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来源:百科 时间:2017-04-13 10:25:2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篇一】:浅谈初中历史复习策略

浅谈初中历史复习策略

复习课的特点

复习课与新授课不同,复习课有三大特点:其一是复习课的教学任务是: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深化,拓展学生知识面,落实高层次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复习方法须有新颖性,不能老调重弹,把复习课上为重复课。复习课教师要善于标新立异,给学生施以新异刺激,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其三,复习课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详略得当,讲清重点、难点和缺点,以提高复习效率。

初中历史复习常面临的问题是: 一是复习课如何避免同新授课的简单重复;二是如何突出重点,又避免挂一漏万;三是如何避免陷入难题怪题的怪圈。在复习课时,我们可以避免常规的做法,即教师先引领复习,学生强化训练,最后达标检测的模式,可以先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出错多的地方,通过设计问题等方式让学生自我完善,然后教师重点点拨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然后再进行达标测试。

从历年中考历史试题谈历史复习

从历年的中考历史试卷分析看,难度较大的题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影响并不大,从试题的难易程度来看,在历史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搞好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中考历史试题逐渐从客观性试题向主观性试题转化,在搞好历史基础知识复习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要只强调答案有几条,只要把要点答全即可,查阅近2~3年的中考历史试题,今年一般不再考,对此,要掌握近几年中考信息、试题题型,复习时对学生加以引导。

历史复习过程中学科能力的培养 历史在中考各门功课中占据分数不是很高,因此不可能把大把的时间反正历史的复习上,因此,更要讲究效率与方法,不仅要会看书,学会归纳,从而理清线索,将知识点,考点融会贯通,同时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培养学生构建历史学科体系的能力。历史学科知识体系是由历史知识,历史线索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的整体,它反映历史概念的相互联系,历史运动过程,历史阶段特征和历史发展规律。

构建历史学科知识体系首先从知识要素开始。知识要素是最基本的单位,知识点由若干个知识要素构成。

一要会看书。中考历史内容广泛,涉及世界和中国的古、近、现代历史,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干巴巴的历史知识,不如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则事半功 倍,这里要求的学生会看书,是融会贯通地看,而不是走马观花似地瞧:1.看标题,目的是为了寻找线索,了解每一课的结构;2.看标题的提示,寻找课本中需 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3.看课内和课后思考题,寻找答案或者从课内得到一些启示,同时还应该做到边看、边划、边问、边写,看内容,划知识点,找疑问,写出 疑问来,这是对学生复习时的基本要求。

二要善于归纳。归纳是指将众多的或零散的历史知识,按其同类进行梳理,可长可短,并不一定非依赖老师。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善于“自得 其法” 上面,归纳的好,条理清晰,弃繁就简,效果自然就不寻常。

三要理清线索,要求学生在看书时,通过对课本的归类,理出课本内容的纵横线索,形成知识网络,这种网络可以是整个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也可分阶 段地整 理知识网络。

四要巧答题目。答题时 审清题目很重要,避免粗心大意,过于紧张而顾此失彼,答题要紧扣题目简明扼要,同时注意规范化、时序化。最后建议在写历史小论文时,在行文之前和行文中, 应该始终注意:1.观点明确,论述集中,不泛泛而谈;2.联系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3.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要合乎逻辑。

正确处理历史复习中的三大关系

1.重点、难点与知识面的关系

复习应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但在复习中只注意“点”而不注意面,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点面把握,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须做到下列两个方面:

①注意复习的广度。对教科书上的每一知识点应逐一学习,特别要重视那些易为人们所忽视的所谓“非重点内容”。在单元复习结束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用列表或图示的方法列出该单元的知识结构网络。②注意对重点的复习和难点的突破。为切实提高复习效率,应在照顾全面的同时,必须克服事无巨细平均用力的做法,高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突出重点,必须从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觉去剖析某个重点,不遗余力地讲深挖透,直至揭示其内核和本质。

