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四大强校

来源:百科 时间:2018-06-17 18:00:0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工科四大强校篇(1):四大工科专业院校大排行


校园网权威发布四大工科专业院校大排行,更多四大工科专业院校大排行相关信息请访问校园生活网。

  1、力学类院校,核心专业是工程力学,是几乎所有工程专业(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航天、船舶、水利、化工等)的基础。如果本科学工程力学,研究生再学机械、土木、能源、交通等工科专业非常有利。
  教育部排名前20名院校有: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其中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力学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2、船舶与海洋工程(造船、海港)类院校,核心专业是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等。
  教育部排名: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集美大学。
  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3、兵器科学与技术类院校,核心专业是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地面武器机动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破技术、信息对抗技术、水声工程等。
  教育部排名: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北大学、军械工程学院、第二炮兵学院、装甲兵学院、国防科技大学。
  其中,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军械工程学院的兵器科学与技术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4、光学工程类院校,核心专业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教育部排名前20名院校有: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苏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福建师大(二本)、中国海洋大学。
  其中,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的光学工程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工科四大强校篇(2):2018考研择校:名不如实的八大低调牛校


考研网权威发布2018考研择校:名不如实的八大低调牛校,更多2018考研择校相关信息请访问考研网。
东华大学  听名字好像是个民办三本学校。  但实际上这个原先叫做中国纺织大学的学校是一个名副其实的 211 重点高校。化纤染织、服装设计等等招牌专业都比较强势,机械及其它一些专业也很不错,而且该校还有全国屈指可数的模特班。  长安大学  有个医院的广告语“治不孕到长安”算是毁了长安大学。  2000年4月18日,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与原西安工程学院、原西北建筑工程学院三所部属高校合并组建并更名为长安大学。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人民政府 " 四部一省 " 共建,是国家首批 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东南大学  这个常常被误认为属于福建省的三本院校其实是江苏省的985高校,教育部直属,中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原四大工学院之一。工科强校,文科也有特色。电子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建筑学、自动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非常棒。即便对于江苏省内的学子来说,东南大学也不是那么好上,招收的都是本省拔尖的学生。  暨南大学  咋一听来像是“济南大学”。  这个广东前三,被誉为“中国第一侨校”,是中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常常被人误解为三本的技工学校  西农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32所副部级建制的重点大学之一,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该校农学、植物学、制药、园艺、林业、兽医、植物病理等专业为行业翘楚。  河海大学  第一次知道河海大学的时候以为在河南,以为全称河南海洋大学,怎么都感觉怪怪的。  尽管现在其校在江南地区有一些知名度,但一旦跳出华东地区,基本上立马就会沦为民办高校的误会中去。  而实际上,河海大学是一所有近百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  听说浙大有个城市学院,还有个竺可桢学院,都是三本吧?哪个更好一些?  很多人都认为只要冠上个人名的学院基本上都是面子工程、质量堪忧。然而事实上,浙大的竺可桢学院是为浙大优秀本科生实施“特别培养”的荣誉学院,从浙大全校本科新生中进行严格选拔后方可入此学院!  江南大学  感觉又是一个私立的地方小学校。  事实上江南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也是“111计划”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尤其是食品类和生物类专业不错,是我国轻工、食品、生物技术高科技的摇篮与依托单位之一。

