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数学

来源:百科 时间:2018-07-19 11:00:0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怎样学习数学篇(1):学大1对1教你如何学习高中数学?


一对一辅导网免费发布学大1对1教你如何学习高中数学?,更多学大1对1教你如何学习高中数学?相关信息请访问一对一辅导网。

 学大教育1对1教你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呢?学好数学的方法有以下这些:
        1,转变旧观念培养数学悟性
  初中阶段,弄清课本例题,通过大量练习,就可使同学们的成绩有显著的提高。这是因为初中数学内容少,相对浅显,易于掌握,而高中数学,知识点广泛,内容繁多,系统性强,节奏又快,许多同学仍照搬初中的一套学习方法,结果成绩不升反降。所以同学们必须转变旧观念,要学好高中数学必须注重培养数学悟性。悟性是什么?悟性是对课本知识的透彻理解,是对解题方法的融会贯通,是对数学问题的敏锐感觉,是对数学思想的深刻领悟。
  2.克服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兴趣
  一部分学生由于底子薄或学习方法不当,考试屡考屡败,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倦、畏惧、困惑、依赖等心理障碍。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热情,形成恶性循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同学们可以先从浅显的问题入手,易于顺利解答,从中体验解题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了信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奋发向上的决心,也就进入了良性循环,同学们就会愈学愈好。
  3.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
  解决高中数学闯题的法宝就是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是同学们思考问题的思想指南,是理论基石。高中数学必须掌掘的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学方法是帮助同学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有力手段。高中数学运用的数学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赋值法,图象法。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起决定作用,因此,大家要注重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重在平时,贵在坚持。同学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课前预习,提高针对性
  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对于预习中涉及的旧知识,进行回顾和查漏补缺,对所学新知识产生疑问,激发好奇心,从而在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同时,预习还能培养大家的自学能力。
  ②上课专心听讲,提高课堂效率
  听课要专心致志,精力集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的疑问,及时回答老师的提问,培养思考的同步性。特别要注意老师讲解时强调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是怎样产生的。一些喜欢我行我素的同学,上课看资料或做题,下课借别人笔记抄,更有甚者上课经常开小差,课后再花气力去弥补,这些做法只会事倍功半。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就是不一样,知识和能力上都有很强的连贯性,有的还有一定坡度。如果不用心听课,或者时而听,时而开小差,那么效率可想而知。
  ③记好笔记,总结归纳提高
  记好笔记并不是把老师讲课的内容全盘复制,因为这样做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从而无暇思考,影响听课效率。同学们需要记的是一些典型的例题,关键的方法,重要的数学思想。
  ④精做习题,提高解题能力
  有些同学认为,上课专心听讲,记好笔记就够了。其实,高中数学必须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在做题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从而达到熟练解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学大教育1对1寒假班火热招生,欢迎你的加入!
  学大教育1对1全国免费热线:400-001-9911转分机52423