2.教与学的关系

中考复习既要有教师的积极性,也要有学生的积极性;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调控职能,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使教与学始终能够处于最佳结合状态。在教的同时,要加强指导学法,培养自学能力。要求教师:①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变被动机械地单纯接受教师的灌输为主动地探究未知的历史问题的本质,反对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不良学习行为②对学徒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采章节复习、单元复习法。

3.讲、练、评的关系

讲、练、评是复习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缺一不可。总复习阶段由于历史科内容广,复习任务重,课时紧,讲课往往犯“满堂灌”的毛病。而强化训练往往陷入“题海的误区”,对于大量的练习,有些教师只是将参考答看似增大了复习课的密度,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调动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提倡: ①精讲。讲授法仍是教师在课堂上处理教材的主要形式,但决不是泛泛地重复教材,而应力争讲出新意,提倡精讲就是要求教师把力用在刀刃上,开思路,促理解,启思维,供范例,达到消化教材,深化教材,理解教材之案,公布出来,让学生自己核对,这三种现象必须加以纠正,因“满堂灌”的讲课方法,目的。 ②精练。“练”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进行信息反馈、了解教学成效,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练”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与精讲有机结合,但是“练”要适度,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求质不求量,切忌次数频繁,题海战术,猜题押宝,抄题拼卷,无章无序,无计划,无目标的考试。

③认真批改,精心讲评。一次高质量的讲评课,其效益往往超过多次单纯的书面练习。要求教师:准备要充分。每次考试后,教师应认真地出考试分析,对不同内容、不同题型、不同层次能力要求和不同解题方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普遍问题、个别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学生每次考试的成绩都要登记造册,知其进退,因材施教。讲评要及时,重点归纳考试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剖析导致错误的根源,教给纠正和克服失误的对策,评评时不能简单地对答案,应力争一题多练,引导学生扩展思路,纵横联系,举一反三,深化复习。结合具体试题及学生答题状况有机地讲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关注社会热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考以能力立意,鼓励学生以整体的观点分析各种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在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和当前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特别是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科技、关注环保。拓宽视野,把在现实政治、经济生活中获取的新观念、新理论、新信息和所学知识相结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认识这些新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中考题型的解题方法,抓好单元训练,穿插专题讲座,同时注意图、文、表的综合运用,并在教学常规和考试中体现。

【篇二】:浅谈初三历史复习的迎考策略

浅谈初三历史复习的迎考策略

——2013年中考研讨会发言稿

教研室 王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衷心的感谢王主任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来交流中考历史复习方面的问题。我县近两年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在老师们努力工作下,历史学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已两年没有带初三,今天让我做复习经验指导性讲话,我感觉我是没有发言权的,连续带初三的历史老师们才是成绩的创造者。所以在这里,我只能结合平时教学中观察到的老师们的做法,谈谈我对下一步历史复习的所思所想,由于学识实在浅陋,肯定存在不妥之处,还请在座的老师们批评指正!

目前,我们历史学科课时少,学生用时少,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不够,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要想把成绩抓上去,关键还是要运用积极的策略,在如何抓学生上下工夫。

今天我从时间利用、教师合作、复习方式、心态调整四个方面简单的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一、利用时间的两个“不”

(1)在浅层次梳理上不要浪费时间,在检查落实上不怕浪费时间。

抓知识的落实是初三历史复习的第一任务。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怎样科学安排学与教的时间,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复习课应该是学生的复习课。在教学中发现,有的课堂就像老师的复习课,把小板块中的问题又陪着学生重温了一遍,复习课不是炒剩饭,那种简单重复、无针对性等低效的教学现象还是存在的。这样的课,大部分学生是不爱吃的,也是吃不饱的。所以在浅层次梳理上不要浪费时间,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生学习知识落实的情况,监督的时间≥引领的时间,实实在在的抓好知识的落实。

(2)要让100%的学生被监督到。

但是在复习教学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一些教师的监督面太窄,在一节课中只是师提生答,很多学生在课堂中没有被监督到,甚至有的学生在被遗忘的角落里走神、睡觉。怎样要让100%的学生被监督到?我们可以在检查上发动学生抓检查,避免“师提生答”式的单兵作战,要搞“群众”运动。具体的说,对某一问题的检查,利用学习小组发动学生全都检查,老师只是抽查其中几个学生,由点到面,全面开花。蒙泉学校许彪标老师就是这么做的,其他学校 在这么做,我认为这是值得推广的。