工科四大强校篇(3):北京清华大学:发力文科 一流大学再提速


高考网权威发布北京清华大学:发力文科 一流大学再提速,更多北京清华大学相关信息请访问高考网。
【导语】清华大学,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大学的人文高度,映照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和文明素质
  “高原更高,高峰更多”,要有中国自信与中国标准
  人文社会学科是大学的“文眼”与灵气
  李学勤,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韩美林,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者,获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
  陈来,师从张岱年、冯友兰等哲学大师,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哲学博士;
  彭林,长期从事中华礼仪与人文精神研究,致力发掘中华民族的“人文基因”;  还有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的柳冠中,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吴潜涛,国情研究领域的开拓者胡鞍钢,中国首部《民法典》编纂小组成员崔建远…
  1月21日下午,在庄重悠扬的清华大学校歌声中,18位人文学者依次从校长邱勇手中接过证书。在曾经走出国学“四大导师”的清华园,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称谓——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
  从最初的留美预备学校到清华学堂,再到清华大学,研究者称清华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实际上,清华文科传统的修复,也与这所大学在一个日益多元、自信社会中的定位息息相关;而大学的人文高度,则映照着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和文明素质。
  文科复兴,将给公众视野里的“工科强校”清华带来什么?当对人文的找寻、对精神的开掘成为风尚,又会给中国大学带来何种滋养?
  壹:工科强校为何发力文科
  雄踞中国理工之巅的清华,正在加速文科建设的步伐。
  平均年龄68岁,来自清华8个文科院系、13个一级学科。在一个题为《一个理工科大学却评选出18位文科资深教授,他们的底气从哪里来?》的网帖下,回复者众多,不少人发帖探求:清华为何要设立文科资深教授?他们,又将给清华带来什么?
  公开资料显示,18位文科资深教授中,年龄最大的李学勤出生于1933年,已经85岁;年龄最小的,是生于1959年的清华公管学院教授薛澜、人文学院教授汪晖,均为59岁。此外,获选教授中,“50后”有10位之多,正是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黄金年龄。
  “文科资深教授是清华大学面向文科教师的最高荣誉称号。”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介绍,该校文科资深教授采取提名推荐制,每两年评选一次,“获选文科资深教授的基本条件包括,在清华任职时间不少于5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5年以上、参评当年的年龄原则上满60周岁的清华在岗教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品德高尚,立德树人,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在本学科领域作出系统性、原创性学术成就,享有崇高的学术声望和社会影响,是所在专业领域公认的优秀学者;为学校发展、学科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
  对一向在中国高校中“开风气之先”的清华而言,这是一个并不算早的决定。
  记者了解到,设立资深教授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通行做法,通常授予那些在学术上作出杰出贡献、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顶尖学者,以肯定他们的学术贡献,激励更多学者以此为追求目标。但目前,我国的院士制度只设立在理工农医等学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一直没有与之相当地位和影响的学术称号。
  2003年,教育部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提出“鼓励高校从实际出发设立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岗位,并给予与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院士相应的待遇”。2004年,武汉大学出台《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遴选试行办法》,规定该校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遴选将每两年进行一次。同年,吉林大学也聘任了首批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此后,北京大学设立了“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设有“一级教授”和“荣誉一级教授”等。
  “清华大学因为当时文科初建时间不长,条件并不成熟,就一直没有实施这一制度。”邓卫表示,清华选择此时设立文科资深教授,条件已经成熟,“近年来,清华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快速发展,拥有一批学术水平高、社会影响大的优秀学者。作为教师队伍人事制度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学校希望通过建立文科资深教授制度,能够更好地建立起传承学术、弘扬传统、激励后学、倡导创新的人才体系和发展机制。”
  贰:世界一流,一定是全面一流
  有学者指出,从某种意义上看,修复文科,其实是在修复一种文化传统、修复一种久违了的文化自信。
  而众多学校设立文科资深教授的背后,正是中国大学对人文精神的日益重视。
  “人文学在大学中有何意义?就好比北大校园里的未名湖,或华东师范大学的丽娃河,那是一所大学的‘灵气’与‘文眼’,你说重要不重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表示,人文精神不仅是诗情画意,更包括超越性———对人类前途的整体性思考、对现存制度的反省与质疑、对科技万能的阻隔与批判,“长远看,这些并不体现为GDP或SCI的思考,对人类的意义,或许更值得称道。”
  但即便如此重要,在曾经迫切需要技术人才的宏大语境下,“急学快用”取代了人文熏陶、厚积薄发,人文社会科学也曾经一度失落。
  1996年,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胡显章参加了全国文科大学校长会议,发现文科不受重视是一个普遍现象。
  甚至在清华,在20世纪90年代末,也有这样的声音:建世界一流如同从高树上打枣,取决于最长的竹竿,清华更得益于理工科。
  对此,胡显章提出了“木桶理论”,即对于一所综合性大学,整个综合性发展是制约于最短的一块木板。这就是所谓的“木桶与竹竿”之争。后来经过交流,大家终于达成共识,那就是“木桶”“竹竿”都要,而且文科也应出“长竹竿”。
  幸运的是,今天,曾经的质疑在绝大多数中国大学已经不复存在。一个平衡、多元、相互砥砺、相互补益的综合性大学方可成就“一流”,争出文科“长竹竿”,成为共识。
  2017年3月30日,清华大学在时隔15年后再次召开文科工作会议,邱勇直言,“文科是学校品位的体现”,将推动清华文科建设发展迈入新的阶段,让清华“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
