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性同性恋

来源:百科 时间:2018-07-29 18:00:0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精神性同性恋篇一:2010年心理护理指导:男女的性变态种种表现


护士资格证网权威发布2010年心理护理指导:男女的性变态种种表现,更多2010年心理护理指导相关信息请访问护士资格考试网。

男女之间,由于情感所驱而发生的行为动作,称为性行为。这些行为包括情侣之间深情依、温柔地爱抚、亲密地拥抱,热烈的亲吻,以及夫妇之间以阴茎和阴道接触为主的性交行为,这些都是正常性行为。人类的性行为必然要受到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所以人们一般都知道只能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凡是不符合特定文化环境的一切性行为,都是异常性行为。男女的性变态,又称性畸变或性倒错,为异常性行为。它是指一些人在性心理和行为上,不是通过人类通常的异性间的性器官交媾满足性生理需要,而是以其他的一些异常方式来获取性满足或快感的有悖于性规范的异常行为。 比较常见的性变态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形式:   1.同性别之间有超乎寻常的爱慕接触与肉体亲昵。男女各自都会发生这种行为。有这类表现的通常被称为同性恋者。同性恋者是当前艾滋病传染发病的高危人群。同性恋表现多种多样,如有的是单一同性恋,即同一性别之间长期发生性行为的;有的是精神性同性恋,即同性之间只有性爱的欲望,而没有具体的性行为;有的是两类同性恋同时并存的。   2.以搜集珍藏异性的衣物,尤其是女性的乳罩、内衣、短裤等,并通过对这些物品的亲吻、玩弄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畸形的兴趣和性欲望。   3.以向异性显示、暴露自己的生殖器来获得性快感和性满足的行为,但并不追求与异性发生真实的性关系。   4.当事人用虐待或加害他人等行为,向性对象施加肉体或精神折磨,从而获得性快感和性需求。   5.想方设法偷看女性小便、洗澡、更衣等活动,但并不谋求与对方发生性关系,只是用窥视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性欲望。   6.心甘情愿地让对方向自己鞭挞,从施虐待一方的性虐待和加害中,以及自己的精神和肉体的痛苦中得到性快感和性满足的。如要求对方抽打、咬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受虐和施虐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   7.穿着异性的服装,自己打扮成异性。模仿异性行为并以异性自居,从而获取性满足和性快感。   有关专家认为异常性行为与基因、染色体和性激素无关;他们除了在性欲、性欲对象和性欲满足方式上表现与众不同外,其它人格特征与正常人没有显著表象差别。但性变态同疾病一样,对这些人应及时采用心理治疗,来解救这些人。

