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信过去,也不要迷信永远

来源:百科 时间:2017-04-01 10:05:1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一】:永远别说自己不行

,永远别说自己不行,如果你不行,我想,我不会让你走进这个团队。相信你自己,相信你的心,你的感觉,不要迷信文凭,更不要因为文凭不行而觉得自己不行。文凭说明不了什么。我们这个行业,看的是实力,是文笔,是思想,跟文凭没有关系。

2,永远别抱着你的过去,躺在过去的成绩和荣誉里睡觉。昨天只属于昨天,是过去时,不管是你是高考满分作文,还是文科状元,那都是昨天的事情了。拜托,不要用过去来麻痹你自己,过去的你也证明不了今天的你。

3,工作上永远也别满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请抱着严肃的态度来面对我,在工作上,我是你们的客户,要让我满意,如果我让你们满意一样。不要偷懒,也不要耍滑,多看一遍,多检查一遍,多写一遍,没有坏处。

4,千万别以为你的工作都是给我干的,拜托,千万别这样想。

5,永远也别骄傲,在北京,在文化行业,在图书行业,牛逼的人到处是,我们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没有任何资格去叫板。还是安心的,实在的做自己能做的工作吧。没有什么比这个来的更实际。

6,来这里就是打拼的,吃苦的,要想享福,等我们未来的集团上市吧。在没有达到这个目标之前,别想有好日子过。

7,要把这里的事业当你自己的事业,你自己的一部分,要把这里的每个伙伴当你自己的人。以最大的诚挚,最多的宽容,最真实的感情来对待这里的每个人,来对待我们的事业。我想,你吃不了亏。不是么?

8,如果我做的不好,请你告诉我,千万别忍气吞声,别委屈你自己,该反抗的就反抗,当然,如果你做的不好,我也不会客气。叶茂中有句话,是龙是虎拉出来看看。我想,他说的很对。

9,人是要有一种精神的,有一点干劲的,有一点目标和高度的。如果没有一股狼性,先生们,女士们,馒头和肉都到不了我们嘴里,早让人家吃了。

10,别太复杂,越简单越好,无论工作,还是做人,直接,简单,真实,这样很多事情会好很多。出来混都不容易,别太复杂,那样会很累。

11,相信我,相信我们的未来,这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根本。如同我相信你们每个人一样。没有这分信任,没有这个凝聚力,我们赶紧跳槽,换工作吧,在这里也干不了什么。不是么?

12,要找到战斗的感觉,找到燃烧的感觉,找到歇斯底里的感觉,你时刻感觉自己是在拼搏,在为着自己的未来打拼,像个战士,像一匹狼一样。找到这样的感觉,我们在北京就可以立足发展了。就能逐步的牛起来。对自己残酷些,客户才会对我们好一些。

13,学会感恩,感恩我们应该感恩的一切,感恩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客户,我们的伙伴,甚至感恩那些把我们当傻逼欺骗耍弄的对手和敌人。

14,坚持不住的时候,深呼吸一下,换一下思路,或者出去狂奔一下,哪怕把我给你们买的那几辆破车都砸了也可以。或许你会发现,你找到灵感了,你走出困境了,你的创意,你的点子,你的语感,都来了。越是最窒息的时候,越是你要突破自己我的时候。

好的创意,好的点子,好的稿子,都是经历沉重的涅槃才有的,毛主席说了,坚持一把,坚持就是胜利。这个话太他妈的对了。

15,我相信,在这里,最牛逼的感觉就是你每天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薪水是自己心血和汗水赚来的,而每天你都在积累和进步着,你每天都在战斗,都在进步,都在靠近我们最终的美好。

16,老狼这个家伙不错,是个干事情的人,对我们也很好,我想,就算有一天你离开这里,如果你能说出这样一句话来给我,我就很满足了。你们的肯定是我最珍贵的资产,也是我每天兢兢业业的原动力。

17,如果你无法将自己当成读者,那么你根本就不该进入图书这一行。 18,如果你在盛世天宇做不出好书,换到别的地方也无济于事。

19,如果你没有十足的创造力,丰富的想像力,如果你对我们的未来也缺乏好奇和自信,如果你觉得在这里毫无意思,没有任何值得你留恋的东西,那么,我劝你最好离开这里,越快越好。

