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普通话为主题的手抄报

来源:百科 时间:2016-10-05 09:08:5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一】:推广普通话手抄报内容汇编

推广普通话手抄报内容汇编

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

(1) 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2) 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3) 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4) 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5)普通话: 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6) 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7) 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8) 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9) 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普通话的历史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

“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 》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普通话,真奇妙,

心相印,话相通.

平翘音,要分清,

外乡人,别担心.

普通话,友谊桥,

全在你我嘴里边.

人人都说普通话,

四海一家语相连.

规范字,从小练,

志须定,心要静.

仔细看,认真写,

有节奏,求呼应.

用笔灵,讲造型,

意境深,明气韵.

既悦目,又赏心,

一笔一画皆生命.

普通话,规范字,

奔向社会喜多多.

牢记要领,持之以恒,

勤学苦练,与时俱进!

人人说好普通话,人人用好规范字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二十一世纪,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它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需要国家语言文字的统一和规范。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飞跃发展的时代;是信息化、国际化的时代;是科技、人文相融合的时代。说普通话,用规范字,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是提高国民素质,营造改革开放环境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国家形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二十一世纪,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尤其在今天,我们面对的是具有新视野、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的群体。在学习交流中、工作、业务联系中、结社聚友中、人与人之间的来往接触中,都离不开讲普通话和运用规范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你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的大家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推广普通话、运用规范字的重要场所。教师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先行者。我校已走在了推广普通话的前列。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人生的哲理。”我校推广普通话活动正常开展,成绩喜人。瞧!每天早晨书声朗朗,读的是那么地清晰标准,读得是那么的富有感情,人人都自觉地担当起“推普员”的工作。

同学,请你讲普通话好吗?因为每个孩子都把说好普通话作为自己的责任。听!是谁在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哦,原来是学校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正在进行校园小导游的比赛。字正腔圆的发音,流畅生动的表达,配上活泼可爱的动作,不时引来评委老师们的阵阵掌声。三至五年级的同学们也正在角逐,故事大王也是精彩纷呈。我校的师生们已养成了在校内外坚持说普通话的习惯。流利、发音准确的普通话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好评和称赞。

使用规范字,是国家法律的规定,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不仅要通过教学,教会学生使用规范字,还应该通过传授知识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书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书写一手漂亮的规范字,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为学生书写规范字起到表率作用。美观规范的字体还能满足学生的欣赏欲望。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能自觉养成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校老师规范字体的板书,也为同学们坚持写规范字作出了榜样。学生每天的练字不仅陶冶了孩子的性情,而且也培养了孩子一手好字,一种追求完美的认真的态度,整个学校学生的书写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是国家语言文字发展的必然,是中华厚重文化发展的呈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又一重任。作为中华子孙,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一新的历史使命,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为新时代、新经济的发展铸造新的辉煌!

【二】:我说普通话手抄报_图文

因为普通话不合格,阿丘和央视另一主持人毕福剑都曾面临下岗的危险,对此,阿丘说:“我就是个草根主持人,我是学戏剧文学的,我是怎么也不可能通过普通话考试了。虽然我很努力地去学,但这口音就是没办法去掉,不过好在现在台里已对我们放宽了政策;他们评价一个主持人时,不仅要看其普通话是否标准,还要看综合素质。”而老毕不但是主持人还身兼制片人,而他主持的《星光大道》等节目一直收视率极高,论综合素质,他的确是多面手。

(1)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

聚力。

(2)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3)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4)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5)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6)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7)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8)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分,其实是想说“我要查一个人”

弄了半天,原来校长“杀”()“查”()chasha

话音刚落,旁边一宁夏籍的女助手被吓得花容失色。

他走进办公室严肃地对秘书说:“我要杀一个人!”

广西某高校新来一位口音很重的校长。一天,

“普通话”一词,是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张奚若在大会主题报告中说明:汉民族共同语早已存在,现在定名为普通话,

需进一步规范,确定标准。“这种事实上已经逐渐形成的汉民族共同语是什么呢?这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为简便起见,这种民族共同语也可以就叫普通话。”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对普通话的含义作了增补和完善,正式确定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

【三】:普通话手抄报内容

普通话手抄报内容

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

(1) 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2) 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3) 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4) 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5)普通话: 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6) 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7) 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8) 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9) 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www.fz173.com_以普通话为主题的手抄报。

普通话的历史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

“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 》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普通话的历史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

1. 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

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推广普

及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之,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

8. 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

(1)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 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3) 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4) 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5) 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6) 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7) 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8) 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9) 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10) 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11) 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12) 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13) 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14) 普通话: 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15) 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16) 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17) 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18) 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19) 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20) 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21) 普通话——时代的需求,时尚的追求

(22) 普通话——让生活更精彩,让社会更温馨

(23) 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24) 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25) 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

【四】:普通话手抄报内容

普通话手抄报内容

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

(1) 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2) 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3) 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4) 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5)普通话: 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6) 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7) 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8) 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9) 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普通话的历史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

“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 》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2010新版:推广普通话手抄报完整版

普通话的历史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

“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442320/

推荐访问:普通话手抄报文字 普通话为主题的手抄报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