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面积公式

来源:百科 时间:2018-06-05 08:00:0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一:[锥形面积公式]造价工程常用几何体面积计算公式:切头方锥形基础


造价师考试网权威发布造价工程常用几何体面积计算公式:切头方锥形基础,更多造价工程常用几何体面积计算公式相关信息请访问造价工程师考试网。

二:[锥形面积公式]高二数学圆锥公式知识点


高二网权威发布高二数学圆锥公式知识点,更多高二数学圆锥公式知识点相关信息请访问高二网。

【导语】椭圆公式知识是高中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项知识要点,要想掌握椭圆知识点,就要不断努力了。下面就让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二数学椭圆公式知识点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篇一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⑷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应用
  ⑸平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数量积及其应用
  ⑹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不等式的应用
  ⑺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线性规划、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⑻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
  ⑽排列、组合和概率:排列、组合应用题、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
  ⑾概率与统计:概率、分布列、期望、方差、抽样、正态分布
  ⑿导数:导数的概念、求导、导数的应用
  ⒀复数:复数的概念与运算
  篇二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y2=-2pxx2=2pyx2=-2py
  直棱柱侧面积S=c*h斜棱柱侧面积S=c"*h
  正棱锥侧面积S=1/2c*h"正棱台侧面积S=1/2(c+c")h"
  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S=4pi*r2
  圆柱侧面积S=c*h=2pi*h圆锥侧面积S=1/2*c*l=pi*r*l
  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
  锥体体积公式V=1/3*S*H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
  斜棱柱体积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V=s*h圆柱体V=p*r2h
  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
  |a-b|≥|a|-|b|-|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
  篇三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sin(A/2)=-√((1-cosA)/2)
  cos(A/2)=√((1+cosA)/2)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ctgA+ctgBsin(A+B)/sinAsinB

三:[锥形面积公式]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锥的体积


教案网权威发布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锥的体积,更多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
圆锥的体积教学内容:第25~26页,例2、例3及练习四的第3~8题。教学目的:1、通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3、通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圆锥与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与不等底等高的圆柱。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二、新课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2)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图形的体积有关?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4)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还可以怎么说?板书:圆锥的体积=1/3×圆柱的体积=1/3×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1/3Sh拿不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进行实验。为什么倒3次不能刚好倒,和刚才不一样呢?强调:“等底等高”。问:Sh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1/3?练习:一个圆柱的体积是27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多少?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5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多少?2、教学练习四第3题(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2)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说明:不要漏乘1/3,计算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第4题。4、教学例3.(1)出示例3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四、巩固练习1、做练习四的第7题。学生先独立判断这三句话是否正确,然后全般核对评讲。2、做练习四的第8题。(1)引导学生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② 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③ 求出这堆煤的体积后,应该怎样计算这堆煤的重量?(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3、做练习四的第6题。(1)指名学生先后回答下面问题:① 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多少?② 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③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④ 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2)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科书第28页的表格中,做完后集体订正。五、总结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第七课时教学反思课件演示俗话说“眼见为实”,所以相对于课件演示而言,教师在全班演示会更直观,结论也更具信服性。俗话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相对于看教师演示与自己亲自动手实验,亲身经历探究印象会更深刻。课堂如果以4——6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全班至少得有9套以上教具。可我校现有教具数量不够。如果要求学生课前自制教具,他们暂时无法制作出与圆柱等底等高
1
2
下一页

[自定义相关文章结束]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734468/

推荐访问:锥形面积计算公式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