20,勇敢的表达你的不一样的声音,我始终认为,如果一个公司,伙伴们都不敢开口说话,发出不同的声音,或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大概我们离关门就不远了。 21,公司在逐渐变大,有时候的确有说不出的苦处和压力;但是,相信我,比起垮台或散伙,这种压力实在微不足道。

22,有个该死的家伙和我说过一句话,即便是个傻瓜,给他一台电脑他也能做出一本书。但是,事实告诉我们,要弄出点水平来,还真得需要我们下点功夫,有点感觉。

23,我一直觉得我们需要一种精神和魄力,需要一种不同于其他人的感觉,并且乐在其中,我们要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价值、有意义,值得我们自己认可和自豪。 我一直都觉得,我们可以超越世俗和现实中的我们自己,做出不一样的感觉来。无论是做书,还是做人。

如果谁觉得我的想法很神经,很抱歉,你不懂我。估计你也跟不上我们的队伍。 24,文字,是我们吃饭的家伙。我们的一切都拜文字所赐予,所以,我们要对文字注入热情和灵魂。

25,亲爱的伙伴们,任何时候,我都愿意接受你们的考验和监督,我都愿意拿出我整颗心来与你们赤裸以对。

伙伴们,我以你们为荣,以你们的拼搏劲和以你们对我的信任和理解为荣,再也没有什么比这些更让我牛逼的了。谢谢大家。非常感谢。辛苦了。伙伴们。

【二】:佛教徒不要迷信

宣化上人:佛教徒不要迷信

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作者:宣化上人 发布时间:2011-2-11 23:20:18 繁體版 我们人要知道,我们供香、供花,供养诸佛菩萨,诸佛菩萨不是像我们那么贪心、饥渴,想要吃东西,贪着人来送一点饭,送一点菜,或者请饮茶,请吃斋,不是那么样子的。

我们用这个种种的香,种种的花来供佛,这是表示众生一种的心意,一种的诚心,并不是诸佛菩萨一定就享受这个,以这个为乐了。我们给他烧香,他就欢喜了;不给他烧香,他就生烦恼了,没有这个道理!

诸佛是无所求于人、无欠无余的,不需要人间这一些个东西。那么我们对诸佛菩萨无所表现了,不知道怎么样拿出我们这个真心诚意来对佛菩萨,所以只好就用一点名贵的香、名贵的花来供养佛。

我们供佛不必像那一些个迷信的愚夫愚妇那个样子,拿着一大把香在佛前,给佛上香了。本来佛在那个地方好好的,放光要保护众生;你烧那么多香,把佛的眼睛熏得也睁不开了,光也不放了,也不保护众生了。这是我凡夫的知见来揣测佛的境界,当然是不对了,可是这里头有这么一个很浅显的意思。

所以我们吃饭,譬如我们就算最馋、最愿意吃好东西,你把桌子上都摆了十几丈那么多的菜饭,一个人一餐,怎么会吃得了那么多东西?你这不是要命吗?

所以我们供佛最多是三支香,或者前边再上一支护法香,这四支。若普通呢?就上一支香已经够了,只要你有个真心,有个诚心,你不上香,那菩萨也一样来护持你。只要你能念佛、念经、念法、念僧,佛就欢喜了,不是说一定要烧香,佛才高兴了。

佛不像我们人那么小气,你说一句不好听的话,他就生了烦恼了;你赞他一句,他就高兴了,不是那样子的。所以我们不要以凡夫来测圣智,以为佛也像我们那么贪,哦!这个钱越多越好,这个佛,烧的香越多越好,这是错误观点。

所以不要学这一些个八卦婆、八卦公那么到庙上,那种迷信的色彩,磕迷糊头,烧迷糊香。结果你问他:「你为什么要烧那么多香?」他说:「这香烧得多

就好了嘛!」究竟有什么好呢?他不知道了。你看这个胡涂不胡涂?所以我们佛教徒,是讲一个真理的,讲一个智慧的,不要那么迷信了

【三】:我最好的老师不迷信权威资料

不要迷信过去,也不要迷信永远。

不要迷信书本 不要迷信权威(资料)

教师:张基锋(整理)

在我们小的时候,总是一遍遍被告戒要尊敬长辈,尊敬领导,“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久而久之我们都养成了迷信“权威”的习惯,但是“权威”也是人,他并不是永远都对的,对于权威的话,我们只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盲目迷信只会吃大亏!

