衡权力,防止权力异化
  腐败的根源在于权力异化。腐败是权力拥有者利用权力进行权权交易、权利交易、权色交易、权力滥用、权力私用,改变权力本来使用的宗旨,出现异化的现象。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 而腐败与现代政治的基本要求相违背。现代政治应是民主政治,要求合理配置公共权力,必须理顺公共权力关系,为此,必须建立权力制衡机制,以保证社会管理的有效进行,防止权力异化。“采用权力制衡办法合理、合法、有效地限制权力产生的负面属性,才能从根本上治理腐败行为,达到减少腐败的目标,实现拒腐防变的期望。”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成员的监督,更好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这是体现了中央在改革纪检体制中由同体监督到异体监督认识的深化,是权力制衡的需要。权力制衡是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法治原则,因为道德不能从根本上约束权力,权力必须分权,然后通过权力来制约权力。而权力制衡需要法治来保障,同时也是形成法治秩序的制度性架构,这是法治的一个重要职能和价值。
  (三)法治规范政府权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除了通过法治构建权力制衡机制外,更重要的是确保权力的合理分配和依法正确行使,即权力法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法治的重要内容。任何权力的配置集结众多功能于一体,没有边界,必然会引起腐败。因此,权力的配置需要通过法治进行合理的定位和分配,从而确定每一项权力的边界。权力与权力之间要通过法治建立起互相制约的机制。我们要通过宪法确立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分别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外,还要通过法律明确政府的权力界限,减少政府因过多干预民众生活和市场经济活动而产生各种权力寻租机会。同时,通过行政活动法治化过程,达到政府部门的决策、执行、监督的分治,来确保政府是法治的,减少人治的内容,创造政府清廉、干部清正、政治清明的环境。公权力在运用过程中要遵循权力的宗旨,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和法律程序,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自觉接受法律的监督。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中涉及反腐问题中提出“今年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而且要加快推进‘权力清单’公布,界定权力的边界,防止滥用权力。” 新一届政府推进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为调动民众与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推动经济发展创造了公平、宽松的环境。另外,在对权力监督过程中,加强国家依法审计可以有效推进问责机制的建立和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在依法揭露问题的同时揭示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缺陷,进而作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弥补漏洞、完善法律法规制度,构筑起了预防腐败的“防火墙”。   (四)法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确保民众反腐权利
  “反腐倡廉建设的民主化是水,反腐倡廉建设的法治化是渠。通过民主化,夯实民主监督的社会基础,使得体系内监督与体系外监督两种模式完美结合,形成多元化的立体监督体系。” 民主是与专制、专横相对应的概念和状态,专制集权是产生腐败的重要背景和环境,即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党内腐败跟党内没有民主有直接的关系,即使党的理论再如何代表人民利益,但是由于没有实施真正的人民民主制度机制,该腐败的照样腐败,并且出现反腐不胜其反的现象。因此,只有真正建立了民主制度和民主机制,并通过执政党内的民主推动社会的民主,才能从根本上做到反腐有力,同时净化反腐的土壤,建立好反腐的支撑点。党内民主需要党规党纪来形成制度化机制化,同样社会民主也需要法治来之制度化机制化,从而确保社会民众(人民)真正享有民主的权利,来实质性地监督党和政府的行为。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在法治观念的指引下通过法治化来保障,没有法治就没有民主。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新一届党中央将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同样,反腐倡廉除了需要规范权力和权力制衡之外,更需要民众的积极参与。民众作为社会主要主体和人民主体,是权力来源之体,民众对反腐监督是权利对权力的监督,它是制约和监督腐败的社会基础。什么时候权力失去民众的监督就会出现腐败。“因此,建立一套有效发挥民众参与、支持反贪工作的制度,鼓励民众对贪污腐败犯罪的举报和对反贪工作的协助,保护举报人的人身权利、工作权利、财产权利,增强民众对反贪工作的信心,推进社会法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平等,是我们反贪工作决策者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此,加强公民社会的建设,重视公民社会的发展,使公民社会、民众力量成为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力量,有效发挥其参政议政和监督作用。
  (五) 完善反腐倡廉立法,强化司法独立,依法严惩腐败
  首先,完善反腐败法律制度是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我们要针对反腐倡廉薄弱环节,通过立法规范从政行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加强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惩处制度建设,健全反腐倡廉监督机制。最近中央颁发了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有利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规范和监督。其次,为了更好地对腐败犯罪的打击,减少各种干扰,必须要求司法机关独立依法独立地对腐败犯罪分子的侦查、起诉、裁决、执行,坚持法律适用平等原则,消除查处腐败犯罪可能出现的特权现象,不管“苍蝇”还是“老虎”,有腐必惩。最后,依法严惩腐败是反腐倡廉核心的重要内容。由于当前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因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反腐败零容忍原则,继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同时,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前不久,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对今后一个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通过深化改革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为依法严惩腐败、预防腐败创造了条件。
  (六)加强国际反腐合作,力推治理腐败进程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开放性的加强,造成了腐败问题的国际化,腐败对一国经济发展和政治合法性的危害往往超越国界,国际商业活动中贿赂行为的活跃化、贪官外逃、赃款外流、离岸洗钱等腐败犯罪已经非常普遍。构建全球腐败治理机制已成必然。客观上,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腐败治理的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国际民间组织、国际组织、相关国家政府和一些国际社会活动家积极投身于全球腐败治理机制的构建,出现了全球性和区域性的国际反腐公约、条约,推动相关国家完善国内反腐法律,推进腐败治理的国际合作。2003年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标志着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的形成。外逃贪官引渡、资产追回和返还、联合侦查、司法协助等成为反腐败的国际合作机制的重要内容。我国已经签署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规则,因此,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在反腐倡廉上加强与国际接轨,共享反腐经验、机制,促进信息交流和沟通,着力打击携巨款逃往境外的犯罪分子,强化对在国外存有巨款的国家高层腐败分子的案件侦破和惩处,提高国际反腐败合作的有效性。
  注释:
  ①马天山.中国的法治与法治的中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16页.
  ② 陆剑锋.对法学及法学研究功能的十点认识.法制日报2014年02月08日.
  ③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6页.
  ④吴振钧.权力的监督与制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4页.
  ⑤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3-13 21:30.
  ⑥关仕新.法治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基石.检察日报/2012 年12 月7 日/第3 版.
  ⑦丁寰翔,等.我国内地反贪局运行的法律制度思考.政法论丛.2007(1).第66页.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430309/

推荐访问: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 中国反腐倡廉发展历程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