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来源:百科 时间:2018-07-09 11:00:0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篇一:[文化生活]2012高考政治考试大纲:文化生活


高考网权威发布2012高考政治考试大纲:文化生活,更多2012高考政治考试大纲:文化生活相关信息请访问高考网。
2012年高考政治大纲第三部分主要考察同学对于文化生活的基础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对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等知识点的掌握。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体系和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篇二:[文化生活]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会考知识


高三网权威发布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会考知识点,更多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会考知识点相关信息请访问高三网。
【导语】对于高中生来说,想要在政治会考中取得好成绩,在复习时就需要把会考知识点梳理出来。下面给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会考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1、国体及本质:我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权利);2)政治自由3)监督权。公民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5、政府的职能: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6、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7、政府的原则:对人民负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8、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9、人民代表大会的特点:民主集中制
  10、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1、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2、党的执政方式:1)科学执政2)民主执政3)依法执政(基本方式)
  1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
  1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15、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
  16、国际关系: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17、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8、我国外交政策: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的基本点:1)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4)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政协的职能:1)政治协商2)参政议政3)民主监督
  20.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会考知识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2、文化在塑造人生方面具有: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3、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容并蓄。
  4、伟大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5、文化创新的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6、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7、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8、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9、文化的含义:对于经济,政治而言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10、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的时间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1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2、社会注意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篇三:[文化生活]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的知识点


高二网权威发布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的知识点,更多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的知识点相关信息请访问高二网。
【导语】在政治的学习中,会学习到文化生活的知识点,下面将为大家带来关于文化知识点的重要内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般主要考查“影响”、“措施”】
  1、文化的影响——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
  (1)文化与社会: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②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③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经济建设中科技、教育、人才越发重要,文化产业、文化消费不断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格局中越来越重要。文化与政治相交融,民主法制建设、公民的政治参与需要文化素养;西方国家借助文化渗透推行霸权主义,必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逐渐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2)文化对个人: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①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共同构成;文化既是世界的,各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又是民族的,各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化越是民族的,文化越是世界的,优秀的民族文化能得到世界的认同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态度与原则——
  意义: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态度与原则:A、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B、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C、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民族特色
  ③文化传播的途径与特点——
  途径:商贸活动、教育、人口迁徙
  特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A、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B、有利于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利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实现文化创新,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C、既要热情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2)文化创新:
  ①原因:A、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B、文化创新有利于推动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C、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②途径和方向:A、根本途径——立足实践,坚持与人们群众实践相结合
  B、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民族特色
  D、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
  (2)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呈现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巨大贡献,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③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④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人民克服困难、创造幸福、共创美好未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3)中华民族精神
  ①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②原因:A、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维系中华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精神特征和共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精神火炬。B、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利于应对相互激荡的思想文化,保持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建设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需要。
  ③途径:A、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B、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继承和发扬中华优良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措施:①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②根本途径——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③奏响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文化。④发扬中华优良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汲取各民族长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加强文化创新。⑤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⑥主要内容——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尤其是公益性文化事业;根本目标与任务——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⑦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⑧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⑨必然要求——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提高眼力、拒绝污染。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提供物质基础
  (2)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①原因:A、思想道德建设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规定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B、中华传统美德做为中华文化的精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C、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D、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和修养。
  ②措施:A、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B、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的基础,是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集中体现。C、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D、学习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辨别错误思潮的能力,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发展中特文化”还可关注】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可喜变化,满足人们多样化文化需求,充实精神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方式,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引导人们科学消费,推动生产的发展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忧虑现象,有些部门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味低下的文化产品;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内容荒诞庸俗,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等。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786276/

推荐访问: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