有这样一个寓言:“一个印地第安人从鹰巢里取回五只蛋,让母鸡把它孵成小鹰,并和其他小鸡一起喂养。有一天,一只老鹰飞过鸡群,小鹰感叹说:„如果我会非多好。‟老母鸡立即告诉小鹰:„你是小鸡。‟其他小鸡也告诉小鹰;„你是小鸡。‟于是小鹰也告诉自己:„我是小鸡我是小鸡。‟” 小鹰至死都不曾飞过。在小鹰的眼里,老母鸡就代表着权威,它的话是一定不会错的,结果呢,小鹰也只好一辈子在地上找虫子吃,飞翔的感觉它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了。人们总是喜欢跪着去仰望“权威”,把他的每一句话都奉为金科玉律,甚至对他的错处也不忘歌功颂德。如果你这样做只是为了圆滑世故倒也罢了!但其实你是不敢去批评,没胆去质疑。

有一天,上帝去应邀赴宴,不小心忘记穿裤子了。客人听说上帝要来都兴奋不己。不要迷信过去,也不要迷信永远。

看到上帝,客人甲说:“上帝您真伟大,敢于突破人间的禁区,有超前的时代意识。”上帝对他的奉承不屑一顾,他知道这种人最爱不着边际地讨好别人。

客人乙说:“上帝,您真了不起,您才最懂的自然、原本、返朴归真,您才是最美的。别人太做作了,太虚伪了让人生厌。“上帝对此人不以为然,他明白这种人最喜欢追求新奇和极端。 客人丙说:“上帝,您真行,净做一些别人意想不到的事。没有谁给客人们带来的惊喜比得上您。您才是最最绝顶聪明的。”上帝不想回答他。他是一个想以出奇制胜的方式宣扬别人的人。 客人丁说:“上帝,您真不愧为上帝,从不学着别人那样入乡随俗,您永远是超脱潇洒的,活的自由自在,不为任何世俗所羁绊。”上帝想,人的伎俩不过如此,喜欢把美好的词堆在一起用。 客人戊觉得没有更好的词可以说出来,沉吟了半晌才说:“上帝,您只有是上帝才能不穿裤子。若是我们,早就被赶出去了。”上帝怔了一下,才发现自己没穿裤子。上帝创造了一切,他是权威中的权威,所以即使他犯了没穿裤子这么大的错误也没有人对他提出疑议,那些对此赞美有加的客人多么可笑啊,但这也确实是一些人的真实写照。

盲目迷信权威,不但会迷失自我,别人还会觉得你是一个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的笨蛋,年纪一大把却连一点主见都没有。你已经44岁了,有着成熟的人生观和社会经验,下次遇事时何不相信一次自己的判断呢,坚持你认为正确的观点反而会让别人更加尊重和认可你。

有一个建筑公司准备在闹市区建一座商用办公楼,为了吸引商户,公司花了大价钱,请了一位著名设计师设计,要求是新颖别致。一个月后,设计图拿回来了,总裁看了以后很满意,就要求经理准备施工。当施工图纸传到建筑队长李尘手上时,他却发现了一个问题:楼房样式过于奇特,导致一部分受力不均匀,如果盖起来的话,很容易出现事故。他拿着图纸心急如焚地找到经理,却被经理嘲笑了一顿:“人家是设计师,还会弄错?你要是能挑出人家的错儿,你还在这儿混什么呀?干脆也去当设计师多好!”李尘没有被经理的冷嘲热讽吓退,凭着自己20多年的建筑经验,他断定这张图纸一定有问题。在他的坚持下经理只好不情愿地给设计师打了个电话。设计师开始也很不高兴,他又重算了一遍,但算着算着他的汗就流下来了——自己竟然犯了这么大一个错误!总裁很快

就知道了这件事情,他为手下有这样负责的建筑队长感到高兴!3天后,公司发生了一次较大的人事调动;李尘被从基层提了上来,接替了经理的位置。

如果李尘不敢面对权威的压力据理力争的话,不但大楼建成后必然会酿成一场惨剧,而他也无法得到总裁的赏识。我们也应该学着相信自己,面对权威不腿软,也许真理就在你的手中。