怎样学习数学篇(2):怎么学好小学六年级数学?六点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网免费发布怎么学好小学六年级数学?六点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更多怎么学好小学六年级数学?六点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相关信息请访问小学六年级网。
【导语】要想学习好,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应用自如。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抓住课堂   理科学习重在平日功夫,不适于突击复习。平日学习*重要的是课堂45分钟,听讲要聚精会神,思维紧跟老师。同时要说明一点,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诸如“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远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 篇二:高质量完成作业   所谓高质量是指高正确率和高速度。写作业时,有时同一类型的题重复练习,这时就要有意识的考查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时能够对此类题目有更深层的思考,诸如它考查的内容,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规律,技巧等。另外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也要认真完成。如果不会决不能轻易放弃,要发扬“钉子”精神,一有空就静心思考,灵感总是突然来到你身边的。*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成功会带来自信,而自信对于学习理科十分重要;即使失败,这道题也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篇三:勤思考,多提问   首先对于老师给出的规律:定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做到刨根问底,这便是理解的*佳途径。其次,学习任何学科都应抱着怀疑的态度,尤其是理科。对于老师的讲解,课本的内容,有疑问应尽管提出,与老师讨论。总之,思考,提问是清除学习隐患的*佳途径。 篇四:总结比较,理清思绪   (1)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章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一个框架图或在脑中过一遍,整理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有时可用联想法将其区分开 。  (2)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我就有两本题集。一本是错题,一本是精题。对于平时作业,考试出现的错题,有选择地记下来,并用红笔在一侧批注注意事项,考试前只需翻看红笔写的内容即可。我还把见到的一些极其巧妙或难度高的题记下来,也用红笔批注此题所用方法和思想。时间长了,自己就可总结出一些类型的解题规律,也用红笔记下这些规律。*终它们会成为你宝贵的财富,对你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篇五:有选择地做课外练习   课余时间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所以在做课外练习时要少而精,只要每天做两三道题,天长日久,你的思路就会开阔许多。  学习数学方法固然重要,但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更为重要。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可以学好数学。相信自己,数学会使你智慧的光芒更加耀眼夺目!  这里先列举一下在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中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
篇六:解题方法   在小学数学解题方法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叫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又分为: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客观现实有其相对稳定的一面,我们就可以采用形式思维的方式;客观存在也有其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我们可以采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形式思维是辩证思维的基础。
  形式思维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
  辩证思维能力:联系、发展变化、对立统一律、质量互变律、否定之否定律。
  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重点突出在:
  (1)思维品质上,应该具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联系性和创造性。
  (2)思维方法上,应该学会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思考。
  (3)思维要求上,思路清晰,因果分明,言必有据,推理严密。
  (4)思维训练上,应该要求:正确地运用概念,恰当地下判断,合乎逻辑地推理。
  1、对照法
  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小学数学常用的方法就是对照法。根据数学题意,对照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实质,依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辨识、再现、迁移来解题的方法叫做对照法。
  这个方法的思维意义就在于,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牢固记忆、准确辨识。
  例1: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8,则这三个自然数从小到大分别是多少?
  对照自然数的概念和连续自然数的性质可以知道:三个连续自然数和的平均数就是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中间那个数。
  例2:判断题:能被2除尽的数一定是偶数。
  这里要对照“除尽”和“偶数”这两个数学概念。只有这两个概念全理解了,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2、公式法
  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体现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公式法简便、有效,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和掌握的一种方法。但一定要让学生对公式、定律、规则、法则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
  例3:计算59×37+12×59+59
  59×37+12×59+59
  =59×(37+12+1)…………运用乘法分配律
  =59×50…………运用加法计算法则
  =(60-1)×50…………运用数的组成规则
  =60×50-1×50…………运用乘法分配律
  =3000-50…………运用乘法计算法则
  =2950…………运用减法计算法则
  3、比较法
  通过对比数学条件及问题的异同点,研究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叫比较法。
  比较法要注意:
  (1)找相同点必找相异点,找相异点必找相同点,不可或缺,也就是说,比较要完整。
  (2)找联系与区别,这是比较的实质。
  (3)必须在同一种关系下(同一种标准)进行比较,这是“比较”的基本条件。
  (4)要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尽量少用“穷举法”进行比较,那样会使重点不突出。
  (5)因为数学的严密性,决定了比较必须要精细,往往一个字,一个符号就决定了比较结论的对或错。
  例4:填空:0.75的*高位是(),这个数小数部分的*高位是();十分位的数4与十位上的数4相比,它们的()相同,()不同,前者比后者小了()。
  这道题的意图就是要对“一个数的*高位和小数部分的*高位的区别”,还有“数位和数值”的区别等。
  例5:六年级同学种一批树,如果每人种5棵,则剩下75棵树没有种;如果每人种7棵,则缺少15棵树苗。六年级有多少学生?
  这是两种方案的比较。相同点是:六年级人数不变;相异点是:两种方案中的条件不一样。
  找联系:每人种树棵数变化了,种树的总棵数也发生了变化。
  找解决思路(方法):每人多种7-5=2(棵),那么,全班就多种了75+15=90(棵),全班人数为90÷2=45(人)。
  4、分类法
  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方法,叫做分类法。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的。依据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将它们合为较大的类,又依据差异点将较大的类再分为较小的类。
  分类即要注意大类与小类之间的不同层次,又要做到大类之中的各小类不重复、不遗漏、不交叉。
  例6: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来分,可分成几类?
  答:可分为三类。(1)只有一个约数的数,它是一个单位数,只有一个数1;(2)有两个约数的,也叫质数,有无数个;(3)有三个约数的,也叫合数,也有无数个。
  5、分析法
  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要素,并对这些部分或要素进行研究、推导的一种思维方法叫做分析法。
  依据:总体都是由部分构成的。
  思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解决总体,先把整体的各部分或要素割裂开来,再分别对照要求,从而理顺解决问题的思路。
  也就是从求解的问题出发,正确选择所需要的两个条件,依次推导,一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为止,这种解题模式是“由果溯因”。分析法也叫逆推法。常用“枝形图”进行图解思路。
  例7:玩具厂计划每天生产200件玩具,已经生产了6天,共生产1260件。问平均每天超过计划多少件?
  思路:要求平均每天超过计划多少件,必须知道: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和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已知,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题中没有告诉,还得求出来。要求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玩具,必须知道:实际生产多少天,和实际生产多少件,这两个条件题中都已知。
  6、综合法
  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或各个要素联结起来,并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研究、推导和一种思维方法叫做综合法。
  用综合法解数学题时,通常把各个题知看作是部分(或要素),经过对各部分(或要素)相互之间内在联系一层层分析,逐步推导到题目要求,所以,综合法的解题模式是执因导果,也叫顺推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已知条件较少,数量关系比较简单的数学题。
  例8:两个质数,它们的差是小于30的合数,它们的和即是11的倍数又是小于50的偶数。写出适合上面条件的各组数。
  思路:11的倍数同时小于50的偶数有22和44。
  两个数都是质数,而和是偶数,显然这两个质数中没有2。
  和是22的两个质数有:3和19,5和17。它们的差都是小于30的合数吗?
  和是44的两个质数有:3和41,7和37,13和31。它们的差是小于30的合数吗?
  这就是综合法的思路。
  7、方程法
  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字母的表达式(等式)。列方程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解方程是一个演绎推导的过程。方程法*大的特点是把未知数等同于已知数看待,参与列式、运算,克服了算术法必须避开求知数来列式的不足。有利于由已知向未知的转化,从而提高了解题的效率和正确率。
  例9:一个数扩大3倍后再增加100,然后缩小2倍后再减去36,得50。求这个数。
  例10:一桶油,*次用去40%,第二次比*次多用10千克,还剩余6千克。这桶油重多少千克?
  这两题用方程解就比较容易。
  8、参数法
  用只参与列式、运算而不需要解出的字母或数表示有关数量,并根据题意列出算式的一种方法叫做参数法。参数又叫辅助未知数,也称中间变量。参数法是方程法延伸、拓展的产物。
  例11:汽车爬山,上山时平均每小时行15千米,下山时平均每小时行驶10千米,问汽车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上下山的平均速度不能用上下山的速度和除以2。而应该用上下山的路程÷2。
  例12:一项工作,甲单独做要4天完成,乙单独做要5天完成。两人合做要多少天完成?
  其实,把总工作量看作“1”,这个“1”就是参数,如果把总工作量看作“2、3、4……”都可以,只不过看作“1”运算*方便。
  9、排除法
  排除对立的结果叫做排除法。
  排除法的逻辑原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在有正确与错误的多种结果中,一切错误的结果都排除了,剩余的只能是正确的结果。这种方法也叫淘汰法、筛选法或反证法。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形式思维方法。
  例13:为什么说除2外,所有质数都是奇数?
  这就要用反证法:比2大的所有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假设:比2大的质数有偶数,那么,这个偶数一定能被2整除,也就是说它一定有约数2。一个数的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约数2),这个数一定是合数而不是质数。这和原来假定是质数对立(矛盾)。所以,原来假设错误。
  例14:判断题:(1)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不平行,就一定相交。(错)
  (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或同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大小不变。(错)
  10、特例法
  对于涉及一般性结论的题目,通过取特殊值或画特殊图或定特殊位置等特例来解题的方法叫做特例法。特例法的逻辑原理是:事物的一般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例15: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2倍,大圆周长是小圆周长的()倍,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倍。
  可以取小圆半径为1,那么大圆半径就是2。计算一下,就能得出正确结果。
  例16: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吗?
  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a,面积为s。那么,s:a=a(比值不定)
  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11、化归法
  通过某种转化过程,把问题归结到一类典型问题来解题的方法叫做化归法。化归是知识迁移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展、深化认知的首要步骤。化归法的逻辑原理是,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化归法是一种常用的辩证思维方法。
  例17:某制药厂生产一批防“非典”药,原计划25人14天完成,由于急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增加多少人?
  这就需要在考虑问题时,把“总工作日”化归为“总工作量”。
  例18:超市运来马铃薯、西红柿、豇豆三种蔬菜,马铃薯占25%,西红柿和豇豆的重量比是4:5,已知豇豆比马铃薯多36千克,超市运来西红柿多少千克?
  需要把“西红柿和豇豆的重量比4:5”化归为“各占总重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把比例应用题化归为分数应用题。