初三的复习就像一场大型的战役,需要学科组教师的的通力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二、一枝独秀不是春——学科组的通力合作,是中考获胜的后盾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教师间的加强协作,团结一致,才能形成更大的合力。在植物界有一种“共生效应”,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往往没有生机,长势不旺,甚至枯萎衰败,而众多植物在一起生长时,却能生长得郁郁葱葱,挺拔茂盛。英国卡迪文实验室

81年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教师间的合作就能产生“共生效应”。 去年蒙泉学校的老师复习时,老师之间分工协作,备课共享,采用包干制,收集知识点和热点,整合教学资源,并将整理好的内容以专的形式发给学生,正是在他们的共同努力历史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各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应围绕初三教学开展工作。虽然学科组的作用还没完全发挥出来,但是我们相信,团结就是力量,每个教师之间只要加强教学交流与合作,这是提高中考历史成绩的重要的后盾。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复习中还要注意复习方式多样化。

三、复习方式多样化,引领学生积极复习、全员复习

复习教学中也发现许多老师的复习方式大同小异,气氛沉闷,年年岁岁花相似。任何一种方法,如果反复使用,就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复习课也是这样。好的方法有一个衡量的标准,那就是能激发学生的动机、斗志,让全体学生紧张的投入进来。

(1)抓好课前复习,营造紧张投入的气氛。

东风中学的课前复习抓的很好。他们能利用问题展示让学生在上课前就投入紧张的复习状态,用一切可能争取了学生的注意力。紧张的学习状态不一定是坏事,我记得原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为什么有的人喜欢打麻将?因为他在打麻将的过程中比较紧张投入,不紧张投入他就得输钱,一紧张,不知不觉就是一个通宵。在我们的课堂中怎么让学生紧张投入呢?我认为一要抓好课前的复习提问,二可以让学生出声的读、背等等,这些都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建立复习小组

所谓“复习小组化”,就是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复习内容在小组活动中进行。每个小组成员轮流作组长,负责检查、讨论、汇报复习的内容和结果。板块复习中,“背”“查”“写”“讲”“练”等方式依据学习内容灵活变通,有效地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避免了复习课的沉闷气氛,从而提高复习效率,课堂效果很好。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3)提高精讲的针对性,让知识“老树开新花”。

心理学研究表明,最能引起学生注意的是那些既使人感到熟悉,又有些陌生、新颖的教学内容;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下水,练习一定要走在学生前面。只有多做题,才能找到课堂的着力点;只有教师站得高,学生才会看得远,学得深。

为此,建议各位初三教师多做几套中考历史题,或许大部分教师也是这么坚持的。

光抓知识训练还不够,我们还要注意学生和教师的心态调整。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四、知识训练和思想教育并重,抓好心态调整

(1)要正面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复习的精气神。

不能否认初三的历史的复习,有它紧张、枯燥的一面,学生难免有这样那样厌学的情绪。当年的黄埔军校,实现军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并重,效果卓著。我们的历史教学是否也可以这样,知识训练和思想教育并重呢?

明确复习对象,主要是因材施教,对优生多鼓励,对中下生多帮助。„„教师应随时及时掌握这一小部分差生的情况,对他们多一份爱心和耐心,多一份督促。要主动、热情地帮助他们整理知识、落实考点,在平时的课堂提问、试卷批阅和阅后的改错中,加大对他们的检查力度,让他们无懒可偷。同时要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地给予表扬,让他们有成就感,以此提高其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只要我们投入真正关心学生的情感,学生终将会用成绩回报教师的。

(2)我们教师自身,也要调整好心态。

在这里,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谁动了我的奶酪》的故事。这部书的作者斯宾塞·约翰逊是享誉全球、深孚众望的思想先锋、演说家和作家。