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应该尊重权威的意见。因为权威通常是专业人士或比较明智的人,但尊重不等于迷信,尤其是我们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处的位置也不同,他的意思或许很好,但对你来说并不适用,因此,别再盲目迷信别人,你其实就是权威。

有一个著名的笑话:一家国外的肥皂生产商始终困扰于一个小问题,就是每生产1000个产品,生产线上总存在一两个没装肥皂的空盒。生产商向它的生产线供应商提出必须解决这个问题,生产线供应商于是成立了一个以博士生为主导的攻关小组。该研发团队使用了世界上最高精尖的技术,知识类型涉及光学、图像识别、自动化控制、机械设计等等门类。

在花费了大量资金和较长的时间后终于研制出肥皂盒检测系统,当探测到空的肥皂盒以后,一只机械臂会自动将空盒从生产线上拿走。问题虽然是解决了,但这个新玩意可不便宜。

另一家中国肥皂商也购买了这种生产线,老板对管理生产线的小工说:你要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小工思来想去,最后找来一台电风扇,摆在生产线旁,另一端放上一个箩筐,当空盒子经过时,因为重量过轻就会被吹进箩筐里,问题解决之。

有时用非常简单、便宜的方法也能完成别人用高科技才能完成的任务,那些沉迷于“XX千万引进的高科技生产线”的企业领导应该醒醒了。

还记得你使用上千元一块的原装手机电池的日子吗?

从比亚迪进入电池产业至今,它已经将手机电池的价格从1990年代的1000多元,降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十几元一块。

在传统的锂电池制造成本中,有一笔巨大的开支用于建造全封闭的无尘室,而且由于需要有特定的温度和湿度,工人只能在里面呆两三个小时,就必须换人,人力成本也非常高。比亚迪发现,这个造价昂贵的无尘室其实是“大炮打蚊子”——真正需要无尘操作的对象只是那枚小小的电池而已。于是它想到了生物实验室常见的无尘操作箱,一个透明的密封箱体,两端有两个开口,装着柔软的橡胶手套,使用者将手伸到手套里面,就可以在箱体里面操作。这样,就可以随意把箱体里面设定成特定的温度、湿度,也不必担心里面的细菌外泄,而且非常便宜。

仅仅用无尘操作箱替代无尘室一项,就大大降低了设备投入和人工成本。类似的发明举不胜举。在比亚迪的电池工厂里,60%的生产设备都是自主开发的,这使锂电池的生产成本降到了原先的1/3,并且品质同样达到了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大客户的标准。

锂电池的大幅降价不但使大多数消费者受惠,还颠覆了电池生产设备的供应商。过去,发明锂电池的索尼公司建立一条生产线一度需要一两亿美元,直到2000年,一条生产线还售价500万美元。现在,很多后来投资手机电池产业的企业都乐于复制比亚迪的设备和流程,甚至有某日本设备厂家向比亚迪内部人员购买这些设备的设计图纸。而随着比亚迪自主设计的生产设备和流程外泄到市面,如今建立一条锂电池生产线的价码已经降低到了30万-50万美元。

不要迷信过去,也不要迷信永远。

不要迷信权威,我们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只要努力,我们都可以创造奇迹

【四】:不要迷信态度

不要迷信认错态度

------关于小学德育教育实践的一点思考

马边彝族自治县 民族小学 郭荣强 13208333993 614600

马边彝族自治县 雪口山小学 李晓燕 13990655434 604600

摘要:当下的学校德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止步于学生认错态度的教育。我们要确立正确的态度观:学生有端正的认错态度人我们进行德育工作的前提,而不是最终的教育目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行为,找到错误行为的心理动机,协助他们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纠正错误,并在实践中督促他们的措施实施情况。

关键词:认错态度 前提 心理动机 措施 督促

正文: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学校教育肩负着把学生从自然的人打造成社会的人的任务。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我们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要实现这些目标,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提前,也是核心。在德育实践工作中,我们大多数教育者十分重视学生对待错误的态度,“端正态度”成了我们工作中的“口头禅”。毋庸置疑,态度决定高度,但过分强调甚至迷信态度,将会让我们的德育工作走进死胡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认错快,犯错更快”的现象,个别问题学生重复犯同一错误的现象严重。