  而就在清华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刚刚进入公示期,1月15日,浙江大学召开文科发展咨询专家小组会议,就如何进一步促进该校文科发展繁荣出谋划策。
  武汉大学也于1月20日召开了第二届文科院长论坛,探讨文科发展思路。
  甚至西南交通大学,传统视野里以交通轨道学科见长的高校也于近日召开了文科繁荣工作座谈会,表示将在文科建设上有“大决心”“大手笔”。
  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认识到,无论是在创建“双一流”的征程上,还是在实现大学最根本的育人使命上,人文社会科学所提供的滋养都必不可少。
  “如果说上一个百年,清华是百年辉煌;那下一个百年,一定是人文日新。”出身理工科、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从不讳言自己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在他看来,一所大学的影响力取决于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两方面,而在某种意义上,后者的影响还会更广泛、更持久:“世界一流,一定是全面一流。文科,将成为清华大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叁:联通历史与观照现实
  对于中国大学而言,文科复兴,正在提速。怎么做,成为破题的关键。
  在业内,此次清华首聘文科资深教授,被视作其面向文科的又一次“发力”。但在清华园里,更多人愿意将其解读为一种对血脉的赓续、对传统的找寻。
  清华园里,曾耸立着中国学术史和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座高峰——清华国学院,存在仅四年,录取74人,却培养出50多位举世公认的知名学者。这里还走出了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陈岱孙、王力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人文学者。直到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由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清华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自此,清华文科进入近半个世纪的萧条,其也在公众认知中变成了“以工科著称”。
  但此前厚重文脉的积淀却延绵不绝、从未中断。
  2009年,在应邀担任复建的清华国学院院长时,因为师承的关系,陈来用“反哺”形容自己的任职:“我本来就是清华血统里成长起来的。”而今,这位哲学家希望能在清华园诠释更广义的“人文日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共同发展和不断提升。
  除了精神层面的传承外,在具体的治学层面,历史也是取之不竭的宝库。
  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社科学院院长李强均是此次该校文科资深教授的入选者。2011年,两人合作编纂《老清华的社会科学》一书,总结出彼时清华社会科学学科的四大特点:科学的研究方法、国际视野和国际学术标准、注重对当时中国问题的研究和独立之精神。
  “对中国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是清华大学的一贯立场。”在该书的序言中,列举了西南联大时期,清华成立“国情普查研究所”,云集顶尖专家,从事国情研究,并将结果贡献给社会等事例。“我们总结老清华社会科学的学科发展特点,厘清其中的重要传统,对于今天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钱颖一认为。
  肆:请大师更要育大师
  如今,站在新起点上,“高原更高,高峰更多”成为清华冀望的文科发展新格局。西子湖畔,曾经和清华同样经历了文科滑落命运的浙大,则将自身文科定义为“总体不弱,主要问题在于缺赫赫有名的领军人物”。
  在某个侧面,这勾画出中国大学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境况——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高原更高,高峰更多”,如何实现?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哲学社会科学训练培养教育体系不健全,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亟待提高,学风方面问题还比较突出,等等。
  这引发了不少高校、学者的反思与讨论,也让问题的症结逐渐聚焦。
  首当其冲的,就是“人”的问题。
  近年来,面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多数高校在人才引进上重点发力。比如浙大,近年来,它先后引进赵鼎新、白谦慎、许钧、周晓虹等人文社科领域知名学者。此次清华获评的18位文科资深教授内,绝大多数也为从外校引入。
  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位清华文科资深教授表示,当历史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中国高校在文科人才建设上要“引”与“育”紧密结合。
  “人文社会学科是酿酒,不放在老窖里香不起来。那怎么办?抓年轻人。”万俊人表示,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实现跃升的决战在“下一棒”,要抓紧对年轻力量的培养。
  薛澜也持同样观点:“我们学院目前有三个副院长,都是我们自己培养的,非常优秀。现在我们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就是要‘请大师’和‘培育大师’相结合。”
  对于人文社会学科而言,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也至关重要。
  近年来,浙大在引进文科人才方面“毫不手软”,有评论认为其“财大气粗”。“我们不是简单用高薪挖人,也不通过搞关系等‘土办法’。”该校副校长罗卫东表示,合适的薪酬和生活条件,只是浙大吸引文科人才聚集的条件之一。“他们很少会为待遇问题讨价还价,而是更看重一所高校能否为其事业发展提供理想的体制、平台、资源支撑和学术文化氛围。”据了解,此前曾在南京大学任教长达20余年的翻译家许钧全职加盟浙大不到一年,其“建设高端翻译学研究实践机构”的设想就在校务会议上获准,并得到了充分的资源支持。
  此外,有学者反映,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还亟待建立适应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学术标准,不能一味将“外国人当镜子”。
  “过去学社会科学都是学国外的理论,基本上是‘舶来品’,但是到今天为止,确实很多理论解释不通中国问题。”李强表示。
  “学校有规定,引进副教授要3个外国专家打分,正教授要5个。”有学者吐槽,而他的研究方向正是中国史:“长此以往,会造成学者做研究、写文章迎合外国人口味的导向。”
  任重道远。但无论如何,中国大学的文科复兴已经走在了全面提速的路上。
  “清华设立文科资深教授,甚至可以看作是我国社会全面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性事件。这不仅表现在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并通过科学技术获取更多更好的物质成果,更表现为愈加丰富灿烂的人文社会科学,并通过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涵养心性、健全人格、和谐社会。”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院校教学评估处处长刘振天表示:“大学重视文科和人文教育,是教育思想的又一次解放和教育本质的回归,意味着教育真正找到了出发点和落脚点。”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753456/

推荐访问:工科实力强校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