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一天,奶酪突然不见了!嗅嗅、匆匆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而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还在那里不停地哼哼唧唧、犹豫不决„„

在这本书中,有很多的至理名言,如:

1、经常闻闻你的奶酪,你就会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变质。

2、陈旧的信念不会帮助你找到新的奶酪。

3、越早放弃旧的奶酪,就越早发现新的奶酪。

4、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

匆匆和嗅嗅虽然他们并不如两个小矮人聪明,但是他们能够他们面对变化能迅速的调整方向,并通过“勤奋”的工作,快速找到了新的奶酪。

在历史的迷宫里,追求好的成绩就是我们共同的奶酪,拿走奶酪的人一定是不断地去适应变化、享受变化的人。

所以,我们要像“嗅嗅”那样及早地嗅出变化的气息,像“匆匆”那样能够迅速开始行动,及时的调整复习的方式与策略,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新的奶酪。

以上陈述的观点,仅能反映局部问题,实际在复习过程中,还远不止这些方面。这些都是我个人的观点,不够、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补充、指正。

最后,祝愿我县历史中考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祝愿我县各学校中考历史取得优异成绩!

祝愿各位领导、同仁梦想成真!家庭幸福!

谢谢!

【篇三】: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策略

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策略

一、专题复习的内容的理解。

1.专题复习要探寻专题知识共性、规律性的问题。

专题复习并不是简单把涉及该专题的知识点收集整合到一起,而是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认识专题的每一个知识点,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每一个知识点。比如整个中国近现代史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所以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复习,我们可以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围绕如何实现民族独立、如何实现民族的初步繁荣富强去复习。中国近现代史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我们可以从现代化的角度去认识近现代历史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地位和作用等等。

2.专题复习要做到近现代史贯通,中外史联系。

比如三次科技革命专题,既要关注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科技革命推动政治民主政治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先进的社会制度又为科技革命的发生提供了政治前提。又要关注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认识到列强侵华是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3.专题复习还要关注专题之间的横向联系。

一般专题的确定是打破教材原有的知识体系,把同类的、分散的知识高度概括。所以专题之间的横向联系是从专题内容的角度来认识的。比如如中外改革和革命,中外思想解放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外改革和革命与中外思想解放这两个专题之间就存在了联系。比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专题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专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中外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中外工业化、政治民主化、中外思想解放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等。

4.热点专题,现实问题历史化。

中考历史试题不避热点问题,同学们要关注热点专题,把现实问题历史化,学会知识的迁移。比如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这一热点,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党执政地位的确立、党的指导思想的不断发展完善;从世界史角度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开创的中国特色革命和建设道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认识各国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等。

一、依据课程标准,以教材为本,夯实基础。

高考试题着重关注的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我们在第一轮复习时更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积累,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关要点(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影响等)要记熟。平时重理解,考前重记忆,只有烂熟于心,答题时才能信手拈来。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较贴近现实生活,导读框中的小故事、课文中的地图、图表、文物、人物名言、艺术品、邮票等都可以用来设置试题情境,我们在复习时要多留心。

二、梳理专题,回归课本。

在第二轮复习时,我们可以根据《考试纲要》将课本知识综合为诸多专题,有利于历史知识古今联系和中外联系,有利于学生总揽全局,又能以小主题为中心进行重点突破。如我们在复习“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时,可从50年代的外交、七十年代外交、九十年代外交及二十一世纪处的外交等几个小主题入手,这里面又可联系到与美国、日本的外交关系,纵横联系,构成知识网络体系。当然,在专题复习时也应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三、关注社会热点,抓住时代脉搏。

“知古通今”、“以史为鉴”。2006年各省市都以大量热点问题来考察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能力,且很多题目都是以新闻题材为切入点,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考察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本人认为今年会一如既往。建议大家关注去年高考结束以来的时政新闻,如2006年10月胡锦涛会见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本政要在“慰安妇”问题上的态度、最近温家宝总理即将访日等,并联系历史上日本在1937年全面侵华、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中日在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等事件。

四、关注整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677544/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