精神性同性恋篇二:历史今日: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


日历网权威发布历史今日: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更多历史今日相关信息请访问日历网。
世界卫生组织   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除名。   同性恋是一种性取向。那些对与同性产生爱情、性欲或恋慕,称为同性恋者。同性恋有时也用来描述同性性行为,而不管参与者的性取向如何。 有人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现代概念,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是无法直接一一对应为现代的“同性恋”的,例如古罗马的“爱者”与“被爱者”的关系与现代的“同性恋”可能有区别。 美国心理协会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成员总数超过15万人,其中包括研究人员、教育学家、临床心理医生、心理学顾问和学生等。早在1973年,他们就已经不再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精神疾病,将它从精神病手册中取消了。   2001年4月20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出版,在诊断标准中对同性恋的定义非常详细,同性恋的性活动并非一定是心理异常。由此,同性恋不再被统划为病态。不再把同性恋看作一种病态心理,这是中国大陆社会的一个进步。 现代口语中,常常使用“同志”来称呼同性恋者(正式场合下,这个词语的原意不变),另外“同性恋”也有“同性爱”等近义词。此外,粤语吸收了英文单词gay后,用“基”指同性恋。但是此词通常具贬义。带有贬义的单词还有“玻璃”等。在某些地区的方言中,还把男同性恋者称做“飘飘”。 女同性恋中,“T”指特质倾向于阳刚,或外貌喜欢作男性化/中性化装扮者(“T”来自英文的Tomboy)。但“Tomboy”的本义并没有同性恋的意思;“婆”指装扮、行为、气质阴柔的女同性恋(又称为P)。“婆”这个词在最早是相对于T而来,指“T的老婆”。但近年来,婆的主体性已经逐渐浮现,用以泛指气质较阴柔者。Uncle指年长的T;这个词起源于60年代,是女同性恋用来对长辈的尊称。在中文里则称“哥”,例如“张哥”、“金哥”。至于“拉子”、“拉拉”或“蕾丝边”指女同性恋者(由Lesbian谐音而来)。1990年代,见于台湾作家邱妙津的女同性恋小说《鳄鱼手记》里,开始流行于台湾。 男同性恋亦有其一套使用的名词与用语,例如台湾同性恋文化术语里较普遍的用语是“C货”,系由英语“Sissy”及“Nancy”所衍生而来,指气质阴柔的男同志。Macho Queen(金刚芭比)指外貌非常阳刚,身型健壮,但隐约有阴柔特质或动作及想法的男同志。另外如同于女同性恋者的“T”与“P”,台湾男同恋者一般也分为“哥”(普通亦可称‘葛格’)、“弟”(亦可称‘底迪’)两种角色。两者主要差别不是女性化或男性化的程度,而是保护及依赖两种概念。一般而言,其区分是不明显且无确实定义的。其他尚有“男风”、“走旱路”等词婉指男同性恋现象。因李安之电影《断背山》夺得奥斯卡后,“断背”一词亦成为同性恋之别称。 同性恋英文单词起源 “同性恋”一词是现代概念。据目前所知,此词最早出现在匈牙利作家Karl Maria Kertbeny的一篇文章中。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颁布新宪法,规定从事男性同性性行为的行为者判处一年到四年的监禁。Karl Maria Kertbeny撰文抨击并抵制该法令,并首次创出单词“homosexuality”,已用来替代当时广泛使用的带有贬义色彩的“鸡奸者(pederast)”一词。Kertbeny认为许多男同性恋比普通的男人更有男子气概,并且他们比那些由于性欲过剩而犯下诸如强奸、伤害罪行的异性恋更优秀。Kertbeny希望他的新词和对这个词的解释能对废除德意志帝国新宪法第175条有所帮助。但该法条仍于1871年通过并施行,60年后,成为纳粹政府屠杀同性恋的法源。 不过,德国精神病学家,《性精神病态》(Psychopathia Sexualis)一书的作者,理查德·克拉夫特·埃宾(Richard von Krafft-Ebing)和其他的医生接受了这个词,将它作为使用在病理学诊断方法中。 单词“homosexual”直接翻译指“同性的”,来源于希腊语前缀“homo-”(表示“相同的”)和拉丁词根“sex”(表示“性”)。而其他的意指同性恋的词汇,例如homophilia和inversion现在已经不再使用。 随着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homosexual开始成为对医学临床研究中被用来指代一种精神疾病的称呼。在美国精神病学协会于1974年将homosexual从精神疾病列表里删除之前,homosexual一词一直被同性恋者认为是一个带有污蔑性质的词汇。因此,西方同性恋者很少使用homosexual这个词来称呼自己以及同性间的性行为。 所谓的恐同症(Homophobia)也就是对同性恋抱持偏见、歧视,厌恶同性恋的的一种心理。1972年George Weinberg于《Society and the Healthy Homosexual》一书中定义恐同症为“畏惧跟同性恋沾上关系”。恐同症并不是仅发生于异性恋身上,也会出现在同性恋者,如美国的政治人物麦卡锡及胡佛,为掩饰自己的性倾向,反而对同性恋进行大规模肃清。   1990年5月17日,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法国学者Louis-Georges Tin遂发起每年5月17日为国际不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简称IDAHO)以降低对同性恋的歧视。后来,gay这个隐讳语开始流行起来,并受到同性恋者的认同,成为称呼同性恋的一个更得体的一个称呼。英文单字gay,本意指“感觉快乐的”,“使人高兴的”。19世纪,妓女开始被戏称为gay women, 与此同时人们把那些游手好闲的花花公子称为gay。20世纪初,美国的部分同性恋开始使用gay这个词作为自己自身的标签,以区别于在病理和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的词汇homosexual。到了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同性恋群体强烈要求各个媒体在报道和播放涉及同性恋消息时用gay取代homosexual,作为回应,gay这个词汇开始逐渐被媒体接受和使用。但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如直到1989年,美国主流媒体之一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才最终接受gay这个词用以指称同性恋。