如何让我们的德育工作育有成效,尽量避免以上现象呢?我想,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德育的最终目的,我们德育工作者应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让受教育者最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协助他们制定合适的措施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明确正确的方向,避免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再犯同一错误。我们要树立科学的“态度观”,正确认识受教育者的“认错态度”。受教育者有积极认错的态度是我们进行德育工作的前提,但这也只能说明受教育者有接受教育并改正错误的意愿,这只是我们教育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国内著名教育专家王晓春在《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一书中,谈到德育工作时说:“当前我们的教育很大程度是止步于学生‘认错态度’的教育。”确实,在实

践工作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当学生犯了错误,我们很多教育这把他们找到办公室,或春风化雨,或痛心疾首地告诉他们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不应该,当学生终于低下头,一脸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老师,我错了”时,我们的教育者马上一脸欣慰,嘴里还说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之类的鼓励的语言,教育戛然而止。在教育学生时,“他们对学生态度的敏感常常超过对事情本身是非曲直的敏感,”这是教师师道尊严在作祟。他们更多的是在关注学生是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否有积极的认错态度,至于学生怎么改,能不能改,我们就没有很关注了。我们把学生说一句“老师,我错了”当作是我们工作的目的,以为这样,学生就能改正错误了。在许多老师的心中有这样一个公式:“犯错——认错——改错。他们不知道‘承认错误’与‘搞清自己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是两回事,‘搞清自己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与‘我有没有能力改正这个错误’也是两码事。没有后面的这两条,学生承认错误就只是暂时让老师消气而已,实际上很可能是下一次犯错的前奏,”造成学生“认错快,犯错更快”的现象。

学校是学生犯错的地方。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在成长的路上,肯定会磕磕绊绊的,只有不断犯错,再改正错误,他们才会健康的成长起来。而在现实中,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们犯错的权利。当学生出现了错误,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应该剖析他们的行为,分析他们的心路历程,找到他们犯错的心里动机,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我们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这一点,我们做得很好。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会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行为,循循善诱,春风化雨,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之处。但我们千万不要止步于此,别一厢情愿地以为我们的教育已经成功。学生能有认错的态度,只能说明他(她)有接受教育并改正错误的意愿,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杜绝重复,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愿意犯错。学生犯错了,作为教育者,我们还应该思考,他(她)为什么会犯错?其心里的动机是什么?只有帮助学生找到犯错的心里动机,我们才能对症下药,纠正错误,促进学生的成长。

比如说,一个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我们首先应该思考:他(她)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如果是有意的,那么,其动机是什么?是因为对学习、作业抱有抵触情绪,还是对老师有情绪?或者想借此引起谁的关注?抑或是长期的习惯使

然?如果是无意的,那么是因为作业难度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还是作业的量太大?抑或是搞忘了?还是因为自己由于没认真听课而导致无法完成作业?还是基础太差,无法完成作业?我们应该沉下心来,耐心的听学生的陈述,引导其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分析其心路历程。只有找到了原因,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当学生明白了自己为什么犯错,是怎样犯的错后,我们还要与他们一道分析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并引导他们怎样改正这些错误,思考哪些是我们能够客服的,哪些是需要通过努力改正的,我们怎样避免以后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主观的错误,我们应该给他们讲道理,举事例,树立正确的观念;对于客观上的错误,我们要和他们一道寻求解决的办法,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

最后,我们还要在后续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关注他们,监督、引导他们坚决执行自己制定的改正措施,注意反馈,随时调整,及时提醒、鼓励,巩固教育成果,使他们最终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重犯错误,促进成长。

记得万玮老师在其著作《班主任兵法》中有一个《以怒制怒》的案例。说有个叫杰伦的学生脾气很暴躁,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经常与同学发生摩擦,甚至动手打女生,更严重的是还会与教师强烈顶撞。万老师没有简单粗暴地把他找来训一通,而是先观察,分析其心里动机。然后有意的接触他,拉近心里距离,主动关心他,对他犯的错也尽量容忍。开始时,抓住该生喜欢武侠的特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664472/

推荐访问:迷信不可信 不迷信权威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