怎样学习数学篇(3):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中考网权威发布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多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相关信息请访问中考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数学学习的社会意义,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与更强的学习动力,兴趣的形成和发展总是和成功联系起来的,常成功的活动,人们对它感兴趣,而常失败的活动对兴趣起消极作用,经常给学习以成功的体验,帮助它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使之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对数学学习也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态度不仅是对一定对象的心理反应倾向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更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图三种成分,认知因素是态度主体对于对象的了解和评价,情感国素是主体对于对象的情绪反应,意图因素是由认知和情感因素所决定的对于态度的反应倾向,是行为的直接准备状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兴趣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知识教学进行。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根据他们的思维特征,在感知和理解教材的两大环节中,一定要重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情感过程结合教材,努力创设新奇、新异、新颖的情境,注意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使直接兴趣转化为学习的间接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的进行中,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生长点、转折点设计有趣的提问,以创设最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和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在每一主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要善于掌握有利时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鼓动、诱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从中获得喜悦和快乐,这样再从乐中引趣,从乐中悟理,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直观形象,唤发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有充分的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的机会,以丰富深化感知。   以认"2"为例,老师先出示实投:2个苹果、2只小鸟、2个小学生、2辆汽车,让学生数一数再让学生在桌上摆2根小棒,2个三角形等具体的实物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一边摆图形,教师一边提问:"这些东西不一样,它们的数量一样吗?"从中使学生得知尽管这些东西各有不同,但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使他们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并在实物下面写"2"。再请学生讲出数量是"2"的各种各样东西,然后老师又问:"你们看到或听到’2’这个数时想到了什么?"他们说,想到人有2只手,2只脚,自行车有两个轱辘,吃饭要用2根筷子等等,从而使学生又从抽象"2"想到实物,使学生初步形成"2"的概念。   由于直观形象的方法适应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比较好地解决了低年级学生理解力差与教学概念抽象的矛盾,使学生沿着实物--表象--抽象的顺序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数学或数学史学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比如:笔者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如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既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质量,又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 三、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801380/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