精神性同性恋篇三: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考前冲刺一:异常心理学复习题《异常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心理咨询网权威发布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考前冲刺一:异常心理学复习题《异常心理学》复习思考题,更多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考前冲刺一相关信息请访问心理咨询师考试网。
简答题:   一。心理异常有哪些基本特征?   1. 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与客观环境失去了同一性;   2. 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失去了协调性;   3. 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失去了相对稳定性。   二。心理健康运动的起点与正式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心理健康运动以1793年法国医生皮内尔把精神病人从锁链中解脱出来,提倡“道德治疗”为起点,以1908年比尔斯写的《一颗失而复得的心》的出版和同年成立的美国“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作为正式开始的标志。   三。“惊恐障碍”的临床表现有何特点?   1.阵发性、突然惊恐发作,每次发作约几分钟(最长也不会超过1小时),每月至少发作3次或首次发作后担心再次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   2.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惊恐、大祸临头感、失去自我控制感。   四。强迫症的特点是什么?   强迫症状源于自我又违反自已意愿,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并存且冲突强烈,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和摆脱,因而感到焦虑和痛苦。   五。何谓精神分裂症?有哪几种类型?   是一组以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思维、情感、意志互相“分裂”的特征性症状为突出表现,并且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综合征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分裂”特征的其他症状的精神病。主要类型有:偏执型、青春型(瓦解型)、紧张型、单纯型和未定型。   六。何谓“适应障碍”?   是一种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有一定人格缺陷而产生以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的慢性应激相关障碍。   七。精神发育迟滞与痴呆有何区别?   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发育期内(18岁以内)智力明显低于平均水平(智商低于70)且伴有适应性行为缺损的智能障碍。痴呆是指18岁以后由脑部病变引起的不可逆的智能慢性减退,18岁前智力是正常的。   八。恐惧症有何特点?   1.明知没有必要,仍对特定物体,情景、场所和社会交往出现恐惧发作,不能防止,无法摆脱;   2.极力回避所恐惧的物体,情景、场所和社会交往,无法控制。   九。为什么“同性恋”仍是“性心理障碍”的亚型?   因为从性爱本身来说虽不一定异常,但某些同性恋者对自己的性发育、性定向可伴有焦虑、抑郁、痛苦等心理障碍。   十。何谓“躯体形式障碍”?有哪些类型?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类型有:躯体化障碍、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和疑病症。   论述题   一。试述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及其类型。   要点:临床表现:1、情感低落。常有昼重夕轻的节律、自责或有内疚感、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2、思维缓慢。思维困难,自觉思考能力下降。3、语言动作减少与迟缓。精力减退、疲乏感、常常独坐一处不与人交往,行动迟缓,严重时可出现抑郁性木僵,此称为“三低症状”。此外,可有失眠、早醒、食欲降低、体重减轻和性欲减退。   类型:轻性抑郁症(轻抑郁)、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无幻觉、妄想和紧张综合征等精神病性症状)、有精神病症状抑郁症(有幻觉、妄想和紧张综合征等精神病性症状)和复发性抑郁症(2次以上抑郁发作,中间至少间隔2个月,从无躁狂发作或双相障碍、环性心境障碍)   二。试述心境障碍及其类型与临床表现特点。   心境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多数有反复发作倾向。   类型:1、躁狂发作:表现为“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的“三高症状”。2、抑郁发作:表现为“情感低落”、“思维缓慢”和“语言动作减少与迟缓”的“三低症状”。3、双相障碍:表现为躁狂与抑郁反复循环、混合和迅速交替发作。4、持续性心境障碍:是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每次发作极少严重到符合躁狂和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包括“环性心境障碍”和“恶劣心障”。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816704/

推荐访问:精神性阳痿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